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文史資料》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城市之根、扶貧路上、精工匠心、山有黌門、委員天地、往事漫憶、史海鉤沉、都市史話、楚風漢韻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武漢文史資料》雜志投稿要求
(1)作者是指對論文作出了實質性貢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組織)。作者署名次序原則上以貢獻大小決定排序,由論文全體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則上不得變更。
(2)對所投稿件,本刊有權根據本刊辦刊要求對其進行適當刪改或調整,作者如不愿被改動,來稿時請注明。
(3)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審稿過程中保護作者稿件的私密權。對不擬刊用的稿件將告知退稿意見,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者,作者有權申請復議,并提出申訴的文字說明。
(4)基金項目:基金項目名稱全稱及具體項目編號(或項目批準號)。
(5)關鍵詞3-5個,中間用分號隔開。
《武漢文史資料》雜志是由政協武漢市委員會主管和武漢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80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4-1737,國內刊號CN為42-1056/K,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武漢文史資料雜志數據統計
武漢文史資料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武漢文史資料》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武漢文史資料雜志發文分析
武漢文史資料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武漢市政協 | 129 | 政協;市政協;人民;政協委員;委員 |
武漢大學 | 54 | 政協;委員;回憶;導師;張之洞 |
華中師范大學 | 52 | 教育;文學;抗日;抗戰;張之洞 |
江漢大學 | 39 | 藝術;術家;美術;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家 |
武漢市政協信息處 | 23 | 信息播報;播報;政協;市政協;委員 |
武漢市總工會 | 18 | 榮譽;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勞動模范;譽稱 |
華中科技大學 | 17 | 院系;院系調整;華工;工科;因病致貧 |
湖北大學 | 14 | 惲代英;市政;主義;總督;瞿秋白 |
中共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 | 14 | 戰爭;中共;主義;市委;市委書記 |
中國人民志愿軍 | 14 | 抗美援朝;戰爭;志愿軍;戰斗;抗美援朝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