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1 04:15:24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一篇足球雙側性遷移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雙側性遷移教學法的內涵
1.1傳統(tǒng)運動教學法的弊端
在傳統(tǒng)的運動教學模式中,培訓教師通常是把學生運動的技術和運動技巧的學習作為重點,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有重視對學生內心情感、價值取向、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枯燥的講解,單調的訓練導致思維活躍、充滿青春活力的大學生感到厭煩無聊,身心俱疲。特別是許多足球教師為了完成指定教學任務,早出成績,在教學中堅持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反復講解,不斷訓練,嚴肅有余,欠缺變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主導課堂,讓學生機械地學習、模仿,練習,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田徑課失去了興趣。
1.2.1遷移理論
遷移原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用名詞,是指一種認知(學習)對另一種認知(學習)的影響。具體而言,是指在某一種學科,場合或者情境中獲得的學習方式方法等認知對在另一種學科、場合或情境中獲得的相關認知的影響。遷移理論的主要觀點有三個:一是學習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遷移;二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者認知結構的穩(wěn)定性、清晰性、包攝性、概括性以及辨別性的高低;三是遷移包括正遷移和負遷移。即前后兩種學習活動是互相影響的,如果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促進的就叫正遷移,如果是負面的、阻礙的、消極的就叫負遷移。從遷移理論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促進正遷移,而防止負遷移。
1.2.2雙側性遷移
從遷移的概念和相關的影響可以看出,遷移的理念不僅存在于書本知識的學習中,而且在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遷移,比如一側肢體的動作向另一側遷移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技能學習的雙側性遷移。心理學家Ammos(1958)將雙側性遷移定義為:個體利用一側肢體(優(yōu)勢側肢體)學習某一特定運動技能之后,其對側肢體(弱勢側肢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或執(zhí)行同一特定運動技能的能力。簡單點說,就是當我們學會用身體的一側做某個動作時,就會很容易學會用另一側做同樣的動作,即:身體的一側向另一側進行動作技能的遷移。
1.2.3雙側性遷移教學法
雙側性遷移教學就是把雙側性遷移理論運用于體育動作和技能的學習中去,這種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對技能進行左、右側的相互遷移,以鞏固所學技能,提高運動成績。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其作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最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明確該課的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主要的技術動作要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學生安排適當?shù)倪\動強度和運動量,以幫助學生掌握動作技術。
2.雙側性遷移教學的作用
傳統(tǒng)的運動教學方式不過與對動作的反復講解,不斷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主導課堂,讓學生機械地學習、模仿,練習,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傳統(tǒng)的運動教學方式相比,雙側性遷移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如下:
2.1雙側性遷移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球類運動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動作技巧,更需要學生長期的刻苦訓練,對于思維活躍、追求新潮、喜歡娛樂的當代大學生來說,不僅沒有興趣甚至有些厭倦、畏懼的心理,而采用雙側性遷移教學則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傳統(tǒng)體育教學常利用人體右側肢體的靈活性,把右側肢體作為學習動作技術的主要活動肢體進行訓練,并沒有重視左側肌體的鍛煉,導致學生右側肌體十分發(fā)達,左側肌體功能衰退,身體兩側肌體整體不協(xié)調。而雙側性遷移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的整體協(xié)調性。由于人們長期習慣于使用身體的右側肢體,因而常常會感到身體的右側比同部位的左側更加有力靈活,這當然很不利于人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大腦的思維進化。采用雙側性遷移教學模式,先讓學生用右側優(yōu)勢肢體學習動作,再把右側肌體學到的動作技術遷移到身體的左側,再通過左側肌體的學習鞏固,遷移到身體的右側。這樣,身體兩側的肌體都會得到鍛煉,就會增加整個身體的協(xié)調性。
