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主治中醫師工作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1: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基層主治中醫師工作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基層主治中醫師工作

篇(1)

中醫藥根在農村、基礎在基層。各地、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是深化農村基層衛生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中醫藥“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工程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中醫藥服務的迫切需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經常研究農村中醫藥工作,并納入衛生工作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對基層醫療單位年度目標考核內容之一,從經費、政策、措施等方面向農村中醫藥工作傾斜;縣(市、區)中醫院都要成立中醫基層指導科,加強對鄉(鎮)、村(社區)醫療機構的中醫藥工作業務指導,全面推進我市中醫藥“三進”工程建設,進一步繁榮農村中醫藥事業。

二、健全機構,努力提高農村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1.加快完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設置。各地要認真貫徹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訂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設置要求,加快完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要求各鄉鎮,特別是建制鎮鄉鎮衛生院都要設置中醫科、中藥房,配備一定數量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基本中醫藥診療器具和必需的中藥材,能夠及時提供中醫藥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特別是中心衛生院要加強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市衛生局將開展“市農村中醫藥特色專科”創建單位申評工作,并委托市中醫藥學會中藥學組開展“合格中藥房”建設,擬定工作計劃、建設標準,開展考核驗收等工作。

2.加強村衛生室中醫藥業務建設。各地要認真貫徹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村衛生室建設指導意見》精神,有條件的村衛生室要配置好一定的中醫診療設備,至少包括電針儀、TDP神燈和中醫治療包(箱),配備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定品種在內的中成藥和中藥飲片。

3.鼓勵多形式舉辦各類農村基層中醫醫療機構。各地要認真貫徹《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1〕69號)文件精神,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在農村、在基層舉辦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并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營造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平等參與競爭醫療市場的良好環境。

三、實施農村中醫藥“人才強業”工程,鞏固提高農村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

1.各縣(市、區)要根據各地農村中醫藥人才需求和結構特點,探索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多種模式,制訂相應的優惠鼓勵政策,加強對農村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力度,積極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中醫藥業務骨干;認真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爭取到2015年,全市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的中醫藥知識培訓率達到100%。

2.按照《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要求,配足配好農村中醫藥人員,獲得全國、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的地區,要求各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以上中醫師不得少于2名。

3.探索有條件的鄉鎮(中心)衛生院開設名中醫工作室,加強省、市、縣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各級名老中醫每3年應帶教2~3名青年中醫藥人員,其中1名以上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人員。

四、利用有效載體,切實加強中醫藥“三進”工程建設

1.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一是要鞏固椒江、黃巖、溫嶺、臨海國家級、省級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成果,并認真抓好椒江區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期滿復核工作,抓好玉環縣創建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二是進一步推進城鄉社區中醫藥工作,爭取獲得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區的椒江、黃巖創建省級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同時,于今年6~7月對去年開展創建的19家中醫藥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市級示范單位進行考核驗收。

2.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根據《關于印發省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浙中醫藥〔2011〕36號)文件精神,切實抓好玉環縣中醫院,市中醫院省級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示范基地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工作,爭取天臺縣中醫院、仙居縣中醫院列入國家2012年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能力建設項目單位。

3.積極開展中醫藥科普知識進家庭活動。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科普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工作,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各地、各單位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科普宣傳周”活動,要求做到“五個一”:即了解一位中醫古代名家,會說一句中醫名言,熟悉一種養生保健中藥,教會一個養生保健動作,推薦一種養生保健膳食。

五、堅守農村陣地,積極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

篇(2)

2采取“雙導師制教學”,實施個性化中醫思維培養

“校院一體、雙導師制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依據中醫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結合中醫學自身特點,在現代院校教育基礎上,融入傳統中醫師承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達到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互為補充。學生從入校開始,除要完成正常中醫高職教育所要求的學習內容以外,同時在附屬醫院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中醫骨干醫生中,為其選配臨床指導教師,讓學生在跟師實踐過程中,零距離感受帶教老師的職業道德、臨床技能和學術魅力,一對一實施個性化培養,提升中醫思維能力和臨證悟性;盡早接受醫院環境熏陶,潛移默化地受到專業實踐教育;盡早與患者接觸,通過親眼目睹患者的痛苦,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其刻苦訓練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增強感性認識,不斷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診治技術水平,有效縮短學生臨床實習期的崗位適應時間,提高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崗位需求相對接。

3結合課程特點,凸顯中醫思維特色

在中醫專業基礎課、臨床課教學中,要善于結合不同課程特征,加強中醫思維方法教學,學會用中醫方法解決臨床問題。中醫基礎理論的哲學思維、類比思維、整體思維,中醫診斷學的辨證思維、司外揣內思維,中藥學、方劑學及臨床課程的形象思維、中和思維,重視農村常用草藥、單驗方的介紹,突出中醫藥在治療功能性疾病、心理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代謝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特色與優勢[3]。圍繞教學內容,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可設計問題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用課堂學到的知識、內容,用中醫思維方法去分析討論問題,提高中醫思維綜合運用能力。

4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培養中醫思維運用能力

(1)連貫性病案教學。高職中醫學專業的專業技能培養,最終應與今后順利通過國家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和較強臨床能力相對應,其中病案教學是必要的環節。根據不同課程特點,收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一定復雜度的病案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訓使用,形成連貫性的中醫案例教學體系,系統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應用能力。中醫基礎類課程通過簡單病案分析,使學生了解中醫學的特色思維和方法,逐步形成中醫思維方式,學會用中醫的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理解中醫學理論,培養中醫專業興趣;臨床課通過案例分析,邊學邊練,學生從最初的思維程式化模仿,逐漸過渡到嫻熟運用,循序漸進,其臨床診療水平就會發生質的飛躍,并萌發出新的思維。(2)系統性臨床技能訓練與考核。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教學醫院,通過實驗實訓課、實踐技能強化訓練、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等環節,開展臨床綜合實訓課程,融教學做一體,實行項目驅動、情景教學等多種形式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動手能力和臨床思維。編寫各門專業課程的實訓大綱和實訓指導書,制定各門專業課程操作技能考核項目及標準。課終對各門專業課程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并將成績按30%~80%計入總分。(3)臺階遞進式病歷書寫訓練。病歷書寫是中醫學專業學生的基本功,也是訓練學生中醫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直接關乎到畢業生臨床工作能力。對學生分階段從處方書寫、門診病歷到專科病歷、完整病歷等各種醫療文書進行強化訓練。一年級完成處方書寫,熟悉門診病歷書寫;二年級掌握門診病歷書寫;三年級通過臨床實習完成10份完整病歷,要求甲級病歷80%以上。(4)反復臨床實踐。提高中醫學專業學生臨床能力,讓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5],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通過雙導師制教學、課間見習、暑期見習及畢業實習等一切臨床實踐教學環節,由淺入深,不斷強化中醫思維方法在臨床實踐中的綜合運用能力,從了解中醫,到感悟中醫、領略中醫,直至學會中醫。

5傳承中醫文化,建立系統中醫思維模式

中醫學是在濃厚的中國古代哲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學睿智的醫學科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在校學生是在現代科學知識環境下成長的,經過嚴格的數、理、化等現代科學的熏陶,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不足。依托學校地處醫圣故里的人文優勢,以傳承與創新中醫文化為切入點,營造科學嚴謹的校園文化氛圍,推進校園中醫藥文化建設,提升學生中醫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領略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傳承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讀懂醫學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加強《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課程學習,使學生舉一反三,逐步建立中醫思維模式。分兩個階段開設中醫思維方法課,低年級以中醫思維基本知識為主,高年級加強中醫思維綜合訓練,從而形成系統的中醫思維體系。

6多元化學生成績評價,加強中醫思維方法運用的考核

圍繞高職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改革學生成績評價辦法,建立多元化、形成性和終結性相結合的全過程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加強對中醫專業基本功考核、中醫思維方法運用考核、學習態度考核等,并根據評價結果,不斷修正教與學的方法、內容;終結性評價主要采用理論考試、實踐技能考核等形式,加大中醫思維能力考核內容;畢業綜合考試側重于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

