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49: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繪畫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世間的色彩紛繁多樣,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將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煉,總結出了“五色論”———青、赤、黃、黑、白。民間繪畫中的用色,與中國傳統的五色論息息相關。首先,民間繪畫的色彩多為紅、黃、藍、綠這樣的飽和色,色彩純度高,色塊單純艷麗、鮮明飽滿,這充滿生命張力的色彩充滿著喜慶吉祥的韻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間繪畫多運用色彩對比,如色相對比、冷暖對比和互補色對比等。有訣曰:“黃馬紫鞍配,紅馬綠鞍配,黃身紫花,綠眉紅嘴。”現代色彩理論指出,紅與綠,黃與紫是互補色,互補色并置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且兩種顏色相互襯托更顯艷麗;再者,民間繪畫用色也會注重色塊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將一種顏色設為主體色彩基調,其他顏色的小面積色塊起反襯和裝飾的作用。如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黑紅搭配,在臉譜、春聯中經常會運用,這樣的色彩搭配體現著朦朧的原始美感,具有現代裝飾色彩效果。
2、構圖上———畫面飽滿、散點透視
中國民間繪畫的構圖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采用與西方“焦點透視”相對應的“散點透視”,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視點可以自由游動,畫面飽滿,這在民間年畫中多有體現;二是具有中國裝飾繪畫構圖特點,如剪紙紋樣中的太極式構圖。
二、民間繪畫理論對幼兒美術教育的作用及建議
1、提升幼兒審美能力
中國民間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提升發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間繪畫質樸、率真,這不僅僅表現在物化的藝術語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靈的純真、樸實,“民間美術的率真使它的創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沒有裝腔作勢、無病,也沒有矯揉造作。”民間繪畫中所表現出的自然、質樸與幼兒繪畫中異想天開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間繪畫的熏陶下,幼兒的心靈得到凈化,創作時更加純粹、隨心所欲;其次,民間繪畫所采用的“散點透視”實則是無透視,這樣沒有規則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兒異想天開地表現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現實的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在畫面中;再者,民間美術色彩豐富、對比強烈,傳達出喜慶、生機、熱情和活力,幼兒開朗、活潑、生命力旺盛,這決定了他們更喜歡高純度強對比的色彩。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層次,創設富有民間美術色彩的生活與活動環境,通過藝術的滲透,增強幼兒對民間繪畫的情感。
2、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民間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一種物化了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通過民間繪畫中喜聞樂見的造型語言和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形式更易于幼兒接受。再者,民間繪畫是民間藝人通過對生活的提煉和升華而創造出來的作品,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在教育時可以先讓幼兒喜歡這些民間藝術,再進一步揭示民間繪畫的精神內涵,使幼兒了解其中隱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蘊。
