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4 19:22: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覆蓋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馬鈴薯是青海省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具有高產穩產、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營養豐富、糧菜兼用、用途廣泛等特點,在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解決青海省馬鈴薯生產中長期存在的低溫、干旱、無霜期短等不利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重要作用。
1合理輪作
選擇適宜的前茬和地塊能經濟利用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特別是防治土壤或病殘體傳播的病蟲害。青海省輪作年限以3~5a最好。5a輪作方式為馬鈴薯-麥類-豆類-油菜-麥類,或馬鈴薯-麥類-豆類(或油菜)-麥類-麥類;3a輪作方式為馬鈴薯-麥類-豆類(或油菜)-麥類,或馬鈴薯-麥類-豆類-麥類。
2深耕整地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氣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為馬鈴薯的根系生長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的條件。馬鈴薯的須根穿透力較差,在塊莖播種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發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長勢越強,產量越高。因此,深耕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的基礎。耕深一般要求18~20cm,嚴格做到土地平整細碎。
3施足底肥
地膜覆蓋后,地溫增高,有機質分解能力增強,前期能使土壤中的硝態氮含量提高,馬鈴薯生長快,養分消耗多。所以地膜覆蓋必須增施有機肥,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馬鈴薯生長后期脫肥早衰。地膜覆蓋的基肥施用量要比一般田塊增加30%~50%。根據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按產量指標30t/hm2為基礎計算,應施優質農家肥60~75m3/hm2、氮素150kg/hm2、磷素60kg/hm2、鉀素330kg/hm2。施肥后充分耕翻,均勻混合。追肥采取隨灌水追施化肥和葉面噴施的方式,以保證馬鈴薯生長中后期對養分的需求。
4選用良種
良種是增產的內因,覆膜是高產的關鍵。覆膜要與良種相結合,良種要與脫種相結合,才能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選用良種要以早熟脫毒馬鈴薯為主,如夏菠蒂、費烏瑞它、大西洋、脫毒175等早熟品種,適當搭配一些當地優良當家品種。播前要精選種薯和催芽處理,以利于幼芽提早發育,減輕環腐病、晚疫病等病的為害。
5播前催芽
播前催芽可使馬鈴薯幼芽發根快,出苗早,有利于苗齊、苗全、苗壯和植株早發育,從而早結薯,以利于高產,催芽播種的馬鈴薯比不催芽的可增產10%以上。催芽要求播種的整薯或切塊上芽長0.5~1.0cm為宜,催芽過程中對種薯要經常翻動,使之發芽均勻粗壯。
6起壟覆膜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采取寬壟雙行密植,一般以壟寬60~80cm、壟高20~25cm、壟距15~20cm為宜。要求壟面平整細致。鋪膜時要求將膜拉緊、鋪平、蓋嚴,使薄膜緊貼土壤表面,這樣才能達到土壤最佳增溫效果。
7適時播種
我縣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初播種。播種量因種薯大小而定,一般1500~1875kg/hm2左右。在壟上種植時按行距25~30cm、株距20~25cm種植,株數保持在6.00~6.75萬株/hm2,播深18~20cm。
8田間管理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隨時檢查,及時放苗,以免幼苗接觸地膜燒傷或燙死;并對缺苗穴孔及時補種和移栽,確保苗全苗齊。馬鈴薯苗期和謝花后期要進行后期灌水,灌水量不宜超過壟高的1/2(半水溝),使土壤保持疏松而潮潤的狀態,以利于薯塊膨大生長。現蕾至開花期進行蹲苗,不宜灌水。
9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可用25%的甲霜靈1.5kg/hm2噴霧,每隔7d噴1次;也可用種薯重量0.1%~0.2%的敵克松加草木灰拌種。
(2)蟲害防治。對地上害蟲,用50%的敵敵畏乳油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均可收到良好效果。對地下害蟲,可采用深翻滅茬、施用腐熟糞肥、鏟除田間雜草、合理輪作倒茬等農業防治措施,或采取毒餌誘殺。
1適用范圍
小麥地膜栽培主要有2種模式:膜側條播適宜于旱地和不保灌的水地;膜上穴播適宜于年平均降雨400mm以上,7~9月降雨在240mm以上旱地或補充灌溉區。一般增產1125~1500kg/hm2,節水1200~1500m3/hm2。
2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種植。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滅茬,合口過伏,遇雨耙耱保墑,蓄住7~9月降雨。播前15d左右施足底肥,淺耕耙耱,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
3平衡施肥
豐水年施農家肥45~60t/hm2,氮肥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135~150kg/hm2,氧化鉀90~150kg/hm2,錳肥15kg/hm2;干旱年份施農家肥45~60t/hm2,氮肥150~180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鉀60~75kg/hm2。有機肥可結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深施,施深15cm左右;化肥可結合覆膜播種機械條施,也可結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施入,施深10cm左右。小麥拔節和孕穗期可結合病蟲防治噴施葉面肥。
4選用良種
應選用冬性中等、矮稈多穗型或矮稈大粒型高產優質高抗品種,如新春7號、新春8號等。精選種子,使其純度達99%,發芽率達85%,凈度達98%以上,并實行種子包衣處理。
5適期播種
膜側條播應比當地露地小麥的適宜播期推遲5d左右;膜上穴播應比當地露地小麥適宜播期推遲7d左右;地膜春小麥可較露地小麥適宜播期提前15~20d。
6精量播種
膜側栽培播量一般約為露地小麥的3/5,即75~105kg/hm2,豐水年和旱肥地75kg/hm2,干旱和中等肥力田105kg/hm2。膜上穴播45萬穴/hm2,每穴7~9粒,一般播量90~120kg/hm2。地膜春小麥45萬穴/hm2,每穴10~14粒,一般播量180~240kg/hm2。
7規格播種
7.1膜側條播
7.1.1起壟。按60cm一個帶型,30cm起壟覆膜,30cm作為種植溝。在種植溝內距壟膜兩側5cm處各種1行小麥,小麥間距10cm。壟底寬25~30cm,高10cm左右,壟頂呈弧型,壟的條帶寬度要一致。
7.1.2覆膜。用40cm寬地膜覆蓋壟面,把地膜拉直使其緊貼壟面,再把膜兩邊壓入壟側土中10cm、隔3~4m在膜上打一個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一般選用厚0.007mm的地膜45kg/hm2。
7.1.3播種。用機引或畜力起壟鋪膜播種機。在適播期一次性完成化肥深施、起壟、鋪膜、播種、鎮壓等工序。做到下籽均勻,深淺一致,播深3~4cm。表墑欠缺時播深5cm。
7.2膜上穴播
7.2.1覆膜。選用規格為140cm×(0.005~0.007)mm和90cm×(0.005~0.007)mm的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地膜,用量45.0~52.5kg/hm2。注意膜一定要與播種機相配套。墑情合適時,隨播隨鋪;底墑足、表墑差時,則提前7d左右鋪膜提墑,機械鋪膜和人工鋪膜均可。每隔2~3m在膜面壓一橫土帶,以防大風揭膜。
7.2.2播種方法。機械覆膜播種一次性完成,選用機引7行穴播機,采用幅寬140cm地膜,每幅膜上種7行,行距20cm,穴距10~11cm,膜間距25cm左右,播深3.5~4.0cm。人力穴播機播種,一般選用90cm的地膜,采光面留70cm左右,膜上種4行小麥,膜間距50cm。
7.2.3質量要求。鋪膜平直,膜面平整,壓上緊密,播量準確,播深一致,下籽均勻,膜孔對齊,無空穴,無浮籽。
8早查早管
8.1破除板結
小麥播后遇雨,適墑及時用釘耙破除膜側板結,確保小麥正常出苗。
8.2查苗補缺
出苗后及早查苗,斷壟20cm以上,空穴5%以上時,及時用催芽種子進行補種;過稠的苗要疏苗間苗,達到苗勻。
8.3及時掏苗
對穴播因操作不當或大風鼓膜造成苗孔錯位、壓苗,要在小麥苗高5cm(三葉期)后及時人工掏苗,用手或小鐵絲鉤輕輕將苗掏出膜孔外,并在膜孔處壓少量土封好膜孔,防風揭膜造成二次掏苗,返青期若仍有膜壓苗現象,應再次放苗封孔。
8.4加強護膜
播種出苗以后,及時對破損地膜壓土封口,嚴防人畜踐踏。
9春季巧管
9.1春季早管
