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7 00:10: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駐村幫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人口及人力情況:花園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380戶,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組長5人;黨員44人,其中女黨員7人;入黨積極分子10人;五保戶9人,社會困難戶15戶;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長年在外務工350人。
2、民營經濟情況:民營企業3個,其中小型木器廠2個,糧食加工廠1個,在外承包耕地種植大戶4戶。
3、集體經濟情況:村里無水面資源,無圩堤承包收入,屬純農業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聯組前已承包給農戶植樹(承包期15年),無集體耕地承包收入,無村辦集體企業,除村部外(原花園村?。?,無集體房產。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村欠農戶的債務占全村農戶的40%,這些農戶每年以村集體所欠債務來抵沖稅費上繳,村委會完全靠借債維持運轉,村組干部每年年終都拿不到工資。目前村總債務高達95萬元。
4、社會事業情況: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約2萬元;無水泥路。有240戶還沒有接通自來水、320戶沒有接有線電視。廣播通響率低。防洪涵閘洞5座,需2萬元資金維修加固。新建的一臺泵站因資金問題尚未架電。
二、花園村的現狀分析:
花園村是呂良鎮集體經濟特別貧困的一個村,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收入幾乎為零,是一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各項工作在全鎮乃至全縣相對滯后。
一是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由于交通條件、經濟發展現狀、資源基礎等因素,地處呂良鎮幸福港西邊的花園村,地勢高,村集體經濟處于“四無”狀況,即:一無資源優勢,二無低洼田開發,三無工業,四無基礎,想發展項目、想壯大無基礎。
二是發展沒有空間?;▓@村有1362人口,農田僅有3180畝,農民除農業生產外,無其它產業,屬純農業村。為了謀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勞務打工,本村中所謂的“種田大戶”的農田承包面積最多的只在30畝左右,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呂良至孫集的公路邊加工生產。
三是債務負擔重。由于村里無集體收入,基礎相對薄弱,加之近年來新建設的一些基礎設施,債務年年在擴大,目前花園村還有95萬元左右的債務。村里無集體收入,更無還債能力,村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資,所以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四是社會事業相對落后。16座涵閘均有不同程度隱患,要逐步改造、檢修。自來水入戶率只有35%、廣播通響率15%、有線電視入戶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況較差。
三、幫扶工作主要措施:
幫助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幫助村委會制定規劃,將目標分解到每一年,幫助村委會理清發展思路,把握工作重點,落實各項措施,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確保到2007年改變經濟落后村面貌,進入市中等村發展水平,順利完成預定幫扶任務。
幫助發展集體經濟。針對該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特點,確定以工促農發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資,這是該村發展集體經濟唯一出路。村委會要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內擴外引,主動聯絡在外經營經濟實體的本村人,請他們回村興辦工業。村委會搶抓機遇招商,主動向教育局主要領導匯報有關情況,經常和有關負責招商引資領導聯系,請求教育局引進一到兩個進不了園區的工業項目給村里。
幫助發展社會事業。花園村需急辦的社會事業很多,我們必須在三年內逐步有序進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決自來水和涵閘有關問題,2006年主要解決村部維修和有線電視問題,2007年主要解決村級道路維修和鋪設水泥道路。三年內逐步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及大病救助體系。
幫助建設文明村,構建和諧社會。密切干群關系,關心弱勢群體,及時化解社會矛盾。開展“做文明人,辦文明事,建文明花園村”主題活動,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編印“花園之窗”小報,及時宣傳本村新人新事,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介紹致富信息。
一、工作開展情況
我區2018年定點幫扶村是小觀鎮于家莊村、隋家莊村、鄶家村,每村分別派出區級班子成員、第一書記、包片干部、包村干部、科技指導員五名干部作為駐村工作隊進村開展實實在在的幫扶。深入基層摸實情,結合實際定措施,真情幫扶促發展。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幫扶方式單一。在“幫村”、“駐村”工作中,由于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條件制約,導致在幫扶方式上主要還是“輸血式”幫扶,“造血式”幫扶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對派出干部駐村工作開展情況督查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派出干部工作實效考核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村容村貌各方面整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在工作上、生活上給予駐村干部充分保障,嚴格按照承諾書執行。
