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統計學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9 17:21: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典統計學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經典統計學方法

篇(1)

一、引言

經典統計學派和貝葉斯統計學派是在統計學的歷史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兩大主要學派。貝葉斯方法是由英國學者Bayes在其論文中首先提出來的,并在和經典學派的爭論中逐漸發展起來,目前被越來越多的統計工作者所研究和廣泛應用。經典統計在發展成熟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而不少學者對兩個統計學派的比較研究中發現,二者在其基本思想以及統計推斷時不盡相同,與此同時,二者也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正確理解這些不同,對于我們今后正確地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實際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對這兩種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作了對比,分析了各自的優勢及缺點,并說明了他們在用于統計推斷時表現的差別,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這兩種基本的統計分析方法。

二、基本思想的對比

1.區別一

經典統計學認為概率必須符合科學的要求,是“客觀的”,這可以用大量重復試驗之后的頻率去解釋,而不能主觀臆斷。而貝葉斯統計認為一些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復試驗中去獲得是不現實的,而我們可以根據對此事件的了解和積累的經驗做出此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判斷。

2.區別二

經典學派很注重利用已經出現的樣本觀察值,沒觀察到的樣本不予考慮。貝葉斯學派很注重先驗信息的收集、挖掘和加工,使他們數量化成先驗分布,參加到統計推斷中,以此提高統計推斷的質量。

3.區別三

經典統計中把樣本看作來自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總體,而總體中的參數是普通的未知變量;相反,貝葉斯統計把任何一個未知的參數都看作是隨機變量,都有不確定性,用一個概率分布去描述這個未知的參數,在統計推斷中只利用已經出現的數據,即樣本信息,這就是貝葉斯統計中的“條件觀點”。

4.區別四

經典統計學派判斷方法是讓檢驗統計量與臨界值進行比較。貝葉斯的判斷方法是在獲得后驗分布之后,可分別計算原假設H0和備擇假設H1的后驗概率。

5.總結

貝葉斯統計學派與經典統計學派在很多問題上都有分歧但是它們最根本的分歧是:第一,是否利用先驗信息。由于產品的設計、生產都有一定的繼承性,這樣就存在許多相關產品的信息以及先驗信息可以利用,貝葉斯統計學派認為利用這些先驗信息不僅可以減少樣本容量,而且在很多情況還可以提高統計精度;而經典統計學派忽略了這些信息。第二,是否將參數e看成隨機變量。貝葉斯統計學派的最基本的觀點是任一未知量e都可以看成隨機變量,可以用一個概率分布去描述,這個分布就是先驗分布。因為任一未知量都具有不確定性,而在表述不確定性時,概率與概率分布是最好的語言;相反,經典統計學派卻把未知量e就簡單看成一個未知參數,來對它進行統計推斷。

三、兩種統計方法的優缺點

1.貝葉斯統計的優點與缺點

貝葉斯統計以從經驗中學習為目標,將歷史信息與樣本似然函數結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套比經典統計更加靈活,更加直觀,更加易于理解的統計方法,在計量模型中正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小樣本的情況下,點估計和區間估計可以有比經典統計更加精確的結果;其次,在用貝葉斯后驗分布進行推斷后,可以將第一類、第二類錯誤所造成的損失考慮在內,因而比經典統計更加實用;另外,在處理多余參數的問題上,貝葉斯統計可以直接在后驗密度中將多余的參數積分掉,這又比經典統計方法方便得多。

貝葉斯統計在很多方面比經典統計有明顯的優勢,然而,仍然有許多本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制約和阻礙著它的發展。例如,先驗分布的確定是近幾十年來研究的主要問題;其次,我們一般只知道后驗分布的核,計算后驗密度函數的推導與計算具有非常大的難度,也沒有可以廣泛應用各種模型的軟件和程序。

2.經典統計的優點及缺點

經典統計學作為統計學的根基,有著它自身所無法比擬的優點。首先,它用于推斷過程的數據是樣本數據,排除經常很難量化的先驗知識。其次,它對于方法的評估有一系列的準則。只要可能,就能找到最優方法。

但與此同時,它的缺點也比較顯著:首先,在小樣本的情況下,點估計和區間估計沒有貝葉斯的結果精確;其次,它不能將第一類、第二類錯誤所造成的損失考慮在內;最后,在處理多余參數的問題上,沒有貝葉斯統計方法方便。

3.總結

貝葉斯統計學派與經典統計學派雖然有很大區別,但是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其適用的范圍,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獲得一種更適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二者得出的結論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四、兩種統計方法在統計推斷時的差別

1.在點估計與區間估計方面的區別

貝葉斯定理是貝葉斯統計學的理論基礎,函數p(x|θ)集中了總體信息和樣本信息,被稱為似然函數,它是未知參數θ的函數。在經典統計中同樣承認似然函數,在這一點的理解上,經典學派和貝葉斯學派的觀點是一樣的。我們強調似然函數是θ的函數,而樣本x在似然函數中是一組觀察值,使似然函數值達到最大的θ值有比其他θ值更大的說服力,此θ值即為經典統計中的最大似然估計而我們可以證明,在貝葉斯統計中,當在“無信息”的條件下,θ的最大后驗估計就是經典統計中的最大似然估計。在上述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經典統計中的最大似然估計是貝葉斯統計中的最大后驗估計的特例。而在貝葉斯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有合理的先驗信息時,貝葉斯統計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以達到更好的估計效果。

在置信區間的解釋和處理上,貝葉斯統計具有含意清晰,處理方便的特點,而經典統計則經常被統計工作者所誤用而受到批評。

2.在假設檢驗方面的區別

經典統計學中,因參數被認為是常數,因而不存在H0和H1的概率大小,其判定標準是若H0為真時,小概率事件發生,則拒絕原假設H0。即判定的是P(x|H0為真),x是樣本向量。而在貝葉斯統計中,可以直接求得在樣本X給定的條件下,參數的后驗概率,因而得出H0和H1和后驗概率,即判定的是P(H0為真| x)和P(H0為假|x)。這是兩種檢驗方法間的根本區別。

在貝葉斯統計的檢驗中,先驗信息的分布和參數的變化可以引起拒絕域的變化,而貝葉斯統計在后驗均值估計中的最基本特征是伸縮性。

貝葉斯統計在檢驗問題中的一個優勢在于多重檢驗問題,這是經典統計所辦不到的。例如:在一次企業對兩種生產方法的比較檢驗中,我們將假設設為:H0:θ=0;H1:θ0,H0表示兩種方法無顯著差別,H1表示方法一優于方法二,H2表示方法二優于方法一。貝葉斯統計在后驗概率中計算H1和H2的概率,而經典統計方法則很難去處理此類

問題。

五、實例分析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對兩種思想進行一些比較。例:以隨機變量θ代表某人群中個體的智商真值,θ i為第i個個體的智商真值,隨機變量Xi代表第i個個體的智商測驗得分,若該人群的期望智商為υ,則第i個個體在一次智商測驗中的得分可以表示為:Xij=υ+ei+eij其中ei為第i個個體的自然變異,eij為第i個個體第j次測量的測量誤差。根據以往積累的資料,已知在某年齡的兒童的智商真值θ~N(100,225),個體智商測驗得分x~N(θ*,100)。現在一名該年齡的兒童智商測驗得分為115,問:(1)該兒童智商真值是否高于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2)若取θ*在(a,b)為正常,問該兒童智商是否屬于正常?

