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12: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老年人安全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老年人的服用藥物護理
1.1 合理用藥避免多種藥物共同使用 許多老年人因患多種疾病,因此,每日服藥幾種或十幾種藥物者常見。根據老年人生理情況,使用藥物種類過多會發生藥物協同作用及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有關報道,在藥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而發生的。因此在藥物治療中抓主要癥狀盡量減少使用藥物品種。
1.2 嚴格遵守治療劑量服用藥物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機體各器官功能狀態、生理機能已經發生變化,常規用藥量已不適合,宜小劑量,或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人的反應情況再逐漸調整,以確保用藥安全。老年人自然衰老,藥物代謝動力學改變特點是對絕大多數口服藥物的吸收不變,對主動轉運機制的藥物吸收減少;對藥物代謝、排泄能力降低,藥物消除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增高。老年人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老年人在服用常規藥物劑量的情況下,由于藥物或藥物相互作用發生的意外、與防治目的無關、對機體不利或有害的反應,包括藥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過敏反應以及特異性遺傳素質有關的反應等。
藥物的治療計量與中毒計量相差較大,如果多種藥物合并應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醫囑隨意加大用藥量,這樣就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建議老年人在一般情況下僅用成年人量的3/4或4/5,80歲以上老人則只用成人的1/2為宜;有肝、腎功能障礙者,其用藥量更應慎重。由于老年人個體差異(如身體狀況,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藥上應盡量個體化計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計量達到最好成績的治療效果。改變藥物劑量或方案時,須征得醫護人員的同意。不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不隨意混用某些藥物。
1.3 嚴格遵照醫囑服用藥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己根據以前的癥狀不經醫生診治就自行濫用藥物,卻不知許多疾病的病情是隨著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在不斷變化中,因此不能自以為是,要么一成不變地用藥,要么迷信廣告滿天飛的所謂“新藥”,或偏信某個人推薦的“特效藥”、秘方、偏方等,不根據自身的病情而濫用藥,這樣很容易延誤已經變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就是老毛病,也應隔一段時間到正規的醫院或找專門的醫生作出檢查、診斷,以便安全準確用藥。
1.4 用藥要講科學性,不濫用滋補藥、保健藥、抗衰老藥和維生素 老年人服用保健藥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健康的安度晚年。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通過合理的飲食、樂觀的心態、適宜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延年益壽,因此一般不需要服用滋補藥。體弱多病者,不可以聽信廣告或他人介紹盲目服用或過渡服用保健品,可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適當應用合理服用保健藥。
1.5 服藥技巧 服用藥片多時,可分次吞服,以免發生誤咽。藥物刺激性大或異味較重時,可將其溶于水,用吸管飲服,服藥后要飲足量水,以免藥物未進入胃,藥物黏附于食管壁上,易導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潰瘍,還會因吸收延緩而影響藥效。服藥后盡量采取立位或坐位,這時食道處于垂直位,有利于藥片下行入胃。要用溫開水,不應使牛奶、豆漿、茶水、咖啡等,因為會因飲料中一些成分與藥物會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沉淀,影響療效。吞咽片劑或膠囊有困難時,可選用液體劑型,如沖劑、口服液等。
2 對家屬的指導
2.1 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 指導家屬多關心老人,注意觀察老人在服藥期間的反應和病情變化。一旦發現老人異常,應立即停藥,保留藥物,及時送老人到醫院就診。
2.2 協助、督促、老年人按時按量服藥 對于有服藥能力的老年人,家屬應督促其按時按量服藥,每次用藥后檢查老人服藥是否準確無誤,對于服藥有困難或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家屬或照顧者應耐心協助。當老人服藥依從性好時,給予鼓勵表揚。用藥時間要準確,如餐前藥、餐后藥物、睡前藥、降糖藥、對胃有刺激的藥物)中西藥同服:服用間隔以1~2h為最好,因西藥容易同中藥里的鞣質發生化學變化,失去藥效甚至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健胃消化藥。胃蛋白酶,乳酶生在進食前10h服用才能更好地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食欲。嗎丁啉、西利胃腸促動力藥也應在飯前10h~30h服用。胃舒平、氫氧化鋁等抗酸藥最好在飯前1h服用。降血脂藥物在睡前服用療效好,可發揮藥物在夜間控制游離脂肪酸的作用。如在說明書上寫1d服用1次的藥物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時間服用。1d服用2次早上8點、晚上20點間隔12h;3次早、中、晚間隔4h為宜。餐前指餐前1/2h,早晨前1h。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5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850-02
目前,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癥(AD)的發生率也呈現出上漲趨勢。據相關統計[1],在全球范圍內年齡≥65歲的老年人中,有8.4%都患有老年癡呆癥。老年癡呆的臨床癥狀具有易變性、多樣性,AD患者容易發生墜床、跌倒、迷路、走失、傷人、自殺、誤服、誤吸、燒燙傷等意外事件,故在AD病人住院期間,做好安全護理措施具有重大意義[2]。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老年癡呆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27例,男性25例,年齡在61-83歲,平均(68.7±4.3)歲。根據DSM-IV(美國精神病學會診斷治療手冊)中的AD診斷標準,均確診為老年癡呆癥。應用CDR(臨床癡呆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癡呆程度進行評定,其中輕度、中度、重度癡呆患者分別為20例、18例、4例。42例AD患者中,有10例合并高血壓,9例糖尿病、23例為腦血管疾病。其中合并2種疾病者12例,合并3種疾病者5例。
1.2方法
1.2.1完善病區設施病人在入院后,護理人員要保證病房環境的舒適、溫暖、寧靜、安全、空氣新鮮、光線明亮。醫院應當在樓梯、走廊、廁所、洗漱間安裝欄桿,病房擁有單獨的衛生間,并在衛生間安裝坐便器。病房的地面要使用防滑地磚,病房內配置物品簡單、整齊,房內不可有危險物品,墻壁設置醒目標志。對于臥床患者,要在病床兩側加裝護欄,以免發生墜床、跌倒。在病區入口安排專人把守,禁止患者單獨外出,以免發生走失、迷路。
