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2 20:00: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自評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 教育教學工作
學年初,由于學校領導的信任和自身的努力,在擔任學校報賬工作的同時,繼續連任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努力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活動,包括(政治學習、業務學習、科研理論學習、體育活動)以及興趣小組的輔導等。在工作中,我始終把遵守職業道德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努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自己的座右鉻,把熱愛學生滲透到教育教學中,.我認為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完全是班主任的事情,作為一個非班主任覺得也應該把對學生思想教育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端正學風,認真學習,使學生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態度,有被動變主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補差,讓優等生幫助后進生。這學期我擔任四年級教學,接班后,對于這個個班著實地擔心了一陣,因為,有名的調皮、搗蛋、不做作業的幾個學生就在這個班,并且這個班存在著嚴重的兩級分化,教學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又要考慮全班的整體水平,但后來想想,只要盡心盡職去教,盡自己最大的努去教,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有進步,有進步就是成功的一大步。每學期我都能向學校、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在今年的四月初,我有幸代表學校參加了鎮組織的數學說課活動,取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并且取得參加數學區優質課評選的資格,并在區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二等獎。同月,在備戰優質課的同時,接到領導的通知,為迎接張店區第二屆體育節的召開,我和王君君老師擔任學校男女隊排球訓練,由于排球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訓練起來難度特別大,我就利用課間操、中午時間、下午課外活動以及周六上午,手把手的教學,加強訓練,在訓練中得到校長、任德國老師的有力指導,歷時將近一個月的刻苦訓練,那段時間我的嗓子沙啞了,腿也不聽使喚了,但這些最終換來的是優異的成績,在周主任精心的領導、安排照顧下,我們獲得了小學女子全區第一、男子第三的好成績。在今年7月,我通過說課等一系列評選,被評選為張店區第六批數學教學能手,8月,我又評為張店區優秀教師,在這里我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對我的培養 。今年的10月,在區教研室的安排下,我在九級小學成功出示了一節數學公開課,并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在11月分,在馬尚鎮素質教育展演中,我和劉劍老師輔導的男女團體毽球比賽分獲二等獎,由于種種原因,我們與第一失之交臂,但我和我們的隊員絕不氣餒,我們會找出原因和不足,信心百倍迎接下一次比賽。在今年的慶元旦活動中,我參加女子青年組團體乒乓球比賽,又一次獲得全鎮第一的好成績,這是我們三年連續獲得冠軍,這三連冠的優異成績促使了我業余愛好的發展。使我發展了自己優勢的特長,深入學習,做到一專多能,即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有所成就,又在自己的體育愛好方面有所提高。
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習
在工作中,我清醒的意識到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各種培訓等學習活動,不斷給自己充電;提升個人修養,努力做有個性、品位的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閱讀教育專著,養成勤讀書、勤做筆記的習慣,不斷豐富自己的科研理論,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增強科研意識, XX年XX月,我寫的論文《體育教學中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在市教育導報發表,在教學中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提高了科研能力。
本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關心時事政治,有一定政治理論修養。熱愛黨、熱愛祖國,擁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遵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文化專業素質全面,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能將現代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
身體和心理素質良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具有團隊合作的團隊精神。并帶領團隊齊心協力,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一切教育教學工作。
二、師德修養
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熱愛學校、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有強列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積極上進,誠實守信,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依法執教。
三、教育教學能力
能夠駕馭教材,具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口頭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說、寫、畫、做等教學基本功。實驗操作熟練、規范;能夠運用新課程理論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積極組織、參加、指導教科研活動。每周至少聽一節課,認真記錄,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悉心評課。使我們美術組成為教科研先進集體。
四、履行職責情況
工作中,我能認真履行職責,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能認真細致地制定各種計劃,并能按計劃做事。認真及時地完成了領導分配的任務,在美術課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領域,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吃透教材,設計課程的呈現形式,不失時機地點亮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自評:
辦學標準化得分:4分;學前教育得分:3分;學校安全工作得分3分,教育工作得分10分。
二、自查情況
(一)辦學標準化工作。
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是縮小城鄉教育硬件設施差距,提升我鎮教育發展的良好契機,為陳疃學生能享受到城區學校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提供了保證。我們按照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的要求,精心組織,快速推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高度重視精研標準
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建設一經啟動,我們就仔細研究《山東省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及《山東省辦學條件基本標準解讀》,明確我們差距在哪里,努力地目標是什么。多次召開中小學校長會,強化標準意識,組織各學校對照標準,如實上報學校標準化建設缺項,到學校檢查,對各學科專用教室和公共教學用房的設置和器材配備的要求,先檢查校長,再檢查管理人員和全體教師,要求人人都熟悉標準和學校建設情況,所有數據做到"一口清".
2.責任明確監督到位
3.典型帶動整體推進
我們統籌考慮全鎮標準化建設工作,重點建設項目在資金、工期等方面優先保障,全鎮建設整體穩步推進。在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推動過程中,我們鼓勵校長和老師多學習其他學校的長處,并不斷尋找我們自己在標準化建設中亮點并加以推廣,我們要求各學校都要發掘自己學校在標準化建設中的亮點并努力形成創新特色,先后召開了5次現場會,對全鎮所有學校的建設工作進行觀摩,在觀摩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
4.亮點紛呈效果顯著
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我鎮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地成效,全鎮改造房屋40余間,配齊了學科專用教室和公共教學用房所需器材,建水沖式廁所4處,新建籃球場4處,新建排球場4處,改造爐渣跑道1000余米,綠化面積1000余平米,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了全覆蓋。
學校建設工作得到了區市省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中心小學的體育器材室管理在區現場會上作為標準推薦,市教育局認為我鎮標準化建設在全市鄉鎮中走在前面,在12月,省政府督導組專家檢查時給與了鎮中心小學高度評價,14項指標獲評13項A,1項B,在全區所有抽查學校中A級指標最多。
(二)學前教育
(三)學校安全工作
1.全面加強學校安全管理教育
以主題班會為主陣地開展安全教育。做好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踩踏、防意外傷害、防交通事故、防煤氣中毒、防觸電等安全教育,讓學生做好安全知識記錄,讓安全知識入耳,入腦,潤身。
開展"安全教育三分鐘".每天下午放學前三分鐘,利用學校廣播系統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每天一個小主題,每天一個小重點,強化學生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
觀看安全教育警示片。每學期組織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用生活中的觸目驚心的事例教育學生警鐘長鳴。
2.深入開展學校安全教育培訓演練
舉辦安全教育培訓班。每學期組織開展兩次安全教育培訓班,對校長、班主任進行安全培訓,督促各個學校上好安全教育課,
組織開展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各學校制定完善的安全應急預案,每學校定期開展防震、防火、防踩踏應急疏散演練,培養學生臨危逃生技巧。
3.扎實開展學校安全隱患大檢查活動
定期組織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每學期初,都要對學校校舍進行一次徹底的安全排查,作好記錄。遇到狂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隨時排查。
設立安全隱患舉報箱。讓學生學做安全檢查小衛士,發現安全隱患,隨時舉報,及時整改。
4.扎實做好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部門協同共筑學生安全網。協同公安、衛生、工商等部門,大力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活動,認真做好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管理。
家校聯動共同做好學生安全管理。通過給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宣傳學校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做的工作,讓家長了解學校,支持學校,同時,發動家長共同發現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為學校教育提供建議和方法。
5.大力開展教育系統普法工作
加強教師法律教育工作。根據"六五"普法規劃,組織開展法制安全教育月活動,積極推進教育系統普法工作。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開展教育法律法規學習活動,落實教師十不準,規范教師教育行為,預防教師違法、違紀。
6.做好教育系統維護穩定工作
進一步加強值帶班和信息報送工作,落實24小時教干值帶班制度和安全穩定信息報告制度,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著眼教育主流,正確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教育系統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確保教育和諧穩定。
幼兒園總占地面積5500㎡,建筑面積2241㎡,幼兒戶外活動面積1089㎡,綠化面積1450㎡。幼兒園可容納9個教學班。幼兒園功能用房齊全,有綜合活動室、科學發現室、閱覽室、保健室等各功能活動室和輔助用房,各功能用房按配備標準配置物品。班班配有鋼琴、電腦、電視機、錄音機等教育教學設備,配有適合幼兒的桌椅以及空調、飲水機、水杯等生活設備。戶外大型玩具安裝了攀爬長廊、蹦蹦床及滑梯。幼兒園根據《農村鄉鎮幼兒園收費標準》在公示欄中公示收費。
二、教職工隊伍建設
我園現有教職工26名(包括東竇分園)。其中園長1人,副園長2名,幼兒教師10名,保育員8名,后勤人員5名,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3人,大專學歷的教師12人,在讀大專教師8人,由教師資格證的15人。嚴格執行《勞動法》、《合同法》相關規定,規范合同制教師管理,積極組織老師參加各類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鼓勵教師考取資格證書,多措同舉并施,保障保教正常開展。盡最大努力為她們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逐步提高工資待遇,發揮她們在幼兒園的重要作用。
