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7:21: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慢性支氣管炎怎樣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由于感染原因和非感染原因使人體支氣管粘膜與呼吸管道周邊細胞組織的緩慢病癥就叫慢性支氣管炎病。要是沒有盡早治療[2]。容易引發人體肺源心臟病和引發末細支氣管遠端的肺組織彈性下降,容積放大,含氣增加的一種病癥。我院抽取90例支氣管炎病患進行健康護理與平常護理方式進行對比,研究具有參考價值,詳細情況看下面。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抽取慢性支氣管炎病患90例作為臨床驗證,把病患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平常護理方式)45例,研究組(系統健康教育護理)45例,90例病患中男女比例平衡,研究組女生年齡在18-56歲,男生年齡在17-60歲,平均年齡在(2.5士52.6)歲之間,慢性支氣管炎病癥有2至15年病史。對照組女生年齡在19-60歲,男生年齡在21-59歲,平均年齡在(3.5士58.7)歲,病史在4-61年。兩組進行統計學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性別、病史、年齡等沒有明顯意義,有(P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平常護理方式如西醫治療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上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護理方式。
1.2.1運動指導
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時間分為慢性期和急性發作期,這兩個主要是以醫療為主,病情較嚴重的病患只能睡在床上,較輕病患可以下床走動。病情嚴重者可以在床上紓解病情,是鍛煉身體機能、減緩病情的最好時期,緩慢活動、漸漸提升活動量有助于加強病患身體素質。病患活動時漸漸加強身體免疫力,從練習呼吸系統、御寒鍛煉、局部鍛煉等進行鍛煉[3]。有助于減緩病患在冬季發病,提成肺部運動,這就是冬天發病的就要在夏天進行預防,我們要注重。
1.2.2進行心理指導
病患的病癥由于反復急性發作、持久發病、感染而引起病患情緒煩躁、低落、失望,家人患者產生煩躁厭倦的心理,導致病人丟失信心,所以就出現影響病人病情的負面心理,因此引發身體精神衰弱、機能免疫力下降,支氣管炎病癥增加。由于基本狀況下引起的刺激,也會導致呼吸系統縮小,引起咳嗽、多攤與分泌物體過多等現象。所以在護理期間工作人員要抓住病人心里,首先向病人介紹慢性支氣管炎的相關知識,讓病人了解自己身體病情,降低他們緊張不安的心情。之所以會煩躁心理是因為病人對病癥了解不夠。工作人員可以從病人身體狀況去極少病癥的因素,而且可以教導病人在發病期間怎樣去進行護理,如何安撫心理狀況,抑制病情加重,防止不好的心理因素造成他們病情加重。叫病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病情,樹立樂觀的心理思想,要往好方面想,這是心理指導治療慢支氣管炎的重要部分。
病人的心理得到指導后在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需要護理人員配合,我們要滿足病人的需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積極配合病人有利于改善病人情緒。病人身邊除了家人和他們最親近,其次是護理人員,我們要像他們的家人一樣,用親切的語氣、和藹的口吻對待病人,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這樣才能滿足其心理與愛的要求。護理人員幫助其整理床位、換洗床單等保持環境整潔去安撫他們的生理,讓其降低煩躁、急躁保證身體、心理、生理健康。
1.2.3飲食指導
慢性支氣管炎病癥飲食需要注意,護理人員做好飲食提醒工作,要病人注意充足的熱能供給,和優質蛋白質提供,以提高機體功能。每餐葷素搭配得宜,尤其富含維他命和無機鹽的綠色葉菜與水果更不可缺少。花生、木耳、蘿卜、絲瓜、蓮藕、核桃、梨子、蜂蜜、海帶、豬肺等都具備潤肺功能。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過強以及太冷、太熱的食品。如酒、蔥、蒜、辣椒等。并絕對不能吸煙。寒冷季節應補充一些含熱量高的肉類暖性食品以增強御寒能力,適量進食羊、狗肉等,少喝奶類食物,因為奶類食物會導致痰變稠,導致感冒增加。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品。叮囑家屬在煮菜時不要把飯菜放得太甜或者太咸。不要吃冰冷的食物,例如:冷飲、冰激凌。注重補鈣,防止食物過敏。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健康飲食指導,避免病人在飲食中出現加重病情的情況。
1.3評價方法
分析研究組和對照組病人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時間長短,治療過程中以病人住院到復原為準,病人復發以出院時間到復發階段為準。
1.4統計學方法
根據統計學方法檢驗材料運用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單位檢驗以2為準,具有(P
結果
研究組采用系統健康護理方式治療過程在3至10天間,距離復發時間在13至32天間。對照組采用平常護理方式,治療過程在4-15天間,病情復發在11至15天間。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間的病癥復發時間和臨床治療效果看表1。
討論
這類病癥主要表現在多痰、咳嗽、喘氣等感染復發現象,嚴重引發慢性阻塞病癥,慢性支氣管炎主屬于支氣管的粘膜、氣管等細胞組織的慢性非特異形癥狀。引起的慢性阻礙呼吸系統,阻礙周圍組織、氣管內壁的呼吸氣體排出,導致肺部氣泡過多護著泡壁減少等被損壞。病人呼吸時在咳痰、咳嗽中慢慢出現難以呼吸。這類病患在生病時會產生急躁煩悶情緒,此時需要護理人員運用健康教育教導病人治療病癥。兩組對比,明顯研究組運用健康教育護理方式比常規護理的要好,研究組復發平均時間在21d,對照組復發時間平均在12d,因此系統健康教育護理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點點媽的疑問:別的寶寶也得過支氣管炎,只不過咳嗽幾聲,吃點藥就好了,為什么我的寶寶就不一樣呢?
