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09:51: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口腔醫生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資料及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在本院手術室實習的醫學生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醫學生58例,女性醫學生42例,醫學生年齡為18~22歲,平均年齡為(19.0±2.1)歲。隨機將學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50例學生,其中觀察組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模塊式教學方法,對照組學生實施常規性教學,兩組學生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1)對照組教學
對照組教員按病種類對學員進行講課,理論課程結束后,讓學員在醫院各科臨床上進行實習,實習結束后讓學員完成實習報告,并完成畢業論文,并做相應的臨床技能考核。而學員在醫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困惑,包括醫學上、心理上及社會上的問題則由學員自行解決。
(2)觀察組教學
觀察組教學法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第一,閱讀―解疑。課前對學生制度閱讀提綱,根據教學的大綱對學生制定教學材料,參考相應的教學材料,制定相應的閱讀提綱。閱讀,學生根據提綱,求解出提綱所需的知識內容。解疑,學生將閱讀的過程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小結:教師對課題中涉及的知識進行簡明表述,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二,設問―閱讀。由教師設置相關問題并提出啟發性設問,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通過閱讀查找問題的答案,最好由教師對學生的設問提出總結。
第三,閱讀―討論。閱讀,讓學生根據提綱進行閱讀,并將疑難問題記錄待上課時向老師提問。討論,讓教師篩選其中較為集中的問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并通過討論讓學生得以啟發,使得問題更加明確。教師根據涉及的問題及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表述,使得問題變得明朗。
第四,病例分析。通過演示―分析等,對學生演示多媒體課件、錄像等向學生展示病理、生理現象,從而引導學生對理論進行分析,并揭示現象本質,最后對病例分析進行總結及表述。
3.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二、結果
1.兩組患者臨床教學效果分析
觀察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實驗操作成績、論文撰寫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
對觀察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5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50份,通過問卷調查發現,46例(92.00%)學生認為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更容易掌握理論性知識,44例(88.00%)學生認為能夠擴大視野,45例(90.00%)認為能綜合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能力,43例學生認為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不斷完善,醫療市場上也較以往發生了具大的變化,病人在選擇醫療市場時也較以往有了更多的選擇,對醫院及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同時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及自我意識的提高,醫院及臨床醫生在為病人診斷的過程中必需給予病人選擇權、隱私權、知情權等權利,原有的臨床外科實驗室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病人醫療就醫的要求。為了避免產生醫療糾紛事件,同時也為了提高醫院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在臨床學生的學習及培養的過程中,更應該提高學生臨床應用能力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滿足新形勢下臨床醫學外科的要求。本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實驗操作成績、論文撰寫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引導的教學法,最早是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發明[1],是將整個教學過程納入到真實的臨床問題中,并圍繞若干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的方式。2004~2006年筆者采用PBL教學法應用在口腔科的臨床實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1 教學設計
以解決口腔內科臨床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設計系列思考問題,內容涉及口腔基礎和口腔臨床,重在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2 對 象
2002~2005年在口腔內科門診實習的桂林醫學院口腔專業2000,2001級實習醫生,共50名。
3 方 法
3.1由點到面法
又稱典型病例法:實習時,選擇典型病例。如:一女性患者,右下第一磨牙長期冷熱刺激痛,刺激去除后,常有短時間持續痛,一般無劇烈自發痛,可有輕微叩痛,那么,應如何診斷?如何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應該和什么疾病鑒別?給學生3~5d的時間,組織第一次小組討論,對學生發表的意見,暫不作評價,然后再給學生3~6周的時間,輔導學生檢索相關文獻書籍,之后組織第二次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意見進一步提出問題,尤其是一些有關機理、解剖等方面的基礎問題,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歸納、總結。
3.2由面到點法
又稱鑒別診斷法:學生實習前,教師先向該組學生的見習老師了解他們在學習中掌握欠佳的內容,結合實習要求,設計某一癥狀,如“牙痛”,提出系列問題,如“什么疾病可以引起牙痛?如何診斷?需要做何輔助檢查?”,“應如何處理?是否有新的治療方法?新舊方法的優缺點各是什么?”要求學生在隨后的4~8周時間里,一邊收集臨床病例,一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其間帶教老師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并根據討論情況布置學生進一步探討的內容。實習結束前,要求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寫出畢業論文或文獻綜述。
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以上方法之一或并用。
3.3效果評價
評價來自3方面:①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評價。②教師對該帶教方式的評價。③用人單位對采用了PBL教學方式的學生的認可程度;均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4結果