地膜小麥返青比大田早7~10d,所以在膜側麥行間頂凌耙耱,中耕保墑都要提前進行,以保返漿水。
9.2化控
地膜小麥一般比露地小麥植株增高10cm左右,在多雨年份應注意防止倒伏。拔節初期可用50%矮壯素或20%壯豐安375~450mL/hm2對水300~450kg葉面噴灑。
9.3葉面噴肥
在拔節、孕穗、灌漿期,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或3%尿素水溶液。
10病蟲草害防治
10.1病蟲害防治
為害地膜小麥的病蟲主要有白粉病、銹病、黃矮病、金針蟲、螻蛄、蠐螬、蚜蟲、紅蜘蛛、吸漿蟲,防治上述病蟲除選用抗病品種、深翻地、輪作倒茬等農業措施外,必要時應采取化學防治。
10.2除草
結合中耕進行除草,也可以在拔節前用75%巨星除草劑15.0~22.5g/hm2(15小袋/hm2),對水600kg,在無風上午露水曬干后噴灑。
11廢膜回收
在小麥抽穗后至收獲前順行將地膜輕拉卷起回收,拿出麥田,集中處理,以防污染。
12參考文獻
1 地膜玉米增產原因
地膜覆蓋的作用主要有增溫保墑、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與養料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田間光照強度、抑制雜草病蟲害的發生等生態效應。并且還可以使植株根葉生長速度加快,幼穗分化和灌漿時間提前,葉面積增大,光合效率提高等生物學效應。地膜覆蓋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增溫作用,熱量正是低洼地所缺少的。而低洼地具有的優勢是土壤肥力較高,水分充足。通過選擇高產的品種地膜覆蓋也正是充分利用了低洼地的優勢,克服和改善了低洼地限制產量的主要因素。這樣高產品種,充足的肥力、水分、溫度構成了低洼地高產的基礎。地膜覆蓋是低洼地的一項抗災減災技術措施,也是一項低洼地土壤改良措施。
2 基地選擇
基地需要空氣清潔,應設在3km內無污染源,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基地的灌溉水質量、周圍空氣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標準范圍內。
3 玉米地膜覆蓋的主要技術措施
3.1 播前準備
3.1.1 選地: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有灌溉條件的地塊。
3.1.2 整地:做到地平,無坷砬,無根茬,上虛下實,一般可以秋整地或早春頂漿春起壟,壟距65-70cm。結合整地,每667O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銨15-25公斤,硫酸鉀5公斤。如用45%玉米專用肥(15%、15%、15%)30-35公斤。鋅肥1公斤。
3.1.3 x膜:厚度0.005-0.007毫米的地膜,膜寬80cm.每667O3.8-4.5公斤,實際操作中一般5公斤。
3.1.4 品種選擇:一般選擇比當地種植的品種所需積溫多100-150℃的品種,生育期長10-15天,或葉片多1-2片的品種,同時要求抗病性好,抗倒伏能力強,豐產性能好的品種。三積溫區2300-2500℃,選擇興墾3號、四單19。二積溫區2500-2700℃,選擇鄭單958、豐禾10。
3.2 播種:
3.2.1 播前5-7天,曬種2-3天。
3.2.2 藥劑拌種:種子包衣。藥種比1:40-50。
3.2.3 播種時間:地溫穩定通過6℃即可播種,我縣一般是4月22日-25日,所以應在4月22日-5月1日進行播種。播種時要施種肥,每667O二銨5公斤,尿素2.5公斤。
3.2.4 播種方法:開溝座濾水,等距播種,覆土2-3cm厚,播后清理壟面的坷垃,石塊、殘茬,并鎮壓。
3.2.5 化學除草:播后每667O用50%都阿合劑125-150ml對水30-50公斤噴于地表。
3.2.6 覆膜:機械覆膜。然后人工檢查一遍,保證兩邊壓嚴,以防大風揭膜。
3.2.7 種植密度:每667O平展型品種3300-3700株,緊湊型品種3800-4500株。
4 田間管理
4.1 播后趟一犁,放寒增溫,促進幼苗早發,同時也有利于將膜壓嚴。
4.2 加強地膜管護,及時檢查壓土,防止風揭膜,并且蓋土不能過多或過少。
4.3 適時放苗,在幼苗2葉到2葉一心時及時放苗,不要過早或過晚,每穴只放一株,早放多壓土,晚放少壓土,注意壓嚴。
4.4 搞好補苗,備好預備苗,發現缺苗及時補栽,確保全苗。
4.5 合理追肥,地膜覆蓋栽培玉米,生育期長,植株繁茂,產量高,對于養分的需要量特別大,后期易產生脫肥和早衰,所以必須適時適量追肥,在玉米7-9葉期,每667O追尿素12.5-17.5公斤。
4.6 揭膜,在玉米12-14片葉時及時揭膜,以利接納雨水和后期田間管理,并搞好去蘗,防止養分無效消耗。
4.7 灌溉,抽雄至灌漿期澆一次揚花水,吐絲后一周灌一次水,確保玉米正常授粉及籽粒灌漿用水。
4.8 病蟲害防治,防治玉米螟,可采用BT乳劑、快殺靈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防治。病害主要是大小斑病,在玉米抽雄前后對發病田塊用50%多菌靈WP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噴霧。
一、概述
當前中國移動已成為全業務運營商,全業務接入的高帶寬需求,勢必要求一個豐富的網絡資源作為支持。在移動全業務發展初期,現有的光纖網絡覆蓋范圍、分布特點與終端業務用戶相去甚遠,WLAN作為一種技術成熟,用戶認知度較高的無線技術,為固定寬帶接入和移動數據業務形成一種有效的補充,一方面可以為固定寬帶接入業務提供最后一百米的無線延伸,使固定寬帶移動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3G網絡在熱點區域的帶寬壓力。在接入具體全業務點的同時如何利用WLAN優勢,在實際組網過程中與用戶LAN進行混合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二、WLAN技術
無線局域網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實現傳統有線局域網的功能。WLAN 定位為無線局域網技術,提供慢速和游牧移動狀態寬帶接入;WLAN既能彌補固定網絡的移動性不足計算機畢業論文,也能彌補移動網絡的寬帶性不足,其作為固定和移動網絡數據業務的補充,已得到全球廣大運營商的認可;同時WLAN能有效分流2G/3G 網絡數據流,降低2G/3G 網絡投資。具體實施過程中WLAN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筑或地區的局域網絡,包括臨時組網與移動通信。不僅解決了有線LAN的大量有關組網與接入的難題,而且也方便地拓展了網絡信息服務的能力,對于“把信息資源貼近最終用戶”具有深遠的影響。
目前在全業務競爭中不僅要發展有線LAN的綜合接入,同時很多場合需要見縫插針的將WLAN網絡也建設進去。WLAN與LAN混合組網的優勢如下:
1.擴展了CMCC網絡覆蓋
目前CMCC的有線LAN接入,受到五類線傳輸距離、交換機布放位置、用戶要求上網信息點不固定的限制,網絡覆蓋范圍局限性較大。如在LAN建設中部分特殊區域的LAN交換機下掛數臺AP設備,就能很好的解決客戶的需求,擴展CMCC網絡的覆蓋范圍。
2.安裝便捷
一般在網絡建設中,施工周期最長、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綜合布線施工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需要破墻掘地、穿線架管畢業論文格式范文。而WLAN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去或減少了網絡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 (AP) 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筑或地區的局域網絡。
3.全業務建設朝綜合接入方面發展
目前中國移動全業務的開展主要是安裝客戶的需求來進行的,客戶有寬帶或固話的需求,移動就為其提供相應的設備。這對于駐地網、本地網及設備的投資來說利用率均不高,移動以后在接入全業務客戶時,可考慮融合固話、有線寬帶、WLAN、以及今后的3G來給用戶綜合組網。這樣網絡建設能一次到位,各類資源的利用率也較高,且用戶認知度高,不易被其他運營商搶過去。
4.充分貫徹集團的TD+WLAN的方針
隨著移動3G業務的不斷開展,TD終端打破了傳統單一品種而出現了數據卡、上網本、無線固話與手機3+1的多個品種。當中移動將上網本作為3G網絡的主推業務,但是由于TD-HSDPA小區下載峰值速率和小區極限流量要趕超WCDMA和CDMA2000EV-DO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且TD類似于GSM的時分復用技術除了給TD帶來了頻譜利用率高的優點外,也讓TD留下了穿透性能差的終身烙印。測試過TD信號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不做室內覆蓋的話,TD的室內信號很微弱。
因此計算機畢業論文,讓TD+WLAN雙層網絡來保證熱點區域,甚至用成本較低的WLAN為一般室內提供無線寬帶也是可取。在進行重要用戶覆蓋時,將TD-HSDPA網絡作為主體網絡,以WLAN網絡覆蓋方式對于部分室內熱點地區進行輔助補充,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5.有效搶占頻率空間
WLAN頻點有限,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電信市場,可能有許多地方WLAN的頻點早已被其他運營商占領,這確實是制約TD+WLAN發展的一大難題。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解決:TD主要特點是頻譜利用率高和穿透性能差,我們可以利用這兩大特點。頻譜利用率高,我國給TD預留的頻段達155M,TD頻率資源豐富;穿透性不強,不進行室內覆蓋的在樓內TD信號十分微弱,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在部分室內覆蓋定制TD頻段的WLAN設備呢?這里給WLAN的頻點完全可是TD的A或C頻段中的少許頻點,總之不要與現網B頻段的TD同鄰頻即可,或者也可以采用目前使用較少的5.8G頻段。
