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的重大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8 14:37: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養結合的重大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關鍵詞】 子癇前期; 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 胰島素樣因子結合蛋白1; 胎盤; 滋養細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and implic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GFII)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 (IGFBP1) in the placenta of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Methods Expression of IGFII and IGFBP1 of placenta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logical method and compared between women having a normal pregnancy (31 cases) and women having a 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preeclampsia (31 cases). Results IGFII and IGFBP1 were located on trophoblas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d villous stroma. The level of IGF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reeclampsia group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P=0.02). The expression of IGFBP1 in the placenta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preeclampsia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26). Conclusion The unbalamced expression of IGFII and IGFBP1 in the placenta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Key words】 Preeclampsia;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binding protein1; Placenta; Trophoblast

胎盤淺著床為目前子癇前期最主要的病因學說之一,其病理基礎為螺旋小動脈重鑄的數量明顯減少,并且重鑄的深度僅限于蛻膜段,而重鑄過程是滋養細胞生理性浸潤的結果,因此,重鑄障礙的實質是滋養細胞浸潤能力下降的結果[1]。滋養細胞生物學行為的調控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有研究發現,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binding protein1,IGFBP1)是影響滋養細胞浸潤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結果不盡相同。本研究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簡稱:免疫組化)方法,比較正常孕婦及子癇前期孕婦胎盤滋養細胞中IGF及IGFBP1的表達情況,旨在為子癇前期的病因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子癇前期患者共31例作為子癇前期組,其中輕度子癇前期16例,重度子癇前期15例,孕齡( 245±23) d,年齡(30±4.5)歲,均為初產婦,無其他妊娠合并癥,產后3個月復查時血壓均恢復正常。選擇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婦31例為正常對照組,孕齡(270±11)d,年齡(29±3.6)歲,均為初產婦,本次妊娠經過正常,胎兒發育正常,無任何合并癥和并發癥,無不良妊娠史,無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炎等病史。

二、方法

1.疾病診斷: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及分類參照樂杰主編的《婦產科學》第6版。

2.組織標本收集與處理:胎盤娩出后30 min內取胎盤母面中央組織約1 cm ×1 cm ×1 cm, 立即置入10 %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 常規石蠟包埋, 連續切片(厚4μm) 。

3.IGFⅡ及IGFBP1的測定:采用免疫組化雙染法(doublestain immunohistochemistry,DSABC),免疫組化試劑盒。IGFⅡ、IGFBP1兔抗人單克隆抗體及二氨基聯苯胺(diaminobenzidime,DAB)顯色劑均購自武漢博士德公司,2種抗體的工作濃度均為1∶100。陽性對照片由博士德公司提供,陰性對照實驗過程中以磷酸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代替一抗。

4.結果判定:病理科醫師以盲法讀片。陽性細胞表現為鏡下組織細胞結構清晰,細胞漿內有棕黃色顆粒沉著, 染色明顯高于背景。根據細胞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分布確定IGFⅡ和IGFBP1在細胞漿中的表達水平。無染色或染色不清染色強度為0,淺黃色為1,棕黃色為2,深黃色或褐色為3。陽性細胞百分率,無陽性細胞為0,50 %為3。取以上兩項的乘積,積分 0~1分為(),2分為(+),3~4分為(++),≥5分為(+++)。

5.統計學處理: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及秩和檢驗,相關性采用spearmen相關分析。雙側檢驗的顯著性水準為α= 0.05。

結 果

一、一般資料比較

3組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孕齡子癇前期重度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IGFⅡ在胎盤中的表達

IGFⅡ的表達位于滋養細胞的胞漿和胞膜上,見圖1、2。表達強度對照組>重度組>輕度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IGFBP1在胎盤中的表達

IGFBP1表達部位與IGFⅡ相同,見圖3、4。3組表達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表3 IGFBP1正常孕婦和子癇前期患者胎盤中的表達注:3組表達強度比較,P=0.26

四、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胎盤中IGFⅡ與IGFBP1的表達存在相關性,IGFⅡ表達越強,IGFBP1表達越弱(r=0.298,P=0.037)。

討 論

一、IGFⅡ、IGFBP1與滋養細胞浸潤的相關性

胎盤的發育需要母體與胎兒細胞間一系列復雜有序的相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滋養細胞不斷增殖分化,遷移至蛻膜,侵入子宮肌層內1/3的螺旋動脈,取代血管內皮細胞直至血管肌層部分,完成血管重鑄[2]。此過程受多種細胞因子調控,當細胞因子水平發生變化時,可作用于滋養細胞,引起滋養細胞的侵入缺陷,螺旋小動脈生理性變化受阻,使胎盤淺著床,胎盤細胞缺血缺氧,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引起全身血管內皮細胞的激活和功能障礙,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

