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工程質量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14 16:40: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橋梁工程質量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加強橋梁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增強質量意識,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我們要建設一支思想過硬、高素質的技術人員隊伍,要重視建設人員的素質教育,通過培訓和學習來增強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首先,應選派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熟悉本職工作,有豐富的施工和管理經驗的人員來擔當技術組成員的領導。在重用有經驗、懂技術、責任心強的專業人員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年輕的人才。因為建設者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所能達到的質量。其次,要注重專門的質量標準培訓。這種培訓的目的是要專業人員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的質量標準以便在施工和驗收時能依據嚴格的質量標準來進行。、

(二)加強橋梁工程建設中的監督檢查、實行施工質量的過程控制。橋梁工程與道路、通航等多種因素相關,所用材料的質量對工程質量也有到關重要的影響,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最終產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如橋梁放樣時的軸線、高程控制的不準確,都將影響橋梁與道路的連接、影響通航等;使用質量不合格的材料將直接影響橋梁的安全。因此,橋梁工程在實施施工中必須明確質量管理和控制的重點部位和關鍵部位,依據設計文件和工程驗收規范做好質量交接、工序驗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并加強對施工質量薄弱點的重點控制。做到上道工序未經驗收合格不得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某橋梁群樁承臺基礎,打樁過程中,其中一只樁在打好后發現超出規范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未能及時報告現場監理。待樁基驗基時發現最大偏差為1.2米,按設計加固方案對承臺進行加固處理,而加固費用一項比當時補打一只樁高出20000余元。

(三)完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施工企業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雖然在項目招投標時已基本確定。但工程實施過程中還有監理、設計、建設單位及相關的技術人員參加。質量工作要多層次全方位來開展。同時要制定相應的監督和獎懲制度,將橋梁工程每個項目的質量好壞與其責任人的切身利益掛鉤。同時,要制定相應的質量措施。首先要嚴格技術工作程序,并且對施工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要求。要求施工人員按設計圖紙施工,按操作規范操作;要求技術人員嚴格執行技術交底制度,認真做好工程技術質量交底工作;要求質量檢驗人員和管理人員嚴格按質量標準檢查驗收,每道工序進行完后首先進行自檢,然后進行互檢,質檢員還要進行抽檢。明確質量要求和標準,是質量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環。要求各類人員必須做到原始記錄與施工工藝一樣,自檢、互檢和交叉檢查的結果一樣,從而保證施工質量目標的落實。要明確規定每項工程都要經檢驗合格,由施工者和檢查者簽字后才進入下一工序。同時要重視質檢的各項記錄,以便在出現質量事故時能夠及時解決。

篇(2)

前言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種環境下,人們越來越關注道路和橋梁的質量問題,道路與橋梁的施工質量會直接對人民安全造成影響,所以不得出現任何誤差。[1]在實際開展的道橋施工中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案與成本控制方法,不光可以全面提升實際的作業質量,還可以減少施工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雙贏的局面。

1道路與橋梁的工程質量管理

1.1施工技術管理

施工技術管理的具體含義是工程的整體規范,若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就能整體提升系統之間的配合,降低互相之間的影響效果。[2]使用合理的施工技術管理,可以對施工的每個環節進行優化,并且提升混凝土模板的硬度,企業若想具備一個良好的施工技術水準,就一定要嚴格依據道路與橋梁的管理規則,在施工中對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嚴格要求,不同材料之間的配比也要合理。配比的程度一定要與設計標準相符合,在修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材料的選取,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存在半點馬虎的現象。選擇質量合格的混凝土進行施工,配合使用材料的用量要符合實際情況,不能出現過量或者缺少的情況。嚴格依據配比標準,開展材料數量的匹配,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材料的配比級別。[3]在道路與橋梁的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振搗技術,對材料配比進行不斷地優化,從而提升施工材料的質量。

1.2進度管理

在道路與橋梁的施工過程中,進度管理是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合理的使用進度管理,能夠保障工程在設計的時間內完成施工。管理部門若想全面落實進度管理,首要的任務就是對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進行控制,對不同的管理環節的特性進行研究。利用數據總結的方式,實施合理的項目調配,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對整個工程的每個環節都要熟悉,這樣才能對道路橋梁施工的進度進行限制,約束施工進度。在這種背景下,應該根據季度、年度的方式進行量化,并且通過繪圖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對于實際的施工開展有著很大幫助。對施工資源和施工狀況進行整體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這也是保障工程每個環節合理銜接的重要手段之一。[4]使用合理科學的進度管理,不光可以對工程的進度進行有效地提升,還能限制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將工程的細節做到極致,提升團隊合作,發揮企業的全面優勢這樣,確保工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施工。

1.3施工質量管理

在道路與橋梁的施工中,建筑物一定要具有堅固與耐久等性質。若想保證這些重要的因素,就要在道路與橋梁的實際作業中落實質量管理。在施工質量管理的開展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設計階段的質量管理。在施工的準備階段對道路和橋梁的施工位置進行檢查,看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若是在沒有達到標準的情況下就要進行二次修復。[5]若想要道路與橋梁施工的質量符合標準,就需要在實際的作業中,嚴格依據設計要求多與施工單位進行交流,這樣才能確保工程的質量;其次,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在道路和橋梁的施工進行時會涉及到多個領域,因此需要認真檢查施工材料、施工項目以及工程進度,全面預防質量問題的出現,還要在施工中與作業人員進行技術的交底,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使用新的技術手段來確保施工的質量;最后,工程驗收環節的質量管理。在施工完成后,要對所有的施工數據、施工指令以及項目報告等進行有效的整理,再開展驗收的階段,把整理的數據統一交給驗收單位,做好工程最后一步的質量管理。

2道路與橋梁工程的成本控制

2.1材料成本控制

在道路與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材料成本是其中支出較大的部分,因此對材料的成本進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全面降低施工成本,要想更好地控制材料的成本,可以從兩個階段著手:首先是材料的選購階段,然后是材料在實際施工中的使用過程。只有對這兩個環節進行合理的控制,才能整體降低施工的成本。在道路與橋梁的實際作業中,原材料的種類與數量都要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預算,在采購的準備期間,可以對市場價格進行調研,選在市場價格最低的時間段購入材料。[6]很多的材料因為產地等原因價格會比較昂貴,這樣就可以選擇價格低的產地購入材料,綜合材料的購買數量、搬運費用以及運輸成本進行整體的計算選擇出成本最低的購買方式,從而降低施工成本。

2.2設備成本控制

在道路與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施工設備是一定不可能缺少的部分,因此對機械的成本進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合理的控制設備的成本,可以從以下兩個環節入手:首先,合理使用設備。合理的使用設備包含著很多方面,例如合理對設備進行調配、與設備開展配合、機械的合理使用等,若是可以合理的使用施工設備,可以間接地減少工程的資金投入,在進行實際的作業中,若是遇到基坑過大的情況,就要選用規格較大的挖掘設備,對于基坑較小的情況,就要選用規格較小的挖掘設備,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施工設備,這種情況就是節約施工成本的主要表現。[7]在機械的控制中需要人工進行,使用科學的技術對設備進行控制,不光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質量與進度,還能實現設備的磨損控制,從而降低成本的支出。然后,對設備進行合理的維護與保養。在實際的道路與橋梁施工中,使用設備前要建設好停放處,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對設備進行階段性的保養與維護,比如開展季度的檢修。這些方法都能減少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從而實現機械的成本控制。

2.3人工成本控制

道橋工程中人工的成本包含了工人福利、工資以及保險等。若想合理的對人工成本進行控制,可以從以下兩個環節著手:首先,提升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是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通過研究數據顯示,提升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可以有效促進工程的質量,減少施工周期。然后,對施工人員的薪酬進行合理的控制。全面展示工資激勵的效果,在實際的橋梁與道路施工過程中,合理分配施工人員的工作范圍,預防混亂管理的現象發生。整體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從而完成道路與橋梁工程中的人工成本控制。

3結論

本文利用對道路和橋梁的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進行不斷的研究發現,在開展成本控制與施工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對管理制度進行不斷完善,提升監察力度,從而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光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還能保障工程的質量符合設計標準,對于道路橋梁施工的社會效益與施工效率方面都有著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俞德俊,王玲,楊雯.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實施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0):58-59.