醫生答疑:毛細支氣管炎是2歲以下寶寶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6個月以下寶寶更為多見。全年都可發病,好發于冬春季節,主要為病毒感染所致,多為呼吸道合胞病毒,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
毛細支氣管炎不是一般的支氣管炎,而是發生于嬰幼兒的肺炎。它的病變部位主要在于直徑75微米~300微米的細支氣管,這些細支氣管只有平滑肌,沒有軟骨支撐,很容易塌陷。寶寶的氣道本來就很狹窄,一旦感染,會發生水腫、壞死,變得更窄,壞死的物質也會堵住氣道,造成氧氣和二氧化碳不能順利交換,從而出現氣急、喘鳴、胸凹陷、紫紺等危重表現。
為什么寶寶會得毛細支氣管炎?
點點媽的疑問:點點才2個月大,平時一直母乳喂養,很少去公共場所,家里注重清潔衛生,即使寒冬到來,家里也有空調保暖,沒理由得病。不知是否與寶寶奶奶也感冒了,寶寶是早產兒有關?
醫生答疑:引起毛細支氣管炎的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呼吸道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體進行傳播。成人和大齡兒童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后,主要表現為感冒癥狀,但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感染后卻很有可能引起毛細支氣管炎。秋末冬初既是流行期,如果恰好身邊又有傳染源,寶寶很容易中招。而伴有早產、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等的寶寶,更是高危人群,病程持續時間更長,病死率也更高。
怎么才能區別寶寶是得了普通感冒,還是毛細支氣管炎?
點點媽的疑問:寶寶生病前既沒有發熱,咳嗽也不多,只不過有點鼻塞、流清涕,胃口比平常差點,原以為是普通感冒,結果沒想到這么嚴重,那怎么區分毛細支氣管炎和普通感冒呢?
醫生答疑:
1.毛細支氣管炎的癥狀
毛細支氣管炎剛開始時癥狀并不特異,寶寶受涼或接觸感冒者后會出現發熱(體溫在38℃左右)、噴嚏、鼻塞、流涕等類似感冒癥狀。還可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但不嚴重。有些寶寶也會不發熱,僅表現為輕微干咳,2~3天后咳嗽加重,呈持續性干咳,多以清晨、夜間、活動或接觸冷空氣時較明顯,伴陣發性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喘憋的癥狀。期間,寶寶還有氣急、呼氣時發出哼哼聲、精神變差、夜間睡眠不好等表現,只不過寶寶時常哭鬧,粗心的點點媽并未察覺到。
2.呼吸困難伴缺氧是病情危重的表現
由于病變位于細支氣管,氣道直徑越小,阻力越大,寶寶需要更多的力氣和更快的頻率進行“吸”、“呼”才能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求。吸氣時用力,多表現為“點頭樣”呼吸、鼻翼煽動、胸廓起伏明顯、胸骨上窩及肋間皮膚凹陷;呼氣時用力,則表現為呼氣時間延長、呼氣時發出哼哼聲、喘鳴音。因呼吸困難,寶寶會出現吃奶或進食困難,且因呼吸過快導致水分過度丟失,還可出現皮膚彈性變差、口唇黏膜干燥、小便減少等脫水表現。當用力呼吸仍無法滿足機體新陳代謝對氧氣的需求時,則出現缺氧表現:面色蒼灰、口唇發紫、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不安等。一旦缺氧,需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可能,有可能需采取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等搶救措施。
重要提示:當寶寶在安靜的狀態下出現呼吸頻率比平常加快(如小于2個月的寶寶≥60次/分,2個月~1歲的寶寶≥50次/分,1歲~5歲的寶寶≥40次/分)、咳嗽加重、呼吸用力、萎靡不振、吃不下東西時,應立即就醫。
患毛細支氣管炎后的居家護理
首先,毛細支氣管炎癥狀有輕有重,癥狀輕微的寶寶不需要住院,在門診就醫接受醫生的治療即可。回家后,家長需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面色、呼吸、體溫和食欲等,如有異常則及時就醫。
為幫助寶寶盡快恢復健康,居家護理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1. 家里的室溫盡量維持在22℃~24℃,濕度55%~65%,以利于寶寶氣道痰液的濕化和排出。
2. 寶寶有發熱癥狀時要及時退熱,如果體溫小于39℃,寶寶精神狀態還比較好時,可以使用溫濕的毛巾擦身進行物理降溫,以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較多的地方為主,也可洗個溫水澡。
如果體溫大于39℃,或者上升速度很快,可在專業兒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物,如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等,但此類藥物使用不能過于頻繁,至少間隔4~6小時才能再次使用,同一類退熱藥的用藥,在24小時內不能超過4次。
3. 可以在寶寶頭部和背部墊上舒適的靠墊或者毯子,保持寶寶半臥位,能適當緩解鼻塞,減少呼吸困難。鼻塞嚴重時可以往鼻子里滴一滴生理鹽水或乳汁軟化鼻子里結痂的黏液,然后用吸鼻器把鼻子里的黏液吸出來,切忌用手直接摳挖,以免損傷寶寶嬌的鼻粘膜。
4. 經常幫助寶寶翻翻身,改變,用空心掌拍背,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環,促進肺部炎癥吸收、痰液排出。
5. 應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這不僅可以防止因呼吸急促所致的水分過度丟失,同時可以稀釋呼吸道內的黏液,容易消散、吸收或咳出。
6. 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繼續喝母乳,應注意少量多餐。年齡稍大的寶寶飲食宜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以清淡、營養均衡、易消化吸收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稀飯、煮透的面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為主,過甜、過咸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魚腥海鮮盡量不要吃。
7. 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大人避免在家中抽煙、燒東西、刷油漆、涂抹香水等,清新的空氣亦是寶寶恢復的關鍵。
怎樣預防毛細支氣管炎?
