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7:57: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纖維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審美特點
現代纖維藝術通過其自身獨有的材料質地以及富有個性的表現特征,形成了其他藝術所無法具有的審美特點。這樣的審美特點也就是通過纖維藝術的材質、色澤、形態、機理等因素在空間構成的完善性,透過視覺表達,通過人的審美標準來完成。
1.材料美
物體外形是通過其基本特點結合而成,先要取決于運用材料的差別,其次為表現形式的差別。纖維藝術的材料大多是通過動植物纖維材料、人造纖維以及實物材料所構成。所有材料都具備了各自的物理屬性,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變成各自的心理感應,材質之間的物理特性的差別通過藝術家的處理后可以發生不同的美感體現,金屬材質形成的空間環境讓人感受到純凈感;木石材質為人們提供質樸的親近感;織物為人們打造溫馨隨和感;人造纖維由于具備了彈性光亮之美,不僅可以具有柔韌的共性美,還具有不同質感的個性美。材料自然屬性的不同,令藝術家在創作中變為視覺方面美的心理感應,透過適當的藝術表現,為材料的審美價值賦予特殊的意義,進而引發了及其豐富的心理效應。
2.形態美
形態美是由于物體形態在外表上給人以和諧的視覺體會。形態包含了外部形態和內部形態,外部形態指的是空間特點,通常泛指形態的外表,也就是人們所觀察到的外部狀態。內部形態體現出形態里各部分相互間界限的形態,也就是結構形態。外部形態和內部形態屬于局部和總體、背景和前景的關系,兩者相互襯托,其之間的張力在相互作用里實現平衡。外部形態的輪廓能夠體現出內部形態的結構輪廓。材料質地的不同,可以轉變外部及內部結構輪廓線的質感,進而豐富形態在視覺方面的美,例如竹、藤等纖維類,其一同具備的彈性張力由于外形和餒形的結構結合,構成相對鮮明的結構輪廓,從而產生了挺拔利落的形態美。質地柔和的麻、棉、毛等纖維,每個人的柔軟屬性對于編織不同的交織里構成了任意張力結構輪廓,以此體現出柔美和諧的形態美。對于軟硬兼施的材料來講,它對比的張力對于其他部分形態之間的表現屬于曲直剛柔的形態美。
3.肌理美
纖維材料由于質感的差別,才可以進行人為加工處理,引發了一些具有歷史性的美的視覺體會———肌理。這也是此類肌理美締造的纖維藝術碰觸空間。其一,肌理美屬于視覺形態。其具備的物質傾向性張力在各自組織結構里的穿行延展屬于打造肌理美的表現方式,而且還會對人們在心理方面有所影響,視覺形態在肌理方面的體會以及材料構成的富有內涵的心里體會。其二,肌理美的不同質量感。其與顏色、光影、形式以及關聯方面和人們的心理體會融為一體的美感,一類有別于屋里定義方面的質量。色澤暗淡、反光、表面皮膚粗糙,構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4.色彩美
色彩美的締造應當是通過美感體會為根本,將創造總體空間色澤的審美內心需求以及和諧色調空間為己任。現代藝術在色彩美方面,是透過纖維藝術本身的色澤體現以及纖維藝術體現來完成不同層面的和諧。
5.空間美
纖維藝術作品不論是二維還是三維空間狀態,其狀態、色澤、肌理等都與周遭空間的因素產生聯系,藝術家一定對此進行平衡,且令人們在視覺的心理方面引發審美聯想,如此才可以最終完成總體空間美。
6.表層審美
其特點為對形式美伊蘇的結合體會,包含了人們對纖維藝術作品的視覺形態在形、光、肌理、色澤等視覺因素方面的初步判斷與基本體會。現代纖維藝術則通過自身的材質肌理以及特有的個性所體現的形式,結合成為藝術的審美特性。
7.深層審美
不論是現代室內設計還是纖維藝術,都對人們的心理造成影響,這樣文化系統包含了人們對文脈的認同感,以及城市環境的連續性以及滲透性,或者將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的特征展現出來。
(二)空間媒介特點
相關人士層為現代室內設計給予了一個定義,建筑空間屬于一個穿越了經濟過程,也就是四處走動且改變位置,在相繼的空間發展里的作用,透過感受運動的順序逐步獲得激烈的感受其通過纖維材料為媒介,構造的物質體現以及精神體現。
二、纖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纖維藝術身為室內設計的主要構成內容,在室內環境里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令空間更為豐富,還可以和建筑內部空間的照明、顏色、材質構成一個瑣碎的,并且可以同建筑內部空間的材質、色彩以及照明相結合,讓人們的藝術氛圍與建筑設計里相結合,進而令建筑內部環境更為溫暖,并締造出較為豐富的人性空間。由于審美情趣的持續提高,纖維藝術逐漸被人們所關注,纖維藝術品多余空間環境的束縛有著較大的作用。纖維藝術品由于材質豐富、色澤鮮艷,且建筑用材大部分構成了明顯的對比。不論是平面還是例題,都能夠更加人性化,打造出豐富多彩的人生。纖維藝術品通過軟性材料進行硬性控制,再次打造建筑空間里的人文形象,且不忘填補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形象且活潑的色澤,令溫暖的人性化藝術氛圍與室內空間有效結合。
(一)審美特點
現代纖維藝術通過其自身獨有的材料質地以及富有個性的表現特征,形成了其他藝術所無法具有的審美特點。這樣的審美特點也就是通過纖維藝術的材質、色澤、形態、機理等因素在空間構成的完善性,透過視覺表達,通過人的審美標準來完成。
1.材料美
物體外形是通過其基本特點結合而成,先要取決于運用材料的差別,其次為表現形式的差別。纖維藝術的材料大多是通過動植物纖維材料、人造纖維以及實物材料所構成。所有材料都具備了各自的物理屬性,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變成各自的心理感應,材質之間的物理特性的差別通過藝術家的處理后可以發生不同的美感體現,金屬材質形成的空間環境讓人感受到純凈感;木石材質為人們提供質樸的親近感;織物為人們打造溫馨隨和感;人造纖維由于具備了彈性光亮之美,不僅可以具有柔韌的共性美,還具有不同質感的個性美。材料自然屬性的不同,令藝術家在創作中變為視覺方面美的心理感應,透過適當的藝術表現,為材料的審美價值賦予特殊的意義,進而引發了及其豐富的心理效應。
2.形態美
形態美是由于物體形態在外表上給人以和諧的視覺體會。形態包含了外部形態和內部形態,外部形態指的是空間特點,通常泛指形態的外表,也就是人們所觀察到的外部狀態。內部形態體現出形態里各部分相互間界限的形態,也就是結構形態。外部形態和內部形態屬于局部和總體、背景和前景的關系,兩者相互襯托,其之間的張力在相互作用里實現平衡。外部形態的輪廓能夠體現出內部形態的結構輪廓。材料質地的不同,可以轉變外部及內部結構輪廓線的質感,進而豐富形態在視覺方面的美,例如竹、藤等纖維類,其一同具備的彈性張力由于外形和餒形的結構結合,構成相對鮮明的結構輪廓,從而產生了挺拔利落的形態美。質地柔和的麻、棉、毛等纖維,每個人的柔軟屬性對于編織不同的交織里構成了任意張力結構輪廓,以此體現出柔美和諧的形態美。對于軟硬兼施的材料來講,它對比的張力對于其他部分形態之間的表現屬于曲直剛柔的形態美。
3.肌理美
纖維材料由于質感的差別,才可以進行人為加工處理,引發了一些具有歷史性的美的視覺體會———肌理。這也是此類肌理美締造的纖維藝術碰觸空間。其一,肌理美屬于視覺形態。其具備的物質傾向性張力在各自組織結構里的穿行延展屬于打造肌理美的表現方式,而且還會對人們在心理方面有所影響,視覺形態在肌理方面的體會以及材料構成的富有內涵的心里體會。其二,肌理美的不同質量感。其與顏色、光影、形式以及關聯方面和人們的心理體會融為一體的美感,一類有別于屋里定義方面的質量。色澤暗淡、反光、表面皮膚粗糙,構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4.色彩美
色彩美的締造應當是通過美感體會為根本,將創造總體空間色澤的審美內心需求以及和諧色調空間為己任。現代藝術在色彩美方面,是透過纖維藝術本身的色澤體現以及纖維藝術體現來完成不同層面的和諧。
5.空間美
纖維藝術作品不論是二維還是三維空間狀態,其狀態、色澤、肌理等都與周遭空間的因素產生聯系,藝術家一定對此進行平衡,且令人們在視覺的心理方面引發審美聯想,如此才可以最終完成總體空間美。
6.表層審美
其特點為對形式美伊蘇的結合體會,包含了人們對纖維藝術作品的視覺形態在形、光、肌理、色澤等視覺因素方面的初步判斷與基本體會。現代纖維藝術則通過自身的材質肌理以及特有的個性所體現的形式,結合成為藝術的審美特性。
7.深層審美
不論是現代室內設計還是纖維藝術,都對人們的心理造成影響,這樣文化系統包含了人們對文脈的認同感,以及城市環境的連續性以及滲透性,或者將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的特征展現出來。
(二)空間媒介特點
相關人士層為現代室內設計給予了一個定義,建筑空間屬于一個穿越了經濟過程,也就是四處走動且改變位置,在相繼的空間發展里的作用,透過感受運動的順序逐步獲得激烈的感受其通過纖維材料為媒介,構造的物質體現以及精神體現。
二、纖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纖維藝術身為室內設計的主要構成內容,在室內環境里具有非常關鍵的地位,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令空間更為豐富,還可以和建筑內部空間的照明、顏色、材質構成一個瑣碎的,并且可以同建筑內部空間的材質、色彩以及照明相結合,讓人們的藝術氛圍與建筑設計里相結合,進而令建筑內部環境更為溫暖,并締造出較為豐富的人性空間。由于審美情趣的持續提高,纖維藝術逐漸被人們所關注,纖維藝術品多余空間環境的束縛有著較大的作用。纖維藝術品由于材質豐富、色澤鮮艷,且建筑用材大部分構成了明顯的對比。不論是平面還是例題,都能夠更加人性化,打造出豐富多彩的人生。纖維藝術品通過軟性材料進行硬性控制,再次打造建筑空間里的人文形象,且不忘填補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形象且活潑的色澤,令溫暖的人性化藝術氛圍與室內空間有效結合。
[關鍵詞]動畫;高科技;藝術性
我們現在所談及的動畫一詞已經具有兩層含義,它首先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作為同真人實景(liveactionmovie)拍攝的電影相對而言的一種電影類型。其次,現時代的動畫同時又是一種技術手段的名稱,是制作電影、電視、廣告等作品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技術很早就被應用在電影制作中,特別在使用電腦制作動畫之后,動畫技術的應用更加范圍廣泛,更加頻繁。現代社會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傳統動畫的制作方式、動畫的形式甚至于動畫的觀念都已經產生了深刻影響,高技術條件使動畫制作必須面對一些重要問題。其實動畫概念的復雜性就已經決定了動畫自身包含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的復雜關系。