篇(3)

1基礎工程

1.1明挖基礎

1)開挖。避免超挖,設計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開挖;開挖好的基坑,及時澆筑基礎混凝土,避免長時間暴露,雨水浸泡引起地基承載力下降。

2)基底處理。清除松碎物,鑿出新鮮巖面;傾斜巖層,將巖面鑿平或鑿成臺階;鑿除已風化部分;清(沖)洗干凈。

3)混凝土施工。應在坑底無水情況下施工,有水時必須采取抽、排水措施;混凝土終凝后(終凝時間可由工地試驗室測得,一般為10h~14h)方可停止抽水。

4)基坑回填。及時回填;回填所用材料和混凝土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回填密實、穩定。

5)現場檢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質情況和承載力是否與設計資料相符;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檢查施工記錄及有關試驗資料。

6)易發質量問題及危害。a.第一層(最底層)基礎做大、基礎與回填同時澆筑(滿灌)。危害:影響結構受力—剛性角增大,降低基礎抗沖切承載力。b.基坑暴露時間過長、基坑回填不及時、受雨水浸泡。危害:降低地基承載力,特別是泥巖、泥夾砂巖地質情況影響尤為嚴重。c.陡坡地段,開挖施工便道引起明挖基礎安全距離不足。危害:影響地基內力擴散,降低基底抗滑移、抗傾覆能力。

1.2樁基礎

1)鉆孔樁。a.鉆孔、清孔。泥漿指標(主要是密度和含砂率)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孔徑、孔深和孔型符合設計要求;孔底平整,孔底沉渣厚度滿足設計和規范(施規和驗標:柱樁10cm,摩擦樁30cm);鉆孔渣樣與設計相符。b.鋼筋籠吊裝。定位準確、牢固;宜采用多點吊樁方法(如十字扁擔),以防鋼筋籠變形;確保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采用輪式墊塊);采取有效措施防上浮。c.水下混凝土澆筑。鋼導管內壁順滑,接口嚴密,使用前試壓(宜為孔底靜水壓力的1.5倍)和升降試驗,底節導管下端不得有法蘭盤;應連續澆筑,中途不得停頓,縮短拆除導管的間斷時間,每根樁的澆筑時間不應太長,宜在8h內澆筑完成,孔口護筒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混凝土的初存量應滿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澆筑過程中,保持導管埋深在1m~3m范圍;混凝土澆筑面接近設計高程時,應測取混凝土頂面位置,保證混凝土頂面澆筑到樁頂設計高程以上1.0m左右;樁頂必須清理上層浮漿露出新鮮混凝土,樁頂高程和主筋伸入承臺的長度符合設計要求;澆筑過程中若造成斷樁,應重鉆或補救。d.現場檢查。泥漿密度、含砂率等指標檢查;鉆孔渣樣檢查;所有樁身混凝土質量均進行低應變動測法檢測和試件抗壓強度檢測;沉渣厚度抽檢(特別是柱樁)。e.易發質量問題及危害。泥漿密度小,懸渣能力弱,易坍孔;泥漿含砂率大,沉淀多,清孔難度大。導管漏水、導管拔出混凝土面、機械故障間斷時間較長易引起斷樁;混凝土工作性(也稱和易性)不好易引起澆筑困難、鋼筋籠上浮、樁身混凝土質量差;鋼筋籠固定不牢易引起鋼筋籠上浮。

2)挖孔樁。挖孔樁與鉆孔樁主要區別在于成孔方法不同,孔內一般無水或少水,孔深不宜大于25m。a.孔內排水(桶提、泵抽);b.多樁孔有少量水,采取措施同時澆筑,以免水集中于一孔,若水量大,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各孔水位,此孔最后水下混凝土澆筑;c.孔底平整、無松渣、污泥及沉淀物,嵌巖深度滿足設計,檢查地質情況與設計相符;d.水下混凝土澆筑同“鉆孔樁”,一般混凝土澆筑必須采用溜槽或串筒,避免混凝土摔落離析影響質量;e.護壁混凝土一般不低于C15,作為樁身的一部分時,不得低于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土石層變化處及滑動面附近加強支護(臨時橫撐),護壁不得分節(參考路基施工規范、驗標)。

3)沉(打)入樁。a.每根樁用油漆畫出長度標志;b.堆放、起吊:兩點支撐0.21L,三點支撐0.15L,單點起吊上端0.3L;c.樁與樁錘間加適合樁帽大小的彈性襯墊;d.若每擊貫入度小于2mm(或設計控制值)且落距已最大時,應停錘。但沉樁深度未達設計時應查明原因或換錘。

4)承臺。承臺基坑開挖、回填、混凝土等施工質量卡控重點與明挖基礎基本相同。承臺底部的碎石墊層主要起“找平作用”,應平整,宜用小型機械壓實,以便于確保承臺底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大,承臺底部混凝土易開裂,進而引起鋼筋銹蝕。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偏大易開裂原因分析:《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的裂縫寬度計算公式。

2墩臺身施工

2.1模板

1)模板及支架(撐)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承受混凝土重力、側壓力和施工荷載;

2)加工時考慮預埋件位置;

3)模板表面平整、干凈并涂刷隔離劑(嚴禁使用廢機油);

4)接縫嚴密,不漏漿,接縫處不得采用棉紗,宜采用橡膠條貼縫;

5)應在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對支架(撐)的立柱加以固定;

6)預拱時,支架應預壓以消除非彈性變形;

7)拆模應考慮混凝土強度、齡期、溫差;

8)拆模的順序“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9)拆模不得猛烈敲打、強扭以防損傷混凝土。

2.2鋼筋

1)預制構件的吊環必須采用未經冷拉處理的Ⅰ級熱軋光圓鋼筋;

2)運輸儲存中防銹防污;

3)屈服、抗拉強度、伸長率、冷彎和焊接試驗;

4)搭接焊、綁扎搭接長度;

5)鋼筋直徑、間距、數量滿足設計要求;

6)箍筋與主筋圍緊,交叉點鐵絲綁扎;

7)鋼筋保護層墊塊強度密實度不低于本體;墊塊與模板不宜采用平面接觸;數量無設計要求時,側面和底面不少于4個/m2;互相錯開,分散布置;

8)鋼筋彎鉤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3混凝土

1)原材料。a.水泥:強度、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燒失量、Cl-含量、游離CaO含量、堿含量;b.礦物摻合料(常用粉煤灰):細度、燒失量、需水量比、Cl-含量、游離CaO含量;c.砂:顆料級配、細度模數、堆積密度、含水率、含泥量;不宜用山砂、不得用海砂;d.粗骨料:顆料級配、壓碎值、針片狀含量、表觀密度、堆積密度、含水率、含泥量、堿骨料反應;不宜用砂巖碎石;用前宜沖洗;e.外加劑:減水率、坍落度損失。