目前用于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國外有通過在病毒流行季節之前或期間注射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及帕利珠單克隆抗體的方法,來降低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但限于經濟原因,國內尚未開展。
本病的主要“元兇”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該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呼吸道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體進行傳播。因此,日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
1.家長和寶寶勤洗手為最佳的預防方法,同時注意寶寶玩具的清潔衛生。
2. 給寶寶創造一個清新、潔凈、溫馨的室內環境,例如,家里多開窗通風換氣,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季節交替之際注意給寶寶保暖,家長不吸煙(被動吸煙會影響寶寶的氣道發育)。
3. 如果寶寶身邊有人身體不適,應注意其與寶寶隔離,避免親密接觸,實在不能避免,那么請帶上口罩,接觸寶寶前后勤用流動的清水及肥皂洗手,盡量切斷疾病傳播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R126.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9(a)―117―02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疾病譜的改變,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傳染病向慢性疾病轉化。本文對526例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探討開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調查雙甸鎮區老年人526例。曾經醫生診斷的慢性病患者215例,患病率為40.87%。其中慢性支氣管炎129例,占24.41%,心血管疾病患者85例,占16.16%,糖尿病患者22例,占4.18%。
社區居民對保健知識了解甚少,認識不足。調查發現居民的文化素質與保健需求呈正相關,而社區的居民文化層次較低。本次調查發現老人中文盲比例較高,占88%。體力勞動者為442例,占調查對象的84%。尤其是居民對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差。160份調查問卷中,有效答卷為136份,回答生病后上醫院的42例,占30.88%;回答自己買藥吃的50例,占36.76%;采取其他辦法的44例,占32.36%。回答老年期應主要預防哪些疾病,基本回答正確23例,占16.91%;若患糖尿病后應怎樣調整飲食結構,能正確回答的8例,占5.84%:是否知道吸煙與肺癌、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有關,回答知道的21例,占15.44%。而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作定期體格檢查的則更少,只有5例,占3.68%。
2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有利于轉變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
2.1.1 農村居民的健康觀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買點藥吃,吃不好又忍不住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醫院,預防沒用,保健是有錢人、有權人的享受,寧愿花錢去自殺(如喝劣質酒、抽劣質煙),甚至于花錢搞封建迷信活動,也不愿花錢保健康。因此醫務人員有責任向社區居民傳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識,徹底轉變社區居民健康觀念,形成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
2.1.2 社區健康教育能激勵社區居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提倡綠色健康食品,通過身心激勵,使社區居民深刻認識到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危害,并自覺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
2.2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復
2.2.1 從慢性病的構成來看,居民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顯然這些疾病一經診斷,經過正規的治療和護理都能得到康復。而且慢性病大多為慢性終身性疾病,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2.2.2 必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要通過強化宣傳,灌輸式的教育,使居民充分認識健康保健的重要性,了解許多疾病與不良衛生習慣密切相關,要預防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藥物,而是靠健康保健。
2.2.3 培養慢性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慢性疾病有幾個特點:①長期性;②反復性;③預后和療效不確定性;④影響日常生活;⑤消耗一定費用。慢性疾病患者渴望獲得相關疾病知識,掌握自我護理方法,實施自我管理疾病。對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教會慢性病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術,有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發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減輕傷殘程度,促進其功能恢復和心理健康,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
2.2.4 人口老齡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社區進步與社會文明的象征之一。因此,提高人群保健意識的能力是降低慢性病發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社區健康教育對于滿足社區人群疾病防治知識的需求、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矯正、自我保健參與意識和保健能力的提高,顯然是一條有效的重要途徑。
3 農村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3.1 有線廣播
利用農村有線廣播網或村內大喇叭以進行社區宣傳,是宣傳衛生知識的一種經濟而簡便易行的方法。
3.2 專題健康教育
如舉辦專題科普講座。
3.3 培訓家庭保育員
農村家庭主婦是家庭衛生保健活動的主角。通過農村婦聯、計劃生育管理網絡,把農村家庭婦女組織起來,進行必要的衛生知識培訓和行為指導,使其成為家庭中的保健員。
3.4 開展“衛生科普入戶”活動
將健康教育材料(如小冊子、衛生報刊、衛生傳單、張貼畫等)發到每一戶,使農村衛生狀況逐步實現由個人、家庭、鄰里到社區的改變。
3.5 相關教育、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
給農民送醫、送藥、送知識,結合送醫送藥活動,將衛生保健知識和衛生科普材料送到農民手中。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漸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過度充氣,并伴有氣腔壁膨脹、破裂而產生。2008年5月~2010年4月對176例慢阻肺患者進行了系統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收治慢阻肺患者176例,男109例,女67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57.6歲。
分組:依照統計學方法,按隨機抽樣分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