1.用經典統計方法解答

對第一問,建立檢驗問題:H0:θ*100,按照經典統計學方法,若取。α=0.05,則拒絕域為{x:x>=116.45}尚不能認為該兒童智商高于平均水平。

對第二問,經典方法需要進行兩次分別針對a、b的單側檢驗。過程與第一問相似,這里不再敘述。

2.用貝葉斯方法解答

在貝葉斯學派中,當θ i未知時,將其看作隨機變量,與0具有相同的分布,這是貝葉斯學派與經典學派的一個重大區別。根據貝葉斯理論,θ的先驗分布是N(100,225),測驗結果x*~N(0,100),兒童智商的后驗分布為正態分布N(110.38,69.23)。

對第一問,同樣設H0:0‘100,查正態分布表可以得到P(H0lX=115)=0,106,P(H1lx=115)=0,894,根據風險最小原則拒絕H0,接受H1。

對第二問,設H0:a

由此可以看出:按貝葉斯的觀點,多重假設檢驗的情形并不比兩個假設的檢驗更困難,因為它只需要多算幾個后驗概率即可;它同時利用了樣本和

篇(2)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據報道[1],在男性惡性腫瘤患者中食管癌致死率高居第二位,女性也高居第三位。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法。本文選取47例入住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通過Ivor-Lewis經典術式與改良術式兩種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中流血量,淋巴結清除數、術后住院天數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研究Ivor-Lewis經典術式與改良術式治療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到2014年10月,入住我院并Ivor-Lewis治療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經典組24例患者行Ivor-Lewis經典術式手術進行治療,改良組23例病患行改良式Ivor-Lewis進行治療。24例經典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介于50歲到79歲之間,平均年齡(68.4+15.6)歲,合并病竇患者1例,合并高血壓患者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24例經典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4例,年齡介于53歲到82歲之間,平均年齡(69.4+17.1)歲,合并房顫患者1例,合并高血壓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納入本研究的47例患者在年齡、地域、病史、性別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方法

經典術式Ivor-Lewis:患者取仰臥位,經麻醉和必要的常規消毒后,從上腹正中處用手術到切口進行探查,逐步對腹腔干、脾動脈干以及胃左動脈和肝總動脈的近端超高處淋巴結進行徹底的清除,然后逐層將腹腔關閉。如果經CT以及超聲等診斷可以確保食管內的腫瘤能夠切除的前體下,可以將食管離斷,否則不應離斷食管。患者更換為左側臥位,重新進行常規消毒,患者第5肋間處切口進胸,逐步清掃后縱隔、隆突下和中下胸段食管近處的淋巴結,清理完畢后向上將氣管處淋巴結清掃,然后吻合食胃管。

改良術式Ivor-Lewis:患者取左側臥位,側臥角度為30度,從患者右外側第四個肋間切口進入胸,與此同時進行胸腹部的手術,將胸腔、腹腔和縱膈的淋巴結清掃完成后,將食管癌的病灶切除,然后吻合食胃管。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以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清除縱隔和上腹淋巴數目、手術后患者住院天數以及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作為研究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變化情況,通過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方式進行,組間比較通過t檢驗,以P

2.結果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手術清除縱隔和上腹淋巴數目,以及手術后患者住院的天數和患者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通過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注:*表示與改良組對比,P

由表1可以看出,經經典術式Ivor-Lewis治療的23例經典組患者,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平均為(312.5+50.2)mL,與改良組患者比較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治療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方式手術過程中患者出血量沒有區別;經典組患者手術治療后住院天數平均為(13.7+3.6)天,明顯少于改良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以新版食管癌 TNM 分期標準[2]對其進行分期治療則多通過諸如Sweet,Ivor-Lewis,頸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等外科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1]。Ivor-Lewis手術又分為經典式和改良式兩種,經典式提出于1946年,但是其手術時間較長,后經國內外研究學者進行改良,極大縮短手術時間,即形成改良式Ivor-Lewis。但相比較于改良式Ivor-Lewis治療食管癌,經典式Ivor-Lewis具有很多優點,如第一,手術視野廣,游離食管較為方便,降低乳糜胸的發生率,可以降低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3];第二,淋巴結清除更為準確徹底,這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經典組患者清除縱隔淋巴結數和上腹淋巴結數分別為(18.2+7.1)個和(13.5+4.2)個,均多于改良組(P

綜述所述,對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治療,經典 Ivor Lewis 術式手術視野廣、淋巴結清除徹底,患者恢復較快,該手術治療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勝,胡衛建.改良Ivor-Lewis術治療中下段食管癌42例經驗體會[J].安徽醫藥,2013,17(10):1725-1726.

[2] 陳龍奇. 食管癌國際 TNM 分期解讀與評價[J].中華腫瘤雜志,2010,32(3): 237

篇(3)

一、古典統計學時期

古典統計時期統計學同時存在不同的兩大學派,在這種情況下,爭議是必然的,但他們之間的爭議并未在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之間爆發,而是通過內部紛爭表現的。隨著政治算術學派的發展,其計量思想沖擊使得國勢派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哥根廷大學教授為代表的正統派,他們堅持統計研究要以文字記述為主,另一個是以克羅姆為代表的圖表派,主張在文字記述的基礎上,接受政治算術學派所提倡的計量方法的思想。圖表派和正統派的矛盾在十九世紀初期終于爆發了,正統派指責圖表派的表式統計是沒有方法的大雜燴,沒有形式,只能沉迷于表現;而圖表派則堅持認為,正統派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不能真正意識到能真正反映客觀事實的圖表和數字的重要性。克尼斯指出,雖然統計學的命名最早是由國勢學派提出的,但國勢學派沒有統計學之實,它僅僅是關于用文字記述國家事項的“國家記述學”,并且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目的與歷史學相一致,所以應該把它被歸為歷史學,而政治算術學派屬于以新任務、新方法的方式提出的新的觀點,因而政治算術學派才是真正的統計學。克尼斯的論證宣告了政治算術學派在此次思想交鋒中取得勝利,結束了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長期以來的爭論,同時也為統計學界指出了未來統計學的發展方向。

