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世界科學界、可持續發展、科學文化、科學評論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投稿要求
(1)中文關鍵詞標注3個以上,選詞要規范;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英文縮寫應在第一次出現時先給出全稱。
(2)稿件應包括作者姓名、單位、職稱、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電郵地址。
(3)對準備采用的稿件,本刊將根據版面情況,在不違背作者本意的情況下,適當壓縮修改。不同意者請在來稿時申明。
(4)注釋:對文章中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說明,在行文的右上角采用①②③……順序標出,使用頁下注,每頁順序編碼。
(5)間接引文通常以“參見”或“詳見”等引領詞引導,反映出與正文行文的呼應,標注時應注出具體參考引證的起止頁碼或章節。標注項目、順序與格式同直接引文。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81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0254-8763,國內刊號CN為11-1520/G3,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數據統計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科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志發文分析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 | 185 | 能源;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科學家;生態 |
清華大學 | 34 | 哲學;文化;科學家;科學史;學史 |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編輯部 | 32 | 編者;社會;知識經濟;人類社會;農業 |
北京大學 | 25 | 戰爭;能源;主義;網絡;文化 |
中國農業大學 | 16 | 生物經濟;農業;生物經濟時代;食品;食品安全 |
中國人民大學 | 14 | 農村;政府;有限政府;政府規模;政府機構 |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 12 | 能源;印度軟件業;再生能源;政府;政府政策 |
北京師范大學 | 12 | 文化;營利;營利組織;整數;中國人 |
中國工程院 | 8 | 能源;水資源;天然氣;煤;災害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8 | 政府;中國人;文化;陰謀;應對氣候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