2、不斷創新幫扶模式。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繼續完善“一攬子、滾動式”幫扶模式。
3、駐村干部加強對重點村的摸底調查,分析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制定幫扶措施,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
二、幫扶計劃
本著以強化基礎建設,改善生活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則,積極引導村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以選準幫扶項目,辦實事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全體村民積極性,全面推動坪安村經濟、精神文明雙發展。根據坪安村的發展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重點實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充分發揮區科技局幫扶本村的優勢,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訓村民種植和養殖知識,解決農業科技信息傳遞不暢,尋求多方向、多渠道的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 2、3、4、7組通組公路,8.5公里、3.5米寬,懸掛線桿宣傳牌,張貼墻面宣傳欄,提高廣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質。
2. 大力開展村居環境綜合整治,高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河道、坑塘、溝渠綜合整治,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凈化農村環境,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三)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工程
1.解決坪安村居民就醫難,看病貴問題。
2.搞好節日送溫暖活動。每年兒童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對相應人群進行慰問,把黨和政府溫暖送到群眾中去。
3.在社區服務中心修建健康廣場,添置健身器材,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
三、201X年幫扶工作
1、聯系涉農部門完成種植和養殖技術培訓
2、完成坪安村10萬株核桃高枝換頭的嫁接工作
3、為剩余勞動力多渠道聯系就業崗位
4、爭取2、3、4、7組通組公路的硬化項目和資金
2017年駐村幫扶工作計劃二: 根據縣委組織部《關于做好201X年雙聯和干部駐村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沐雙聯辦〔201X〕1號)文件要求,為進一步做好雙聯和駐村幫扶工作,切實解決聯系村的生產生活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住建局現結合實際,制定201X年度雙聯和駐村幫扶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有關要求,以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轉變作風、鍛煉干部為主線,突出興致富產業、建生態家園、創文明新村三個重點,整合資源實施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二、工作目標
(一)加強領導,制定計劃。建立幫扶機構,加大幫扶力度。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機關各股室和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分管領導牽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幫扶工作有效開展。按照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局黨員干部要深入聯系點開展工作,主動作為,制定可行的幫扶計劃,每名領導干部聯系2戶以上貧困戶,一般黨員干部聯系1名以上貧困戶,每年到聯系點開展調研指導不少于2次。
(二)加強危房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根據聯系點村民居住條件差,危房較多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危房改造計劃和資金,加大指導農戶危房改造工作。
(三)加大產業扶持,提高經濟收入。結合聯系點的實際需要,加大對種植、養殖業發展的支持,幫助貧困戶找到發家致富門路。
(四)積極收集信息,幫助擴大就業。積極收集建設行業用工信息,幫助聯系點群眾就業。
(五)送法規制度,幫助強化法制觀念。組織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宣傳住建行業法律法規知識,幫助群眾強化法制觀念。
(六)送溫暖,開展慰問貧困黨員活動。動員黨員干部積極開展捐贈活動,力所能及地解決困難黨員、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把黨和政府的暖送到他們的手中。
聯合村位于鎮東北部高山地區,離縣城30公里,有四個村民自治小組,現有328戶村民,共計1108人,其中外遷入彝族同胞456人,貧困戶90戶,貧困個人55人。鉛礦資源豐富。通過農業相關專家介紹,聯合村土地質量好,日照時間長,海波1300米,與清溪相比優越性較強,自2011年栽種大櫻桃150畝6000株;2013年栽種大櫻桃550畝22000株,共計達到700畝;2012年發展經濟果林核桃250畝,核桃高枝換頭8430芽;2013年綠化造林栽種樺木和香樟樹共計達到90000株。截止目前最新統計:大櫻桃樹700畝;核桃樹800畝,西瓜500畝;四季豆200畝(反季節蔬菜,在聯合村特有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種植);當歸和“02”號(一種出口日本的中藥材)300畝。
二、幫扶計劃