1.2.2做好入院指導病人在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向病人詳細講解病房環境,包括房內標志、病房號、洗漱間及廁所位置。將同室病友、主管醫師、責任護士介紹給病人及其陪員,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以消除陌生感。病人入院后均換上專用病人服,護理人員在病人上衣的顯眼位置別上身份識別卡,卡上記錄了醫院、病區、病人名稱,聯系電話及聯系人姓名。以便病人在走失后,能被及時找回。
1.2.3加強飲食安全管理護理人員在病人入院后,要留意患者的進食情況。囑咐患者細嚼慢咽,不要同時吞服液體和固體食物,以免發生窒息、噎食。針對中度癡呆患者,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進食糊狀食物,盡量避免攝入干硬、流質類食物。對于無生活自理能力者,護士要幫助患者進食或喂食。有吞咽困難者,予以鼻飼流質。
1.2.4加強用藥管理對于有攻擊行為、躁動、興奮的患者,要應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有情緒抑郁的患者,要應用抗抑郁藥物。一些病人因妄想、幻覺常會出現誤服、吐藥、藏藥、拒服等行為,所以患者服藥均由護理人員按次送藥,保證送藥到口,并要在患者服藥下肚后才離開。在用藥期間,護士要密切留意病人的不良反應,比如嗆咳、吞咽困難、直立性低血壓等。患者服藥時,要取半臥位或坐位,飲水不可過快、過急,服藥后囑咐病人臥床休息0.5-1h,如無不適感,再讓病人下床活動。
1.2.5留人陪護對于中重度AD病人,需要留人24小時陪護,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家屬講解陪護的必要性,囑咐家屬勤探視。患者走動時,陪護人員要予以攙扶,以免跌倒,不可讓病人獨自外出,同時協助護理人員進行生活護理,比如沐浴、洗臉、進食等。陪護人員要經常接受護理人員的疾病知識、溝通技巧及相關注意事項的培訓,以提升判斷病人錯誤行為的能力,掌握糾正方法。在陪護過程中,要留意病人的思維、行為、情緒變化,將發現的問題告知責任護士,并與其一同制定護理方案。2結果
通過實施有效的安全護理措施,42例AD病人在住院期間有2例發生跌倒、1例發生誤吸,無燙傷、走失、迷路、自殘或傷人事件的發生。與住院前的意外事件發生率相比,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3討論
AD病人在住院期間容易發生的安全問題主要有:墜床、跌倒,走失、迷路,傷人、自殺,誤吸、誤服,燒燙傷,用藥等[3]。發生墜床、跌倒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視力衰退、運動功能減退,使平衡功能受損所致,同時地面、鞋底過滑,性低血壓也可造成跌倒[4];發生傷人、自殺的主要是因為AD患者的混亂期人格發生了變化,容易發生沖動、過激行為,比如精神錯亂、錯覺、妄想、幻覺、興奮性躁動等,從而引發傷人、自殺行為;老年人在發生癡呆以后,其語言功能、記憶力都會減退,出現定向力障礙,所以容易發生走失、迷路現象;當AD病人進入極度癡呆期后,機體會喪失自主運動及語言能力,成為植物人,對熱不會產生反應,故容易發生燒燙傷;AD病人可發生吞咽肌群障礙、神經反射減退,造成吞咽困難,容易出現誤吸;病人的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影響判斷能力,故易將其他物品當作食物誤服。
目前對于老年癡呆癥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僅能通過藥物治療、護理干預來延遲病情發展,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在本次研究中,對AD住院病人從完善病區設施、飲食安全管理、入院指導、留人陪護、用藥管理方面實施護理干預,使AD病人出現意外事件的風險大大降低,讓病人生活質量大為提高。由此看來,對于老年癡呆出院患者,不僅要做好基礎護理、臨床治療,更應對安全護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視,以免患者在住院期間因發生意外,給患者身心帶來痛苦,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參考文獻
[1]孟桂芹.老年癡呆病人住院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全科護理,2009,33:3030-3031.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5-0065-02
外科護理中的醫護服務涉及各方各面的操作內容,特別是對老年群體的護理操作更需注重不安全因素的強化防護。為進一步認知老年外科護理的科學、優質方法,本文抽選入本院并行外科手術的老年病人52例,將其設為觀察組,住院期間施行強化安全護理模式;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為對比組,住院期間施行基礎性相應護理,評比兩組護理實踐成效,將此次調研情況闡述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抽選2015年6月-2016年6月進入本院并行外科手術的52例老年病人,將其設立為觀察組;并取同期40例老年外科病人為對比組。以上兩組所選病例都在接受影像學及常規檢查前提下,由醫師依循相應疾病的診療標準實施病癥判別,且經手術病理學得到確診。觀察組:2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于62-87歲間,平均是(72.4±9.17)歲。對比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于61-87歲間,平均是(71.8±9.35)歲。對病人一般性資料展開比較,未見突出差異(P>0.05),兩組能夠進行同期對照評比。
1.2方法
1.2.1不安全護理因素調研方法
對外科老年病人住院期內的護理不安全因素開展系統化分析,仔細回顧每例病人的各項病學資料及有關數據信息,以回顧評估的方法統計整合護理操作中出現的不當及失誤行為,并作相應討論、歸納。
1.2.2護理處理方法
對比組向組內病人予以基礎性相應護理,包括:做好外科術準備、輔助病人檢查、接送病人到手術室、落實日常護理操作及體征看護等。
觀察組以強化安全護理模式施行住院期間的具體醫護操作,方法是:(1)強化外科老年護理的風險教育。以不安全因素的數據情況為依據,對外科臨床中出現的或潛在的風險因素開展強化防護,規避各類意外醫療事件的誘發主因,并構建具備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應急執行預案,使風險教育活動落實到老年病人醫護服務的每一環節中,提升護士安全防護意識與實踐操作技能。(2)增強日常安全護理的實施強度。例如,當清掃病房路面時,提醒老年病人謹慎行走或攙扶其走過濕滑地面;幫助老人熟悉病房內部或附近活動場所,謹防其誤傷或摔倒;維持病房床鋪的清潔平整,協助老年病人翻轉身體或起身,使其以適宜休養;對久臥病人施行壓瘡強化護理,定期翻動其身體,查看可有壓瘡形成,必要情況可予以50%酒精實施擦拭,緩解受壓迫面的局部壓力,促使皮膚組織歸轉到健康狀態。(3)注重病房環境、條件的合理調試。老年病房內的室溫宜適當,溫度不可過冷,并強化保暖操作。若需用到熱水袋,要將水溫調節到約50度,以防病人皮膚被燙傷。(4)加強老年病人以及看護家屬的健康宣教。引導、鼓勵老年病人多參與機體訓練活動,訓練強度從低強度過渡到中強度,以步行、練太極拳等為宜;對意識反應不夠靈敏的老年病人,護士協助其轉換躺臥,囑咐家屬全天候看護。同時,注重膳食行為方面的科學引導,幫助病人了解自身患病情況,增強老人自我護理、自我防護的積極意識;講解自主移出引流導管的危害性,避免醫護事故的發生。
1.3統計學數據研究
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的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當中,( ±s)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 2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