但是,WLAN產品比較昂貴,傳輸速度也比較慢。以太網可實現1Gbit/s的傳輸速度,而WLAN的傳輸速度被限制在1OMbit/s左右,市場上一般的無線網絡帶寬還達不到2Mbit/s。 因此,在開展WLAN+LAN混合組網業務時,也需注意創新WLAN的市場運營模式和WLAN的布放場景。
目前中國移動WLAN覆蓋建設原則為:
1.公共事業單位或者人口流動較多場所建議覆蓋
2.便攜機較多的企業單位建議覆蓋
3.用戶過小的場所不予覆蓋
WLAN接入的傳輸速度、帶寬及QoS都比不上有線的LAN接入,WLAN只是做為LAN接入的補充和延伸。因此目前全業務接入中采用GPON技術的LAN接入仍是主要接入方式。
三、WLAN+LAN混合組網案例分析
2010年8月,某縣衛生院的業務申請,客戶要求在其大院內開通局域網WLAN業務。客戶需使用該WLAN網絡組建自己的內部網絡,且要求通過該WLAN上外網。移動公司在接到用戶申請后,在其新樓3F安裝GPONONU設備1臺、WLAN局域網交換機1臺,在1F-3F的衛生間墻壁上各安裝AP設備1臺。在其舊樓2F安裝GPONONU設備1臺、WLAN局域網交換機1臺,在2F、3F各安裝AP設備1臺。AP設備通過五類線上聯到局域網交換機,再上聯到ONU,通過ONU匯聚到匯聚機房OLT上計算機畢業論文,最后上聯到互聯網。辦公樓內提供10M帶寬,同時使用WLAN進行了全覆蓋。
圖1 衛生院組網結構圖
為了提高WLAN使用效率,計劃將該醫院內部WLAN網絡對外開放,使普通移動用戶到衛生院附近時也能通過CMCC WLAN信號接入至公網,增加業務增長點。
但是普通用戶的接入會影響到衛生院內部網絡的上網速率、帶寬及影響內部網絡安全,因此需將普通用戶和衛生院內部用戶進行區分。通過采用了劃分不同SSID的方法來解決了這個問題畢業論文格式范文。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也可以寫為ESSID,用來區分不同的網絡,最多可以有32個字符,無線網卡設置了不同的SSID就可以進入不同網絡,SSID通常由AP廣播出來,通過XP自帶的掃描功能可以相看當前區域內的SSID。出于安全考慮可以不廣播SSID,此時用戶就要手工設置SSID才能進入相應的網絡。簡單說,SSID就是一個局域網的名稱,只有設置為名稱相同SSID的值的電腦才能互相通信。
SSID技術可以將一個無線局域網分為幾個需要不同身份驗證的子網絡,每一個子網絡都需要獨立的身份驗證,只有通過身份驗證的用戶才可以進入相應的子網絡,防止未被授權的用戶進入本網絡。
因此,在遇到如衛生院此類用戶時,也可采用SSID技術來區分不同用戶。可將大橋衛生院自身無線寬帶用戶劃分到一個SSID內,另外再設置一個用于接入普通用戶的SSID(CMCC)。
為保證用戶自身無線寬帶用戶的網絡安全及用戶帶寬,可在AP上將前一個SSID設置為禁止廣播方式,且將用戶帶寬設置較高;將后一個SSID設置為廣播方式,將用戶帶寬設置較低。
衛生院單位內部用戶,使用SSID1接入,該SSID設置為禁止廣播方式,該用戶到CMNET用戶認證服務器認證;普通用戶使用SSID,該SSID設置為廣播方式,該用戶到WLAN用戶認證服務器認證。如圖二所示:
圖2 各種用戶認證及上網方式
四、WLAN+LAN混合組網業務的開展
隨著中國移動全業務的開展,以后像衛生院此類用戶需求會不斷增加。部分已采用移動LAN接入寬帶業務的用戶,如果該地區使用便攜機的流動人口較多(如醫院、賓館等)計算機畢業論文,也可考慮在該地區新增移動的WLAN設備,該WLAN可采用原有的移動LAN上聯到CMNET,這樣從合理利用設備資源和減少設備投資的方面考慮都有一定好處。
對原有LAN企業用戶加裝WLAN設備改造,可在建設時將該WLAN網絡設計成既能滿足該單位自身用戶的上網需求,又能兼顧普通用戶的漫游接入。原客戶自身WLAN用戶可采用個人用戶認證方式,提供給該單位一個隱藏的SSID及配套密碼,使用該SSID和密碼的用戶上聯到個人用戶認證服務器上進行認證和計費(企業SSID不考慮使用企業自身使用的固定公有IP地址是因為SSID的密碼存在被外來人員獲取的可能性,一旦SSID密碼被泄露,加上WLAN用戶的可移動性,對于追查用戶源有很大的不便,因此在這里考慮使用個人寬帶用戶認證方式,確保使用者的可追溯性);而普通用戶則會通過無線網卡自動檢測到一個公開的SSID(CMCC),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碼及密碼來登錄。為保證普通用戶的接入不影響原單位用戶的網絡安全和帶寬,可限制公開的SSID的安全等級、接入數量和接入用戶帶寬。
另外,該單位的隱藏SSID及密碼需和該單位內建設的AP設備綁定,防止該SSID和密碼在其他WLAN地區也能接入。
參考文獻:
1.基于IEEE802.11b無線局域網支持QoS的盲檢測算法 《電路與系統學報》2009年2期趙忠偉;
2.應用于802.11e無線局域網QoS區分的新機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年4期 張國鵬,趙力強,張海林;
3.一種新的WLAN接人安全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江蘇通信技術》2005年1期 蔣鵬,劉尚東;
4.基于cdma2000網絡的FemtoCell組網測試分析 《電信科學》2009年4期 王思偉,劉源,董斌,周峰;
隨著人們對無線業務的需求越來越高,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也變得更加日新月異。未來無線通信正朝著低碳、健康、高效的綠色通信方向演進。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介紹了目前三類較為重要的綠色無線新技術,即LTE、Femtocell和WiGig,并從技術層面逐一分析了其相關的特點。
LTE技術
LTE (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長期演進技術,代表著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通常被看作未來的準4G技術。在3GPP技術規范中,LTE系統的主要性能目標包括[1-2]:在20MHz頻譜帶寬能夠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小區容量的提高以及系統延遲的降低,用戶平面內部單向傳輸時延低于5ms,控制平面從睡眠狀態到激活狀態遷移時間低于50ms,小區從駐留狀態到激活狀態的遷移時間小于100ms,可滿足100Km半徑的小區覆蓋,并為350Km/h高速移動用戶提供大于100kbps的接入服務。在頻譜利用率上,支持成對或非成對頻譜,可自適應配置1.25 MHz到20MHz的多種帶寬。碩士論文,Femtocell。
從傳輸技術上看,LTE系統在空中接口方面采用了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這一技術可將寬帶信號轉換成多路在平坦信道中傳輸的窄帶信號,有效適應未來的多媒體業務。為了降低實際系統的復雜程度,LTE在下行鏈路采用多載波的OFDMA技術,而在上行鏈路則采用單載波的頻分多址(SC-FDMA)接入技術[3]。
此外,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和自適應技術也被LTE系統廣泛采用,以提高數據率和系統性能。LTE系統在下行鏈路通常采用多址MIMO技術,以擴大小區覆蓋,增大小區容量。與此同時,LTE系統還支持波束賦形技術,使得信號可進行空間復用,進一步提高傳輸效率。
在網絡架構上,LTE系統采用了扁平化的網絡架構,摒棄了3G網絡中的無線控制器RNC節點,這樣不僅簡化了整個網絡的結構,而且降低了傳輸的延遲,使得用戶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入核心網,極大地提高了傳輸速率。碩士論文,Femtocell。
目前LTE正朝著增強型的方向不斷演進,出現了LTE-Advanced技術,在網絡架構,傳輸效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emtocell技術
為了實現室內的無縫覆蓋,業界推出了Femtocell的技術概念。Femtocell也稱為毫微微蜂窩基站或家庭基站,具有即插即用、功耗低、有限覆蓋、靈活方便等優點,并且可與宏蜂窩基站兼容,改善邊緣用戶信號質量,是未來有效解決室內熱點覆蓋的有效技術之一。Femtocell在實際應用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4-6]:
首先是Femtocell與宏蜂窩之間的干擾問題。由于Femtocell與宏蜂窩在覆蓋的區域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疊,使得相互間同頻干擾受到廣泛的關注。碩士論文,Femtocell。就技術而言,可通過規劃宏蜂窩基站的位置,對Femtocell的功率進行控制,以及將同頻信號的傳輸時隙相互錯開等策略有效解決Femtocell的干擾問題。
其次當用戶在Femtocell與宏蜂窩基站間進行切換時,如何保證無縫切換,最大限度的降低切換延遲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Femtocell設備因制式的差異以及分布的不確定性,使得其在宏蜂窩基站鄰小區列表中難以配置,進而造成用戶在Femtocell和宏蜂窩基站間越區切換較困難,具體表現為切換時延和目標基站搜索時間的增大、業務質量QoS指標的下降等。碩士論文,Femtocell。
WiGig技術