IGFⅡ有促進細胞有絲分裂和新陳代謝的能力,可能在許多方面影響胎盤的形成和功能。對IGFⅡ的mRNA進行定位,發現在固定絨毛的滋養細胞柱上,尤其是在細胞柱的邊緣可見大量IGFⅡ的表達,提示IGFⅡ可促進絨毛細胞向子宮內膜的種植[3]。對孕早期絨毛進行體外培養進一步證實了滋養細胞的遷移可被IGFⅡ增強[4]。對于IGFⅡ促進滋養細胞浸潤的機制研究較多,認為IGFⅡ結合到滋養細胞的Ⅱ型IGF 受體并增加滋養細胞的遷移能力;IGFⅡ可以促進滋養細胞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IGFⅡ抑制IGFBP1的合成,從而間接促進滋養細胞侵入[5]。

IGFBP1主要由蛻膜細胞及肝臟產生,可調節IGF的活性,在胎盤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妊娠后IGFBP1水平逐漸升高,于28~30周達到高峰,33周后開始下降。Paul等[6]發現IGFBP1轉基因孕鼠滋養細胞侵蝕入子宮蛻膜的深度明顯淺于野生孕鼠,提示IGFBP1過度表達可能抑制滋養細胞的侵蝕過程。

二、IGFⅡ、IGFBP1與子癇前期

本研究發現,IGFⅡ、IGFBP1在正常組和子癇前期組均有表達,子癇前期組IGFⅡ表達水平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實驗中,對照組與輕度子癇前期患者孕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孕齡顯著低于對照組及輕度子癇癇前期患者,對照組胎兒出生體重顯著高于子癇前期各組,說明子癇前期對孕婦及新生兒存在危害,可導致早產及造成低出生體重兒的出生。正常妊娠時,滋養細胞的浸潤能力在妊娠早期最強,中期逐漸下降,至孕末期則趨向于無。IGFⅡ與IGFBP1為調節滋養細胞浸潤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孕齡相關。孕齡越低,IGFⅡ的表達越強,在本文中,重度子癇前期IGFⅡ的表達高于輕度子癇前期也說明了此問題。同時,子癇前期組IGFⅡ總體表達降低,IGFBP1表達升高,抑制了滋養細胞的侵潤,導致胎盤淺著床,進一步導致了子癇前期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林其德.子癇前期及子癇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35.

2Hedley A, Coppock, Anne W,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ase3 and 9 proteolyz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J]. Biology of Reproduction,2004,71:438443.

3Lacey H, Haigh T, Jones CJ, et al. Mesenchymally derived IGFI provides a paracrine stimulus for trophoblast migration[J]. BMC Dev Biol,2002,2:5.

篇(2)

中圖分類號:S532;Q786;S4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7-4238-03

Effects of Inf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Gene Expressions of Key Enzymes in Salicylic Acid and Ethylene Biosynthesis in Potato

ZHU Jia-li1,DING Yan1,XU Hong-zhang1,XIN Cui-hua1,CAI Lu1,XIAO Huan-huan1,

HE Yan-hong2,LI Na1,GUO Jiang-bo1

(1. 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Energy Conversion/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Inner Mongolia, China; 2. Forestry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0, China)

Abstract: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 synthase(ACS) are the key enzymes in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salicylic acid and ethylene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ene encoding these key enzymes(poPAL and poACS) in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fter inj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hysiological strain 89148-9 to potato transgenic resistant strains DR1, DR3a and wild susceptive line D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poPAL and poACS genes was increased in leaves of the three potato lines after inoculation of P. infestans. The expression level in transgenic lines was mos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ild line and the peak value in transgenic lines generally appeared earlier to that in wild lin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oPAL and poACS were rel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in potato; but the expression model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ransgenic lines and wild line,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or susceptibility to P. infestans.