2.結果
經評估外科老年護理的操作情況,得出不安全因素涉及多個方面,主要有:滑倒跌倒、出現壓瘡、自行移出引流導管、膳食行為不當、皮膚燙傷等。評比發現,兩組外科老年護理全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情況如表1所示,觀察組總計2例出現不當護理情況,占3.85%(2/52);對比組總計8例出現不當護理情況,占20.00%(8/40)。觀察組不當護理情況的出現率低過對比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外科護理屬臨床工作中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其服務操作質量將關乎病人的預后恢復情況。由于老年人群的機體功能存在顯著衰弱、退化等現象,所以增加了外科老年護理的實踐難度[1]。從護理防范角度來講,老年病人護理以“防護為主、安全超前、降低風險、優化護理”作為安全準則[2]。本文落實日常老年護理流程中的具體服務措施,從強化外科老年護理的風險教育著手,增強日常安全護理的實施強度,注重調試病房環境、條件,并加強老年病人以及看護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如此一來,使外科老年護理納入系統化、優質化服務流程當中,使護理風險降至最低,規避了諸多不安全操作因素。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總計2例出現不當護理情況,占3.85%(2/52);對比組總計8例出現不當護理情況,占20.00%(8/40)。觀察組不當護理情況的出現率低過對比組(P
綜合上述,外科老年護理踐行強化安全護理模式,能將安全文化理念融合到每一環節的醫護工作中,使護理缺陷行為得以及時彌補,進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出現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內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評價護理質量的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個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為了加強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護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找出影響安全的因素,提出減少、消除安全隱患的對策,對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有著實際意義[1]。
1 安全隱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齡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藥物治療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壓或餐后低血壓反應[2]。
1.1.5社會心理因素 由于社會角色改變,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緒的變化,表現為孤獨、悲觀、絕望、憂慮、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過高估計自己的體能,或自尊心太強,思想上不愿麻煩護士或他人,個別病人對治療抱失望的態度,采取自傷的行為。
1.2護理人員因素
1.2.1護理安全意識薄弱。
1.2.2工作責任心不強。
1.2.3缺乏預見性護理。
1.2.4外出檢查計劃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環境因素 走廊、病房無扶手、病房燈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擁擠、不夠寬敞;病床過高,不易上下床,廁所設門檻,沒有扶手。
1.4陪護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復、多次住院,陪護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屬或者未進行正式培訓的護工。
家屬和護工有時缺乏照顧病人的科學方法,如給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當導致患者皮膚破損。
2 對策
2.1加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提高慎獨精神,培養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在各種護理工作和操作時都一絲不茍,嚴格查對準確無誤,切記四個不可,即不可隨意簡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視查對;不可憑主觀經驗估計行事;不可放手對護生無監督的獨自操作,嚴格質量考核,有針對性地討論總結,吸取教訓,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鐘長鳴。
2.2提高護士安全意識 加強護士約束觀念,認真執行操作流程,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護理缺陷進行討論、分析,不斷完善護理質量,監護措施,保證護理安全。
2.3重視和加強老年病人的護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護理和并發癥護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見疾病的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對高危險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顧,在病歷和床前做標記,以引起醫護人員、家屬和陪護人員的警惕,以減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視老年病人的基礎、生活、飲食護理,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病情變化。
2.4重視患者檢查活動 雖然時間短,卻存在威脅生命或對病情及預后有不利影響的隱患,易引起護患糾紛,特別是高齡、臥床或重患外出檢查時提前做好計劃,做好人員及物資準備,必要時與相關科室預約溝通,保證患者隨到隨檢。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藥物護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響,往往出現“服藥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現象。心內科老年病人常用藥物有:抗高血壓藥、強心藥、抗心律失常藥物、安眠藥、降糖藥、抗凝血藥、瀉藥等。服用降壓藥易發生性低血壓,指導患者起床及必須改變時動作宜緩慢;降糖藥按要求餐前、進餐時合理安排用藥時間,盡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涼及夜間病情變化。
2.6改善注意環境 物品的擺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設置防滑地板、病房寬敞;室內光線充足柔和,有夜燈設置,衛生間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視陪護管理 與病人家屬及護工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重視家屬或護工對病人病情的反應,同時要觀察他們護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潛在危險性,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提高他們護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實健康教育,履行告知義務 護理人員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對容易引起并發癥的注意事項要采取口頭、書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復多次的講解,體現其個性化。