為了推動在全球范圍內采用和使用60GHz無線技術,近來國際上成立了吉比特聯盟(WiGig, Wireless Gigabit)。WiGig聯盟主要任務是負責制定并統一的60GHz無線規范,開發和提供Multi-Gigabit傳輸速率的無線產品。很多國際知名的ICT制造商紛紛加入WiGig聯盟,如思科、三星等公司。WiGig的三個重要技術目標包括:
①融合(Convergence):快捷的文件傳輸,降低無線延遲,高質量流媒體業務。
②普適(Universal):引領眾多廠商共同創造滿足無線設備應用的60Ghz傳輸規范。
③速度(Speed):下一代的娛樂,計算以及通信設備傳輸速率高于當前的WLAN 技術10倍以上。
WiGig技術要求支持高達7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該目標速率高于802.11n的最高傳輸速率十倍之多,并且WiGig技術向后兼容IEEE802.11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視作為802.11系列標準(如Wi-Fi)介質訪問控制層的補充和延伸[7]。WiGig技術為了實現低功耗高品質的綠色通信要求,對物理層的技術參數更加苛刻,以確保實現吉比特的傳輸速率。在WiGig的網絡層,增加了協議適應層技術以支持各類多媒體業務的系統接口,如投影儀、HDTV等外圍設備。碩士論文,Femtocell。與此同時,為了擴大服務的領域,WiGig技術可采用波束賦形技術,并可在中短距離上提供較高品質的業務。WiGig通過與Wi-Fi的互補以及多吉比特傳輸速率的實現,將娛樂、計算和通信設備無縫的連結在一起,成為未來無線局域網的重要發展方向。碩士論文,Femtocell。
結束語
在未來的無線通信新技術中,LTE、Femtocell以及WiGig代表了最新的發展方向。從設計理念、技術規范以及市場需求都體現了綠色通信的內涵。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上述系統將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3GPP TR25.814,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 2006.
[2]沈嘉.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
[3]沈嘉.OFDM系統的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研究, 電信科學, 2006(7): 10-13.
[4]V. Chandrasekhar, J. Andrews and A. Gatherer.Femtocell Networks: A Survey,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8, 46(9): 59-67.
[5]徐霞艷.3GPP 3G家庭基站標準化進展. 電信科學, 2009(4): 1-5.
[6]Douglas N.Knisely, Takahito Yoshizawa,Frank Fevichia. Standardization of Femtocells in 3GPP. IEEE CommunicationsMagazine, 2009(9): 68-75.
近些年來,寬帶網絡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寬帶應用也隨之越來越多,尤其小區用戶對寬帶網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各種小區寬帶接入手段也就應運而生。目前小區寬帶接入手段主要是以xDSL、以太網、光纖接入、HFC等有線接入為主。但是隨著擁有筆記本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的個人用戶越來越多,人們在期待享受寬帶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對可移動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顯然傳統有線寬帶接入手段不能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求。而無線寬帶接入技術正好彌補有線寬帶接入的不足。無線寬帶接入技術與傳統的有線寬帶技術相比具有安裝簡單、易擴展、易管理,以及當網絡覆蓋的范圍內用戶數量增加時,只需再部署幾個無線接入點AP,而不需進行重新布線,因此建網周期短、成本低等特點。小區無線寬帶接入可謂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適合于實現小區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有WLAN、WIMAX及LMDS等。
接下來,本文將介紹WLAN、WIMAX及LMDS三種技術在小區寬帶接入網中的應用,并分析它們適用的場合。
1 WLAN技術在小區寬帶接入中的應用
1.1 WLAN簡介
無線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利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取代舊式礙手礙腳的雙絞銅線(Coaxial)所構成的局域網絡,使得無線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目前無線局域網標準主要有IEEE802.11系列、HiperLAN標準及HomeRF等。WLAN因其組網靈活、安裝便捷、易于進行網絡規劃和調整及易于擴展等特點,在無線寬帶接入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1.2 WLAN在小區寬帶接入中的應用
1.2.1單AP接入
一般來說室內依托于大樓內敷設,供電條件好及用戶集中,實現無線覆蓋相對于容易。室內無線覆蓋工程通常采用單AP (Access Point,無線訪問節點、會話點或存取橋接器)接入的方法。而小區室外環境場景差異較大,且需要的覆蓋范圍較廣,單AP 接入時,為了能夠擴大覆蓋半徑,經常采用較大發射功率的AP 連接天線方式。現在移動終端一般僅支持802.11b/g/n協議, 根據國家無線電管理局的相關規定:天線發射功率不大于27dBm。 一般單AP接入的信號覆蓋半徑最大可至300m。如果超過300m且覆蓋范圍不大的,并且周邊樓宇已具備無線室內信號覆蓋并功率有冗余的,可對冗余信號進行耦合以擴大覆蓋范圍。具備這樣條件的場景主要有:大樓門廳、商場外的開放區等。
1.2.2 Mesh方式接入
當室外目標范圍較廣,且不具備對冗余信號耦合的條件時,可以考慮采Mesh接入方式。所謂的Mesh故名思意是一種網狀網,其網絡結構如下圖所示。用戶終端通過網關節點接入骨干網,各路由節點不僅為本地用戶提供接入服務,還負責為其它路由節點轉發分組,通過相鄰的其他用戶節點,以多跳方式實現到骨干網的連接。 新用戶可以通過它周圍的其他用戶節點很方便地接人到網絡中。網絡中可有多個網關節點,數據包可根據鏈路條件接入骨干網。
這種接入方式具有快速部署和易于安裝、網絡的健壯性強、帶寬高且能夠實現非視距接入等優點,因此在室外小區覆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Mesh方式接入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廠商之間的產品兼容性不好,這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障礙。
1. 3總結
WLAN技術因其組網靈活、安裝方便成本低、易于擴展、終端支持率高且使用頻段免費等特點,非常適合于將移動終端接入到網絡中,作為有線接入的一種延伸。但因其覆蓋范圍有限、安全性不高,因此不適合于小區覆蓋范圍大,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場合。建議小區比較小的物業公司建立無線接入網時使用。
2 WIMAX及LMDS在小區無線寬帶接入中的應用
2.1 WIMAX簡介
WiMAX技術是基于IEEE802.16和ETSI HiperMan標準體系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技術的核心是OFDM/OFDMA,最大貢獻是引入了對非視距和移動性的支持、提供更高的頻譜利用率,以實現無線接入的寬帶化。WIMAX技術的信號覆蓋范圍可達三十英里,這種技術可以在50公里以內的范圍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數據通信。在安全性方面,WIMAX通過在MAC層中定義一個保密子層來提供安全保障,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城域網解決方案。
2.2 LMDS簡介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是一種提供點對多點通信的固定式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其工作頻率在20 GHz以上。LMDS系統可以采用的調制方式為移相鍵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 等)和正交幅度調制QAM(包括4-QAM)。目前可以提供16QAM、64QAM 等大大提高頻道利用率的調制技術。在數據編碼方面,LMDS 采用了一些數字圖像的編碼方式和糾錯方式,有利于提高頻率資源的利用率和系統的容錯能力。可在3~5 km范圍內提供數字雙工語音、數據、因特網和視頻業務,組網靈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支持ATM、TCP/IP、MPEG2等標準,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寬帶固定無線接入解決方案。