Key words: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Phytophthora infestans; salicylic acid; ethylene; gene expression

收稿日期:2012-08-27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60344);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1BS0506,2012MS0301);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

(NJZZ11139);內蒙古科技大學李保衛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教育廳“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項目

作者簡介:朱佳莉(1990-),女,江蘇丹陽人,在讀本科生,生物技術專業;通訊作者,郭江波(1976-),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從事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研究,(電話)15044701654(電子信箱)。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在緩解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馬鈴薯晚疫病則是限制馬鈴薯生產的第一大病害,給馬鈴薯產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培育優良的抗病品種、探明其抗病機制意義重大。

植物在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后其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以降低病害造成的傷害。其中體內產生信號分子進而誘導一系列防衛基因表達和代謝變化是植物抗病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水楊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是植物體內重要的信號分子,可以誘導植物的抗病反應[2,3]。本研究以通過轉基因技術獲得的2個馬鈴薯抗晚疫病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為材料,利用水楊酸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基因(poPAL)和乙烯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1-氨基環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ACS)基因(poACS)的保守區設計特異引物,通過半定量RT-PCR研究接種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種89148-9后各株系中兩種酶基因的表達情況,為深入了解馬鈴薯抗晚疫病能力與水楊酸和乙烯信號分子介導植物抗病防衛反應之間的關系提供一定的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以前期試驗獲得的轉基因抗晚疫病馬鈴薯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為材料,采用苗缽(10 cm×10 cm)溫室培養。取生長8~10周的植株為接種對象。

1.2 試驗方法

1.2.1 馬鈴薯接種晚疫病病原菌 ①制備游動孢子。將生長14 d的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89148-9的孢子囊用無菌水沖洗到滅菌培養皿中,在4 ℃冰箱中放置6 h使其釋放游動孢子,然后鏡檢游動孢子濃度并稀釋調整到終濃度為5×104 個/mL用于接種。②接種。每株系只取中上部3片葉接種,每片葉接種20 μL游動孢子液,接種后置于接種箱培養,培養條件為18~25 ℃、光照16 h/d,接種后24 h內用塑料膜覆蓋保持100%的相對濕度,分別于接種后0、12、24、48、72 h取樣用于poPAL和poACS基因表達量的分析。

1.2.2 基因特異引物設計 根據GenBank中發表的poPAL(序列號Z37106)和poACS(序列號AB041521)基因序列,使用軟件Prime 5.0設計特異引物,引物序列分別為poPAL,5′-GCTAGAGGTGCT

AGTGCTAAGGGATT-3′和5′-TTTGAAACCCTAGA

TAAGGAAATGGC-3′;poACS,5′-TCCTGGTGATGC

ATTTCTAGTTCCT-3′和5′-ATCCATCCAAATAAA TAGGCCAGCAT-3′。

1.2.3 目的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 植物總RNA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植物總RNA提取試劑盒RNAprep法提取,cDNA的合成按照普洛麥格(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M-MLV逆轉錄酶操作說明進行。各株系cDNA濃度通過內標引物(poactin,5′-GATGGTGTCAGCCACAC-3′和5′-ATTCCAGCAGCTTCCATTCC-3′)來調整,然后以該cDNA為模板擴增。反應程序為:94 ℃ 4 min;94 ℃ 45 s,60 poPAL/57 poACS ℃ 45 s,72 ℃ 70poPAl(poactin)/40poACS s。PCR產物用1.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RT-PCR半定量積分分析使用GelPro 60分析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接種晚疫病病原菌后各株系poPAL基因的表達情況

接種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89148-9對3個馬鈴薯株系poPAL基因的表達都有持久的誘導作用,從3個株系中都擴增出了長度約為1.2 kb的產物。對RT-PCR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圖1)和半定量積分分析(圖2)發現,轉基因DR1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達量在接種后24 h時達到最大,然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其表達量迅速下降,到72 h時該基因的表達量顯著低于接種前水平;轉基因DR3a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達量也在接種后24 h時達到最大,并保持一段時間的高表達量然后緩慢下降;野生型DG株系中poPAL基因表達量在接種后12 h時達到最大,到48 h時仍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上,接種72 h后該基因的表達量略低于接種前水平。除72 h時轉基因DR1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達量與野生型DG株系相當外,接種晚疫病病原菌后72 h內轉基因DR1和DR3a株系中poPAL基因的表達量均明顯高于野生型DG株系。

