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31: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虛擬樣機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引言
《汽車設計》是車輛(汽車)工程專業或方向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該課程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評價汽車及其各總成的結構和性能,合理選擇結構方案及有關參數,并學到一些汽車主要零部件的設計和計算方法和總體設計的一般方法,為從事汽車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汽車設計》課程因為涉及內容廣泛、概念眾多、公式量大,因此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1]。目前我校汽車設計課程在教學中存在教學過于理論化,學生對于其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度不夠,知識難以接受理解。實踐教學相對理論教學滯后,因此有必要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2教學方法改革
2.1多媒體演示教學
將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入到汽車設計理論教學中,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圖文并茂;它既能通過圖形的講解去理解結構的設計原理,又能通過文字對內容的歸納進行理論教學[2]。②信息量大、滿足教學要求;枯燥的理論教學激發不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通過課件可以引入很多實際設計中的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激情。③三維動畫能清楚反映總成部件的相互運動情況,從而更好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手動變速器的設計教育論文,由于涉及眾多齒輪的設計公式,教師很難講授清楚,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吃力。通過計算機課件,把變速器的設計過程通過動畫直觀展示,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感官認識,對正確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僅順利完成了難點教學,也使學生體驗到科學的奧妙和技術的強大動力。④通過課件的聲、圖、文字、動畫有機的融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2.2 CAD/ CAE/ VPT等先進設計方法引入汽車設計教學中
隨著計算機相關技術的發展,幾何模型的設計從二維轉向三維。在實現CAD/ CAE/ CAM 一體化的過程中,產品的設計、制造、檢測全部實現無紙化,因此在汽車設計的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將現代的設計手段、設計方法引入到汽車設計教學中[3-4]。
在汽車設計的教學中,對于傳統部件的設計,可以采用CAD的設計方法進行教學,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使用三維設計軟件進行汽車總成部件的設計。如圖1所示,左圖為變速器設計中所用設計公式的計算小軟件,通過課程教學中的演示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設計的步驟,根據計算后的結果引入CAD設計軟件,最終形成右圖所示的三維總成件,整個變速器的設計清楚可見,同時又通過先進的設計方法使學生掌握了現代汽車設計的相關方法論文格式范文。目前,機械CAD軟件可以實現從概念設計、三維零部件建模到裝配分析等各功能的設計。
圖1 變速器設計實例
CAE設計方法的引入是汽車設計教學中又一個形象的方法。目前汽車制造企業在樣機的制作、實驗和性能評價過程中會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分析和仿真,這樣無疑可以減少樣機或試制品的制作次數。在三維模型組裝完畢后,可將模型轉化到仿真軟件上進行動態仿真,模擬真實環境進行三維動態和碰撞等的分析,可以發現部件運動以后的問題,還可將關鍵部件或部位放在有限元分析軟件中,對其在各種工況下的受力和變形進行分析,及時發現設計的薄弱環節,避免設計缺陷。CAE設計方法引入汽車設計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可以使企業實際需求與學生學習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生。如圖2所示,為轉向節設計的CAE受力分析結果圖,通過改組圖片對比學生可以容易明白轉向節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三種特殊工況情況下的受力分析。
(a)車輪越過不平路面工況(b)緊急制動工況(c)側滑工況
圖2轉向節設計實例
虛擬樣機技術(VPT)就是在建筑第一臺物理樣機之前,設計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機械系統的數字化模型,進行仿真分析并以圖形方式顯示該系統在真實工程條件下的各種特性,從而修改并得到最優化設計方案的技術。虛擬樣機技術利用虛擬環境在可視化方面的優勢以及可交互式探索虛擬物體的功能教育論文,對產品進行幾何、功能、制造等許多方面交互的建模與分析。它在CAD模型的基礎上,把虛擬技術與仿真方法相結合,為產品的研發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方法。圖3為引入VPT技術形成的車橋差速器仿真模型,通過該模型的運動仿真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部件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變化情況。
圖3VPT設計實例
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對汽車設計理論的直接了解,有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水平。
2.3 項目教學法引入到汽車設計教學工作中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項目為導向,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先進教學方法[5]。汽車設計課程因為所涉及實際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立相關小的項目。項目教學法便于用在汽車某個總成或部件的設計項目上,如轉向器的設計、麥弗遜式獨立懸架的性能計算、離合器膜片彈簧的優化設計等。通過項目教學進一步鞏固學過的知識,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汽車設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按照新的教學改革思路,經過這幾年的摸索,不斷總結經驗,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對于汽車設計課程的教學測評已經連續2年獲得優秀等級,達到了課程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羅永健.汽車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增刊):80 - 82.
[2]田國紅,衛邵元,李剛.汽車構造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121-122.
[3]段紅杰,于善武.面向三維CAD/CAM技術的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6(5):125-127
[4]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課程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現代化,2006,(2):45-49.
中圖分類號:G424.2文獻標志碼:B
0引言
虛擬樣機技術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在機械產品設計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對機械產品的虛擬樣機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取機械產品的性能,從而驗證設計指標并評價設計結果[1].作為目前世界領先的機械系統動力學分析軟件,Adams以其公認的優越性被越來越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所應用,在機械系統設計和分析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筆者多年來一直探索如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了解和掌握Adams這一先進軟件.在“機械原理”課程[2]的教學中,已有一些教師進行有益的探索——將Adams用于機構分析[3-6],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課程中,有些教師也將Adams應用其中——學生在設計機構運動方案時,應用Adams對設計結果進行驗證[7-9].這些嘗試為“機械原理”課程注入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機構學知識的理解.但總體來看,這些嘗試還停留在個別教師的教學改革試點層次,缺少Adams與課程內容融合的整體規劃和實施方案.本文從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2個方面介紹北航在Adams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1Adams在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
機械原理課程的研究對象為機器和機構,如何在課堂上將機器和機構運動起來,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扎實掌握相關理論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依靠教師的講解,將靜止的機器和機構“動”起來,不直觀;一些設計分析結果也無法實際展示和驗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此外,雖然學生學習很多的經典理論,但在工作不會應用,導致理論與應用脫節.
為此,自2003年以來,北航機械原理教學團隊以Adams為平臺,將虛擬樣機技術與課程的機構以及機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內容有機結合,不僅使靜止的機構圖形運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問題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初步掌握虛擬樣機這一先進技術,為持續、快速地進行機構創新設計與分析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通過虛擬樣機的建立和仿真,對涉及的機構學問題給予直觀、生動的詮釋.學生則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機練習來熟悉和掌握虛擬樣機技術.
1.1課堂教學
3結束語
探索和總結本科生的“機械原理”課程與Adams有機結合的內容和實現方法,進一步探討在研究生階段開設針對學習Adams的“產品設計與虛擬樣機”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果等.在高校開展Adams的學習和應用教學,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總體來看,仍處于探索階段,希望通過同行的共同努力,在相關行業的支持下,不斷地深入和推廣下去.
參考文獻:
[1]郭衛東. 虛擬樣機技術與Adams應用實例教程[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8: 1-317.