2.3 WIMAX及LMDS在小區無線寬帶接入中的應用
WIMAX及LMDS技術因其覆蓋范圍廣,安全性高、業務容量大,在小區無線寬帶接入中主要是和WLAN相結合,構成WLAN+WIMAX和WLAN+LMDS無線寬帶接入解決方案。其中WLAN技術主要負責將移動終端接入到網絡,而WIMAX和LMDS主要作為接入點和網關節點間的無線傳輸技術。由于二者使用的頻段受限,設備昂貴,因此比較適合于規模較大的小區,由電信運營商組建的無線寬帶接入網絡。
參考文獻
[1] 劉潔.周勝源. 淺談幾種寬帶接入技術優劣. 科技視界[期刊論文], 2012年第5期
無線局域網(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WLAN)是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在不采用傳統電纜線的同時,提供傳統有線局域網的所有功能。利用射頻技術取代傳統的雙絞線構成局域網絡,提供傳統有線網絡的所有功能。無線局域網的基礎還是傳統的有線局域網,通過無線訪問節點、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設備使無線通信得以實現,是有線局域網的擴展和彌補。
在組建無線局域網之前,首先通過調研了解需求,明確網絡覆蓋目標、應用背景,分析用戶對象群及數量等;并對WLAN覆蓋現場進行勘查,獲得現場環境參數、及點位等基本資源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WLAN網絡規劃。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組建無線局域網呢?那些場合需要呢?無線可以讓局域網的組建即節省時間又比有線網絡更經濟,通信更便利。布線及設備可以很方便的安裝,快速而簡單,終端與交換設備之間省去布線,允許網絡到達以前有線不能到達或者不方便到達的地方,整個的安裝費用和維護成本都明顯低于有線的網絡。無線WLAN的可拓展性較強,可以配成不同的拓補圖。在企業內的任何地點都可以存取實時信息,移動辦公可以很方便的實現。通過無線網絡可以不受限于時間和地點,滿足于各行各業對于網絡應用的需求,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目前為止,無線網主要應用于縱向行業應用。未來無線網的應用主要在,醫療,教育,大型企業的辦公區域。公司,會議廳,公共區域,分支辦公室都是適合使用無線網絡的場合。
無線網絡的傳輸需要中心接入點(無線路由器)、 “傳輸介質”(無線電波)、接收器(無線網卡)等。跟有線的網絡在硬件上也基本一致。
無線網絡中心接入點可以是無線局域網接入點(Access Point,AP) ,也可以是無線路由器,主要負責無線信號的分發及各無線終端的互連。無線網絡中,AP就相當于有線網絡的集線器(交換機),通過客戶端的無線網卡把它們連起來。無線電波是它們的傳輸介質,不能通過它來共享上網,只是把客戶端連接在一起。而無線路由器可以實現無線網絡中的的Internet連接共享。無線路由器具有AP的功能以及無線客戶端通過它實現共享上網的功能。
無線網絡的終端信號的接收設備,根據應用的不同也可分為無線局域網卡、無線上網卡以及藍牙適配器等。論文參考,AP。無線的局域網卡的作用跟有線網卡類似,主要分為PCI卡、USB卡和筆記本專用的PCMIA卡三類,都內置有無線天線,以實現信號的接收。
無線網絡已經在現代化時尚辦公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單個AP的覆蓋面積有限,一些較大的單位為了能達到在公司范圍內都能使用WLAN,都會安置兩個或兩個以上AP。論文參考,AP。這樣就會產生新的問題,當移動用戶再不同的AP之間切換時每次都要查找不同的無線網絡,重新連接,非常麻煩。而如果我們在AP上面做恰當的設置就可以實現不用每次在不同AP間切換時而不用重新連接AP。
無線局域網的漫游其實是跟手機的漫游原理是一樣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設置AP才能實現移動用戶的漫游?
無線的漫游必須是在不同的AP間實現的,所以要給每個AP都要配置IP地址,在同一個網段,使用相同的ESSID。如果需要實現漫游,還必須把兩個或者多個AP的信號覆蓋范圍互相重疊,有相互重疊的區域的AP不能選擇同一信道,因此各個AP覆蓋區域占有的信道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從而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提高WLAN的網絡性能和效率。
無線AP的放置的位置一般的盡可能的放到高處,因為無線信號是直線傳播的遇到障礙物信號就會被衰減,這樣可以保證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在實際安裝的時候,為保證無線信號的強度,如果無線AP與客戶端超過達到兩堵墻室就要考慮增加AP數量。同時如果要實現漫游,就要盡可能避免無線信號盲區,各個AP之間無縫連接,AP間重疊區域大小取決于區域中的用戶數量和網絡使用率。
這樣,對于移動用戶來說,無線漫游就和用一個AP的鏈接沒什么區別。論文參考,AP。輕松實現了 “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輕松上網”。
WLAN采用的是公共的電磁波作為傳輸媒體的。只要有條件都可以去竊聽或干擾信息,對行為也不容易防備。有安全專家就指出,無線網絡將成為黑客攻擊的另一塊熱土。所以,我們在應用無線局域網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其安全性。論文參考,AP。
服務區標識符(SSID)匹配無線客戶端必須出示正確的SSID,與無線訪問點AP的SSID相同,才能訪問AP;否則AP將拒絕它通過本服務區上網。論文參考,AP。我們可以這樣認為SSID是一個簡單的口令,從而提供口令認證機制,實現一定的安全。 在AP上對此項技術的支持是可不讓AP廣播其SSID號,這樣無線客戶端就必須主動提供正確的SSID號才能與AP進行關聯。
我們還可以在AP中手工維護一組允許訪問的MAC地址列表(因為每個網卡都有一個且唯一的物理地址),從而實現物理地址過濾。
常見的無線網絡的安全技術還有連線對等保密(WEP)、Registration Authority審查并獲得認可、端口訪問控制技術(802.1x)、虛擬專用網絡(VPN)等等。
0引言
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筆記本電腦、掌上型、膝上型電腦等便攜式終端設備的廣泛使用,學校師生對無線上網需求越來越高,希望利用移動式、便攜式的上網設備實現數據通信、信息資源檢索、遠程教學、移動辦公、移動會議、移動學習等活動,校園無線局域網為之提供了可能。因此,組建校園無線局域網能更有效的促進高校現代化教學。
1高校有線局域網現狀及問題分析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同時也正在影響并改變著學校的管理模式、教學模式乃至師生的學習方式,校園網(有線局域網)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有線網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網絡組建受布線的限制。在校園有線網絡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實踐過程中,由于眾多高校的校園網大多是通過光纖、網線連接起來的“有線網”,有線網絡在某些場合要受到布線的限制,例如:已裝修好的住宅、圖書館、校園中具有歷史意義怕受破壞的古跡及年久失修的歷史建筑不適合鉆孔布線,不便施工的報告廳、操場、展覽會館等。
(2)不方便移動辦公。諸如很多學校只在部分區域接入有線網絡,而無法顧及所有區域,有線網絡的接入點比較固定,網中的各節點不可移動,而且接口數量也有限,布線、改線工程量大,線路容易損壞等等。因此,移動設備接入網絡很不方便,移動辦公受到很大限制。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
(3)難以滿足日益變化發展的校園格局。現階段高校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建立分校區,校本部與分校區之間的網絡傳輸媒介主要依賴銅纜或光纜構成有線局域網。當要把相離較遠的節點連接起來時,架設專用通信線路的布線施工難度大、費用高、耗時長,因此,對正在迅速擴大的聯網需求形成了嚴重的瓶頸阻塞。
2無線局域網概述
無線局域網是無線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從專業角度講,無線局域網就是通過無線信道來實現網絡設備之間的通信,并實現通信的移動化、個性化和寬帶化。通俗地講,無線局域網就是在不采用網線的情況下, 提供以太網互聯功能。無線網絡設備特點:
(1)無線網卡:無線局域網中無線網卡是操作系統與無線產品之間的接口,用來創建透明的網絡連接,其作用與有線網卡類似。無線網卡按照其接口類型的不同,主要有三種:PCMCIA無線網卡(適用于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PCI無線網卡(適用于臺式機)和USB無線網卡(適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支持熱插拔),它們都用于短距離無線網絡設備之間的通信。