傳統動畫電影的造型語言是以繪畫、木偶、剪紙、泥塑等美術方式來完成的,因此,動畫片也曾經被稱作是美術片。現時代的動畫制作中大量地使用電腦這一新型的工具,將動畫稱作美術片或卡通片都已經不再合適。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出現了許多同傳統手法不同的制作方式,我們現在看到了許多新形式的動畫,比如采用電腦技術的三維動畫和網絡動畫。電腦技術的大量運用,使得現代的動畫界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傾向,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動畫都已經拋棄了傳統的平面形式,轉向了利用電腦制作的三維動畫,至少從表面上看平面動畫正在沒落,三維動畫已經成為動畫的主流。其他手工的藝術形式已經很難看到。人們對于新技術的熱情遠遠超過了對于動畫藝術本身,人們總是關注于電腦制作出的宏大場景及逼真效果,而對于動畫片的藝術性則不夠關注,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新時代的動畫應當如何處理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從而能夠使動畫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一、動畫的產生與發展是技術進步的結果
有人將動畫的歷史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洞窟壁畫,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是純粹從美術的歷史層面來說的,而不是從動畫的歷史來說的;也有人認為走馬燈、皮影戲等民間藝術就是動畫的前身,這樣的觀點也同樣是將動畫的概念大而化之,畢竟動畫是一個現代的專有名詞,同電影一樣,它是在攝影技術出現之后出現的一種藝術形式,是運用攝影技術使原本不能運動的物體通過連續放映而使其動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動畫的誕生應當在電影出現之后,也因此,動畫曾經一度被稱作動畫片。動畫的誕生是在1906年的美國,當時斯圖亞特·布萊克頓(J.StuartBlackton)發行了一部叫做《滑稽臉的幽默相》(TheHumorousphasesofFunnyFaces)的短片,片中他讓滑稽演員在一塊黑板前做出可笑的表情并拍攝下來,為了節省逐格重畫的工夫,他使用了“剪紙”(cutout)的手法,將人形的身軀和手臂分開處理,而后將逐格拍攝的影片通過連續的方式放映出來,讓人看到了會動的畫面,這部短片被公認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從這部短片的生產過程就可以看出,動畫正是以攝影為基礎的,這一點同電影一樣,只是電影實際上意味著“快速攝影”,是連續拍攝的產物;而動畫卻是逐格攝影的產物,正是這種拍攝方式使一些原本靜止的畫面在連續放映時產生了動態效果,使那些本來無生命的內容顯得有生命。因此,從技術上說,拍攝方式的不同才是傳統動畫與其他電影之間的本質區別。法國的喬治·薩杜爾在其所著的《世界電影史》中也認為動畫的出現要比電影早,認為電影是在動畫的理念上發展起來的(第二十二章),他作出此種判斷的依據就是將所有活動的畫面都稱之為動畫,而是否運用到攝影技術則是他區別動畫同電影的標準。事實上,動畫藝術也是運用攝影技術作為其誕生的基礎的,動畫只是電影的一個門類,所以即使是喬治·薩杜爾也仍然將動畫放在電影史中進行論述。
自從動畫誕生之后,其藝術效果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得到不斷完善,從無聲片到有聲片,從黑白到彩色,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都對動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動畫界舉足輕重的迪斯尼公司的許多作品也正是依靠技術革新而獲得了巨大成功。自1927年開始,迪斯尼公司推出的《老磨坊》(TheOldMill)就是首度用多層式攝影機營造視覺深度的影片;1928年以米老鼠為主角的卡通片《汽船威利》(SteamboatWillie),是在動畫史上第一部音畫同步的有聲卡通,因此此片一經放映就產生了極大反響,觀眾都為米老鼠有趣的聲音激動、著迷,熱烈地為它的“表演”大聲叫好,當時幾家大制片廠的頭頭也認為該片不單是一部真正偉大的影片,而且是技術上的勝利。1932年迪斯尼公司又推出《花與樹》(FlowersandTree),這是第一部綜藝彩色體卡通片,這部片子贏得了奧斯卡動畫短片獎;1937年,迪斯尼拍成了他的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WhiteandSevenDwarfs),令動畫藝術表現得更加完美,這部由格林童話改編的動畫巨片又為迪斯尼贏得8個奧斯卡獎,動畫片從而也改變了它在電影界的位置,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不再是電影上映前為觀眾打發時間的加映了。
由此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出,無論觀眾還是那些獎項的評委,對于新技術的運用是非常感興趣的。新技術能夠營造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都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聽覺感受,因此,觀眾對于技術的好奇和對于藝術性的欣賞是相輔相成的,好的技術應用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動畫的藝術效果,而很多時候,技術本身就具有藝術性。到了20世紀末,高科技的應用使得動畫制作如虎添翼,動畫家們通過電腦創造出了更多、更加令人驚奇的效果,技術對于動畫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影響。
二、電腦動畫已經成為時代潮流
計算機的出現已經深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動畫,這一切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美國,紐約技術學院的電腦繪圖實驗室導師麗蓓卡·亞倫女士將錄像帶上的舞蹈演員影像投射在電腦顯示器上,然后利用電腦繪圖記錄影像的動作,再描摹輪廓;1982年左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紐約技術學院同時利用光學追蹤技術記錄人體動作:演員身體的各部分都被安上發光物體,在指定的拍攝范圍內移動,同時有數部攝影機拍攝其動作,然后經電腦系統分析光點的運動,再產生立體的活動影像。這種技術出現以后,動畫和其他電影的制作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電腦技術用于制作動畫有兩種途徑,一個是輔助著色、造型,另外一種途徑則是完全通過電腦來制作動畫,從1982年迪斯尼公司推出的第一套電腦動畫的電影《電腦爭霸》(Tron)開始,電腦技術就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到動畫制作中。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的《美女與野獸》中,電腦技術始用來繪制影片的場景,到了1990年代,電腦在動畫制作中的應用則更加廣泛。在《獅子王》一片中,電腦技術開始用在有生命的動物身上,在《鐘樓怪人》中更將其用在群眾人物身上,2000年,迪斯尼公司耗資3.5億美元制作的《恐龍》已經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實景拍攝加數碼影像合二為一的電影。電腦技術應用到動畫制作最重要的結果是實現了傳統手法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如在迪斯尼公司的《幻想曲》里面,原先的影片里面飛舞的符號在鏡頭橫向轉移的時候會出現停滯,這是手工動畫不容易解決的缺陷,而在《幻想曲2000》中,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影片中的畫面變得流暢。電腦三維技術更是將高科技的長處展示得更加徹底,使動畫開始向著逼真的方向發展。在1997年迪斯尼公司與皮克斯公司就一同推出一部完全用電腦制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ToyStory),為動畫的形式增加了新的元素,動畫市場也隨之煥然一新了。
完全利用電腦制作的動畫,在技術上能夠使得創作者更加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達到他們所希望的結果。電腦技術不但能夠使得傳統動畫的制作周期縮短,節約動畫的制作成本,提高效率,而且,一些三維軟件的應用,將動畫的形象和背景直接用計算機來完成,則又使得人們能夠看到雖然是虛擬然而更加逼真、更加接近于現實自然的畫面效果,許多過去難以制作出的鏡頭都可以通過電腦來完成,并且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使影片更具有視覺上的沖擊力。世界電影史上花費最大、最成功的電影之一——《泰坦尼克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對電腦動畫的大量應用,世界著名的數字工作室Digit-alDomain公司為此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動用了300多臺SGI超級工作站,并派出50多個特技師一天24小時輪流制作這部影片中的電腦特技,所以這部影片才有了令觀眾震撼的效果。后來的很多大場面、大制作的影片中,都利用了電腦動畫的技術。鑒于這諸多好處,創作者對于技術的依賴也越來越強,現在的動畫制作也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腦了,即使是傳統形式的動畫,在制作過程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電腦,使用新技術,以期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所以,堅持以手繪平面動畫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后期幾部作品,也都采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在制作《千與千尋》時已經用電腦技術來做一些淚水的三維效果了。
三、動畫成功的關鍵在于以藝術性為本
傳統動畫從逐格拍攝到后期制作的方式都與今天大不相同,雖然傳統動畫也不斷地利用新技術,以期創造更好的視聽效果,但是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傳統動畫對于動畫本身的諸藝術要素卻都是同樣地關注的,是將動畫作為一個整體藝術形式而進行創作。夢工場1998年攝制的動畫片《埃及王子》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傳統形式的動畫片,這也是夢工場的第一部動畫作品。這部影片刷新了許多有關傳統動畫片的規則和定位,也對夢工場日后的動畫片創作影響深遠。影片的主創人員曾將“圣經蝕刻版畫(Bibleetchings)畫家GUSTAVE的作品、莫奈的印象派繪畫和大衛·里恩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史詩感”列為影片風格的參照物,取得了良好的視覺藝術效果;而影片所選取的厚重主題,一并取得了感人肺腑的效果,獲得了專業人士的如潮好評。迪斯尼公司1994年出品的《獅子王》也是一部以傳統手繪的形式創作的動畫片,影片的情節雖然并不新穎,只是將人類的故事通過動物的形象演繹出來,但是,這部影片展示出了絢麗的色彩,動人的音樂,以及流暢的畫面,夸張的形態,幽默機智的語言,人性化的動作設計,充分調動了動畫這門綜合藝術的各個要素,使得此片不僅獲得了廣大兒童的喜愛,也吸引了許多成年人。這部影片同時獲得了極佳的票房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電影史上唯一進入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動畫片,成為迪斯尼歷史上最成功的動畫電影,而且,該片還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最佳作曲獎,1995年全球獎的最佳喜劇/音樂片獎以及第20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片獎等,可以說,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市場上都取得了輝煌業績。