三、管理工作
建章立制,創新管理管理是一門藝術,健全的制度是幼兒園管理的靈魂。為此,我園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先后協商、制定了符合本園實際又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幼兒園教師月考核細則》并在一日常規工作中嚴格遵守和落實。實行園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教師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重大事情協商解決,教師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計劃、總結各項制度齊全,制度立足本園實際,可操作性強,是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為加強過程管理,我們實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制度的制定采用從下到上、再從上到下的辦法,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管理,做到大家定法,大家遵守。檔案有專人管理,專柜存放,材料分類、歸檔科學合理。
四、安全衛生保健
1、制度與管理
建立健全幼兒園各類安全管理制度和幼兒一日活動安全制度,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具體詳實,各項安全工作記錄認真到位。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安全工作責任到崗、到人。安全保衛人員和各項安保設施、設備配備齊全,并能規范使用。每日有管理和后勤人員進行一日活動各環節的安全值班檢查,內容涉及到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周對園內外場地、玩教具、設施等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2、健康檢查方面
我們重點把了“兩關”,一是嚴把幼兒入園關,新入園幼兒必須有正規醫院出具的體檢證明和防疫手冊。;二是嚴把教職工體檢關,全園教職工均有健康證明書。師幼都建有健康檔案,每年體檢一次。每季度都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
3、幼兒按衛生防疫部門的通知及時進行計劃免疫,并查驗幼兒的防疫手冊。堅持晨午檢,并填好記錄。值班教師每天開窗通風,定時按照要求采用紫外線、84消毒液、暴曬、高溫等相應方式進行消毒,流程規范,責任到人,有記錄可查。
每名幼兒二巾一杯,并及時清洗、消毒,擺放合理,避免交叉感染。盥洗室配備了流水洗手設備里面配有肥皂,保證了孩子的個人衛生。
五、教育工作
幼兒園以各級教育部門頒發的文件精神為指導,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游戲為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認真組織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秉承“以人為本,師幼共同成長,和諧發展”的辦園理念,一切教育活動圍繞著培養幼兒行為習慣和激發學習興趣而展開。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特點,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要,投放活動材料,根據主題進展需要設計了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區域活動材料,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時增減活動材料。引導幼兒積極認真參與區域活動,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六、家長工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缺一不可的,做好家長工作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更出色,孩子們更快樂。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開學初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家訪、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家長會等,短短的時間使我們和家長的關系跨近了一大步。平時,利用一切機會與家長溝通,借助六一兒童節、家長開放日、親子趣味運動會等系列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園,同時展示幼兒的在園風采。工作中根據需要召開臨時家長會,并及時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和對幼兒的培養目標,使家園共育發揮實效。通過家長學校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升家長育兒的經驗,進一步規范幼兒園的管理?!笆率掠眯?,待人真心” 笑著面對每一位家長,不急不躁做家長的顧問。耐心細致做家長的聽眾。真情真意做家長的朋友。
七、幼兒發展
在園幼兒經過不同時間的教育都有不同的發展,具體表現在懂禮貌、講衛生、能自理、會合作、愛探究。我園幼兒全年出勤率都不低于80%,身體素質普遍良好,喜歡幼兒園生活,愿意與人交往,主動分享、合作和交流,個性都得到健康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為、學習習慣及良好的規則意識,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強,語言表達良好,能用喜歡的方式表現、表達,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
一、我園教師評價機制存在的弊端
無可否認,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在教育發展的特定時期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的弊端越來越顯示出來。
⒈評價目的未能著眼于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
從理論上說,通過教師評價可以達到兩方面的目的:一是為管理者對教師聘任、降級、晉升、獎懲等決策提供有說服力的依據;二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但從實踐上看,傳統的教師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管理目的,這種教師評價是一種面向過去的評價,主要著眼于教師過去已具備的素質、已承擔的責任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這種自上而下的評價,很難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和積極反應,更不能對促進教師的發展、提高保教質量起到應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⒉評價指標和標準缺乏科學性、可操作性和較高的認同度。
首先,評價指標設置的隨意性很強,認同度不高;其次,評價指標不具體、不明確,可操作性差,容易造成評價者主觀判斷;第三,評價方案對顯性因素的評價標準設置比較完備,而對隱性因素的評價標準的設置則非常欠缺。
⒊評價結果缺乏客觀、公正、全面。
我園傳統的教師評價以“他評”為主,如領導評價、同事評價等。“他評”大多憑個人印象行事,再加上人為的感情因素,對評價對象不能一視同仁,人為地導致評價的不公平。另外,“他評”更多地依據對教師工作結果的考察而忽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更注意教師的顯性工作而忽視教師的隱性工作,再加上隱性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這就很難對教師的實際工作出恰當、準確的判斷,很難使教師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從而導致教師對評價制度和結果持消極、懷疑、漠然的被動態度,評價也起不到促進教師反思和發展的積極作用。
因此,為提高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必須對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進行反思和改革,使教師評價在幼兒園的發展、課程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自主性評價——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和促進教師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施教水平,從而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最終促進孩子的發展。歷史的經驗和無數的事實啟示我們,沒有評價對象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性的發揮,教育評價的功能很難完全地發揮,教育目標很難完整地實現。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納托爾英提出發展性教育評價的思想之后,人們對教育評價的本質、內涵、主體、方法等進行了重新審視,越來越認識到評價對象本身的主體性作用,提倡非獎懲性、合作性、個別差異性等評價原則,提出了合作式評價、協商式評價、自主發展評價等評價方法,這便體現著教育評價中評價對象主體性的回歸,蘊涵著教育評價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走向——自主評價。
自主性評價是指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是教師在自主發展意識的支配下,以我為主,主動進行的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和效果的評價。其核心價值是促進人們客觀地認識自我,尋求新的生長點,以獲得在現有基礎上的自我主動發展。它包含教師自我評價和教師自主請求他人(包括領導、同事、幼兒等)評價。其中自我評價強調的是評價主體為“我”,即教師自己,教師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教師自主請求他人評價是指教師主動地獲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信息,這表明,自主評價不排斥他人評價,但他人評價的前提條件是“我”的請求,我為主動而不是被動??梢姡灾髟u價最大的特點是教師自己主導,是內在評價,評價動力來自教師自主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評價觀念的更新,我園不斷反思以往教師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力探討以教師自我評價、自主管理為核心的自主性教師評價的策略和方法,初步構建了符合本園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為我園教師的自我專業成長搭設了有益的平臺。
(一)、建構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的依據
《綱要》指出:評價的過程,就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自我評價作為自我發展的外部機制,對于教師的發展來說,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根本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以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到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社會性就會得到促進?!?/p>
(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目標及內涵
根據《綱要》中關于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我園明確提出了“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人”的口號,并將其作為幼兒園改革教師工作評價、構建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的主攻目標?!白尳處煶蔀樵u價的主人”包含了兩方面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和對管理者的要求。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成為”,對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讓”?!白尅敝腹芾碚邽榻處焺撛O想自評、愿意自評、會自評的環境和條件,引導教師發揮參與評價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為只有建立在以自身不斷提高為動機基礎上的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才能真正“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體,才能使評價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過程,最終使評價發揮教師對自身工作的反思 總結、展示激勵、和反饋調節功能,從而達到促進教師成長的目的??梢姡俺蔀椤笔悄康模白尅笔菞l件,沒有“讓”這個條件,“成為”是不可能的。
(三)、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原則
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基本原則是評價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確的評價原則不僅是統一人們思想和行為的規范,而且是指導、控制、協調評價過程的保證。在教師自主性評價過程中,正確貫徹各項原則,不僅利于端正主評、被評人員的態度,克服主觀性、片面性、隨意性,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而且有利于加強評價的規范化、科學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強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