2電氣二次回路的幾點優化設計
2.1聯鎖回路的完善
烏江渡發電廠原110kV系統均為小車式開關,#1主變、#0主變、母聯110斷路器兩側不設隔離刀閘,6回出線在出線平臺側設1個隔離刀閘,這種配置方式給現場檢修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改造后110kV新GIS分別在#1主變、#0主變、母聯110斷路器兩側均設有隔離開關及接地刀閘,6回出線在母線側各增加一把隔離開關及一把接地開關,出線平臺側設1個隔離刀閘,完善了一次設備,給檢修操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圖1為#0主變間隔100改造后一次接線示意圖。為了防止誤操作,隔離開關與斷路器和接地刀閘充分聯鎖,杜絕了在操作隔離開關過程中出現帶負荷分合閘和向接地體送電現象。接地開關與隔離開關和其它開關部件充分連鎖,防止接地開關接通帶電導體和避免在接地開關接地時合閘斷路器。為了實現上述的聯鎖原則,除斷路器兩側刀閘、地刀本體的機械聯鎖外,還分別通過開關設備機械聯鎖、現地電氣回路閉鎖、110kV開關站LCU程序閉鎖、上位機畫面聯鎖多種方式實現全面可靠的閉鎖功能。相比較以往單靠現場人員執行安全隔離措施及上位機閉鎖實烏江渡發電廠110kV電氣二次回路優化設計文/陸健 柳海波二次設備及回路是發電廠電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二次回路設計是否正確合理,是繼電保護、自動控制裝置正常工作的前提。本文就烏江渡發電廠110kVGIS改造前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優化設計方案,提高二次回路可靠性。同時對于類似的大型技改項目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摘要現操作聯鎖功能安全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并解決了以往LCU與現地電氣聯鎖回路不一致的問題。
2.2電壓回路的改進
一號廠110kV開關站兩段母線各有1組TV,改造前每組TV二次回路共有兩組Y型接線繞組,1組Δ接線繞組,其中Y型接線繞組中1組為電測用0.2級,N相接地。Y型繞組另外1組為保護用0.5級,B相接地,Δ繞組為B相接地。110kV系統所有保護為適應B相接地,均在保護盤柜內部對TV接線進行調整。另外對于雙套配置的保護,電壓回路均取自同一組TV,給現場運行的保護裝置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圖3為110kV保護TV回路接線改造前后的接線圖。改造后,母線TV繞組增加為3組Y型接線繞組,1組Δ接線繞組。其中Y型接線繞組1組為電測用0.2S級,計量精度較改造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另外2組Y型接線繞組分別為0.5級、3P級,實現了雙重化配置的保護電壓回路各自獨立,極大的提升了保護運行的可靠性。將Y型繞組接線均改為N相接地,實現了全廠TV回路Y繞組TV回路接地點的統一。Δ接線繞組為了同期回路的接線的方便,仍然采用B相接地。
2.3電流互感器的配置
為了滿足雙重化#0主變保護裝置、110kV母線保護裝置、安穩裝置CT回路獨立的要求,新GIS組合開關主變高壓側以及出線的CT由4組增加為12組,并合理配置,充分考慮了消除各主保護死區的需要。為了到減小短路電流非周期分量及剩磁的暫態影響,除用于變差的CT等受低壓已有CT限制及失靈用CT外,其它保護用CT選用了5PR20型互感器,該類互感器能限制剩磁影響。與5P級CT相比,PR類CT未飽和的伏安特性曲線更平緩,抗暫態飽和的能力也更強。PR類互感器安裝尺寸、價格與P類互感器基本一致,而暫態特性更為優良,避免了采用TPY級互感器大幅增加GIS尺寸和制造成本的缺點,可以在220kV及以下系統中推廣使用。
2小班幼兒色彩審美感知的特點
2.1在感知物體色彩方面具有敏銳性、豐富性。幼兒只對具有較強視覺刺激的色彩感興趣,較多地注意色彩對比強烈、顏色鮮艷豐富的物體。如:在組織幼兒觀察花和樹時,幼兒明顯地對五顏六色、色彩鮮艷的花感興趣一些,會停下來欣賞它,有感知它外形、色彩的興趣。在教學活動出示教具時,色彩對比強烈、顏色鮮艷的教具比色彩暗淡的教具更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兒感知的興趣。