總之,護理安全與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關,因此每個護士都應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應用臨床護理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監控,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從而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提高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癡呆;住院;安全管理
【Abstract】 Goal: The discussion senile dementia patient is hospitalized the period nursing safety control. Method: The security problem which December, 2010 20 example senile dementia patient is hospitalized period occurs to January, 2005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is hospitalized the period safety control measure to the senile dementia patient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Finally: The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common safe hidden danger contains errors attracts, takes by mistake, tumbles, is lost, the hot wound, the self-inflicted injury or offends somebody and so on questions, with the relative tender, has the conflict with the room patient is also the noticeable nursing safe hidden danger, possibly aggravates the patient symptom, to lead to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Provides the safe going see a doctor environment, the graduation nursing system to carry out, to take the diet and medication nursing effectively as well as strengthens the tender and so on can enhance the senile dementia patient with the room fellow patient to the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understanding to be hospitalized effectively the period security, improves th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enile dementia; In hospital; Safe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457-01
老年癡呆是老年期特有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智能障礙、人格異常、認知能力降低、行為和情感異常等,病人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顯減退。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癡呆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癡呆的治療目前尚無根本性突破,護理對延緩老年癡呆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老年癡呆病人住院期間比非癡呆患者的危險因素及程度均增加,給護理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我們對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0例老年癡呆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提出護理對策,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性。
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確診為老年癡呆的病人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55-86歲,20例病人均因智能障礙、人格異常、認知能力降低、行為和情感異常等入院。
2 評估護理安全隱患
據報道老年癡呆病人發生誤吸、誤服、跌倒、走失、熱傷、自傷或傷人等問題最為嚴重,與親屬照料者、同室病人發生沖突也是不可忽視的護理安全隱患,可能加重患者癥狀、引起不良后果。本組病人1例發生誤吸,經及時處理后未產生嚴重后果。1例病人發生將藥物的錫箔包裝連藥一同服用,導致不得不行胃鏡取異物。2例在做檢查時與陪護走散迷路,經及時尋找找回病人。2例病人與親屬在病房激烈吵鬧,之后親屬生氣離去不再陪護病人。1例病人經常半夜在病房衛生間洗衣服,影響其他病人休息,同室病人堅決不與其同住一室,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
3 實施安全管理措施
3.1 提供安全的就醫環境。給病人營造一個安全、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病房地板為防滑地板,保持地面干燥無積水,清除通道的障礙物,衛生間光線明亮、設置坐式馬桶、馬桶旁設有扶手架,走廊有扶手等。病人日常用的物品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對有情緒不穩定的病人,避免刺激性語言,多安慰、鼓勵病人,避免沖動行為發生。檢查床頭柜內有無銳利器械如刀剪等危險物品,檢查門窗的開關。盡量減少外界因素所致的危險發生。
3.2 分級護理制度落實到位。老年癡呆病人突出的癥狀是記憶力障礙,常伴有定向力障礙等,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記得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發生迷路甚至走失。病人入院,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常出現不知道自己住幾床、找不到病房的情況。對老年癡呆病人,不僅要嚴格按照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還應根據病人情況增加巡視次數。加強特殊時段的管理,如中夜班、中午班的管理。我們采用床尾掛分級護理巡視卡,要求護士按時巡視簽名等措施確保巡視到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及處理問題。要求病人必須著病員服、戴腕部識別帶,一旦發生走失等能提供幫助,便于尋找。