[2]郭衛東. 機械原理[M].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1-285.
[3]趙韓, 田杰. 機械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建設[M]. 安徽: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 262-268.
[4]陳文家. Adams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C]//中國機構與機器科學應用國際會議論文集. 上海:機械設計與研究, 2007: 263-268.
[5]王鴻云, 鄭洋洋. Adams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2(7): 230-231.
WANG Hongyun, ZHENG Yangyang. Application of Adams in course of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J]. Comput CD Software & Applications, 2012(7): 230-231.
[6]陶峰. Adams虛擬樣機技術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化工高等教育, 2005(2): 103-104.
TAO Feng.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dams in course of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J]. Higher Education Chem Eng, 2005(2): 103-104.
[7]黃小龍. 虛擬樣機技術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電力教育, 2013(4): 102-104.
HUANG Xiaolong.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n design course of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J]. China Electr Education, 2013(4): 102-104.
[8]劉相權, 米潔. 基于Adams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研究[J]. 中國科技信息, 2012(24): 188-189.
LIU Xiangquan, MI Jie. Teaching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based on Adams[J]. China Sci & Technol Inform, 2012(24): 188-189.
[9]朱玉. Pro/E和Adams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6, 23(4): 112-114.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1-0089-02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已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現代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解決TQCSE難題,即以快速交貨T(Time)、高質量Q(Quality)、低成本C(Cost)、優質服務S(Service)和保護環境E(Environment)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虛擬樣機技術是20世紀80年展起來的現代設計方法,是以虛擬樣機模型代替物理樣機,在計算機模擬物理樣機的運行。近年來,虛擬樣機技術飛速發展,現已成為機械專業方向研究生以上層次人才的必修課程。用戶可以利用ADAMS軟件或使用其他三維軟件建立虛擬樣機模型后,導入ADAMS軟件,通過添加各種約束、驅動或接觸力進行動態仿真,模擬物理樣機的運行。通過ADAMS強大的后處理功能生成各種曲線、動畫等,進而了解設計的復雜機械運動性能,為物理樣機的試制提供理論依據。在大學本科教學中開展ADAMS的教學工作,采用ADAMS多體動力學仿真軟件對機械原理中各種機構進行三維運動仿真后驗證機構設計的合理性,觀察主要機構的運動軌跡、運動速度、加速度等數據變化情況,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中的相關機構運動原理,在進行畢業設計時,能運用ADAMS軟件對其所設計的各種機構進行驗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設計分析能力,為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專業技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面向產業需求,開設專業導論課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桂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控制工程學院重點發展的優勢和核心專業。每年大學新生入學時,都需要進行專業導論課程教育。為了將一些現代設計方法及理論傳授給新生,面向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求,教師在講授專業導論的相關內容時,會將歷年學生所做的優秀仿真作品進行動畫演示。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虛擬樣機技術的理解,相關教師還會組織學生參觀桂林市內在虛擬仿真技術使用較多、較為成功的行業領頭企業,如桂林大宇客車有限公司、桂林橡膠機械廠等大型企業。企業工程師會結合行業特點,將一些典型案例采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現場演示,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虛擬樣機的興趣,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三、學習ADAMS動力學仿真軟件,貫穿專業課程教學過程
我校機械專業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利用ADAMS軟件三維建模技術、形象的動畫展示功能以及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將機械原理課程中一些常用機構,如平面四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的組成和運動情況進行動態仿真,彌補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帶來的問題。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了解到現代設計方法高效、快捷的特點,并從中感受到ADAMS軟件在機械系統設計中的魅力。以凸輪設計為例,教師講授凸輪廓線的傳統設計方法通常是圖解法和解析法。傳統的圖解法作圖過程煩瑣、精度不高;解析法雖能獲得很高精度,但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及編制計算程序。顯然,上述兩種方法都存在難以實際操作的缺點,使得學生很難真正理解。通過ADAMS,則可以直接模擬凸輪的實際運動狀態,設計簡單、直觀,還可以使凸輪運動起來。通過ADAMS的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可測量出從動件的運動規律與給定運動規律的擬合程度,圖1是采用直接法設計凸輪的全過程。現代設計方法的引入,可讓學生體會到先進設計技術的優越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利用ADAMS搭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為加深學生對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真實直觀、可以動手操作的平臺。工程技術人員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真實的機器運行,觀測各構件的相互運動及受力情況,不斷調整設計方案后進行仿真試驗,對整個系統進行優化,直到獲得較為滿意的優化設計方案以后再投入人力和物力制造物理樣機,從而大幅降低新產品的開發費用,提高產品開發效率及縮短產品的研發生產周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ADAMS的積極性,如在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學院組織的ADAMS大賽等一系列競賽活動中,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在計算機上利用ADAMS動力學仿真軟件對機構的運動軌跡、速度變化規律、加速度變化規律及受力分析等做一個前期試驗,并在虛擬試驗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進行優化后再加工出物理樣機進行相應的實驗。利用ADAMS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將實驗數據導入計算機中,與計算機仿真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實驗數據、理論數值和仿真結果之間的差距,改進虛擬樣機模型或調整實驗方案,并對一些優秀作品給予物質獎勵。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可加深學生對常用機械機構的構造和運動原理的掌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熟練使用ADAMS仿真軟件,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是學生即將結束大學學習生涯的最后在校學習環節,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一次全面檢驗。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將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力學和數學等相關知識綜合運用于設計過程中,經過畢I設計的磨煉,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的培養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畢業設計是學生即將走上新工作崗位的一個重要過渡。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ADAMS軟件的能力,根據學生畢業設計課題選題實際情況,教師可在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中增加ADAMS虛擬仿真分析技術,提升畢業論文的檔次。
W生在開始進行畢業設計的初期,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運用已掌握的相關專業知識,通過原理構思進行初步設計后,利用相關軟件建立一個粗略的虛擬樣機模型,利用ADAMS軟件對方案進行動態仿真,將機構的運動軌跡、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或機構運動過程中所受的力(力矩)與理論計算值進行比較,通過對仿真結果和理論值的比較,找出問題的癥結,對模型或理論分析進行修正,并再次進行仿真。之后,在仿真的基礎上,對各設計參數進行優化并確定最終方案,最后采用三維CAD軟件對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導出二維圖紙。通過這樣一個設計、仿真、分析的過程,較為真實地模擬了機械新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學生按照這個模式進行畢業設計,其設計能力和畢業設計質量可以有較大提高,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六、結束語
虛擬樣機技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不斷地體現了優越性。為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專業導論課程教育、創新大賽、專業學習和畢業設計等一系列活動,可將ADAMS仿真技術融入系列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機械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能熟練使用ADAMS軟件解決一些具體工程實際問題。并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使用ADAMS模擬機械新產品開發的全過程,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畢業設計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增強就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衛東.Adams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輔助工程,2013,5,22(增刊1):439-444.
[2]劉曉敏,趙云偉.ADAMS軟件實踐教學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15,(16):165-167.