⒈方向性原則。指對于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利于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有利于端正辦園方向,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在評價中,必須對每個教師的思想品德、工作態度、業務水平教書育人和教學的能力和工作的效績作出公正、準確而又全面的價值判斷,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⒉客觀性原則,即科學性原則。就是在教師評價時,必須采取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獲取真實信息,抓住本質的東西進行分析。教師所從事的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既勞心又勞力的的特殊的復雜勞動。這種勞動的復雜性表現為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過程的復雜性和勞動成果的復雜性。另外,教師的勞動又富有創造性、教育工作又有周期長、教育效果滯后的特點。這些在評價教師時應給予充分考慮,這樣才能使評價更符合客觀實際。
⒊全面性原則。是指在確定和運用評價標準時要全面,不可片面。貫徹全面性原則,一方面要抓住評價標準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還要抓住評價過程,廣泛全面收集評價信息。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變量的動態系統。教師的工作也是一個多層次、多量變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因此,在對教師評價時,要進行多指標、多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和判斷,力求真實準確地反映教師工作的全貌。作為評價的信息和資料,要盡可能全面、準確、真實,不能憑片面的材料、少數人的反映進行評價。
⒋主體性原則。是指明確被評價者在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對教師的評價中,教師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因此要尊重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這樣才能使評價的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過程,使教師的評價工作達到預期的目的。
⒌可行性原則。是指評價的指標、標準可行;評價的方法及運用的技術手段可行;工作安排可行。指標和標準要切實注意從實際出發,防止要求過高或過低。方法和技術手段既要注意科學性,又要注意簡便易行。工作安排要與幼兒園的日常工作相結合,不要增加額外負擔。
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有些評價要素的標準可以量化,就可采用定量分析。但在評價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時,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難了,特別是關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若強求用精確的數字去表示本身模糊性質的事物,不僅不客觀,也不科學。因此在進行教師評價時,必須遵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四)、推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策略
⒈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樹立發展性評價理念。只有具備自主發展的意識,才會產生自主評價的需要。自主評價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評價的要求,讓教師懂得只有通過自我評價的內化,才能從根本上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做到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為此,我們通過學習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樹立全新的發展性評價理念:自主發展需要自主評價的不斷矯正和引領;自主發展與自主評價相結合,必然贏得良性健康快速的發展。引導教師自覺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將個人的發展與幼兒園的發展結合起來,恰當進行目標定位;深入分析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找準發展的切入點;鼓勵教師不斷自我超越,發揮生命最大潛能,實現人生最大價值。
⒉學習以目標和反思為主要內容的自主評價技術。我們通過各類培訓,使教師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引導教師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發展;了解社會、幼兒園、家長和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恰當地確定發展目標;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尋找問題和差距,自覺加以改善;引導教師自覺主動地征求領導、同事、以及家長、社會對自己的評價意見,主動獲取他評信息。
⒊營造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只有創造條件實現各級評價主體的共同發展,才能實現自主發展,也就能很好地推行自主評價。如,要引導教師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共同制定幼兒園和個人的發展規劃,使教師的發展同幼兒園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命共同體。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的自主評價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實現。
⒋加強評價的科學性。在自主評價中,我們更重視定性評價,采取質性研究的思想,對評價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并給予恰當的評語。定量評價我們采取是“分數等級”的方法。具體做法是,依據預定的評價方案,細評分,粗定等,不設等級比例,根據分數的實際差距確定等級。例如,人參評,人都是分以上,人不足分,則人為優;若人都是分,則全部為優。
⒌加強評價過程中的專家指導。自主評價不是閉門造車。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我們引導評價對象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主動征求專家的指導,從而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當然這種指導以評價對象的自愿為前提,以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
(五)、推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主要方式
⒈引導性教師自我評價
即把新的觀念具體化為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突出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自評者注重達到目標的過程。
我園根據綱要精神和課改的要求,通過由下而上的反復斟酌,設計了學期教師工作的自評指標和評價標準,并增設了自評說明,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易于操作的評價指標中,突出評價方案和指標的引導性作用。如《學期教師工作評價》中關于“課程設置”的評價指標,我們的自評標準是:()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助與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注重各領域有機整合,互相滲透,體現一日活動均是課程的理念。以引導教師根據綱要精神,科學合理地設置幼兒一日活動。
關于教師“觀察記錄”的評價指標,自評標準是:()積累豐富的原始資料。()根據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反思,及時調整教育計劃和教育策略,使課程實施符合幼兒的需要。以引導教師通過觀察了解自己的教育行為。
可見,引導性教師自我評價,用隱含著教育新觀念客觀的、科學的評價指標作為參照標準,指導和幫助教師在反復評價和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對自己教育思想和行為的判斷、反思和調整,不斷內化新觀念,為教師自身成長搭梯子。
⒉教師自主選擇性評價
為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每個教師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能,我們改原來只由行政提出的獎勵項目的做法為將教師自主選擇獎項與行政擬定獎項相結合,將大部分單項獎的選擇權交給教師,出臺了教師自 主選擇申報教學個性(特色)單項獎實施方案,設計了《教師教學個性(特色)單項獎自選表》,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自主選擇申報獎項,所申報獎項數量不限,條件是實事求是,說服力(可信度)強。我園教師申報的獎項有開放教育獎、特殊幼兒關愛獎、熱心服務獎、扎實工作獎、創新獎、家園互動成效獎、區角材料用心獎、積極投稿獎、主題內容整合獎、靈活調整課程獎等等。這些獎設出來后,我園互動環境的創設、區角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建構、教學組織形式、家園互動、一日活動的優化等方面的評價,都可以貫徹在這些富有個性的獎項中。
⒊現場自我優勢展示評價
即改過去以檢查為主、以挑毛病為重點的家長式管理評價為以鼓勵為主的教師自我優勢展示評價。其方法是教師自選自認為最有創意、最想展示、最放心拿出來交流和互評的內容,作為現場自我展示觀摩評價的主要內容。展示時間、次數由教師定。參與展示觀摩的有管理者和其他教師。展示者先介紹現場展示的內容,充分挖掘其展示項目的優勢;參與觀摩的教師根據展示者本人介紹,進行現場觀摩(可以是現場觀摩,也可以是錄象觀摩),相互挖掘同伴的優勢,填寫“教師自我優勝展示現場評價表”,以展示優勢的多少作為評價的依據。
如有的教師對自己班開展的主題活動有信心,就選擇了主題活動作為現場互評內容;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在主題探究活動與區角活動的自然整合方面做得好,就自選開放區角活動;還有的教師則選擇了科技教育主題環境創設或家園互動作為現場互評內容。自我展示性評價氣氛寬松,教師們自我表現的意識越來越強。
⒋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式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自我反思的意義在于它能使教師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言行,進而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學效能和專業素養。我們認為教師的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來源與對自身和現實的反思,尤其來源于對自我的不斷否定。否定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開始。
我園的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評價方式與教師自我優勢展示評價是相對應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園領導自我反思、剖析自身在管理過程中的不足,敢于承認和修正管理決策上的失誤;其次在觀摩活動或案例研討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自我批判引起同伴的共同關注,以使大家共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三是教師在撰寫教學雜例和教學實錄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以便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獲得創新的源泉。
通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式評價,教師們客觀的認識到優勢與不足并存,只有不斷地自我批評和否定,才能積累更多的優勢。
⒌教師自我檢測、自我實現評價
即為教師們創造機會、營造空間、制造壓力,讓她們通過自我檢測一步步實現自我價值。
首先教師制定自我成材計劃,遠期的有三年成長計劃,近期的有一年奮斗目標。通過個人成長目標的確立和教師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不斷的自我約束、自我監控、自我檢測評價,達到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目的。
其次設立教師專業成長記錄。將之作為教師階段自我專業成長檢測評價的內容,使教師通過認識自我、反省自己,檢測自己的成長歷程。
第三,制定了《教師創設環境自評表》、《教師區域材料自評表》、《開展主題活動自評表》等自評表。通過自評,促進其自我審視、自我分析、自我檢測的意識。
第四,改革逐日計劃繳交方式。采用教師自定繳交時間與自定每次完成數量、自己填寫繳交情況自查表的方法,以滿足教師自主安排與調整課程的需要,變被動要求為主動完成,但在自定繳交時間內必須完成相應工作,且無論預定課程作何調整,當天的教學一定要有書面計劃和材料準備,以保證教學質量。這項改革措施,很好地培養了教師的自控意識。
三、開展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幾點體會
教師自主性評價是一種充滿了對教師生命價值尊重和以教師為本的評價。在評價的目的上,自主性評價較之以往純粹的鑒定性、獎懲性評價,更體現了幼兒園管理的人本精神和面向教師未來發展的積極的導向;從評價的作用上看,當前幼兒園課改的主題是全面推進幼兒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無疑是一種主題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培養幼兒的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要培養具有積極自我意識的幼兒,首先必須培養具有積極自我意識的教師。教師自主性評價,讓教師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教師成長的內動力;管理者、同伴和家長的評價,又成了教師成長的外動力。這種內外結合的激勵機制使教師最終走上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環的軌道。教師的自主性評價,正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發現:
⒈教師對衡量自己、評價別人的尺度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通過對教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教師對評價的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以評價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工作,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由于有了一個正確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在衡量自己工作的同時,也能正確地評價他人的工作,充分地看到別人工作中的優缺點,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自身教學水平、能力的提高,也能協調好與其他教師的合作關系。
⒉更好地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節。
教師自主性評價制度作為教師工作的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出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情況,使教師及時了解自己工作中的成績,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節,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適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⒊使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評價觀。
教師自主性評價制度為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評價觀、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劉占蘭老師曾說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培訓教師,教師就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幼兒。”說明了只要發揮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教師也會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發揮孩子的主體能動性。如我園有的教師學會了把評價作品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有的教師則把制定規則和評價規則遵守情況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等等。教師的自我專業成長,最終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現代幼兒教育呼喚現代評價觀。實踐證明,我園的教師自主性評價較好地體現了現代評價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是教師自我專業成長的階梯。
主要參考文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姜鳳華張秋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評價的思考《教育導報》××年第期
蔣建洲,發展性教育評價概述,順義區中小學自主發展評價的研究與實踐,××年月
何育萍,教育評價專題講座,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年月
陳玉琨,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研究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作為學前教育改革核心內容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正全面鋪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一系列配套要素的全面改革,如教育觀念的更新,評價機制的轉變,課程體系的變革,教育方法的完善等,其中科學評價機制的確立是關鍵。教育評價是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而教師評價是整個教育評價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的諸多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的管理是最為重要的環節。能夠科學地、客觀地評價教師的工作,應該是實現對教師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志,更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激勵手段。
教師的評價是指在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教師所應承擔的任務,遵循一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借助現代技術廣泛收集評價信息,對教師個體的工作質量進行價值判斷,從而為教師改進工作,為幼兒園領導加強和改進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建設以及進行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綱要》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 、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住,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評價的制度?!蔽覀冋J為,教師是貫徹新《綱要》、實現課程改革最終目標的保證,而推行課程改革離不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的構建。因此,我們就如何構建適合本園實際的教師評價機制進行了探討。
一、我園教師評價機制存在的弊端
無可否認,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在教育發展的特定時期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加速到來、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的弊端越來越顯示出來。
⒈評價目的未能著眼于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
從理論上說,通過教師評價可以達到兩方面的目的:一是為管理者對教師聘任、降級、晉升、獎懲等決策提供有說服力的依據;二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但從實踐上看,傳統的教師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管理目的,這種教師評價是一種面向過去的評價,主要著眼于教師過去已具備的素質、已承擔的責任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這種自上而下的評價,很難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和積極反應,更不能對促進教師的發展、提高保教質量起到應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⒉評價指標和標準缺乏科學性、可操作性和較高的認同度。
首先,評價指標設置的隨意性很強,認同度不高;其次,評價指標不具體、不明確,可操作性差,容易造成評價者主觀判斷;第三,評價方案對顯性因素的評價標準設置比較完備,而對隱性因素的評價標準的設置則非常欠缺。
⒊評價結果缺乏客觀、公正、全面。
我園傳統的教師評價以“他評”為主,如領導評價、同事評價等?!八u”大多憑個人印象行事,再加上人為的感情因素,對評價對象不能一視同仁,人為地導致評價的不公平。另外,“他評”更多地依據對教師工作結果的考察而忽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更注意教師的顯性工作而忽視教師的隱性工作,再加上隱性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這就很難對教師的實際工作出恰當、準確的判斷,很難使教師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從而導致教師對評價制度和結果持消極、懷疑、漠然的被動態度,評價也起不到促進教師反思和發展的積極作用。
因此,為提高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必須對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進行反思和改革,使教師評價在幼兒園的發展、課程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自主性評價——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和促進教師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施教水平,從而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最終促進孩子的發展。歷史的經驗和無數的事實啟示我們,沒有評價對象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性的發揮,教育評價的功能很難完全地發揮,教育目標很難完整地實現。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納托爾英提出發展性教育評價的思想之后,人們對教育評價的本質、內涵、主體、方法等進行了重新審視,越來越認識到評價對象本身的主體性作用,提倡非獎懲性、合作性、個別差異性等評價原則,提出了合作式評價、協商式評價、自主發展評價等評價方法,這便體現著教育評價中評價對象主體性的回歸,蘊涵著教育評價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走向——自主評價。
自主性評價是指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是教師在自主發展意識的支配下,以我為主,主動進行的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和效果的評價。其核心價值是促進人們客觀地認識自我,尋求新的生長點,以獲得在現有基礎上的自我主動發展。它包含教師自我評價和教師自主請求他人(包括領導、同事、幼兒等)評價。其中自我評價強調的是評價主體為“我”,即教師自己,教師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教師自主請求他人評價是指教師主動地獲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信息,這表明,自主評價不排斥他人評價,但他人評價的前提條件是“我”的請求,我為主動而不是被動??梢?,自主評價最大的特點是教師自己主導,是內在評價,評價動力來自教師自主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評價觀念的更新,我園不斷反思以往教師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力探討以教師自我評價、自主管理為核心的自主性教師評價的策略和方法,初步構建了符合本園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為我園教師的自我專業成長搭設了有益的平臺。
(一)、建構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的依據
《綱要》指出:評價的過程,就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自我評價作為自我發展的外部機制,對于教師的發展來說,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根本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以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到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社會性就會得到促進?!?/p>
(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目標及內涵
根據《綱要》中關于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我園明確提出了“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人”的口號,并將其作為幼兒園改革教師工作評價、構建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的主攻目標?!白尳處煶蔀樵u價的主人”包[本文權屬文秘港:]含了兩方面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和對管理者的要求。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成為”,對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讓”?!白尅敝腹芾碚邽榻處焺撛O想自評、愿意自評、會自評的環境和條件,引導教師發揮參與評價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為只有建立在以自身不斷提高為動機基礎上的教師自主性評價機制,才能真正“讓”教師成為評價的主體,才能使評價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過程,最終使評價發揮教師對自身工作的反思總結、展示激勵、和反饋調節功能,從而達到促進教師成長的目的??梢?,“成為”是目的,“讓”是條件,沒有“讓”這個條件,“成為”是不可能的。
(三)、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原則
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基本原則是評價的理論依據、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確的評價原則不僅是統一人們思想和行為的規范,而且是指導、控制、協調評價過程的保證。在教師自主性評價過程中,正確貫徹各項原則,不僅利于端正主評、被評人員的態度,克服主觀性、片面性、隨意性,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而且有利于加強評價的規范化、科學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強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
