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考試研究、學校管理與發展、課程與教學、品德與心理、測評新視點_“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筆談、考試與招生、測評新視點、測評新視點_“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專題、隨筆與感悟、理論與技術、篇目索引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教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投稿要求
(1)論文類文稿一般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本刊秉持嚴謹治學之精神,歡迎獨著或合作的文章,反對一稿多投。
(2)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簡明、準確,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能有標點、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
(3)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4)參考文獻,僅列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刊物發表或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者,原則上盡量引用近5~10年內的原創性文章。
(5)對省部級及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投稿時提交基金項目批文掃描件并在文內注明)開辟“快速通道”。
(6)摘要慎用長句,只分1個自然段落。摘要之后須有關鍵詞,由3—8個反映論文主題內容、并用空格隔開的詞或詞組所組成。
(7)來稿請附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學習單位全稱、最后學歷/學位、職稱/職務、主要研究領域和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電話和電子郵箱等),以便聯系。如有變動請及時通知。
(8)凡用文字不能直觀說明問題的,要配以圖和表。如用圖和表,則文中不需重復其數據,只需強調或摘述其主要發現。
(9)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10)稿件參照規范學術論文格式與體例。文中標題一般不超過三級,如依次為“1”-“1.1”-“1.1.1”。正文格式按照宋體、小四、1.5 倍行距進行排版。
《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是由湖南省教育廳主管和湖南省教育考試院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2008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674-1536,國內刊號CN為43-1482/G4,該雜志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數據統計
教育測量與評價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
在收錄方面,《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教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教育測量與評價雜志發文分析
教育測量與評價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湖南師范大學 | 92 | 高考;英語;教學;考試;教育 |
華東師范大學 | 66 | 教育;課程;測評;教學;課堂 |
北京師范大學 | 64 | 教育;數學;測評;學業;年級 |
華中師范大學 | 35 | 試題;數學;高考;試題評析;高考化學 |
南京師范大學 | 23 | 教學;教育;教師;測評;英語 |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 22 | 教育;義務;義務教育;課程;課程標準 |
華南師范大學 | 21 | 青少年;游戲;中介;中介作用;少年 |
香港中文大學 | 20 | 命題;考試;高考;英語;中國英語 |
廣州大學 | 19 | 少年;青少年;游戲;網絡游戲;初中生 |
西南大學 | 15 | 考試;試題;中學生;教育;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