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專題研究、書評書訊、青年會論文、青年會論文·專題研究、筆談·史學論文的文字問題、抗戰研究回顧、漢奸研究、會議綜述、卷首語、問題討論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抗日戰爭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作者如欲投他刊,務請事先與編輯部聯系,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并刊登撤銷該論文及該論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且2年內拒絕發表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2)投稿時請作者提供單位、職銜、通訊地址、郵編、手機號碼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并請提供作者簡介和既往學術成果發表情況。
(3)題名: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30字,不得使用不常見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盡可能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
(4)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5)內容摘要與作者單位全稱間空2-3行,要求摘要內容言簡意賅,嚴謹活潑,體現全文主題思想之精髓,不是文中某段落某句話的重復摘錄。
(6)本類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者各種不宜列人參考文獻的引文,如檔案資料、內部資料,轉引類文獻。
(7)若文中涉及表格或圖片,原則上不跨頁,表須有置于表格上方的編號與表頭,圖須有置于圖片下方的編號與圖說,編號均以阿拉伯數字排序。
(8)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列于其上。
(9)基金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上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本刊將優先處理與刊登。
(10)主題:確保您了解雜志的主題和定位,并將您的稿件與之相關聯。閱讀最近發行的雜志,以便更好地了解雜志的風格和內容。
《抗日戰爭研究》雜志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91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2-9575,國內刊號CN為11-2890/K,該雜志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抗日戰爭研究雜志數據統計
抗日戰爭研究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抗日戰爭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抗日戰爭研究雜志發文分析
抗日戰爭研究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318 | 戰爭;抗日;抗日戰爭;抗戰;戰時 |
北京大學 | 99 | 戰爭;抗日;抗日戰爭;抗戰;戰時 |
南京大學 | 76 | 抗日;戰爭;抗戰;抗日戰爭;戰時 |
南開大學 | 76 | 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抗戰;抗日根據地 |
復旦大學 | 57 | 抗戰;抗日;戰爭;戰時;抗日戰爭 |
南京師范大學 | 40 | 屠殺;南京大屠殺;大屠殺;戰爭;抗日 |
華中師范大學 | 33 | 抗戰;戰時;抗日;抗戰時期;戰爭 |
北京師范大學 | 33 | 戰爭;抗日;抗日戰爭;抗戰;抗日戰爭史 |
中國人民大學 | 29 | 戰爭;抗日;抗日戰爭;抗戰;戰時 |
浙江大學 | 27 | 戰爭;抗日;抗日戰爭;抗戰;蔣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