二、近代統計學時期

到了近代統計學時期,比利時統計學家凱特勒同時融合了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的思想,并在計量思想的基礎上引進概率論的方法,將統計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近代統計學發展的起源思想,開辟了統計學的新時代。

十八世紀中后期,起源于英國的政治算術學派將其研究中心轉移到了歐洲,政治算術學派在保留自身研究方法和內容的同時,吸收了國勢學派的研究目的形成新的統計學派――社會統計學派。社會統計學派的開創之作就是克尼斯在在解決政治算術學派和國勢學派爭端時發表的《作為獨立科學的統計學》,在這篇著作中克尼斯確立了統計學作為獨立社會科學的地位,隨后恩格爾支持并發展了他的統計理論。恩格爾認為統計學是根據合理的觀察,從而描述一定時期人類社會的組織和狀態以及這些組織、狀態的變化的一門科學。在克尼斯和恩格爾的統計思想基礎之上,德國統計學家梅爾總結了當時統計學界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學術成果,建立和完善了社會統計學派的理論體系,由此社會統計學派又被人們稱為梅爾學派,該學派認為統計學是在大量事實的基礎上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揭示社會現象發生變動的原因和規律,基于此,該學派將統計學定義為研究規律性的獨立實質性社會科學。并且他們提出將統計學的研究內容分為自然和社會,將其從存在形式分為總體與個體。

在社會統計學派發展的同時,留在英國本土的政治算術學派開始朝著數學方面發展,形成了舊數理統計學派。作為舊數理統計學派代表性人物的高爾頓比較擅長用統計方法研究生物進化(這主要受其熱衷于科學研究和統計調查的父親以及研究生物的表哥達爾文的影響),他在其創辦的雜志中首次提出生物研究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論為生物統計學,并在生物實驗中建立了若干新的數理統計概念和方法,諸如“相關”“回歸”“中位數”等。舊數理統計學派在方法上主要使用數學、概率論的方法,在搜集樣本資料時,更傾向于使用大樣本觀察,這與他們的生物統計研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該學派的出現實現了統計學從實質性到方法性的轉變。

三、現代統計思想

到了現代,戈塞的出現為舊數理統計學派走向新數理統計學派提供了基礎,其實相比于他的原名,他的筆名“student”更為人所熟知。在戈塞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統計認識思想的核心是大量觀察法,依靠大樣本統計來研究問題,然而他提出大樣本統計方法并不是適合于所有的情況,有時候受客觀原因的限制,有的實驗很難進行多次,所以人們只能從少量的觀察得出結論,這一思想構成了后來形成的小樣本理論的基礎。該統計思想的出現也拉開了新數理統計時代的大幕,實現了數理統計學從描述性統計學向推斷性統計學的劃時代的轉變。

貝葉斯學派的思想源于1764年貝葉斯發表在倫敦皇家學會的遺作《An Essay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在這篇著作中,貝葉斯提出了貝葉斯假設、貝葉斯公式以及參數的后驗分布密度等,從思想的呈現到貝葉斯得到廣泛的認可,期間經歷了近200年的歷史,原因就在于貝葉斯統計思想與經典統計思想之間存在很多分歧。他們之間的分歧基礎就在于統計學中對“概率”的理解,即“概率”的定義是客觀意義下還是主觀意義下。概率的存在有兩種解釋,第一是某系統的內在特性,該特性不依賴于人們對系統的認識,即屬于客觀意義下;第二是對某一說法的相信程度的度量,這是在主觀意義下的解釋。經典統計學堅持認為概率是客觀意義下的,而貝葉斯統計在經典統計中概率意義基礎上,擴展了意義的外延,即在包括第一種意義的同時加入了第二種意義。基于統計學中“概率”定義的不同理解,引發了這兩大學派在統計推斷以及推斷邏輯方面的更大分歧。

貝葉斯統計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自身“主觀”的導向問題,受到了經典統計的批判,但實踐領域的成功應用證明了貝葉斯統計對統計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貝葉斯統計的發展擴寬了統計學所研究問題的客體,使得統計學的應用范圍擴大到很多不能大量重復實驗的領域。同時貝葉斯統計不僅開創了新的統計推斷形式,而且解決了經典統計中的“兩難推斷問題”。

四、小結

在21世紀的今天,統計專家有各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面對這些復雜的問題,哪一種統計思想在解決問題中占有支配地位,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統計學一定會在解決問題中更加趨于完善,在解決問題中留下更適合的。(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統計系)

參考文獻:

[1]竇雪霞.統計思想演化的哲學思考[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

[2]郭海明.淺談幾種常見的統計思想[J].中國統計,2015(6)

[3]姚波,張凌翔.數學給了統計學什么[J].中國統計,2005(1)

篇(4)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肝膽;超聲

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脂肪肝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且有發展至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的風險[2],膽囊炎、膽結石發病率也逐年增加。精神分裂癥為慢性疾病,受不良的生活方式、多表現懶散,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以及長期住院的因素,可增加肝、膽疾病的患病率,本文選擇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肝膽超聲檢查,對超聲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0年2月—2016年2月住院、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診斷標準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82例,連續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時間≥5年,患者入院前無肝炎病史,無長期飲酒史,同時排除軀體疾病和其他藥物的影響,患者入院時肝功能及肝膽超聲檢查均正常。82例患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30~82歲,平均(43.99±12.83)歲;住院時間5~10年,平均(6.8±2.75)年;按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種類,將服用經典抗精神病藥物的39例患者設為經典組,服用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的43例患者設為非經典組;將住院時間10年以上的設為長期(55例),10年以下為短期(27例)。對照組為本院在職和退休男職工88例,無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史,年齡31~80歲,平均(42.94±12.59)歲,兩組在年齡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采用日本阿洛卡超聲診斷儀進行腹部檢查,檢查均由同一位副主任技師操作,探頭頻率為3.5MHz,檢查在禁食情況下進行,以獲得最佳的膽囊影像;取平臥位,探測方法按超聲醫學肝、膽探測方法進行,常規掃查肝膽測量并記錄。脂肪肝、膽囊炎和膽結石的超聲診斷參照中華肝病學會2002年修訂的《酒精性肝、膽疾病和非酒精性肝、膽疾病的診斷標準》[3]。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肝膽超聲異常比較