相比較來說,以傳統方式制作的動畫片對于藝術性的關注多于對技術性的關注程度,傳統的動畫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其特征十分明顯。迪斯尼曾說:“卡通的首要責任是生活和動作卡通化,即把事物通過觀眾的想象呈現在銀幕上,而不是把動作或情形拍攝下來或描繪出來,要把現實生活所遇到的事物卡通化,或把我們今天所想的奇妙事物表現出來。許多人在研究真實動作時,常有不正確的想法,他們認為我們的目的只是把這些動作照原樣畫出來。這些想法應該從根本上鏟掉。”“真正的卡通是真實的或可能的事物,甚至是即將發生的事物,加上幻想與夸張。”所謂“卡通化”或“幻想與夸張”在故事情節上主要體現為,于角色真實的人的特征之上附加喜劇的因素,卡通化的內容還應當包括形象上的再創造,將角色加以夸張、變形,因此,對于繪畫、泥塑、剪紙等等的藝術特色運用得當,并且加以取長補短,充分展現各藝術的特色,并有所發揮。例如中國的動畫家們曾經創造的水墨動畫,將中國水墨畫的趣味充分利用,人們在欣賞動畫的同時,也領略了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四、面對高科技時代的動畫
弗洛伊德說,藝術作為“富于想象的創造,正如白晝夢一樣,是童年游戲的繼續和替代”。動畫本身所具有的藝術特征,就是可以直接展示童話、神話、科幻等普通手段難以表現的內容,從而作為一種媒介使人們通過這種藝術形式產生童趣、幻想的共鳴。也正如迪斯尼所說:“我不是主要為孩子們制作電影。而是為了我們所有人中的童真(不管他是6歲還是60歲)制作電影。這就叫童真。最糟糕的不是我們沒有天真,而是它們可能被深深地掩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去實現和表現這種天真,讓它顯示出生活的趣味和歡樂,顯示笑聲的健康,顯示出人性盡管有時荒謬可笑,但仍要竭力追求。”動畫正是通過幻想來滿足人們的想象空間,因而不僅得到兒童的喜愛,也吸引了許多成人。弗洛伊德還說:“藝術家的創造物——藝術作品——恰如夢一般,是無意識愿望在想象中的滿足;藝術作品像夢一樣,具有調和的性質,因為它們也不得不避免與壓抑的力量發生任何公開的沖突。不過,藝術作品又不像夢中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性的產物,因為藝術作品旨在引起他人的共鳴,喚起并滿足他人相同的無意識的愿望沖動。”想象與現實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距離的,因此藝術作品也必須同生活的真實區別開,然而近些年來創造了票房奇跡的以及獲得了各電影獎項的動畫片都呈現出這樣的一種傾向,那就是極力地運用寫實的能力,利用高技術手段將本來是虛擬的世界努力表現出如同現實存在的真實效果,而三維的動畫對于制造逼真的效果無疑是最有效的辦法。
藝術自律顯然沒有它的倡導者所鼓吹的那樣美好,它實際上是“一個資產階級社會的范疇”,具有意識形態性,是“資產階級社會邏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瑏瑣。可見,先鋒派真正反對的不是“象牙塔”,而是藝術與體制之間那種曖昧的合謀關系。自律藝術的問題并不在于其是否和現實生活發生聯系,而在于它是不是成了現存體制的傀儡,以華麗的外表掩飾了其附庸性的本質。“藝術體制”(institutionofart)正是在先鋒時代流行的概念。將藝術視為一種體制,就是將藝術作品和現象置于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討論,從對藝術本質屬性的關注移向藝術生產、傳播、消費和分配過程中所涉及的制度、行為和各種權力關系。比格爾表示:“這里所使用的‘藝術體制’概念既指生產性和分配性的機制,也指流行于一個特定時期、決定著作品接受的關于藝術的思想。”瑏瑤先鋒藝術洞悉體制運作的秘密,要求打破藝術“純粹性”的幻象,力圖將自律的藝術從被規訓的世界中拯救出來,重申藝術作為審美現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理性社會的反叛功用,因而,“先鋒派的出現標志著現代藝術進入了自我批判的階段”瑏瑥。
“先鋒”(avant-garde)概念首先出現在軍事領域,它與“進軍”“力量”“勇往直前”“沖鋒”等用語密切關聯,展示出強烈的戰斗意識。先鋒賦予了藝術革命性潛能,在美學上表現為極端主義和實驗精神,即不顧一切地傳統羈絆,不斷推陳出新,甚至認為破壞比建構更重要。卡林內斯庫表示:盡管每個時代都有其反叛者和否定者,先鋒派本身在十九世紀的最后二十五年之前并不存在,它的出現同一個特定的階段有著歷史的聯系,在此階段,某些同社會相“疏離”的藝術家感到,必須瓦解并徹底整個資產階級價值觀念體系,以及它所有的關于自己具有普遍性的謊言。因而被視為審美現代性之矛頭的先鋒派,是一種晚近的現實,就像被認為是從文化意義上指稱這種現實的先鋒派這個詞一樣。瑏瑦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先鋒藝術是在現代社會產生的,它以否定的形式力圖完成自律藝術想完成卻未能完成的任務,更為激進地繼續著審美現代性的反叛職能。為了避免被體制收容,先鋒藝術總是保持著最為激進和徹底的論戰姿態,踐行著美學上的極端主義,甚至用一種“反藝術”的方式來實現藝術的否定精神。在先鋒派藝術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美學上的激進:令人瞠目結舌的“另類藝術”、不斷引發爭議的行為藝術、琳瑯滿目日新月異的視像藝術不斷沖擊著人們的接受底線,引發了極大的震驚效果。馬爾庫塞認為:“藝術,作為現存現實的異在,它是一種否定的力量。”瑏瑧發達工業社會的藝術必須作為現存秩序的異在者,才能發揮其批判與革命性效能,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非壓抑的文明。先鋒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它對現存社會構成的“破壞性的潛能”,它與體制之間那種不妥協的態度成為審美現代性對抗啟蒙現代性最有力的武器。
美國學者卡爾認為:“先鋒指向未來,一旦被現在所融會,它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成為現代主義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先鋒總是處于危險的境地,威脅著自身的安全。”瑏瑨為了避免被同化,先鋒必須時刻保持著精英姿態,甚至以不斷自殺式的創新方式與體制保持著距離。“二戰”之后,先鋒藝術卻出乎意料地在公眾之中取得了成功:先鋒派的反叛創意被用于商業廣告,先鋒派的寫作技巧被用于通俗文學,先鋒派的藝術品被擺放在中產階級家庭的各個角落。先鋒藝術不再給世界帶來震驚,也不再對既有體制構成威脅;相反,它的唐突冒犯和出言不遜只被認作有趣,它啟示般的呼號變成了愜意而無害的陳詞濫調。具有諷刺意味的一刻到來了:先鋒派發現自己正在一種出乎意外的巨大成功中走向失敗。如今,它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了,卻不得不悲哀地面對自己的死亡。盡管一些新先鋒藝術創新手段還在層出不窮,但失去了“震驚”力的藝術已經不再“先鋒”,中產階級已經發現,“對于其價值觀念的最猛烈攻擊,可以被轉化成令人歡欣的娛樂”,先鋒“已從一種驚世駭俗的反時尚(antifashion)變成了一種廣為流行的時尚”瑏瑩。高舉著鮮明的反叛旗幟卻失去了反叛性,一直對體制保持警惕也未能逃脫體制收編的厄運,這或許是先鋒藝術最大的悲哀。現代藝術的對抗價值是在現代語境中形成的,藝術根本不能也從來沒有逃脫過體制對它的束縛。“藝術體制與啟蒙理性其實始終都維持著一種既互相對抗又相互合謀的復雜聯系。藝術一方面以審美現代性載體的身份,始終不懈地抵抗啟蒙理性對文化造成的各種沖擊;另一方面,它也深深地被卷入了資本的權力控制中(這同時包括了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的控制),遵循著體制的既定邏輯。”瑐瑠阿多諾曾主張藝術家們再次退守到象牙塔內,捍衛最后一片凈土,抵抗文化工業,拒絕被技術化的消費藝術。然而,這種拒絕顯然帶有烏托邦性質,不但失去了藝術的社會功用,而且也抵擋不住體制的滲透蠶食,因而帶上了悲壯的色彩。隨著認識的加深,以布爾迪厄為代表的現代知識分子則要求人們必須正視藝術體制的兩面性,學會在夾縫中生存。我們生活的時代,是科技盛行與異化加劇的時代,權力的控制更加隱蔽而強大,既然無法回避,人們也許只能試著從嘈雜電波與喧囂市場中傾聽藝術的真聲了。
二、價值的置換:媚俗藝術的陷阱
當自律藝術失去其純粹、先鋒藝術沒有了震驚感時,藝術進入了真正媚俗的時代。媚俗的影子在現代社會無孔不入,如前所述,自律藝術與先鋒藝術都經歷了一段“媚俗化”的過程。曾經偉大的藝術本身并不媚俗,但一旦被用作廳堂的點綴,成了純粹炫耀性的裝飾或滿足某種需要,便是典型的媚俗品。蒙娜麗莎的畫像、倫勃朗的真跡、羅丹的雕塑走入了日常生活,卻失去了神圣的光環,可以被復制把玩,這是自律藝術走向生活時遭遇的尷尬。媚俗藝術還經常借助先鋒派的手法來實現自己的媚俗目的,例如杜尚們的“現成品”曾一度是藝術界的先鋒,但到了媚俗的時代則完全成了拙劣的復制,成為人們爭相模仿的時尚。此外,一些人還偷用了先鋒的形式,以激進的外表粉飾意識形態,對體制盲從,完全違背了先鋒的原意。很顯然,現代藝術中的部分重要成分在媚俗進程中消失殆盡了。媚俗藝術雖然口碑不佳,但它的產生依舊根源于現代性內部的沖突,和現代人分裂的生存方式密切相關。丹尼爾•貝爾表示:“資本主義矛盾來源于經濟領域所要求的組織形式同現代文化所標榜的自我實現規范之間的斷裂。……經濟與文化領域的不同原則正引導人們走向相反的方向。”瑐瑡現代的經濟體系以工具理性和節儉效益作為軸心原則,形成技術性的管理機構與抽象的組織制度,個人在其中飽受壓抑、限制,成為最大限度謀取利潤的工具;而文化領域卻熱衷于自我表現和自我滿足,以個人的感覺、情緒和興趣作為衡量尺度,契合現代主體的獨立不羈和無限張揚。這兩者發生了激烈的沖撞,在中產階級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中產階級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階層,他們在生產工作領域中踐行著克己、勤儉的理性原則,卻在空余時間追求放松娛樂,刺激著消費,或者說是白天“正派規矩”,晚上卻“放浪形骸”。無可否認,媚俗藝術的興盛和這種生活方式關系密切。