3.3 重視病人的飲食及用藥護理。有資料表明[1]老年人進食誤吸與年齡和疾病有關,患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的患者誤吸發生率最高,老年癡呆患者誤吸發生率可達65.38%。老年癡呆病人判斷力下降,有時有食欲亢進和強烈的好奇心,常會發生誤服肥皂、香煙等。對老年癡呆病人及照顧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飲食及用藥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誤吸的危險性、誤吸的癥狀及如何避免誤吸。選擇合適的食物,避免進食干硬食物及湯類食物,最好將食物做成糊狀;進食時采取坐位;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大;進食不要過快、過急;進食后不宜馬上平臥,30分鐘內避免口腔護理等刺激性操作。病房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放置,將不可食用的物品收好,以免病人誤服。服藥方面,去掉藥物外包裝,將每次的藥分裝好,護士在發藥時對癡呆病人應做到“服藥到口”。病人一旦發生誤吸及誤服,應積極處理。
3.4 加強照料者、同室病人對老年癡呆的認識,使其了解老年癡呆的有關知識,理解病人的異常行為,增強應對技巧,不與病人爭辯,避免沖突發生。我國老年癡呆病人主要在家中由親屬照料,有資料表明[2]老年癡呆患者突出的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問題是照料者困擾程度高的主要原因。而這個問題也是親屬送患者住院治療的重要原因。老年癡呆病人成為嚴重的家庭問題,有的親屬對疾病缺乏了解,容易與病人發生沖突,給護理帶來困難。由于老年癡呆病人精神行為的異常,易與同室病人發生沖突,導致不良后果。護士在接待老年癡呆病人入院時應盡量安排在病人較少的病房,選擇理解、配合的病人同住一病房,加強與其他病人的溝通,為老年癡呆病人創造一個和諧的就醫環境。
老年癡呆病人住院期間的危險因素及程度較非癡呆病人均增加,只有充分認識到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隱患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提高老年癡呆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性。
1.根據AD 病人表現特點對居家護理的安全教育。
1.1 AD患者定向力障礙 主要表現在患者容易誤吸、跌倒等癥狀。
1.1.1 誤吸 由于AD病人易出現吞咽功能障礙,在進食時易出現誤吸現象,誤吸對AD患者危險性很大,誤吸易導致病人窒息死亡,具有關文獻報導[3],誤吸窒息致死者占每年總死亡率的1.3%。固針對AD病人這一特點,我們應對居家照顧者進行教育,讓照顧者認識誤吸的危險性及其主要證狀,可能致使病人發生誤吸的行為動作(包括病人進食的、一次進食的量、喂食速度、鼻飼方法等),喂食時需要觀察的內容,進食后短時間內(30min左右)不做口腔檢查、口腔護理等刺激性操作等。此外,還教給照顧者每天至少為AD病人進行3-4次吞咽功能康復訓練(進食、飲水、講話、舌運動等),每次15-20min。
1.1.2 跌倒 AD患者大多數都有腦委縮,導致聽神經、視神經損傷,聽力和視力下降,平衡功能失調,至使AD病人走路不穩,易跌倒。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進行家居安全性教育,家庭陪護人員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穩定情緒:當病人焦急不安、受激惹、興奮時,盡量用語言安慰疏導,滿足其合理要求,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協助,防止病人在躁動中跌倒或墜床。②家居設施應便于病人活動:床鋪高度以病人坐床上時腳跟正好著地為度,便于上下床,兩邊設有床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廁所使用坐式馬桶,標志醒目,夜間使用小燈或熒光燈指引;馬桶旁、沖涼房設有扶手架;地面要防滑,保持平坦干燥無積水、無障礙物;穿著合適,穿防滑鞋;病人的常用物品及藥物要放在隨手可及之處;家具銳角應以厚墊包裹。③生活上給予照顧和協助,行動不便與步態不穩者要攙扶其上廁所#。④運用“五常法”(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4]對家居環境進行管理,確保家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標志醒目,如將家中的物品分類放置,并貼上標簽,便于尋找和管理。
1.2 記憶力減退 主要表現在走失、漏服或多服藥。
1.2.1 走失 由于AD患者記憶力功能障礙,認識能力差,出門不認識路,如果無人陪護,容易辨別不清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針對AD病人的這種現象,居家照顧者應加強對病人加強看管,病人外出時應有專人陪伴;同時在病人口袋內放入寫有病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的安全卡片或布條,如萬一走失,便于尋找;房門可以用鑰匙鎖上,以免稍有不慎病人自行出走。
1.2.3 漏服或多服藥 這兩種因素也是AD患者出期記憶力下降的結果,漏服是患者認為藥已經吃了或者因為其它原因忘記吃藥;多服是指吃過藥了,忘記了,又服一次或多次。還有的AD患者服過藥后又服了照顧人或其他人的藥物。針對這種類型的AD病人,為了AD患者的安全性,居家照顧者為AD病人做服藥記錄,并制定服藥時間表,準確記錄患者每日服藥情況,包括服藥時間及服用藥物名稱及用量。居家環境下藥物的妥善保管很重要,所有藥物都應放置在柜子或者抽屜內,需存放于冰箱內的藥物應放置在高層。要將患者的藥物和其他人的藥物分開放置,各類藥物用大字體標簽標注,并上鎖保管。家庭照顧者應在患者每次服藥前幫助其配好藥物并協助患者即刻服用。
1.3 抽象思維能力障礙 主要表現在誤服、意外傷害。
1.3.1 誤服 AD病人有時會有食欲亢進和強烈的好奇心,因判斷能力差,常會有誤服清潔劑、肥皂、香煙、別針、樟腦丸等情形,所以指導居家照顧者將家中不可食用的物品及日用品等收好,應使用內置抽屜式儲物柜,將清潔劑、化學制劑、肥皂、調料等易被AD患者誤服的物品分開放入抽屜里,用大而清楚的標簽注明,使用后及時放回并上鎖,以防病人看見而產生吃的欲望。
1.3.2 意外傷害 AD病人常因抑郁、幻覺、妄想等,多數病人的自控能力明顯減弱或喪失而自傷或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的如:跳窗、溺水、天然氣中毒、觸電、燙傷,凍傷等;傷害他人,用刀剪棍棒等易傷人的品具極大或刺向他人。針對患者的這一特點應教育居家照顧者注意保管好家中的門窗(最好上鎖)、電源、刀剪、火柴、玻璃、繩子、鐵棒等危險物品;避免病人獨自使用煤氣以防忘記關煤氣;住高樓者,陽臺應上鎖;教育病人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如情緒激動時,用深呼吸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放松自己,鼓勵其以語言的方式表達或發泄敵意!而非攻擊行為!解釋危險行為造成的后果并給予適當的懲罰措施;了解病人的興趣愛好,鼓勵其參加喜歡的活動或體育運動,以松弛緊張的神經、憤怒的情緒;讓照顧者將興奮、躁動的病人置于安靜的環境,必要時可使用藥物控制。
2.家居護理的安全教育管理
在家居護理安全教育中,除了定期上門隨訪教育外,還結合AD病人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家居護理安全教育,如講小課、上門隨訪、電話隨訪、個別病人返院咨詢等,讓照顧者掌握家居照顧技巧,以較好地配合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每月集中為病人及其照顧者講課,為病人及照顧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創造條件;每周電話隨訪2-3次,并留給照顧者咨詢電話,便于他們遇到問題隨時得以解決。
3.小結