Application of ADAMS in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SHEN Zhong-hua1,2,CHEN Jing1,2
文獻標識碼:A中圖分類號:TH166文章編號:1009-2374(2016)05-0073-02
作者簡介:伊紀斌(1994-),男,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國防教育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機械設計
隨著知識經濟和工業制造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市場要求產品生產廠商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品質、最短的研發時間、最低的成本消耗和最佳的服務來滿足顧客的需求。傳統設計一般是在圖紙結合產品的特性和設計的具體要求進行的,在機械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對設計中的設備裝配的干擾因素的不確定進行考慮,但是產品在裝配中的缺陷只有在產品開發的后期才能暴露出來或者在產品的試制階段和裝配中顯現出來。如果設計的零件已經開始投入生產了,那么損失就更加嚴重了。產品的質量在傳統的設計和制造方式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并且傳統設計的工藝比較粗糙、開發的效率低、花費時間比較長、耗費的資金比較大。在變化速度快、持續性發展和不可預測性市場中難以適應。因此,企業的生產活動需要具備高度的柔性和快速的反應,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保證了機械制造的先進性,信息化的使用對于現代機械工程設計十分重要。
1虛擬機械制造技術
以往傳統的機械設計技術的設備條件比較差,設計技術性不強,傳統的設計觀念比較保守,設計的手段主要依靠的是粗略的計算和估算,主要是在較多的簡化和靜止化假設中完成機械工程的設計,傳統設計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并且設計的關鍵過程還對設計者的經驗和設計習慣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設計的過程很難實現合理、高效和準確。但是在現代化虛擬設計的相關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設計經驗依賴性強、設計過程靜態性和設計理念隨意性向現代化設計精確性、以數據知識工程和專家系統為保證的設計方式的發展,虛擬計算機技術需要對必要的信息進行檢索、分析和收集。最終找出最優的設計方案和數值運算的方式,當然也會對CAD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庫技術等進行大量的應用。虛擬機械制造技術主要是在虛擬環境下對計算機的模型進行虛擬分析的一種計算機設計技術。該技術集成并綜合應用了綜合性的機械制造環境,主要包括了各種仿真、分析、應用等工具以及信息模型和控制工具等。虛擬制造需要經歷的主要階段有裝配產品的概念設計、動態仿真、回收利用。依靠虛擬制造技術,機械設計人員不需要將所有的零件設備生產制造出來,可以通過對零件模型的建立,隨后對零件進行虛擬裝配,并對各零件部位之間的裝配間隙進行干涉、對裝配的狀態實現檢查,對零件設計中的錯誤及時發現,如果零件不符合設計要求,可以依靠計算機技術方便及時更改模型,最后形成新的零部件設計圖和裝配圖,達到設計、裝配和制造檢驗的協調。
2虛擬制造技術的關鍵
虛擬制造技術包含了許多方面,主要有設計技術的提出、產品制造過程的抽取、原模型的建立、集成基礎結構、建模仿真等。下面就對虛擬制造技術中的關鍵技術進行詳細的介紹:
2.1虛擬技術中的建模技術
虛擬指的是在系統中將現實制造系統映射到虛擬環境下,主要涉及了RMS的模型化、形式化、計算機化的抽象描述和表示。VMS建模的主要內容有生產模型建立、產品模型建立、工藝模型建立的信息化體系結構的建立。生產模型中有靜態描述和動態描述兩種。靜態描述主要是關于對系統生產能力和生產特性。動態描述是在已經被得知的系統狀態和需求的性質上對產品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的預測。在制造過程中我們將種種實體對象總的稱之為產品模型。在產品的模型建立中需要對產品的明細、形狀特征等方面進行描述。對于VMS而言,要實現產品實施過程的全部繼承必須具備完整的產品模型。因此在虛擬制造中的產品模型不再是單一和靜止的,它可以運用抽象的技術實現各種模型面貌的提取。工藝模型主要指的是在制造過程中對產品的工藝參數和關于產品功能的各種因素進行聯系,最終實現對產品模型和生產模型之間相互作用的反映。
2.2虛擬制造技術中的仿真技術
仿真指的是通過計算機實現復雜現實系統的抽象化和簡潔化最終形成的系統模型,并且在仿真的基礎上對模型進行應用,最終得到相應的系統性性能分析。仿真主要以系統模型為主體的研究方法,它對實際的生產系統沒有直接的干擾作用,并且仿真系統可以對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進行應用,實現在短時間內完成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很長時間的工作,有效縮短了生產決策的時間,最大化地避免了對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以及浪費。計算機技術還有很好的仿真修復功能,最大化地保證了方案的最優。仿真技術過程的主要步驟有系統研究、數據收集、系統模型建立、仿真算法的確定、仿真模型的計算、仿真模型的運行、結果的輸出和分析。仿真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主要被分為制造的仿真和加工的仿真。在系統產品的開發中主要涉及的是產品建模、設計交互行為仿真等。方便對設計結果的評價,及時進行反饋,降低產品設計中的錯誤。加工過程的仿真主要有切削、裝配、檢驗及焊接、壓力加工和鑄造等。以上兩種仿真過程是相對獨立的,兩者不能實現集成,而VM中應建立全面過程的統一仿真。
2.3虛擬制造中的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的目的是改善計算機的交互方式,提高計算機的可操作性,它是在對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多種顯示以及控制等接口設備的基礎上,以交互的三維環境為人提供沉浸體驗的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主要由圖形系統和多種接口設備組成,使人在虛擬環境中感受到真實的沉浸感覺,交互性計算機系統是虛擬現實系統的基礎。虛擬現實系統中有操作者、機器和人機接口。它幫助提升人和計算機間的和諧度,同時也是最有力的仿真工具。在VRS的作用下實現對真實世界的模擬。在用戶交互輸入以及輸出修改虛擬環境的條件下,使人達到身臨其境的沉浸感覺。VM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虛擬現實技術。
3機械虛擬樣機技術介紹
虛擬樣機技術在機械工程設計中被稱作機械系統動態仿真技術,它是20世紀80年代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中發展起來的一種計算機輔助技術。在計算機建立樣機模型后,對模型的多種動態性能進行具體的分析,最后對樣機方案實現改進。用數字化模型代替物理性的樣機。通過虛擬樣機技術的作用,簡化了機械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有效縮短產品開發的時間,最大程度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和費用,實現產品質量和系統性能的提升,使設計產品實現最優化和最具創新性。綜合以上優勢,該技術一經出現就受到了眾多工業發達和高等院校及設計和生產企業的重視,許多著名的產品開發設計者都對該技術進行了引入并運用在自身產品的開發中,并且取得了極好的經濟和生產效益。在機械工程設計中應用仿真技術對零件進行設計、生產工序等方面的選用以及工藝參數、加工工藝、裝配工藝等構件的運動性等均可以實現建模仿真。
4虛擬制造技術在機械工程中發揮的優勢
4.1強大的通用性和分析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虛擬樣機技術建立和發展的基礎是分析力學和多體運動力學,該技術的關鍵是對復雜機械系統進行自動建模。因此,大多數的虛擬樣機技術軟件主要運用的是帶約束乘子的微分代數混合方程。令每個構件都有六個自由度是它的核心,還要要求其對多余的自由度進行限制,實現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達到適用性強的目的。與此同時,虛擬樣機技術還對機械系統的詳細環節進行考慮,具體指彈性、接觸和摩擦等因素。
4.2為機械系統建模帶來便利
傳統的機械系統建模中要先建立運動分析,隨后在運動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動力分析,這中間需要許多的圖形分析和公式推導。但是圖形的分析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往往比較復雜,并且錯誤率高。同樣的建模過程中設計人員只需要將機械的構成方式和連接方法以及相應的物理參數實施輸入,其后的建模和求解只需要計算來完成就可以了,極大地幫助設計人員承擔了許多的設計難度。
4.3強大的后期處理能力
在傳統的分析方法上通常得出的是大量的數據,數據的理解還要依靠豐富的經驗和理論。但是運用虛擬樣機計算軟件為復雜性的數據提供了可視化技術,使得設計人員直觀地看到機械設計的性能和運動效果。
5結語
虛擬制造技術實現了現代工程機械工程設計領域中的設計、試制等一系列過程的直觀性。實現了在產品真正制造出來前,可以在虛擬的制造環境中生成產品的原型,更好地替代現實中的硬件產品,更方便地對設計產品的性能和可生產性進行評估,極大地縮短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周期,最大化地節約了產品開發的成本,保證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可以適應市場的靈活性的變化。虛擬制造技術是現實技術和計算機仿真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綜合應用。在現代化計算機虛擬設計技術的幫助下實現對眾多產品的開發和設計,不僅不會造成實際物質的浪費,并且還能更直觀地了解產品生產的具體情況,打開了機械制造和設計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銳.虛擬制造技術在現代機械工程設計領域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3,(13).