PBL帶教方式的效果,50名學生認為滿意的有43人,占86%,不滿意的有2人,占4%;對10位教師的調查,7人認可該方式,占70%,1人不認可,占10%;16家用人單位,12家對這些學生表示滿意,占75%,1家表示不滿意(見表1)。50名學生,共寫出論文7篇,綜述12篇,內容涉及兒童齲齒的防治,齲齒、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療等等。
5 討 論
[中圖分類號]R74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1(a)-105-02
牙科焦慮癥(dental anxiety)又叫牙科畏懼癥(dental fear),是指患者對牙科懷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緊張心理,以及在行為上表現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療的現象。其存在對早期就診率、診療質量等均有影響,在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疼痛是口腔門診治療中最常引發的問題 ,而怕痛則是牙科焦慮癥核心所在。本研究圍繞怕痛患者潛在心理,利用楊少清的改良牙科焦慮量表(MDAS)與牙科焦慮癥相關因素問卷,對432例口腔門診大學生進行調查,對牙科焦慮癥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5年9月~2008年4月在江西農業大學醫院口腔門診就診的大學生,對研究對象在拔牙前發放MDAS和牙科焦慮癥相關因素問卷,采用個人問卷形式當場發卷測試,在測試前不做過多解釋,由患者獨立完成,每個患者完成量表及問卷需要15~25 min,所發出的量表及問卷全部收回,共發出問卷458份,獲得有效問卷432份,有效率為94.32%;男生210人,女生222人,年齡16~25歲,平均(20.76±1.46)歲。
1.2 調查內容
采用改良牙科焦慮量表(MDAS)[1]進行調查,有如下問題:①今天您要去看牙,當您認為您必須去看牙病時,您在家里的感覺如何?②現在您正在醫院候診室等待進入牙科診療室,您的感覺如何?③想象您坐在牙科治療椅上,當牙醫準備鉆您的牙時,您的感覺如何?④想象您坐在牙科治療椅上,當牙科醫生正準備口腔注射麻藥,把注射器放在您的口腔里時您的感覺如何?選項包括:A輕松;B有一點不安;C緊張;D害怕或焦慮;E很害怕或很焦慮以致有時會出汗或感到身體不舒服。以上5個選項位于每一個問題之后,以自己情況選擇其中之一。量表以A為1分,B為2分,C為3分,D為4分,E為5分。4題選項分數之和為MDAS得分,故得分在 4~20分之間變動。MDAS得分≥11分被認為是牙科焦慮癥患者。
采用牙科畏懼癥相關因素問卷進行調查,有如下問題:性別,是否害怕牙醫用利器刮牙,看到拔牙器械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是否害怕拔牙時的震動,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醫生在你面前手握注射器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醫動作粗野,是否對疼痛敏感,是否害怕雷電,是否害怕強壯的狗等18項因素。
1.3 數據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線性回歸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根據被調查者性別,是否害怕牙醫用利器刮牙,看到拔牙器械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是否害怕拔牙時的震動,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醫生在你面前手握注射器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醫動作粗野,是否對疼痛敏感,是否害怕雷電,是否害怕強壯的狗11項相關因素回答不同牙科焦慮癥患病率進行χ2檢驗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以MDAS得分為因變量,以牙科畏懼癥相關因素問卷調查表中各項因素為自變量,定顯著性水平為α=0.05,進行逐步回歸分析,進入了回歸方程有:是否對疼痛敏感、是否害怕牙醫動作粗野、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是否害怕牙醫用利器刮牙。決定系數R2=0.513,F=10.945,P=0.000(表2)。
表2 MDAS得分影響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從表2看出,在是否對疼痛敏感、是否害怕牙醫動作粗野、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是否害怕牙醫用利器刮牙的因素對MDAS得分回歸系數為正,則說明這項因素對于MDAS得分有負向影響作用;同時可以看出,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與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的回歸系數較大(0.259、0.171),這兩項的影響力較大。
3 討論
3.1 牙科焦慮癥的發生率
本文以MDAS得分≥11分診斷為牙科焦慮癥患者。考慮年齡因素可能對結果有影響,本研究高校在讀大學生為對象,排除老年人和兒童等特殊人群。
調查發現牙科焦慮癥的發生率為48.4%,提示人群中牙科焦慮癥的患病率比較高,由于牙科焦慮癥的存在降低了早期就診率,診治過程更加復雜,使診治質量和牙醫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
3.2 性別對牙科焦慮癥的影響
在本調查中發現,不同性別的患者的牙科畏懼癥的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性的牙科畏懼癥明顯比男性多。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女性的牙科畏懼程度比男性嚴重,表明這與大部分特定的畏懼和焦慮一樣,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或者說女性在焦慮表達方面更為敏感。而男性的控制力比女性強,男的比女的耐受力更強。本調查與國內外其他作者的調查情況相似。
3.3 就診前存在本身相關因素對牙科焦慮癥的影響
就診前患者存在本身相關因素(即:是否對疼痛敏感、醫生在你面前手握注射器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醫用利器刮牙、看到拔牙器械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科診室的氣味、是否害怕拔牙時的震動、牙醫在你口腔注射麻藥是否害怕、是否害怕牙醫動作粗野、是否害怕雷電、是否害怕強壯的狗)。對牙科畏懼癥的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如,拔牙是牙槽外科常見的手術,因怕痛而恐懼拔牙甚至逃避拔牙是牙科患者的一種常見心理。當患者看到醫生在他們面前手握注射器即聯想到口內注射時的痛苦,從而產生預支性疼痛,預支性疼痛程度越大,患者牙科畏懼程度就越大[2]。曾報道許多拔牙患者術前焦慮程度較高,術前牙科焦慮程度的增加與術后疼痛的加劇存在密切的關系。患者越焦慮,他們的疼痛水平或預支性治療過程的疼痛程度就越大。因而拔牙術前評估患者的焦慮心理,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顯得十分重要。
影響拔牙畏懼程度因素很多,醫師應根據拔牙治療的各個焦慮程度不同,分別對待患者,醫師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以減輕患者的恐懼感,使患者能積極與醫生配合,解除患者的痛苦。醫生在臨床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患者對拔牙的焦慮。牙科焦慮癥普遍存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誘導患者克服牙科焦慮,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楊少清.改良牙科焦慮量表及牙科焦慮病因的研究[D].北京醫科大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1994.