篇(3)

漫天飛雪的東北小鎮上,一家名為雙隆號的醫館里,一個身穿銀灰長袍的中年人端坐在一張醫案后,在一番望聞問切之后,在微微泛黃的宣紙上開出了仿佛還繚繞著藥草香氣的方子。醫館柜臺的后面,立著一排深紅色的中藥斗柜,伙計接過藥方,麻利地抽開藥斗取出藥材,稱重、包好、遞給來人,一氣呵成。

“我已經有點分不清這是夢境,還是兒時的記憶了。”郭秀珍告訴《t望東方周刊》。郭秀珍是雙隆號的第五代傳人,執業了一輩子的中醫師。

郭氏家族自清朝創立的雙隆號,在經過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后,在她手上重生。如今,她的后輩又通過連鎖經營的資本運作模式,希望恢復雙隆號過往的盛景。

而這種努力,實則是民間力量推動基層中醫藥發展的縮影,是基層中醫藥發展模式的探索。

老字號重生

清朝道光年間,生于河南洛陽的郭開懷開啟了郭氏家族的行醫時代,研制出了針對不同病因、不同體質的咽炎方子,這也是今天雙隆號咽炎療法的核心和雛形。

1910年前后,因連年天災,郭氏第三代傳人郭四輩舉家遷往遼寧省喀左縣山咀子鎮,并在當地開了一家醫館。郭四輩去世后,在其子郭景祥、郭景賢的經營下,醫館的規模不斷擴大。

1920年,兄弟兩人正式創立雙隆號,在山咀子鎮方圓百里都很有聲望,并與北京同仁堂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

1956年,雙隆號被收歸國有。1958年,郭氏兄弟帶著老小回到洛陽,進入當地中醫院工作。

后來,郭景賢的女兒郭秀珍繼承了家族衣缽。郭秀珍知道,父親和伯父一直惦記著雙隆號這塊牌子。上了年紀后,兩老尤其愛講雙隆號的往事。因此,她暗下決心重振雙隆號。

上世紀90年代,郭秀珍所在的洛陽市中州人民醫院西大街門診部實行科室獨立經營,她承包了其中的中醫喉科,并以“中醫喉科”命名了診所的名稱。

那條街是中醫診所聚集區,僅郭秀珍的診所附近就有3家中醫喉科。為了凸顯自身優勢,她將診所的名字換成了“中醫老字號”,加上自身祖傳醫術精道,經常患者盈門。

這招致了附近其他診所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老字號的標注搶走了他們的生意,甚至開始砸門、偷牌子。

這令郭秀珍頗為頭疼。同時,也讓她意識到,是時候讓雙隆號重見天日了。于是,她干脆把“雙隆號”這塊牌子掛了出來。

2003年,從醫32年的郭秀珍退休,并在洛陽市澗西區的天津路開設了雙隆號中醫診所,不僅在當地頗有影響,很多省外患者也慕名前來就診。

2011年12月17日,雙隆號咽炎療法入選洛陽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走尋常路

郭秀珍的外甥溫紅衛并沒有從醫,但他一直關注母親家族傳承百年的雙隆號,而且有更大的野心。

與郭秀珍不同,溫紅衛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對商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扶持和推進中醫藥的發展。這使溫紅衛敏感地意識到雙隆號的機會來了。

“目前民間資本投資中醫藥行業的主要是建中醫專科醫院、生產銷售中藥、做中醫保健健康管理三種方式。”北京鼎臣醫藥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t望東方周刊》。

而溫紅衛卻不想走這些尋常路,他在《中醫藥法(征求意見稿)》后不久,成立了河南雙隆號中醫專科醫院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專科醫院的后勤管理、健康信息咨詢、生物醫藥研發。

“這是一種很靈活的選擇。2014年以前這種性質的公司并不多,從2014年開始,全國同類企業已經超過了1萬家。”史立臣評價說。

溫紅衛之所以選擇做這樣一家公司,是因為和醫院比起來,其發展空間巨大。

他的設想,是要借雙隆號的名氣建立一個中醫連鎖門診平臺,匯聚一批民間名醫,發展中醫基層醫療,同時搜羅一大批效果好、卻因沒有資金和技術進行各種藥理研究、藥物試驗,而無法獲得合法身份的民間驗方,進行現代化、標準化的藥物研發。

“這樣, 公司作為一個整合醫療資源的平臺,連鎖門診部后勤管理、藥物研發、社區居民健康干預等業務都可以開展,甚至最終可以做成一個大的醫療集團。”溫紅衛向本刊記者描繪了這幅圖景。

他給雙隆號的定位是基層醫療,“中醫藥起源于基層,發展于基層。因此很多醫術高超的老中醫和好的驗方也散落在民間,我們就是要搜集這些優質醫療資源,為名醫服務基層提供一個平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桑濱生在雙隆號中醫門診調研時評價說,“發展中醫連鎖門診是中醫基層發展戰略的一個構想,你們把它變成了現實,這很難得。”

“這正是我愿意帶著團隊跟他們合作的原因。”雙隆號的合作伙伴、國家名老中醫毛天東傳承工作室的負責人毛書歌告訴《t望東方周刊》。

2014年9月,溫紅衛又向當地主管部門遞交了成立雙隆號中醫專科門診部的申請。

在經歷了無數次曲折之后,2015年2月5日,溫紅衛的申請正式通過審批。雙隆號的新征程終于開始。

合作與博弈

目前,雙隆號在當地開了3家中醫門診部,除了雙隆號第五代傳人郭秀珍之外,還有洛陽中醫院大內科主任楊素娟、河南省中醫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李清波、史法璋中醫外科第三代傳人史巧英、中醫副主任醫師高伯正、中醫內科主治醫師牛得草等共計13名當地名中醫坐診。

除了郭秀珍和高伯正為專職醫生,其他的醫生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到雙隆號門診部坐診,根據工作量得到相應的工資。此外,雙隆號還招收了十多名年輕的實習醫生,作為雙隆號培育的中堅力量。

與中醫團隊的合作則要復雜得多。

2015年春節,溫紅衛認識了毛書歌。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的傳承人,毛書歌一直希望能夠把平樂中醫正骨技術推向基層,使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甲的醫療服務。因此,他與理念一致的雙隆號一拍即合。

談判并不那么順利。在溫紅衛看來,毛書歌實在“太難纏”。

雙方爭論的焦點不僅僅是利益分成問題,還有合作方式、人才招募及培訓等更為細致的問題。比如,在談判中,溫紅衛希望將來在其他地區開設的雙隆號門診部可以再引進其他的骨科團隊,但毛書歌卻堅持,無論“雙隆號”的門診開在哪兒,骨科團隊都只能由他的工作室組織,也只能掛“毛天東”這一塊牌子。

同時,因為是以團隊的形式與雙隆號合作,所以,毛書歌格外關注它將來拿什么吸引和留住年輕的高素質人才,比如職稱問題、晉升空間、學習深造機會等等。

而在溫紅衛看來,只要利益分配好了,這些都不是問題,“目前在雙隆號坐診的名中醫工資都在8000到1萬元之間,年輕實習醫生的工資也有3000元,這在當地屬于高工資水平。”

利益分成方面,雙方初步協定,與毛天東傳承工作室的合作,利潤將按6:4的比例分成,雙隆號占4成。

“我們還在尋找其他有實力的醫生和團隊資源,這只是個開始。”溫紅衛表示。

然而,毛書歌的一個擔心是,盡管醫生的多點執業越來越受到提倡和鼓勵,但如果未來雙隆號的報酬明顯高于坐診醫生所在的醫院,勢必會受到院方的抵制,從而限制這些醫生資源。

一位行醫40余年的中醫師告訴本刊記者,實際上他所在的醫院對于多點執業還是持否定態度。

百年制劑的“非法”隱痛

看著雙隆號正逐漸恢復祖輩的聲名,郭秀珍非常欣慰。但她心里卻有一塊揮之不去的陰影――雙隆號傳承了百年的自制粉劑膏丸,雖然能夠為數萬名咽炎患者解除病痛,但直到今天它仍未獲得合法身份。