2)配合比。a.水泥最小用量、最大水膠比滿足規范要求;b.現場計量準確,根據天氣變化測取骨料含水率調整施工配合比;c.滿足強度、耐久性和工藝要求;d.水下混凝土配制強度應比一般配制強度提高10%~20%,且流動性好。

3)混凝土施工。a.拌合(集中拌合、時間);b.運輸中確保不離析、泌水及坍損過大;c.夏季入模溫度不宜超過30℃,冬季不宜低于5℃;d.分層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于40cm,泵送不宜大于60cm;e.傾斜面上,從低處開始澆筑;f.混凝土振搗: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與側模保持距離宜為5cm~10cm;每一振點宜為20s~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現氣泡、表面呈現浮漿為度;鋼筋密集部位特別注意;g.養護,覆蓋保濕保溫;混凝土澆筑24h~48h后可略松開模板;養護時間至少7d;h.混凝土凝結時間試驗:根據試驗數據、工點距拌合站的距離及運輸、澆筑過程中可能的停頓時間確定加料拌合時機,是混凝土拌合站布局依據之一。

3梁部施工

3.1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剛構)懸臂法施工

1)模板、非預應力鋼筋。模板、非預應力鋼筋卡控重點同一般鋼筋混凝土工程。

2)支架、掛籃。a.按要求進行支架(0號塊及邊跨現澆段)檢算、預壓消除非彈性變形;b.掛籃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結構形式、幾何尺寸能適應梁高變化;c.掛籃走行和澆筑混凝土時抗傾覆穩定系數不小于2;d.掛籃使用前應進行安裝、走行性能工藝試驗和按設計要求進行載重試驗,測定掛籃前端各部件的變形量,消除其永久變形;e.掛籃總重量(梁部施工階段荷載)的變化不應超過設計重量的10%;f.掛籃前移時縱向預應力筋必須張拉完成,及時調整變形(調整前吊桿高度)。

3)預應力施工。a.孔道成孔:金屬波紋管成孔,接縫嚴密,以防澆筑混凝土時漏漿堵塞孔道;定位準確,定位筋(網片)充足;b.張拉設備必須按期標定,按要求做相關工藝試驗(如錨具錨固性能試驗、錨口和管道摩阻損失試驗);c.預應力鋼筋、錨具等材料檢測合格;d.張拉順序: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先縱向再豎向后橫向;縱向筋兩端同步左右對稱,最多不超過一束不平衡束,先腹板再頂板后底板,從外向內左右對稱;豎向筋左右對稱單端張拉,宜從已施工端開始;橫向筋在梁體兩側交替單端張拉,宜從施工端開始,最后一根在下一節段進行張拉;e.張拉:應力和伸長值(6%)雙控;豎向筋應采用二次張拉(1d)以減少設備操作引起的預應力損失;張拉方法(如是否超張)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錨固后觀察是否存在斷絲、滑絲情況,機械切割,留3cm端頭;f.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彈模、齡期必須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4)混凝土施工。梁端接縫面應鑿毛(人工2.5MPa,機械10MPa)達75%以上新鮮面;梁段應對稱、平衡澆筑;錨墊板下孔道、鋼筋及預埋件等交叉密集部位,預防混凝土松散、空洞;制取足夠的同條件養護試件。

5)壓漿。終拉后24h內完成,特殊時必須48h內完成;先縱向、再豎向、后橫向;同一孔道、連續一次完成;自下而上,豎向孔從最低點開始;水泥漿(微膨脹)終凝后,方可卸拔壓、出漿閥門。

6)封端。混凝土表面鑿毛、清理,錨具防銹;防水處理;錨穴內按設計設置鋼筋網;設計無要求時,混凝土(微膨脹)強度等級不低于梁體。

7)合龍段施工。a.合龍順序:設計無要求時,先邊跨后中跨,多跨一次合龍必須同步對稱進行;b.混凝土澆筑前,合龍口兩端懸臂預加壓重(可與合龍段混凝土重量相等)應符合設計并于澆筑過程中逐步解除(與澆筑速度對應);c.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宜提高一級;在一天中梁體溫度最低時臨時鎖定,鎖定后盡快澆筑混凝土;d.臨時鎖定:兩端懸臂連接(體外型鋼或鋼管等剛性支撐并張拉部分預應力束),臨時形成剛性連接,保護合龍段混凝土完整至施加預應力后,臨時連接力要大于活動支座摩阻力以使連接構造與懸臂共同變形;e.合龍口臨時鎖定后,立即解除一端臨時固定約束,減少合龍口混凝土拉壓次內力產生裂縫;f.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解除另一端臨時固定約束,完成體系轉換,按設計張拉全橋剩余預應力束;利用永久束時,將臨時鎖定鋼束放松至零再拉至設計噸位;g.邊跨現澆梁段的梁底與支架之間應設置滑動裝置(邊跨現澆段張拉時,支架尚未能拆除,使張拉時梁體能自由伸縮)。

3.2預制梁(后張法)

混凝土、預應力、壓漿、封端與現澆連續梁(剛構)施工基本相同。

1)臺座、底模。按計算設置預拱度;底模兩端設置活動孔,用于頂移梁。

2)預應力孔道。抽拔橡膠管法,混凝土澆筑時不得損傷橡膠管;抽拔鋼管法,注意把握抽管時機。

篇(4)

1.2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2.1目標配合比。根據圖紙設計及規范要求,經試驗確定目標配合比。

1.2.2生產配合比。按目標配合比及所選用的材料進行試拌,以二次篩分后進入瀝青拌和樓各熱料倉的材料取樣進行篩分,重新合成材料配比以達到較優曲線,以此確定各熱料倉的材料比例,干拌和成料后進行篩分驗證,同時反復調整冷料倉進料比例,以達到供料均衡,由此確定生產配合比。

取目標配合比設計最佳油石比及最佳油石比±0.3%三個油石比進行試拌,再以各種試拌瀝青混合料作馬歇爾試驗,繪制密度、穩定度、流值、孔隙率、飽和度等同瀝青用量關系圖,綜合選定滿足規范各項指標要求的生產用油石比。

按生產配合比進行試拌,鋪筑試驗段,并用拌和的瀝青混合料進行馬歇爾試驗及路上鉆取的芯樣試驗,由此確定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

1.2.3施工準備。對基層進行驗收,復測其高程及其他各項參數,對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及時向業主和監理匯報。對各種施工機具進行全面檢修,應經調試并使其處于良好的性能狀態。應配備有足夠的機械,施工能力需配套,重要機械宜有備用設備。

1.2.4施工放樣。各結構層的縱斷面高程(厚度)采用懸掛鋼絲基線來控制,橫坡由攤鋪機的熨平板控制。每間隔5m設一基準線立柱,按高程懸掛鋼絲。為保證鋼絲繃緊,在兩端緊線器上安裝測力器,以保證鋼絲拉力不小于800N。鋼絲基準線懸掛完成后,對基準線進行復測。攤鋪過程中隨時對基準線進行檢測。在路緣石及中央側石(或防撞墻)側面按設計高程彈出墨線作為攤鋪厚度的監測線。在水泥穩定層的表面撒出控制攤鋪機行走方向的灰線,保證攤鋪機始終沿灰線行走。