一醫學人才培養結構體系的構建
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以及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醫學人才培養如果想走上實踐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就要形成一個完整而系統的人才培養結構體系,不但要進行課程與教材結構的優化與重構,還要從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等多方面進行優化與構建,使人才培養結構更加科學和完善。
1知識結構的構建
優化醫學人材培養結構首先要對知識結構進行優化與重構。一是專業知識方面。要針對于目前社會急需的護理專業以及臨床醫學專業,適當的將專業教學以及基礎教學階段將主干課程減少,同時增加或者修訂一些必要的與課程相應的內容,使學生學習更具方向性;同時要大力發展特色專業,尤其是具有區域特點的醫科學校,要結合本區域的產業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新興專業和重點學科建設;要加大對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制訂專業培養計劃、擴大專業建設領域。二是其他知識方面,包括人文社會以及自然科學。作為一個綜合型醫學人才只掌握醫學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要通過人文社會知識來拓展學生的文化和知識空間,通過知識與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來讓他們的思想和心智得到培養,使他們的審美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適應社會發展做好精神準備。而自然科學中的化學、數學以及物理學和生命科學等知識信息,都是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基礎,伴隨科技的飛速發展,醫學與自然科學已經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密切聯系。
2能力結構的構建
醫學人才的能力結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認知能力,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等,由于醫學專業其特殊性,畢業生走上從醫崗位會面對很普遍的一些并沒有定論的臨床問題,而當面對這些問題時就是對學生的分析能力、應對能力的考驗,因此,要讓學生們在認知過程中學會獨立學習,并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使其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獲得提高;二是實踐能力,即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交流能力等等。醫學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特征,這需要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即我們所說的臨床操作和實驗操作方面的技能。醫學專科學校的學生在文化素養以及智能發展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但與醫學實踐的要求仍舊還有很大距離,因此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不但是社會發展對優秀醫學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醫學專科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結構創新的有效途徑。
3素質結構的構建
素質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人自身所具備的特點以及后天形成的素養兩者的總和。社會進步與醫學發展,使人們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標準也隨之提高,傳統的治病救人已經無法使服務對象得到滿足,而新型醫學人才必須要實現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一是思想道德素質,新型醫學人才不但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思想覺悟,還要有崇高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以救死扶傷、服務社會的思想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規范;二是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指學生所具備的能力、修養和知識的一個總和,它是以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基礎的,要求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廣闊的文化知識面,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科學的知識結構;三是業務素質,是指學生在進行與專業業務活動的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它主要是對學生專業理論學習以及與醫學相關專業知識的認知程度,以及學生在面對臨床實際問題時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解決的能力;四是身心素質,即醫學人才在具備知識才能的基礎上,首先要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當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體魄,才使促進其學業、事業走上成功。
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方法途徑
1注重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十分重要,培養實踐型與應用型的醫學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條件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得到更好的實踐鍛煉,從而提高他們運用醫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一是要加強校內實驗室的建設,給學生提供先進的儀器設備,通過專業實驗室或者實訓中心來優化實驗室條件,并通過實驗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使學生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先進的醫學設備和醫學信息,使他們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二是要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由于社會對醫學人才需求不斷發生著變化,使得校內實踐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滿足學生實訓需要應該努力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可以通過與醫院和醫藥生產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多樣化的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們通過社會實踐來拓展和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證明,強化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集學習、實踐、研究于一體的實踐環境,不但可以使學生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為用人單位輸送更多合格的實干型人才,還可以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有效解決目前醫學專科學校存在的基礎性建設薄弱的困難,實現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的“雙贏”。
2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強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一般來說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分為四個環節,一是基礎實驗環節,要求學生們在本校實驗室接受專業實訓和專業課程的基礎訓練;二是醫院實習環節,通過讓學生們到醫院進行現場實習來熟悉和了解醫院環境和具體要求,通過見習的方式來讓學生參與醫療實踐活動,從而獲得實際的醫療工作經驗;三是現場實訓階段,讓學生們在實踐基地通過專業人員的引導,開展醫學專業工作的實踐訓練。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訓練來對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先進的醫療設備獲得直接體驗。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技術將新技術引入到實踐訓練中來,讓他們能夠對最新的醫療技術動態做到及時掌握,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科學、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超前意識。四是畢業設計環節,即學生完成論文設計,并順利通過論文答辯。要注重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強化,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如類似于臨床、護理、口腔、藥學、檢驗、影像、康復等專業可以利用本校實驗條件,通過開展“畢業實習前技能強化培訓和考試”活動,更有效、系統的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訓練;公管、醫保、藥學、環境、英語、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可以組織開展畢業實習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和寫作培訓,強化學生的畢業實習管理水平,提高畢業實習及論文質量。
3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為優秀人才的培養夯實基礎
實踐型、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的前提和保障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人才質量的提高,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都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有著緊密聯系。因此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為他們創造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通過到重點大學以及重點單位進行學位攻讀和掛職進修的方式,使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相應提高;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讓教師對當前形勢以及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使其在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與調整上更具有針對性,為優秀人才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學校還應加快科研工作建設,通過創辦科研基金的方法鼓勵教師將更多時間投入到科技與科研開發中來,要通過制訂一些關于獎勵科研工作的制度和政策性文件來激發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使教師自身的綜合水平得到提高,從而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4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建立充滿活力的學習機制
校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一個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離不開校園環境的創設。在具體實施中,學校可通過內外部環境兩個角度創設有利于培養人才的校園氛圍,其中,內部環境建設體現在構建一個優美潔凈的校園場地,讓學生能夠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有一個休憩身心的場地。同時,配置校園內部文化宣傳欄,利用宣傳欄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并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其次,外部環境建設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是學校與周圍民居或企業單位相處的融洽程度;第二是良好的社會聲譽。綜合來說,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人才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校園文化能夠加快人才培養的力度,使人才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向著體系化、學術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加強學生的學術修養,加強人才培養的效用。
總之,為了使更多醫學畢業生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讓他們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醫學專科學校必須要注重人才培養結構的優化與調整,要以社會需求、基層需求以及用人單位需求為本,深化改革,強化教學,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5
Training Mode of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Thre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Competition"
LI Qiaoling, LIN Mengyao, PAN Qiaodan, HUANG Suoyi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buil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 in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use inquiry, discussion and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more widely, and based on the trend of full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create more suitable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pace for them. Implement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on" three integration of the "highly integrated practice,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our region and our country in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cience doctor plays a great guide.