目前中國的中醫管理實行醫藥分管制。中醫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級的中醫管理局和地方衛生局的中醫科進行管理,中藥則由國家和各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管理。

“自古中醫、中藥不分家,它們是一個共同體。中醫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而中藥則是其治病的基礎,是中醫治療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40多年的中醫臨床和管理經驗的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副院長高松壽在接受《t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 河南洛陽雙隆號中醫門診部,雙隆號第五代傳承人郭秀珍在調配藥材

而中藥的管理也并沒有根據其特色與西藥區別對待。一些傳統的中藥制劑,想要獲得合法的身份,要經過繁瑣的醫理、病理、藥理研究和藥物生化試驗、臨床試驗等,這所要花費的代價顯然不是一個“雙隆號”可以負擔的。

郭秀珍告訴本刊記者,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她就一直在嘗試讓自家經過千錘百煉的中藥制劑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但始終未能獲得成功。甚至在90年代,洛陽的藥監部門也曾想把包括雙隆號在內的幾家中醫世家的自制中藥合法化,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由于沒有身份,有一年,洛陽市藥監局的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中,沒收了雙隆號診所里所有自制的粉劑。諷刺的是,該執法人員有咽喉腫結,用了沒收來的藥后,竟然好了。于是,當天下午他們就把藥都送了回去。

篇(4)

中醫藥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最具實踐性和濟世精神,五千年來,它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極大貢獻,曾在中國擁有普遍的認可和尊重,其成就和思想也為世界所關注。

祖籍福建寧德的陳國和先生就是一位志在濟世的中醫師,他是以前中醫學院的畢業生,1982年移居香港。而在來港之前的1968年,他已經在寧德老家做了十八年的中醫,以其專業的技術和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為家鄉親人的健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今回憶起過去之事,他僅僅數言,一筆帶過,救人性命,在別人眼中是與人有恩的榮耀,但在他看來不過理所應當,責無旁貸。

中醫的博大精深曾令世人對中華醫學刮目相看,稱贊有加,然而,在西醫進入中國后,中醫日漸萎縮衰落。內地如此,況乎香港,所以,初到香港后的陳國和先生,即使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但要步入香港醫界仍不免充滿阻礙。有幸的是,陳國和先生在人生地疏的香港找到了在藥房工作的差事,賣藥坐診,這一“坐”就是很多年,直到1995年他創辦了德春醫藥行、德春中醫診所。

至此,陳國和先生有了一個救死扶傷的穩定之所,為其治病救人提供了便利,亦有利于弘揚中華醫學經典。“診所和藥行是一體的,賣藥也問診。”陳國和先生介紹說。最初選擇中醫,就沒有想過放棄,有機會開辦診所,就沒有想過停止,這一干將近又是十八年,現在,盡管他的年齡漸長,卻依然風雨無阻每天上午十點就到診所候診,生命誠可貴,他懂得,故堅持。

陳國和先生是中醫全科醫師,主攻內科,亦投入頗多時間及精力于婦科和小兒科。行醫半生,開診所十八年,憑借其精湛的醫術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癥,為眾多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送去了健康,送去了福音。陳國和先生介紹說:“多囊卵巢綜合癥就是一種疑難病例,在西醫上也不例外,但是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規律予以辨證分型施治,健脾補腎,活血化瘀以調經,則有機會康復。中醫中藥對老年癡呆癥的改善效果也很不錯,治療暗瘡的亦卓見成效,患者若按醫師要求堅持服藥,復發幾率也比較小。”

多囊卵巢綜合癥,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并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癥,現在的確切病因不詳,因此施治困難。據介紹,曾有一對夫妻結婚七年都沒有孩子,他們接受過多種西醫治療都未遂愿,后經人介紹,來到陳國和先生這里接受中醫治療,經過中藥調理,三個多月就成功受孕,解除了病人七年無子之痛。

在懸壺濟世的道路上,陳國和先生努力提高醫術,堅持救死扶傷,認真踐行服務人民的信念。

精進不已 培養人才

與中醫隨伴數十載,陳國和先生不僅對中醫產生了日漸濃厚的興趣,也逐漸積淀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歸根結底是對中華民族的深厚情感。中醫的地位,中醫的出路,中醫的未來,是眾多繼承中華醫學之人深思遠慮的問題,難題。

“在中醫方面也思考了很多,以前,中醫受制于西醫,以后情勢改善不少,建立了注冊中醫制度,但中醫的整體復蘇和興起卻仍有頗多挫折。”陳國和先生憂心忡忡地說。身為中醫師,他有一種沉重的使命感。后,特區政府希望將中醫藥作為與世界聯系的一個窗口,故對中醫藥的態度有所改觀,也有所支持。如增設中醫學院,認可中醫文憑,建立注冊中醫制度,毋庸置疑,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注冊中醫的誕生,標志著香港中醫藥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整個注冊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市民的健康,同時確認中醫的專業水平及確立中醫的法定專業地位。陳國和先生介紹說:“即使是中醫專業畢業也要考試,合格才能成為注冊中醫,合法行醫,哪怕是內地過來的中醫教授,也要考試授牌,成為注冊中醫后還要不斷學習、進修。此外,香港還有部分表列中醫,他們也可繼續執業,但是需通過注冊審核或執業資格考試,才可申請成為注冊中醫。”

學不可以已,況且醫生是守護生命的,更需日日精進。注冊中醫需要符合中醫組指定的持續進修要求,并遵守《注冊中醫專業守則》,以確保注冊中醫的專業水平和操守。注冊中醫如違反守則,可能受到紀律處分,包括從中醫注冊名冊上除名。陳國和先生說:“在香港這一點很嚴格,很正規,也很好,值得肯定。不僅有利于提高專業素養,也有益于建立中醫藥管理長效機制。”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先民的智慧結晶,需要繼承和發揚。陳國和先生除了要在診所問診之外,還積極參加中醫界社團,經常參與國內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活動和研討會等,以這種方式提高醫術,推廣中醫藥。如今,他投入精力頗多的則是國際中醫藥研究學院,現為學院教授兼院長的他認真負責,培養醫學人才,弘揚中醫國粹。

陳國和先生介紹道,國際中醫藥研究學院已成立三十多年,是一個特區政府認可和指定的培訓機構之一,作為中醫培訓和進修機構,有一定的權威性和信賴度。根據《注冊中醫專業守則》規定,即使是注冊中醫,也要持續進修,接受專業培訓,提高醫技醫德。

及至2003年,由于特區政府規定,中醫學生必須是經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的中醫學院畢業,才承認其專業資格,于是,國際中醫藥研究學院停止招收學生。此前,他們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現在仍然在為中醫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身為院長的陳國和先生,更是功不可沒。

做好社團工作之余,陳國和先生亦全心撰寫醫學著作,曾在國內外專刊雜志上十余篇。其中發表在《中醫雜志》上有“七情不應是內因”,《世界中醫雜志》有“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體會”和“活血化瘀治療婦科疾病的體會”,《福建中醫藥》有“治病必須辯證和與辨病相結合”,以及在《香港中醫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等。

在服務社會,培養人才,傳承中醫的道路上,陳國和先生兢兢業業;在持續進修,錘煉自己大醫精誠的征途中,他堅持不懈。

德重于術 畢生奉行

中醫講究“以人為本”,病人為本,醫生為標,而醫術,醫是醫德,術是醫技,是故中醫乃仁心仁術,而“仁者”方才“愛人”。

行醫數十載,“仁心仁術”是陳國和先生自始至終所堅持和奉行的原則。他開誠布公地說:“既為醫就必須重醫德,以救死扶傷、服務大眾為前提和信念,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不能丟。行醫不是求財多少,而是醫治病人,求財就是做生意了,醫治要憑良心。”醫德醫風是一種道德和風尚,病人求醫,寄以生死,豈能不重視。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身為教授的陳國和先生,盡量平民化,為基層人民的健康護航,每醫治好一個病人,他就多一份快樂和滿足。他時常這樣教導自己的學生:醫術不是最重要的,醫德才是最核心最珍貴的,醫務工作者強調的是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這是作為一名優秀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養。國家和黨對陳國和先生的教育,他刻骨銘心,亦敦敦教導下一輩,繼承中醫,發展中醫,讓中醫藥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篇(5)