[2]劉玲娣.淺談虛擬制造技術在農機設計制造中的應用[J].河北農機,2013,(2).
[3]孫福臻,閻勤勞,單忠德,等.機械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5).
[4]郝虎.虛擬樣機技術在采煤機械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5).
車輛模擬器具有工況設置方便、試驗重復性好、安全性高等優點,在駕駛培訓、車輛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人—車—環境試驗中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車輛運動模擬技術是車輛模擬器質量的保障。本文以“車輛人—機—環境模擬器”項目為依托,圍繞車輛模擬器運動模擬技術中三維虛擬道路建模、車輛動力學建模與仿真、動感模擬算法等展開研究。提出了隨機激勵路面輪廓三維高程數據生成方法;對Vortex車輛動力學建模特別是車輛懸架參數的設置進行闡述,并給出了車輛動力學仿真的實例;提出了基于六自由度平臺桿長的模糊自適應動感模擬算法,最后建立了車輛動力學、動感模擬算法與六自由度平臺虛擬樣機組成的車輛模擬器開發綜合仿真平臺。 論文闡述了項目中車輛模擬器的組成及工作原理,闡述了模擬器運動感覺模擬的機制,對模擬器運動系統做了詳細的介紹,為車輛模擬器運動模擬技術奠定基礎。
給出了車輛模擬器三維虛擬道路建模所需的路面輪廓數據和路形數據建模和生成方法,為車輛動力學仿真提供路面激勵數據。利用路面不平度二維功率譜密度的表達式,通過二維傅里葉逆變換法得到了路面輪廓不平度三維路面高程數據生成方法,生成的高程數據的功率譜特性和各向同性特性均優于已有方法。推導了路面輪廓中包含的隨機瞬態成分的空間位移特征與路面等級的關系,提出了三維空間內隨機瞬態成分生成方法。根據道路路形特征給出了三維空間曲線道路建模方法,并采用線切割方法將道路與地形進行了融合。
闡述了Vortex車輛動力學建模的方法和流程,針對Vortex車輛動力學參數化建模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懸架參數,進行車輛行駛平順性和穩定性仿真,然后進行結果分析對比。對不同路面類型以及各種車輛運動的典型工況進行了動力學仿真,為動感模擬算法的設計和優化提供數據支持。 針對經典動感模擬算法參數不能在線實時調整而導致平臺空間利用率低的問題,在經典動感模擬算法和基于平臺單自由度約束的模糊自適應動感模擬算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平臺桿長約束的模糊自適應動感模擬算法。
首先解決了動感模擬算法中輸入信號預處理、傾斜角速度限制環節處理以及自由度解耦等幾個問題,然后提出了模糊自適應算法的原理與模糊自適應規則,并對幾種動感模擬算法進行了仿真分析對比,結果顯示基于平臺桿長約束的模糊自適應動感模擬算法具有參數調節簡單意義明確、調節作用平滑無沖擊、不需要考慮多自由度之間耦合作用的優點,能充分利用平臺的運動空間而提高動感模擬逼真度。
建立了車輛動力學、動感模擬算法、六自由度平臺虛擬樣機的Vortex、Simulink、 ADAMS聯合仿真系統。首先闡述了聯合仿真系統的組成、原理及作用,然后建立了六自由度平臺ADAMS虛擬樣機模型,并將其與Simulink相聯接。以動感模擬運動的可視化與數據監控以及蛇形試驗專用動感模擬算法為例,對聯合仿真系統的應用進行了舉例說明。
中圖分類號:U415.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根據對目前壓實度檢測系統的研究,要實現振動壓路機對壓實度的實時檢測技術一般需要利用壓路機振動輪的某一動態響應值來間接反映路基壓實度的變化。此次仿真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虛擬樣機技術模擬垂直振動壓路機的振動壓實試驗,測量振動輪在碾壓代表不同壓實度路基模型時的垂直振動加速度幅值,為建立路基壓實度和振動輪加速度幅值之間的對應關系提供數據支持。
1 垂直振動壓實技術的特點
(1)垂直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在激振機構的帶動下產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定向振動,對被壓實材料不會產生水平方向上的干擾力。垂直振動壓路機施工過程中不會在振動輪的行駛方向上產出擁土,道路的表面沒有松散層和裂紋出現,因此避免了傳統振動壓實之后還需要使用靜碾壓路機進行碾壓的施工環節,施工效率在同等條件下提高了 3 倍。
(2)垂直振動壓實之后,得到的鋪層材料壓實度均勻,質量穩定,密封性好。垂直振動還能夠確保瀝青和骨料混合物具有更好的均勻性和良好的道路表面粗糙度。
(3)垂直振動壓路機適用于各種壓實材料及工況,廣泛應用于砂土、土石填方、瀝青混合料以及水泥混凝土的混合料,其作業時的擊實能量沿道路的表面垂直向下傳遞,具有很小的道路表面波動,因此施工過程中對周圍的環境影響較小,具有一定的環保意義。
2垂直振動壓實仿真的理論分析
垂直振動壓路機壓實路基數學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假設的:
(1)振動壓路機的減振系統和隨振的壓實材料被認為是彈簧—阻尼單元,而且彈簧--阻尼認為是沒有質量的;
(2)假設垂直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和所有相關的機架均為剛性體,而且將它們看成是具有一定質量的集中質量塊;
垂直振動壓路機在高頻低幅或者低頻高幅下進行工作時,其它機械參數是不變的,只有路基材料的結構和物理性質發生變化,從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的推導結果也可以看出壓路機在工作時振動輪的垂直加速度和代表壓實材料的剛度和阻尼有關。
振動輪在壓實過程中的動力學響應與被壓實材料的壓實度有著緊密的聯系,振動輪在垂直方向的振動加速度響應和壓實材料的剛度正相關,與阻尼負相關。隨著壓實度的增加,代表壓實材料的剛度增大,阻尼減小,因此垂直振動壓路機振動輪的垂直振動加速度和壓實度是正相關的,而且這種規律具有普遍性不因為被壓實材料的改變而不同。因此,在ADAMS 利用虛擬樣機模擬振動壓實試驗,以測量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的基頻幅值來反映壓實材料的壓實度是可行的。
3垂直振動壓路機的壓實仿真模擬
在垂直振動壓路機的施工過程中,壓實材料的物理特性是不斷變化的,而在仿真環境下壓實材料的這種變化是通過材料本構模型物理參數的改變來描述的。振動壓實系統動力學模型中的剛度和阻尼只是壓實材料的模擬參數,其數值是大都是通過經驗來確定,不能通過土工試驗來測定,在描述壓實材料的物理性能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在 ANSYS 中以本構模型為理論基礎建立起的路基仿真模型更接近于路基真實的物理性能。
通過改變路基材料在不同壓實度下本構模型中物理參數的值建立起同種路基材料的不同仿真模型,構成多組振動壓實仿真模型模擬實際的振動壓實試驗。每一組模型完成一次仿真之后即可獲得在不同壓實度下的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通過幅頻變換得到其在基頻下的加速度幅值。垂直振動壓路機的虛擬樣機工作參數為振幅 2mm,激振頻率為 29Hz,行走速度為 3km/s。某路基材料不同壓實度下本構模型的基本物理參數如表 1 所示。
