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18 09:43: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聲樂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校聲樂教學研究

古語有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薄敖z”指弦樂器,以琴瑟為主,“竹”指管樂器,以簫笛為主,而“肉”,指的則是我們人體唯一能夠自主發聲的器官——聲帶所發出的聲響??上攵谒腥祟惪梢择{馭的音樂聲中,人聲是最易傳達情感、最具感染力的。在西方音樂史上,人聲合唱作為教會用來統治思想的工具,如格里高利圣詠,曾一度成為西方音樂中最主流的音樂,就連后來興起的器樂曲,從一開始也是作為伴奏為人聲服務的。聲樂由于其將語言作為音樂表現的內容而流傳廣泛,如我國各地的民歌、意大利民歌、以及歐洲中世紀的游吟詩人所演唱的以騎士宮廷之戀為主要內容的歌曲,有些曲目至今依然為世人所稱道。即使經歷了巴洛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器樂曲在巴赫、海頓、貝多芬等音樂巨匠的推動下形成完整曲式體系、獨占鰲頭、風靡歐洲的情況下,聲樂曲在以舒伯特為代表的藝術歌曲及以莫扎特、羅西尼、威爾第等歌劇大師的手中依然煥發活力,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樂壇上獨樹一幟,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以及以神話故事和市井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手段使其更容易讓廣大群眾接受,這也使得當年出名的歌劇演員如同當今的影視明星一樣受人追捧。近一個世紀以來,以卡魯索為代表的聲樂大師使得意大利傳統美聲唱法趨于完善和成熟,而舉世聞名的“高音C之王”帕瓦羅蒂更是將美聲唱法帶向世界,成為了這一唱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掀起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學習聲樂的浪潮,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和從事古典音樂,全國各大音樂學院和綜合高校進行擴招,聲樂表演專業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個位數上漲到如今的十位數,一些地方上的職業院校甚至擴招到三位數。藝考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考學的渠道也各式各樣。不得不說,以聲樂為例的這一類音樂學科,入學動機由對音樂的鉆研變為了商品經濟形勢的買賣,教學成果也逐漸由重點人才培養變成了批量生產,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理應受到質疑、進行提高。從當今的高校成材率較低及音樂生的家庭投入與成果不成正比來看,事實也確實如此。因此,本文將淺析我國當今高校聲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從個人角度出發,提出一點改進建議。