治療組患者肝膽超聲檢查陽性率(71.95%)明顯高于對照組(1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治療組的脂肪肝、膽結石和膽囊炎發病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不同抗精神病藥引發肝膽超聲異常的比較

服用經典抗精神病藥(經典組)的患者肝膽超聲異常率為71.79%,而服用非經典抗精神病藥(非經典組)的患者肝膽超聲異常率為72.09%,非經典組肝膽超聲異常率稍高于經典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住院時間與患者肝膽超聲異常率的比較

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超聲異常率(83.33%)明顯高于短期的(65.38%)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因藥物損傷引發的脂肪肝、膽結石和膽囊炎(71.95%)明顯高于對照組(18.18%),其中脂肪肝患病率為45.12%,明顯高于健康人群的8.38%~10.60%[3],這與安寶福等人的研究結果接近[4]。藥物性肝損傷已經成為全球第5位死亡原因[5],肝臟是藥物進行分解代謝的重要器官,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導致脂類代謝異常,這可能與抗精神病藥物阻斷了5-HT2C、HI和MI受體有關[5],干擾了肝臟對脂類的代謝和轉換,引起血脂水平的顯著升高。抗精神病藥物的抗組胺作用可引起食欲增加,鎮靜作用使患者運動量減少,引起肥胖,造成肝內脂肪顆粒大量增加,沉積形成脂肪肝。多數抗精神病的藥物具有抗膽堿作用,抑制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膽囊平滑肌收縮力降低,影響膽汁成份和流動,造成膽汁淤積[6],使膽汁排空延緩、膽汁潴留,易形成膽囊結石,同時,許多抗精神病藥物對各種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引起抗體生成減少,從而使血清清除免疫原的作用降低,膽囊容易發生炎癥。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因不良的生活方式、長期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會增加脂肪肝、膽結石和膽囊炎的患病風險,提醒精神科醫生應對患者定期復查腹部超聲,住院及服藥時間越長,發病率越高。對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要適當增加一些輕體力勞動,必要時輔以保肝、降脂類藥物治療,有助于減少脂肪肝、膽結石和膽囊炎的患病風險,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參考文獻:

[1]范肖東,于欣.世界衛生組織: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72-78.

[2]中華肝病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70-71.

[3]陳偉軍,周云飛,洪尚仁,等.1260名農民肝膽B超檢查結果[J].浙江預防醫學,2008,20(4):61.

[4]安寶福,姚建軍,儲興.精神分裂癥患者脂肪肝、膽石癥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15(5):291.

篇(5)

對于建材實驗室,水泥檢測能力驗證是常見的一種能力驗證活動,筆者所在的實驗室也每年都參與鄭州市建材檢測行業水泥檢測能力驗證的組織和結果分析工作,結果分析是能力驗證的重要環節,通過結果分析可以對參與能力驗證的各實驗室的檢測能力進行比對和分析,確保參與實驗室維持較高的檢測工作水平,識別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制定確切的補救措施,同時,能力驗證結果也可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對實驗室考核評審的依據和補充手段。

水泥檢測能力驗證屬于實驗室間結果數據的比對,通常對于實驗室間結果數據的處理有2種主要統計方法:經典統計法和穩健統計法。實際工作中發現,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對同一比對試驗的分析結論不盡相同,特別是在離群值的判別上,可能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選用統計方法時必須注意其適用性。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經典的統計方法。經典統計方法以平均值 作為公議值:

以標準偏差 作為允許離散度:

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在經典統計法中,任何一個參與實驗室提交的數據都參與計算,都對統計結果做出了貢獻,而且各參

加實驗室提交數據的權重相同,因此經典統計法能全面表征數據列的分布特征。同穩健統計方法相比,經典統計法表征的實驗室間離散度較大,判別出數據列中離群的可能性較小。特別是在比對結果中存在極端值的情況下,經典統計法給出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會受到極端值的影響,因此采用經典統計法,容易犯統計學上的第ⅱ類錯誤(取偽)的風險。

實際應用中水泥檢測能力驗證結果的統計,一般都是采用穩健統計法,以中位值作為公議值:中位值是一組數據的中間值,

即有一半的結果高于它,一半的結果低于它。如果n 是奇數,那么中位值是一個單一的中心值,即 。如果n 是偶數,那么中位值是兩個中心值的平均,即是 。例如,如果n 是 9,中位值是第5個值,如果n 是10,那么中位值是第 5和第6個值的平均值。

以四分位間距( )作為允許離散度:四分位間距是低四分位數值和高四分位數值的差值。低四分位數值( )是低于結果的四分之一處的最近值,高四分位( )是高于結果四分之三處的最近值。在大多數情況下 和 通過數據值之間的內插法獲得。 = - 。

以z比分數作為能力統計的量:

這里s是指變動性的適當的估計量/度量值。這種模式既適用于x 和s 由參加者結果推導出的情形,亦適用于x和s 不是由全部參加者結果推導出的情形(例如,對指定值和變動性可作出明確規定時)。

利用四分位數穩健統計方法處理結果時, 。

對于最終能力評價數值的統計判定,一般將z比分數分為:

滿意結果

2< <3 有問題

不滿意或離群的結果

穩健統計法是將極端數據對統計結果的影響降至最低的統計方法。目前,穩健統計法是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中較常采用的方法。但必須看到,穩健統計法計算的數據離散度比經典統計法小,兩端數據離群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容易犯統計學上的第ⅰ類錯誤(棄真)的風險。

下面我們結合鄭州市某年的水泥28d抗壓強度檢測能力驗證的實例,具體探討一下結果數據的穩健處理方法步驟。

(1)數據準備。在開始進行統計分析之前,應采取措施確保所采集的數據是正確、合理的。必須確保正確地輸入所有提交的結果。一旦收到了所有結果(或已超過上報結果的最后期限),必須仔細復查輸入的數據。通過這個檢查過程,一般可以識別出數據中的粗大誤差和潛在問題。

(2)計算各種統計量。至少應包含七種綜合的統計量──結果數、中位值、標準四分位數間距( )、穩健的變異系數(cv)、最小值、最大值和極差。

結果數是從一個特定檢測中得到的結果總數,符號為n

其中最重要的統計量是中位值和標準化 ──它們是數據集中和分散的量度,與平均值和標準偏差相似。使用中位值和標準化 是因為它們是穩健的統計量,即它們不受數據中離群值的影響。

從表格中可以得到:n=21;中位值=50.1; =49.4; =50.3;

篇(6)