  一、以黨的理論武裝自己,在思想上不斷提高自己。

  今年我在院黨總支及科支部的領導下,我認真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學習當代軍人何祥美》及《向~同志學習》等系列理論和精神,端正了服務理念,增強了服務意識,改善了服務態度,營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溫馨和諧的醫患關系,以“八不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八榮八恥”來指引自己,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決策下,不斷的努力工作,時時爭取做一名優秀的醫務人員。

  二、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努力工作完成目標。

  在工作期間嚴格按照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要勇于吃苦、甘于奉獻,正確對待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從無怨言,不計得失。并虛心向前輩和周圍的同事學習,依照年初醫院和科室制定目標努力、踏實的工作,并向這個目標發起沖擊。

  三、加強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要充分抓緊時間,把握一切機會,不間斷的堅持多方面的學習。不但要學習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學習各種醫療方面的知識。剛開始工作,我也曾一度進不了狀態,跟不上大家的工作節奏,我猶豫過、害怕過、退縮過。在前輩們的幫助下我鼓勵自己學習,上班時間,向前輩學,向領導學,在病人攝片檢查過程中,利用dr成像快的優勢,把自己不會的和有疑點的記錄下來,在工作之余再虛心請教。在與臨床醫務人員相處的短暫時間內,常常咨詢他們一些業務相關的知識,使之更好的為我所用,不僅豐富了知識,也對正確的診斷起到很大幫助,下班時間向書本學,向網絡學。通過學習,給我帶來了信心,給我帶來了效率,極大鼓舞了我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

  總的來說,醫生年度考核個人總結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認可。醫生年度考核個人總結既是對自身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過程,又是人們思想認識提高的過程。通過總結,人們可以把零散的、膚淺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系統、深刻的理性認識,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以便發揚成績,克服缺點,吸取經驗教訓,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彎路,多出成果。

  醫生年度考核個人總結2

  

  過去的一年中,在院領導和醫院各科室同仁的支持幫助下,我在工作上積極主動,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圍繞醫院中心工作,嚴格管理,求真務實,踏實苦干,在醫德醫風、醫療質量、基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收獲了成功和喜悅。現對今年工作述職匯報如下:

  一、提高個人醫德素質及服務質量

  端正思想態度。在思想上,時時刻刻都保持嚴謹工作態度,服從領導,團結同事,愛崗敬業,始終將患者安全及醫療安全放在首位,視其為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把醫德醫風建設,真正落實到患者服務當中去。

  二、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本年度工作平穩有序,在業余時間,組織科室人員積極學習專業相關知識,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每天抽一定時間閱讀相關課本專業基礎知識,共同討論病癥病理實踐操作,在實際手術操作中,為其仔細講解技術操作過程的注意事項,還注重實習醫生的基本技術操作的實踐。實習結束后,實習醫生在操作中,均能獨立熟練操作,豐富了臨床經驗。鼓勵和支持報考參加成人教育考試。參加成人教育繼續學習,通過學科考試門,為取得學歷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外出學習,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三、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服務質量

  制作了統一的宣傳服務標識,確保正確引導患者認識了解并及時就診;對房屋內部結構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屋內的房頂裝修,使就醫環境有了進一步的美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在院領導及同事的熱心幫助下,科室安裝了取暖設施,大大改善了就醫環境質量,方便了冬天來就診的患者,延長了就診等待時,醫療服務質量得到了提升。

  四、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為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同意權和選擇權,詳細告知患者疾病診斷、治療、用藥、風險、費用等事項,切實維護患者的健康權益。進一步完善醫患溝通制度。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主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向患者交代或解釋病情,傾聽患者的意見,積極主動改進工作,做到讓來我院就診的患者滿意。

  我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到先知先覺,以憂患意識、自我生存意識、拓荒精神追求科室永遠的活力,抓住機遇才能創造市場,我要把沖天的奮斗豪情和嚴謹的可續態度相結合,創業自強不息,把生存發展的壓力變成改善和提高服務的動力,強化服務理念、意識和行動,以優質的服務質量回報群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團結同事,開拓進取,克難奮進,為醫院的發展盡自己的努力!

  醫生年度考核個人總結3

  20__年,我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認真負責的做好醫療工作。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所在,為此,我抱著為患者負責的精神,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熱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堅持把工作獻給社會,把愛心捧給患者,受到了村民的好評。重點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業責任,職業美德,職業紀律教育,以一切為病人,一切方便病人,在實際工作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積極改善就醫環境,樹立衛生室良好形象。

  2、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技校規范,操作規程,工作質量標準,使醫療活動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嚴防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3、嚴格執行衛生部關于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隔離技術規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檢驗核對制度,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毀形,焚燒處理。

  4、認真寫門診日志,按時統計上報,處方各種表冊按規定填寫。

  5、身兼數職,由于條件所限,在護理與藥事方面的工作也由我一人擔任,在這兩方面我仍需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到規范護理的合理安全用藥。

  6、在日常診療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做為一名中醫師的特長,用中醫四診辯癥的理論和針灸理療特色為廣大農村醫患服務。

  7、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外,按時參加值班制度。

  8、配合本院下鄉送健康服務活動,積極參與,并做好基本的服務工作。

  9、堅持為村民進行健康咨詢及宣傳工作,努力慣徹預防醫學在基層的優勢。

篇(6)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570-01

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工作中,堅持“政府統籌”部署的教學目標設置,依照“社會需求”定位的培養專業選擇,遵循“寬進嚴出”原則的教學管理制度,注重“社會應用”評價的目標考評制度等為核心,以局長負責制、課程設計、授課方式、師資隊伍、考試管理、學員選擇等為行動要素。對2002―2012近十年來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對學員所在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在余杭衛校農村成人學歷教育方面的優勢,如學歷的提升、職稱的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提升、社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基層衛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工作中的成效值得推廣。

1.1 調查對象 分兩類人群:(1)調查對象一:余杭區各區署醫療衛生單位和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層(2)調查對象二:2002年~2012年在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500多位學員。

1.2 調查方法 調查過程中設計了兩份調查文件。第一份是管理者問卷,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5份,收回有效問卷145份。內容主要包括各醫療衛生單位管理層對參加成人學歷教育后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農村基層工作能力、職稱晉升機會、崗位晉升機會、對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增多等方面。第二份是成教學員的調查問卷,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82份,收回有效問卷554份。內容主要包括參加學歷教育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參加學歷教育后的崗位定位和能力的提升,在學歷教育過程中如何克服工學矛盾,參加學歷教育后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2 結果

2.1 余杭區各醫療衛生單位管理者調查結果

2.1.1對余杭區各醫療衛生單位145位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110人(占調查總數75.9%)認為成教學員在學習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顯;有106人(占調查總數73.1%)認為成教學員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顯;有99人(占調查總數68.3%)認為成教學員在農村基層工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明顯;有113人(占調查總數77.9%)認為成教學員在晉升職稱的機會明顯占優勢;有104人(占調查總數71.7%)認為成教學員在崗位晉升的機會明顯占優勢。

2.2 2002―2012近十年來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學員調查結果

2.2.1 本次參加調查的從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有554,調查顯示這些人員通過參加成人學歷教育后,不管在學歷還是職稱上都明顯的提升。

學歷前后變化

2.2.2 針對現在社會上形形不同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這些調查人員選擇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學習主要原因是學校地點方便(占61.0%),參加學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文憑(占51,。4),可見基層衛校存在的必要性。

2.2.3 調查數據顯示參加學歷教育后學員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特別是醫學專業知識,同時這些學員認為接受學歷教育后崗位的定位最適合縣區級醫療衛生機構。

2.2.4 在工學矛盾上,有48.6%的成教學員認為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單位是非常支持的,有43.5%的學員認為是政策的支持才參加學歷教育。