表1 路基材料的基本物理參數
利用 ADAMS/View 的后處理模塊采集垂直振動壓路機的虛擬樣機在碾壓壓實度為67%的路基模型時振動輪的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波形如圖 1~圖 2 所示。
圖 1 碾壓壓實度為 67%的路基模型時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
圖 2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的頻譜圖
從振動輪加速度信號的波形圖可以看出:隨著路基模型壓實度的不斷增加,振動輪的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的幅值也在不斷增大,這與理論分析和相關文獻的論述是相符合的;從圖 5-8 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的頻譜圖可知讀取振動輪振動的基頻為 29Hz,這與振動輪的激振頻率是一致的,說明 ADAMS/View的后處理模塊能對虛擬振動壓實的振動信號進行準確的采集,所建立的仿真系統也是可行的,采集的仿真數據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4 垂直振動壓路機的路基壓實狀態分析
垂直振動壓路機在代表不同壓實度的路基模型上進行振動碾壓時其振動輪將會有不同垂直振動加速度響應。表2為垂直振動壓路機虛擬樣機在碾壓不同壓實度路基模型時獲取的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信號在基頻下的響應幅值。利用基頻下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的幅值對路基模型的壓實度進行標定50,從而實現利用振動輪的動態響應來反推路基壓實度的目的。
表2 不同壓實度下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的幅值
圖6 為振動輪的垂直振動加速度和路基壓實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在基頻下的幅值和路基壓實度之間通過數據擬合建立起的線性關系式為:
Y=2.617x-65.821;R2=0.9731 (1)
式中:y—路基壓實度;x—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幅值;R—相關系數。
這種檢測方法實現了對路基壓實度更全面的檢測,能夠更好的控制施工質量,隨時發現被壓實路段存在的缺陷,避免了人工檢測工作量大和測點不足容易出現漏檢的問題。
5結束語
論文實現了垂直振動壓路機壓實路基的仿真過程,測得了振動壓路機的振動輪在碾壓不同壓實度的路基模型時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動加速度,并根據數學模型計算的結論建立起了振動輪垂直振動加速度和路基模型壓實度之間的線性關系式,為建立振動輪動態響應和路基壓實度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仿真方法。
參考文獻
一、引言
虛擬樣機技術是一種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在計算機上建立產品的模型,進行仿真分析,預測產品的性能,進而改進產品設計、提高產品性能的新的設計方法[1]。
在虛擬制造的全過程中虛擬加工環境是比較重要的環節。虛擬加工環境是將切削刀具、數控機床等機械制造資源和工件以數字化的模式建立在計算機內,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技術實現工件的加工過程虛擬仿真。因此,虛擬加工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產品研發進度,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
在此我們對自行研制的數控沙發扶手三軸聯動機床,用Visual C++ 6.0和OpenGL進行程序編制,實現對機床的運動學和動力學仿真分析。
二、仿真系統的總體結構
對一個虛擬加工環境而言,其必須與實際加工系統具有功能和行為的一致性。虛擬加工環境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機床模型、工件模型、刀具模型、夾具模型、NC代碼解析模塊、加工過程仿真以及三維建模和數據庫等模塊組成,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結構
其中三維建模模塊包括幾何建模、行為建模和其他建模。加工過程仿真模塊包括加工過程幾何仿真和圖形顯示。NC代碼解析模塊用于對數控程序進行檢驗,并對數控加工過程仿真的動作和狀態起控制作用。
三、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一)虛擬加工環境的幾何建模
幾何模型的表示是虛擬加工環境幾何建模的關鍵,也就是說,要采用什么樣的數據結構和方法來構成虛擬加工環境的結構。由于沙發扶手加工機床的幾何模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裝配體,裝配模型是幾何模型的基礎,同時,裝配模型定義了各個部件之間的裝配層次關系和相對位置,它反映了各個零部件間相互約束的關系。因此,模型的相應數據結構描述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用來存儲機床零部件間的裝配關系,二是描述各零部件幾何模型的幾何信息和拓撲信息[2]。
加工設備的幾何模型是真實設備在虛擬環境中的映射,必須保證模型具有結構和功能的相似性[3]。機床由床身和各運動部件裝配而成,是一個層次式的裝配體,其組成部件的對象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運動特性的對象;另一類是靜止對象。基于此可把機床分解為床身、工作臺、夾具、毛坯、刀具、刀庫等幾個基本類。限于篇幅,以下僅給出床身類的類定義。
Class ChuSheng
{
public:
ChuSheng (); //構造函數
ChuSheng (GLfloat x, GLfloat y, GLfloat z); //重載構造函數
Protected:
Void ChseMaterial (); //床身材質
Void ChseColor (); //床身顏色
Void ChseList (); //床身顯示列表
};
(二)虛擬加工環境圖形顯示技術
動態圖形虛擬仿真需要很快的顯示處理速度。但進行實時動態控制、消隱和光照等操作的數據運算量非常大,它們的計算速度是影響虛擬仿真圖形顯示速度最關鍵的因素。虛擬仿真數控加工沙發扶手過程的圖形顯示表現為動態顯示木料的去除,工作臺運動和刀具運動。由于每次切削過程,顯示圖形僅僅是工作臺、刀具切削的局部和木料的位置產生了變化,因此在沙發扶手虛擬加工系統的軟件編制過程中,應用了局部刷新技術。所謂局部刷新技術,主要思路就是確定模型幾何信息發生變化的空間范圍,僅對該范圍內的模型的幾何信息進行顯示運算,在變化范圍之外的模型信息并不參與運算。僅有在該范圍內的顯示圖形發生改變,在該范圍之外圖形維持原來的狀態。虛擬仿真沙發扶手的加工過程中,重新計算場景信息非常耗時,可將場景信息復制到OpenGL的緩存中,每次刷新顯示畫面前將場景信息復制回顯示緩存,這樣就顯著提高了圖形的顯示效率。