健康教育內容、方式和執行情況:①健康教育人員:呼吸內科醫護人員及門診辦護理人員。②健康教育內容:慢阻肺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要點及保健指導、用藥護理、心理支持、制訂合理飲食及個體化鍛煉計劃等。③方式及執行情況:按“分階段、有計劃”原則對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急性發作期指導給予心理營養支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指導有效呼吸,進行咳嗽排痰練習,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緩解期康復治療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康復治療的重要性,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經濟支持及營養支持;戒除煙酒,長期氧療,進行個體化鍛煉及呼吸肌功能鍛煉。按計劃分發慢阻肺增長率小冊子,舉辦專題講座答疑2次,開通咨詢熱線及專家門診,接待咨詢102人次,家庭隨訪26人次。分階段向患者郵寄個體化鍛煉計劃健康教育卡114人次,呼吸功能鍛煉演示交流座談會1次,考試1次。
結 果
為了解宣教對象在實施健康教育后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分組進行答卷和實際練習測試。問卷滿分為100分,包括:①什么是慢阻肺;②該注意的飲食問題是什么;③緊張、焦慮對疾病有影響嗎;④該怎么進行鍛煉;⑤怎樣可以預防急性發作;⑥家庭氧療的注意事項等6項問題,并隨機抽取50位個例考核其家庭氧療實際操作和呼吸肌的鍛煉方法。
考核結果比較:對慢阻肺患者分階段、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做法,達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見表1。
討 論
健康教育是通過醫護人員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進人們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害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362-02
塵肺病是職工在生產活動中由于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儲留而引起的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病變為主全身性疾病。大容量肺灌洗是針對塵肺患者始終存在著粉塵性和細胞性肺泡炎而采取的治療措施。但是,肺灌洗手術的特殊性也給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8月-2014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共收治的152例患者,進行肺灌洗手術,其中34例行支氣管鏡+肺灌洗手術,118例作單純的肺灌洗手術。年齡28~78歲,平均(3.75±3.4)歲,其中男1.42例(93.42%),女10例(6.58%);其中塵肺1.27例,矽肺合并間質性肺炎5例,右下肺炎2例,間質性肺炎12例,慢性支氣管炎4例,急性支氣管炎2例。
2肺灌洗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
2.1抑郁、消極多數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一般病程較長,且隨著病情發展而癥狀加重,患者會逐漸出現恐懼不安、抑郁、消極,認為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癥”。往往會產生悲觀失望情緒。
2.2孤獨、空虛患者大多單位效益較差,類似病人較多導致部分領導力不從心關心欠缺,大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擔心今后的工作安排不妥,有的患者住院時間長子女及親友探望較少即感到被冷落,感到孤獨無助、空虛無寄托。
2.3焦慮、緊張患者入院后有一段檢查觀察期,此時患者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是否得到了診斷,有什么樣的后果,有怎樣的待遇,同時懷疑醫務人員是否將真實的病情告知自己。有的患者甚至設法翻閱病歷和有關資料,向醫生提出這樣、那樣繁雜的問題,內心充滿焦慮和緊張。
3塵肺病肺灌洗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干預
3.1充分尊重與理解醫護人員尤其是責任護士要與患者建立良好平等的同志式的和諧醫患關系,加強護理人員的自身修養,注意言談舉止,語言親切,態度和藹,有同理心和同情心,使患者產生信任何依賴感,使他們產生與在社會、單位和家庭不一樣的溫暖感覺,心理得到平衡,自尊心得到滿足。
3.2耐心解釋與疏導護理人員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醫學知識教育,耐心介紹職業病的診斷過程是按國家標準通過專家集體會診而診斷的,對某些職業病的癥狀要耐心解釋、說明對藥物治療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適當向患者說明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愉快地配合醫務人員完成治療計劃。
3.3有效安慰與鼓勵充分介紹醫院治療職業病的成就和特色,讓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告訴患者職業病不是不治之癥,只要與醫生積極配合,首先必須從精神上戰勝疾病,并通過臨床藥物治療,配合輔助治療仍可緩解癥狀,幫助患者放松自己解除精神壓力,重新振作精神,提高與疾病作斗爭的能力。
3.4術前心理護理與干預措施因低容量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是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進行,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差,患者在灌洗術前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他們,注意傾聽及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講解以往成功灌洗患者的實例,讓患者了解灌洗的全過程,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必要時請灌洗過的患者做現身說法,增強患者對操作人員的信任,告訴患者在麻醉時及灌洗過程中如何配合,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使患者以穩定的心理狀態進行肺灌洗。
3.5術中的心理護理與干預措施患者進入灌洗室先進行環境介紹,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然后向其講明注意事項以取得配合,提前告訴患者將要發生的情況,讓患者處于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接受治療,協助患者擺好,并通過安慰或暗示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告訴患者有痰時,不可劇烈咳嗽,應用舌頭輕輕頂出,用紙擦拭;有異常情況應舉手示意,不可自行將纖維支氣管鏡拔除。術中說些鼓勵性語言,提高患者手術耐受程度,而達到滿意效果。
3.6術后的心理護理與干預措施治療后身體的短暫不適感有可能讓患者對手術療效產生懷疑,此時醫護人員可以告訴患者咽喉部的不適感將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輕,并很快消失。患者在下一次的治療中不適感會進一步減輕,療效會更好。囑患者臥床休息,持續吸氧,不宜劇烈咳嗽;3h后可進食,多飲水,以稀釋痰液,促進排痰。建議患者時刻保持心情愉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1周內應注意休息、保暖,預防感冒。
4討論
“這個問題問得好。”黃教授很感興趣的回答了我的提問。“有關哮喘的概念,近幾年來改變很大。過去認為它是氣道的收縮痙攣,現在發現,哮喘是由免疫、遺傳、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呼吸道急、慢性炎癥,多為過敏性炎癥。”他又進一步解釋說,急性炎癥是氣道管壁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粘液分泌增多及平滑肌痙攣。慢性炎癥能導致氣道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甚至氣道組織的重構,從而引起哮喘、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往往因其病程遷延,持續時間長。
哮喘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特異性體質(最常見的是脂溢性皮炎、易打噴嚏、揉鼻子和眼睛,有類似感冒癥狀)、病毒感染(為嬰幼兒期最常見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過敏。過敏原有多種,最常見的是塵螨,其次是真菌、蟑螂、蠶絲等,再是食物,特別是牛奶、雞蛋、魚蝦偶爾也會誘發哮喘,被動吸煙可激發哮喘。此外,部分哮喘的發生還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劇烈運動等因素有關,有些哮喘是兒童心身疾病的表現之一。
“高危哮喘兒指的是哪些小孩?”
