固定資產管理經驗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20 00:59: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固定資產管理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的入學機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們提出“均衡入學機會,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教育陽光”,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就近入學,公平升學,破解難題。我區嚴格執行市教委招生工作要求,適齡兒童少年按照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為落實好市教委相關文件精神,小學率先在全市出臺了抑制無序轉學的學籍規定及有和平區特色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實現了“六升七”100%推薦,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力地抑制了“擇校熱”,推進了學齡兒童就近入學。

初中階段,我們采取“公辦不擇校、擇校找民辦”的基本原則,基本解決了“擇校”問題。2010年,我們制定了《和平區高中指標推薦分配方案》,逐年擴大指標定向分配比例,從2010年的10%擴大至2012年的40%,逐步改變了以升學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評價方式。為確保各中小學班額符合本市有關規定,堅持立足長遠、科學規劃、依法治理,每學年第一學期,對各中小學班數、學生數等相關信息匯總統計,中小學科、督導室進行隨機監控與督查,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嚴格控制班額。

二是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享受優質教育。多年來,我區高度重視轄區內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并將其納入和平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體系。區教育局與區流動辦密切配合,積極為隨遷子女提供服務。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享受“兩免一補”的政策,區政府保證足額資金投入,特別對隨遷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在首批現代化達標時,進行了提升改造,硬件條件實現了一流,使隨遷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學校在生活上、學習上、習慣培養上,對隨遷子女給予特別的關心和關愛,讓他們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時體驗集體的溫暖。

三是讓殘疾兒童青少年享受全納教育。為確保戶籍在我區的3~20歲的殘疾兒童青少年接受全覆蓋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職業教育,不讓一個殘疾兒童青少年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區教育局與區殘聯及各街道緊密配合,對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務,對輕度殘疾兒童少年實行在普通小學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學生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體系。

如何繼續做好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和平區采取了哪些措施?

■和平區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區域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納入了區“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在和平區教育工作會議上,區委、區政府明確了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了“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指導思想和“四個一流”的辦學目標。“四個一流”,就是造就一流的校長群體,培養一流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流的校舍環境,形成一流的學校風氣,這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前提。

為切實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我們建立健全了各項保障機制。

一是加強監督,完善義務教育監測機制。2002年,我區作為天津市唯一的項目區,承擔了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任務,建立了教育督導評估與義務教育監測相結合的機制,探索進一步發揮教育督導職能的新途徑。我區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監測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2007年、2009年在全國義務教育監測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2011年,我區在市內六區率先成立了和平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下設的區教育督導室吸納具有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優秀教師和年輕干部充實擴大專職督學隊伍。完善了督政與督學并重,以督學為主的督導工作機制。落實督學責任區制度。在加強對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綜合督導的同時,對新一年級、“六升七”、民辦校招生、體育衛生藝術工作、三好學生評選、課程計劃執行情況、中小學班額、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逐年進行專項督查,并加大限期整改的力度。

二是加強引導,出臺各項保障政策。我區教育局制定相關文件,對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作出明確要求,并進行專項督查,以保證開足開好課程。我們制定了《關于提高和平區義務教育鞏固率的措施》,將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的情況作為評價學校畢業班工作的一項重要依據。加強學籍管理,每學期定時公布各校義務教育完成率情況。2008~2011年,全區一直保持小學、初中階段鞏固率100%。

我區認真落實體育課程要求,全面實施“陽光體育”工程。在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賽上,我區團體總分名列市內六區第一。6所學校被國家體育、教育部門聯合命名為全國傳統體育項目先進單位。2009年在波多黎各舉行的世界中學生游泳錦標賽上,我區運動員獲得5個冠軍,為我市爭得了榮譽。

我區把市教委倡導的高效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相繼制定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減負“八項規定”和“八條措施”,校長、教師簽署了減負協議書。制定《和平區關于聚焦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指導意見》等文件,召開兩屆教學工作會議,推進常態課“增效減負”。督導室、中小學科、教研室聯合下校視導,并組織教師觀摩優質課、高效課,努力實現“增效減負”。