1.2.5瀝青混凝土的攤鋪及碾壓。施工前對水泥穩定石粉層進行徹底地清掃。清掃干凈后,在穩定層表面少量灑水,待表面稍干后,用瀝青灑布車噴灑透層瀝青。透層瀝青應灑布均勻、不流淌、無油膜,灑布機無法灑布的地方用人工進行補灑。透層瀝青灑布后應立即封閉交通,并報監理進行檢驗認可。

(1)攤鋪。采用二臺攤鋪機梯隊作業,聯合攤鋪,兩臺攤鋪機前后相距10~20m,縱向接縫重疊100mm。

在攤鋪機起步50m采用墓準線控制攤鋪,調整好鋪筑厚度和橫坡,并對自動找平梁進行校正,50m后采用找平梁控制攤鋪。攤鋪機調整好虛鋪厚度、橫坡,采用兩次加熱對熨平板進行預熱。

至少6輛運料車在攤鋪機前按序排列等候,裝料后攤鋪機開始攤鋪,運料車始終保持在攤鋪機前200~300mm處卸料,由攤鋪機接住,推向前行,并有專人跟蹤檢測高程、橫坡和厚度,及時進行校核與調整。

控制攤鋪機的行駛速度在2~3m/min,使之與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相匹配,保持攤鋪過程中攤鋪機勻速前進,不得中途變速,同時控制混合料攤鋪溫度在110~130°C,并不超過165℃。

(2)碾壓。碾壓按照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進行。壓路機緊跟在攤鋪機后面碾壓,在終壓溫度前消除全部輪跡,達到要求的壓實度后立即停止壓路機作業,以免過振。

初壓:采用輕型鋼輪壓路機(時速控制在1.5~2km/h)靜壓一遍。從斷面低的一側向高一側逐步碾壓,溫度控制在120°C以上。

復壓:初壓完成后即刻進行,采用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4遍,復壓速度為4~5km/h。溫度最低不低于90°C。

終壓:緊跟復壓進行,采用輕型鋼輪壓路機時速控制在2~3km/h,靜壓一遍,以消除輪跡為止,在70°C前完成。碾壓完成后,用核子儀現場測試壓實度供參考。

碾壓過程中嚴禁過壓,為了使壓路機不粘輪,利用壓路機灑水裝置向碾壓輪灑少量水。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壓路機輪跡重疊寬度不超過200mm,采用靜壓時,壓路機輪跡重疊寬度不少于20cm。

碾壓時壓路機不得在新鋪的瀝青混合料上轉向、調頭、左右移動位置或突然剎車停在溫度高于70°C已經壓過的混合料上。不得先起振后起步,不得先停機后停振。

1.2.6接縫處理。施工中的縱接縫全部為熱接縫,碾壓時應先由兩邊壓起,再碾壓縫中線部分。施工中的橫接縫采用45°角的斜接縫,各層的橫接縫應錯開,在下次攤鋪前,先用攤鋪機熨平板對橫接縫端部進行預熱,再進行攤鋪。對橫縫處用人工進行修整,用鋼輪壓路機對橫縫進行橫向靜壓,并檢查平整度,不符規范要求時進行修襯直至達到規范要求。

1.2.7SMA路面的施工特點。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與瀝青混凝土在原料和生產工藝上有一定的差別,故施工工藝也有所不同,以下主要針對SMA混合料施工的不同點,相同點不再贅述。

(1)SMA混合料的拌制與運輸。拌和SMA混合料時,集料的烘干溫度一般要提高到20°C以上。拌和好的混合料儲存時間不得超過24h。

纖維投入采用機械投入,每拌和一鍋,自動稱量一斗。

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必須加蓋篷布,防止表面結硬。

(2)SMA混合料的攤鋪。SMA層采用攤鋪層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攤鋪厚度控制方式。

SMA混合料往往同時使用改性瀝青,黏度較高,攤鋪溫度高,攤鋪阻力要比普通混合料大。當下層瀝青混凝土未硬化時,不宜接攤鋪SMA面層,以免攤鋪機輪胎刨開下面層。

混合料的可壓實余地很小,松鋪系數要比普通混合料小得多,一般不超過1.05。攤鋪、碾壓要一氣呵成,在盡可能高的溫度下進行,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須在溫度下降至100%以前全部結束。

(3)SMA路面的碾壓成型。a.SMA必須采用剛性碾碾壓,不容許采用輪胎壓路機。b.碾壓SMA必須密切注意壓實度的變化,過碾壓是個大忌。一般初壓用10T鋼碾緊跟在攤鋪機后面1~2遍,復壓用鋼碾靜壓3~4遍,或振動壓路機振動碾2~3遍,最后用較寬的鋼性碾終壓一遍即可結束。c.由于SMA的結構組成的特點,初壓的痕跡極小,壓路機碾壓過程中,前輪不會發生明顯的堆擁。如果產生堆擁現象,說明粗集料沒有充分嵌擠好,或者嵌擠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對這種混合料必須廢棄。d.SMA路面的接縫。縱縫:兩臺攤鋪機成梯隊同時進行攤鋪,相距在10m以內,使縱縫始終保持在熱接縫狀態。

橫縫:為了提高平整度,一般采用切割成垂直平面的方法,由于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切割比較困難,要在每天施工結束,尚未完全冷卻之前,就切割好,并用水將接縫隙部刷干凈,第二天涂刷黏層油,即可接著鋪新混合料。

1.2.8養護。在施工結束后,應封閉交通,以保證路面不被污染、壓壞。如有意外造成路面破損,應及時用路面綜合養護車修補。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后,方可開放交通。

2施工(生產)工藝

通過鋪筑實驗段選出最佳的生產配合比,拌和過程中精確控制油石比及各個環節的溫度,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施工時嚴格按規范及施工組織設計操作,對運輸、攤鋪、碾壓及養護等工序,均制定相應的質量檢測標準,在施工過程中跟蹤檢測。

3現場防護

篇(5)

中圖分類號:K92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全國展開, 同時質量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年頻繁出現的一些質量事故, 如橋梁垮塌、房屋倒毀、路基沉陷等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因此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道路橋梁鉆孔灌注樁的質量通病

1、鉆孔灌注樁底沉淀土厚度超過允許值。

其原因是未將孔底沉淀土徹底清除; 鋼筋骨架焊接安裝時間太長又未采取不斷換漿措施,使孔中泥沙逐漸淤積超過允許值。處理方法是清孔后盡量縮短下鋼筋籠的時間,在下鋼筋籠固定鋼筋籠期間不斷換漿。另外,在導管底部內約30 cm 處安裝一只向上的噴管并接空壓機,在澆筑混凝土前開動空壓機1 min 使孔底形成真空并裹帶泥沙沉淀物噴出孔外,再馬上拔管注漿至孔內注漿超過3 m 以上為止。

2、鉆孔灌注樁斷樁。

施工中泥漿或泥漿與水泥砂漿混合物把灌注的混凝土隔成上下兩段,使混凝土變質或截面積受損,形成斷樁。形成原因主要是灌注時間過長,表層混凝土失去流動性,而繼續灌注的混凝土頂破表面而上升,將混有泥漿的表層覆蓋包裹。或導管提升過猛導致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足形成斷樁。或當混凝土卡管或嚴重漏水時,拔出導管處理故障后,未將已灌注的混凝土徹底清除,恢復灌注也會形成斷樁。或測量不準,導管埋深超過規范要求,將導管法蘭盤埋入已澆筑混凝土中過深,導致導管無法提升,后采用強制提升將導管拔斷而斷樁。