2.2 接種晚疫病病原菌后各株系poACS基因的表達情況

接種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89148-9對3個馬鈴薯株系poACS基因的表達都有明顯的誘導作用,從3個株系中都擴增出了長度為681 bp的產物。對RT-PCR產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圖3)和RT-PCR半定量積分分析(圖4)可以看出,DR1株系在接種后12 h時poACS基因的表達量達到最大,在12~48 h內一直保持較高的表達水平,然后逐漸下降,但72 h時其表達量仍高于接種前;轉基因DR3a株系接種后12 h poACS基因表達量迅速升高,24 h時poACS基因的表達量略有升高,但與12 h時沒有顯著差異,之后poACS基因的表達量逐漸下降,到72 h時其表達量低于接種前水平;野生型DG株系接種后24 h時poACS基因的表達量達到最大,然后逐漸下降,到72 h時poACS基因的表達量已檢測不到。在整個觀察期內,轉基因DR1和DR3a株系中poACS基因的表達量遠高于野生型DG株系,而且轉基因株系中的誘導為連續誘導,而野生型為不連續誘導,在接種后72 h時該基因不表達。

3 小結與討論

水楊酸在植物的系統獲得性抗性中是必不可少的信號物質[4],研究發現增加內源水楊酸表達量或者外施水楊酸都可以誘導系統獲得性抗性[5-7]。本研究發現,接種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89148-9后,在馬鈴薯轉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中都誘導了poPAL基因的表達,表明水楊酸可能是馬鈴薯抗晚疫病過程中重要的信號分子,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8]一致。但同一株系不同時間和不同株系同一時間該基因的表達量存在一定的差異,說明轉基因株系可能通過調控poPAL基因誘導表達的強度來實現對晚疫病的抗性。

在高等植物中,ACC經ACS或者ACC氧化酶(ACO)合成乙烯,它們是乙烯合成途徑的關鍵酶,而ACS和ACO受生物脅迫或者非生物脅迫正調控[9]。本研究發現,在接種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種89148-9后,在馬鈴薯轉基因和野生型株系中都誘導了poACS基因的表達,表明乙烯可能是馬鈴薯抗晚疫病過程中重要的信號分子,這與之前的報道一致[10]。但同一株系不同時間和不同株系同一時間該基因表達量有一定的差異,這說明轉基因株系可能通過對該基因誘導表達的強度和時序的調控來實現其對晚疫病的抗性。

本研究選用的2個轉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在接種晚疫病病原菌后都啟動了水楊酸和乙烯信號轉導途徑,只是啟動的強弱和時序上有較大的差異。這表明并非只有抗病株系才啟動防御反應機制,而是在植物與病原菌互作中,植物都具有潛在的防御反應機制,這些防御反應基因通過識別、信號傳遞和誘導,使植物自身防御系統被激活而相關防御反應基因被誘導表達[11,12]。同時也支持了有關水楊酸和乙烯信號轉導途徑在抗病防御反應機制中的復雜性和可能存在多條信號轉導途徑復雜的交叉與重疊作用的結論。但是各株系接種晚疫病病原菌后相關基因的啟動強度與時序性有較大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與病原菌所組成的不同互作系統引起的,也可能就是抗、感晚疫病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

[1] 屈冬玉,謝開云,金黎平,等.中國馬鈴薯產業發展與食物安全[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2):358-362.

[2] DEMPSEY D M A,SHAH J,KLESSIG D F. Salicylic aci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J].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1999,18(4):547-575.

[3] DONG X. SA,JA,ethylene,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1998,1(4):316-323.

[4] GAFFNEY T, FRIEDRICH L, VERNOOIJ B, et al. Requirement of salicylic acid for the induction of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J]. Science,1993,261(5122):754-756.

[5] MALAMY J,CARR J P, KLESSIG D F, et al. Salicylic acid: A likely endogenous signal in the resistance response of tobacco to viral infection[J]. Science,1990,250(4983):1002-1004.

[6] YALPANI N,SILVERMAN P,WILSON T,et al. Salicylic acid is a systemic signal and an induce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in virus-infected tobacco[J]. The Plant Cell Online, 1991,3(8):809-818.

[7] ENYEDI A J,YALPANI N,SILVERMAN P,et al. Localization, conjugation, and function of salicylic acid in tobacco during th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to tobacco mosaic viru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2,89(6):2480-2484.

[8] HALIM V A, ESCHEN-LIPPOLD L, ALTMANN S, et al. Salicylic acid is important for basal defense of Solanum tuberosum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07,20(11):1346-1352.

[9] BLEECKER A B,KENDE H. Ethylene: A gaseous signal molecule in plants[J].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2000,16(1):1-18.

