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加工過程》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專論與綜述、研究與開發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生物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生物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生物加工過程》雜志投稿要求
(1)公式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數學符號、數字、公差值、絕對值和其他符號使用正確,書寫清楚。
(2)本刊刊登的學術論文應該滿足:論文視角獨特、觀點新穎;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論文論證嚴密、資料翔實;論文結構嚴謹、行文規范。
(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同一文獻在文中被反復應用則用同一序號標識,凡屬著作均應在文中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
(4)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5)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生物加工過程》雜志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和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0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762-3678,國內刊號CN為32-1706/Q,該雜志級別為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生物加工過程雜志數據統計
生物加工過程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生物加工過程》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哥白尼索引(波蘭)、劍橋科學文摘、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等,在生物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生物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生物加工過程雜志發文分析
生物加工過程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南京工業大學 | 444 | 發酵;桿菌;固定化;催化;酵母 |
江南大學 | 188 | 發酵;酵母;桿菌;大腸桿菌;丁醇 |
華東理工大學 | 54 | 手性;生物催化;黃酮;拆分;乳酸 |
中國科學院 | 51 | 降解;桿菌;代謝工程;酵母;大腸桿菌 |
天津科技大學 | 43 | 生物傳感;生物傳感器;感器;傳感;傳感器 |
山東大學 | 42 | 酵母;發酵;釀酒;釀酒酵母;漆酶 |
浙江工業大學 | 42 | 生物催化;生物轉化;手性;水解;氰基 |
北京化工大學 | 42 | 酵母;發酵;脂肪酶;油脂;釀酒 |
浙江大學 | 35 | 催化;手性;定向進化;發酵;乳桿菌 |
南京林業大學 | 34 | 發酵;纖維素;纖維素酶;里氏木霉;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