Key words medical talents;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新的醫患關系對我國的醫學、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新挑戰,這為我國的醫學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大學生是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不僅要在筆試上取得成效,更應在各個方面,實現全面而深層的發展。①實施“教學―科研―競賽”三位一體化的高度融合實踐的實證研究,探索醫藥人才培養理論,是提升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之一。
1 醫藥人才培養現狀及分析
目前我國現代醫學教學模式及方法沒有形成一定的標準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受到阻滯。②長期以來,教育部門管轄的高校教育和衛生部門管轄的畢業后教育,兩者兼容困難,導致醫學生培養模式混亂。我國醫學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1)大學教育是對高中“灌輸式”或者稱為“填鴨式”教育模式的延續,所教授的許多理論知識或是醫學技能大多是應付考試,考完試之后也就隨即拋之腦后。③(2)課堂教學過于乏味,老師與教師課堂互動少,這將造成教學力度不強,達不到質的標準,既浪費了教師的精力、學生的時間,又使得所教的知識難以被學生消化、領悟。(3)傳統的偏重于醫學理論教學的模式導致醫學生的科研能力略有欠缺, 科研表達能力欠佳,科研思維薄弱,獨立科研能力缺乏和創新能力不強。④⑤(4)醫學生課程繁忙,競賽意識不強,不了解競賽對于創新能力培養形成的重要性。
廣西在醫學教育、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相對于其他省市來說是比較落后的,雖然各個醫學院校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也沒有能夠客觀精確地去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收集分析學生向老師或者學校所反饋的相關信息,也沒有將這些寶貴的信息加以匯總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予以改進,以至于我區醫學教育仍停滯在相對較低的水平。無可避免地,右江民族醫學院也存在這種情況。它位于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樞紐、風景秀麗的百色市 ,自然而然承擔著培養教育具備充足的醫學基礎知識并能運用自如的醫藥人才的重要任務。⑥⑦作為民族醫學院校,盡管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相當優異的成就,但是學科方向特色不鮮明,學科建設缺乏科學、長遠、可行的發展規劃,學科建設目標不明確。例如藥理學的課堂教學對于其它非藥學和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講有些過于理論化,而對于那些課程較緊張的專業學生來說,過于理論化的教學反而讓他們更加難以消化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難以讓他們能夠將所學的藥理知識很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醫學教育改革的路上,我國仍然要堅持開創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醫學教育實際情況的國際化教學模式。我們的高等醫學院校應著眼于培養醫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在科研能力和競賽能力方面。對于教學改革,教師應適時改變教學方法。醫藥人才的培養主要是應對醫院、社會的需求變化的,近年來國家醫學事業的改革就迫切需求具備一定科研與競賽基礎及能力的本科醫學畢業生,因此實施“教學―科研―競賽”三位一體化的高度融合實踐的實證研究具有很好的前景。
2 醫藥人才培養的策略
2.1 教學為醫藥創新人才培養認清目標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和中國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一樣的。教學環節對學生們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將會認清醫藥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首先,教師應當發揮其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可以講述一些相關的醫藥科學歷史,根據專業知識的結構給學生提供內容提綱,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教材、資料,并適當給學生推薦課外書籍,多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在小組的集思廣益中獲得答案,并在實踐中不斷驗證答案。使學生帶著興趣和問題回到課堂上與老師交流,讓老師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點撥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所獲取到的知識的印象, 同時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醫學生對思考問題、探索答案的熱情。
其次,對于己經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的高年級學生,老師通過TBL教學法、PBL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經常性地列舉一些簡單的醫藥案例、簡單模型,組織學生討論案例,給學生充分展現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
最后,在實驗教學中,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開放性實驗教學、設計性實驗教學、綜合性實驗教學及常規基本實驗教學等不同層面實驗的協同教學。把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及校外實習企業的科研項目,分解其中具有實用性的課題作為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通過完成課題實施教學,以本科生導師制方式進行小班教學,來鍛煉他們進行科學研究以及撰寫論文的能力,以此為憑借讓他們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2.2 科研為醫藥創新人才培養鋪好前行之路
醫學科研是醫學科學發展的主動力,也是醫藥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營造科研氛圍,可以促進醫學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為醫藥創新人才培養鋪好前行之路。創建多樣化科研平臺,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有賴于科研設施的齊全。利用百色市右江民族醫學院的地理位置,依托廣西中草藥之鄉的區域優勢草藥資源、我校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二級實驗室,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科學實驗中心等,圍繞百色、廣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服務百色、廣西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平臺,搭建與政府、產業、企業良好互動的橋梁和紐帶,充分利用我校與百色食品藥品檢驗所、廣西桂西制藥責任有限公司、百色市凌云縣長生仙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西凌云浪伏茶業有限公司等共建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創建以上多樣化科研平臺,指導學生申報科研課題、開展課題研究,學生參與教師和校外實習企業的科研項目研究,撰寫和發表科研論文或作為畢業論文,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實驗室開放對于醫藥人才科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是合理的實驗室管理以及配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⑧同時,在開放性實驗中,學生可能提出具有深刻實踐性的問題,操作儀器時會出現問題。為此,在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規章制度方面,為儀器設備建立信息檔案和儀器維修保養制度 ;在學生管理方面,建立重要實驗儀器的使用(操作)培訓制度,在不影響專業課程基礎上,定時進行實驗儀器操作考核,以便于實驗的順利開展;在老師方面, 著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目的,加強大型儀器設備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
2.3 競賽為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平臺
競賽的結果可以評價醫學生自主學習、科研創新能力。醫學院校可以通過引領學生廣泛參與各種競賽,來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結合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藥學,帶領學生廣泛參與“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以及校級的大學生科技論文大賽、藥學知識技能競賽等等多種多樣的競賽,提升素質教育、培育科學精神、塑造創新理念,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3 “教學―科研―競賽”三位一體的發展展望
高等醫學教育擔負著加快知識創新和醫學人才培養的重大歷史責任,培養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與能力是高等醫學教育迎接新世紀挑戰的必然選擇。 緊緊圍繞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醫學高級應用性人才為核心的目標,注重培養為人誠實、作風務實、工作扎實”“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醫學高級應用型人才。科研與競賽能力的形成,有賴于教學制度及管理的規范、合理,同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理論知識,而是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加強科研與競賽意識。
醫學科研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醫學科學研究的活動,它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⑨中國醫學教育改革最緊要的是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和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科研為導向,教學為基礎,競賽為平臺,加強培養具有特色的醫藥創新人才應是醫學院校改革的理念。
4 結束語
醫學院校在培養醫藥創新人才時,除了注重科研和競賽能力的培養之外,更要培養其道德人文素養和理性批判精神。作為醫學生,在接受知識、進行科研活動和參加競賽的時候也要以高度的理性來對待,從而保持一種嚴謹的態度。
*通訊作者:黃鎖義
本課題為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B 198);右江民族醫學院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專項課題立項項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醫學院2014年度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右醫教字[2014]39號)課題全體成員為:黎巧玲、林夢瑤、潘喬丹、黃鎖義、朱曉瑩、李津、林瑤、陸海峰
注釋
① 陳金飛,羅小平.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的實踐探索[J].現代城市,2013.8(2):57-58.