2.2每個幼兒都具有自己的個性,在對色彩的審美感知上,幼兒有自己的偏好性。在感知色彩時,幼兒會特別關注自己中意的顏色,而忽視了對其它顏色的審美感知。在創造表現時幼兒會較多的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現物體的色彩。如:有的幼兒喜歡紅色,他在觀察物體時就會較多地去感知紅色的物體;有的幼兒喜歡藍色,他在生活中就會有意識地去尋找并感知藍色的物體;有的幼兒喜歡黃色,他在繪畫創造時就會大面積地用自己喜歡的黃色來表現物體的色彩。
2.3幼兒對物體的感知興趣、繪畫興趣有時也受情緒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情緒性。在高興、求知欲強時,幼兒對顏色鮮艷、對比強烈的事物感興趣,有用它表現自己情緒的愿望;在傷心、難過時,幼兒對顏色較暗、色彩協調的事物感興趣,有用它表現自己情緒的愿望。
3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的原則
3.1從注入式轉向啟發式。在活動中注意啟發幼兒的主體性、主動性,提供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積極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現方法;啟發幼兒的審美能力,提供豐富的視覺環境;啟發幼兒的創造能力,運用各種創造性的方法,引導幼兒的創作。
3.2從單純注重作業活動轉向審美活動的全過程。幼兒的美術活動不應單純地限制在課堂上,更不能單純地為完成一次作品而活動。在研究過程中重視整個活動的過程,在活動中,關心每個幼兒是不是感到有興趣,積極性高不高;能力強的、能力弱的是不是都在活動,是不是都得到發展等。只要孩子在興致勃勃地活動,就可以借助教學促進幼兒的自信心、求知欲、審美欲和創作欲。
3.3從單純模仿,以象不象看待幼兒作品轉向讓幼兒自由發揮,大膽想象。由于小班幼兒的觀察力、雙手協調動作不完整,幼兒創造性的想象力異常豐富,千奇百怪,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絕不考慮自己想的與實際情況是否相吻合。于是幼兒的畫線條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確、造型不完整、只是大致相似,甚至很不象樣。這時及時給予幼兒作品充分的肯定,不以成人的觀點說些帶有批評的話,因為那樣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失掉繪畫興趣,引起厭煩情緒。耐心地引導,大膽鼓勵幼兒自由地發揮,表揚他們的所見、所想、所希望的事物,充分了解幼兒的創作意圖。幼兒在得到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后,才會感到他的畫是有意義的,繪畫的興趣更濃,進步更快。
4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的措施和方法
4.1措施。(1)題材內容新穎。一定要選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題材。幼兒喜歡動物,無論是小動物,還是大動物。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的東西,如:紅旗、花、氣球等。幼兒吃的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蘋果、香蕉、蘿卜等。這些都易引起幼兒感知的欲望,繪畫的興趣。(2)形式活潑多樣。游戲能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多種玩色游戲、色塊拼圖、色彩填色、講故事、猜謎語等游戲形式,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對繪畫的興趣。