(2)無線基站AP(Access Point):無線接入AP 是一個無線子網的基站,它在無線局域網和有線網絡之間接收、緩沖、存儲和傳輸數據,是支持一組無線用戶入網的設備。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AP作為無線子網中的核心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WLAN 和LAN 之間的橋接設備,WLAN工作站也可漫游(Roaming)在不同的AP之間,無線訪問接入AP通常通過以太網線連接到有線網絡上,并通過天線與無線設備進行通信,其作用半徑取決于天線的方向和增益(若不加外接天線, AP的覆蓋范圍理論上在視野所及之處約230m,但若在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間隔的區域,則約20~30m左右,由于微波是直線傳播,所以微波都是小角度穿透幾面墻體, 墻體將減弱信號, 如果墻體為鋼筋混凝土,信號則會更弱。所以在實際情況下,尤其在室外還需要加上外接增益天線,使傳輸距離到達更遠、信號更強)。
(3)無線路由器(Wireless Router):無線路由器是典型的網絡層設備,是兩個局域網之間傳輸數據包的中介系統,負責完成網絡層中繼或第三層中繼任務。近年來,為了提高無線通信的能力和效率,不少無線路由設備整合了交換機和防火墻的功能。
(4)校園無線局域網可提供常規的Web服務、ftp服務、E-mail服務、撥號服務、服務、圖書館電子借閱等多種服務,還可以根據各高校特點,開通國際著名電子期刊瀏覽、移動辦公系統、移動BBS討論系統、移動答疑系統、移動新聞系統、移動教室管理系統、MIS等多種服務。學校應該進一步完善無線局域網軟硬件的建設,以此來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
3校園無線網絡終端配置
3.1無線接入器的配置
網絡的物理連接就是一根網線接入AP作為信息的入口,在無線上網的計算機上安裝好無線網卡,通過AP 和無線網卡之間的無線電信號接受信息,網絡物理連接后就是具體參數的設置,也就是無線網絡終端配置的關鍵。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1)首先要設置一臺能配置AP參數的計算機,將一根網線一頭接入AP ,而將另一頭接入用于配置AP參數的計算機,同時還要保證這臺計算機的IP地址和需要設置的AP在同一網段,以保證直接通信;
(2)進入Web 配置界面后會看到AP的運行狀態、無線設置、TCP/IP設置、流量統計、軟件升級、保存加載設置和修改密碼等選項,因此只需要對TCP/IP的IP 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和DHCP客戶端等參數進行設置,這些參數基本和有線網絡的設置一樣。若考慮到網絡安全性,就要在無線設置中選擇安全設置,使用WEP加密模式可以阻止無線網絡所有非經授權的訪問,AP經過這一序列設置后,就可把信號源的網線接入AP。
3.2無線網卡的配置
在安裝無線網卡的計算機或筆記本電腦上安裝好驅動程序后,就會出現和普通網卡一樣的網絡屬性,如果其網絡屬性和有線網絡狀況下不一樣,就可能是驅動程序安裝不正確造成的,就要檢查驅動程序是否正確,無線網卡的配置與當前網絡的參數和AP的DHCP 配置有關,即當AP的DHCP 設為Disabled時,無線網卡的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和DNS都必須作相應設置。如AP設置為192.168.1.1,則無線網卡的IP 地址就為192.168.1.x(x為2-254 之間一個地址,但不能和網絡中已經分配的地址重復),子網掩碼就為255.255.255.0,默認網關就為192.168.1.1,DNS設置就為222.172.200.x(學校的DNS服務器)。
4校園無線局域網的構建
4.1無線校園網構建方法
一是閥值法。通過調整AP的閥值設置,控制AP接入覆蓋范圍,從而在相同覆蓋面積條件下,通過增加AP數量,提高系統容量;
二是頻率復用。學校人群主要由管理人員、教師、科研人員和大量學生構成,以上人群工作和學習主要分布在以下區域: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實驗研究樓、學生宿舍、運動場以及校內各類休閑活動場地(草坪、廣場等)。因此,在同一覆蓋范圍內的多個AP利用802.11g協議規定的13個可用信道中相互干擾最小信道進行設計,客戶端無線網卡根據各AP信號強度,選擇不同信道工作,從而提高系統容量。
4.2室內無線網
室內:指原先沒有安裝有線網絡的教室、會議室、臨時移動辦公室等。
設備的選擇:室內AP(WST-330)、全向天線、吸頂天線。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在室內部署WLAN的第一步是要確定AP的數量和位置,也就是要將多個AP形成的各自的無線信號覆蓋區域進行交叉覆蓋,各覆蓋區域之間無縫連接。所有AP通過雙絞線與有線骨干網絡相連,形成以有線網絡為基礎,無線覆蓋為延伸的大面積服務區域,所有無線終端通過就近的AP接入網絡,訪問整個網絡資源。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覆蓋區的間隙會導致在這些區域內無法連通,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地點調查來確定AP的位置和數量。地點調查可以權衡實際環境(如教室的面積等)和用戶需求,考慮到教學環境對網絡帶寬、網絡速度的要求, 這包括覆蓋頻率、信道使用和吞吐量需求等。多個AP通過線纜連接在有線網絡上,使無線終端能夠訪問網絡的各個部分。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
通常情況下,一個AP最多可以支持多達80臺計算機的接入,數量為20~30臺時工作站的工作狀態最佳,AP的典型室內覆蓋范圍是30~100m,根據教室和會議廳的大小,可配置1個或多個無線接入器。針對不同區域無線校園網覆蓋方案有所不同:
①教學樓主要為教室,是學生和教師主要活動場所。教室的結構是完整的整體空間,在每個教室根據面積和容納人數設置一個或多個AP,從而使信號覆蓋教室各角落。
②圖書館內多為寬敞、高大空間,適于無線局域網實現網絡的覆蓋,使用設備少,覆蓋率高,可根據室內面積和估計容量布置AP。
③辦公樓、實驗研究樓和宿舍樓通常是在走廊放置若干AP,讓無線信號覆蓋各房間;也可通過室外無線覆蓋法,在樓外架設AP和增益天線,透過窗戶讓網絡覆蓋各宿舍,相對而言通過室外構建網絡成本較低,且可以兼顧宿舍周邊地帶無線上網需要。免費論文,高校校園網。室內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室內WLAN拓撲結構
4.3室外無線網
室外:指校園操場及其他室外公共場所等。
設備的選擇:高功率無線AP(WST-400)、無線全向天線、無線定向天線。全向天線:在所有水平方位上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都相等。定向天線:在一個方向上發射和接收大部分的信號。室外考慮因素與教室、會議室不同,在校園區室外配置無線接入點要復雜一些,要把各自成一個局域網而又有一定距離的各棟樓房連接起來。在網絡的每一端接入AP,并在距離遠或信號弱的地方同時外接高增益天線,就可以實現有效距離內兩個網段之間的互連。例如:在圖書館樓頂架設一個全向室外天線和一個室外定向天線。全向天線覆蓋校園各教學樓和操場;在教學樓上架設定向天線,將信號傳遞給理學樓A;理學樓A上也要架設定向天線,將信號傳遞給理學樓B;在理學樓B上架設全向天線可以將無線信號覆蓋草坪, 同時也可以將信號傳遞給理學樓C。其他實驗樓、體教樓依此類推。具體操作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各棟樓之間的實際距離以及障礙物等)來考慮選擇設備(如設備型號、是否要加用全向、定向天線, 以及增減設備數量等)。在樓房上架設無線網絡設備還需加裝避雷器、防潮箱等輔助設備,以防止無線網絡設備的損壞。
針對校園湖、體育場以及各類休閑區域一般多為室外空曠地帶,可使用室外型AP配合功率放大器和大功率天線,以取得大面積網絡覆蓋。由于目前802.11g無線局域網自身的局限性,建筑的布局和結構基本決定了每個AP的覆蓋范圍。因此,在進行無線網絡規劃時,必須先對每個建筑物進行詳細的信號強度測試,同時根據在AP間無線覆蓋縫隙最小的條件下,盡量擴大AP間距的設計原則定位每個AP的位置。室外網絡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室外網絡拓撲結構
4.4校園無線局域網安全設計
在安全方面,由于無線局域網中數據是以廣播的形式傳播的,容易被非法用戶截獲,給無線局域網用戶帶來損失。因此,就必須使用無線加密功能,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在無線局域網安全設計上,WLAN 技術提供了與有線網絡等價的標準——專用(WEP)安全體系結構,并提供了128位的加密密鑰。Cisco1100或1240系列無線AP采用了基于IEEE802.11g標準的集中安全體系結構。這種新安全體系結構利用Cisco Secure Access Control Server 2000 EAP型RADIUS(遠程授權撥號接入用戶服務)服務器軟件,提供與網絡登錄集成的集中用戶認證,用戶提供學校授權的用戶名和密碼后,客戶機將通過AP與放置于網絡中心的RADIUS服務器交互確認信息,RADIUS 服務器對客戶機進行認證后,將密鑰發送給AP,借助這種基于標準的集中管理體系結構,無線網絡安全才能夠得到保證,并且可以滿足不同等級信息安全的要求。
5結束語
校園無線局域網具有靈活性、低成本、移動方便、易安裝等特點,隨著無線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線局域網在技術上已經日漸成熟,應用日趨廣泛,無線網絡雖然還不能完全脫離有線網絡,但無線網絡已經成功服務于某些高校,以它的高速傳輸能力和靈活性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但無線局域網也存在數據可靠性、安全性、網絡傳輸距離有限等問題,大學校園應大力進行校園無線局域網技術研究和實用化工作,有效彌補校園有線網絡的不足,應用無線局域網技術最大限度地擴展延伸校園有線網絡。
參考文獻
[1]黎連夜.網絡綜合布線系統與施工[J].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1):42-44.