篇(3)

中圖分類號:R5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2-0094-04

Effect of NMDA Receptor with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on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duced by Withdrawal in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

LIU Cai-Yi1,2,3,LI Yong-Hui1,BAI Yun-Jing1,2,et al.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

2 Graduate School of CAS,Beijing 100087

3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Command, Beijing 1007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lutamate receptors (NMDA) within the CeA in the negative affective component ofwithdrawal from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Methods: The negative affective component of naloxone-precipitated withdrawal in acute morphine-dependent ra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paradigm (CPA).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ham control group, the rats in withdrawal group spent significantly less time on naloxone-paired compartment (230.4±32.8 s/457.6±47.8 s P

【Key words】dependence; acute withdrawal;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the 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 NMDA receptor

急性阿片依賴是指一次或短期給予阿片受體激動劑后給予阿片受體拮抗劑,能誘發廣泛的戒斷癥狀, 除軀體癥狀外還包括焦慮、煩躁、抑郁等情緒反應,這些癥狀與長期依賴戒斷相似[1]。新的藥物動機理論(負性強化的情緒過程模型)[2]強調:在一開始的偶然用藥發展到強迫性用藥的整個過程中,戒斷性負性情緒在成癮用藥行為的維持和復吸中均起著關鍵作用。相對于慢性依賴的深入研究,對調控急性依賴的神經機制知之甚少。深入研究急性(早期)依賴的神經機制,對揭示從偶然用藥到強迫性用藥的轉變機制以及尋找有效的方式降低渴求、治療成癮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泛杏仁核(包括杏仁中央核、終紋床核和伏隔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杏仁中央核(CeA)在焦慮等情緒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并且CeA的C-fos在急性嗎啡戒斷誘發CPA建立中反應增強,說明CeA參與急性CPA的建立[3]。同時CeA分布有高密度的谷氨酸神經元胞體和受體。近來大量的實驗表明NMDA受體具有明確的抗焦慮作用。最顯著的是NMDA受體非競爭性拮抗劑MK801,在Vogel test實驗中外周給與極低劑量的MK801即有顯著的抗焦慮作用。因而,推測CeA的NMDA受體參與嗎啡急性依賴戒斷誘發的CPA反應。CPA模型是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原理,通過阿片μ受體拮抗劑納絡酮誘發嗎啡急性依賴大鼠產生戒斷性情緒反應,使之與中性環境(包括視覺、觸覺及嗅覺等線索)相結合,建立起條件性厭惡反應。本研究將以CPA為戒斷性情緒反應模型,利用腦區微量給藥技術研究CeA的NMDA受體在急性嗎啡依賴大鼠戒斷性情緒反應中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動物

雄性Sprague-Dawley (SD) 大鼠55只,初始體重280±20g , 分成 5組每組9-13只,去除定位手術點位不準確大鼠,實際每組7-8只。購自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試劑和儀器

鹽酸嗎啡(青海制藥廠),納絡酮、地卓西平(MK801)(均為Sigma公司)。儀器為兩箱式條件性位置偏愛測試箱,兩端箱體中間有一黑色有機玻璃插板隔開,一端箱體三壁上各有兩條3cm寬的紅色豎條紋,光滑底面;另一端箱體側壁無條紋,柵格底面。攝像跟蹤系統自動記錄動物在兩側箱體停留時間。

1.3 實驗方法

1.3.1 腦區定位手術

手術前禁食、禁水12h。以10%水合氯醛(3.5-4.0ml/kg)腹腔給藥麻醉。將大鼠頭部固定在立體定位儀上(Narishige SN-2型,Japan)進行腦區定位手術。參照圖譜(Paxinos and Waston, 1986), 杏仁中央核區外套管植入點的坐標為前囟后2.3mm,中縫外側4.3 mm, 顱骨表面下7.0 mm(位于杏仁中央核上方1.0 mm)。動物術后恢復7-10天后進行行為學實驗。

1.3.2 CPA實驗程序

CPA程序分為適應、自然位置偏愛傾向測試、條件化匹配訓練、訓練后偏愛測試四個階段。第1天適應環境,讓大鼠在兩箱內自由活動15min;第2天進行自然偏愛傾向測試,記錄大鼠在兩箱內停留時間;結果表明大鼠在兩側箱體內停留時間無差異。第3至第6天為條件性匹配訓練階段,用隔板將兩側箱體隔開,共分4天進行,每天訓練一次,每次訓練40分鐘;注射生理鹽水和藥物訓練交替進行,兩天為一輪實驗,其中第3天上午注射生理鹽水,間隔4小時后再次注射生理鹽水并放入一側訓練箱40分鐘,該箱稱之“非藥物匹配側”或“非處理側”;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鹽酸嗎啡5.6mg/kg,間隔4小時后皮下注射納絡酮0.5 mg/kg并放入另一側訓練箱40分鐘,該箱稱之為“納絡酮匹配側”或“處理側”。第5天和第6天分別重復第3天和第4天的訓練。第7天進行訓練后位置偏愛測試,將隔板拿開,將大鼠放入箱內自由活動15分鐘,記錄大鼠分別在兩箱體的停留時間。以訓練前、后在“納絡酮匹配側”或“處理側”停留時間變化來衡量CPA反應是否建立。