2.2.5 參加學歷教育后工作方面的提升。

調查中發現,參加學歷教育后,以第一作者的 一共 238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文章 55篇,省級刊物 142篇;縣區級刊物_32__篇;其中與農村衛生有關的論文_16篇。

3 結論 加強基層衛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必要,結合“高等醫學院校成人教育教學方法探討” [1] ,區縣衛生進修學校在培養農村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視,在新的發展時期仍然有優勢和其他教育平臺難以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勢下醫學成人學歷教育” [2],余杭衛校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成效值得肯定,可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是更多人群收益。

參考文獻

篇(7)

為加強醫療服務,提升醫療質量管理,使醫療服務更加規范化,程序化,從而為更好服務于廣大群眾在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上需求,為更好不斷增強群眾的滿意度,中心根據浙江省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要求,成立了醫院等級評審領導小組,由徐建榮為組長,胡樟和  俞治球為副組長,下設醫療組、公衛組、一體化小組、后勤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心醫務科由胡樟和負責醫院等級評審指導、檢查和日常工作,中心通過職工會組織職工學習宣傳醫院等級評審內容、意義和重要性,根據等級評審標準,結合科室工作,分解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工作完成時限,根據評審工作要求,填寫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申請書,按照評審內容開展各項評審自查工作,現將醫院各項自評情況說明如下:

通過自查評審內容中前置條件八項內容,中心進行了核對,中心機構名稱根據查對醫療機構許可證、法人證書、機構代碼證與注冊名稱相符,根據中心開展服務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許可項目核對,未發生操科目和超范圍執業,校驗有效期限為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未使用非衛技人員從事診療、護理工作,化驗、心電圖、B超、放射均有培訓資格證,醫療安全在13年及當年未發生過經鑒定為二級及以上完全責任的醫療事故,誠信執業,無違規醫療廣告,無偽造、篡改、銷毀病歷資料造成不良影響。在行風建設上13年及當年無嚴重職務犯罪和嚴重違紀事件。評審前一年及當年無因管理原因造成重大事件。能及時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下達的指令性任務和公益性任務。經濟管理無出租、承包內部科室行為,無舉債建設和無融資租賃行為。根據前置條件要求,通過自評自查符合浙江省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要求。

根據評審指標內6塊評審基項目,中心根據職責要求,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細化工作內容,講解各項評審要點和開展自評和對自評不足和問題作好進一步改進,并通過評審使醫院整體服務更加規范,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人才隊伍更加精化,服務環境得到更好的優化,社會滿意度進一步增加,更好滿足群眾的醫療保健康復需求。現將自評六項指標情況解說如下:

***鎮基本情況,總戶籍6630戶,總人口19764人, 地域是我縣第二大鎮,居住分散,人口相對少(2萬不到),其中農民19475人,占98.5%。外來人口200人,長住17477人,老年人3859人,一基本概況:***鎮,位于桐廬縣西北部,與淳安縣相接壤。境內山水相依,綠色環抱,生態良好,盛產板栗、茶葉,是浙江省“板栗之鄉”。全鎮地域面積235.03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以工業、農業為支柱產業,2013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為9.46億元,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189元。中心下設羅山、聯盟、東輝 、松村、翰板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村衛生室和5個村衛生工作室。中心從2010年醫改以來,通過衛生局和政府的的大力支持下,基本建設和設施設備的改善,人員和技術力量的培養和增長,使得中心在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鞏固,追求和滿足人們不斷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中心根據浙江省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要求,通過等級評審使衛生院服務更加完善,體制更加合理,流程得到轉變,規模更加符合要求,通過等級評審創建使中心的服務功能更加能滿足轄區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和公衛生的需求,中心將以等級評審創建為契機,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現將各項評審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礎設施1.1、基本建設 醫院中心總面積489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 2892平方米, 醫療和預防保健區域獨立設置,標準分10分,自查得10分,1.2、床位設置 中心核定床位14張,按標準每千人口0.6-1.2張,大于0.6張,標準5分,自查得5分,1.3、設備配置 根據鄉鎮衛生院設備配置目錄,以及中心技術水平,開展的業務項目和工作量,配備適應的醫療設備,化驗室備置了全自動生化儀1臺,全自動血球儀1臺,尿液分析儀1臺,放射科13年裝備了DR1臺,B超室彩超1臺,全自動分析心電監護儀1臺,急診室配置心電監護儀1臺,呼吸球囊1只,洗胃機1臺,根據工作量增設微泵2臺,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1.4、信息化建設醫院建立了HIS系統,醫生工作站,電子健康檔案,醫保系統,計劃免疫、傳染病等信息化系統建設,少護士工作站,標準5分,自查4分.標準30分,合計基礎設施自查得29分.

二、科室設置2.1、臨床設置了急診搶救室、全科門診1、2、3,兒科診室、婦科,中醫診室、中醫腎病科、中醫康復室、觀察室1、2,少感染性疾病科扣2分,標準15分,自查得13分。2.2醫技科設有中西藥房,檢驗科、放射科,超聲室、心電圖室合并為一室,消毒供應室有但無設置清洗保潔柜,扣1.5分,標準15分,自查得8.5分,2.3公共衛生科設有健康教育室,預檢登記室,預防接種室,兒童保健門診,健康檔案室需增設,疾病控制室與衛生監督協查室根據業務需要設立公共衛生綜合科室,預防接種門診、孕產婦保健門診、兒童保健門診已創建三星級,標準15分,自查得15分,2.4行政科設有院辦、醫務科、公共衛生科、財務、后勤管理科,標準5分,自查得5分,標準52分,合計科室設置自查得48.5分.

三、人員配備 3.1人員數量 全中心共有醫務人員28名,根據衛生院核定編制每萬服務人口13-15名,在核定編制內,在編率82%,標準分10分,自查得10分.3.2專業要求  總人數28人,衛生技術員23人,衛生技術人員占總人數82%,下降8個百分點,扣5分,公共衛生醫師少2名,扣5分,大專以上學歷衛技人員20人,占衛技人員比例83%,標準5分,自查得5分。3.3職稱要求  中心主治醫師3名,其中主治中醫師3名,標準5分,自查得5分。乙等標準30分,合計人員配備自查得20分。

四、基本醫療

(一)急診中心開展24小時急診,急診標志醒目,落實首診負責,搶救室配設搶救車、氧氣瓶、心電監護儀、洗胃機、呼吸球囊,少除顫儀、心電圖機、吸引器扣3分,配備搶救藥品,標準分10分自查得7分,4.1.2醫務人員能熟練操作各種設備,能對一般急危重癥作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急診常規和搶救方案齊全,能夠開展心肺復蘇急救技術,標準30分,自查得27分.4.1.3建立危重病人綠色通道先搶救評估,家屬談話,以急診為患者急診化驗、輔助檢查、搶救用藥以綠色通道做好應急服務,做好院內會診,與上級醫院建立急診轉診聯系制度,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標準50分,合計自查得44分

(二)門診中心開展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斷、治療、和各種咨詢指導,提供綜合、連續、可及的預防保服務,臨床科室設置健康宣傳架,擺設各種健康宣傳小冊和中醫慢性病病防治以及體質辨證和防護調養宣傳手冊,能完成一般外科清創、止血、縫合、包扎和骨質固定處理,標準10分,自查10分。4.2.3中心集中中醫診療區域有各種中醫宣傳圖版,豐富的中醫文化氛圍,開展中醫、中藥、針灸、撥顴、刮痧、神燈、艾炙、推拿8種中醫藥服務,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4.2.4配有兼職康復人員具有專用場所和設施設備逐步開展軀體運動功能和社會適應能力評估,能利用理療、傳統康復治療等6種服務,康復服務項目少2種,標準8分,自查得8分。4.2.5質量控制指標自查13年人口1.98萬,13年門診人次55918人次,2013年小病進社區70.%,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門診書寫醫療文書包括病歷、處方、門診日志、申請單填寫合格率98%標準15分,自查得15分;13年門診人次比上一年增長大于5%,標準5分,自查得0分;抗生素處方比例小于30%,標準5分,自查得5分;靜脈滴注處方比例小于30%,標準5分,自查得5分;門診乙等標準80分,合計自查得78分。