(下轉第162頁)(上接第52頁)
② 亓來華,王成,楊光耀,等.“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五年制教學改革的 思路[J].醫學與社會,2013.26(12):91-93.
③ 陸群,張艷,白慶霞,等.針對當前醫學教育改革形勢,重視口腔研究生能力培養臨床動手力、科研創新力、社會實踐力[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7):860-861.
④ 黃蕊,張永利.醫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J].牡丹江醫學院院報,2012.33(1):74-76.
⑤ 劉真.醫學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引發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106-108.
⑥ 黃岑漢,韋星,趙駿耀,等.新時期民族地區“教學型”醫學院校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的探討――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1):66-68.
1、言語和語言、發聲和發音:語言(1anguage)是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所公認的和通用的符號來思考、記憶、表達意思、傳遞思想的交流工具,如漢語、英語、日語、法語、藏語、蒙古語等。在用同一種語言的同一個國家和民族中,又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方言(dialect),如北京、上海、廣東話等。按其表達的不同方式,有口說語言、文字語言、肢體和表情語言、旗語、手語、電碼、計算機語言以及音樂語言、圖畫語言等。“語言”一詞一般指由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的口語和文字語言。
言語(speech)是以語音(phonetic)為代碼的口說的語言,是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言語的產生首先是由肺呼出的氣流沖擊聲門,使聲帶及其周圍的空氣振動產生嗓音(voice),這種發出嗓音的生理過程稱為發聲(phonation)。
嗓音經過咽腔、鼻腔及口腔的共鳴及腭、舌、齒、唇等構音器官的加工而形成有語義的語音,這個過程稱為發音(articulation)。因此,“發聲”和“發音”是不同的兩個術語,“發聲”是產生嗓音的過程,而“發音”是嗓音在聲道中加工(主要是聲母-輔音和聲調的變化)成語音和有意義的口說語言即言語的過程。關于發聲和發音的區別,顧瑞(2004)?已有精辟論述。發音障礙也可稱為“構音障礙(articulation disorder)”,是由于腭、舌、齒、唇等器官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病變造成,主要表現為輔音音素發不出或發音錯誤,如g、k和h、t和d、l和n、z、c和s、zh、ch和sh等,是口語的語音障礙,詞義和語法正常。構音障礙和構語障礙(dysarthrosis)也不同,構語障礙是因神經系統損傷而致言語行為的運動范圍、方向、速度、力量、時間等方面紊亂或不協調而出現的共鳴鼻音過重、韻律異常、發聲困難等,表現為言語含糊不清晰,音調不規則地急劇變化而給人以怪聲怪調的感覺,還可有咀嚼和吞咽障礙,這主要見于某些神經系統的病變如球麻痹、腦干和小腦病變、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肝豆狀核變性等。
語音的產生和聽感知的關系:嗓音是言語核心.畢業論文產生于聲門的每一個聲源音,都有一個頻率最低而聲強最大的基頻(fundamental frequancy)和多個頻率與其成整數倍而聲強較其弱的諧音(harmonic)或稱泛音(ove~one)。正常嗓音基頻男性為110~130 Hz,女性為220~250 Hz兒童則在340 Hz左右。但當聲源音經過聲道的共鳴(主要為泛音共鳴)和構音器官的加工,最后傳至聽器官系統的語音已大大改變了。正常傳到聽器官的言語音的頻率范圍為500~3000 Hz,這就是純音測聽的語音頻率。
從上所述,對“言語疾病”的概念應包含發聲障礙和發音(構音)障礙,因為言語應包含語音的產生一傳遞一聽感知和理解,所以在此意義上說,言語障礙也應包含聽覺障礙。例如,對聾啞兒的康復治療,在使其殘余聽力復蘇后對其進行聽力補償,并加上調動其視覺、觸覺等感覺,訓練其如何正確發聲和構音,此階段應為聽力和“言語”訓練。以后再逐漸訓練其理解詞句的意義,以及如何根據正確的詞法和語法來用口語表達或說話,不但要能正確發出語音,還要能正確用口語交流。在此意義上說,最終的目的是聽力和“語言”康復,當然加上書面語言的訓練則更為完善。總之,正常的學習語言過程是從“聽言語”和“說言語”開始的。口吃(stuttering)是言語節律異常而非發聲障礙,因此也應歸于言語障礙。
語言障礙表現為對語言(包括口頭和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功能障礙。當小兒患者語言能力的發育滯后于同齡兒童時,如無聽力障礙,智能也無異常時稱為特發性語言障礙,也稱“語言發育滯后”。另外也可能是智力障礙、孤獨癥及腦損傷的表現之一。如果成人大腦損傷,大多數是左側大腦半球受損,包括腦血管病變(卒中)、外傷、腫瘤、炎癥等,則可出現各種類型的失語癥。
2.“聲”和“音”:國家自然科學名詞術語審定委員會公布,碩士論文將過去一般習慣稱為“噪音性聾”更名為“噪聲性聾”(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近年出版的書刊中也將“噪音”改稱“噪聲(noise)”,將“隔音室”改稱“隔聲室”(sound isolation loom)。“聲”和“音”的意義是有區別的,漢英雙解《新華字典》對“聲”的解釋為:聲音(sound),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聽力學詞典》對詞條“ sound”的注譯為:聲,空氣或其他介質中通過壓力波傳輸的振動能量,是產生聽覺的外在原因。《現代英漢綜合大辭典》對“sound”辭條的解釋中有:(聲)音,發音;噪音,各種聲音;聽力的范圍。因此,“聲”的函義是指物體振動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所有聲音,包括噪聲。而“音”在《辭海》中的解釋為:①聲音,特指音樂的聲音,《禮記,樂記》:“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②言語,信息;③音節的簡稱。在相關的英漢詞典中,除“sound”以外,其他關于聲音的詞匯有:“voice”已解釋為說話聲、嗓音等;“tone”則多解釋為音調、全音、有獨特音調的周期聲——單音、純音。這些對“音”的解釋均未包括非周期性聲——噪聲,因此將“噪音”改稱“噪聲”是合理的,而隔聲室是要隔絕包括噪聲在內的聲音,故應稱為“隔聲室”而非“隔音室”。
