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04:03: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地鐵車站施工風險管理探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風險源辨識
在對風險源進行辨識時,應結合相關的風險辨識理論,并根據地鐵車站的實際施工環境與具體的施工工法,通過施工單位、風險控制中心以及重大風險源監測單位的協調配合,共同參與進行各自風險源清單的編制,最后由風險控制中心匯總后上報建設單位由專家進行審批。
1.2重大風險源監測
結合風險源清單的具體內容,對車站重大風險源進行檢測,具體內容包括:地表沉降、管線沉降、土體深層變形、基坑隆起、支撐軸力、地下水位以及土體壓力等。通過對風險源的監測,能夠直接反映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測斜數值是對車站主體圍護結構變形量的反映,一旦該項數值出現異常,那么該部位周邊建筑沉降、支撐軸力以及土體壓力等都會隨之發生改變。通過風險源監測得到的數據信息,能夠利用風險管理系統進行存儲與分析。
1.3風險分析評估
風險分析評估主要是基于風險源辨識,并結合地鐵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與發展動態,通過科學有效的風險分析與評估方法對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并對其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分析研究。風險分析評估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其是通過合理的分析評估方法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與資料數據,綜合判斷而得出的結果。風險分析評估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綜合分析等方法,在進行風險管理時,通常以多種風險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得到更為精確的評價結果。如若風險分析不到位,輕則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重則可能會釀成嚴重的安全事故,甚至出現人員傷亡。因此,借助科學合理的風險分析方法,對地鐵車站施工中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得出準確評價。
1.4風險決策
風險決策手段主要包括風險回避、風險自留、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所有的風險決策手段之間不會發生沖突,在進行風險防范時可以兩種或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例如,經過風險分析評估后,風險管理人員對重大風險源進行預警,通過風險管理系統的短信平臺向相關人員風險預警信息,以提高各關鍵人員以及單位的重視,并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安排部署。
2地鐵車站施工風險管理
2.1常見施工風險防范措施
(1)壓水突涌。①開工前,根據實際地質信息,編制合理的基坑降水方案,對降水井點進行合理布設,檢測降水井的質量及效果。②基坑開挖時,細致觀察每個觀測井的水位,并根據觀測結果進行分析。③為防止井點破壞或降水能力不足,應進行一定預備井點的布設。(2)坑底隆起。①在進行基坑開挖時,為防止基坑暴露時間過長,應先撐后挖,加大基坑內的沉降觀測。②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對基坑影響范圍內的降水井進行布設。③防止多輛重載車輛同時在基坑周邊作業。④基坑圍護結構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并做好開挖前的質量檢查,存在問題的應及時進行處理。(3)支撐失穩。①基坑開挖時,應加強對支撐的觀測,一旦發現有鋼支撐失穩前兆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會補救措施。②對鋼支撐軸力數據進行分析,與地表沉降數據進行對比并做詳細分析。③嚴格把控鋼管等支撐材料的質量,確保焊縫符合標準要求。④鋼支撐的預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同時,保護監測傳感器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無誤。⑤根據立柱樁的沉降情況進行支撐調整,避免出現偏心而影響支撐受力。(4)基坑縱向滑坡。①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開挖,避免欠挖及超挖。②開挖時,確保開挖地段地下水位比開挖面低1.5m以上,確保基坑的降水效果。③雨季施工時,確保基坑坡度不會發生倒灌,并及時將基坑內積水進行排除。④在遇到特殊地質條件時,應及時停止基坑開挖,并做好排水明溝與集水坑的布設,必要時還要在基坑坡面做好砼噴射防護。⑤開挖應合理,避免基坑開挖面大面積、長時間暴露。⑥禁止于坡頂位置堆放施工材料或停放機械,嚴禁在坡頂設置通道。
2.2施工風險管理對策
(1)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施工企業應嚴格按照崗位制定安全責任制,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安全施工的重視程度,對不規范施工行為應嚴抓嚴辦。通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技術措施、安全培訓、安全檢查以及應急預案等內容,如此,才能在實際的施工中逐項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的內容,以全面提高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效率,避免發生安全事故。(2)提升風險分析評估水平,提高規避風險能力。前期風險分析評估工作的缺失是導致施工經濟損失的重大成因,并且,還會導致施工企業風險應對能力不足,一旦發生突發事故無法做出有效應對,延誤了最佳的挽救時機,致使企業損失嚴重,甚至還會給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3)加強設計階段的施工環境調查。合理完善的地鐵工程風險管理應以前期施工環境調查為基礎,因此,在前期設計階段,應加強對施工環境的深度調查,針對各施工階段的設計深度做好各類風險因素的考量,以大大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確保地鐵車站施工的順利開展。(4)構建完善的安全風險監測系統。構建完善的安全風險監測系統與制度體系,是確保施工中及時發現問題的重要前提。唯有在施工中第三方監測機構與施工方的協調配合,做到共同監測,及時共享,才能確保在施工中更好的發揮引導作用。并且,由于安全事故的突發性,安全處理機制的滯后性,以及安全風險的可控性原則,因此,加強先進信息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的應用,構建完善的安全風險監測與管理系統,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確保能夠在一個信息平臺上完成風險預警、風險防范、風險補救等一系列操作,從而有效調動各個參建方的積極性,將各個風險因素控制在萌芽階段,從而大大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5)加強人員教育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加強施工機械設備與維修人員的危機意識,提高機械操作人員的安全操作技能、事故處理能力以及預防事故發生的能力;另外,加強安全生產知識的培訓,制作安全操作手冊,并做到人手一份,在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時,應提高操作人員準入關,嚴格落實三級安全教育,避免發生安全風險事故。(6)構建科學合理的風險自救系統。構建科學合理的安全風險自救系統,以便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或在啟動應急預案時,地鐵施工人員能都及時逃離事發現場,或最大程度的利用現有施工物資進行自救,以大大降低事故發生后的人員傷亡。首先,高空自救。對于高空作業,施工人員應提前做好安全事故的風險演練,對于高空腳手架失穩或意外墜落等事故應做到有效應對。其次,做好逃生自救演練。組織地鐵車站工程的施工人員進行逃生自救演習,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模擬,并對發生風險后的逃生進行演練,以便能夠正確掌握逃生路線、逃生方式,做到合理運用各種逃生工具。
3結語
在進行地鐵車站施工中,及時進行風險監測與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不僅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而且能夠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因此,作為地鐵施工單位,加強地鐵車站施工風險管理,加強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以大大提高我國地鐵工程的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許志國.地鐵車站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風險與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7(12):216.
[2]趙培沖.淺談地鐵車站施工的安全風險管理[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6(9):359.
[3]黃國慶.廣州地鐵某車站主體施工風險預控管理探析[J].四川建筑,2015(6):251~253.
作者:劉昌相 單位:中鐵三局集團廣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南大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