[2]呂興軍.高校無線局域網的規劃與設計[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12):10-12.
[3]賈青,劉乃安.無線局域網中AP互通性的研究[J].電力系統通信,2005(4):16-17.
[4]王友貴,張春梅.無線局域網技術在校園中的應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17-19.
[5]王傳喜.無線局域網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網絡,2006(3):63-64.
[6]王執毅.校園無線局域網的建設[J].理工科研,2007(1):24-36.
[7]榮曼生,郭兆宏.校園無線網絡的構建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5(10):56-69.
[8]湯金松,安寶生.無線網絡在教育系統中應用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3(19):60-62.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在農業和人民生活中居重要地位。目前全國種植面積約300萬公頃,居世界第二位,平均每公頃產量2100千克,總產630萬噸,居世界第一。[1]花生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種子含油率達50%左右,花生油是我國人民主要實用油之一。花生比等量蛋白質釋放的熱量多1倍,比淀粉多2倍,有利于維持體溫,增強生命力。花生種子還含有30%左右的蛋白質,可以加工花生蛋白肉、花生蛋白奶、面包、餅干、飲料、糖果等,花生殼、莖葉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灰分等,除直接還田作肥料或飼料外,可作優質配合飼料和復合肥料的原料,花生殼可生產糠醛、醋酸等許多種化工產品,還可以制造活性炭,又是制造膠粘劑和纖維板的原料。[2]花生的莖葉、果殼、種仁、種皮都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是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花生仁有補中益氣,開胃醒脾以及止血作用。利用花生殼已制成了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的藥物――脈通靈。花生種皮是制造治療血小板癥的藥品――血寧的主要原料。花生屬豆科植物,它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素,據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應用15N標記測定,在中等肥力砂壤土上,根瘤菌供氮率為50~60%,每公頃產37050千克莢果的花生田,根瘤菌固定的氮素是75~90千克,根瘤固定的氮素一般2/3供花生本身生長發育,1/3遺留在土壤中,培肥了地力,促使了后面作物的生長。[1]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自1979年從日本引進我國后,各地進行了大量試驗,示范推廣,取得了明顯的增產、增收的效果,深受群眾的歡迎。1984年全國覆膜面積達57萬畝,平均畝產505斤,并在大連、錦州、沈陽、撫順等十二地市普遍推廣應用,如錦州市,1984年覆膜栽培面積15.4萬畝,平均畝產602斤,同時涌現出千斤高產田1933.6畝,面積最大的綏中縣覆膜4萬多畝,平均畝產637.3斤,最高的畝產達1255.9斤。幾年來各地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這項技術應用對于在北方地區解決低溫、干旱和無霜期短,在南方解決雨季低溫等不利自然條件。大幅度提高花生單位面積產量具有特殊意義。[3]
地膜覆蓋栽培有增加土壤溫度,加速花生生長發育進程,保墑增加抗旱,耐澇的能力,它保持了土壤松暄,促進根系發育和莢果充實飽滿,增加有益微生物數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田間小氣候,提高花生群體的光合產量,控制無效針入土率,提高莢果飽滿度。廣西的花生地膜覆蓋栽培起步較晚,規模小,在栽培中得不到廣泛的推廣,廣西雖然在花生總產量排在全國的前面,而在單產方面比全國單產要低,為了大力發展我區的花生種植,提高我區的單產,提高復種指數,我們以品種820282為試驗種,進行了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研究,為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學生認為搞科研是那些高學歷的人的事情,認為科研過程是一種高不可攀的事情,對于高中生來說是天方夜談。從這個研究里我們可以使學生了解科研過程是怎樣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會學生寫科學研究論文,不在乎學生的寫的水平,只是想讓學生了解科學論文的書寫方式。也不在乎科學研究是否成功,讓學生經歷科學研究過程。
在科研之前,我們要教會學生,做試驗,要先選材料,學習孟德爾的科學研究方法,把課本的東西學以致用。然后再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實驗,然后再分析數據,討論得出結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經常幫助學生,幫助他們完善他們的試驗設計思路,然后在查資料的時候幫助他們提供些資料,教會他們怎么去找資料,怎么樣才能找到要的資料,教會他們怎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完成試驗如下: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采用品種820282為試驗種,用厚度為0.005mm,寬度為1.0m的塑料薄膜來進行地面覆蓋。
1.2 試驗時間與地點。我們在2007年2月到7月,在廣西玉林市農科所試驗基地進行試驗,試驗地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前茬為水稻。
1.3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蓋膜與不蓋膜間隔種植。小區長4.0米,寬2.4米,小區面積為9.6平方米,設置三次重復,每個小區種3壟花生,每壟播種80粒,每壟實行雙行單粒播種,整塊地采用人工播種,分三期播種,以不蓋膜的作為對照。行距為26.67cm,株距為10 cm,用厚度為0.005mm,寬度為1.0m的塑料薄膜覆蓋,保苗20000株/畝,實驗田東西南北向設置保護行。
1.4 種植與栽培管理。第一期播種時間為2月20日,第二期在3月2日,第三期在3月6日,播種前施肥25kg/畝,在播種前進行澆水,安裝土溫表然后播種蓋土,防春旱,蓋土后在土表噴乙草胺,接著蓋膜,進行田間觀察,在每株出苗時破膜。4月8日噴1000ppm的甲胺磷乳油和多菌靈粉劑來防治地老虎和花生青枯病,7月5日收獲第一期花生,7月9日收獲第二、三期的花生。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地膜覆蓋對花生物候期和出苗率的影響。
一般來說,以真葉平展的幼苗占播種粒數的10%以上為始苗期,達50%為苗期,達75%為盛苗期。
從表1可以看出:地膜覆蓋可以促進花生前期的生長發育,提高出苗率,從而可以使花生的出苗、開花提前,可以延長生長發育的時間,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提高花生的產.