(三)住院  中心根據業務開展和轄區服務能力以及與市一院桐分院交通與中心較近和居民需求,未開展住院服務,,根據評審標準80分,自查得0分;

(四)醫技  能開展血、尿、便常規及簡單生化檢驗,能開展放射、心電圖、、B超檢查,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對化驗室、心電圖、B超、放射開展危急值報告,制定危急值報告和程序制度,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各種試劑符合質量要求,臨檢和生化質控每天一次,標準10分,自查得9分,標準30分,合計自查得29分。

(五)護理  護理按相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用后按要求進行毀形,根據護理操作要求開展護理技術考核,護理標準50分,扣除由于中心不開展住院,基礎護理10分和護理文書寫10分,自查得25分。

(六)藥品  嚴格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統一規范采購,執行藥品質量驗收制度,藥品按分類定位存放,實行每季盤點,標準10分,自查10分;建立藥品動態管理、設立監測制度,臨床藥品進行分類管理,每月開展處方點評,對抗生素、靜滴、均次費用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和評點,建立預警管理機制,利用公示欄公示藥品價格信息,14年上半年通過招投標,能對藥品藥品信息進行滾動顯示,開展高危藥品管理,此項標準20分,自查得20分;制定特殊藥品管理制度,中心2人符合麻醉醫師資格處方權,財物相符,存放符合要求,本項標準10分,自查得5分。藥品標準40分,自查得35分。

(七)院感  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實施院感各項預防與防控措施,落實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對輸液室、小手術室、治療室婦科感染重點部門管理,標準5分,自查得5分;設立消毒滅菌供應室,由于未配備相應規范設施水池、存放柜,人員調動,操作人員上崗有待進行培訓,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及消毒劑采購符合規范,操作人員能規范操作,標準5分,自查得5分;針對醫院醫療廢物、污水、污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標準5分,自查得5分;醫院感染發生率小于7%。標準5分,自查得5分。院感標準20分,自查20分。

(八)計劃生育  本院做好孕產婦保分健的同時開展計劃生育宣傳和避孕藥具,開展計生、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知識的科普宣傳、咨詢、技術指導相關服務記錄。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

五、公共衛生標準300分,自查233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資料中醫比例不足扣1分,自查得1分;宣傳欄設置符合要求自查得2分;健康咨詢只有3次,扣2分,自查得0分;健康講座服務站每2月一次無,扣1分,自查得1分;年度計劃、總結,場地、設施、設備完好,能正常使用。自查各2,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大于84%,自查得9分;標準20分,自查得15分。

居民建康檔居民健康檔案規范,自查得5分;健康檔案合格,自查得10分;健康檔案使用扣5分,自查得5分;標準共25分,自查得20分。

兒童保健新生兒訪視率大于大于95%,自查得10分,0-3歲兒童系統管理率大于90%,自查得10分,高危兒及營養病兒童管理率100%和,自查得10分標準30分,自查得30分。

孕產婦保健早孕建冊扣5分,自查得5分;5次以上產前檢查扣5分,自查得5分;產后訪視率大于90%,自查得10分;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自查得5分,標準30分,自查得25分。

老年人保健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扣3分,自查得7分;健康體檢表完整扣10分,自查得10分;標準30分,規范管理率自查得10分,合計自查得27分。

高血壓管理高血壓患者管理100%,自查得10分,高血壓規范管理大于60%,自查得10分;高血壓管理人群控制扣5分,自查得5分;標準分30分,自相得25分。

糖尿病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自查得10分;病患者規范管理扣6.5分,自查得3.5分,糖尿病管理人群控制率扣,自查得10分,標準30分,自查得23.5分。

重性精神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自查得10分;規范管理自查得10分,標準20分,自查得20分。

適齡兒童預防接種適齡兒童接種90%,自查得5分;入托、入學查驗接種種、補證、補種疫苗達95%,自查得5分;適齡兒童麻疹2次接種達95%,自查得5分;流動兒童五苗接種率扣2分,自查得3分,標準20分,自查得18分。

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建立建全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各項制度自查得5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自查得10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及時率自查得5分。標準分20分,自查得20分。

(十一)衛生監督協查創建省級衛生監督協管示范點扣8分;建立協查工作制度和管理規定;建立轄區內衛生監督管理相對人的基礎檔案信息。自查得10分;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無法行醫或非法采供血,衛生監督信息報告自查得5分;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法行醫或非法采供血每季一次,自查得5分;標準25分,自查得17分。

(十二)公共衛生知曉率公共衛生知曉率自查得20分。

 六、機構管理

(一)業務管理組建15支服務團隊,分別由全科醫生、護理、公共衛生醫師組成的社區醫生團隊,實行轄區分片包干,每季開展巡回醫療和對鄉村醫生進行業務指導,開展重點人群全科醫生簽約式服務,重點人群   人,共簽約    人,共簽約達到建檔 16.3  %;標準5分自查得5分;建立建全醫院核心制度,裝訂成冊,相關制度上墻,對醫院核心制度進行職工學習、培訓,并要求掌握,標準5分,自查得5分;建立建全放射防護規章制度,有兼職放射防護管理人員,有放射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許可證,建立放射工作場所工作檔案,和個人劑量檔案,定期開展放射工作場所防護和放射診斷設備質量控制檢測,,設備和場所設置電離輻射警示標志,標準5分,自查得5分;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每季開展鄉村醫生業務技術培訓和指導,建立鄉村醫生績效考核制度,每季開展對鄉村醫療和公共衛生和管理考核,并與績效掛鉤,標準10分,自查得5分;和杭州一院桐廬分院建立雙向轉診服務,設立雙向轉診辦公室,專人負責轉診工作,標準5分,自查得5分;根據衛生局關于落實引導和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相關政策,中心制定了相關有利于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相應政策和方案,讓畢業生能在基層得到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和待遇,標準5分,自查得5分。業務管理標準35分,自查得35分。

(二)人員管理科學設置崗位方案,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根據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設置績效方案為依據,每月開展績效考核,按季發放,適當拉開分配差距,制定中長期培訓計劃,13年全科醫師4人,培訓4人,社區護士2人,培訓2人,中級2人,繼教2人。標準25分,自相得21分,

(二)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度,建立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按規定設置會計科目,按規定設立帳簿,規范進行會計核算,實行電算化核算,財務報告編制準確、完善、及時,財務分析內容欠完整,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按財政部門預算管理相關規定,科學、合理、真實、完整地編制預算,預算流程欠合理,扣2分,按執行預算要求,預算符合率85%,標準5分,自查得5分;加強資產管理,采購流程規范,建立建全固定資產三賬一卡制度和庫存物資專用賬冊數據欠完整,扣1分未按要求開展盤點核實資產,扣1分,處置資產欠合理扣1分,標準5分,自查得5分;一切財務收支納入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嚴格收入和支出管理,未發現帳外帳和小金庫,嚴格執行國家藥品價格政策和醫療服務價格,票據管規范,使用省級部門統一監制的收費票據,標準5分,自查得5分;合計自查得20分。

(二)信息管理醫院通過招投標設置電子顯示屏公開以下信息:服務轄區范圍和轄區居民情況,業務科室名稱、布局、門急診掛號、就診、取藥、交費流程與服務地點,服務時間,醫務人員名錄,服務團隊及負責區域,門診服務內容、免費公共服務項目,公示診療項目、各種檢查基本藥物目錄和價格,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優先服務措施,公示便民熱線和投訴電話,標準10分,自查得6分;上報各種衛生統計報表,,未及時提出建議、分析和對策扣5分,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合計自查得16分。

(三)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與隱患缺陷管理  建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非懲罰性報告制度,設立主動報告醫療事件途經,結合平時工作開展情況,定期開展醫療質量大檢查,根據檢查做好有針對性的落實和整改,嚴格要求遵守崗位職責和掌握中心制定的核心制度,加強學習、討論布置工作精神,每季開展職工醫療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敬業精神、職業操守,提高安全意識,加強法制觀念,標準5分,自查得3分;醫院設立專人負責醫療糾紛和處理,13年未發生二級以下完全責任醫療事故,標準5分,自查得2分。合計自查得5分