本著以強化基礎建設,特別是村委會至二道坪3組通組公路建設(長1.8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大平頭2組通組公路建設(長2.0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普陀山通組公路建設(長7.0公里,寬3.5米至4米),總計長10.8公里。修建和完善一所村級衛生室,“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則,解決老百姓就醫難;“村兩委”建設,村組干部的培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政策的宣傳,特別是村級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讓外界及時了解聯合(貧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組干部的技能型、素質和修養;辦實事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全體村民積極性,全面推動聯合(貧困)村經濟、精神文明雙發展。根據聯合(貧困)村的發展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三、具體實施
2015年駐村幫扶工作計劃
1、建設10.8公里通組公路,解除聯合村貧窮“帽子”。
“要想富,先修路”,聯合(貧困)村老百姓勤勞、善良、樸實,通過實際走訪調查,制約聯合(貧困)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10.8公里通組公路建設【村委會至二道坪3組通組公路建設(長1.8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大平頭2組通組公路建設(長2.0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普陀山通組公路建設(長7.0公里,寬3.5米至4米),總計長10.8公里】,按國家標準總共需要324萬人民幣,通過多方籌資金,政府出資270萬元,愛心企業出資一部分,老百姓自籌一部分且投工投勞,希望早日完成這一偉大的民生工程。
2、修建完善一所聯合村衛生室,引進一名鄉村醫生。
修建完善一所村級衛生室,引進一名鄉村醫生,讓聯合(貧困)村老百姓“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則,切實解決老百姓就醫難問題。
3、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推動村級辦公網絡化。
村“兩委”建設,村組干部的培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政策的宣傳,特別是村級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讓外界及時了解聯合(貧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組干部的技能型、素質和修養;辦實事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全體村民積極性,全面推動聯合(貧困)村經濟、精神文明雙發展。
4、搞好農、牧、畜的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根據聯合(貧困)村特有的地理、氣候環境,鼓勵一部分村民養殖山羊、奶牛、土雞等農副產品,幫扶他們尋求市場合作,搞好宣傳,千方百計增加收入。
5、積極協助農技等部門開展好聯合村老百姓實用技術培訓。
加強對聯合村農民的實用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培訓,使其具備一技之長,幫助農民兄弟在專業合作社中就業或開拓其他就業門路,增加收入來源。
6、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聯合村安全維穩工作。
蛻變之路
泗交村的蛻變不是一日之功,任職以來,他以“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知百家情、辦百家事”為工作方法,用恒心、決心和熱心為工作態度,找準工作定位,全方位推動,實現了華麗的蛻變,概括起來就是“圍繞一個中心、發展兩個方向”。
“一個中心”就是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這個中心。駐村開始他就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讓鮮紅的黨旗引領泗交邁步走向新時代”。為了規范組織生活,結合農村黨員空閑時間不統一,黨員難以召集的實際,建成泗交村黨員微信群,把“”制度真正從墻面上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在紅色教育基地、蔬菜大棚內、表彰會現場、黨員微信群里等實際需要場所落實制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對黨員因人設崗定責,年終考核評比,2018年組織評議表彰“黨員先鋒”17名,模范小組長9名,好媳婦9名。指導完成村黨支部換屆,歷史性地實現村“兩委”主干一肩挑,確定2名同志為村“兩委”后備干部,加強梯隊建設。研究制定村“兩委”干部值班室值班制度,按行政單位值班運行;建立“兩委”干部月走訪制度,每月5日黨日活動后,“兩委”干部逐個走訪十個自然村,了解民情,上門服務。建強組織陣地,完善了黨建宣傳標語和版面,配齊會議電子顯示屏、版面、桌椅、電腦和打印復印機等設施,按一流的標準打造黨建工作陣地,真正把黨的旗幟豎起來,確保泗交村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脫貧目標,堅持精準扶貧,堅持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轉變作風。改善貧困村發展條件,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推進貧困村加快發展,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打好扶貧開發決戰決勝戰。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鄉村通村公路路面、水溝、擋墻,目前已完成建設;二是組織村幫扶責任人到結對幫扶對象家中進行政策宣傳和走訪了解20余次;三是解決貧困戶安全飲水、戶口簿、入戶路等困難問題。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有關要求,以“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轉變作風、鍛煉干部”為主線,突出興致富產業、建生態[文秘站:]家園、創文明新村三個重點,整合資源實施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一)加強領導,制定計劃。建立幫扶機構,加大幫扶力度。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機關各股室和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分管領導牽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幫扶工作有效開展。按照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局黨員干部要深系點開展工作,主動作為,制定可行的幫扶計劃,每名領導干部聯系2戶以上貧困戶,一般黨員干部聯系1名以上貧困戶,每年到聯系點開展調研指導不少于2次。