[中圖分類號] R971+.4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3(b)-051-02

認知功能障礙屬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近年來,部分醫學報道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能夠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1]。為了進一步了解氯氮平、奎硫平、奧氮平等非經典抗精神病藥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試驗對比研究了上述三種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物與經典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將主要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療的1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①年齡18~60歲;②符合我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的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③病程2~8年,其間發作至少1次;④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70分,其中至少1項精神癥狀≥4分,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嚴重度≥4。患者排除標準為:①入組前30 d內曾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②精神發育遲滯、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③屬于難治性精神分裂癥;④半年內曾作電休克治療;⑤懷孕和哺乳期婦女[2]。患者入組之前均由監護人簽訂知情同意書。4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組患者以往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情況,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一般精神病理、陰性癥狀、陽性癥狀、PANSS總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言語智商和WAIS總IQ同樣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用藥方法:將1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地分配至氯丙嗪組、氯氮平組、奧氮平組和奎硫平組。藥物劑量逐步增加,氯丙嗪組320~400 mg/d,平均(373.1±97.9) mg/d;氯氮平組340~400 mg/d,平均(387.3±113.2) mg/d;奧氮平組10~20 mg/d,平均(15.6±4.3) mg/d;奎硫平組650~800 mg/d,平均(733.4±211.5) mg/d。如果急性期出現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可讓患者服用抗膽堿藥,但是時間不能持續2周。治療過程中,各組患者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經過12周治療以后,患者病情穩定后(PANSS總分≤60分或者PANSS減分率≥50%)可以維持24周的固定劑量。

臨床評估方法:借助PANSS評定,基線、治療12周內前6周每周進行1次評定,后6周每周進行2次評定。再之后,每4周進行1次評定。進一步以TESS、ESRS、HAMD17進行評定,評估時間與PANSS的評定時間是一致的。

認知功能測定:認知功能包括運動技能、執行功能、注意力、學習/記憶能力的測定。選用手指叩擊試驗、連線試驗、韋克斯勒記憶測定(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持續操作功能測定(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CPT)、霍普金斯詞語學習測驗(HVLT-R)、言語流暢性測驗、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為測定工具[3]。

1.3 統計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包對統計結果進行統計處理,以P

2 結果

經過12周治療以后,氯氮平組、奎硫平組、奧氮平組患者認知功能顯著改善(P

3 討論

本組試驗結果表明,奧氮平組、氯丙嗪組、氯氮平組、奎硫平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分別經過12、24周的治療后,較之基線,患者認知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后3組患者認知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但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已有研究文獻的報道結果一致[4]。此3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程度小于部分文獻報道的數據結果[5-6],其內在原因可能是選取研究對象的差異,本研究均以慢性復發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基線測定時有2周過程,造成基線時有部分患者已接受了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物會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產生不同的影響,經典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等能夠些許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非經典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氯氮平、奎硫平等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且同類別藥物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夠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用藥提供一定的借鑒,進一步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壓力。

[參考文獻]

[1]肖曉楊,譚小林,林暉.抗精神病藥治療對穩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0,39(4):26-27.

[2]Keefe RS,Seidman LJ,Christensen BK,et al.Long-term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olanzapine or low-dose haloperidol infirst-episode psychosis[J].BiolPsychitry,2006,59: 97-105.

[3]劉文庭,楊云霞,趙濤.阿立派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6):12-14.

[4]高存友,甘景梨,楊代德.中藥調理對軍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7,33(5):312-313.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Hericium Extractive Granula with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and gastric mucous membrane protective agent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Hp) associated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Hp eradication rate, endoscopic survey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atomy. Methods: From June 2006 to June 2008 we took a parall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for the 120 cases of Hp associated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n children who visited the outpatients’ Department of the Digestion.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radical cure group using 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Omeprazole, a group using Hericium Extractive Granula+Omeprazole+Hydrotalcit, a group using only Hericium Extractive Granula, and a group using Hydrotalcit+Omeprazole, each of 30 cases, in a treatment course of 4 weeks. Results:After two courses of the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4 groups was different, among which, the classic radical group and the group using Hericium Extractive Granula+PPI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other groups. Review of endoscop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at the end of the 8th week showed that the eradication rate, endoscopic mucosal changes and the subsiding of the histological inflammation in the group using Hericium Extractive Granula+PPI were mo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隨著電子胃鏡在小兒中應用推廣,其在小兒中的診斷率越來越高,目前研究其主要病因與幽門螺桿菌(Helicobecter pylori, Hp)感染有關,故根除Hp和抑制胃酸分泌為其主要治療手段。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研制出的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具有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減輕胃部炎癥、殺滅Hp的作用,現將應用于治療Hp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患兒,行胃鏡檢查并經快速尿素酶測試及病理證實為Hp陽性慢性淺表性胃炎,年齡3~14歲。研究期間其家長能夠配合隨訪,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06年在上海達成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上)[1]。納入標準:患兒兼有潰瘍樣和胃腸動力障礙樣的主訴,包括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反酸噯氣、惡心嘔吐、腹脹等(每例均有 2個或2個以上癥狀)。排除標準: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近期內服用過或正在服用可能影響療效觀察的藥物(如抑酸劑、制酸劑、胃動力藥、抗生素等)患兒;合并有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疾病及精神疾患等。根據上述標準入選120例,其中鏡下伴糜爛者18例,占6.67%;點片狀紅斑滲出者102例,占93.33%。

1.2 治療方案

采取隨機對照研究,利用隨機數字表將患兒分為4組,每組30例。A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三聯根治組(經典根治組);B組: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奧美拉唑+鋁碳酸鎂;C組:單用猴頭菌提取物顆粒治療組;D組:鋁碳酸鎂+奧美拉唑治療組。用藥劑量:阿莫西林40 mg/(kg·d),3次/d;克拉霉素15 mg/(kg·d),2次/d;奧美拉唑0.7 mg/(kg·d),1次/d;猴頭菌提取物顆粒(謂葆,山西康欣藥業有限公司)1.5~3 g/d,3次/d;鋁碳酸鎂(達喜,拜爾公司)0.5g/次,2次/d。4周為一療程,共治療8周。治療結束后復查胃鏡及Hp轉陰情況(同一醫師操作,同一部位取材)。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積分

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癥狀積分標準[2],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噯氣、嘔吐、腹脹4種臨床癥狀,根據嚴重程度分為4級: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略有感覺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如工作、進餐、睡眠);2分為中度,有明顯不適,偶會影響日常生活;3分為重度,嚴重干擾日常生活。根據癥狀發生頻率分為5級:0分為無癥狀;1分為1天/周,2分為2~4天/周;3分為5~6 天/周;4分為每天都有癥狀。每種癥狀程度、頻率的乘積作為該癥狀的積分,最高總積分為48分,最后統計總積分均值。比較4組患兒治療前、第8周末癥狀總積分,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1.3.2 鏡下炎癥改善情況