1.3.3 實驗分組及腦區給藥

在CPA程序的第二天前測結束后將大鼠分為戒斷程序組和非戒斷程序組,其中戒斷程序組包括假手術組、戒斷組和戒斷干預組,假手術組大鼠只作手術,CeA給予生理鹽水0.5μl皮下注射,不給予嗎啡和納絡酮皮下注射;戒斷組大鼠與假手術組不同是給予嗎啡和納絡酮皮下注射來制作戒斷模型;戒斷干預組與戒斷組的不同是注射納絡酮前20分鐘CeA微量注射MK801(20nmol/side,0.5μl)以考察CeA注射MK801對急性依賴戒斷CPA建立的影響。非戒斷程序組包括急性嗎啡依賴組和未接觸組以考察CeA微量注射MK801對急性嗎啡依賴和未接觸嗎啡的大鼠是否有獎賞或厭惡效應。與戒斷干預組的不同是急性嗎啡依賴組不給予納絡酮注射,只給嗎啡皮下注射和CeA注射MK801。未接觸組與急性嗎啡依賴組的不同是不給予嗎啡注射。

1.3.4腦區注射位點鑒定

行為學實驗完成后,在大鼠CeA內注射1%的滂胺天藍0.5μl,斷頭取腦,冰凍切片,顯微鏡下鑒別注射位點。圖1 顯微鏡照片顯示了注射位點的典型位置。圖2取自圖譜Paxions and Wason (1986),示意注射套管的針道及內套管末端注射位點位于CeA,末端灰色圓形范圍包含了本實驗中所有位于CeA的正確位點。

1.4統計方法 進行t檢驗。

2結 果

2.1 CeA注射MK801對CPA建立的影響

表1顯示訓練前戒斷組在納絡酮匹配側停留時間與假手術組和戒斷干預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訓練后停留時間戒斷組短于假手術組,說明納絡酮能夠誘發急性嗎啡依賴大鼠建立CPA;戒斷干預組的停留時間長于戒斷組,說明訓練前CeA注射MK801阻斷了CPA的建立。

2.2 對未接觸嗎啡和急性嗎啡依賴大鼠CeA注射MK801的條件性位置效應

無論是未接觸組還是急性嗎啡依賴大鼠,訓練前、后在處理側停留時間均無顯著差異,說明訓練前CeA注射MK801既無獎賞效應也無厭惡效應(見表2)。

3討 論

本研究表明CeA 注射MK801可阻斷急性嗎啡依賴戒斷誘發的CPA的建立,但對急性嗎啡依賴或未接觸嗎啡的大鼠并無獎賞或厭惡效應。有研究表明MK801不僅影響情緒,其本身亦有獎賞效應并且能影響學習記憶,因此需要深入討論CeA微量注射MK801阻斷急性CPA建立的神經機制。

盡管有文獻提示外周注射MK801具有獎賞作用能產生條件性位置偏愛(Conditioned place proference,CPP)效應[4],但MK801產生CPP效應可能依賴于使用劑量和實驗條件,因為另有研究表明MK801在嚙齒類既不產生位置偏愛也未產生位置厭惡[5]。在Watanabe的研究中[6],在CeA采用兩個劑量的MK801(10nmol和30nmol/每側)進行微量注射,30nmol/每側腦區的MK801有輕微的獎賞效應而10nmol/每側的MK801無獎賞效應。本研究中采用20nmol的劑量,結果表明該劑量在急性嗎啡依賴及未接觸過嗎啡的大鼠均未形成條件性位置偏愛,可推測本研究中MK801本身的獎賞效應對CPA的建立無影響,但由于第二大組的兩組大鼠均未設立各自的對照組,故結論尚需驗證。