由于AD病人表現為定向力、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障礙,多數病人的自控能力明顯減弱或喪失,致使家居安全問題隨時或突然發生,而一旦發生會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經濟負擔。目前我國的AD病人達500多萬[5],大多數由家庭照顧者來負責照料,如果在護士進行有效的家居安全照顧指導下,有家庭的支持、關懷和理解,AD病人的家居護理的安全問題則相對容易解決和改善。
參考文獻:
[1] 徐永能,盧少萍,符霞等. 老年性癡呆病人家居安全的護理干預.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85-187
[2] 張月華,盧少萍. 老年癡呆病人家屬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護理學雜志,2003,7(18)542
[3] 尹建敏.高齡病人誤吸原因分析及家庭保健.保健醫學雜志,2002,2(2):67-68
[4] 何廣明.現代管理五常法.第6版.香港: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
[5] 任曉靜.第15屆全國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2012,8:427-430
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病率在老年群體的疾病中呈現著明顯的上升趨勢,導致消化內科住院病人也增多。消化內科的合并癥很多,護理安全隱患存在,專科治療帶來的特殊風險。
1臨床資料
2008——2012年收治消化內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齡35-74歲,平均54歲;患病時間0.5-7年,平均2.4年。由于患者的身體素質、年齡、營養狀況均無太大差異,不對該研究造成大的影響,因而病例間具有可比性。2護理方法
2.1體格檢查告知患者介入前檢查的必要性。患者在進行介入治療前除需完善各種檢查,如肝功、乙肝五項指標、血常規、凝血四項、心電圖、肝膽B超、胃鏡等外,還需要進行碘過敏的試驗。注意,碘過敏者禁用。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要15分鐘測1次。在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是否有頭暈、胸悶、眼花、呼吸不暢等情況發生。
2.2心理支持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安撫,同時,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要求家屬能夠盡可能的配合患者的治療,支持患者的治療。避免因為家屬的不良情緒而影響了患者治療,所以,醫護人員要多和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將患者患病的情況告知家屬,在讓患者家屬安心的同時,講述治療的必要性,幫助病人家屬克服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2.3特殊護理老年患者的特殊護理主要應該包括兩個部分:急救準備和休克護理。
2.3.1急救準備由于該病的發病較急,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差,所以急救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醫院應該準備好氧氣、止血、升壓的藥物以及吸引裝置等急救的用品,以備不時之需。患者在入院之后要立即對患者進行心電圖的監護,并且及時測量患者的血壓、脈搏以及體溫等,并且將這些指標的變化及時向醫生進行反饋。在進行急診救治時還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血常規的檢查,同時還要開通2-3條患者的靜脈輸液管道。
2.3.2休克護理對于入院時已休克的老年患者要給予中心吸氧的治療。中心吸氧的速度應保持在2-3L/分,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對于存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給予其低流量的持續吸氧的治療,以防止患者出現氧中毒的情況。
2.4病情監測患者在進行了治療后要盡量保證臥床休息。在遵醫囑測血壓、脈搏、呼吸每2小時1次,連續4次,對于病情較重的消化內科的患者則需進行心電監護。注意觀察穿刺側肢體皮膚顏色、皮溫、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及有無出血、滲血和血腫形成。
2.5飲食指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醫護人員要給患者輸液注入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等營養液,保持患者的機體能夠有充足的營養,保持患者機體的水、電解質和酸堿的平衡度。護理人員避免讓患者進食不易消化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對于患者腹部的各種不是情況要及時的觀察和檢查。在治療期間,患者進食的主要種類應該是易消化的流食,應該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則。
3結果
患者在經過系統的治療和護理之后,出院時在許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療前:眨眼產生障礙26;存在進食障礙52;大小便失禁52;意識出現障礙42;腰背疼痛96;皮膚出現破損2。
治療后:眨眼產生障礙10;存在進食障礙22;大小便失禁4;意識出現障礙18;腰背疼痛37;皮膚出現破損0。
4討論
4.1分析存在的安全隱患
4.1.1用藥問題某些消化內科用藥要餐前服用,如嗎丁啉等藥物。飯后服用包括培菲康等,睡前服用的是奧克,消化內科用藥有點復雜,原因是老年病人還會出現其他的一些疾病等,如糖尿病等,因此,亂用藥會導致許多不良的后果出現。
4.1.2專科因素消化內科的專科性檢查,治療要前后要求進行禁食。而老年病人一般還患有糖尿病,若進行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等治療檢查時間過長,病人檢查前后不及時補充能量,會起發生低血糖的問題。此外,較多的鼻腸管、鼻膽管留置,若護理未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導管的阻塞、污染的問題就會出現,給病人帶來再次置管的痛苦。
4.2護理安全對策
4.2.1高年資護士應該被安排上藥療班對于消化科專科藥物的藥理及相關注意事項,醫院應該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去學習。新藥的推廣,一定及時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和掌握。
4.2.2給病人服藥一定要準確按醫囑按時,并準時監督病人服藥,病人服藥后,護理人員應該在服藥卡上簽字,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發生。
4.2.3藥物進行檢查整理,需要醫師指定專人去執行,確保儲存藥品符合要求,無過期及變質藥品等。
4.2.4各種護理工作和操作都應該準確無誤、一絲不茍。護理人員要切記四個不可,包括操作不可隨意簡化、查對不可忽視、行事不可憑主觀經驗估計、對護生無監督的獨自操作,嚴格質量考核不可放手。醫療安全教育要加強,培養好護理人員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可能發生差錯的隱患,要針對性地討論總結,吸取教訓,提高防范措施。
【關鍵詞】:安全管理、不確定因素、防范措施