電子胃鏡檢查鏡下炎癥改善情況[1]:痊愈為炎癥全部消失;顯效為炎癥面積縮小>75%;有效為面積縮小>50%;無效為面積縮小

1.3.3 Hp檢查

療程結束后4周復查Hp轉陰情況,統計根治率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1.5 不良反應

所有病例療程結束后查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學及心電圖。

2 結果

2.1 入選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入選病例120例,每組30例,各組患兒一般情況、臨床表現、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4組一般資料比較(略)

2.2 臨床癥狀變化

療程結束時4組臨床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有改善。8周末,4組臨床癥狀積分改善明顯,A、B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鏡下炎癥改善情況

8周末胃鏡復查,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與C組比較,χ2=25.452,P

2.4 Hp根除率情況

結果見表4。經典根治組根除率為86.7%,猴頭菌提取物顆粒聯合組根除率為7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55,P

2.5 安全性分析

療程結束時化驗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學及心電圖檢查均未發現異常。

3 討論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小兒消化系統常見病,以上腹或臍周痛、反酸噯氣、惡心嘔吐、腹脹等為主要癥狀,該病與Hp感染密切相關。對于Hp相關性胃炎患兒根除Hp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已達共識的經典的根治性治療方案為兩聯抗生素+PPI。然而由于目前我國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其中部分病人出現多種抗生素耐藥,療效欠佳。所以,尋求新的根治方案更有利于提高療效。

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屬于新一代猴頭菌提取物顆粒生化制劑,比傳統中藥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制劑所含有效成分更明確,含量更高。其在治療兒童慢性胃炎的作用機制為[3,4]:(1)猴頭菌提取物顆粒中的猴頭多糖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對受損胃粘膜有修復和營養作用;(2)可有效地殺滅幽門螺桿菌、抑制病理性炎癥、改善臨床癥狀;(3)對胃腸道運動功能有正向調節作用。本研究利用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殺滅Hp的功效以及對胃腸道運動的正向調節作用,聯合抑酸劑及胃粘膜保護劑治療Hp相關性慢性淺表性胃炎,其癥狀改善明顯,癥狀總積分由治療前的(40.3±2.11)分下降到(7.6±0.97)分,療效顯著,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HP根除率達70.0%,略高于李翔[5]報道的60.6%的根除率,但與經典根治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上)[J]

. 中華消化雜志, 2007, 27(1): 4550.

[2]張利, 方秀才, 柯美云,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癥狀、體表胃電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J].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00, 22(5): 421424.

篇(8)

1研究背景

統計是一個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系統收集數據,并基于數據回答問題的過程。由于實際問題的復雜性,造成反映實際問題的數據在問題表示的充分性、代表性和分布的單一性方面與傳統的統計應用要求不匹配,于是催生了對數據分布假定寬松的非參數統計的發展。基于大量數據探索數據分布特點的數據分析方法成為非參數統計的主要內容。經典的非參數統計是數理統計的一個分支,因此,教學內容多是基本概念引入、原理的證明、例題解析等。傳統的非參數統計在教學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理論證明太多,枯燥且難懂,部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比較低,但是非參數統計課程又是統計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對廣義類型的數據進行分析是統計專業學生必備的能力,因此,非參數統計從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來講都不能降低標準。非參數統計的教學改革也是適應統計專業“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強能力”培養目標的需要。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導的案例教學法,由于其獨特的教學方式,既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育界實施之后,頗具績效。在《二十一世紀的教師》(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lstCentury)的報告書中將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并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應在教學過程中加以使用。本論文探索如何緊扣非參數統計教學內容和統計能力培養實施教學過程,重點在于結合教授內容設計教學案例。案例設計遵循“重應用、強能力”的原則,分析問題源于熱點或經典社會、經濟問題,分析方法緊扣相關的非參數方法,同時涉獵到其它專業知識或其它統計分析。所以,教學案例與課程的學習過程一致,但是最終要求的能力卻要高于課本分析的要求,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解決入手,理清分析數據的背景,分析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求可能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的實現及報告的撰寫,實現從理論到實際問題解決的一般性的統計過程,培養學生問題導向的統計思維能力。

2教學內容的認識

2.1課程的重要性

非參數統計是數理統計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基于大量數據探索數據分布特點的數據分析方法成為非參數統計的主要內容。隨著數據科學的興起,現代非參數統計方法在復雜甚至是大數據分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掌握非參數統計基本思想,并應用非參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是統計專業學生具備的一項技能。《非參數統計》是面向統計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是學習非參數統計和了解統計前沿的基本課程。本科的教材有很多,但主要包括基本的經典的非參數方法,即單一樣本位置的檢驗,兩個獨立樣本位置、尺度的比較檢驗,多個獨立樣本位置的檢驗,單變量分布的密度估計,非參數回歸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既能對加深對經典數理統計的理解,又能拓展統計的視野。

2.2專業培養目標

經濟統計專業遵循“實基礎、重應用、強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旨在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系統掌握統計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理論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能熟練運用統計軟件處理分析復雜數據;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統計方法解決實際的經濟社會問題;具有從事統計調查、社會調查、市場預測和經濟現象分析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培養方案要求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將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指標。因此各專業課的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培養目標開展,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2.3課程的特點

根據統計專業培養培養目標和要求,結合我院學科發展的需要,將非參數統計課程作為經濟統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該課程是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數理統計、多元統計、應用回歸分析課程的后續課程,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參數統計屬于數理統計分支,知識框架與經典數理統計類似,主要研究內容就是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及變量間關系模型構建,如果僅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僅限于理論的部分掌握,教學效果不會太好。

2.4教學方法的改進

結合統計專業目標培養要求和學生的現狀,探索理論性課程的教學模式是統計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的必由之路,既要培養學生統計思維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實際的統計技能。學生能力的培養在于他的學習過程中,就一門課而言,在授課期間,學生的課前準備、課堂討論和課后實踐都應該有效的監督中,做到課前收集將要介紹的理論方法應用的背景知識,包括文獻、數據等,課堂中能結合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討論,課后能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并能撰寫相應的分析報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合理監督學生,做好每一環節工作。教師首先合理設計教學案例,將統計方法的學習,實際問題能力解決,報告撰寫思路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統計分析技能。

3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

非參數統計主要采用分組式,并融入案例教學的混合模式。第一次上課有兩項任務安排:一是按照自愿組合和學生成績將學生每組4-5人分組,安排每組的負責人;二是介紹本課程授課的模式,課前資料收集與預習的要求,課堂分組討論的要求,課后實踐作業的完成與匯報。