3、防止措施: 澆筑混凝土灌注樁時必須滿足連續施工的要求。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對導管進行水泌檢查,防止導管在樁孔中漏水。在發生“堵管”時,嚴禁將導管拔離混凝土面澆筑,以免形成混凝土及泥漿的夾層。在施工中應配合吸泥機、空壓機做好處理導管堵塞或斷樁的準備。發生斷樁后以采用沖擊錐全部清除為主的方法。

二、橋梁混凝土的裂縫問題

裂縫是混凝土工程中最普遍的病害之一。裂縫的出現,致使混凝土強度下降,承載力減弱,在持續的受力作用下,其結果更為嚴重,同時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道路橋梁出現裂縫不僅會影響結構的美觀和正常的使用,而且會削弱橋梁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從而導致工程事故的發生。

1、成因分析

從整體上來看,混凝土橋梁裂縫是個相對復雜的問題,該問題涉及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基本特性、構造特點、施工技術和外力等各方面因素。具體分析可知,目前我國橋梁建設裂縫的成因主要有:(1)溫度應力不適宜。在混凝土澆筑的初期,因水泥的水化熱都積聚在內部無法散去,從而造成內部溫度相對較高。拆模之后溫度驟降,因溫度變化而形成的內外溫差使內外熱脹冷縮程度不同,此時,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膨脹應力。而在澆筑的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一般都很低,一旦因溫度差異而形成的表面拉應力超出了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極限,則會導致混凝土表面裂縫發生。(2)混凝土振搗不足。橋梁施工中,腹板內部的預應力管道相對密集,在向腹板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很容易形成局部尤其是預應力管道下方位置混凝土振搗不足的問題,出現欠振或者是漏振等不同的現象。(3)有效預應力不夠。預應力管道施工中,因放線的精確度不夠往往會造成預應力管道局部微段發生彎折或者是圓潤度不夠等問題的出現,使預應力筋實際位置和設計位置出現偏差,進而引發該處徑向預應力突變。

2、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對橋梁裂縫的成因分析來看,要對目前我國橋梁建設中的裂縫問題加以控制,施工過程中應該對以下三方面問題進行相應的管理與控制:(1)控制好入模溫度。施工過程中,要對混凝土入模的溫度進行控制,做好分層澆筑并設計和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控制好溫差。施工人員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塑料薄膜或者是草袋,通過這樣的保溫和保濕手段來降低溫度變化,避免因溫度差異而引起橋梁裂縫。(2)保證振搗的充分性。要保證振搗的充分性,就必須加強施工過程的施工管理力度,保證在振搗的過程中對腹板之內預應力管道分布相對密集區域做到不欠振、不漏振,保證澆筑的密實度。

三、橋梁鋼筋銹蝕問題

1、鋼筋的使用壽命與橋梁的使用壽命密切相關, 橋梁鋼筋出現銹蝕的話會嚴重危害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和安全。 影響鋼筋銹蝕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環境、施工等,以及其他諸如鋼筋應力狀態等因素也會導致鋼筋銹蝕。

2、控制策略研究

橋梁鋼筋銹蝕的機理很復雜,因此道路橋梁鋼筋防腐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諸多措施綜合治理。 施工工人在建設道路橋梁過程中就要加強橋梁鋼筋防護意識, 要使用涂層鋼筋,這種鋼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鋼表面加上防腐涂層, 使其與腐蝕性環境 (酸雨、 尾氣、 除冰劑等)隔離開來, 這樣就能達到普通低碳鋼防腐目的。 涂層材料不能被破壞,不管是在運輸、儲存還是在安裝過程中,這種材料在惡劣條件下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持續性, 在道路橋梁鋼筋使用壽命周期內均能保持其結構功能。 此外,施工工人還可以使用電化學防護法阻止橋梁鋼筋銹蝕。 這種防護法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就是使鋼筋攜帶足夠數量的多余電子,這樣無論腐蝕液體的硬度值如何,鋼筋都不會被腐蝕,始終處于穩定狀態。對于已經出現銹蝕的鋼筋要積極進行修復: 清除掉所有出現銹蝕區域內的混凝土, 采用噴砂法除掉銹跡, 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一定數量的鋼筋以確保梁體內的含筋量。 最后一點要加以強調的是, 施工工人在加強橋梁鋼筋防腐的同時要注意跟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要根據道路橋梁的政治經濟地位、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對橋梁進行分級,根據分級篩選符合使用要求的、經濟合理的防腐材料。

四、橋梁鋪裝層松散脫落問題

1、橋梁鋪裝層雖然在橋梁中所占的體積并不大,但是它對道路交通的順利運行是十分重要的 在相繼暴露出來的道路橋梁質量問題中,橋梁鋪裝層的質量問題受到了一定的重視,在一些橋梁施工中,橋梁鋪裝層的施工質量往往被疏忽,施工工序控制不嚴,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外觀質量上做文章,致使橋面鋪裝層過早出現裂縫,松散 脫落等問題,維修周期越來越短.橋梁鋪裝層在構造上屬于剛性結構,目前,我國的重載交通及超載現象越來越嚴重,鋪面層直接承受著車輛和行人荷載的沖擊,現行橋梁鋪裝層與重型或超重型汽車數量的迅速增多已不相適應。

篇(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the contract as the restrict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of process and procedur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industry relate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system. For the project engineering, take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make them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road and bridge projects; Quality proble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K92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按照企業的項目管理模式,以合同為制約,強化質量的過程和程序管理和控制,及建材行業建設有關管理規章、制度。針對項目工程,采取質量管理措施,使它們貫穿于施工過程的各個階段。

一、質量管理措施概述

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全國展開,同時質量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頻繁出現的一些質量事故,如橋梁垮塌、房屋倒毀、路基沉陷等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確保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強化了質量管理。

建立健全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質量管理機構,項目經理為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項目部設質量管理科配備專職質量管理員,班組設兼職質量管理員。

根據合同質量目標進行質量目標分解,并落實到各實施單位。重點抓好過程控制,按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進行相關的工作。

公司針對項目部的《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中有關質量目標的實現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公司《質量管理獎罰辦法》提出了對各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獎罰辦法。

二、施工各階段質量管理措施

1、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管理:施工合同簽訂后,項目部將監理(甲方)提供的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指定專人管理,編制有效文件清單。使所有需要的人員及時獲得有關文件和資料。對本工程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等進行技術調查,了解、掌握施工方法和施工要點。

項目工程師應及時組織項目技術人員審核圖紙,并聯系甲方、監理、設計單位進行圖紙會審,形成會審紀要。及時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測量準備:項目部依據設計文件和甲方提供的測量控制點進行復測,進行工程控制網測量,并形成記錄。落實工程材料檢驗:與確定的試驗室進行聯系,委托其進行原材料試驗。進行工程計量器具及設備的狀態檢查。編制材料、設備采購計劃的技術要求。編制外購成品、半成品、加工件計劃和技術要求。認真執行工序三檢制度,組織或參加中間驗收和分部分項質量評定。組織指導“QC”活動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工作。組織檢查工程檔案資料的歸檔工作。要求施工進度與資料歸檔同步,并建立動態管理的交工資料電子文檔。