許多研究顯示NMDA受體參與學習記憶,例如NMDA受體拮抗劑微量注射到杏仁核損害對條件性恐懼的記憶 [7-9]。然而亦有與此不一致的結果:NMDA受體拮抗劑芐派酚醇能抑制嗎啡誘發的CPP,但其對記憶無任何影響 [4];類似地,Popik [5]研究表明非競爭性NMDA受體拮抗劑美金剛抑制納絡酮參與的嗎啡戒斷誘發的CPA,但對食物誘發的CPP無影響,也不影響Morris 水迷宮空間任務的記憶提取。這些結果表明CeA的NMDA受體參與嗎啡誘發的CPP或嗎啡戒斷誘發的CPA并不是因為其對學習記憶的影響造成的。提示MK801對學習記憶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可能不是CeA注射MK801阻斷CPA建立的主要原因。

谷氨酸受體和細胞體遍布整個杏仁核,并且在杏仁中央核和基底外側杏仁核有著高密度分布[10, 11]。這里的谷氨酸纖維大多起源于皮層和皮層下腦區,負責將感覺信息傳入杏仁中央核,對識別和習得這些感覺信息所攜帶情緒和動機成分起重要作用。推測CeA是谷氨酸受體參與急性嗎啡依賴大鼠戒斷誘發的CPA反應的主要結構基礎(由于本研究未設立非CeA干預組,因而使CeA參與CPA反應的特異性受到影響)。

總之,CeA的NMDA受體參與急性嗎啡依賴戒斷誘發的CPA反應,提示CeA的NMDA受體參與急性嗎啡依賴戒斷誘發的情緒反應。

參考文獻

1 Harris AC, Atkinson DM, Aase DM, et al. Double dissociation in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acute opiate dependence as measured by withdrawal-potentiated startle. Neurosci, 2006, 139: 1201-1210.

2 Baker TB, Piper ME, McCarthy DE, et a1. Addiction motivation reformulated: an affective processing model of negative reinforcement. Psychol Rev, 2004, 111:33-51.

3 Jin C, Araki H, Nagata M, et a1. Expression of c-fos in the rat central amygdala accompanies the acquisition but not expression of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duced by withdrawal from acutedependence. Behav Brain Res, 2005, 161: 107-112.

4 Suzuki T, Kato H, Tsuda M, et al. Effects of thenon-competi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ifenprodil on the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in mice. Life Sci, 1999, 64: 151-156.

5 Popik P, Danysz W. Inhibition of reinforcing effects ofand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naloxone-precipitated opioid withdrawal by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 memantine.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7, 280: 854-865.

6 Watanabe T, Nakagawa T, Yamamoto R. et a1. Involvement of glutamate receptors within 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 in naloxone-precipitatedwithdrawl-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 rats. Jpn J Pharmacol, 2002, 88: 399-406.

7 Kim M, McGaugh JL. Effects of intra-amygdala injections of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 on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inhibitory avoidance. Brain Res, 1992, 585: 35-48.

8 Maren S, Aharonov G, Stote, DL, et al.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in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are required for both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conditional fear in rats. Behav Neurosci, 1996,110:1365-1374.

9 Miserendino MJ, Sananes CB, Melia KR, et al. Blocking of acquisition but not expression of conditioned fear-potentiated Startle by NMDA antagonists in the amygdala. Nature, 1990, 345: 716-718.

篇(4)

關鍵詞

友誼醫院 功能組團 環境治愈

一、引言

北京友誼醫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一所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另設有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北京市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和北京市衛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機構。在保持綜合優勢的基礎上,泌尿、消化、中西醫結合、熱帶病4個專科特色日益突出。隨著醫院的快速發展,醫院現有條件和規模已無法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為此醫院于2011年啟動了新院區的規劃建設。該項目基地位于北京市順義區,北臨機場北線,西鄰殘奧中心,東臨天北路,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優美。總建筑面積14.557萬平方米,住院部設床位1000張,其中兒科床位設置不少于200張(圖1)。

此次設計是基于循證設計理念,從多年積累的研究和設計經驗出發,針對友誼醫院老醫院的現狀和實際需求,側重前期對基地的分析和功能的論證,并強化實施科學的方法和醫療建筑系統的專業性,使之成為一個研究型的設計方案,即從實際出發通過研究論證和邏輯推理而得出的設計結果并賦予醫院新的設計理念。該設計方案的研究型設計理念主要包含4個方面,即:以患者為中心、 功能組團、環境治愈、物流發配中心。

二、設計理念解析

(一)以患者為中心

“以患者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的設計理念貫穿于方案設計的全過程。

在功能布局方面,方案圍繞以患者為中心,提高就醫效率為出發點,把聯系緊密的部門合理科學的安排在一起形成功能組團,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往返流程。