3.1案例設計

本部分以單一樣本位置的檢驗為例,介紹非參數案例設計的思路與流程。本案例將緊貼非參數單一樣本檢驗原理及應用進行設計,同時關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統計思維。主要從數據背景介紹,數據變量的描述統計分析,研究問題及方法原理的闡述,數據的實證過程及軟件實現,報告撰寫要求等方面進行設計。

3.2教學過程

非參數統計的教學內容是以一系列經典非參數統計方法的理論與應用傳授為主線的,每一種統計方法都傳遞著一定的統計思想,有著一定的應用背景和應用前提。教學過程的效果取決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各環節的銜接。只有將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升教與學的質量,以下是非參數統計課程教學過程如下:第一,按照學生分組安排每一章節課前準備收集的資料。第二,課堂講授該方法的統計原理及軟件實現。第三,分組討論學生收集的資料。第四,介紹案例的數據背景、擬解決的問題、擬采用的統計方法、各方法的比較、分析結論。第五,討論安排各組將要解決的問題。第六,安排時間由其中一個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析報告。

4結語

在課程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面向實際問題,搜集數據,并進行統計綜合分析的能力,不僅使學生獲得新的統計分析技能,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強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非參數統計課程創新型教學改革的實施,不僅有利于非參數統計教學效果的改善,也有利于自身課程資源建設,為統計專業創新性教學過程積累經驗。使原本抽象、枯燥難懂的理論課程變得實際而有用。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實質性的提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星,褚挺進.非參數統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田愛國,田地.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比較研究———基于《統計學》教學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1):73-77.

[3]白日榮,蘇永明.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統計教育,2007,(12):25-26.

篇(9)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92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A組)49例,,對照組(B組)43例,排除確診前30d之內服用抑酸劑、劑、抗菌藥物及對阿莫西林藥物過敏者。兩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表1 A組和B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略)

1.2 Hp檢測方法及判斷

治療前胃鏡下活檢取胃竇部黏膜2~3塊,行快速尿素酶試驗,觀察時間為30min,同時行胃黏膜組織Giemsa染色,兩者均陽性定為Hp感染,治療結束后第7周復查胃鏡,同時再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試驗及組織學Giensa染色,兩者均陰性定為Hp根除。

1.3 治療方法

A組采用序貫療法:奧美拉唑膠囊(商品名:金奧康)20mg 2次/d,阿莫林膠囊(商品名:阿莫靈)1.0 2次/d 治療5d后改為奧美拉唑膠囊20mg 2次/d,克拉霉素(商品名:安吉爾寧)0.5mg 2次/d和替硝唑0.5mg 2次/d 治療5d,療程結束后再行奧美拉唑膠囊20mg 2次/d 治療1周。B組采用經典三聯療法:奧美拉唑膠囊20mg 2次/d、阿莫林膠囊1.0 2次/d、甲硝唑0.4 2次/d,治療7d,療程結束后,再給予奧美拉唑膠囊20mg,2次/d 治療10d。

1.4 潰瘍愈合情況觀察

于治療開始第7周復查胃鏡,觀察潰瘍是否愈合進入S期,即潰瘍白苔消失,新生紅色黏膜出現或紅色漸變為白色。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Conise statisfics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潰瘍愈合率、Hp根除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行卡方檢驗處理。

2 結果

2.1 經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率見表2。統計學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潰瘍愈合率無顯著性差異。表2 潰瘍愈合情況(略)

2.2 經治療Hp根除率統計學分析,兩種治療方法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表3 Hp根除情況(略)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無顯著性差異。見表4。表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略)

3 討論

近年來Hp的根除率有所下降,甚至經反復治療,Hp根除率仍無明顯提高,耐藥菌株的出現為其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復治者比初治者Hp根除率明顯降低,Hp治療最大難題是Hp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由于使用抗生素而產生選擇壓力,特別是在亞致死劑量的抗生素濃度下,這種自然突變產生的耐藥菌株,迅速篩選出來,如聯用兩種以上抗生素,耐藥的菌株產生的可能性,將下降,故合理聯合抗生素治療是提高根治Hp的治療方向,本研究發現序貫療法較經典三聯療法在十二指腸潰瘍的根治Hp感染一線治療有較好的前景,其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1)序貫療法療程為10d長于經典三聯療法,美國胃腸病學院(ACG)新Hp感染治療指南提示,7d療程可能比14d療程根除率更低。(2)聯合用藥為四聯,抗生素的耐藥菌株產生可能更低,Hp 的補救方案用鉍劑四聯,機制可能類同。(3)抗生素用藥有先后順序,可能由于奧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應用后,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更易接觸到Hp,有研究發現阿莫西林與克林霉素聯合應用后可降低克林霉素耐藥性[3]。(4)Hp耐藥的程度與過去使用該藥物的程度正相關,Hp菌株對甲硝唑的耐藥率大于克拉霉素,我國甲硝唑的耐藥率25%~35%,克林霉素耐藥率相對報道較少,廣州上海兩地報道為4.8%和7.5%[4]。替硝唑使用程度低于甲硝唑,替硝唑代替甲硝唑,以減少Hp的原發和繼發性耐藥率,提高治療依從性。

序貫療法與經典三聯療法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不良反應相當,前者Hp 根除率高,可作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Hp根治的一線治療。

參考文獻

1 孫大裕,戎蘭.消化性潰瘍.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66~1869.

篇(10)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8-0197-03

土壤是覆蓋于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1],不同地區的土壤具有不同特性,并具有高度的空間變異性[2]。在同一土壤類型上,土壤肥力不均,空間變異程度很大。了解養分的分布規律,對提高耕地水肥利用效率、改善田間管理與施肥決策具有重要意義[3]。地統計學是分析土壤特性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變異規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4]。利用地統計學變異函數來擬合土壤養分空間變異模型,并結合GIS技術,使用Kriging插值進行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格局模擬和分析來研究土壤性質空間變異已成為目前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5-6]。

我國烤煙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且生產統一,管理相對集中。該文分析了山東諸城煙區植煙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特征,揭示其變異規律,使其可視化,便于精細管理,充分發揮煙田土壤生產潛力,提高煙葉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諸城隸屬山東省濰坊市,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土壤條件良好,水、熱、光資源豐富,年均無霜期232 d,平均氣溫13.2 ℃,平均降雨量750 mm,全年太陽輻射總量509.6 kJ/cm2,年平均日照時數2 574.3 h,日照率58%,非常適宜生產優質煙葉。