黃教授很有條理地解答說,“高危哮喘兒是那些較一般人更易發生哮喘的小兒,包括:①出生后不久,甚至在新生兒期相繼出現脂溢性皮炎、嬰兒濕疹,且反復遷延不愈者。②一級親屬中既往有明確哮喘病史者。③經常感冒、咳嗽、不易康復,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鎮痛藥后仍無明顯效果、體溫大都正常者。④患有毛細支氣管炎后恢復緩慢,具有特異性體質或哮喘家族史的患兒。”
“對高危哮喘兒怎樣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呢?”
黃教授指出,對于高危哮喘患兒,應該進行長期監護,盡量回避過敏原,特別是在出生后3~6個月內的高危哮喘兒;在冬、春季節,尤其要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室內盡量減少塵螨密度,不用地毯和絲棉;應堅持母乳喂養4個月;濕疹或過敏性鼻炎患兒,可較長時間使用酮替芬、氯雷他定,也可用色甘酸鈉溶液滴鼻;經常感冒咳嗽者,可適當使用一些免疫調節劑或增強劑。孩子一旦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應嚴密注意喘息現象;若出現哮喘,要及早進行短程抗炎治療。患兒的支氣管哮喘一被確診,應盡早開始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主的治療,以防氣管重構發生和肺功能的不可逆損害。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244-01
矽肺是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粉塵所致的以肺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危害最嚴重的職業病之一[2]。在我國屬于法定職業病。游離二氧化硅導致矽肺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目前,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清楚,而且病變后沒有預防和逆轉纖維化的藥物。因此,通過護理人員熱心對患者身心護理而達到康復或延長壽命。
1 矽肺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 矽肺是由于長期吸入大量含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而引起的肺間質廣泛纖維化為主要病變的肺疾病[2]。目前對矽肺纖維化的病理機制仍然不甚明了,治療上也無特效藥和方法,抗炎、免疫抑制劑療法并沒有顯著效果,極易遺留并發(后遺)癥[1]。2002年,隨著《職業病防治法》的貫徹執行,各地職業病防治工作法制化進程開始啟動,職業病防治隊伍逐漸得到穩定;至2005年,全國職業病防治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的資質認證工作大致完成,為職業醫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職業病醫學工作開始在法制化的軌道上順利展開,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股保障力量[3]。
2 臨床癥狀
首先應注意接觸粉塵的期限和職業史,從事粉塵作業工作10年以上,早期無癥狀,但隨著肺功能低下,肺部感染及合并支氣管炎時會出現咳嗽,感染加重時伴咳痰,少有咳血,胸悶或胸痛。勞作后加重伴有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加重與大塊肺纖維化發展往往相一致,痰呈黑色,量較多。當大塊纖維化部位發生缺血壞死形成空洞則經常咳出大量黑痰。當合并急性感染時也可咳出大量膿性痰。多數煤工塵肺患者甚至到Ⅱ、Ⅲ期也無陽性體征。偶有發紺和杵狀指。少數病人兩肺可聞及呼吸音粗糙或減弱和干音。有各種合并癥時才出現相應的體征。
并發癥 矽肺主要合并癥或并發癥為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呼吸感染、自發性氣胸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也是矽肺常見的并發癥。
3 矽肺病人的心理特征
3.1 矽肺患者的心理活動 矽肺是生產有害因素(粉塵)引起的疾病,屬于勞作工傷,因此,患者首先考慮的是能否及時得到診斷,以便取得相應的工傷待遇,而不是馬上去治療和休息。病情較重者,生活自理差,再加上單位領導不關心,單位效益不好,醫藥費來源無保障,民營企業無醫療保險等因素,即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不穩定,甚至有輕生的想法。有些患者為了與單位進行醫療賠償問題進入了慢長的司法程序,而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對病情的惡化大大加劇。
3.2 抑郁、消極、悲觀 多見于較年輕的病人,平素無明顯癥狀 ,尚能勝任重體力勞動,思想上無準備,產生“失落感”,對自己今后的健康“憂心忡忡”,思想壓力大 ,情緒悲觀,以至造成失眠抑郁 ,給治療帶來困難。大多數煤工塵肺人由于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隨著病情的發展而癥狀加重,患者會出現恐懼不安,抑郁、消極、悲觀,認為自已的病是不能治愈的,怕有后遺癥,有癱瘓的可能,因而產生悲觀失望。
3.3 孤獨、空虛、絕望 單位效益差,領導不關心,子女不理解支持,引發大多數患者都有失落感,長期的住院治療,子女及親友探望少,即感到無助、空虛、孤獨、無望。
3.4 焦慮、緊張、恐懼 矽肺患者入院后有一段檢查觀查期,此時患者都想迫切了解自已的病情,以及是否得到了診斷和有什么樣的后果,有怎樣的待遇,同時懷疑醫院人員是否將真實的病情告知自已。他們會對醫生保持懷疑,內心充滿焦慮和緊張。嚴重合并癥或并發癥及病情垂危的病人則身遭受折磨,深知病情垂危 ,對治療喪失信心 ,恐懼、絕望表現明顯 ,但求生心切,思想矛盾重重 ,無法克制。
3.5 自卑、否認、隱瞞 由于塵肺合并結核患者怕被社會和朋友拋棄,從而產生自卑心,隱瞞自已的病情,諱疾忌醫,或者不面對現實,不承認自已的病情,自欺欺人,以至于耽誤了治療,還會傳染給別人。