3.所謂“聲門噪聲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目前國內很多單位所采用的嗓音聲學分析儀,多為上海泰億格公司的嗓音分析軟件Dr.Speech,其中有一項檢測項目稱為“聲門噪聲能量(NNE)”。其英文縮寫的全稱normalized noise energy中并沒有包含“聲門”的意思。雖然病變的聲帶振動時可產生非周期性的聲波——噪聲,但檢測時是用傳聲器在口唇前采集聲樣,即在這個聲樣中應含有產生自口腔、咽腔等聲道中的噪聲,而不僅只有聲門的噪聲,因而近年發表的有些文章中,按英文全稱譯為“標準化噪聲能量”,此譯意也不確切,因“標準化”并不能代表來源于聲門或聲道的意思,含義模糊。該儀器設計創始者的解釋是,該儀器設計的程序可使聲道產生的非周期性聲波濾去,而僅保留聲門所產生的非周期性聲波,因此“NNE”可稱為“聲門噪聲能量”。在Hirano等設立此檢測項目時,該項目名稱的英文縮寫為“NNEg”,全稱為“normalized noise energy of glottis”。由此看來,該項目的名稱應譯為“標準化聲門噪聲能量”,英文全稱則應該為“normalized noise。energy of glottis(NNEg)”或譯為“glottal normalized noise energy(GNNE)”。
二、關于嗓(發)音顯微外科問題
為提高手術的精確性,盡量避免或減少聲帶病變周圍組織的損傷,最大限度地保證手術后的發聲質量,自上世紀50年代末,出現了嗓(發)音顯微外科(phonomierosurgery),1962年Kleinsasser對這類手術技術的改進和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即在全身麻醉下,通過支撐喉鏡用顯微手術器械,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精確的手術操作。至1982年和1991年又先后提出了外側微瓣技術(1ateral microflap technique)和內側微瓣技術(medial microflap technique),這類手術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開展以來,已有很大普及。因為是顯微手術,因此除了應用顯微手術器械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外,還需雙手操作方能完成,支撐喉鏡的主要作用就是解放手術者持直達喉鏡的手,使用雙手進行手術操作。但近年一些發表的文章中,出現了所謂“顯微喉鏡手術”,即不用手術顯微鏡而用連接攝像系統的鼻內鏡,在監視熒光屏下進行手術。
這種手術方式需一手持鼻內鏡,一手持手術器械操作,而單手作業如何能完成顯微手術的切、剪、剝離、縫合等操作技巧?顯然是不可想象的。如只能作拉、拽、扯等操作方式,又何以稱之為“顯微手術”。其實1990年德國Stroz公司已推出了電視顯微喉鏡(video microlaryngoseope),即通過一個特制的連接電視監視系統的喉內鏡,插入并固定于支撐喉鏡的側壁上,用監視器的放大作用代替手術顯微鏡,術者仍為雙手操作,這才是真正的顯微喉鏡手術。1992年Wendler將頻閃喉鏡和手術顯微鏡偶合,在間接喉鏡觀察下,用特制顯微手術器械進行手術,稱為間接顯微喉動態鏡手術,但仍為單手操作,因此,對Reinke水腫及聲帶囊腫等不適合這種手術方法。
三、關于嗓音質量評估和療效標準
對嗓音質量的評估,過去僅憑借喉科醫生的主觀聽覺來評判,缺乏客觀依據,也不能作定量分析,工作總結而且不同醫生對不同患者的嗓音評估差異甚大。自上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嗓音客觀的頻譜分析儀器,可以檢測嗓音的基頻(f1D)、基頻微擾(jitter)、振幅微擾(shimmer)、諧噪比(HNR)、標準化聲門噪聲能量(GNNE)、最長聲時(MPT)、共振峰等客觀參數,并與各項參數的正常值進行比較作為嗓音異常的定量診斷和治療前后的療效標準,這在國內已漸被普遍運用。但仍有一些醫生只采用主觀印象來評估,降低了文章的科學性,當然,這可能是因為目前尚無力購置嗓音聲學分析的儀器設備。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采用現已被國際公認的,而且已被多次證實和客觀聲學分析參數基本一致的嗓音的“主觀聽感知評估”的方法,并按Hirano1981年提出的GRBAS系統標準化。G(grade)為異常嗓音的總嘶啞度,R (roughness)為粗糙聲成分,B(breathyness)為聲門閉合不良的氣息聲成分,A(asthenieity)為對聲音無力的感知,S(strathy)為過強用力發聲的感知。這種方法對目前尚無條件購置計算機聲學分析系統的單位來說應是可取的。不過采用這個方法的前提是評委必須積累對嗓音質量聽評的相當經驗。
以上是我們看到的目前存在于我國嗓音醫學和言語醫學中常見的基本問題,應該引起從事嗓音言語醫學工作和耳鼻咽喉科醫生的足夠重視,并在實踐中逐步加深認識,提高嗓音專業的水平,并使之走上規范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顧瑞.發聲、發音和發音障礙.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4,12:1.
[2]姚乃強.漢英雙解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5:586.
[3]吳展元,蔣濤,楊強.英漢雙解聽力學詞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93.