2、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管理:單位工程竣工后,必須進行最終檢驗和試驗。項目工程師組織整理質量記錄,編制竣工文件,并作好工程移交準備。項目工程師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按合同質量目標的要求,對工程進行全面自檢和驗證。對查出的質量缺陷,應按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處理,并進行整修消缺;組織落實竣工驗收前監理人員提出的整改事項;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完成竣工驗收后的質量缺陷整改。在最終檢驗和試驗合格后,應對建筑產品采取保護措施。工程交工后,項目部應編制符合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撤場計劃。

3、工序質量的控制措施:鋼筋綁扎:鋼筋插筋為保證位置的準確,施工混凝土前對插筋定型模具進行加固,加固位置不少于兩道。鋼筋保護層控制:液壓滑動模板采用同鋼筋保護層相同直徑的圓鋼控制;其它鋼筋保護層應用與結構混凝土等級相同的混凝土或砂漿墊塊,禁止用磚、石塊及強度很低的墊塊,也不能用短鋼筋節作墊塊(上下層鋼筋之間應用于短節鋼筋、鋼筋凳、鋼筋架支墊)。墊塊的厚度按設計要求,寬度應為厚度的1•5~2倍,內部安放鉛絲,以便扎緊在主鋼筋上,安放墊塊的間距應能保證鋼筋架不撓曲變形。支墊上下層鋼筋網架的鋼筋凳、鋼筋支架的尺寸和安放的間距應通過計算和試驗確定,有足夠的剛度、能保證鋼筋骨架的整體穩定性。

模板安裝工程:模板的基本要求是:位置及斷面準確,剛度好,立面垂直、平整,平面水平平整,梁起拱適度,拼接合理,接縫嚴密、孔、洞、位置符合要求、楞角方正。模板及支撐系統都有方案設計,立柱、方木、對拉螺栓等的斷面和行列間距、支撐、緊固方式都有明確規定,立柱的上下端應有螺旋調節器,對拉螺栓應在模板內緊臨模板處安裝塑料或木制的杯形墊片,在拆除模板后形成一個凹坑,便于嵌補。

混凝土工程: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合格后且現場準備工作已完成,即應澆灌混凝土。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特殊結構混凝土、鋼筋特別密集的結構混凝土必須有針對性、指導性都很強的施工方案,旨在加強組織管理;防止振搗不實,結合不好,模板變形,發生混凝土開裂等質量事故。

布料及振搗方法:混凝土澆筑中每層澆筑厚度須按方案執行,混凝土工長應統籌考慮,采取分區、分層的布料方式。混凝土入模后,須盡快攤鋪振搗,一般混凝土從攪拌機卸料后30分鐘之內須使其達到最終位置并振搗密實不再擾動。振搗器不應作為使混凝土攤鋪到位的方法,振搗器插入時間不應過長,一般控制在10~25s之間,且振搗器應從混凝土中慢慢退出。振搗完成的標志是:振動部位的混凝土混合物變成塑性,砂漿開始出現在表層和氣泡停止出現。

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控制:在澆注混凝土之前,應在固定部位作出明顯的混凝土標高控制標志,標志應明顯、醒目,且不易受到施工擾動或被混凝土埋沒、污染。混凝土抹面:在混凝土澆筑振搗后,即可進行抹面工作。施工時須精心操作,一般情況下使用木抹子沿混凝土表面抹壓2~3遍。觀察外模有無漏漿及局部跑模現象。

混凝土養護措施:墊層、散水、樓板混凝土采用一層塑料布上鋪一層草袋灑水養護;框架柱混凝土采用外包塑料布養護;大體積混凝土養護除了保濕以外,同時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篇(7)

橋梁工程的質量離不開施工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大力支持。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橋梁施工企業,必須在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認真分析存在的質量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才能確保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求得生存和發展。

一、橋梁工程質量問題研究

在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質量問題,不僅影響了工程進度,還會影響企業的效益。因而必須認真分析和研究橋梁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一般來說,橋梁工程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裂縫方面

橋梁工程中,裂縫是最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之一,裂縫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僅會影響橋梁外觀,還會對橋梁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嚴重時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目前被廣泛適用于橋梁工程中的鋼筋砼,往往由于其抗拉性能差經常導致裂縫的出現。這必須引起橋梁施工企業的高度重視。

(二)結構方面

在很多橋梁工程中,經常由于設計不當導致工程質量問題的出現。例如當橋梁結構設計不當時,就會橋梁結構導致強度過低,難以承受巨大的壓力而垮塌,有時由于橋梁尺寸設計不當,導致橋梁在軸向壓力的作用下失去穩定性。

(三)接縫方面

橋梁接縫施工過程中,往往由于接縫設置不當或被破壞之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經常會出現橋頭跳車的現象,久而久之導致橋梁出現不均勻的沉降,這就給行車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二、橋梁工程的施工技術現狀及發展研究

近些年來,以預應力砼施工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橋梁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橋梁工程質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類型的橋梁工程的出現,尤其的大跨度施工更是家常便飯,因而橋梁施工企業要想適應時展的這一需求,就必須不斷改進橋梁工程施工技術,建立健全具有自身企業特色的施工技術體系,加強技術力量的擴張,引進現代化的專業技術人才,才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計劃經濟時代的橋梁施工技術往往只注重如何施工,針對施工存在的問題采取硬性對接措施。例如當橋梁結構需要加固時,往往只采取硬性的加固措施,哪里需要加固就直接加固,雖然能提高工程質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因而新時期背景下的橋梁施工技術,應在結合傳統施工技術的基礎上,朝著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的方向發展。例如信息仿真技術、優化建模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化的橋梁工程施工技術。以其中的仿真技術為例,借助計算機對橋梁的相關數據進行模擬計算,直觀的將計算效果體現出來,就能找出其是否與相關規范標準相符,尤其是內力仿真技術,能有效分析橋梁工程建設的安全性,對于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能都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三、橋梁工程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研究

分析了橋梁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和橋梁工程的施工技術現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橋梁施工企業就應采取有效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提高橋梁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以下筆者分別結合上述質量問題提出相應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

(一)裂縫方面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研究

針對裂縫帶來的危害性和裂縫的不可避免性。應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首先,應從源頭抓起,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尤其是水泥的質量,必須是低熱水泥,這是導致裂縫產生的主要因素;其次,應精心設計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和抗滲等級,并結合工程實際對設計的相關參數進行科學規范的調整;再次是澆筑混凝土時應盡量一次成型,及時振搗,振搗透徹,不多振,也不漏振,并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嚴防各種裂縫的出現;最后,對于已經出現的裂縫應結合實際針對性的選用修補方式和修補材料,并應用諸如仿真技術、網絡技術等對修補效果進行模擬,確保修補效果良好。

(二)結構方面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研究

結構的穩定性首先源于設計,因而施工企業必須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機構進行橋梁結構及其各種施工圖的設計,并加強與設計方的溝通和交流,明白設計意圖的同時敢于提出質疑,并與設計方一道解決設計問題,盡最大化的減少設計的變更。在工程開工之前還應加強技術交底工作,確保橋梁結構的施工具有先進的技術支撐,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外,還應確保橋梁結構的外觀和承載力達到設計標準。

(三)接縫方面的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措施研究

接縫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橋面的平整度,還會出現跳車現象,降低行車的舒適度和安全度。一是應改進和應用先進伸縮裝置,如傷毛勒式縫、V型組合伸縮縫、TST伸縮縫等;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減少接縫數量,應用連續結構;三是加強橋梁結構的防排水,鋪裝防水層;四是有效處理橋頭地基、橋頭路基,調整伸縮縫的位置,除特殊需要,盡量避免在橋頭設置伸縮縫裝置,進而防止了因伸縮縫的破壞和路面水的滲漏導致路面結構層的破壞造成的橋頭跳車;做好臺后防水和排水,以防止因水的滯留和滲漏造成的路基沉陷,進而引發的橋頭跳車;五是考慮采用整體式無伸縮縫裝置的橋梁結構,從根本上解決橋梁由于伸縮縫裝置遭受破壞而帶來問題和隱患。