4 矽肺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4.1 尊重、理解與支持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護理人員的自身修養,注意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富有同情心,使患者與醫護人員產生信任,使他們的心理得到平衡,自尊心得到滿足。
4.2 解釋、疏導與實施 護理人員得用通俗易懂及肢體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介紹塵肺病是按照國家職業病標準,經過專家集體會診而診斷的,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與疾病治療的關系,對特殊性的病人更需要耐心細致解釋、說明,傾聽患者的意見,消除患者對病情的擔心,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預后無后顧之憂,減輕患者恐懼心理,建立起自我保健意識,愉快地接受并配合治療。
4.3 安慰、鼓勵與配合 向患者宣傳該病不是不治之癥,只要極積配合治療,從精神上戰勝疾病,鼓勵親人對患者配合,熱情照顧病人,耐心地為病人服務,能激發患者對生活的追求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并通過臨床藥物治療,配合輔助治療,仍可緩解癥狀,勸導患者積極參加戶外活動,進行有氧運動,利用體療、音療、理療等幫助其放松自已,解除精神壓力,接受并極積進行治療。
5 小結
現代護理模式已經融入了各種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了解各種病人的心理活動及心理特征是開展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前提,所以找出問題,針對問題制定護理措施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讓病人身心健康是醫護人員的神圣職責。
總之,心理護理是患者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得到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部分補償,減少患者對生活質量的破壞,幫助患者建立穩定協調的心理環境,為軀體疾病治療創造有利條件,有利于克服患者對疾病的各種消極思想,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疾病治療和康復中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司帕沙星(sparfloxcin,SPFX)是現行氟喹諾酮類中抗結核菌活性較高品種。SPFX的MIC為0.25ug/ml,較氧氟沙星和環丙沙星強2~4倍,亦優于左氟沙星。采用SPFX50mg/kg(僅相當于氧氟沙星的l/6).臨床上為達到最佳治療結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因其有光毒性,從而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段時間,我院連續發生三例門診患者服用司帕沙星光毒性的病例,現就病人情況分述如下:
例1:患者,劉某,女,65歲,因“慢性宮頸炎”來我院門診就診,給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療。患者服用藥物5天后,并在參加日常勞動中出現了顏面部、頸部、雙手皮膚紅腫,伴有灼燒樣疼痛,并隨后發展到破損伴有滲液。喹諾酮類抗菌藥所致的特殊ADR——光毒性反應,臨床表現為:通常發生在暴露在光照下的皮膚區域急性發病,類似于曬斑,照射部位出現紅斑、丘疹、脫屑和小水皰,可發展至非照射部位,多在用藥后3天左右出現,該患者非暴露區皮膚未出現不適。患者出現上述情況10天后,來我院治療,鑒于患者已停止服用司帕沙星,并且皮損情況已開始好轉,向患者告知此次光毒性反應為司帕沙星的不良反應所致,叮囑患者以后再次服用該類藥物時要注意避光休息,未作特殊處理。后患者癥狀好轉。
例2:患者,邱某,女,50歲,因“支氣管炎”來我院門診就診,給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療。患者服用藥物治療6天后,再次來我院治療,自訴服藥后出現面部紅腫、疼痛,并隨后出現顏面部、雙手皮膚紅腫、并出現滲液。告知患者該癥狀為司帕沙星光毒性反應所致,并立即停用該藥,給予地塞米松乳膏擦拭皮損處,后患者癥狀好轉。
例3:患者,王某,男,65歲,因“咳嗽、咳痰半月”來我院門診就診,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給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療,患者服用該藥3天后,在日常戶外勞動中出現雙手、顏面部、頸部皮膚瘙癢,并有紅色丘疹樣凸起,伴灼燒樣疼痛,該患者當時未引起重視,并繼續服用該藥,后致使皮損情況進行性加重,出現全身性的皮疹,尤其以顏面部、頭頸部、雙手等暴露皮膚皮損嚴重并伴有滲液。患者出現上述癥狀1周后來我院治療,立即予以停藥,并告知患者該癥狀為司帕沙星光毒性反應所致,以后服用該類藥物一定要避光,患者目前皮損情況已開始恢復,無滲液,伴有瘙癢,予以西替利嗪片給患者口服抗過敏治療,并要求患者3日后隨訪。后患者病情好轉。
以上病例應讓我們引起警惕,怎樣避免司帕沙星的光毒性?是我們作為藥師的職責。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光毒性的定義:在紫外線的激發下,藥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激活皮膚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引起皮膚炎癥;表現為光照部位皮膚出現瘙癢性紅斑,嚴重者出現皮膚糜爛、脫落。而我們常用藥物中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誘發的光敏反應最常見,嚴重者需住院治療;其他藥物光敏反應的發生率依次為依諾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1]