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補償機制,媚俗藝術給飽受工具理性折磨的現代人提供了休憩的場所,甚至演變為整個社會的理想生活方式。不過,中產階級對藝術的推崇絕不是真正要去維護藝術的理想領地或高揚藝術的獨立精神,作為有錢并且有閑的階層,他們需要一種消磨時光的快捷方式,便捷地打發沉悶而乏味的空余時間,藝術被要求盡可能的愉悅而輕松,因其本質上是一種放松的享樂主義。中產階級喜愛媚俗藝術,主要是將其作為自己社會地位的標識而進行收藏與購買的;即使不是為了炫耀,也是對枯燥無聊日常生活的幻想性安慰與快樂的逃避。“構成媚俗藝術本質的也許是它的無限不確定性,它的模糊的‘致幻’力量,它的虛無縹緲的夢境,以及它的輕松‘凈化’的承諾。”瑐瑢在媚俗藝術中,占主導地位的必然是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即那種寬容的、中庸的、撫慰性的、多愁善感的享樂主義目的,藝術可以用于建筑工藝、室內裝飾、家具陳設、影視策劃、時裝表演等一切領域,來取悅或滿足人們關于美的幻想,提供大量的文化快餐,那些難以把握的精神層面卻已無人問津,真正的審美價值被置換成了廉價的享受。按照卡林內斯庫的看法,媚俗藝術是“典型的現代的”,它一方面與“文化的工業化、商業主義和社會中日漸增加的閑暇緊密相連”,另一方面“有意為廣大民眾那種最膚淺的審美需求或奇怪念頭提供及時滿足”,是“虛假藝術”與“美學謊言”瑐瑣。
真正的藝術與媚俗藝術之間是有本質性差異的。作為一種獨特的審美經驗,藝術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凝聚著藝術家的生命苦痛與靈魂感悟,具有深刻的超越、叛逆、永恒性的精神價值,其原始的美學意義是獨一無二、無法復制的。而媚俗藝術顯然是一種“替代性的經驗”,價值是由“需求”或“享受”決定的,它通常被認為是藝術中的“偽藝術”(pseudoart),最擅長的便是模仿(從最古老的藝術品到最新近的先鋒派都可以成為其模仿的對象)與偽造。然而,再精致的模仿也只能是虛假的審美欺騙與自我欺騙,藝術被誤解、利用、假冒甚至兜售。這種欺騙性造就了當今藝術界極為尷尬的局面,即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被貶低,或僅僅用作財富的炫耀,或滿足一些平庸的幻想,而一些非藝術品卻登上了大雅之堂,接受大眾的膜拜,卡林內斯庫將其稱為“美學不充分定律”瑐瑤。現代藝術發現自己正逐步走進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不知不覺失去了原先承載的價值責任,甚至與其深惡痛絕的庸俗社會及規訓體制走到了一起。
人們往往認為是消費社會促進了媚俗藝術的發展,在這個時代,流水線上的批量生產的復制品充斥著市場,大眾文化對于藝術消遣娛樂的需求達到了極致。而實際上,媚俗藝術恰恰是消費社會的推手,兩者之間有著隱秘的互惠關系。中產階級的享樂主義原則是自我滿足性的,它對時尚過于依賴并且易于流逝;媚俗世界恰以寬容為特征,而且往往沒有限制,它被要求著提供了足夠數量的書籍、圖畫、音樂、裝飾品來滿足社會的消遣需求。“當藝術不再能精英地宣稱自身的獨一無二,僅作為某種炫耀或只為了滿足幻覺性想象,‘美’就顯得相當容易制造。”瑐瑥各種形式的藝術就像服從供應與需求這一基本市場規律的任何其他商品一樣,可以被廣泛性的生產與傳播,各種形態的媚俗品滿足著不同層次人們的需求,這一切均促進了文化工業的發展與文化市場的繁榮。在一個藝術成為產業的消費時代,各種物品不分貴賤地雜糅在一起,一幅梵高的真跡可能與具有懷舊意義的老照片價值相當,評價它們的只有商品的供求價值,真正的審美精神消失殆盡,藝術在表面的繁榮下走向了荒原。必須承認,現代藝術概念和古典主義語境下人們對藝術的理解已經完全不同。按照傳統,藝術或者作為理性精神的承載,或者被看做神性的最高展示,更多地被看做感性精神與理性精神的完美結合;而現代人對藝術的崇尚卻與主體內在的感性需求密切相關,如有趣、時尚,幻想滿足,等等。
如果說以往的藝術所追求的境界是“真善美”,那么現在的藝術更多被要求著提供“快樂”,以感性為目的的藝術追求很快失去了深厚的價值內蘊。特別是在后工業與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隨著資本對藝術的控制不斷加強,藝術的自律與對抗性逐漸削弱,媚俗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劇:自律藝術將“人為性”推向了極端,恣意探索反常的領域,追求一種既反自然又絕對新異的美,最終得到的不是靈魂的提升與精神的愉悅,而是世俗生存的自我滿足;同樣,致力于否定的先鋒藝術卻在不斷形式變革中走向了自殺,空虛的形式繼續承載著藝術家們的反叛激情和個性需求,卻唯獨失去了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對于藝術的現代轉型,哈貝馬斯的看法或許代表了人們普遍的矛盾:這個過程是很含混的,既可能藝術變為一種顛覆力量的反文化,同時也可能使藝術墮落為宣傳性的大眾藝術或商業化的大眾藝術。瑐瑦審美現代性是當前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現代藝術作為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了其中一道亮麗卻又復雜的風景。從“藝術至上”到“生活至上”,從“為藝術而藝術”到“為藝術而反藝術”,從獨立自主到依附從屬,從激進反叛到消費媚俗,從象牙塔尖到廣場娛樂,從精神圣殿到價值荒原,藝術中的悖謬現象凸顯了現代性內在的矛盾與危機,展示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體制、藝術與消費、藝術與精神之間的多重復雜關系,為審視當下種種藝術熱潮提供了某種警示。
[關鍵詞]企業勞動組織員工
一、企業勞動組織方式的變革,要求員工必須向知識型技能型轉變
進入21世紀,人類正邁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呈現出一系列的特征。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建立在泰羅科學治理原則基礎之上的、以增加物質財富為最終目的的大批量生產方式,正在被以精益生產和靈敏制造為代表的靈活多變、適應性強、個性化的柔性生產方式所取代;相對于傳統工業的金字塔型組織治理模式,精益生產方式條件下的企業是一種扁平化的組織,企業的每一個體都是創造性的個體。為此,企業要求每一個員工都必須由傳統的簡單操作的勞動密集型向現代企業所要求的知識型技能性轉變。因為:1、勞動者操作的機床設備和生產的產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斷提升,其變化提升之快在一些領域已達到日新月異的程度,這對勞動者的素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者必須與時俱進,迅速跟上形勢,實現由一般的勞動操作向知識型技能型的操作轉變。2、企業的組織形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過去粗放型的簡單操作的企業組織形式,早已向著集約的技術密集型的企業組織形式過渡。企業集團化結成了緊密合作的伙伴關系和并行關系,其組織結構屬于網絡結構,企業不但是良好的經濟組織,而且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組織。這種學習型組織以建設學習型企業和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員工代替了傳統的企業和員工。3、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每個人都需要具備創業、解決問題和自我創新的技能。而這種人,實際上就是知識型技能型的人才。當前,為提高生產效率,加快企業發展,企業大量引進先進設備,如自動化生產線、數控機床等,使員工的工作性質從以體力操作勞動為主轉向以知識、信息處理及腦力勞動為主;工作范圍也在不斷拓寬,專業間業務交叉,人員間的多方面的協作,也更需要員工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勞動組織的變革,要求員工必須向知識型技能型轉變。
二、對技能型員工和培養技能型員工的正確認識
技能是指運用知識和經驗去完成某一活動的行為能力,一般表現為實際的操作技術。技能是實踐訓練的結果。企業一般把熟練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員統稱為技能型人才,把掌握一定技術能力或從事相關技術工作的熟練工人稱為技術工人,而技術工人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在基層班組中占有很大比例,技能型人才與技術工人相比,除了具備更豐富的生產操作經驗和事故處理能力,能獨立解決有一定難度的生產技術問題,還要能夠組織或作為骨干積極開展班組技術革新活動。技能型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人力資源之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意識中,技術工人的身份僅僅是工人,其作業的技術含量普遍較低,故而其待遇較差,也很容易受企業改革改制的沖擊。而知識型、技能型工人則不然,比如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熟練的數控工和模具工,常常被企業重金招聘,而且不少企業重金也難以招聘到,由于技能型工人比較緊缺,所以才有了企業對技能型員工的呼喚。
三、培養技能型員工的措施
培養技能型員工要結合不同班組所擔負的科研生產任務及自身特點,找準切入點,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杜絕形式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長計劃、短安排,有序推進,把著力點放在提升員工的理論水平、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上。
1、強化理論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員工技能培訓中最基礎又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理論上首先弄懂,才有實際操作技能提高的基礎。因此,搞好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技能型員工基本素質的提高,對員工在今后實際生產活動中運用理論,對實際技能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抓好崗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是員工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要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針對性地開展培訓。這是一項既需要細心耐心,又必須嚴密組織的系統工程。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企業培訓部門應對所有技能性崗位展開培訓需求調查,認真分析分類,力爭做到技能崗位員工的操作能力、技術水平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較清楚全面的了解,有針對性地制定企業員工系統的培訓計劃。