一、存在問題

教學,分“教”與“學”兩個部分,在聲樂“教”、“學”中,前者是老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一條平坦的道路,而后者則是學生的能力和潛質能夠支撐他(她)在這條路上走多遠??梢哉f,二者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對于一個聲樂學習者能否成才而言,都極為重要。令人扼腕和值得深思的是,我國高校目前的聲樂教學中,作為成才先決條件的“教”有著較為明顯的缺陷,且不說一個學生的資質如何,試問如果聲樂老師為學生提供的不是道路,而是荊棘叢和懸崖,不論學生如何努力與執著,最終又怎么能夠成功?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晁浩建教授在自己的教學視頻中曾說:“很多有著優越嗓音條件的聲樂學習者因為歌唱方法的問題,導致嗓音被毀掉,著實令人可惜。”因此,聲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在于聲樂老師提供的方法是否科學。聲樂與其他音樂表演專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把人體作為一件樂器進行演奏,而人是一件有思維的樂器,且每個人的嗓音條件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如聲帶的長短薄厚不同、共鳴腔體大小不一,相比于批量生產、個體差異較小的樂器,人體自主發聲顯得難以把握和衡量,這也對聲樂教學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聲音理念是否正確、教課的語言表述能否能夠讓學生理解和消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恰恰是很多聲樂老師所不具備的。很多老師在教課時,僅僅指出學生的聲音不流動、音色不集中、情感不到位,教育學生要自然歌唱、放松打開、像說話一樣把字咬清楚、送出去,或是直接模仿自己的聲音。這些話語,對于聲樂老師而言,是如同萬金油一般的存在,因為你的確不能否認它的每一個字眼,而事實上,對于學生而言,這些話如同一種“爛大街的順口溜”,誰都知道,誰也會說,可就是做不到、唱不好。這些不痛不癢的語言表述只能讓學生更加迷茫,并不能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令人驚訝的是,一些聲樂老師將能否讓學生唱到更高的音作為課堂的重點任務,這對于高音條件一般缺且原本對演唱技術就沒有清晰認識的學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要知道,在技術欠缺的情況下持續練習超過人體本身自然音區的音,是極其危險的,非常容易形成不良的肌肉記憶。聲帶在肌肉的超負荷擠壓下被迫發音,或是在松散的狀態下被強氣流吹響,都是非常不平衡、不舒適、不受控制的,其對聲帶造成的損傷,遠高于大喊大叫。而很多學生就在老師的指引下“被迫發聲”,自己的嗓子十分難受、歌唱也日益困難,卻不敢說出來,只能強迫自己去相信老師的方法是正確的、相信自己這樣堅持練習就會進步,一些有想法的學生會自己嘗試著去尋找一些更加輕松的演唱狀態,可惜,美聲唱法需要異常精準的技術指導,自學成才的概率微乎其微,盲目尋找出路只能不斷碰壁。這種“追求音高而不求質量”的做法對于老師和學生而言,都屬于認識誤區。此外,不少聲樂課堂存在技術含量過低的問題。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一些“順口溜”式的教學內容外,教授學生具體做法方面也存在差池,例如:打開喉嚨+收小腹、掛面罩+抬笑肌、打開牙關+縱向拉伸。這些技術和理念逐個拿出來分析,其實沒有本質上的錯誤,但問題在于,學生對于各種歌唱力量和方向的認知很難做到準確,告訴他打開喉嚨要保持住,不能上提,他可能就會壓和撐,讓他掛面罩、抬笑肌,他可能會撒風漏氣,縱向歌唱雖然更符合美聲唱法上下通透的理念,但聲音會顯得過于僵硬且難以控制。總之,單一的力量和方向無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一種歌唱的平衡感,原因很簡單,美聲唱法是一種非自然狀態,這種與日常說話的感覺大不一樣、需要強大的動力和相對的放松來維持平衡的運動,肌肉稍有不協調就會很難運作。很多老師之所以教授一些不能解決學生根本聲音問題的技術,是因為他們在學習聲樂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不平衡感,甚至對于音高的變化都能夠泰然處之,這就叫先天的好條件,因此,在沒有多少負擔的演唱狀態下,他們自然不會去鉆研聲音的技術,就好比我們正常人在行走時根本不會去想自己的腿和腳該如何發力。自己的演唱為何就比學生容易和流暢,他們自己可能也不是很清楚,于是就涌現出一批“能唱不能教”的人來,遇到條件好的學生,還能夠做一點簡單的聲音指導,而遇到條件差并且有不良歌唱習慣的學生,就束手無策了。以至于條件好的學生畢業時沒有得到大的提升,而條件差的學生連嗓音的健康都保證不了,更不用提歌唱能力,不少人只能轉行。種種現象使得聲樂教學的成材率遠比器樂要低,很多學生學習多年,依然處于沒有入門的階段。

二、改進建議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學生的水平低自然與老師有著直接關系,而學生本著“尊敬師長”的原則,很少敢將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傳達給老師,很多老師也將自己的方法視為法典,不容反駁。放眼歐美的音樂學院,拋開技術含量不談,至少學生是可以否定自己認為不好的老師,去選擇學院里更好的老師進行學習,體現了一種高度民主。大學本來就是追求自由與真理的地方,希望未來我國的音樂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質疑和選擇的權利。至于演唱技術,我只能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的聲樂技術日趨完善,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正通過便捷的教育資源不斷充實和壯大著自己,待到我國的聲樂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必定會使當前的現狀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美]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作者:王海州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上一篇: 石油安全環保監督管理研究 下一篇: 小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 中文字幕你懂的在线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