喹諾酮類藥物能促進紫外線對皮膚纖維細胞釋放前列腺素E2而誘發日光性皮炎。[2]。大多數喹諾酮類藥物能產生光毒性反應,表現為紅斑、水腫、脫屑、蛻皮和色素沉著,甚至出現水皰,一般停藥幾周后可以恢復,但個別患者長期使用有導致皮膚癌的報道。研究證明該反應具有劑量依賴性,與患者年齡無關。司帕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該類藥物的光毒性反應與其化學結構有關,其母環上8位取代基與光毒性有直接關系,若引入鹵素如氟元素(F)可使光毒性增加,C8位引入甲氧基可增加此類藥物對紫外線的穩定性。臨床上雖然喹諾酮類藥物光毒性反應的發生率不高,光毒性較強的洛美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平均光毒性發生率分別僅為10%和7.9%。[2]
那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光毒性的發生呢?在使用司帕沙星藥物時,建議患者減少戶外活動,不宜長時間在日光下暴露皮膚,以免引起光敏反應。應讓患者盡量避免各類光照,尤其是女性在使用本藥期間不宜長時間暴露于日光下。對首次發現皮疹或者其他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用,嚴重過敏反應發生時,可根據臨床需要用腎上腺素或其他復蘇方法治療,包括吸氧、輸液、抗組胺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氣道護理等。[3]
從有關文獻及我院司帕沙星光毒性報道來看,臨床上應用司帕沙星藥物,要充分認識其光毒性,注意光毒性的觀察和檢查。總之,醫生和藥師在患者服藥前應特別交代:用藥期間及停藥后3~5d內須嚴格避光(紫外線、日光及自然光)。[4]一旦癥狀出現,應該告訴患者立即停止使用司帕沙星,并給予適當治療。在最大限度發揮其抗菌作用的同時,盡量減少光毒性的發生率。
預防措施:(1)應用司帕沙星時劑量\不宜過大。避免與其它已知可增加Q—T間期或引起心動過緩藥物聯用。(2)原有Q—T間期延長者應避免使用;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患者、有電解質紊亂或有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謹慎用藥;(3)在應用過程中需密切觀察,必要時作心電圖檢查;一旦出現心臟毒性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治療措施以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寶峰.藥理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02-01。
地中海貧血不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血液系統疾病,而且全球約18億人為無明顯癥狀的攜帶者。在我國,湖南、廣東、廣西為此病的高發區域。
地中海貧血的典型癥狀
重型地中海貧血一般3―12個月開始發病,呈慢性進行性貧血,面色蒼白,肝脾大,發育不良,常有輕度黃疽,癥狀隨年齡增長而日益明顯。另外還可表現為頭顱變大、額部隆起、顴高、鼻梁塌陷,兩眼距增寬,形成地中海貧血特殊面容。輕型患者可無癥狀。因此,凡是不明原因的慢性貧血、腹脹、發育遲緩并有黃疸者要注意是否患地中海貧血,尤其是有特殊的地中海貧血特殊面容及親屬中有地中海貧血患者的應警惕。
地中海貧血怎樣治療
輕型地中海貧血無需特殊治療。中間型和重型地中海貧血應采取下列一種或幾種方法給予治療:
一般治療注意休息和營養,積極預防感染。適當補充葉酸和維生素E。
輸血輸血雖然不能根治地中海貧血,由于很多病人沒有條件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故輸血目前仍是重要治療方法之一。
鐵鰲合劑常用藥有去鐵胺、去鐵酮、地拉羅司等,如果單獨用藥效果不好可以聯合用藥。
脾切除或脾動脈栓塞術對巨脾或及脾功能亢進者可行脾切除術或脾動脈栓塞術,以減輕溶血。
造血干細胞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惟一方法。對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來說,造血干細胞移植應作為首選治療。
基因活化治療如果沒有條件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也可以選用該方法。
怎樣預防地中海貧血
開展人群普查和遺傳咨詢、做好婚前指導以避免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之間聯姻,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采用基因分析法進行產前診斷,可在妊娠早期對重型β和α地中海貧血胎兒作出診斷并及時中止妊娠,以避免胎兒水腫綜合征的發生和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出生,是目前預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護理地中海貧血患兒
保持飲食均衡,不盲目“補血”地中海貧血患兒只需均衡飲食,不需特別進食所謂“補血”食物。反之,一些含鐵質量高食物如肝臟、牛扒、菠菜、蘋果等,應適量而不宜過量進食。不少所謂多種維他命或“補血”藥都可能含有鐵質,地中海貧血病人亦不宜進食此類藥物以避免過量吸收鐵質。
保持適量的運動適量的運動是保持健康所必須的,家長們往往擔心貧血會令患兒體弱而限制他們的運動量。其實,運動量的多少,患兒會因自身的體能自我調節,當感到疲倦時便會自動休息。再說,在定期輸血的治療下,重型貧血病者的體能不會特別虛弱。然而,當并發癥如心臟衰竭形成的時候,病人便應避免劇烈的運動。
預防感染由于患兒于嬰兒期逐漸出現貧血,機體抵抗力低下,常并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和肺炎,所以要注意口腔衛生,特別避免接觸感染性疾病患兒。防止交叉感染。
地中海貧血患兒的父母可以再生育嗎