三是加強內涵建設,學校管理持續上水平。受市教委委托,我區編寫了《天津市公共服務標準?義務教育學校服務標準》一書,在全區所有公辦中小學推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服務標準。2012年7月和9月,市紀檢委、市監察局、市糾風辦和國務院糾風辦調研組兩次到我區第十九中學視察工作,對我區教育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給予很高評價。9月21日,市教委在第十九中學召開“天津市學習貫徹義務教育學校服務標準現場會”,市糾風辦、市教委領導出席,全市16個區縣教育局領導、學校校長參加了現場會和觀摩活動。

我們堅持推進教育信息化管理。2003年,我區率先建立了教育城域網,基本覆蓋全區各級各類學校。 2007年成立了獨立法人單位的教育信息化職能部門,承擔區內教育信息化規劃、研究、建設、評價與管理等工作。在軟件應用上,我區已統一部署了協同辦公平臺、學生學業成長分析系統、固定資產管理、人事管理、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網上教研平臺、教育技術裝備系統、郵件管理系統、校訊通系統等十多個應用平臺,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十二五”初期,成立了教育局信息化領導小組。建立了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機制、校園網站評比機制、優秀網絡管理員評比機制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漸進的過程,對不同區域而言,制約均衡發展的瓶頸不同,推進均衡發展的著力點、核心目標以及具體路徑也不同。和平區直面自己的困難和問題,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教育公平性和普惠性有所提高,但距離真正實現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高水平均衡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如何在實現基本均衡后,滿足人民群眾的更高要求;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您如何理解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當前,和平區教育的重點工作是什么?

■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不是要拉平所有學校的辦學條件,而是要求每所學校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特色教育帶動學校整體發展,辦成特色學校。特色學校建設是當前和平教育的一項主要工作。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是不斷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品位,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強力打造優質特色學校群體,促進學校多元特色發展,不斷提升全區教育內涵發展的整體水平,全力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是我們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理解特色學校建設中的“特色”?在進行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什么?

■特色之所以稱為特色,就應該是學校辦學最出色的部分,是被全社會認可的部分。追求特色就要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先進,模式新穎,管理科學,過程獨特。不管是何種內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其內容必然蘊含著一定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是學校領導辦學經驗的集中體現,也是廣大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構成了學校特色的內核,是學校特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部分學校對學校特色的提煉總結還需要進一步升華。經驗總結式的特色較多,在特色建設中,如何有意識地自覺進行設計、提煉、概括、形成共識、推動工作,在理論深度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有一點必須明確,那就是,脫離學校實際的特色絕不是特色。學校特色必須生成于校,根植于校,發展于校。我們要從學校實際、傳統底蘊、工作優勢、環境資源等出發,選擇創建特色的具體領域,形成濃郁的本土氣息,構建鮮明的個性特征。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高中校的特色辦學目的是適應不同能力層次、不同特長愛好的學生的要求,在辦學體制上、在未來人才培養上要找準定位,盡量避免雷同。但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學者都認為,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共性的要求多,在特色的創建上并不完全強調“人無我有”的獨特,而是從實際出發、符合學校需要、適合學校發展的都可以成為學校的特色。

學校特色有一個醞釀、形成、發展、完善的過程,它始終處于一個螺旋式的發展之中。有些成效顯著的特色學校,往往歷經幾任校長持續性的建設,才能穩定。有的學校換一任校長就換一個特色,有的學校對選定的特色方向不專注,常有動搖。創建特色學校,是一個長期孕育、積淀與總結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必須樹立長遠作戰思想,深入實踐,千番磨礪,避錯就真,決不能毛毛糙糙,急功近利,為特色而特色。特色學校是在探索教育規律、探索培養創新型預備人才的辦學模式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形式所能辦到的。

特色學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戰略性課題,必須著眼于學校的整體發展,要牽牛鼻子,不拉牛尾巴,真正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殊功效。有的學校以為把特色項目做大做強,學生參與面廣,就可以成為特色學校,其實這是誤解。學校特色應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多數學校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力圖用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統領學校整體工作,但是深度、廣度、實效性都還有待加強,怎樣讓特色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和統帥,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思考。

近年來,和平區在開展特色學校創建過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績?

■我們開展特色學校創建,已經有3年多的實踐積累。早在2009年,我們結合“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舉辦了“和平區校長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論壇”,并且多次派工作組到外省市做專題學訪,還邀請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所長做了“學校文化與特色辦學”專題講座。

上一篇: 業績合同 下一篇: 德育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午夜偷拍精品用户偷拍卧室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91 |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