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史雜志收稿方向有哪些?

《中華醫史》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述評、論著、文物與考古、爭鳴與論、史料與文獻、當代名醫、書評、醫林散葉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醫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醫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中華醫史》雜志投稿要求

(1)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結果和結論等,中文摘要不超過300字。

(2)本刊稿件嚴格執行“三審”制,聘請同行專家進行客觀的評審,并根據審稿意見公平、公正地處理稿件。編輯部收到稿件一般在1個月內通知作者稿件處理結果。

(3)標題的層次:一般不超過3級,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的標題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文內接排的序號可用“⑴”。

(4)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別,學歷,職務職稱,研究方向,電話,郵箱等信息。

(5)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部分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在文章對應處標示出該參考文獻的序號。

《中華醫史》雜志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和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4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0255-7053,國內刊號CN為11-2155/R,該雜志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中華醫史雜志數據統計

中華醫史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中華醫史》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數據庫、醫學文摘等,在醫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醫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中華醫史雜志發文分析

中華醫史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發文量 主要研究主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 358 中醫;醫史;本草;醫史學;醫史文獻
中國中醫研究院 120 中醫;醫學史;中醫藥;醫史;藥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111 中醫;傷寒;傷寒論;本草;《傷寒論》
上海中醫藥大學 94 中醫;醫史;博物;博物館;醫學史
北京大學 67 醫學史;醫史;醫史學;西醫;人文
廣州中醫藥大學 66 中醫;新中國;清代;教育;針灸
山東中醫藥大學 61 中醫;傷寒;傷寒論;《傷寒論》;醫史
哈爾濱醫科大學 59 鼠疫;教育;醫學教育;防疫;細菌戰
安徽中醫藥大學 53 本草;本草圖經;《本草圖經》;本草考證;藥材
中華醫學會 46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新聞;聲明;一稿兩投;新聞報
中華醫史雜志

中華醫史雜志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

全年訂價:¥192.00,雙月刊,正版雜志,提供發票

相關問題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