(二)加強危房改造,改善居住條件。根據聯系點村民居住條件差,危房較多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危房改造計劃和資金,加大指導農戶危房改造工作。
(三)加大產業扶持,提高經濟收入。結合聯系點的實際需要,加大對種植、養殖業發展的支持,幫助貧困戶找到發家致富門路。
(四)積極收集信息,幫助擴大就業。積極收集建設行業用工信息,幫助聯系點群眾就業。
(五)送法規制度,幫助強化法制觀念。組織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宣傳住建行業法律法規知識,幫助群眾強化法制觀念。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154人,已脫貧75戶149人,未脫貧2戶5人,貧困發生率1.15%。
二、致貧原因分析
對楊家營村貧困狀況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資金缺乏,種植技術缺乏,嚴重制約產業發展;二是基礎設施滯后;三是傳統農業耕種觀念根深蒂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四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等因素制約;五是因病因殘致貧占比大。
三、重點工作
在鞏固2019年脫貧摘帽和貧困退出成果的基礎上,集中精力抓好已脫貧戶的鞏固、未脫貧戶的幫扶、邊緣戶的監測三項工作,同時年內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對全村貧困戶全面排查核實,對收入測算、社會兜底保障、幫扶措施及成效等逐一核實,確保數據詳實準確,做到幫扶措施精準、資金使用精準。
二是協助村委會完善基礎資料、鞏固工作成果。重點是貧困戶幫扶所涉及的內容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資料的完善、更新,注重長效機制建設,確保工作隊走了以后,班子不能弱,戰斗力不能減。
三是協助村兩委抓好年內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二塄營—杜家營砂石路硬化項目年內完工并投入使用;積極與幫扶企業張北縣鴻泰混凝土有限公司溝通聯系,確保用于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及時到位,按時開工并完成建設。
四是加強扶貧政策和扶貧資料監管,抓好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指導村兩委開展“一清四議兩公開”工作,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扶貧資金的項目的公開公示工作。
二、目標要求
(一)目標要求。通過活動開展,幫扶村實現“五明顯”:生產生活設施明顯改善,農戶整體收入明顯增加,群眾素質能力明顯提升,矛盾糾紛明顯減少,群眾對各級黨政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幫扶戶實現“五個一”:有一個明白人,有一定穩定增收項目,有一處安全住房,有一處安全飲水,有一條硬化入戶便道。
(二)階段目標。一年打基礎,三年大變樣,四年摘帽子。
三、活動的主體、對象和形式
(一)活動主體。縣局機關全部在編在崗干部(部分派駐鄉鎮或借用其它部門的干部由派駐鄉鎮或借用單位安排),共計47人。
(二)活動對象??h鄉村18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三)活動形式
1.結合“掛包幫”、“雙聯”等幫扶資源,重心下沉,全局47干部定點到戶包帶現有182建檔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2.建立干部包戶臺賬,并一一對接,在全縣統籌下,以鄉鎮為主導平臺開展工作。
四、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包到戶規劃。根據聯系戶的具體情況,為聯系戶量身定做具體可行的個性化脫貧措施。
(二)包脫貧致富。努力為聯系戶爭取,籌集項目資金,實施好相關扶貧項目并取得實施,實現按期脫貧。
(三)包信息傳遞。做好上情下達,及時收集戶情民意,及梳理并向鄉鎮和有關部門反饋。
(四)包感情聯絡。要與聯系戶交心談心,加強聯系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建立深厚感情。
五、實施步驟
干部駐村幫扶活動從2015年3月開始,至2018年底結束,共分為四個階段:
(一)宣傳動員階段:2015年3月10日—2015年3月31日;
(二)推進實施階段:2015年4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三)排查攻堅階段:2018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
(四)全面總結階段:2018年1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六、工作要求
一、駐村工作開展情況
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2020年全年駐村290余天,周六、周日正常履行駐村工作隊值班責任,按要求填寫駐村工作日志。與派出單位完全脫鉤,保證了駐村工作時間。認真履行駐村工作隊隊員職責,全年走訪脫貧戶6次,重點戶不少于12次,每月至少一次。
二、在推動精準扶貧方面
年初幫助包保貧困村制定了2020年脫貧計劃及后續鞏固提升計劃,結合包保貧困戶制定了個人包保幫扶鞏固提升工作方案,幫扶措施覆蓋旭日村所有貧困戶。駐村工作隊以開展“五鞏固、五提升”扶貧大會戰為契機,每月對“三類重點人群”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走訪慰問和入戶調查,切實了解實際情況,做到了全覆蓋。
三、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