⒈方向性原則。指對于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利于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有利于端正辦園方向,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在評價中,必須對每個教師的思想品德、工作態度、業務水平教書育人和教學的能力和工作的效績作出公正、準確而又全面的價值判斷,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⒉客觀性原則,即科學性原則。就是在教師評價時,必須采取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獲取真實信息,抓住本質的東西進行分析。教師所從事的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既勞心又勞力的的特殊的復雜勞動。這種勞動的復雜性表現為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過程的復雜性和勞動成果的復雜性。另外,教師的勞動又富有創造性、教育工作又有周期長、教育效果滯后的特點。這些在評價教師時應給予充分考慮,這樣才能使評價更符合客觀實際。
⒊全面性原則。是指在確定和運用評價標準時要全面,不可片面。貫徹全面性原則,一方面要抓住評價標準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還要抓住評價過程,廣泛全面收集評價信息。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變量的動態系統。教師的工作也是一個多層次、多量變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因此,在對教師評價時,要進行多指標、多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和判斷,力求真實準確地反映教師工作的全貌。作為評價的信息和資料,要盡可能全面、準確、真實,不能憑片面的材料、少數人的反映進行評價。
⒋主體性原則。是指明確被評價者在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對教師的評價中,教師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因此要尊重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這樣才能使評價的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過程,使教師的評價工作達到預期的目的。
⒌可行性原則。是指評價的指標、標準可行;評價的方法及運用的技術手段可行;工作安排可行。指標和標準要切實注意從實際出發,防止要求過高或過低。方法和技術手段既要注意科學性,又要注意簡便易行。工作安排要與幼兒園的日常工作相結合,不要增加額外負擔。
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有些評價要素的標準可以量化,就可采用定量分析。但在評價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時,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難了,特別是關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都具有模 糊性。若強求用精確的數字去表示本身模糊性質的事物,不僅不客觀,也不科學。因此在進行教師評價時,必須遵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四)、推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策略
⒈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樹立發展性評價理念。只有具備自主發展的意識,才會產生自主評價的需要。自主評價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評價的要求,讓教師懂得只有通過自我評價的內化,才能從根本上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做到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為此,我們通過學習激發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樹立全新的發展性評價理念:自主發展需要自主評價的不斷矯正和引領;自主發展與自主評價相結合,必然贏得良性健康快速的發展。引導教師自覺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將個人的發展與幼兒園的發展結合起來,恰當進行目標定位;深入分析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找準發展的切入點;鼓勵教師不斷自我超越,發揮生命最大潛能,實現人生最大價值。
⒉學習以目標和反思為主要內容的自主評價技術。我們通過各類培訓,使教師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引導教師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發展;了解社會、幼兒園、家長和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恰當地確定發展目標;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尋找問題和差距,自覺加以改善;引導教師自覺主動地征求領導、同事、以及家長、社會對自己的評價意見,主動獲取他評信息。
⒊營造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只有創造條件實現各級評價主體的共同發展,才能實現自主發展,也就能很好地推行自主評價。如,要引導教師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共同制定幼兒園和個人的發展規劃,使教師的發展同幼兒園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命共同體。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的自主評價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實現。
⒋加強評價的科學性。在自主評價中,我們更重視定性評價,采取質性研究的思想,對評價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并給予恰當的評語。定量評價我們采取是“分數等級”的方法。具體做法是,依據預定的評價方案,細評分,粗定等,不設等級比例,根據分數的實際差距確定等級。例如,人參評,人都是分以上,人不足分,則人為優;若人都是分,則全部為優。
⒌加強評價過程中的專家指導。自主評價不是閉門造車。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我們引導評價對象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主動征求專家的指導,從而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當然這種指導以評價對象的自愿為前提,以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
(五)、推行教師自主性評價的主要方式
⒈引導性教師自我評價
即把新的觀念具體化為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突出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自評者注重達到目標的過程。
我園根據綱要精神和課改的要求,通過由下而上的反復斟酌,設計了學期教師工作的自評指標和評價標準,并增設了自評說明,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易于操作的評價指標中,突出評價方案和指標的引導性作用。如《學期教師工作評價》中關于“課程設置”的評價指標,我們的自評標準是:()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助與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注重各領域有機整合,互相滲透,體現一日活動均是課程的理念。以引導教師根據綱要精神,科學合理地設置幼兒一日活動。
關于教師“觀察記錄”的評價指標,自評標準是:()積累豐富的原始資料。()根據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反思,及時調整教育計劃和教育策略,使課程實施符合幼兒的需要。以引導教師通過觀察了解自己的教育行為。
可見,引導性教師自我評價,用隱含著教育新觀念客觀的、科學的評價指標作為參照標準,指導和幫助教師在反復評價和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對自己教育思想和行為的判斷、反思和調整,不斷內化新觀念,為教師自身成長搭梯子。
⒉教師自主選擇性評價
為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每個教師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能,我們改原來只由行政提出的獎勵項目的做法為將教師自主選擇獎項與行政擬定獎項相結合,將大部分單項獎的選擇權交給教師,出臺了教師自主選擇申報教學個性(特色)單項獎實施方案,設計了《教師教學個性(特色)單項獎自選表》,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自主選擇申報獎項,所申報獎項數量不限,條件是實事求是,說服力(可信度)強。我園教師申報的獎項有開放教育獎、特殊幼兒關愛獎、熱心服務獎、扎實工作獎、創新獎、家園互動成效獎、區角材料用心獎、積極投稿獎、主題內容整合獎、靈活調整課程獎等等。這些獎設出來后,我園互動環境的創設、區角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建構、教學組織形式、家園互動、一日活動的優化等方面的評價,都可以貫徹在這些富有個性的獎項中。
⒊現場自我優勢展示評價
即改過去以檢查為主、以挑毛病為重點的家長式管理評價為以鼓勵為主的教師自我優勢展示評價。其方法是教師自選自認為最有創意、最想展示、最放心拿出來交流和互評的內容,作為現場自我展示觀摩評價的主要內容。展示時間、次數由教師定。參與展示觀摩的有管理者和其他教師。展示者先介紹現場展示的內容,充分挖掘其展示項目的優勢;參與觀摩的教師根據展示者本人介紹,進行現場觀摩(可以是現場觀摩,也可以是錄象觀摩),相互挖掘同伴的優勢,填寫“教師自我優勝展示現場評價表”,以展示優勢的多少作為評價的依據。
如有的教師對自己班開展的主題活動有信心,就選擇了主題活動作為現場互評內容;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在主題探究活動與區角活動的自然整合方面做得好,就自選開放區角活動;還有的教師則選擇了科技教育主題環境創設或家園互動作為現場互評內容。自我展示性評價氣氛寬松,教師們自我表現的意識越來越強。
⒋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式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自我反思的意義在于它能使教師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言行,進而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學效能和專業素養。我們認為教師的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來源與對自身和現實的反思,尤其來源于對自我的不斷否定。否定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開始。
我園的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評價方式與教師自我優勢展示評價是相對應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園領導自我反思、剖析自身在管理過程中的不足,敢于承認和修正管理決策上的失誤;其次在觀摩活動或案例研討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自我批判引起同伴的共同關注,以使大家共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三是教師在撰寫教學雜例和教學實錄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以便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獲得創新的源泉。
通過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式評價,教師們客觀的認識到優勢與不足并存,只有不斷地自我批評和否定,才能積累更多的優勢。
⒌教師自我檢測、自我實現評價
即為教師們創造機會、營造空間、制造壓力,讓她們通過自我檢測一步步實現自我價值。
首先教師制定自我成材計劃,遠期的有三年成長計劃,近期的有一年奮斗目標。通過個人成長目標的確立和教師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不斷的自我約束、自我監控、自我檢測評價,達到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目的。
其次設立教師專業成長記錄。將之作為教師階段自我專業成長檢測評價的內容,使教師通過認識自我、反省自己,檢測自己的成長歷程。
第三,制定了《教師創設環境自評表》、《教師區域材料自評表》、《開展主題活動自評表》等自評表。通過自評,促進其自我審視、自我分析、自我檢測的意識。
第四,改革逐日計劃繳交方式。采用教師自定繳交時間與自定每次完成數量、自己填寫繳交情況自查表的方法,以滿足教師自主安排與調整課程的需要,變被動要求為主動完成,但在自定繳交時間內必須完成相應工作,且無論預定課程作何調整,當天的教學一定要有書面計劃和材料準備,以保證教學質量。這項改革措施,很好地培養了教師的自控意識。
三、開展教師自主性評價的幾點體會
教師自主性評價是一種充滿了對教師生命價值尊重和以教師為本的評價。在評價的目的上,自主性評價較之以往純粹的鑒定性、獎懲性評價,更體現了幼兒園管理的人本精神和面向教師未來發展的積極的導向;從評價的作用上看,當前幼兒園課改的主題是全面推進幼兒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無疑是一種主題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培養幼兒的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要培養具有積極自我意識的幼兒,首先必須培養具有積極自我意識的教師。教師自主性評價,讓教師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教師成長的內動力;管理者、同伴和家長的評價,又成了教師成長的外動力。這種內外結合的激勵機制使教師最終走上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環的軌道。教師的 自主性評價,正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發現:
⒈教師對衡量自己、評價別人的尺度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通過對教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教師對評價的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可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以評價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工作,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由于有了一個正確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在衡量自己工作的同時,也能正確地評價他人的工作,充分地看到別人工作中的優缺點,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自身教學水平、能力的提高,也能協調好與其他教師的合作關系。
⒉更好地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節。
教師自主性評價制度作為教師工作的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出教師工作的方方面面情況,使教師及時了解自己工作中的成績,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節,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適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⒊使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評價觀。
教師自主性評價制度為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和評價觀、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劉占蘭老師曾說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培訓教師,教師就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幼兒?!闭f明了只要發揮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教師也會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發揮孩子的主體能動性。如我園有的教師學會了把評價作品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有的教師則把制定規則和評價規則遵守情況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等等。教師的自我專業成長,最終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現代幼兒教育呼喚現代評價觀。實踐證明,我園的教師自主性評價較好地體現了現代評價觀,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是教師自我專業成長的階梯。
主要參考文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姜鳳華張秋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評價的思考《教育導報》××年第期
中圖分類號:S1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367-02
1 自然保護區概況
1.1 地理位置與面積
牙克石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呼倫貝爾市中部,大興安嶺北段的牙克石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20°28′00″至122°29′00″,北緯47°39′至50°52′,濕地保護區距牙克石市林業局局址5公里左右,涉及牙克石林場7個林班,總面積813公頃。
1.2 地形地貌
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大興安嶺西北坡,為山間河谷地形,河谷比較寬廣,約為11km左右,屬低山丘陵地貌,是大興安嶺主脈通過地段。地勢平坦開闊,地形平緩。區內最高海拔1600.3米,最低海拔402米。
擬建牙克石濕地保護工程位于免渡河右岸一級沖積階地上,按地貌成因類型和形態分類可劃分為構造剝蝕地形(中低山)、山麓斜坡堆積地形、河流侵蝕堆積地形?,F簡述如下:
1.3 土壤
土壤是在一定的植被、氣候、地形、母質等自然成土因素和人類生產活動長期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歷史自然體。保護區的土壤主要為草甸土和沼澤土。
(1)草甸土是草甸植被下發育的隱域土壤,分布于保護區河流低階地、山間谷地,成土母質為洪、沖積物。土壤剖面由暗灰色的腐殖質層、含有較多銹紋銹斑的潴育層、受地下水浸泡處于還原狀態的灰藍色潛育層或母質層組成。草甸土質地因現代河流沉積顆粒粗細差異,變化很大,剖面常形成粉粘相間的質地層次。土壤中性反應,pH值在6.7―7.5左右,養分除速效磷含量低外,都很充足,土壤水分偏多,土溫偏低。草甸土有草甸土和草甸黑鈣土2個亞類。
(2)沼澤土
沼澤土是在季節性積水或長期積水條件下發育的隱域土壤,廣泛分布于積水洼地。成土母質為沖積物、湖積物。沼澤土剖面基本上有兩個發生層次組成,上部為草根盤結層、腐殖質層或泥炭層組成,下部為潛育層,中間有過渡層。腐殖質層顏色深暗,質地較粘重。有沼澤土和草甸沼澤2個亞類。
(3)粗骨土
屬于幼年土壤,特點是極薄的土層之下即為含大量石塊的母質層或地表即含大量礫石,分布于石山地頂部及陽陡坡。粗骨土由于有效土體過薄或土體中含有大量的礫石,是一種難利用的土壤類型。
保護區內土質肥沃,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鉀含量均十分豐富,反映出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氮素充足,母質富含鉀素的特點。各土類間,由于森林土壤受有機質積累特征和地區氣候冷濕的環境條件所決定,表土有機質含量極高,碳氮比大,反映了森林土壤水分偏多,土性冷涼,有機質分解速率低,水、肥、氣、熱不協調等特點。
1.4 水文
牙克石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附近主要河流為免渡河(又名扎敦河)和海拉爾河,屬額爾古納水系。
1.5 氣候
保護區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冬長夏短、春季干燥多風,冬季嚴寒多雪,寒暑相差較大的特征。根據牙克石氣象局資料,多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38.0℃,極端最低氣溫-46.7℃,多年平均降水量378.5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蒸發量1250毫米。
2 自然保護區評價
2.1 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為了保護各種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瀕于滅絕的生物物種和各種自然歷史遺跡。從人類發展的長遠目標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其意義在于人類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必要的途徑。從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保護好各種資源,包括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已知資源”和未被人類發現和認識的各種“未知資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牙克石市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及其棲息的生物物種為主要保護對象,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旅游和可持續利用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2.1.1 生態價值
(1) 蓄水、保水
濕地在控制洪水,調節水流方面功能十分顯著。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濕地對項目區周邊具有明顯的水量調節作用,減輕洪旱災害,穩定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水份。濕地減緩了河水的流速,同時也減輕了對河岸及地表的沖刷,降低了土壤的水土流失。
(2)調節氣候。濕地可以影響小氣候。濕地水份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氣,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保護區大面積濕地對周邊的局域氣候產生調節作用。
(3) 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區內良好的環境為許多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或遷徙歇腳地。保護區建成以后,經過嚴格保護和管理,可以為野生動物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生存繁衍環境。
2.1.2 社會價值
通過對保護區的保護,使濕地保護區內及周邊地區的居民、企業、組織都清楚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共同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區的發展將帶動周邊地區經濟、交通、林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既增強保護區自身的經濟實力,又為當地剩余勞力提供就業機會,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2.1.3 經濟價值
(1)直接經濟價值
直接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生態旅游和多種經營項目的實施。所得收入對保護來說,將能夠解決資源保護問題,增加保護區的自養能力,為保護區的建設注入資金。在保護好濕地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有計劃的進行一些資源開發活動,有利于濕地保護區的長期發展和資金的積累,從而實現“以資養區”的滾動發展。
(2)間接經濟價值
濕地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具有潛在的經濟效益,對維持流域農牧業和其它經濟的持續發展及維護生態安全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對凈化流域內水質,減少泥沙流入,調節水的小循環,防止自然災害,保障人民生活用水,提高生活質量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1.4 科研價值
科研主要是以濕地生態、生物多樣性的系統監測為基礎研究保護區濕地資源及其動態變化情況,特別是對濕地的結構、功能、演替規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活動規律、生物學特性與種群動態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探索利用人工措施加快珍稀野生動物繁殖速度,增加動物種群,并建立物種基因庫,同時研究各種珍稀物種及其它有較大經濟價值的物種的開發與利用方法。
2.2 保護區的類型與面積
2.2.1 保護區類型
依據《自然保護區類型與級別劃分標準》(GB/T1459―93),牙克石市西郊濕地保護區屬“自然生態系統類”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主要類型為水域及沼澤。
2.2.2 保護區面積
牙克石市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劃定面積813公頃,完全能夠達到保護目的的需要,劃定合適的保護區面積可使區域內的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也可以達到保護區區域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2.3 自然生態質量評價
2.3.1 典型性
該保護區是歐亞針葉林植物區和歐亞草原植物區的交錯地帶,這對研究各大植物區系之間及動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和通過該生物多樣性變化來研究生物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反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2 稀有性
大興安嶺地區是我國的主要林區之一,分布著大面積的天然林,木材蓄積量較高,材質優良。建國后,經過大規模采伐利用,天然林面積日趨減少。因此具有珍稀性。
另一方面,保護區還棲息著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這些動物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在保護區內比較集中,這一方面也體現了保護區具有較高的物種稀有性。
2.3.3 多樣性
濕地自然保護區植被類型多樣,植被種類組成變化土壤類型也隨之變化,加之植物地帶性的相互滲透,其物種多樣性表現比較豐富。
2.3.4 自然性
牙克石市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是很少受人為干擾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對保護我國寒溫帶區域以濕地為代表的濕地生態系統及物種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5 脆弱性
牙克石市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雖然具有豐富的物種資源和顯著的生態功能,但是濕地保護區地處森林草原的交錯地帶,為生態脆弱帶,各物種之間及物種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系十分密切和敏感,群落也極具不穩定,所以其一旦遭受破壞,將有可能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2.4 自然保護區綜合評價
2.4.1 保護區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基地