3、充分發揮技術骨干的傳幫帶作用。班組里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要充分利用導師帶徒這一機制,為進入班組的新員工選配技術過硬、素質優秀的技術骨干做師傅。通過一對一培訓,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為了使新員工盡快掌握工作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2-014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73
220kV輸電線路一般在露天環境進行施工架設工作,在戶外的輸電線路系統中用途廣泛,是戶外電力傳輸的重要載體。昆明地區形成多端220kV環網,但是因為220kV輸電線路用途廣泛和覆蓋面積大,加之昆明地區多山,施工及運行維護難度大,同時卡斯特地貌及紅黏土廣泛分布的地質環境對輸電線路的施工及運行維護也有重大影響。如果維護措施不當,也很容易引發各種安全事故。為了確保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對輸電線路的運行進行維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 昆明地區220kV輸電線路的特點
220kV輸電線路的特點明顯,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維護難度大、寬度要求高和維護工藝要求高。
1.1 維護難度大
昆明地區220kV輸電線路覆蓋面積廣泛,線路經過地區的地理環境和地質地貌的差異,這對輸電線路的維護工作帶來重大影響,同時云南地區主要地貌為紅黏土質地,紅黏土在雨季吸水后膨脹,旱季脫水后又不能及時收縮,導致基礎易受到土質變化帶來的桿塔傾斜甚至倒桿,這是造成輸電線路維護工作難度大的客觀因素。同時維護工作不分季節進行,在不同的季節所采取的維護措施不同,在豐水期,受西電東送負荷影響,需在日常維護項目中加入金具連接部分紅外測溫檢測,并需對雨季期間的基礎穩固情況、防洪防汛設施完好情況進行檢查維護。在低溫凝凍期間,受突發寒潮、凍雨影響,線路發生故障的概率較高,2008年及2016年兩次大面積寒潮都對昆明電網造成了較大沖擊。另外,云南地區主要以丘陵、高山地貌為主,線路蜿蜒起伏,不能像平原地區一樣順利開展,同時由于微氣象區條件限制,也不能大面積推廣無人機巡視作業。同時因昆明片區植被茂盛,通道林木問題逐年凸顯,在林木清理問題得不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協調難度愈發加大,賠付費用逐年上升。加之昆明今年發展迅速,外力破壞隱患呈爆發式增長,管控難度大,人員投入多,收效甚微,不能根本杜絕外力破壞的情況。上述原因在客觀上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運維難度。
1.2 寬度要求高
昆明市下轄2市4區8縣境內83條合計2173km220kV輸電線路,最大維護半徑達176km,運行維護人員通常需要2~3小時車程才能到達工作地點,加之云南片區山高林密,人員行走在巡視段落內所花去的時間遠高于實際對設備開展巡檢的時間。同時各種管線如液化石油氣、公路、高鐵與線路縱橫交錯,導致各類外部聯系及外部隱患協調工作增多。
1.3 維護工藝要求高
220kV輸電線路相較于35~110kV線路而言,運行的維護標準較高,同時需按照要求積極運用先進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等。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的運用,有利于對220kV輸電線路運行的維護工作的更好展開,有利于借助這些先進技術如故障在線監測、山火在線監測、防外力破壞在線監測以及線路故障定位裝置等,可以有效幫助運行人員對輸電線路情況的及時掌握,也可以輔助對故障可能的位置進行判斷檢查,但是這在另一方面對維護人員掌握先進技術的水平和能力、數據判斷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 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自然因素的影響
220kV輸電線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面積廣泛,經過的地形復雜,這對后期進行的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工作都有一定影響。自然因素影響很多也很嚴重,自然因素主要有雷擊、風和鳥害。從雷擊問題來看,有些輸電線路會經過山地,對山區進行的輸電線路施工工作,應注意山區雷電頻發對輸電線路的影響,因為雷擊可能會造成導地線斷裂和懸垂線夾處斷線嚴重等問題,這都是在雷電頻發地區容易引發的故障,也是在山區出現嚴重的輸電線路問題。220kV輸電線路在山區的設計工作,主要運用同塔并架雙回線路的方式來進行電力傳輸工作,在雷電頻發地區,容易引發同塔架設的雙回路因為雷電作用同時出現故障,無法進行電力的傳輸工作,這也是山區雷電天氣容易出現跳閘的原因。受風的影響,是指平原地區進行輸電線路設計工作,在暴風雨天氣,220kV輸電線路容易出現引流跳線的現象,暴風雨的破壞作用在平原地區對輸電線路的破壞明顯,220kV輸電線路一旦出現引流跳線現象,在220kV輸電線路正常運行中,就容易在跳線的范圍內發生故障,影響電力的正常傳輸,對周圍人群的危害很嚴重。鳥害問題,是指在220kV輸電線路在設計中穿過樹木繁多的林區,鳥類在輸電線路上方停留的問題。鳥類對輸電線路不具備認知能力,盲目進行破壞活動,如叼啄電線或者在輸電線路中建筑房屋等,都會造成輸電線路質量下降,在電力傳輸過程中,引發各種問題。因鳥類破壞輸電線路,引發安全問題是維護工作無法控制的,應加大對林區的巡查力度,盡量減少鳥類對輸電線路的破壞作用。
2.2 人為因素的影響
220kV輸電線路出現故障,除了自然因素的影響,還有人為因素的制約作用。220kV輸電線路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主要是爆破活動、道路建設和工程施工等。在這三者中,最嚴重的是爆破活動。爆破活動是指在220kV輸電線路附近進行對石體和建筑的爆破活動,這種爆破活動,產生的影響明顯,因爆破活動產生的碎石和顆粒在空中,會對220kV輸電線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如果這種破壞得不到及時修復,在220kV輸電線路的電力傳輸過程中,會引發嚴重問題,如輸電線路突然斷裂,懸浮在空中,對行人和維護人員都會帶來安全問題。道路建設,是指在道路建設過程中,對地形的破壞,可能會影響220kV輸電線路的塔基工程,產生動搖影響電力的正常傳輸。這種影響很嚴重,但是出現很少,道路建設工程應注意避免。工程施工,是指在進行建筑工程時,人為地對建筑工程進行不合理的規劃,穿插在220kV輸電電路影響范圍內,工程事故對220kV輸電線路正常的電力傳輸產生的破壞作用。如果建筑過程在220kV輸電線路范圍內,強行施工,建筑工程超過塔基的高度,就會人為地對輸電線路進行改造,這對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和建筑工程的質量都有嚴重影響。
3 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措施
3.1 實行巡檢制度
為了確保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實行巡檢制度是必要的措施。對輸電線路進行定期綜合檢查,對主要容易發生故障的地區和范圍進行重點巡查,這樣側重結合的進行檢查,才可以保證對輸電線路巡查工作的落實產生效果。這種巡檢制度更有利于針對輸電線路存在的內在危險因素進行整體排查,并采取有效的維護措施解決故障,進一步提高電力傳輸的安全可靠性。維護工作人員也應結合相關電力專家的指導,進一步對容易引發故障的輸電線路環節進行抽檢,對這種檢查都應形成有效的制度,記錄存檔,方便其他維護工作人員的維護工作,也有利于提高對輸電線路的維護效率。
3.2 建立線路檔案
針對輸電線路廣闊的地域,應建立線路檔案制度,由專人負責固定區域,這樣更有利于提高輸電線路的維護效率,減少輸電線路的故障,進而保證電力傳輸的安全和高效。建立線路檔案制度,確定維護工作人員,維護工作人員應結合巡檢制度,對轄區內的輸電線路進行巡檢,及時排查故障和輸電線路的潛在故障,針對經常出現的環節,應在線路檔案明確標記,和其他片區的線路維護工作人員共同商討解決措施。在進行輸電線路維護工作時,也應結合先進技術,提高輸電線路維護的工作效率,確保轄區內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保證電力傳輸質量。
3.3 妥善處置自然因素的影響
針對自然因素的影響,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自然因素,應采用不同的解決措施。如對雷擊的應對措施,可以在輸電線路加裝避雷設施,及時引導雷擊的電力流向,盡量減少雷擊對輸電線路的破壞作用。對風的應對措施,針對暴風容易造成輸電線路跳線的問題,應對電線采用固定的“v”形串聯方式,提高電線的穩固性,減少暴風的影響,同時對塔基加固防風支柱,抵御暴風的影響,減少受風影響產生偏斜的問題。同時在對輸電線路原材料的選擇上,應傾向于穩定性好和抗風性好的材料。針對鳥害問題,應加重對該地區的巡檢力度,減少鳥害的破壞作用,同時加固輸電線路,針對鳥害的亂啄落叼問題,應及時清理,進行維護工作,盡量減少鳥害的影響,確保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和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
3.4 提高維護技術
輸電線路的維護工作人員應不斷加強維護技術的學習和創新工作,對不同問題要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注重利用新的機械設備進行維護工作,提高對設備的掌握水平,確保輸電線路維護工作的高效進行。
4 結語
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是保證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措施。對于輸電線路運行維護中產生的問題,工作人員應針對問題具體分析,查找問題原因,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保證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從而保證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和電力系統的正常工作。針對維護技術,維護工作人員也應加強技術交流和學習,對新技術切實掌握,在維護工作中遇到各種復雜問題,才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有效解決的辦法,不但有利于提高維護技術,也有利于提高維護效果,以確保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供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光,周國江.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注意事項
及關鍵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2).