(四)醫德醫風醫務人員著裝整潔,統一出診服,佩戴胸牌、舉止文明。建立了醫德醫風管理檔案,有計劃、措施、檢查、總結和培訓記錄。標準10分,自查得10分。

(五)后勤服務管理  環境整潔、溫馨,診療區及科室標示清楚明了,有禁煙標示,建立醫療設備檔案及維修記錄,醫療設備能正常使用,實行醫療設備強檢;建立消防安全制,簽定消防安全目標責任書,按排專人負責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每季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疏散標示清楚,安全通通暢通,標準分10分,自查得10分

(六)院務公開  實行院科二級目標責任制,制定并落實年度和任期目標方案,推行院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有不完整,有會議記錄和公示內容。標準10分,自查得7分,

(七)滿意度  通過入戶和電話調查50名服務對象,滿意率78%,標準10分,扣6分,自查得4分;調查衛生技術人員20員,滿意率84%,標準10分,自查得7分,合計自查得16分。

根據浙江省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中心依照鄉鎮衛生院發展和轄區群眾健康需求,中心立足人民群眾的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發揮好、利用好現有的醫療資源,把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做好做強做大。中心通過等級評審內容,組織,落實開展評審自查,并通過自查,將醫療務服更加規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程序化,使醫院更上一臺階,使群眾得到更好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現將評審自查得分總結如下:

篇(8)

To Explore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HI Ke-xin,WANG Bin

(Economic Management Office,Sanmenxia Central Hospital,Sanmenxia 472000,Henan,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gradually,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further solve th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simple, do ailment, rehabilitation to the grassroots, the lay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a serious illness, serious to go to the hospital.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data changes of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wo-way referral,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 policy, resources, and so on six aspects put forward curre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wo-way referral and trend projections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field.

Key words:Medical Consortium; Dual Referral;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1 緒論

1.1成立區域醫療聯合體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基層醫療服務投入的逐年加大,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衛生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種種原因,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醫改政策,實現“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重要舉措,我們有必要對醫療市場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對我國未來的醫療聯合體進行展望和預測。

1.2分析對象及其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 本文的分析對象選取某地級市三甲醫院及其下屬各級醫院,該地區通過對區域醫療市場的考研、調查,與當地政府和縣級醫院的溝通,協商,共同分析當地醫療資源需求和發展前景,確立了以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醫院為核心,縣(區)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目前該地區醫療聯合體成員單位達80家,縣級醫院18家,鄉鎮衛生院5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家。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以項目合作,技術幫扶,專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創建二甲等為紐帶,積極探索形成上下聯動,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分工協作的醫療聯合體運行模式。其目的是實現分級診療,使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水平,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1.3醫療聯合體及分級診療的含義 醫療聯合體(簡稱“醫聯體”),即以高等級醫療機構為主體,聯合一定區域內的若干醫院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橫向或縱向的資源整合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城市綜合醫院的綜合實力來帶動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與完善,從而更好地滿足當地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1]。區域醫療聯合體則是由一所市級三級醫院聯合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跨行政隸屬關系、跨區域的醫療聯合體。

而醫聯體的宗旨和發展目標是通過打造“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模式,有效的整合區域內的醫療資源,充分發揮醫療資源的作用,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的共同發展和壯大,進而提高區域內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1]。

分級診療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各有所長,各自履行職能,并逐步實現專業化。分級診療能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型門診、康復和護理等診療服務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在分級診療體系中,三甲醫院承擔著救治疑難危重癥患者和進行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的任務;二級醫院負責一般疑難雜癥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而一般性門診、康復和護理等診療服務工作則由基層醫療機構承擔[2-4]。

2 近幾年該地區分級診療中出現的問題

近3年該地區三甲醫院轉診人數及非120急診出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上轉次數和非120急診出車數增長速度很快,但下轉次數雖有所增長但與我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見表1。

2.1各層級醫院利益難以統一 由于我國現行的醫療體制下,不同層級的醫院及相關衛生部門在財政上實行分層管理,市級醫院由市級管理,而區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t屬于區縣和鄉鎮管理。所以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利益體,兩者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所以醫聯體的成員之間競爭大過于協作。由于某一區域的醫療資源是固定的,市場也是固定的所以由于利益的驅使,大醫院之間就出現了爭搶資源、患者、和市場的現象,吸納各類患者來為醫院創收。例如某三甲醫院,年收入很高,但由于加床現象嚴重,管理嚴重不足,為掙錢而大小病接收,被戲稱為“全世界最大的鄉鎮衛生院”,究其原因正是由于這類大醫院不肯“放手”,小病、常見病不愿下轉至下級醫院而造成的現象。而對于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收治疑難重癥或較為復雜的患者時,由于害怕擔風險收入與花銷不對等等原因而將患者上轉至上級醫院。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

2.2資源共享機制缺乏 在現階段向上轉診和向下轉診的過程中,資源配置和資源共享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很多地區的醫療聯合體中資源分布嚴重失衡。在醫聯體的成員中不同層級的醫療水平,設備資源,服務水平和經濟狀況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大型醫院占據著主要的資源,技術力量強,設備先進,是患者更愿意選擇大醫院的主要原因。而針對基層醫療機構,技術力量薄弱,設備落后,藥品種類較少等現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先擇其就醫的可能性。對于這種現象,并不是基層醫療及設備資源的絕對缺乏,而是較優質的資源不足,大量人員流失和設備閑置、老化,使現有的實力無法吸引患者前來看病,從而導致了惡性循環。所以我們雖不能僅僅通過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資來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資源分配也不可能達到各階層的完全一致,但我們應站在資源共享的角度上,通過資源共享的平臺來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

2.3相關政策不完善 針對目前醫聯體中的分級診療,我國還缺乏相應的政策保障。從醫保方面來看,現階段的醫保政策在各級醫療機構間的報銷差額不明顯,三甲醫院和大醫院同社區衛生院和基層衛生機構的報銷差額僅僅6%~10%,我們可以看到較小的報銷差額并不能吸引病患到基層就診。在藥品范圍方面,部分藥品僅限三級醫院使用才能報銷,這項規定使一部分患者不得不選擇三級醫院就診,否則高昂的藥品價格將使患者付不起錢看病。同時基層藥物品種少,使患者在基層所接受的醫療服務受限不能滿足患者的就醫需要,服務能力受限,使患者被迫選擇較高的醫療機構就診。再加上上下級衛生醫療機構之間的藥物品種不一致等問題,導致在分級診療過程中往往出現僅向上級醫院單項流動的現象。這種現象,非常不利于雙向轉診的建立和實施,如果不能較好地解決,將成為發展醫聯體的一項重大阻礙。

2.4轉診標準不一 雙向轉診的標準還并未確立,①不同的轉診標準導致了上下級醫院的檢查結果互不相認,從而導致重復檢查,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患者費用的增加,更嚴重的則導致患者病情的延誤。②由于沒有嚴格的轉診標準,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一遇到較復雜的患者就上轉至上級醫院,而上級醫院也更愿意留住患者為醫院創造更大的收益,因此出現上轉率很高的現象。而對于下轉診率,當患者病情有所好轉時,上級醫院由于利益問題和未有明確的下轉標準,故極少將患者轉向下級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和恢復,這也無形中加重了患者的看病負擔,嚴重影響了醫聯體中分級診療的推動和發展。