(三) NC代碼解析模塊技術
由于在沙發扶手加工過程仿真中的虛擬機床不能執行數控代碼,因此,需要經過解析模塊來將數控程序轉換成虛擬數控機床可識別和執行的程序,即實現NC程序檢驗和產生虛擬仿真驅動數據的功能。預處理負責對工件數控程序的語法與詞法的識別。經過語法檢驗,如果存在語法錯誤,則進行相應的修改,然后按照修改后的數控程序更改數控數據結構中對應項。提取控制虛擬刀具、虛擬機床和木料相對運動的狀態信息和相關動作,從而形成虛擬仿真加工沙發扶手的驅動文件,實現NC程序驅動的加工過程虛擬仿真。
在NC代碼解析過程中,用來存儲從NC代碼中提取的影響工件和機床運動信息的數據結構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了如下的數據結構。
Typedef struct ShuKong
{
Int iGdai ; //G代碼
Int iMdai; //M代碼
Int iCXnum; //程序段
float fJinGei; //進給速度
float fDaoJuPo; //刀具位置
bool iZhuZhou; //主軸轉向
int iZhuZhouSpeed; //主軸轉速
Int iTdaoj; //刀具號
} ShuKong;
四、結論
本系統通過對輸入的數控加工代碼的圖形驗證,實現了數控加工過程的仿真且具有如下特點:
(1) 采用局部刷新技術,提高了圖形的顯示速度,實現了實時仿真的要求。
(2) 仿真時模擬加工環境、材料去除過程、木料幾何體、刀具幾何體及刀具路徑,避免了因NC代碼誤差而導致的工件的報廢、機床夾具、刀具損壞等問題。
(3) 在編譯和檢驗NC代碼的基礎上,通過對夾具、刀具、工件和機床的圖形顯示,實現了實際切削加工沙發扶手過程的仿真。
此外,該系統可作為虛擬制造中的一個制造單元工具,實現產品的數字化生產,亦可用來培訓數控編程人員。有關物理仿真中的工件材料缺陷、運動控制誤差、工藝系統、相對振動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使本系統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K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1-0079-02
排氣歧管是車輛內燃機排氣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內燃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均有影響。因此,在車輛維修時,它是很難檢測到由于高的內燃機的排氣背壓內燃發動機功率發揮不足或內燃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本論文針對內燃機排氣管路中造成排氣阻力的成因進行分析,為生產、安裝提供結構優化,通過一些數據分析的排氣管線的安裝尺寸、方法和結構的優化,減少排氣管線出現的反壓現象引起的排氣氣體湍流,有效降低高內燃機排氣背壓的情況下,保證內燃機穩定工作。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用FB4105防爆柴油機的研究對象為排氣歧管。FB4105防爆柴油機的主要技術參數有:轉速2300r/min、凈重350kg、防爆凈功率40KW、總排量2.5L。
邊界條件的排氣系統數學模型包括:
(1)入口邊界條件是:根據發動機排量和速度給定的入口速度V=12.06m/s,根據發動機廢氣排放溫度給定入口溫度600℃,根據給定的速度和湍流強度0.3MPa入口處入口結構的價值。
(2)出口邊界條件:針對出口壓力的條件下,假設出口壓力是大氣壓力。
(3)壁面邊界條件:壁面邊界條件為無滑移速度邊界條件。
二、虛擬樣機模型
根據測繪數據,應用UG軟件建立排氣歧管的三維模型(圖1:排氣歧管三維模型),從三維模型圖中抽取出氣道三維圖(圖2:排氣歧管氣道三維模型)。
圖1 FB4105排氣歧管三維模型
圖2 排氣歧管氣道三維模型
三、CAE有限元分析
CAE模塊是3d應用UG軟件中的一個有限元分析模塊,從訂單的產品、設計、開發,綜合傳統的經驗設計和穩流試驗臺的試驗和錯誤的方法,改進的虛擬開發。在虛擬環境下設計實現了虛擬樣機開發的數字仿真方法的產品性能評價過程、優化和修正,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思想,減少不必要的原型機生產,降低產品設計成本,縮短產品的設計周期。
UG高級仿真模塊提供對許多行業標準解算器的無縫、透明支持,這樣的解算器有NX Nastran、ANSYS等。如高級仿真模塊使用該解算器來處理所有網格劃分、邊界條件和解法,還可以求解模型并直接在結算過程中查看結果。高級仿真模塊除提供基本設計仿真中的功能外,還具有高級分析解算流程的其他功能:
(1)高級仿真有獨特的數據結構。
(2)高級仿真有很強的網格劃分功能。
(3)高級仿真有靈活的幾何體設計方法。
(4)高級仿真中有NX傳熱解算器和NX流體解算器。
按照要求用UG軟件打開排氣歧管氣道三維模型,點擊高級仿真模塊,新建FEM(Finite Element Modeling)模型,求解器為NX Thermal/Flow,分析類型為Coupled Thermal-Flow(耦合熱流),材料賦予Air(空氣),采用四面體網格進行劃分,單元格選為5,共劃分有41197個網格單元。圖3為創建的排氣歧管氣道三維模型網格圖。
圖3 排氣歧管氣道三維模型網格圖
四、CAE有限元計算結果及分析
按照內燃機的點火順序(1缸―3缸―4缸―2缸),分別加載邊界條件,對1缸、2缸、3缸和4缸的氣道進行流體模擬分析,從結果可見,流道發生拐彎及彎曲的形狀都會影響氣流,從優化前的圖5、圖6、圖7及圖8上可以看出,每個排氣工作時,對當前管到出口的拐彎處,有一塊區域的氣流產生的紊流現象很明顯,壁面受氣流的沖擊也比較大;當前工作缸的氣流對后面的氣道沒有產生影響,但是對前面的氣道均產生了影響。
五、小結
從FB4105排氣歧管的數值模擬和分析可以基本上滿足光滑排氣的要求,強烈的渦流區沒有出現在管內,只有極少部分渦流現象在管道的彎曲處出現。為了提高通道的氣流速度的均勻性,對原結構進行改善,將在管道彎曲處設計添加圓角。仿真結果表明,原來存在的湍流現象顯著降低了,并且對排氣氣缸后面的氣道也沒有影響,氣道形狀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隨著計算機信息科學的飛速發展,尤其是本世紀在計算機圖形學技術、高性能圖形系統和虛擬現實方面的誕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維修過程在獲得實物樣機或原型機之前就可以開始進行。產品設計和開發的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DELMIA、Jack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和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輔助設計人員完成包含數字樣機、虛擬維修人員和虛擬維修工具的虛擬維修操作流程仿真。在設計階段即開展對設計方案和設計布局的數字仿真,可以避免實物原型的制作,節約了從設計到定型的時間,提高了設計效率,從而降低了開發成本;前期開展的虛擬維修工程評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設計方案和設計布局,因此可以避免不合理的設計,減少給后續維修工作造成的不便。
維修操作空間定量評價方法