保護區具有濕地生態系統的特征和比較完整、豐富的物種資源。該濕地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僅維管束植物有22科46屬58種,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場所。本區脊椎動物有33種,其中獸類是以典型的草原型為主,分布該區域獸類有3目4科6種,有國家II級保護獸類有1種,鳥類以草原型和森林型鳥類為主,分布該區域鳥類有10目15科27種,有國家I級保護鳥類有1種,國家II級保護鳥類有5種,兩棲爬行類1目1科1屬1種。保護好這些珍貴的動植物物種資源,都將為人類的生存環境提供美好的前景。
2.4.2 保護區具有涵養水源的重要作用
保護區屬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對于調節控制洪水,調節水流方面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保護區對周邊具有明顯的水量調節作用,減輕洪旱災害,穩定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水份。濕地減緩了河水的流速,同時也減輕了對河岸及地表的沖刷,降低了土壤的水土流失、保障農牧業和人民生活用水,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4.3 保護區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牙克石市西郊濕地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完整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物種,生物群落賴以生存的環境,為開展各個科學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地和天然實驗室,其研究領域不僅包括生態學、生物學方面,還包括經濟學及社會學方面。尤其是研究古氣候變化、植物遷徙和區系演變的研究和生態監測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4.4 保護區是進行宣傳教育的自然博物館
屈原,作為開創一代詩風的一國忠臣,給后世留下了那樣多的瑰麗詩篇。按說該是很堅強的,但只因為奸臣的陷害,君主放棄國家就自投汨羅。我總覺得很可悲,如果他也像岳飛那樣被迫砍頭也就罷了,至少還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钡臐M腔豪情長留天地間,他卻選擇了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
也許別人都認為他是忠義之士,國存我存,國亡我滅,所以他是偉大的。我認為“君子不必死于節”他可以忍辱負重的為國再效力呀!難道隨著滾滾的江水一同逝去就可以把這些責任全拋掉嗎?比之諸葛亮,他差矣。
不過不管怎樣,屈原的名字會永傳后事,汨羅江邊的萬古悲風也會永被后人所說!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
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我們班有八個環保小衛士,我們不能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小衛士,所以我們決定今天上午去做一件跟保護環境有關的事情。
早晨,我7:00就起床了。當我穿好衣服時,我聽見窗外傳來“沙沙沙”的聲音。我抬頭向窗外望去,哇!天灰蒙蒙的正下著小雨。我一下子變得沒主意了,心想:怎么辦呢?到底是去還是不去,我猶豫了一下。不行,我不能說話不算話。記得爸爸說過:做事情要講原則,不能做個言而無信的人。所以不管下多大的雨,我都要去。
于是我打著雨傘,拿著塑料袋和筷子去了我和同學們事前約定的地方,準備和同學們一起去撿路邊的垃圾。我一個人一邊打著傘,一邊左看右看,等著同學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一分一秒地流著,過了好半天都沒有一個同學來。這時我的心里有些著急,又有些生氣,感覺好像被欺騙了一樣,最后我想干脆先回家打電話問問同學們到底來不來。
關鍵詞 :高職學院;教育投資效益;評價;數據包分析方法(DEA);廣州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高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與效益問題研究—以廣州為例”(項目編號:2013A157)
作者簡介:王超輝,男,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監察審計處經濟師,高職研究所兼職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教研究、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4-0017-05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如何對其教育投資效益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以往學者對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的研究大多數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鮮有從定量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而衡量教育投入產出最根本的指標就是其生產效率。因此,本文從教育投入產出實際出發,以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教育投資效益為研究對象,嘗試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簡稱DEA)對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的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數據包絡分析。同時,通過投入產出指標的不同組合,探討人力資本、教育經費和物力資本的相對效率,以期發現廣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為相關政府部門和高職院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投資效益提供參考,從而為我國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幫助。
一、DEA評價方法的選擇
DEA最早是由美國運籌學家查恩斯(A.Charnes)、庫伯(W.W.Cooper)和羅茲(E.Rhodes)等學者于1978年基于“相對效率評價”原理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非參數分析方法[1],基本思路是運用線性規劃的方法構建觀測數據的非參數分段曲面或前沿面,然后相對于這個前沿面來計算效率。即把每一個被評價單位作為一個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以下簡稱為DMU),眾多DMU構成被評價群體,通過對投入和產出比率的綜合分析,以單元的各個投入和產出指標的權重為變量進行評價運算,確定有效生產前沿面,根據各單元與有效生產前沿面的矢量距離,確定各DMU是否DEA有效?;诜ɡ谞枺‵arrell)測量的數學規劃方法,查恩斯、庫伯等學者提出了CCR模型(規模報酬不變),而后又修正為BCC模型(規模報酬可變),從而擴大了CCR模型的應用范圍??傊?,所謂的DEA就是評估一群DMU之間的相對效率,當某個單位的投入越少,而產出越多,顯示這個單位的績效較高。因此,DEA常用于多投入與多產出的評估。
誠然,衡量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的方法有多種,如比例分析法、回歸分析法和包絡分析法。相比于其他測量方法,DEA的優點在于適合處理多投入、多產出的效率評價;不需要預先估計參數,在避免主觀因素、簡化運算和減少誤差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優越性;DEA分析不受指標量綱的限制,相對于一般生產函數衡量方法而言,DEA方法以整體為研究的基礎,更符合系統原理。因此,DEA被廣泛應用于包括企業績效研究、金融機構績效評估、產業效率評價和高校等非盈利機構績效評價等方面。
DEA中的效率具體可分為技術效率(crste)、純技術效率(vrste)和規模效率(scale)。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是指在既定的產出組合量下,所投入最小的投入組合量,或以現有的投入組合生產最大產出組合量,來衡量DMU是否以最少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出,若DMU能夠在維持相同的產出水平下,減少多余的投入,即可增加技術效率。規模效率是生產量與資源投入量的比例,當產量與資源投入量成等比增加時,即具有規模效率,若不成比例增加,代表不具規模效率。本研究主要在衡量教育資源投入下所產生的效益,并采取以BCC模式中的產出導向效率作分析。另外,由于DEA效率值的測定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各投入和產出指標的組合[2],本文也通過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來分別探討效率值,即單一投入對應多產出和多投入對應單一產出,借此說明各投入與產出的效益情況。
BCC模型原理可以理解為:假設存在N個DMU,每個DMU都有P種投入和T種產出,而對于第m個DMU,Xm表示投入向量,Ym表示產出向量。將X定義為(P×N)的投入矩陣,而將Y定義為(T×N)的產出矩陣。在規模收益可變的假定下,第m個DMU的投入型效率值可以通過求解獲得。其函數簡化形式如下[3]:
minθ
s.t.∑tj=1λjxj≤θx0,
∑tj=1λjyj≥y0,
Iλ=1
λj≥0,j=1,2,…,t,
其中θ(θ≤1)是一個變量,約束條件Iλ=1,可以確保前沿面滿足凸性,表明規模收益可變。我們能夠用BBC模型判定是否同時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當θ=1,且s1+=s1-=0,則DMU為DEA有效,DMU的投資活動同時為技術有效和規模有效;當θ=1,但至少某個輸入或者輸出大于0,則DMU為弱DEA有效,決策單元的經濟活動不是同時為技術效率最佳和規模最佳;當θ<1,DMU不是DEA有效,投資活動既不是技術效率最佳,也不是規模最佳。[4]
二、指標選擇和數據處理
在用DEA方法評估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之前,必須先確定高職院校投入與產出的指標。國內外文獻關于教育投入與產出的研究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可以看作將一定數量的教育投入(人力資本、財力資本、物力資本)轉化為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等產出的運營過程。所以,人力資本、財力資本、物力資本等可以看作投入指標,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等為產出指標。而在確定基本指標之前,我們對所有候選指標進行了相關性分析,除出了一部分無效指標之后,本次研究選取的投入指標有專任教師數(X1)、教育經費總額(X2,萬元)、教學行政房面積(X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X4,萬元)、紙質圖書總數(X5,萬冊);產出指標為在校生數(Y1)、為學校社會服務收取的服務費(Y2,萬元)、技術專利項目(Y3)及論文數量(Y4)。我們把參加評估的所有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看作是同類型的DMU(所有的數據均來源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2014年度報告》及中國知網),表1為2013年6所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投入產出指標的具體數據值。
高等職業教育投資組合效益包括人力效益(B1)、財力效益(B2)、物力效益(B3)、基于人才培養數量的效益(B4)、基于社會服務產值的效益(B5)和基于科學研究成果的效益(B6)。如表2所示,其中含“√”為參與指標。
三、評價結果分析
(一)綜合效益分析
應用DEA分析方法評價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教育投資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結果可見表格3。從整體上看,2013年,6所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別是1和0.997,純技術效率皆為1而規模效率卻相對較低,這說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在不考慮規模規模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其教育投資有效率,但是由于其辦學規模的不合理,導致了整體投入產出效率的低下。其中,6所學校中有5所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同時為1,說明這些高職院校教育投入產出效益全部有效,并且全部處在規模收益不變階段。而DMU4純技術效率雖然為1,然而由于其規模效率的偏低影響了整體效率,而從該學院所屬類型來看,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這種規模效率的降低來源于學校辦學規模的不合理擴大。因此,就目前數據結果來看,大部分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的規?;具_到最適合的狀態,必須嚴格控制辦學規模來實現效率的整體提升,在保證辦學規模的適度擴張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過教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等創新手段提高自身的辦學能力即純技術效率。
(二)組合效益分析
應用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來分別探討人力、資本、物力資源以及這些投入對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人才培養數量、社會服務產值和科學研究成果的影響程度,表4給出了通過DEA方法評價的不同組合條件下的相對效率數值。
