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雜志的收稿方向主要包括:專題研究、書訊、問道于器:中國近代的物質文化與社會變遷、專題論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筆談、讀史札記、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研究、問題討論等。
該雜志收稿方向廣泛,涵蓋了歷史的多個重要領域和前沿話題,為歷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
《近代史研究》雜志投稿要求
(1)本刊對于所有稿件,無論選用與否,將奉上審稿意見。對于沒有采用的文章,歡迎作者在認真修改后再投,本刊將在同等質量下保證優先刊發。
(2)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和名的第1個字母大寫,復姓、雙名連寫,如馬林林Ma Linlin、歐陽靜萍Ouyang Jingping。
(3)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另起段,但正文接排;正文內序號用①……②……等。
(4)前言:主要概述本文的立題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說明本文研究目的、創新性或特點等。
(5)摘要應能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字數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一般不以“本文”、“作者”作為主語。
(6)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7)投稿論文圖版切勿圖文混排。請按圖版在文中的出現順序分別編號(圖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將圖版編號標于文中相應位置;文末另請標明圖版序號和圖釋說明。
(8)來稿要有參考文獻,內容必須是公開發表的,參考文獻需詳細標注,例如:(1)參考專著: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2)參考期刊:請注明作者、文章名稱、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9)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應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應按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獲多項基金資助的應依次列出。
(10)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應是一篇能客觀反映文章核心觀點和創新觀點的表意明確、實在的小短文,切忌寫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
《近代史研究》雜志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創刊于1979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刊號ISSN為1001-6708,國內刊號CN為11-1215/K,該雜志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近代史研究雜志數據統計
近代史研究主要引證文獻期刊分析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多次獲得國內外權威獎項,如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RCCSE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北大圖書館收錄期刊等。
在收錄方面,《近代史研究》雜志被多個知名數據庫收錄,包括: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在歷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是歷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要參考刊物。
近代史研究雜志發文分析
近代史研究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678 | 戰爭;近代史;主義;蔣介;蔣介石 |
中山大學 | 127 | 孫中山;清末;政治;學術;民國 |
北京大學 | 107 | 戰爭;抗日;上書;史料;主義 |
華中師范大學 | 96 | 文化;民國;史學;清末;辛亥革命 |
復旦大學 | 90 | 政治;國民政府;戰爭;外交;晚清 |
四川大學 | 82 | 清末;政治;史學;戰爭;主義 |
南開大學 | 78 | 晚清;社會;史學;孫中山;鄉村 |
南京大學 | 70 | 戰爭;國民政府;民國;蔣介;蔣介石 |
北京師范大學 | 70 | 文化;近代史;戰爭;社會;鴉片 |
中國人民大學 | 69 | 政治;近代史;主義;民族;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