[2] 湯李佳.淺談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注意事項[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1).
[3] 范定志.淺談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中應注意的問
題[J].科技創業家,2013,(2).
[4] 王向坤,董達鵬.提高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可靠
性與經濟學[J].科技和產業,2011,(11).
Key words:intracranial tumor,children;diagnosis;computeriz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摘要] 介紹國內外數字化學位論文(ETD)全文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分析我國ETD全文數據庫建設,如學位論文的收集范圍、數字學位論文格式、數據著錄內容、統籌規劃與協調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數字化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信息共享
學位論文是伴隨著學位制度的實施而產生的,是高等院校或科研單位的畢業生為獲取學位資格遞交的學術性研究論文,主要指碩士和博士論文。學位論文一般都具有獨創性,探討的課題比較專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學位論文主要是供審查答辯之用,一般不通過出版社正式出版,通常收藏在各授予單位或指定的學位論文收藏地點,因此查找比較困難,需要通過專門檢索工具和特殊搜集渠道才能獲得,給學位論文的利用帶來極大的不便。近10多年來,世界各國充分利用因特網和其它信息技術發展成果,開發學位論文數據庫及檢索平臺,為學位論文的檢索,尤其是學位論文全文的獲取提供了便利條件,其中數字化學位論文(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ETD)全文數據庫建設近年來更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國內外ETD全文數據庫大致可以分為3類,即商業性的學位論文數據庫、分散在高校和研究院所的ETD全文數據庫、由多個成員單位參與的ETD全文資源共享檢索平臺或數據庫。
1 我國ETD全文數據庫建設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國內一些高校開始開發學位論文數據庫,如上海交通大學從1996年開始收集學位論文電子版,在校園網上博士論文全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從2000年起,由清華大學牽頭建設CALIS高校學位論文數據庫,目前該項目在一期文摘庫建設的基礎上,開始二期的全文數據庫開發[1] 。若干商業服務性學術數據庫也開始提供學位論文全文服務。
目前,我國(除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外)投入使用的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有:
(1)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DBFT )。CDDB FT 由國家法定的學位論文收藏單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并委托萬方公司加工建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http:..wanfangdata.com.cn.)提供檢索服務。CD-DB FT 收錄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單位送交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后論文,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的數理化、天文、地球、生物、醫藥、衛生、工業技術、航空、環境以及社會科學、人文地理等學科領域。CDDBFT 以1998~2004年學位論文為主體,逐年回溯并月度追加,截至2004年12月,已有27萬篇論文全文,2005年初將達到30萬篇。
(2)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MD)。中國知網(http:..edu.cnki.net.)的CDMD收錄了1999年至今的16萬篇質量較高的中國大陸博、碩士論文,每年新增論文約28000篇,覆蓋學科范圍包括哲學、社會學、教育、政治、法律、經濟、文學、歷史、理工、農業、醫藥衛生、電子技術、信息科學等。
(3)各高校自建的學位論文數據庫。目前我國收集學位論文電子版全文并提供網上瀏覽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醫學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前24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
除已建立的全文數據庫外,國內許多高校和研究院所也開始收集學位論文電子全文,或建立學位論文文摘檢索系統,具備了全文數據庫的開發基礎,例如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建立了論文的網上遞交及文摘檢索系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等建立了學位論文的網上遞交系統。
值得關注的是,CALIS二期重要子項目之一的“高校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規劃建設一個提供集中式元數據檢索(包含前16頁全文瀏覽)、分布式全文服務的學位論文共享平臺,參與單位已達50多家國內高校,至2005年擬收錄10萬條全文數據,并與一期建設的文摘數據庫中10萬條文摘數據合并。
2 國外數字化學位論文全文服務的主要進展
國外學位論文數字化起步較早,如美國的網絡學位論文數字圖書館(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NDLTD,http:..ndltd.org.)從1991年起開始學位論文數字化的應用研究。目前ETD項目開發和應用以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較為成功,多個項目已投入實際使用,比較著名的有:
(1)NDLTD。這是一個基于OAI(Open Archives Ini-tiativ)的國際性博碩士學位論文共享檢索平臺,1991年由美國弗吉尼亞科技大學發起,目前有來自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的215個成員單位,其中187個為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參加該項目的高校。該平臺提取存儲在各EDT數據庫的學位論文元數據,用戶可免費檢索題錄元數據及PDF格式的文摘。平臺同時提供NDLTD成員單位的聯系方式及ETD數據庫服務的鏈接,以便于用戶索取全文,其中部分成員單位的ETD數據庫可免費下載全文[2] 。
(2)加拿大學位論文門戶(Theses Canada Portal,ht-tp:..collectionscanada.ca.thesescanada.)。它提供加拿大學位論文的保存和檢索服務,截至2002年共有55所高校加入該項服務,可檢索22萬篇博碩士學位論文,每年新增數據1萬條,其中1998年以后的學位論文可免費下載全文。
(3)澳大利亞數字論文項目(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ADT,http:..adt.caul.edu.au.)。該項目在1998~1999年由澳大利亞7所高校發起,旨在建立分布式的論文數據庫,目前已有26所高校的博士及碩士學位論文可通過ADT項目或在各學校的電子數據庫中檢索,部分學位論文可免費提供全文。
(4)PQDD學位論文數據庫(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PQDD是美國ProQuest公司(原名UMI公司)出版的博碩士絡數據庫,該庫收錄歐美1000余所大學從1861年起的320萬篇博士、碩士論文摘要或題錄,其中170萬篇有紙質或縮微格式的全文,年新增4.7萬篇博士學位論文和1.2萬篇碩士學位論文,近2年的學位論文可免費下載電子版的前24頁內容[3] 。PQDD的全文服務通過網上訂購實現。我國由中科.亞信公司聯合引進PQDD全文數據庫網絡版的部分數據,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CALIS全國文理中心(北京大學圖書館)(http:..pro-quest.calis.edu.cn.umi.index.jsp)建立全文鏡像服務器。該數據庫目前主要收錄1998年以來北美地區博、碩士論文4萬多篇。
其它,如英國的“Index to Theses”(http:..the-ses.com.)可檢索自1716年起的46萬余篇學位論文文摘,提供全文的訂購服務;法國有“cybertheses”(http:..cybertheses.org.cybertheses.cybertheses.html);德國、奧地利、捷克、新西蘭等國也建立了學位論文全文的網絡檢索服務。
3 我國ETD全文數據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與國外相比,我國ETD服務工作起步較晚,雖然通過這些年的努力,目前已能提供比較豐富的ETD資源,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位論文的收集范圍包括地域范圍和時間范圍兩方面:①盡管國家教育部對學位論文規定有呈交制度,即將博士論文上交國家圖書館保存,碩士論文交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保存。但由于無隸屬關系,收藏渠道不暢,現在所建的各庫論文數據均不完整,而且不收錄港、澳、臺等地區的學位論文。②目前國內所建學位論文數據庫收藏的ETD全文主要為2000年以后的數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年代較早的電子學位論文全文數據會越來越難以收集,因此各數據商和高校應加強對學位論文回溯庫的建設與開發研究工作,對于無法獲取電子全文數據的學位論文,可采用掃描等方式進行補充,以滿足用戶全文獲取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許多研究單位尚未建立ETD學位論文的收繳制度,造成目前還有大量資源流失,十分可惜。