在住院期間由于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護理不當或疏忽造成老年病人易發生勿飲食、跌倒、意外受傷。等意外事件,造成老年人諸多不便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所以在住院期間做好老年人的安全工作的管理是每一個護理工作人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加強防范的意識,不斷培養自我的專業技能熟悉工作并鍛煉自我的觀察能力,及時的發現不確定性安全因素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相信很多老年人發生的安全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一、 影響老年病人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分析
1. 老年人由于年齡大頭腦不清晰造成的個人疏忽或是在病理狀態情況下的造成藥物或是禁忌的食物的誤飲誤食情況很常見。很多老年人由于自身認知、判斷能力差、記憶力下降和吞咽功能出現障礙等情況,極易出現看錯藥、重復用藥等誤飲誤食現象,情況嚴重者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有的許多老年人的咽喉感覺明顯衰退,極易使口水、食物等嗆入呼吸道中使呼吸受阻造成窒息。處理不及時造成窒息死亡。
2. 老年人在病理期間由于直接或間接的原因造成意外跌倒。
(1)許多老年人自身由于生理機能衰弱就容易產生尿頻尿急的現象,尤其是在護理人員工作注意力降低的夜間,再者醫院衛生間或走廊意外存留積水等原因,老年人在夜間去衛生間經常跌倒,輕者導致老年患者的精神壓力增大,重者導致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
(2)一些老年人的跌倒還有一些客觀的社會因素造成。有時候由于病人多造成醫護人員緊張而忙亂隨意的放置輪椅、推車等物件造成老年人(由于視力不佳或精神恍惚)跌倒。有時候一些需要急診的病人入住,使得病人家屬出出進進人員復雜跟著忙亂造成老年病人不慎被刮倒的現象。再者也有出現由于病服過大或是穿戴不齊造成的掛拽、踩踏而摔倒的現象。
(3)由于高血壓、低血壓等特殊病理造成的自身失衡而沒有陪護自行行動的條件下跌到。
3. 老年人由于呼吸器官的衰弱在病理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窒息現象。老年人經常都有些氣管毛病,經常性的帶痰咳嗽易造成由于痰液的阻塞沒有及時得到救護而窒息死亡的現象。
4. 有些偏癱或是全癱的老年人在在感覺薄弱或是全無的情況下由于長時間的臥床造成局部或大面積的皮膚受損。
5. 在住院期間老年人會經常性的由于感覺失衡或是疏忽,在病床翻身或是在起臥床的過程中不慎墜床造成危險。
6. 老年病人由于感覺上的遲鈍,對外界刺激不敏感,等原因在使用熱水袋,自帶性的理療器械時由于使用不當而沒有反應而引起的燙傷、灼傷。
二、 對于老年人的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1. 要對相關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教育。
對于老年病人的護理要加倍的專業跟細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關懷備至。對于護理老年病人的護士要具備高標準的安全意識,嚴格遵照醫院的規章制度,不能忽視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對于老年的病人醫護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呵護跟規勸,切不可態度冷淡生硬。在護理人員上下班時的交接工作要做到具體細致,針對特殊的老年病人要交待好給予特殊的關照以免忽視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子啊護理的安全分析會上,護理人員應各抒己見,將工作中遇到的發生的和容易發生的不安全的因素拿到理會上大家一起分析整理并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降低老年人發生不安全因素的概率。
2. 由于病人的護理需要醫護人員和病人陪護的家屬雙方面的配合,所以對于陪護的家屬也要做好相關培訓醫囑。
一般病人入院后,醫護人員需要向病人及其陪護的家屬介紹醫院的規定和醫院的環境之外還要凡病人入院后向家屬宣教安全管理,一些陪護的常識,以及在醫生診斷后關于病人陪護需要的注意事項等等的事情為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來控制安全管理。
3. 做好醫護人員安全風險方面的定期培訓。
護理的醫護人員要定期的做好安全風險方面的培訓,針對老年病人容易發生的安全隱患作出分析判斷并提出避免安全風險發生的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要做好可預見性的護理工作,并要提示陪護病人的家屬隨時關注病人的病態發展及日常的服侍。及時的做好病人資料的統計隨時關注隨時記錄分析。定期開會提出相關發現的護理問題降低,并制定出相關的護理性的計劃,這樣能有效的規避并降低意外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4. 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護理人員在剛剛入職時的熱情和積極性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護理經驗不足不能夠重視起老年病人的安全因素并且在發生不安全因素的情況下會產生慌張等負面情緒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好妥善的處理。而經驗豐富的老護理人員由于工作量大,由于對工作長時間的磨合會產生懈怠懶散的負面情緒,對于老年病人的關心照顧不是盡心盡力,責任心大打折扣,在老年人的安全管理上了解本質卻不落實實際造成潛在的不安全管理的存在。所以要時刻做好護理人員的意識工作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結語:妥善的做好老年人的安全管理不僅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同時也是對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一個保障。我們對老年人不安全因素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使不安全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的狀態之重,確保老年人在住院期間的安全,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保障醫療安全。為社會做出最基本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59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6-0207-01
我國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因年齡增大、犯病等的影響而易發生跌倒情況也逐漸增多。跌倒是指患者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包括雙腳)意外觸及地面。一旦跌倒極易造成骨折,嚴重的甚至意識喪失和癱瘓等,這使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對老年人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及預防老年人跌倒尤為重要,應該把預防老年人跌倒作為臨床護理質量控制的一項指標。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2006年1月到2008年1月老年人127例(按1984年中華醫學會老年分會規定,將60歲作為我國劃分老年人的標準),選取老年人的年齡在60歲至68歲之間,性別無劃分,將其分成2組,觀察組65例,對照組62例,對照組有專業護理人員對老年人進行護理干預措施,老年人的年齡、性別、體重和病例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大以及患病數量增多,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長。如眩暈、昏厥、偏癱、驚厥、足部疾病及足或腳趾的畸形等都會影響機體的平衡功能、穩定性、協調性,導致神經反射時間延長和步態紊亂。現對以上2組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了解其暈厥史并且及時給予治療。對患有腦血管病后遺癥等平衡功能障礙者,應在職業醫師協助下評定其步態及平衡能力,進行必要的功能訓練藥物治療。