前言
嗓子是人體正常呼吸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人際交往以及表達我們內心世界和真情所想的發聲器官,因此應該好好保護。變聲期是兒童發聲器官成長發育和嗓音變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了解和掌握兒童變聲期嗓音變化發展的規律,運用正確、科學的發聲方法與歌唱訓練方法,使他們的嗓音既得到妥善保護又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正確的運用嗓音,發展其歌唱能力。這對于一個從事音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國內外的學者都有,不僅一些著名的歌唱家有出書介紹過,一些醫療機構的醫生等也多有研究和著述。對于音樂專業的我來說,嗓音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畢業論文選題時,我確定了此課題。
變聲期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階段里嗓音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們應該在飲食、日常生活等方面多加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喝水,減少用嗓子的次數等。對于從事音樂的人來說,嗓音是比生命更加寶貴的,如果想培養一個音樂家,那么從小訓練就是不可少的。而在十幾歲經歷的變聲期就更需要細心的保護。本文詳細的闡述了變聲期嗓音變化的各個階段和特征以及嗓音訓練和保護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借鑒之用。
一、聲音與嗓音
(一)聲音的概念
首先來看一下聲音的概念:“聲音的發生乃是由于物體的振動,造成空間內空氣的波動而共鳴發音,再籍由大氣的傳播使人之聽覺神經感受到的一種物理現象。”[1]其實聲波形同水波,只是一種是陰性形體看不到的一種是陽性形體能看得到,但其傳送能量的形式卻是相似的,就好像投一塊石子到水池中,水面所泛起的波紋向四周擴散的水波。“在此 現象所引起的物理現象我們稱之為聲波或音波。”[2]
(二)聲音的作用
聲音就是力量。聲音就是我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身份證,當它從我們的身體里呈現出來的時候,它正向世界展示著關于我們的一切。因此,聲音就像一個比喻、一個向世界說明著我們是誰的標志。我們生活在“感知即現實”的文化中,如果你擁有自信的、有說服力的聲音,那么你可以很容易地區分開被重視與被忽視的兩種不同感覺。
(三)嗓音的概念
“人們發出聲音是通過我們的聲帶振動,它的專業稱謂應該是嗓音。”[3]在演唱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咽喉既是正常呼吸必經之路,又是重要發聲器,嗓音是通過咽喉兩壁的振動在嗓音的音區產生的。“聲區”一詞源自管風琴。管風琴中某一音栓所控制的一組同類音質的音管稱為一個聲區。嗓音中的聲區則體現在嗓音的音質、音量及音高上。而嗓音形成的最重要的階段—變聲期更要引起重視。
二、嗓音的變聲期
每個人的嗓音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嗓音也是不同的。我們在少年時代都經歷了變聲期。那么什么是變聲期呢?
(一)變聲期的概念
“在人體的生理變化過程中,青春期是一個重要的生理變化時期。”[4]這個時期孩子的嗓音由清脆、稚氣的童聲轉變為成人的嗓音。“這種從童聲變為成人聲音的生理變化叫做生理性變聲,醫學上把生理性變聲所經歷的時間叫做變聲期。”[5]變聲是一種生理現象,是性腺發達所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是咽喉在短時期內急劇長大而引起的。人們在兒童時期喉頭、聲帶都比成年人小,大約只有成年人的一半左右。這時的發聲器官比較脆弱,男孩女孩的聲音差異不明顯。但到了青春發育期,由于內分泌的作用,身體各方面迅速發育,喉部在外形和機能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喉頭、聲帶等發聲器官迅速生長發育與變化而引起明顯的聲音變化。“如果孩子處在變聲年齡,說話嗓音發啞,唱歌時聲音上不去,檢查聲帶發現有充血,這說明孩子已進入了變聲期。”[6]
(二)變聲期各個階段的嗓音變化及其特征
變聲期可分為變聲初期,變聲期(也就是變聲的旺盛期)和變聲后期。據生理學家和醫學家觀察的結果:“在變聲期前男女兒童喉的大小相差無幾,喉的形狀與體積的生理變化也很小”。[7]從嗓音特點來說,音質、音色、音量和音域都大體相近。據有關專家對變聲期前兒童音域的統計結果表明:“男孩和女孩聲音的音域幾乎是一樣的”。“而在青少年步入變聲期時,首先喉頭的外形有明顯的變化,如甲狀軟骨即喉結迅速地增大并向前突起,喉腔變大,聲帶變長。在變聲前,女孩的聲帶長度為 10—12 毫米, 男孩的聲帶為 12—13 毫米;而在變聲后,女孩增長到14—16 毫米,男孩增長到18—22 毫米;到成人時,女性為14—18 毫米,男性為18—24 毫米。根據醫生在喉鏡下的觀察,青少年變聲期間聲帶有充血、水腫和聲門閉合不嚴等癥狀。”[8]發聲器官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聲音的變化,如在變聲初期青少年會有聲音不穩定、持久 性差、容易疲勞、唱歌吃力、音質粗糙等現象;在變聲中期(即旺盛期),則有聲音變化 無常、控制力差、胸聲增多、聲音低沉甚至有沙啞和失聲等現象;到變聲后期,由于喉結與聲帶的發育基本趨于穩定,聲帶充血狀態基本消失,聲帶閉合基本完好,聲音已接近于成人的聲音,并且男女聲之間在音色、音質、音量上的差異也明顯形成,稚氣的童聲逐漸消失了。“男孩的發音頻率低,聲調變得粗而低沉;女孩的發音頻率高,聲調變得尖而細。”[9] 變聲期的持續時間平均為1年,最短為3—6個月,最長可持續2—3年。此外,變聲期的長短還與地域有關,南方的孩子變聲期短些,北方的孩子變聲期則長一些。
變聲期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初期嗓音變化不大,說話、唱歌仍用童聲,但有時會覺得對嗓音失去控制能力,發聲不停使喚,發高音比較困難,聲音不能持久,有時唱歌會走調或出現怪音;中期嗓音的變化比較明顯,說話聲調變低變粗,雖然聲音仍帶童音,但童聲成分越來越少,成人聲的成分逐漸增加;后期嗓音已完全變成成人的聲音了,但仍有一段時間存在聲音不穩定,控制不自如的現象。“男性喉頭逐漸寬廣,聲帶拉長,喉結突出,聲音也逐漸變得重濁、低沉起來。女性在這期間,喉頭的變化不那么明顯,因而聲音變化不大。在變聲期,男孩子的嗓音通常要比變聲前低 8 度左右,女孩子則降低 3 度左右。在此期間,還會 出現聲音嘶啞、咽干、咽癢、咽部有異物等癥狀。”[10]變聲是青春期特征的一種。在變聲階段,若不注意嗓音的保護,就會使聲帶充血和水腫,影響發聲結構的正常發育,會造成聲音嘶啞,形成所謂的“沙喉嚨”。“人的發聲要借助嗓子(喉部),喉的結構十分精巧,軟骨構成喉的支架,里邊有聲帶。每當呼吸氣流沖擊聲帶,加上唇、舌、齒的配合,再加上鼻腔、喉腔、口腔等腔的共鳴作用就發出了聲音,其中,喉腔的大小以及聲帶的長短厚薄,對發聲起了決定性作用。”[11]