2.2 地膜覆蓋對土溫的影響
從表2看出:蓋膜的表層土溫要比不蓋膜的高。因此,地膜覆蓋可以提高土壤的表層溫度,提高土壤的溫度可以提高花生的出苗率,減少花生由于低溫而引起的爛種,保證花生的全苗、壯苗。促進花生根系的生長,促進花生的新陳代謝,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產生,促進土壤有效養分的分解,有利于花生的對土壤中養分的吸收,隨著土壤溫度升高,花生的播種期可以提前,可以使花生提前收獲,可以減緩下季作物與上季作物的爭地矛盾。地膜覆蓋能增加土壤表層的溫度是由于地膜透明度高,透光率達80%以上,太陽輻射能透過地膜傳導到土壤中去,并由于地膜的不透氣性保儲了輻射熱能,使土壤溫度高于對照。
2.3 地膜覆蓋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表3花生生長記錄表
從表3可以看出:蓋膜的花生在大部分時間里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生長快,只有小部分時間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生長慢。從而可以加快花生的生長,可以縮短花生的生育期,使花生提前收獲,提高復種指數。
2.4 地膜覆蓋對于花生干物質積累的影響(單株重)
從表5可以看出:花生的地上部分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少。其中根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少。第一播期的根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低0.02,第二播期的根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低0.01,第三播期的根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高0.01。果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第一播期的果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0.03,第二播期的果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0.01,第三播期的根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0.02。莖葉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第一播期莖葉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低0.02,第二播期的莖葉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0.01,第三播期的莖葉的干物質積累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多0.03。因此,地膜覆蓋可以提高花生莢果干物質的積累,莖葉干物質的積累。減少花生根的干物質的積累。
2.5 地膜覆蓋對花生葉綠素的影響
從表6可以看出:地膜覆蓋對花生葉片中的葉綠素沒有影響。在5月25日測的葉綠素含量中,三個播期的花生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含量蓋膜的與不蓋膜的之間沒有差異,播期之間也沒有差異。在7月4日測的葉綠素含量中,三個播期的花生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含量蓋膜的與不蓋膜的之間沒有差異,播期之間也沒有差異。因此,地膜覆蓋不影響花生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
2.6 地膜覆蓋對花生產量的影響
表8花生產量記錄表
從表8可以看出:第一、二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高,第二播期產量最高,第三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低。其中第一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高0.27個百分點,第二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高4.3個百分點,第三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低4.7個百分點。第三播期蓋膜的比不蓋膜的產量低的原因是:由于在花生的出苗時,花生的葉片接觸到塑料薄膜而引起燒苗,從而使花生的生長受到影響,引起減產。由此,地膜覆蓋可以提高花生的產量,但增產效果不顯著。由于2007年上半年的雨水多引起的,地膜覆蓋起不到抗旱的作用。但其中的第二播期的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增產效果最好,產量也最高,說明了花生在3月初播種最好。
3 結論
讓學生做完試驗后,讓他們討論然后總結出結論,然后再讓老師來評價,把比較完善的結論總結出來,然后讓大家一起寫出各自的論文,我只是把他們總結的數據和得的結論幫他們總結,得出比較完善的結論。
經本次試驗所得結果,地膜覆蓋能提高花生的產量,但增產效果不顯著。但是地膜覆蓋提高花生的品質,地膜覆蓋能加快花生的生長發育,使花生的生育期提前,提前6-7天。能夠使花生提前收獲,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可以解決我國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地膜覆蓋還能提高土溫,可以使花生提前播種,避免花生由于低溫而引起的爛種,從而可以延長花生的生長時間,從而提高花生莢果的干物質積累,提高花生的產量。
其中第二播期蓋膜的增產效果最好。主要表現在:蓋膜的比不蓋膜的在增產效果是三個播期中效果最好;比對照增產4.3%。花生可溶性糖含量蓋膜的比不蓋膜的要高。花生的產量也是三個播期最高的。因此,花生在3月初播種最好。
參考文獻
[1] 毛興文、孫彥浩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膠帶接頭采用硫化膠接法,此方法制作出的接頭質量好,平整、光滑,而且強度效率高,一般可達75%~95%,以技術經濟看,是一種理想的膠接方法。論文格式。總結多年煤礦膠帶硫化的經驗,對膠帶硫化工藝做全面的改進。
一、制作膠帶接頭工藝
1、搭好作業平臺,其平臺面與下電熱板保持同一平面,平臺長度不應小于3m,且要搭設牢固。
2、接頭采用搭接形式,其具體尺寸如附圖所示。
3、在膠帶一端畫出中心線,以做其它畫線和膠接的基準線,按20°畫切斷角,角度原則上為右上角。以切斷口為基準,在兩側作出加工標記。
4、用刀切入(僅到覆蓋膠)接縫部切口為45°,用鉗子剝去接縫部分的覆蓋膠。
5、將膠帶端部反轉,剝去端部20mm覆蓋膠,切口為450,端部兩側邊膠也應切去。
6、按階梯線切割第一層芯體,用鉗子剝去芯體。
7、第二、三、四、五階段,按前述要領進行剝離,注意僅剝離本層芯體,直到全部加工完畢。切去兩側面殘留的橡膠。
8、注意,搭接間隙為2.5mm。
9、清除膠帶接頭階梯層膠沫,用剝光機清除,只要表現粗糙即可,并將硫化器和作業平臺清理干凈,除去雜物,清洗加工面。論文格式。
二、皮帶接頭硫化工藝:
1、檢查作業平臺,確保作業搭接平整牢固,清除雜物,直至平臺上面清除干凈。
2、將水包放在作業平臺上,水包皮面向上,然后將下隔熱板、下加熱板、薄鐵皮、報紙依次放在水包上。在報紙上鋪上已制做好的膠帶接頭。論文格式。
3、膠帶接頭用120#汽油清洗干凈,之后刷兩遍膠漿(第一遍膠漿干后,再刷第二遍)。
4、根據接頭搭接尺寸裁一張芯膠,將膠雙面用汽油清洗干凈后,由施工人員戴上橡膠手套,用干凈的毛刷刷上膠漿對芯膠雙面進行涂刷兩遍(待第一遍膠漿干后,涂刷第二遍,待第二遍膠漿干后,將該芯膠鋪在已放好的膠帶接頭上)。
5、將另外一個膠帶接頭按照步驟3處理后,將該膠帶接頭蓋在已鋪好的芯膠上,開始校準膠帶接頭中心線,確信無誤后,用手錘將膠帶接頭敲實,然后使用芯膠調節膠帶兩側邊的厚度,并將多余的芯膠用刀切去,在接頭處各鋪寬為40mm的面膠封口后用擋鐵將已校準好的膠帶接頭夾住(力量不宜過大)。
6、在已經校準好的膠帶接頭上放一張0.8m×1.5mm的白鐵皮(或報紙),然后在白鐵皮(或報紙)上依次放上加熱板、上隔熱板、工字鋼,用專用扳手緊固硫化器螺栓,以確保硫化器各部位受力均勻。
7、利用加壓泵向各水包加壓至1.0MPa(表壓力)停止,將上、下加熱板通電加熱。待加熱板溫度升至110°C左右停電,繼續加壓至1.2MPa(為表壓力)時,通電加熱,待加熱板溫度升至135°C左右時停電,恒溫30min,恒溫期間:水包壓力不小于1.2MPa(為表壓力),加熱板溫度保持在145°C±5°C范圍,溫度、壓力設專人看管,隨時報溫度并且每5分鐘檢查溫度、壓力一次,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
8、硫化后切斷電源,使上、下電熱板冷卻待溫度降至60°C以下時,卸壓、啟模,拆除硫化器及作業平臺。
9、檢查皮帶硫化質量,切除溢膠,并打磨光滑,經檢查無誤后,將導鏈慢慢松開,去掉導鏈和皮帶卡子,然后將張緊滾筒復位。
硫化過程中注意事項:
1膠帶輸送機機頭處,將皮帶卡子打牢,并鎖緊在皮帶機架上。
2、在膠帶輸送機拉緊皮帶時,必須打牢皮帶卡子,鎖緊導鏈,防止皮帶下滑影響硫化的正常進行。
3、在硫化過程中要不斷對張緊裝置的起吊設備進行檢查。作業區域內不準吸煙。
4、鋪芯膠時,應從中間向兩邊鋪,避免出現空氣集聚現象。
5、卸壓、拆除硫化器時,該施工人員要戴上防護手套,以免燙傷。
6、在接頭制作及硫化過程中,要注意派專人每隔10min對上、下皮帶卡子進行檢查,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