4.2方法。(1)相似聯想激趣法。同一物體聯想出不同姿態,顏色、形狀相同或相似物體的聯想,可以激起幼兒表現物體的興趣。把所要畫的物體的主要特征概括為幼兒能理解的幾何圖形,啟發幼兒想象同一物體的不同姿態或與之顏色或形狀相同、相似的物體。這樣幼兒既有表現不同物體的興趣,又使幼兒有選擇地進行繪畫。(2)過程激趣法。重視幼兒在表現物體過程中審美感知、色彩運用等各方面的發展,肯定幼兒的作品,激發幼兒繼續感知與創作表現的興趣,不過分注重結果的效果。因為小班幼兒雙手協調動作不完整,創造性和想象力異常豐富、千奇百怪,創作無意識、不穩定,幼兒最終的作品效果也許不如過程中好。(3)角色激趣法。把他們放入某個角色中、配以某種身份,使他們以角色的身份、游戲的方式進入繪畫活動中,帶著某種任務去參與活動,更有興趣,堅持性更好。
5幼兒繪畫興趣發展的三性
【關鍵詞】黃格勝;題款;山水畫
中國畫十分講究形式美,在視覺上要給人以美的感受,人們才有興趣去欣賞和研究他的作品。在題款的形式美的研究方面,清代的方熏在《山靜居畫記》中曾說:“一圖必有一款處,題是其處則稱,題非其處則不稱,畫故有題而妙,亦有由題而敗者。”這就說作品的題款,不管是名款還是藏款,題款的位置要恰當,作品形式美就會充分體現,反之,就會破壞畫面。題款在畫面上占據著不同的位置,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款字如何安排是根據作者的構圖和實際效果來確定的,并無一套固定的框框。對于功力深厚、修養有素的中國畫家來說,完全可以憑其藝術感受在畫面安排好題款的位置與寫法。從原則上來分析,題款也并無定法,它始終為畫家們提供著馳騁才思的廣闊空間。
1950年9月30日黃格勝出生于廣西鹿寨縣。原名黃革勝,因為他出生于革命勝利之前,所以其父親為他取名為革勝,意為革命勝利,新的生命來到新的社會。直到1981年他在廣西藝術學院讀黃獨峰教授的研究生時,由于個人學養及藝術境界的不斷提高,遂改名為格勝,這樣既沒有改音,又有了傳統國畫文化韻味,使人想到了“人格”“風格”“格調”等含有文化意味的字眼。所以他在1981年以前繪畫作品的題款中都是用黃革勝,之后的繪畫作品的題款才是用黃格勝這個名字。
在意識形態和構成上,黃格勝從來都不拘泥于一種表現手法,而是根據畫面和所要表現的對象去靈活運用。因而黃格勝的作品題款就更需要一種智慧,他的每一張作品就如同他生命里一個小點,這些小點連成一條直線,無限延伸。黃格勝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學者型畫家,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闊的文化視野和知識儲備、專精的藝術表現力;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倔強的性格、幽默的語言表達。他的每一批作品在保持他基本畫風的大前提下而又有新的探索,而不是在重復自己已有的那些技法和構圖,有了新的畫面,對題款的形式安排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構圖上則開合有度,疏密有致,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
一、黃格勝的山水畫作品的題款款式
(一)單款:在一幅山水畫作品中,如果只是單屬作者自己的名號就稱之為單款。黃格勝的山水畫作品中的署名一般為“格勝”二字。
(二)長款:在黃格勝的長卷山水里面,繪畫的題款基本采用長款的形式,題款的形式有方形,也有三角形,始終跟畫面保持整體的協調,不讓題款的形式與畫面脫離關系,如代表作品《社水秋色》《古鎮流芳》《煙雨漓江》《夢繞魂牽青山寨》。
(三)藏款:對于畫面已經很完滿的,則可以只題窮款。在黃格勝的許多山水小品里面,因為構圖的需要,在這些作品上面只寫上“格勝”二字,采用藏款的形式,如灌陽系列作品《古樹虹橋聆聽泉》《白石碧水兩相映》《水涌蓮花白如玉》等。
二、黃格勝山水畫題款藝術的特征
在當今的山水畫壇,不“裝神弄鬼”的黃格勝反而標格突出,這是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好處。黃格勝的成長環境獨特、生活獨特、體驗獨特、學養獨特,必然有獨特的題款藝術風格,黃格勝沒有去追求表面文化的表現,他不會在他的畫面上題一些自己都弄不清的句子,不會題句子不通順的假文人畫詩句,他畫的題材是看得見、摸得著、嗅得到的。所以他畫面的題款也就具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語言幽默詼諧,常用鄉土民謠俚語,或自編打油詩,或直接用大白話、土話、俗語。
(二)題款年月記采用公元紀年。
(三)題款款式以單款為主,長卷多用長款題寫,山水小品及冊頁以藏款為主。
(四)題款常用隸書題畫名,行書題畫款。