1.2.2對照組中老年人由專業護理人員從老年人各自的生理因素分析其有可能發生跌倒情況的可能性以及給予其幫助以避免跌倒危險,做好跌倒風險評估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對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進行測試,定量測定步態失衡;專業護理也應對老年人進行必要的防護措施、健康、保健知識宣傳并幫助老年人分析發生跌倒的相關因素,給予充分的講解和指導,讓老年人對跌倒所能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充分明確以及如何加強自我防護的安全意識,對預防老年人跌倒的意義十分重要;專業護理還應幫助老年人了解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居住和生活的環境才適合自已,居室布局應簡潔,通道及兩邊應無障礙物,做到合理、安全。如:老年人較常走動的地方應保持良好的采光條件,大型家具集中堆放于老年人不經常進出的地方,地板和衛生間應做好防滑措施,衛生間開間小,多類器具棱角多,特別注意進入衛生間入廁和洗浴時,應在地面平整鋪設防滑毯,樓梯間和衛生間應設有扶手,安裝通訊設備并保持通暢,以做為應急聯絡,便于跌倒時及時呼叫急救。
根據以上方法對老年人追蹤2年的調查,將發生跌倒次數記錄下來,采用隊列對照的研究方法比較分析,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通過以上方法,2年以來兩組跌倒次數記錄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進行護理干預后的老年人跌倒次數較少,并且減輕了嚴重危害的情況和避免了發生死亡的情況。
3討論
跌倒不僅引起老年人生理、心理損害還對社會經濟存在影響,老年人跌倒的因素眾多,包括生理因素(如步態和平衡功能下降,聽覺、觸覺和視覺的下降,骨骼肌肉系統的退化)、自身疾病因素(心律失常、頸椎病、關節炎及肢體疾病等)、健康教育因素(對健康知識和跌倒后果的嚴重性的不了解)、環境因素(周圍環境昏暗、沒有扶手、地板易滑)等。通過專業護理的干預措施不但能減少老年人跌倒次數,而且還能盡量避免或減輕因跌倒發生嚴重乃至威脅生命的程度。跌倒是與老年人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預防老年人跌倒是解決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專業護理人員對老年人跌倒干預措施可看出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更有效。因此我們提倡老年人進行專業護理照顧,應該直接推廣老年人的專業護理。
對預防老年人跌倒專業護理干預是個重要環節,因此,對于專業護理制度、專業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就至關重要。專業護理過程中應建立安全檢查制度,在發現問題和隱患時能及時作出解決措施。護理人員應該定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和預防老年人跌倒的應急預案。同時,要加強護理人員學習老年護理知識,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生理特點、疾病的特點和護理要點,對預防老年人跌倒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莫新少,韋琴.新時期書寫護理記錄單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現代護理,2003,9(7):553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49-03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口的老齡化,護理人員不再單純滿足于傳統的護理技術,而應該具有安全護理的知識,防止患者可能發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擾,有效避免各種意外的發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人由于機體老化所帶來的改變,例如記憶力減退,感官功能衰退,反應速度變慢以及體力下降等,使他們抵抗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誤吸,燙傷等安全問題的比例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護理安全問題,為老年人提供高品質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是護理人員值得探討的課題。
1引起老年人安全問題的原因
1.1 生理學因素:老年人因腦細胞減少,可造成生理性姿勢控制能力降低,同時中樞系統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勢控制能力減弱,使姿勢斜度增加,平衡失調,肢體協調功能減弱,出現步態改變,腳抬不高,關節活動不靈活,記憶力衰退,反應速度減退;吞咽肌群互不協調,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難,唾液分泌減少等。
感光信息的傳入不正常,表現為老年人視力減退,視野變窄,光感閾值高,對聲音感應度的扭曲,靈敏度的降低,觸覺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加,視覺在保持姿勢控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Hirabayashi研究表明[2],65歲以上的婦女,多數跌倒者,誤食者與低視覺分辨有關。
骨骼肌肉系統,骨骼韌帶等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害,降低了人體的穩定能力;肌肉彈性改變,關節勞損等導致下肢無力(尤其是肱四頭肌下降),關節功能減弱,肌張力平衡失調等功能下降;Lord SR研究發現股四頭肌和小腿肌群力量反應時與五個步態參數顯著相關[3]。
1.2 醫藥因素:最常見的是藥物引起的傷害。有研究表明,服用鎮靜劑,精神類,降血壓的藥會影響平衡能力[4];健康老年人服用鎮定劑105min后才能獲得姿態的穩定性。文獻報道,藥物錯誤所導致的意外損傷居第二位。另外藥物劑量使用不準確,從院外私帶藥品,醫囑含糊與誤解均是引起意外傷害的原因。
1.3 環境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尤其生活方式和每天生活的環境因素來決定的。環境對老年人的安全問題尤其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個體健康很差,靈敏性差以及對居住的環境適應較差,如新住院的老年患者,才剛入院對居住環境還未適應,都會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傷害,如不適當的燈光,馬桶座椅過低,不平整的地面,不按需使用助行器,不適合的衣服鞋子等不安全的因素。Chandler JM等研究指出,在不安全環境中洗澡或梳洗移動易導致不安全因素發的發生[5]。
1.4 心理因素:患者的焦慮,依賴,恐懼和消極情緒是造成護理安全意外的隱患。因老年人住院時間長,久治不愈,缺乏家人的關心和照顧,經濟困難,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容易出現過激行為。醫護人員對病人缺乏耐心,態度差,語言缺乏科學性,不能準確地傳遞信息,造成病人對疾病誤解而產生情緒波動。因此,要密切觀察老年人的心理行為舉止變化,隨時陪伴老人。
2 影響護理安全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