在整個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作為管理人員應加強質量管理,必要時實行旁站監理制度,加強技術指導,確保每一道工序質量達標之后方能進入下一道工序,針對出現的問題必須及時整改和跟蹤檢查,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裂縫、結構以及接縫等質量問題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結語

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mbining comm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nd analyzed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guarante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vides some basis and the reference.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橋梁工程施工中常見的重點、難點

1.1樁基

樁基施工中人工挖孔樁是較多見的施工方法,樁基護壁原則上采用砼護壁,每一節護壁均由人工立模,確保其孔徑、垂直度、中心位置準確是關鍵,必須及時檢查、復核。成孔后應使用檢孔器檢查孔徑、垂直度等。質量標準見表1。

樁基護壁砼厚度和標號的質量控制重點:護壁砼強度應較灌注樁砼提高一級,厚度不得小于15cm,必須振搗密實,緊貼孔壁。按設計制作鋼筋籠,整體吊放入孔,并有效定位,保證周邊保護層厚度。對地質情況的紀錄,每樁做挖孔紀錄,發現與設計不符,及時通知、調整。嵌巖樁要求:樁底嵌入巖石深度不小于2D(D為樁徑),且至樁下溶洞頂完整弱風化巖石厚度不小于6m,因此,樁底要求釬探,即用鋼釬探明孔底以下地質情況。對于孔內地下水豐富的孔樁,盡可能抽干孔內積水,確保砼施工質量;當自孔底及孔壁滲入的地下水,其上升速度>6mm min時,采用水下灌筑工藝,即導管發灌筑,進行水下砼施工,應計算出澆灌時首批砼量,使其有足夠的數量包裹導管下口,并連續徐徐澆灌,每次提升導管均要注意其埋置深度保持2~4m之間,同時,導管要連接牢固,密封性能良好。樁基礎完工后,逐樁進行超聲波無損檢測,檢測樁基砼質量和樁身完成性。

1.2柱墩砼結構

施工時,要特別強調內模的接縫,箱梁內的接縫應采用海綿條填塞或粘結劑封堵,并外裹一層塑料布,確保內表面不漏漿。內模的加固一般采用方木框架配合碗扣鋼管加固。腹板外側模應對支架和側模進行雙重加固。墩柱使用的砼要用拌和站拌和的、由砼專用車配送的砼;并注意砼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重視外摻劑的使用,砼澆振搗要充分而且又不過振,使砼密實。每一節墩柱砼拆模后,需用塑料布或專用布覆蓋。

1.3蓋梁

蓋梁支承、分布和傳遞上部結構的荷載,支撐橋梁上部結構,并將全部荷載傳到下部結構。為了規范施工,確保蓋梁工程質量和外觀,蓋梁施工的控制要點為:確定抱箍的位置。技術人員根據蓋梁底的高程反算出抱箍的高程,根據施工經驗,抱箍高程應比理論高程高出2cm,以預防蓋梁澆筑砼后的沉降。測量人員負責復核,誤差控制在5mm。蓋梁底模的檢查:模板板面之間應平整潔凈,打磨除銹,接縫嚴密,不漏漿,涂油均勻,特別是與立柱交接處,更應仔細檢查縫隙是否處理妥當。鋼筋骨架的檢查。鋼筋的尺寸:不得大于圖紙設計值,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長不小于圖紙設計值10mm。彎起鋼筋各部分尺寸允許偏差20mm,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允許偏差5mm。鋼筋骨架寬、高允許偏差5mm;鋼筋的順直度:鋼筋骨架綁扎過程中,隨時目測主筋的順直度,發現不直現象,及時整改。

1.4 T梁

T梁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要點:T梁砼的養生,專用土工布或薄膜養生,特別高溫或低溫季節,養生時間最少7d,出坑不少于18d;T梁預制均使用定型鋼模,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橫隔板位置的準確定位,避免橫隔板現澆段扭曲、錯位。模板的厚度、密封性、剛度、表面光潔度要符合要求;現澆濕接縫施工之前,必須將T梁與其接觸面鑿毛骨料,表面濕潤,使現澆段更好地與T梁結合;T梁預應力施加控制要點:波紋管敷設必須符合設計線形,坐標;錨墊板定位一定正確,負彎矩區的預應力施工時,應在短索預應力筋封錨砼養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長索預應力筋才能開始張拉;應力記錄必須真實。張拉之后馬上壓漿,止壓標準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1.5伸縮縫

橋梁伸縮縫裝置是橋梁結構最易遭到破壞而又較難以修補的部位,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要點:選擇合適的伸縮裝置構造形式,制定專門的施工標準(見表2);鋼構件要采用強度高、可焊性好和高的耐腐蝕性及抗沖擊性、抗疲勞、彈性緩沖及耐磨性好的鋼材;伸縮縫內填充聚苯乙烯硬制泡沫板,側面及底面用嵌縫膠密封或用壓光不銹鋼板封堵,不銹鋼板一側固定;檢查伸縮裝置的位置,確保伸縮縫裝置符合設置要求,伸縮縫如果分段安裝,接縫外焊接;主梁伸縮縫處防撞體和中央隔離層伸縮縫與主梁伸縮縫等寬;安裝裝置之前完全清理干凈縫中雜物、

垃圾,縫內要填足填縫料。

2 建立嚴格高效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是橋梁工程的靈魂。橋梁質量固然由多個環節的控制構成,如項目決策階段、設計階段等,但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是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2.1加強質量意識,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和制度

施工之前,加強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教育,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知識學習,人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質量意識必須貫穿于建設過程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崗位,施工過程中要定期對現場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考核。科學的施工方案是施工質量保證的必要措施,科學完善的制度是質量管理的保證。

2.2加強工程建設中的監督檢查,嚴格物資材料采購

質量檢驗人員要嚴格控制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經常檢查、監督機械設備的使用、運轉情況,保證設備的整潔、完好和齊全。結構材料必須指派專人采購,有出廠質保單、實驗數據、監理的書面認可和使用記錄。嚴格物資材料采購,保證工程材料與設備質量是工程建設的基礎和保障,質量低劣的物資材料絕對不可以使用在工程上,必須采用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和設備,對于水泥、鋼筋等的采購嚴把質量關,嚴厲懲處以次充好、投機倒把、謀取私利現象。

2.3做好工程質量評價,利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要利用現代化技術,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與橋梁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享的信息資源可以為橋梁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和決策提供準確充分的資料。橋梁工程僅僅依靠直接從事工程項目的業主(建設單位)、設計、施工和監理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社會力量,借助相關資源,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大力組織科技攻關,形成技術創新的合力,才能順利完成建設一流精品工程的神圣歷史使命。

3結束語

提高工程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中的長期戰略任務,是基本建設有關各方共同的目標和責任,也是我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橋梁工程質量管理辦法,為橋梁工程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修正管理辦法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范立礎.橋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篇(9)