(2)學位論文著作權與保密問題:①我國學位論文一般不公開發表。部分學位論文為保密級論文,有一定的保密期,還有部分論文由于需要申請專利、進行技術轉讓或投稿公開發表而希望延遲公布,因此網上公開學位論文全文,可能會產生版權糾紛與泄密。在國外,如美國NDLTD要求論文的提供者必須作出相應的版權使用聲明,授權學校使用并向需要者提供論文全文。而我國對此尚無統一規定,亟待研究解決。由于我國碩、博士研究項目一般使用公共經費,其論文具有成果匯報性質,因此,建議除應保密或有合理的延遲公布理由的文獻,應在國內因特網上公開,但必須說明不得用于謀取不當利益。②采用PDF文檔及加密技術,生成PDF文檔時分為前若干頁和全文2個文件,前若干頁可在因特網上免費瀏覽,全文在學位授予單位內部網絡內免費使用,在授予單位外則必須訂購。這樣可部分解決著作權問題,但降低了免費資源的完整性,不利于資源共享。
(3)ETD全文的格式:國內各數據庫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常用的格式主要有PDF、WORD、HTM。如CDDB FT 采用HTM格式,CDMD采用CAJ、PDF等格式。綜合國內外采用格式的總體趨勢及相關的對比研究可以發現,PDF具有很多優點,例如,可以包含超鏈接、表單等帶有交互性的內容,支持多種級別的安全性(如可閱讀不可打印、可閱讀打印但不可修改等),可將文字、圖形、聲音和動態影像等封裝在一個文件中,支持特長文件等。因此,PDF的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比較高,這對ETD的瀏覽和版權保護都非常重要,建議各ETD 數據庫采用。
(4)數據的著錄格式:目前國內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著錄內容不統一,CDDBFT 和CDMD著錄項目可見表1,各高校自建的數據庫格式更是變化多端。CALIS學位論文全文庫已提出采用規范化的元數據。美國NDLTD也規定了ETD的元數據標準。考慮到我國情況與美國不同及與國際接軌兩方面的要求,建議進一步討論我國學位論文采用何種元數據、元數據著錄項目的選擇及擴展描述的范圍等。例如,考慮到收錄公開出版的學位論文,可使用出版年;考慮到收錄用外文書寫的學位論文,可使用原文語種。表1 CDDB FT 和CDMD著錄項目對照(略)
(5)檢索系統功能:我國學位論文全文庫檢索界面均較友好,設置的檢索途徑也較全面。
CDDB FT 的簡單查詢可從全文、題名、作者、分類號、導師姓名等5個字段檢索,有2個檢索詞輸入框,邏輯關系可選擇邏輯與、邏輯或、邏輯非,允許同一字段中兩個不同關鍵詞的組配、兩個不同字段中同一關鍵詞的組配、兩個不同字段中不同關鍵詞的組配;專業查詢功能較齊全,提供全文、題名、作者、分類號、導師姓名、授予學位單位、館藏號、分類號、論文頁數、文摘語種、出版時間、關鍵詞、文摘等13條檢索途徑,支持復雜的布爾邏輯表達式、截詞檢索、位置算符等功能。
CDMD的簡單檢索提供全文、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中文題名、英文題名、中文副題名、英文副題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目錄、作者、導師、引文、論文級別、專業、學位授予單位、論文提交日期等字段。高級檢索支持不同字段間布爾邏輯檢索。
兩個數據庫均設置了論文學科導航系統。但兩個檢索平臺均無檢索史的設置,無法對檢索史進行組合運算,也無法保存檢索史。CDDBFT 只能每一章節瀏覽全文,無法一次性下載。
4 小 結
我國目前已可提供一定數量的ETD全文服務,但總的來說,ETD全文數據庫建設仍處于分散的狀態,各學位論文授予單位之間缺乏ETD全文的收集、保存、利用和數據庫建設的統籌規劃與協調,已建數據庫的文檔格式、著錄內容及檢索系統功能不統一,均有待完善之處。
高校系統ETD全文數據庫由于有CALIS全國中心、地方中心的協調,采用統一規范、分散加工、索引庫集中建設、全文分散存儲的運作模式,有計劃、有步驟,可望取得較好的成果。
但相對于全國高校、科研單位每年產生近10萬篇學位論文的情況而言,CALIS學位論文數據庫仍顯得覆蓋面小。因此迫切需要擁有權威與實力的全國性的機構對全國學位論文數字化建設進行總體規劃,整合相關標準,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國家數字圖書館等建設一個包括港澳地區乃至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學位論文數字圖書館”。
CALIS學位論文項目可能成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如CALIS可吸收港澳地區高校、中國科學院系統參與項目的建設,逐步實現全國ETD全文的資源共享。
當務之急是防止ETD全文數據的進一步流失,對具有研究生培養任務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應指定其相關部門負責收集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電子版全文,規定統一的文件格式,統一在網頁上安裝讓作者直接提交論文的軟件。有必要制定學位論文遞交的行政措施,規定未提交者不得授予學位或畢業離校,并就學位論文的公開范圍及方式、保密級別與公開時限等具體授權條款簽訂明確的協議。
要進一步研究學位論文的版權與保密問題,研究可免費使用的資源范圍,研究商業性數據庫與免費資源之間的關系,避免ETD全文庫或檢索平臺的重復建設。
[參考文獻]
來自聯合國貿發委(unctad)的資料顯示,為了增強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吸引力,各國不斷采取稅收激勵政策以改善其投資環境。那么,稅收政策對fdi區位決策的影響到底如何呢?圍繞這一問題,國外學者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一、稅收政策在fdi區位決策中的重要性
在其他區位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稅收政策會影響投資凈收益,進而影響fdi的區位決策。然而,現實中各國的區位因素往往不同。鑒于此,早期的文獻借助調查和計量分析手段,試圖確定稅收在fdi區位決策中的重要性。
(一)對利益相關者的調查結果
barlow和wendert通過對美國247家海外投資公司的調查發現,僅有10%的公司把東道國稅收優惠政策作為其對外投資的條件之一,另有11%的公司提到東道國的稅收激勵政策對fdi有一定影響,但其重要性在貨幣的可兌換性、保證免于國有化征收、政治穩定性之后。robinson對205家跨國公司的調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該結論。同時還發現,針對fdi區位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企業界和政府部門的看法有很大差別。政府部門認為,稅收減讓是fdi區位決策的首要影響因素。但私人投資者卻認為稅收減讓并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aharoni的調查結果顯示,東道國的稅收減讓對公司的投資區位決策沒有影響,收入稅減免的投資激勵作用十分微弱。不過,受訪的東道國政府官員卻認為,稅收減免是吸引fdi的一個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此后,對外國投資者的調查研究仍在繼續。simmons對600家世界最大跨國公司經理的調查發現,在眾多fdi區位決策的影響因素中,公司稅的重要性位于政治穩定性和市場規模等之后居第八位。這些研究進一步說明,盡管稅收可能是fdi區位決策的影響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調查研究方法的缺點在于,被調查的投資者可能為了得到減稅的好處,或擔心政府取消稅收優惠而夸大稅收激勵的作用。
(二)計量經濟分析結果
為了更為精確地揭示fdi對稅率變化的敏感程度,早期的一些學者還嘗試借助計量分析手段展開研究。其中,root和ahmed利用41個發展
(三)跨國公司投資方式差異
hartman估計了跨國公司不同投資方式對稅收激勵政策的反應后發現,利潤再投資更容易受到東道國稅率變化的影響,母子公司內部借貸融資方式對稅率的反應則不敏感。由于股權加債務的外部融資方式同時受到母國稅收體制影響,東道國稅收激勵效果將被削弱。也就是說,fdi的構成不同,其對稅率的反應也會不同。rolfe等的研究發現,新建企業更偏好于減少初始投資費用的稅收激勵政策,比如購 置設備和原料的稅收減免政策,擴建企業則更偏好于提高目標利潤的稅收激勵政策。swenson把fdi分為6個組成部分,即新建投資、擴建投資、并購、合資、增加股權和其他fdi,數據涉及46個國家的跨國公司在美國50個州的不同投資項目。研究結果表明,對大多數fdi而言,稅收對新建投資和擴建投資的影響顯著為負。即美國公司稅率越高,實際投資將下降。然而,并購投資在所有案例中都具有顯著的積極效應。因此,使用加總fdi數據很難解釋其影響。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低稅率可能是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而非特定市場戰略類跨國公司投資區位決策的一個關鍵因素,比如一些因特網業務相關的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等。在低稅率國家設立子公司可為其母公司實施稅收規避戰略提供機會。因為,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要對這類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母公司征稅都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高稅率國家進行征稅時,跨國公司就會通過內部轉移定價的方式,把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國家,以達到國際避稅目的。另外,跨國公司還可以根據東道國稅收激勵政策的變化調整其海外子公司利潤匯回母國的時機。實際上,這一結論可以部分地解釋稅收天堂國家和地區成功吸引fdi的原因。
三、東道國不同稅收政策工具的激勵效果
實踐中,各國用于影響fdi的稅收政策工具五花八門,常用工具包括減少公司稅、免稅期、加速折舊、投資補貼、進口稅減免、免稅等。傳統研究主要考察與公司收入稅相關的政策工具,比如稅收優惠期、稅收補貼等,但這類政策工具對非贏利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幫助。關稅和本地間接稅減免(主要針對特定產業部門)在許多國家一直存在,但使用時會受到國際或雙邊貿易協議約束。因此,已有研究多數是對公司稅及稅收體制效應的分析。
(一)普遍性地降低公司稅率
高稅率國家和地區降低公司稅率的余地較大,比如香港、黎巴嫩和毛里求斯等。降低所有企業的公司稅率可使投資者保持更大利潤,其本身就是一種激勵。由于稅率較低,投資者沒有必要逃稅,政府也就能保持一定的稅收收入。同時也大大簡化了稅收體制,減少征稅成本。這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信號,即該國政府傾向于通過市場機制來調控最優投資水平,從而避免了政府非正當行為的干擾。因此,外國投資者會偏好于公司稅較低的國家,尤其是那些公司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然而,普遍性的低稅率政策也有一定局限性,可能削弱該國的稅收中性體制。盡管普遍性地降低稅率簡化了稅收體制,有利于進一步吸引fdi,從長遠來看還可以提高稅基以補償初始的稅收損失,但在經濟轉型期,突然普遍性地降低公司稅率可能減少東道國的稅收收入。