維修是一種需要人參與的活動,適當的維修空間將提高維修效率和維修人員的舒適程度。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確定適當的維修操作空間的大小。
在設計產品時,適當的操作空間的具體尺寸需要依據維修人員的身體尺寸和操作姿態來確定。因此維修操作空間應考慮維修人員的影響因素,如實體可達性。人的上肢可以接觸到的空間范圍分為最佳范圍、正常范圍和最大范圍。人體上肢的作業范圍是一個三維空間,維修人員的最大操作空間和舒適度隨著操作高度、手臂延伸線與人體中線的夾角角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為了便于分析人體上肢的操作范圍,建立數學模型描述人體各部分的尺寸和相對位置。
軟件工具設計和案例探究
CATIA是法達索公司(Dassault Systemes)與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聯合開發的一款CAD/CAE/CAM軟件,主要為客戶提品外形設計、機械零件設計、配合結構設計、組裝、數控加工等功能,并提供大量的標準尺寸零件模型,使得企業可以縮短開發周期,快速迭代設計方案,對市場需求做出敏捷的反應。CATIA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數字樣機設計開發軟件之一,應用范圍涵蓋等航空航天、建筑、船舶、汽車、鐵路等多個領域。DELMIA(Digital Enterprise Lean Manufacturing Interaction Application)是法國達索(Dassault Systemes)公司生產的一款數字化企業的互動制造應用軟件,是PLM(Product Life Management)系列產品之一。該軟件與CATIA互為補充,呈現上下游關系,共同貫穿產品的設計周期。利用CATIA制作數字樣機后,可在DELMIA中進行物流過程分析、維修、裝配、工藝規劃、與機器人配合等多種功能的虛擬演示和模擬,是一個面向設計、制造、維護、人機過程的“數字化工廠”仿真平臺。便于用戶檢查設計方案的缺陷和漏洞,及時更改設計方案,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時間,實現快速上市的目的。DELMIA中含有一個Human Task Simulation模塊,包含虛擬人模型、人體動作模型、維修工具等內容,用于模擬人機交互過程,實現虛擬維修、虛擬拆卸、虛擬裝配等功能,也是本研究中重點使用的模塊,包含本研究中所需要的大部分數據。本研究基于CATIA與DELMIA現有的軟件功能和數據庫進行二次開發,研究目標是在客戶已經完成產品設計和數字樣機的制作的情況下,根據已制作好的虛擬維修仿真動畫,針對產品的維修操作空間的完成定量評估。
軟件的二次開發是在現有軟件產品的基礎上,對軟件功能進行延伸和擴展,或實現和其他軟件的對接并實現數據的交換和傳輸。二次開發一般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用戶,通過添加更個性化、專業化的功能和模塊,使得軟件功能更具有針對性,用戶的需求得以實現,工作效率得以提高。DELMIA為不開源的軟件,為實現二次開發必須利用軟件開發商為用戶專門準備的二次開發接口。為靈活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DELMIA提供了多種二次開發的接口:一是CAD格式接口,方便客戶加載在CAD環境下設計的數字樣機,實現模型結構、尺寸、顏色渲染等數據的導入導出;二是知識工程,這是DELMIA的一個專門模塊,知識工程利用參數化定義的方法對人體模型和基礎動作單元進行了建模,建立一個標準模型庫,用戶可以通過關鍵參數調用標準模型庫中的模塊,從而實現快速建模,完成設計任務;三是采用自動化對象編程的接口Automation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能夠實現宏指令的編寫,或利用宏與VB開發語言(Visual Basic)相結合編寫簡易程序;四是開放的基于構件的應用編程接口CAA(Compon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應用組件架構),這是DELMIA的一套C++函數庫,這一接口主要用于與C++開發語言鏈接,方便客戶使用C++編寫所需程序,用戶可通過快速應用研發環境RADE(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和不同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完成從DELMIA數據庫中調取數據到C++程序中的過程。
該案例為針對拆卸某型號大型客機APU上六角螺母的維修空間定量評估。目的是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和開發的軟件工具,對維修操作空間進行定量評價,以展示方法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以及軟件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該大型客機APU的虛擬維修操作動畫截圖如圖1所示。該大型客機APU上有12顆六角螺母,選取123號螺母作為典型案例,三顆螺母的位置如圖2所示。
這三顆螺母中,顯然3號周圍的障礙物少,對扳手的使用影響較少,同時位置較低,距離肩膀較近,手臂只需微微向上伸出即可接觸到,因而上肢舒適度較高。該螺母周圍的空間無需定量評估,定性評估即可確定等級為優秀。1號螺母雖然位置很高,但是周圍的障礙物少,手部可達到1200旋轉。2號螺母位置較高且周圍障礙物較多,維修人員手部只能達到600旋轉。本案例中選取2號螺母進行分析。
第一步打開程序,連接虛擬環境,選定虛擬人并連接。第二步選定關鍵幀,抓取扳手之后,選取手部攜工具接近、旋轉卸下六角螺母、手部攜工具離開這三幀內容。第三步系統提示選取第一幀的維修活動單元類型,為平移,此時軟件自動計算第一幀的掃掠舒適度PV、上肢舒適度r和該幀總舒適度s,x=0,y=0,z=1,但不在界面中顯示。第四步系統提示選取第二幀的維修活動單元類型,為旋轉,如圖3所示,此后軟件自動計算第一幀的掃掠舒適度Pv、上肢舒適度r和該幀總舒適度s,x=0,y=1,z=1,但不在界面中顯示。第五步系統提示選取第三幀的維修活動單元類型,為平移,此時軟件自動計算第三幀的掃掠舒適度Pv、上肢舒適度r和該幀總舒適度s,x=0,y=1,z=2,但不在界面中顯示。第六步系統自動根據已有的x、y、z,計算s的評價標準,(0.8x+0.75y+0.9z)為優秀閾值,(0 5x+0.25y+0.7z)為差閾值,該部分不在界面中顯示。第七步系統輸出三幀中每一幀的s值,并與s的優秀閾值和差閾值比較,給出空間評價結論。該案例中具體數據截圖如圖4所示。得出結論該部分操作空間維修性差,必須加以改進。
學院2016年計劃招收博士研究生46名,實際招生人數以總部下達計劃為準。
二、報考條件
我院博士研究生只面向現役軍人招生,報考2016年博士研究生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品德優良,遵紀守法,立志獻身國防事業;未受過紀律處分。
2、軍隊在職干部按師(旅)級單位推薦、軍級單位政治部審批、軍區級單位政治部干部部門核準、總政治部干部部備案的程序進行審批,由師(旅)級單位干部部門開具介紹信。軍隊院校應屆碩士畢業生經所在院校政治機關審批同意。
3、身體健康,體能達標,年齡不超過40周歲(1976年9月1日以后出生)。