三、變聲期嗓音的訓練
在變聲期,正在迅速發育的聲帶,都會有輕度的炎性水腫,如有外界不良刺激容易造成聲帶的永久性損傷,而使成年后的嗓音受到影響。然而變聲期的青少年既不能無限制地唱歌,又不能過分地回避唱歌。因為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向往唱歌,也追求熱愛唱歌。變聲是青少年身體迅速發育成長的一個必然過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我們要客觀認識它,正確對待它,不應對學生提出過高要求。
(一)呼吸訓練
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一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用好氣息則不費嗓,這對于正處于變聲期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歌唱的氣息控制原理有多種多樣。吸氣一般情況下,由于音樂因素的需要,相對而言,氣要吸得深、快,而運用起來必須要加強控制性和靈活性。也就是說一般是:身體自然放松,氣息要吸得深、柔和具有彈性,吸到肺底,才能形成橫隔膜控制呼吸的狀態。當學生基本做到吸氣的要求,就要進行“收”的訓練了。“收”包括“收氣”以及收縮與歌唱有關的器官和肌體。如收腹,控制氣息的泄出,拉緊聲帶,調整氣息,將聲音打在硬腭上。運用這些方法來逐漸加強聲音的力度、亮度、聲帶承受力和氣息運動的幅度。
(二)中音區訓練
變聲期青少年嗓音運用不能自如,音域有限,高音困難。如果用氣過猛沖擊聲帶,容易造成病變。唱高音或低音時,聲帶閉合不好,易漏氣。所以,在變聲期進行嗓音訓練,多強調在自然音域——中聲區里用聲。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練習時,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鞏固以后,再慢慢向高一點或低一點的音域發展。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有支撐點,喉頭穩定松弛。不論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
(三)共鳴訓練
要讓學生感受什么是共鳴,共鳴的位置,共鳴的點在哪里。讓學生將雙唇輕輕閉上,口腔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后哼出mi音,這時鼻竇處有所振動,同時有麻的感覺,這就有了頭腔的共鳴點,也就是我們要求的發聲位置。實踐證明用mi音方法,是很容易啟發學生找到聲音位置的。當學生找到共鳴點后,要用它來帶動“a”、“o”、“u”這些母音,因為這些母音會幫助喉器官下降,放松舌根,給唱高音創造條件,同時還可擴大使用共鳴腔。
為了避免唱“a”、“o”、“u”母音時,聲音下垮,而出現白聲,需要隨時用“i”母音來帶動。出現聲音不統一時,需要立即換母音。在訓練時將i音同“a”、“o”、“u”這些母音相同使用。
(四)歌曲選擇
初級階段時可選擇較為短小的歌曲,音域不寬,旋律進行平穩,音程沒有大的跳動的。如《采桑曲》音域只有七度,換氣有規律,速度適中,可使學生從容不迫地呼吸,聲音平穩、連貫。又如《小草》、《漁光曲》、《搖籃曲》等,都是這個階段較為適合的歌曲。
提高階段,應仍以鞏固中音區為主,歌曲可適當在音域寬度上有所拓展,歌曲長度上有所增加,要求較為完整表現聲樂作品的思想意境。比如《大海啊,故鄉》、《牧羊曲》、《絨花》、《月之故鄉》等。
四、變聲期嗓音的保護
以上我們了解了青少年變聲期嗓音的訓練,變聲期的嗓音訓練和嗓音保護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關系到以后發音的質量。嗓音變聲期間會有很大變化,學習聲樂的人更要特別注意保護嗓子。在保護嗓子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糾正錯誤的方法,改掉不良的習慣,合理使用嗓子,不斷提高發聲技巧,用良好的呼吸支持,調節好共鳴,使呼氣的力度與聲帶閉合的張力之間協調平衡,以此防止超過發聲器官的勞動強度而引起病變。
2、保持心理和情緒的穩定。研究表明,情緒緊張常常會造成聲帶關閉不全、水腫、長息肉等病癥。所以,保持精神愉快對安全度過變聲期有重要意義。
3、注意飲食衛生。保證充足的營養,同時不吃辛辣食物,少吃過酸、苦味、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氣管、喉頭與聲帶粘膜,使聲帶充血,引起急慢性咽喉炎,另外,要戒煙戒酒。
4、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供血障礙,使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對喉肌的調節和支配能力降低,使喉肌中的碳酸、乳酸等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引起聲帶痙攣。相反,充足的睡眠能使大腦、喉頭得到休息。因此,變聲期青少年每天最好睡足9小時。
5、如果感到嗓子發癢或出現聲音嘶啞現象,可用些中藥(如胖大海、麥冬等)泡茶飲用,或者口含碘喉癥片、杜滅芬含片等。一旦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咽喉炎,要盡快到醫院進行診治,酌情應用抗生素等,以避免病情加重,形成慢性病變,影響發音。
參考文獻:
[1] 哈里德、瑞思尼克和沃克:《物理學基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
[2] 劉兆華:《中國耳鼻咽喉科雜志》,延邊出版社,2004年。
[3] 周數夏:《軍醫大學學報》, 2007年第2期。.
[4] 王健:《耳鼻咽喉科學教科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
[5] 洪昭光:《健康快車》,北京出版社,2002年。
[6] 羅斯沃克:《健康高速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
[7] 朱青:《芻議青少年變聲期嗓音特點及其保護》,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8]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學》,人民出版社,2005年。
[9] 張援:《醫海求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 李玉:《耳鼻咽喉的應用解剖與生理》,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