(二)選擇性的稅收激勵政策
選擇性的稅收激勵政策可以降低減稅初期導致的東道國財政收入損失,并有助于激勵特定產業的投資,政府也可以有更多自由決定權。選擇性的稅收激勵政策一般通過免稅期、臨時性的稅收折扣、投資津貼等形式間接地降低公司稅率,往往被新興市場國家采用。免稅期的最大好處在于,一旦公司開始盈利就可以獲得免稅帶來的更大利益,其對于自然資源部門或者其他會產生租金的部門、市場導向型企業、短期投資者(如貿易部門),尤其是流動性較大的投資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對已有企業追加投資,以及需要長期資本投入的投資者不利,同時還可能產生一些虛假投資現象。此外,上述稅收激勵政策還可能隨著納稅人逃避稅技術的不斷成熟而嚴重侵蝕稅基。比如,投資者通過各種逃稅手段把大量利潤轉移到符合稅收免稅期的企業,就可能導致東道國稅收收入的損失。一些企業也可能在免稅期結束時迅速撤離或注銷,或者重新組建新企業以繼續享受免稅期待遇。許多工業化國家允許外資企業通過加速折舊、稅收津貼或課稅扣除等方式抵銷其投資支出,以盡快收回投資。投資稅收津貼具有明顯的優點,可以鼓勵跨國公司進行長遠投資規劃。由于能準確地對目標投資活動實施鼓勵,投資稅收津貼不僅能減少東道國的稅收損失,而且能夠鼓勵企業再投資。如果投資稅收津貼是可補償的,東道國政府和外國企業將共同承擔投資的成本和風險。同樣,投資稅收津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或缺點。如果投資稅收津貼是不可返還的,已有企業可以獲得所有的津貼,而新建企業只有達到一定的收入門檻才能享受稅收津貼,那些投資周期較長項目可能比那些獲利較快項目享受的稅收津貼要少。當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稅收津貼會加劇稅收體制對fdi企業行為的非均衡影響。高通貨膨脹率國家的外國企業通過借貸融資將會受益更多,因為投資支出的稅收扣除會更加實惠,這一點與免稅期和低公司稅率政策恰好相反。
(三)公司稅收體制的綜合效應
通常而言,東道國的公司稅收體制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涉及各種具體的稅收政策工具,而且還包括征稅體制等方面的內容。最近,simmons把東道國稅收體制分解為13類變量,其中直接與稅收負擔水平相關的有6個,包括稅率、稅基、預提稅率、雙重稅減免及其水平、特殊稅收激勵等,另有4個與稅收管理相關的變量(包括稅收征繳、反避稅法律、爭端解決和遵守成本)和3個與稅收制度優劣相關的變量(包括稅收體制的透明度、穩定性、可預見性),各變量被賦予不同的權重,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加權計算出稅收激勵指數,以此反應東道國的稅收總體水平。研究結果發現,稅收激勵指數與fdi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四、國際稅收競爭和協調
東道國的稅收激勵政策會影響跨國公司在區域性市場(比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東盟等)中的投資區位決策。devereux和griffith的研究發現,平均有效稅率對美國企業在歐盟具體國家的投資區位決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影響美國企業選擇是否到歐盟投資。該發現驗證了forsyth的觀點,即一旦區位決策被局限于少數某個地區或國家時,稅收激勵政策就可能扮演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除稅收激勵政策之外,這些地區或國家的其他區位因素大致是相似的。由此,稅收競爭就成為可能。
(一)國際稅收競爭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3-0000-01
Mobile PBX Equipment Problems and Maintenance Technical
Yan T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With the era of development,social progress,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particular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labor services is far from 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lephone service and development speed.Therefore,the program-controlled switching technology came to the front of people,will be lagging behind the level of human services issues to give a good solution.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bile PBX equipment problems,and related maintenance techniques to explore.
Keywords:Mobile phones;Program-controlled switching equipment;Problems;Maintenance technology
一、維護移動電話程控交換設備出現的問題
(一)維護控制設備的問題。無論是專業網管系統,還是多業務系統,對于問題的處理,不同系統之間都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耦合性,這些程度不等的耦合性對控制系統來講,即是負擔,也會間接的影響到相關系統本身的處理能力和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對系統的復雜性和完整性產生不可估量的破壞。對于程控交換技術來講,其核心和關鍵在于控制設備,對于這個設備的維護管理將直接的影響到整個系統的運作,所以在具體的維護管理過程中,要全面綜合的考慮相關的問題。
(二)維護話路設備的問題。一般來講,對于話路設備的維護,主要是分兩路進行的,一路是關于交換網絡的維護,一路是關于接口電路的維護。對于接口設備來講,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不統一的接口方面,因為借口是聯系各專業系統與業務支撐系統之間的通道,在專業系統和業務系統之間,主要的對應關系為多對一,接口的不統一就會造成系統間銜接的困難。除此之外,在電路設備中還有很多地方都比較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網絡驅動器、掃描器、中繼器、用戶電路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進一步維護的對象。對于用戶電路設備來講,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設備和接線的穩定性,設置則是中繼器設備面臨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對于中繼器的設置,設置工作開展前,首先需要保證成功設置了設備本身,在此之后,正確選擇與之對應的MAC地址及網絡名稱。對于掃描器來講,一個常見的問題在于維護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麻煩,這一麻煩的來源在于掃描器本身的工作模式,對于掃描器來說,他們的主要工作模式為黑盒模式,這樣的工作模式使得源代碼難以看到。網絡驅動器,這個設備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和麻煩在于匹配不一致。
二、維護技術
(一)維護設備技術及排除設備多發故障。(1)按照機型特點的不同,每個單獨的程控機房需要不同的、內容詳盡的設備維護流程圖,這個圖示能夠引導維護人員在搶修過程中,最大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功效和作用,能夠真正的獨擋一面。如果值班人員在值班的過程中,發現了長途線路故障,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將信息及時的傳遞給最近維護機房的人員,有利于維護工作的及時有效開展。(2)出現系統維護故障的時候,一般的作業原則在于,將相關的信息上報至對應的負責人,比如故障顯示、告警信息等等,方便負責人予以相關的研討,對具體的故障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遵循先局內再局外,先本局再外局的次序和原則,結合故障本身的復雜情況,對排除故障進行時間層面上的合理科學的安排,如果故障維修的過程中,時間上超出了設置,就需要上報處理;在具體的故障排除過程中,應該要保持用戶正常的通話需求,完成修復之后,全面檢測設備的各項性能,而后交付使用。(3)對維護人員的要求:維護人員首先必須經歷了專業訓練,具備專業的操作技巧、操作能力和知識水平。遇到交換設備出現故障的狀況下,首先要排查本端交換系統,并對所有相關的排查工作予以全面的記錄,按照故障問題的不同,派遣不同的維護人員進行作業,確保維護工作能夠高水平、高質量的實現。
(二)維護移動電話程控交換設備以及具體的維護周期。通常需要從如下方面考量移動電話程控交換設備的維護周期和具體的維護工作。(1)報警系統每天都需要進行維護,報警系統的存在有助于相關檢測工作的順利完成和故障的及時發現。(2)設備終端清潔工作以及控制室內部的環境衛生,這個工作一般也要求每天都能夠很好的開展,這個不但是設備工作環境的具體要求,也是工作環境的最根本的衛生層面的保證。機架表面清潔、機房環境衛生以及交換機中繼線測試,這些的維護周期一般為每月一次。(3)測試用戶交換機的連選功能,連選功能直接的影響并關系到暢通的通話目的的實現,對于這個功能的維護,一般要求精度很高,具體的維護周期多設定為半年一次。(4)檢查電源端子的緊固情況,故障的發生,很多的時候,多是因為運行設備電源接線端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存在造成了很多的麻煩,所以必須要對電源端子進行維護檢查,相關的檢查頻率多設定為年度一次。(5)每三個月需要對局間中繼線進行一次暢通測試。直接影響到移動電話用戶使用線路暢通度問題的在于程控交換機工作地端子至聯合接地間的電阻,對這個連接的維護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為年度一次。
三、結論
總而言之,發明程控交換技術的最重目的在于快捷、自動、方便的處理相關的業務數據,減少人工作業的失誤,節約作業時間。伴隨著不斷發展壯大的電信事業,程控交換技術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相比于以前,現在的業務量有了很大的增加,這一情形對于程控交換設備來講,要求也就更多、更嚴,所以對于設備的維護也應該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崴.振動趨勢與頻譜分析在大機組維護中的應用[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