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實測和理論、技術和方法、專題述評及特殊天象報道,研究簡報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投稿要求
(1)正文附300字左右的摘要、3~6個關鍵詞,并將標題、摘要、關鍵詞等譯成英文附文后。
(2)來稿應層次清楚,結構嚴謹,文字簡練,邏輯性強,術語準確,數據可靠,標點規范,打印或書寫工整。
(3)在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全部列出,序號間用逗號隔開;如遇連續序號,用波浪號連接起止序號。
(4)第一作者必須注明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歷、從事的研究方向或領域;通訊作者必須注明其職稱、學歷以及從事的研究方向或領域。
(5)中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目一般不超過15個實詞。
《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7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672-7673,國內刊號CN為53-1189/P,該雜志級別為CSCD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數據統計
天文研究與技術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RCCSE學術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天文研究與技術雜志發文分析
天文研究與技術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613 | 天文;望遠鏡;射電;天文臺;天線 |
中國科學院 | 354 | 天文;射電;望遠鏡;電離層;太陽活動 |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 | 292 | 天文;望遠鏡;射電;天文臺;活動區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269 | 望遠鏡;天文;射電;圖像;太陽望遠鏡 |
昆明理工大學 | 107 | 天文;圖像;CCD;太陽;相機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78 | 天文;望遠鏡;射電;激光測距;仿真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 63 | 天文;望遠鏡;射電;VLBI;天文臺 |
云南師范大學 | 63 | 光變;耀變體;星系;黑洞;射電 |
廣州大學 | 31 | 射電;英文;望遠鏡;星系;活動星系 |
云南大學 | 23 | 射電;天文;射電天文;太陽射電;望遠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