當前我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項目眾多,人力資源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對施工人員的要求自然不會過高,有些企業在選擇施工單位時,由于工期時間緊張等原因,其在選擇施工單位時往往沒有嚴格審核其施工資質,在工程的招標及投標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這導致工程施工隊伍的整體專業素養不高,從而極大的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引發工程施工安全問題。如在某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施工人員的年齡在22~40歲之間的占總施工人員的70%,40~55歲年齡段的施工人員其所占比例為20%,從年齡來看似乎施工隊伍很年輕,年齡結構很合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其也存在經驗不足及專業技能不高的問題,從而極大的影響工程質量,同時由于缺乏經驗在應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問題時,也就缺乏有效的應對能力,從而導致重大安全隱患,而作為工程項目來說,質量和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公路橋梁施工質量管理中,施工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的問題時期質量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

1.2施工質量管理水平低下

以某公路橋梁工程施工情況為例,其在施工質量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技術交底過程形式化,其在工程工藝流程的設計上十分隨意,質量不高,對施工人員缺乏有效的指導作用,同時技術交底文件中部分重要內容缺失或是不夠詳細,如施工安全應對措施及事故預案等,在文件中不夠詳細具體,缺乏指導性。相關會議也只是走過場而已;二是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質量管理觀念缺失,對質量管理工作趨于敷衍,不能夠嚴格按照有關質量檢測制度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檢查,相關的報檢制度形同虛設,紙上談兵。對于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些管理人員視而不見,不督促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反而是去相關監管部門找關系,以回避監督;三是對于施工過程中的主要及次要工作缺乏足夠認識,對于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及處理,管理工作不是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嚴格實施,而是自主決斷,導致施工質量管理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的情況,嚴重的影響到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四是對于施工材料及設備質量檢測工作,缺乏重視,不根據材料及設備的有關參數對其性能進行評價,而是由人情關系等來決定其質量優劣。此外,缺乏對工程質量的實時監督及記錄工作,因為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不重視,導致管理人員不能實時掌控工程質量問題,而一旦工程質量出現問題,由于缺少心理準備,同時又缺乏相應應對措施,從而引發嚴重的工程質量及安全問題。

1.3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

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程的選址上,其往往選址農村地區,而相關管理人員由于專業素養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其在施工質量管理中,執法過于隨意,管理不嚴格規范,甚至出現收取賄賂等情況;二是相關領導及單位只重視工期及工程的成本及經濟效益等,而忽略工程的質量及安全,從而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而忽略工程建設質量及施工安全,進而引發質量及安全事故;三是施工質量管理部門存在職能不明確的情況,在責任的劃分上也不夠具體,導致出現問題后,無人擔責。此外,還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對于管理不力的人員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導致其缺乏工作熱情及責任心,從而阻礙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篇(10)

中圖分類號:U448文獻標識碼: A

1公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在交通運輸業的帶動下,公路橋梁建設工程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成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點項目。但由于環境因素和天氣變化的影響,施工工藝、技術及施工質量管理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管理者在安全建設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這樣,才能建設出合格的公路橋梁,才能讓工程更好的服務于民眾。

首先,在公路橋梁工程的建設中,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偏低,雖然具有吃苦耐勞的優點,卻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只注意表面的問題而忽視了存在于工程內部的隱患,而且缺乏正確的施工規范,往往按照個人習慣對工程的施工環節進行操作,有些甚至違反施工工藝的流程。這樣,一方面容易因為一個很小的安全問題帶來嚴重的安全事故,不僅會耽誤工程的整體進度,也會導致后期的工程質量不過關,發生質量安全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施工能力有限,例如對施工測量儀器使用不規范或者不懂得定期進行檢測和校正,長此以往,就會因為測量工具所產生的誤差導致整個工程的數據發生嚴重的偏差,這便是因技術不過關導致的質量問題,浪費人力物力的同時無法正常嫁女工程交工。因此,公路橋梁工程的管理人員應認識到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工程質量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工程合格的基礎上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公路橋梁工程的建設。只有建設出合格的公路橋梁,才能保障經濟道路的通暢,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2公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必要措施

2.1嚴格把握公路橋梁工程材料和施工機械的質量

工程材料和施工機械是工程建設的原材料和工具,只有在保證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建設,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的成功。工程中使用材料的一個微小差異都可能引起整個工程質量的變化,造成質量安全責任事故。在我國個別的工程建設中,存在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情況,偷工減料看到的是一時利益,卻使工程毫無質量可言,不僅達不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還有可能釀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如果原材料和施工機械產生問題,工程就無法正常建設完成。例如:我國建設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是經過嚴格的比例配比而成,具有較強的硬度和抗壓性能,如果貪圖便宜買到不合格的混凝土產品,即使施工技術再精湛也無法建設起堅固的橋梁,橋梁在投入使用后產生了空洞和裂縫就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影響交通的同時容易釀成交通安全事故,不利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公路橋梁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在預算成本內選取質量過關的原材料和施工機械,并對相關過程實行嚴格監管,這要求不僅要對采購材料的人員及供應商進行嚴格的審查和篩選,還要對前期供應的材料做好試驗工作,同時堅持入庫檢驗、開包驗貨的材料使用原則,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基礎上降低庫存量,減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費現象。這樣,才能保證工程橋梁工程基礎的合格,才能杜絕以次充好現象的發生。

2.2嚴格控制公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的規范

施工過程,是指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公路橋梁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團結協作才能完成,要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就要從施工的每個環節入手逐一進行監督,分別實行嚴格規范,避免因單個環節的失誤造成整個工程的停滯不前。由于工程的施工過程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工程及已完成部分都有可能產生輕微的波動,這就要求管理者在監督的過程中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如在公差允許的范圍之內,可做記錄繼續施工并觀察,如超過允許的公差范圍,就要立刻對出現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糾正方案,使工程的建設回到正常的軌道上,在這個過程中,應指定專門人員對整個事件過程進行跟蹤記錄,為防范出現安全事故留下證據,也為日后的公路橋梁施工項目提供問題解決方案和參考資料。同時,在公路橋梁工程的建設中,如單個施工環節出現質量或技術問題,管理者應在發現后立即停工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修正,杜絕聽之任之情況的出現,防止出現疏忽大意造成公路橋梁工程的安全隱患。只有這樣,才能在穩定扎實的基礎上建設起合格的公路橋梁工程,發揮其重要的經濟輔助作用。

2.3嚴格要求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人員素質和施工技術

在公路橋梁工程的建設中,由于工程量大而復雜,需要很多的工作及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同時,我國的公路樣式隨著作用的不同其外形構造及施工工藝也不盡相同,這就對施工的難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施工者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按照工程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原材料的選購和相關公差的制定,還要求管理者在施工時要對整個團隊的施工人員技術進行相應的考核,使每個工人都具備過硬的公程技術和較強的心理素質。只有提高了工人的整體技術水平,才能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保證施工進度,為建設公路橋梁工程打好技術基礎,有助于提高建筑團隊工人的整體素質。因此,應在公路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注重加強工人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在做好各道工序和環節的準備工作的同時定期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技術知識,為更好的完成公路橋梁建設做好技術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工程建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但大大增加了工程的人工成本,也使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大打折扣,不利于公路橋梁技術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速度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得到了迅猛的提高,而公路橋梁工程作為交通運輸的基礎工程,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有著總要的推動和承載作用,因此,施工管理者要認識到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管,使公路橋梁工程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為推動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上一篇: 風景園林專業概論論文 下一篇: 生物探究的過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日韩欧美动漫国产另类中文字幕 | 午夜一区二区免费福利麻豆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