藝術作品要想讓人民理解,要有好作品面世,那畫家本人必須融入到里面去。黃格勝的山水畫藝術立足廣西,對鄉土對家鄉百姓有深切情感的創作,也就是一種民族本土性的創作方式,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藝術家在各種因素中失去了方向,很多畫家把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給丟失了,以至于作品洋不洋,土不土。“當代國際哲學意義中最強調的就是‘直觀感受’,就是藝術家對待生命、對待生活、對待自然、對待一切生態的一種直觀感受的描寫”。
三、黃格勝山水畫藝術題款的當代性
著名學者黃宗賢這樣評價黃格勝:“黃格勝先生走的是真實的道路,與之相反的就是一條異化的道路,異化的道路忽視了對生活、對本土的感情,把自己真實的感情給異化掉,相比之下,黃格勝的藝術文化內涵就是十分深刻,并且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黃格勝山水畫的題款藝術也是他真性情的一個體現,他始終認為繪畫創作就是要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把自己的豪氣、理想、性情在畫面中暴露出來,讓世人去評價。石濤說:“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畫家更多的還是要關注生活,做到筆墨隨時代的發展而進步。題款藝術又何嘗不是,當代很多山水畫家,繪畫題款總喜歡用些道、禪之類的字眼,或者是引用些唐詩宋詞,觀其畫面,題款與之沒有絲毫聯系,與其這樣還不如真實點。
縱觀歷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關鍵是如何讓這種審美與民族性和諧契合,黃格勝題款藝術的當代性意義,最大的突破還是在題款的語言上,有一畫家曾在河南鄭州看黃格勝的“錦繡中華行·太行篇”的系列太行作品題款的畫題“太行真幽”“太行真大”“太行真美”“太行真壯”“太行真雄”……驚嘆畫題還可以這樣,其實在黃格勝心目中,太行的真實面目就是壯、雄、大,所以他的系列作品在畫面上表現的內容也正符合創作藝術理念——畫面要有大氣象,他對太行的真實感表現出來。反之,換些諸如“太行仙境圖”“太行高秋”之類的畫題,反而與他畫面的形式不相協調,同時也落入俗套。黃格勝畫了一批苗寨作品:《蘇醒》《疊彩》《滄桑》《聳峙》《仙境》《蔥蘢》《靜穆》《清靜》《巍峨》《聽濤》《野逸》等。這些作品均以兩個字作為畫題,這些作品都是黃格勝精心構思,把對桂西北苗寨的體會用獨特的繪畫手法表現出來。
繪畫的題款最終也能體現一個畫家文化修養的高低,因為就繪畫的步驟來說,題款是作品完成的最后一個環節,首先,不能讓題款破壞畫面已有的形式美感,同時還要讓題款來為畫面增色;其次,好的繪畫作品必須有好的畫題與之呼應;再者,題款的書法十分重要,這也需要書法和繪畫風格相適合。黃格勝繪畫水平和繪畫狀態已經處于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他從來不滿足現狀,仍然勤奮寫生,勤奮創作。他甚至開始把他的一些在繪畫技法上的心得體會題款在畫面中。在苗寨題材的一幅作品題款中:“蘆笙銅鼓偶相聞,水墨畫以干后似未干為好,二零零九年元寶山寫生。”這些體會無疑是黃格勝多年來對繪畫的認識與總結,對于現代的水墨畫創作也有一定的啟示。
陳傳席先生說過:“聰明,一切成功的人都是聰明的人。……吳冠中在北京幾十年,卻未被北方風格同化,仍然保持江南的秀潤味。殊為難得,聰明人很難被同化。”黃格勝考入廣西藝術學院后,努力地使自己傳統的繪畫技巧、藝術語言有所提高,并沒有刻意地去追求風格,曾說:“沒有風格也是一種風格。”黃格勝在繪畫上不僅天賦極高,而且特別勤奮,黃格勝兒時的經歷以及中年的苦學,使他明白想要在繪畫上有所成就,得勤奮還需堅持,因為機遇不單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更留給有實力的人,黃格勝一路走來,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立足于廣西本土,開創雅俗共賞、具有濃郁人文情懷繪畫語言風格而自成一家。如果說黃格勝的山水畫藝術是黃格勝多年努力烹調出未的美味大餐,那么黃格勝的題款藝術就是這道大餐里面的佐料,對這道大餐的味道進行一個調和,更彰顯出這道大餐的文化韻味。
參考文獻:
[1]李方玉,朱緒常.中國畫的題款藝術[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1.
[2]顧平,藝術的理論研究與學術表達一藝術學專業學術論文寫作[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黃格勝,畫旅文存[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