遺傳是地中海貧血的病因。一般來說,若夫妻二人都是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每次懷孕他們的孩子會有25%的機會是“正常”,50%的機會成為輕型地中海貧血患者,而有25%的機會患上重型地中海貧血。而如果夫妻雙方只有一方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所生的孩子不會得重型或中間型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患兒父母怎樣進行產前檢查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列腺增生癥是男性患者的常見病,發病率高,且藥物治療時間長,停藥后癥狀反復,為此,手術治療是該疾病的首要選擇,目前TURP術式被國際公認為是手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金標準”[1]。但術后持續出血是TURP術后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因此怎樣縮短術后持續出血周期,減輕術后患者的痛苦,這要求我們去積極探索新的先進的護理方式。2009年,我們護理組對我科TURP術后66例患者進行新型的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9年1月~2009年12月TURP術后66例患者隨機分組進行不同方式護理。單日術者納入觀察組;雙日術者納入對照組。年齡56~72歲,平均年齡63.4歲,均有尿頻、尿線細等排尿困難史5~10年不等。其中有多次出現急、慢性尿潴留16例;合并有高血壓2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拍片提示慢性支氣管炎改變者47例,腎功能受損5例,膀胱結石9例,尿路感染29例。術前準備: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改善心、腦、腎功能。行術前常規檢查和準備。術后:留置Foley20~22#三腔導尿管,氣囊注水30~50ml 。
1.2方法
1.2.1 心理指導科室成立“心理指導小組”,分別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由管床護士解述手術的優點及安全性,強調術后出血是常見的手術并發癥之一,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指導患者進行各項術前準備,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同類手術成功病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耐心解釋每項護理措施的方法、目的及作用,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配合治療,以達到治療、護理的最佳效果。
1.2.2 加強基礎護理,消除加重出血的誘因。科室每天定時召開質控分析會,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施有效護理措施。避免因翻身不當、便秘、導尿管牽拉、扭曲、沖洗不暢及尿道口護理不當所致泌尿系感染和受涼感冒咳嗽而加重術后持續出血,導致出血周期延長。
1.2.3 合理排班 采用“以老帶新”排班方式,消除護理工作盲點,提高科室整體護理水平,真正把護理措施落實到實處。
1.2.4 選擇最佳膀胱沖洗液溫度和沖洗液器具懸掛高度。選擇0.9%氯化鈉沖洗膀胱,一可達到預防尿路感染的目的[2],二可保持導尿管通暢,防止因血凝塊刺激膀胱壁導致出血。為此,我科護理組選擇26℃~30℃,0.9%氯化鈉溶液[3]作為膀胱沖洗液。沖洗速度根據沖洗液的顏色、出血量多少隨時調節,一般為80~100滴/分,但也可調至100~140滴/分,出血多時做到快沖洗,液體流量可直線滴入,待流出液呈淺紅時,速度調至80~100滴/分,尿液轉清后調至40~80滴/分。并持續沖洗12~24h,因考慮沖洗效果與減少膀胱痙攣,我們選擇將沖洗液器具懸掛高度60~70cm為宜。
1.2.5 疼痛的護理注意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和程度,疼痛與沖洗或導管護理之間的關系。運用放松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雙氯酚酸鈉塞肛。
2 結果
通過護理干預,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結果見表:
3 討 論
出血是TURP術后的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多發生于術后早期(24小時內)。 術后便秘,靜脈壓力增加可引起電凝后已經止血的小靜脈重新開放而致出血,術后活動不當也容易牽拉前列腺創面而引起大出血[4],室溫下的沖洗液在進行膀胱沖洗過程中帶走人體體內大量熱量至體溫下降,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礙而導致出血量增多,同時沖洗液溫度過低刺激膀胱平滑肌,引發膀胱痙攣而加重出血[5]。并且疼痛、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同樣誘發膀胱痙攣發生加重出血[6]。本護理結果說明,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采取強化心理護理及基礎護理,選擇最佳膀胱沖洗液溫度和沖洗液器具懸掛高度,術后有效止痛等護理干預,對消除患者的緊張、顧慮,減輕患者痛苦及心理負擔,減少膀胱痙攣次數,降低術后出血量,縮短術后出血周期、促進康復,有著重要的 臨床意義,我們認為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階平.泌尿外科[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627~630.
[2]陸彩萍.膀胱沖洗致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士學雜志,2003,18(1):78~79.
[3] 李俊英,茍俊英,李露卑. 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后膀胱痙攣的護理對策[J].華西醫學,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