2.3促進右腦發(fā)展。雙側性遷移教學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運動成績,同樣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根據(jù)以往科學家們對人體大腦發(fā)育及工作方式的研究,大腦對身體的管理和控制是交叉的。大腦的右半球管理左側肌體的運動和感覺,左半球管理右側肌體的運動和感覺,而在體育運動中,人的聽覺、視覺、本體感覺、平衡覺等感覺器官都是在大腦右半球的指揮下工作的,雙側性遷移教學給左側肌體更多的鍛煉機會,同時使左大腦得到了鍛煉,所以說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左右腦。
2.4減緩疲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球類運動,尤其是足球類運動是一項非常辛苦的運動,這也是許多大學生不愿意選擇這門課程的原因。那么,雙側性遷移對減緩疲勞會有作用么?科學家指出,與大腦對身體的管理和控制是交叉的類似人類大腦對身體活動的神經支配也是交叉的,所以,如果長時間使用一側身體運動,那么支配該側運動的神經系統(tǒng)就會產生疲勞,從而大腦的興奮度就會降低,在學生身上表現(xiàn)即為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在技術動作上準確度降低,沒有了剛開始的興奮和激情,課堂質量自然會下降。如果采用雙側性遷移進行教學,那么支配兩側的神經系統(tǒng)就能交又著進行休息,這樣就可以減緩學生的疲勞,使學生快速恢復體力。經過充分休息的學生整節(jié)課都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學習效率和質量自然就高。
3.雙側性遷移教學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3.1研究對象
我們選取了某大學足球選修課程70名學生(每個班3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再根據(jù)他們的成績、身體綜合素質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這兩個組在男女生人數(shù)的比例、球類競賽成績以及其他科目的綜合評定上都基本相等。
3.2研究方法
3.2.1問卷調查法
在教學實驗前后我們通過實驗對比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的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參與程度、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我們要求每位同學都填寫,問卷回收率是100%。
3.2.2實驗對比法
兩個班級選取的教學內容都是足球教學,在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場地等方面都相同,體育教師由同一名教師擔任。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雙側性遷移教學進行。實驗期限為一個學期。
3.2.3訪談法
為了彌補調查問卷法問題固定、方式死板的不足,我們還對兩個班級的6名學生和參與這項實驗的體育老師進行了訪談,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訪談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對雙側性遷移教學法的看法、意見等開放性的問題。
3.3教學過程
雙側性遷移法的教學過程共分三步:第一步以右側身體練習為主,當學生大致掌握了動作技術后,就可進人第二步了;第二步以身體左側的練習為主,這也是最富有挑戰(zhàn)性、最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身體右側的活動,突然間用左邊身體會感到別扭、不習慣,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就會習慣了;第三步再恢復到以右側練習為主。這時身體右側的練習相對于第一步來說有質的飛躍。
3.4研究結果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本文得到如下圖的結果。本次的實驗對比從三個方面出發(fā):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期末成績。其中教師的評價是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包含對本學期體育課程的興趣、態(tài)度、參與熱情、課堂表現(xiàn)的這幾個方面的自我評價;期末成績包括足球類運動的基本技能考試,和團隊協(xié)作的考試。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學生各方面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通過雙側性遷移理論的教學影響,試驗后兩組同學的表現(xiàn)差別明顯。
4.結束語
通過實驗,證實了雙側性遷移教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優(yōu)勢,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并最終提高學生在足球訓練方面的成績。另外,雙側性遷移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促進大腦兩半球的均衡發(fā)展,對其他課程的以及學生整體的素質提高都有所幫助。但是,通過對雙側性遷移的介紹可知,遷移既有正遷移也有負遷移,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動作上的錯誤,以盡量增加正遷移,減少負遷移。
參考文獻:
[1]蔡顯成.探討高職院校足球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J].體育時空,2017,(20):143+145.
[2]張升高.徐州市高職院校足球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6.
[3]凌軍,蘇傳儉.翻轉課堂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0):57+59.
作者:黃孟 李斌鑫 單位:浙江農業(yè)商貿職業(yè)學院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