2.5醫療知識普及率低 通過長期的調研和考察,我們發現現階段老百姓對醫療知識的相關認識較低。由于我國的醫療聯合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問題還未解決,宣傳力度不夠,知識的普及率較低,導致老百姓對相關的知識了解不足,使患者在就醫的過程中常常處于被動狀態,無法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最好的治療方案。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醫療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擁有了自由選擇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知識,一部分患者在選擇就醫時就會盲目的選擇較大的醫院看診,即使病情有所好轉也不愿意轉至下級醫院。這種不理智的選擇會大大加大患者的就醫費用,同時由于這種現象的出現,使許多大醫院不得不采取加床收治患者,這就導致了大型醫院的管理和人員服務水平下降和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結果。在分級診療的推行過程中,醫療知識的宣傳不夠導致患者無法打破對相關醫療知識的錯誤認知,難以選擇基層醫院進行首診,是我們在未來分級診療的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2.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 根據《2013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占總數93.9%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診療人次為總診療人次的59.1%;占醫療機構總數2.5%的一、二、三級醫院提供的診療人次為37.5%,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分別為57%、62.8%,而三級醫院卻高達102.9%[5]。通過這份公報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由于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流失嚴重,設備老化問題嚴重,在職醫生由于長期沒有進行進修學習導致技術水平有限等問題都導致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質資源短缺。而正是由于優質資源短缺使得患者對基層醫療的信任度大大下降,許多患者寧可花更多的錢去大型醫院就診也不愿就近選擇方便的基層醫療機構。這使我國分級診療的推行遇到了嚴重的困難。

3 對分級診療中所出現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3.1突破原有的利益關系 針對各層級醫院利益難以統一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三點建議:①在不斷發展的信息化支持下,通過疾病救治的臨床路徑管理,分段進行利益分配。我們可以通過相關專家論證一套正確、科學、全面的救治路徑,救治期間所產生的費用,收入歸救治機構;當患者下轉到基層進行治療和恢復期間所產生的費用歸基層醫院所有,并且患者將享受較高的報銷比。②在現階段分級診療的實施中,大部分是按項目收費,只有少數是按病種付費。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可以采取復合型付費模式,根據病種確定不同級別醫院收治該病種的報銷比例不同。③當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時,若需要使用上級醫院的大型設備檢查,患者費用可以享受打折結算,而醫院所得也會與基層醫院進行分成,將上級醫院的利益讓給基層醫療機構。

3.2整合內部資源 為了減少和避免患者對大醫院的盲目青睞,我們應整合內部資源,進行資源共享,縮小各層級醫療機構的差距,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優質資源,在總資源水平穩步提高的前提下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也提高起懟"偌喲蟠笮鴕皆憾曰層醫療機構的扶持,加大專家下至基層實行技術幫扶,最終實現專家技術下沉,基層救治能力提高,上轉人次下降,疾病救治率提高。針對患者下轉至基層恢復的情況,大型醫院應實行院后隨訪:醫院專家定期對基層醫院的患者進行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與基層醫生制定更有效的恢復方案。②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多派基層醫生進行定期的進修學習,將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前沿思想帶入基層,減緩大型醫院的就診壓力。③進行設備資源整合,大型設備共享。相比醫聯體內大醫院設備的先進和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設備卻遠遠不足,從而導致很多檢查項目無法開展,影響基層醫療的發展和患者的就醫選擇。因此,各級醫院應將該地區的醫療設備資源進行整合,降低患者的就醫費用,減少設備的閑置浪費,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3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 由于我國的醫聯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許多方面的政策還并不完善,針對在未來的醫聯體發展中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①政府應考慮在醫聯體成員單位間轉診患者支付費用的起付線問題,充分發揮醫保、農合的指揮棒作用,提高基層醫療技術,暢通轉診通道來推行分級診療。同時,政府也應加大不同層級醫院醫保報銷的差距,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常見疾病的報銷力度,降低大型醫院常見疾病的報銷力度,從政策上引導患者選擇基層醫療解決常見疾病。對于回轉患者而言,加大恢復期間的報銷比率,鼓勵患者在恢復治療期間回轉至基層醫院。②實行醫藥分家:通過藥品托管制度來降低藥品價格,據“十”醫改方針,為了杜絕“以藥養醫”的現象出現,醫院將通過招標的方式委托擁有GSP認證資質的經營企業進行藥品的采購、配送和供應,減少藥品中的流通環節,讓利給患者。目前全國已經有部分醫院試行藥品托管制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醫院實施藥品托管確實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③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制定更加規范,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一切依法辦事,更加全面的維護好百姓的就醫權利,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④加大財政投入:對于醫聯體的發展,資金問題是制約基層醫療發展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投入,更需要各級財政和社會上的相關機構的資金支持。為基層醫療更新,添置設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對相對薄弱的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資金傾斜。⑤加大基層醫療機構中醫師的培訓資格認證,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衛生機構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對主動到條件較為艱苦的衛生機構就職的高校畢業生可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讓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不斷擁有新鮮的血液,達到更好服務于民的作用。

3.4統一轉診標準 通過對醫療服務手冊的不斷修改與完善,明確各層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內容、服務范圍、和收治病人的標準,使轉診標準達到流程化、規范化、科學化。當收入患者超出或低于收治標準時,主治醫生應開具相應的轉診單,向醫聯體內的上下級醫療機構進行轉診。其中,針對較大型的醫院,收治標準應偏重疑難重癥和突發嚴重疾病的患者,而針對基層醫院則多傾向于常見疾病、慢病治療和康復治療等較輕的疾病。這種標準的制定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轉率過高,下轉率過低的問題,避免了轉診時不同層級相互推諉的現象,同時應規定同級之間的醫療衛生機構的檢查結果互認,①減少了患者的醫療費用,②節約了醫療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提高了就醫效率。

3.5建立信息平臺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大數據”時代到來,醫聯體的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在日后的發展中我們應加強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實現各級層的資源共享,整合各醫療服務機構的資源,進行最科學合理的資源分配,降低信息的滯后性,減少患者進行不必要或重復的檢查項目,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通過對信息平臺的建設,建立完整的數據庫,根據居民的健康情況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改變現有的醫療信息化格局,同步跟進患者的身體情況,對患者的健康情況追蹤,對慢病患者進行分階段、分層次、追蹤到底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再次發病的幾率。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可以在時間不允許、費用要求過高的情況下,對基層的患者進行遠程會診。在這個過程中基層醫療機構可邀請該方面的醫療專家在信息平臺上進行同步會診,商量制定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支付費用,防止由于轉診而造成的病情惡化。

3.6加大醫療知識的宣傳 現階段,由于患者對醫療政策、服務方式、藥品價格等方面知識的缺乏,導致患者在選擇就醫時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長期以來,百姓難以轉變看病就去大醫院,問診選擇專家號,開藥就要用好藥的觀念,認為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低,藥品效果差,無法很好的治愈疾病。因此,在未來的醫聯體發展中,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媒體、報刊雜志等渠道多方面全角度的進行醫療衛生方面知識的普及,提高老百姓對醫療衛生方面知識的了解,引導患者選擇更加正確的、便捷的渠道就醫,樹立更科學的就醫選擇。同時,注意輿論的導向和宣傳作用,增強老百姓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程度,破除心理障礙,減緩“看病難”和“看病貴”的民生問題。在發生醫療糾紛時,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刻意夸大甚至虛構事情發展,導致百姓不再信任醫院。針對這種現象,相關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為患者營造一個健康的就醫環境。

4 展望

在2016年全國醫療管理工作會議中,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對“十三五”時期醫療管理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其中對分級診療提出了“四個分開”,即通過設置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實現看病就醫區域分開,通過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實現患者就診城鄉分開,通過推行日間手術實現急慢分開,通過明確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病種實現上下分開。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的醫聯體發展中,將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體系,形成完整的衛生服務標準,從而達到高效、科學、全面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好的解決民生問題,實現“就醫公平”。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醫聯體內分級診療的調查分析,從級層利益、資源共享、政策建立、轉診標準、醫療知識普及率和基層服務能力這六個方面出發,分析了現階段出現的各方面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意見,希望能為當下的分級診療提供一些幫助。我也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醫療服務機構的不斷進步,我國將早日完成醫療改革,早日解決百姓的民生問題。

參考文獻:

[1]聞有成.區域醫療聯合體啃下“看病難”硬骨頭[N].經濟參考報,2005,5(1).

[2]王虎峰,元瑾.對建立分級診療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05,5(1).

上一篇: 文體協會年度工作計劃 下一篇: 中心校校長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 夜夜久久久精品不卡 |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 三级在线免费a免费看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