1.2 樣品采集與分析

于起壟前在諸城煙區進行土壤樣品的采集工作,依據諸城市煙田分布規律圖,遵循均勻分布的原則,基于GPS定位,以網格點為中心,在半徑5 m的圓形區域內多點(10個點)混合取樣,取樣耕層深度0~20 cm,用四分法取1 kg土樣帶回實驗室,取樣間隔100 m,共采集樣品384個。土壤樣品風干、研磨及過篩后,分別測定土壤的有機質、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均采用常規化學分析方法)。

1.3 研究方法

檢測數據采用域法識別特異值,即平均值加減3倍標準差,在此區間以外的數據均定為特異值,然后分別用正常最大值和最小值代替。數據經典統計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以及DPS 7.05軟件,并對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地統計分析及其模型的擬合使用GS+5.3;養分趨勢效應分析及插值空間分布采用ArcGIS 9.3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養分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采集的384個土壤樣品的有機質、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有機質含量分布在6.47~28.11 g/kg,平均為12.510 5 g/kg。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81.274 2、34.023 6、168.311 0 mg/kg,變化幅度分別為46.70~151.10、4.50~101.80、66.25~693.75 mg/kg。從變異系數分析,各養分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變異,變異范圍在18.54%~48.89%,其中有效磷變異最大,達48.89%。水解氮變異系數最低,為18.54%。從變幅來看,有效磷和速效鉀變幅較大,極差達到97.3和627.5,變幅相差近8倍。按照變異系數的大小一般分為3級[7],30%為強變異。因此,有機質和水解氮含量為中等變異;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為強變異。其中,以速效磷的變異程度最大,這可能與磷肥的使用及土壤中的化學反應有關,土壤中磷利用率低,移動慢,易殘留,因而磷分布不均,變異較大。

按土壤養分平均含量進行分級,諸城植煙土壤有機質和水解氮含量相對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較高。

2.2 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特征

根據函數公式以及GS+軟件分析,選擇擬合度最好的模型來描述4種主要養分的空間結構,得到如圖1所示的半方差函數圖以及表3所示的變異函數理論模型參數。

可以看出,水解氮和有機質的決定系數較小,模型的擬合度較低,空間變異結構性較差,趨于以小區域塊狀變異為主,漸變性分布不明顯,小范圍內高低起伏。一般認為,塊金值(C0)代表隨機變異的量,C為偏基臺值,是非人為、區域因素引起的變異;C0+C為基臺值,表示系統內總的變異,塊金系數(C0/(C0+C)),表示由隨機因素引起的空間異質性占總的空間異質性的程度,可以反映系統變量的空間相關程度。按照其分級標準[8],75%時變量的空間自相關性微弱,變異主要由隨機變異組成,不適合采用空間插值的塊金系數方法進行空間預測。由表2可知,水解氮的塊金系數為16.86%,具有強烈的空間相關性。

2.3 土壤養分含量趨勢效應分析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土壤性質的空間分布常呈明顯的趨勢效應特征。一般把趨勢效應[9]分為0(沒有趨勢效應)、常量(區域化變量沿一定方向呈常量增加或減少)、一階(區域化變量沿一定方向呈直線變化)、二階或多階(區域化變量沿一定方向呈多項式變化)。圖2中,x軸指向正東方,Y軸指向正北方,Z軸表示各樣點測定值的大小;左后投影面上的深色線表示東西方向的全局性趨勢效應變化,右后投影面上的深色線表示的是南北方向的全局性的趨勢效應變化。可以看出,土壤有機質和速效鉀含量存在明顯的二階趨勢效應,表現為由西向東和由北向南呈多項式變化趨勢。水解氮在東西方向上無趨勢效應,南北方向上成多項式趨勢效應。有效磷呈現明顯的一階趨勢效應。

2.4 土壤養分的空間分布格局

根據所得的半方差函數模型,利用普通Kriging最優內插法,繪制諸城植煙土壤主要養分含量空間布局插值圖(圖3)。可以看出,土壤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呈現明顯的空間分布格局,有機質整體含量偏低,只有西南部和東部含量較高。水解氮含量普遍分布在78.99 mg/kg左右,只有西北部和東部含量較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分布格局較為明顯,總體呈西南部較低,東北部較高的趨勢。土壤速效鉀在西部和北部局部大多數地區都出現較低含量的分布,多在110~115 mg/kg,中東部含量相對較高,但大都保持在173~198 mg/kg。總的來看,土壤有機質、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布都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3 結論與討論

地統計學已經被證明是分析土壤性質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變異規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優勢在于借助半方差函數和Kriging插值法可以對空間變量的空間變異和格局進行分析和預測,并結合已知樣點的信息對未知點進行最優無偏內插估計和模擬,彌補了經典統計學忽略空間方位的不足,此外地統計學估計出的參數比用經典統計學方法估計的更為精確,可有效降低系統誤差[10-13]。

(1)從經典統計學分析來看,諸城煙區植煙土壤養分含量均服從正態分布,其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為強度變異,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為中等變異。

(2)地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諸城煙區植煙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函數均可以用半方差函數模型較好的擬合。其中,土壤水解氮具有強烈的空間相關性;土壤有機質、速效磷、速效鉀的空間相關性為中等。

(3)從Kriging插值分布圖可以看出,土壤養分含量分布都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可以實行分區管理與因地施肥。

4 參考文獻

[1] 伍光和,田連怒,胡雙熙,等.自然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7-240.

[2] 華孟,王堅.土壤物理學[M].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214-237.

[3] FRANZEN D W,HOFMAN V L,HALVORSON A D,et a1.Sampling For site-specific farming:Topography and nutrient considerations[J].Better Crop,1996,80(3):14-18.

[4] WEBSTER R.Quantitative spatial analysis of soil in the field[J].Adv Soil Sci,1985(3):1-70.

[5] 周慧珍,龔子同.土壤空間變異性研究[J].土壤學報,1996,33(3):232-241.

[6] 郭旭東,傅博杰,馬克明,等.基于GIS和地統計學的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特征研究――以河北省遵化市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00,11(4):557-563.

[7] 薛正平,楊星衛,段項鎖,等.土壤養分空間變異及合理取樣數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2,18(4):6-9.

[8] COMBARDELLA C A,MOORMAN T B,NOVAK J M,et a1.Field―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Jowa soils[J].Soil Sci Am J,1994(58):1501-1511.

[9] BERKELE A,HUDNALL W H.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prairie-forest transition in Louisiana[J].Plant and Soil,2006(280):7-21.

[10] 高博超,婁翼來,金廣遠,等.基于GIS和地統計學的植煙土壤養分空間分析[J].中國煙草學報,2009,15(1):35-38.

上一篇: 多媒體網絡通信技術 下一篇: 風險防控策略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韩激情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