4、在職干部須獲得碩士學位,其中本院在職干部報考工學博士須有被SCI或EI收錄的以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應屆碩士畢業生須完成學位論文初稿,在中文核心期刊(含錄用通知)或國際會議發表2篇以上學術論文。
5、有兩名與報考學科相關的高職人員推薦。
三、報名手續
考生持公民身份證和軍官證(學員證)于2015年9月20日至30日到學院教學實驗綜合樓研究生招生辦公室(1127室)報名,外地考生可函報。報名時應提交:
1、填制完畢的《2016年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和《報考軍隊院校研究生政治審查表》(9月1日后,院內考生可從學院研究生處網站下載;院外考生可來電索要)。
2、已獲碩士學位者,提交碩士課程成績單、碩士學位論文及評閱意見書復印件;應屆碩士畢業生提交碩士課程成績單、碩士學位論文初稿、已發表學術論文版權頁或錄用通知。
3、碩士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生于獲得證書后補交)。
4、檔案所在師(旅)級單位干部部門同意報考的證明信。
5、一寸正面半身免冠照片3張,報名費300元。
上述手續齊備,審查合格者發放準考通知,考生可于10月9日到研招辦領取《準考證》。
四、考試安排
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總分值為600分,包括六項內容:英語筆試、數學筆試、科研學術成果計分、碩士學位論文評分、專業綜合面試、綜合素質面試,每項內容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擬定于2015年10月11至12日,考試地點和具體安排詳見《準考證》。
五、其他
1、考生可于2015年11月初查詢錄取情況,入學時間為2016年3月份(詳見通知書)。
2、我院提供部分往年考試試題,考生可登錄學院研究生處網站下載。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譚繼帥(參謀) 手機:13831189507座機:0311-87992123(地);0221-92123(軍)
E-mail:tanjishuai@126.com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西路97號研究生招生辦公室(050003)
招生專業目錄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導師
專業綜合(面試)
數學(筆試)
080200機械工程
01機械性能檢測與診斷
張英堂
測試技術與信號處理
矩陣理論
02地面運載平臺維修理論與技術
張培林
狀態監測與智能診斷技術
03機械振動與沖擊防護
白鴻柏
振動理論
04機電液集成系統控制技術
何忠波
車輛工程
05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倪新華
斷裂力學
080300光學工程
01軍用光電系統設計與應用
劉秉琦
陳志斌
應用光學、物理光學、光電測試技術
矩陣理論
02激光技術
沈學舉
激光原理及應用
03光學信息安全
光學信息技術原理與應用、光學信息安全
04微納光學
汪岳峰
光電子技術
080402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1測試性設計與分析
黃考利
測試技術
矩陣理論
02精密儀器與微系統
王廣龍
03裝備狀態監測與故障預測
李洪儒
測試與診斷技術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04網絡安全技術
王 韜
計算機網絡
081100控制科學與工程
01裝備測試與故障診斷
尚朝軒
測試與診斷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02火力與指揮控制理論及應用
全厚德
孫世宇
數字信號處理
矩陣理論
03武器系統建模與仿真
朱元昌
系統仿真
04電子裝備自動測試、故障診斷及可靠性
蔡金燕
測試與診斷
05目標識別與信息處理技術
王春平
圖像工程
06精確制導理論與技術
楊鎖昌
精確制導、控制與仿真技術
07無人機數據鏈抗干擾技術
陳自力
線性系統理論、數字信號處理
08目標探測與識別
馬彥恒
數字信號處理、現代控制理論
09飛行器控制
齊曉慧
線性系統理論
10無人機協同控制
李小民
現代飛行控制理論、導航控制技術
11無人機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
王長龍
數字信號處理
12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與控制
徐 瑞
動力系統的穩定性理論
082600兵器科學與技術
01裝備輕量化技術
鄭 堅
火炮與自動武器原理、材料學
應用數理統計
02兵器試驗理論與技術
秦俊奇
火炮專業相關理論
矩陣理論
03裝備維修理論與技術
陶鳳和
火炮與自動武器原理、現代機械測試技術
04兵器性能檢測與診斷技術
房立清
機械裝備故障診斷與預測、武器系統裝備知識
應用數理統計
馮廣斌
火炮與自動武器原理、工程信號處理、現代機械測試技術
矩陣理論
05兵器結構動力學理論與應用
王瑞林
槍炮設計原理、振動理論、電磁場理論
06武器系統仿真與虛擬樣機技術
馬吉勝
振動理論、動力學仿真
07彈道學理論及應用
宋衛東
彈道學理論、制導理論與技術
08彈道修正理論與技術
彈道學、自動控制與導彈設計理論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09兵器性能檢測與故障診斷
唐力偉
振動理論
10兵器新材料技術
王建江
材料學
應用數理統計
11彈藥系統設計與試驗評估
高欣寶
系統仿真技術及其在信息化彈藥工程中的應用
矩陣理論
羅興柏
爆炸及其防護技術在彈藥保障中的應用
12彈藥保障與安全技術
安振濤
炸藥理論、彈藥保障及安全風險評估
穆希輝
彈藥保障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13信息感知與控制技術
齊杏林
彈藥引信論證、設計、試驗及評估理論與技術
14防護材料與特種能源技術
杜仕國
防護材料與特種能源技術及其在彈藥工程中的應用
矩陣理論
15電磁發射理論與技術
雷 彬
電磁場理論、測試技術
16武器系統建模與仿真
蘇群星
武器系統仿真與模擬器設計
17紅外圖像末制導技術
高 敏
彈道學、自動控制與導彈設計理論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18裝備維修保障理論與技術
賈希勝
石 全
康建設
趙建民
可靠性、維修性、維修工程
應用數理統計
朱小冬
可靠性、維修性、維修工程、建模與仿真
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
19裝備維修性理論與應用
郝建平
可靠性、維修性、維修工程、虛擬仿真
20電磁防護理論與技術
劉尚合
魏光輝
電磁場理論、微波與天線
矩陣理論
王慶國
大學物理、有機化學、固體物理、電磁場理論
譚志良
電子技術基礎、通信原理、微波與天線
21脈沖電磁場測試技術
朱長青
電路分析、電磁場理論和微波技術、數電模電
110900軍事裝備學
01裝備保障信息化
盧 昱
網絡信息安全保障
軍事運籌學
02裝備保障理論與應用
石 全
軍事裝備學、戰役基本理論
應用數理統計或軍事運籌學
于永利
可靠性、維修性、維修工程、建模與仿真
軍事運籌學
柏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