由表4可知,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的純技術相對效率平均值分別為1、0.961、1,這與綜合效率比較接近,然而由于財力資源的規模效率值僅為0.807,這嚴重影響了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教育財力投資效益,這也說明存在財力資源利用方面的規模無效性,這種無效性對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的影響甚至高于財力對效率的影響。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出,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的規模效率平均值依次是0.951、0.807、0?981,有效性排序為物力>人力>財力,這表示只有80.7%的辦學經費投入有效地轉化為了教育產出,其中,有2所學校(DMU2,DMU5)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2所學校(DMU1,DMU4)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剩余兩所學校處于規模報酬不變階段。總之,人力、財力、物力資源DEA效益數據顯示,廣州市屬高職學院雖然純技術相對效率整體有效,但是三者都不具備規模效益,處于弱有效階段,即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將產生少于一個單位的產出,尤其是財力投資效益更為突出。
從表5可以看出,基于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純技術相對效率平均值分別為1、0?949、0.972,這與綜合效率也是比較接近。人才培養數量的規模效率(0.941)相對于科學研究成果的規模效率(0.942)有些偏小,這說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教育教學水平相對于自身的學術科研質量偏低。
然而,基于社會服務產值的規模效率為0.847,并且僅僅有1所學校處在規模遞減階段,顯然,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應該適當增加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從而可以提高自身教育投資效益。而從基于科學研究成果的規模效率及規模報酬類型可以看出,科學研究是帶動教育投資效益的重要動力,而對人才培養數量的不合理擴張,則成為了一種不容忽視的阻力。
四、討論與建議
由前文對廣州市屬高職學院教育投資DEA效率的研究結果可知:在現有教育教學水平下,學校規模、人力、財力、物力的有效利用、參與社會服務、教育科研水平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的主要方式。
1.嚴格控制學校規模增長,充分利用教育經費。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國家技術人才的搖籃,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然而,從前文研究結果可見6所學校的規模效率(0.997)和人才培養數量的規模效率(0.941),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辦學規模的教育效益帶有弱有效性。因此,政府和學校必須嚴格控制學校規模增長,使得高職教育投資效益實現最優化。誠然,教育投資必然涉及教育經費,財力投資的技術效率(0.961)和規模效率(0.807)要求我們不能盲目地加大財政投入,必須充分利用教育經費,只有這樣,才可以向著高職教育投入與產出的理想化道路邁進。
2.適當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本,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由前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廣州市屬高職學院人力和財力的純技術相對效率平均值皆為1,規模效益分別為0.951、0.981,但是其規模報酬類型大都沒有處在遞減階段。所以,適當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本方面的投入,諸如擴大專任教師數量、引進高素質人才、擴大校園基本設施建設等,都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事實上,這也與解決人才培養數量上規模效率較低的路徑不謀而合,即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眾所周知,教育教學最終是要落實到課程教學實踐中,而這需要學校人力資本(教師)和物力資本(設施)的強有力的支持,才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和質量。
3.積極參與社會服務,高度重視科學研究。由于廣州市屬高職學院社會服務產值的規模效率(0.847)和整體所處類型,以及科學研究成果的規模效率(0.942)和規模報酬遞增(IRS),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則成為政府和學校提高教育投資效益的必然選擇。對此,國家和高職院校應更加積極參加大量的社會服務活動,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融入社會的理想目標,同時重視自身的科學研究水平,加大自身學術論文、學術專著、科研成果、專利項目的產出數量,從而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投資效益。
最后,由于本研究是對截面數據進行的橫向比較,因此結論只能反映廣州市屬高職院校某一階段的教育投資效益,以后將通過對各年數據及各省市院校進行縱向分析,探討其效益效率發展變化的情況及趨勢,并考察近年來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和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的變化給教育投資效益帶來的改進是否顯著。
參考文獻:
[1]A.Charnes,W.W.Copper,E.R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78,(2):429-444.
[2]Jenkins,L,Anderson,M.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Reducing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7(1):51-61.
[3]Alm T,Chames A,Cooper W W.Some statistical and DEA evaluations of relative efficienci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J].Social 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1989,22(6):259-269.
軌道車輛制動課程是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屬于理實一體化課程。本課程傳統的成績評定方式是由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平時的學習狀況及期末理論考試試卷的成績來確定的,在最后的成績評定中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體現出實踐課在理實一體化課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部分學生實踐課敷衍了事,實踐報告抄襲嚴重,這種考核模式直接導致學生對實踐教學的不重視。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實踐課的作用,保證學生在就業時能夠具有滿足職業能力及崗位的需求,我們對本門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構建了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內容。
1 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
本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在成績評定部分,過程考核占20%,實踐考核占40%,理論考核占40%。主要包括考核內容、考核方法及考核形式3部分。其中過程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例如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實踐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的態度(占10%),實踐報告書的評價(15%),操作考核(15%);理論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期末試卷的方式(40%)。
1.1 考核內容的優化 本課程為了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實踐課部分首先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優化重組,構建了以實踐技術為主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其次,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實踐操作技術,編寫實踐項目操作要求及評分要點,并按考核評價體系的要求進行全面的評價。具體包括:①實踐操作考核,從實踐項目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項目,考核的內容重要是針對不同的實踐項目選擇合適的使用工具,由教師根據考核要點及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在操作的過程中操作步驟是否正確合理等。②實踐報告書的評價,其中加大了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是否表現出了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部分的權重。主要是針對是否獨立完成實踐報告、實踐結果的分析情況、實踐過程的記錄情況以及實踐報告書的填寫情況等。重點是評價學生在實踐中有沒有靈活應用課堂中講授的相關理論知識,能否自行設計出與車輛制動相關的故障并解決故障的能力等。③實踐態度評價,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實踐過程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④實踐過程評價,主要是包括實踐理論、實踐操作技術的掌握情況及實踐效果等,是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實踐項目學習情況的評價。
1.2 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學生的考核成績由過去的平時表現與期末試卷考核轉變為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在終結考核中加入了實踐考核的部分。使考核成績更加全面,也使學生更加注重實踐課,從而加強了學生自己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的過程中又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1.3 考核形式的完善 將考核的形式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為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為此,我們為相應的實踐課編制了學生自評表,自評內容包括學習的態度、理論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實踐操作的能力四個部分;評定等級分為優、良、中、差四級和相應的權重比。并將學生自評系統的意義、要求作了詳細的說明,要求學生在完成實踐項目報告的同時,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則在批改實踐報告時查閱學生自評情況,對自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使其逐漸規范。學生自我評價系統的建立對由教師的單一評價起到了有效的補充作用,強化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意識。
2 理實一體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特色
2.1 建立了學生自評系統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通過教師單方面對學生的評價,這種評價只注重終結而忽視過程,從而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生自評系統的建立,更注重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關心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進相應的提問及思考,積極的找到答案。通過加強對實踐課的考核權重,強化了學生的能力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同時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鼓勵學生誠實、客觀、實事求是的對自己作出評價,同時利用評價的結果來改善自己的學生狀態,提高學習的質量。
2.2 師生互動平臺的建立 在實踐項目自評表中學生除了對本項目的實踐操作情況作出自評外,還建立了師生互動平臺,包括對本次實踐課中實踐者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問題,這種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有幾種解決的方案;如有機會想再操作那些方面的實訓內容,對本實訓項目有沒有創新性的建議和對實踐課的內容方法的改革等幾個欄目。通過學生的自評和總結,教師可以發現實踐項目報告及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及時發現的問題,同時激勵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課程更好的展開。
2.3 增加了實訓設施的利用率 傳統的實踐設備的使用往往是根據教師對課程教學設計的要求為學生安排相應的使用時間和內容,不考慮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而師生互動平臺的建立,為實訓設備使用狀況提供了一種新的開發實訓設備利用率的模式。即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階段性實訓項目操作情況,提出針對這個項目中所使用的實訓器材還想怎樣運用達到其他的目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3 結束語
通過本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實踐課的重視程度,加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強化了理論知識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更主要的是通過考核評價體系的重新構建,可以更合理、更客觀、更全面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