在環境質量方面,方案引入“治”與“養”的理念,設計以效率為中心的治療軸和以養為中心的景觀軸,并設置春、夏、秋、冬4個庭園景觀,為患者營造一個步移景異、心曠神怡的環境。

在醫技設置方面,方案設計打破了過度集中和過度分散布置的模式(圖2),從醫院特殊需求出發,以病種為核心,將兒科門診、婦產科門診、分娩中心、兒科病房組合設計,內部設置婦產兒相關的醫技設施,創造以患者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重點、特色科室消化科與窺鏡中心相鄰布置,并在消化科內設置簡單的胃腸鏡檢查,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路線迂回,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二)功能組團

功能組團是指將醫療功能聯系頻度、密切度和緊急度較高的兩個以上相關功能單元盡可能就近布置,并形成功能組團。

1.中心手術功能組團

中心手術功能組團(圖3)是一個集合中心手術室、血庫、中心供應、病理科和ICU這些高緊急度聯系科室的重要組團。這個組團理念在方案中得到了完整的實現。鑒于手術中人流、物流的高急切度和高密切度要求,設計方案中將中心手術、ICU、病理科及血庫均同層布置相聯系,ICU與手術部距離較近,有利縮短術后患者運送距離,便于醫生和麻醉師與ICU護理人員進行術后監護的交接安排并提高醫療質量。手術部需要大量的消毒、滅菌和一次性物品,為此方案將中心供應與手術室物流垂直聯系,并設單獨的提升機以便快速發送、回收。手術部在醫院中用血量最大,用血急,血庫設在手術部附近便于血液配送。現存醫院的中心手術室忽視了與病理科的聯系,導致手術中等待病理檢驗結果的時間過長,造成手術流程不連貫,影響手術效率。因此,病理科布局在本方案中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合理的安排。

2.心內科功能組團

心內科功能組團是針對心腦血管患者的高緊急度組團,內部主要由DSA、CCU及心內護理單元三部分組成。由于該類患者來自住院部和急診部,所以要求其與急診部有便捷的聯系。在造影手術和CCU監護過程中,患者隨時會有緊急情況發生,因此DSA、CCU與手術部有快捷的聯系。現存醫院通常的誤區是將DSA與中心影像放在一起,但兩者其實并無功能和流程上的直接關系,這樣布局使DSA距離CCU、心內護理單元和手術部等的距離較遠,造成流線上不合理,并降低心內科的救治效率。本方案四層DSA、CCU及心內護理單元同層臨近布置,患者始終在同一樓層上移動,免去了等電梯或走樓梯的麻煩,花費在路程上的時間始終在1分鐘左右。DSA也與急診及急救區上下對應布置,與中心手術部上下可用專門的手術電梯聯系,路程時間均不超過兩分鐘,形成了布局集中的高密切度功能組團。

3.產科功能組團

產科功能組團(圖4)主要針對產婦這類特殊人群,她們一般行動不便,應避免與其他患者流線交叉,所以涉及到的服務科室應盡量自成一區,就診流線應十分便捷。方案在滿足200張兒科病床要求的同時傳承了老院區單獨設置婦兒樓的優點,將婦科、產科、兒科等關聯度高的相關科室,以病種為核心,進行功能科室的布置,單獨設置婦兒樓,形成產科功能組團。婦兒樓有單獨的出入口與垂直交通系統,避免了與其他人群的交叉,并且內部單獨設置治療與檢查設備,創造以患者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

(三)環境治愈

在已往我國醫院傳統醫療流程中,大多只注重患者單純的醫療需求,而忽視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國外心理學家對同樣兩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名患者病房窗對著一面磚墻,另一名患者病房窗對著綠地樹林,窗外有樹林的患者要比窗外是磚墻的患者服用止疼劑量低,服務需求少,并提早出院。可見,醫院療愈環境對于患者康復具有重大意義。

患者對醫院空間環境的認知往往來自于個人的體驗,讓患者從水泥叢林走進天然美景,讓醫院從單一化的醫療功能空間到多元化生活空間,讓患者從被動接受藥物治療到主動交流,這樣可以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的與豐富的體驗性。

1.現代醫院醫療環境從水泥叢林到天然美景

研究表明,患者在醫療環境中使用便捷的室外花園利于身體和精神的療愈。在醫療建筑中花園的種類有庭院和屋頂花園等可以刺激患者做些休閑、交流、就餐、散步、等候、探視患者、兒童嬉戲以及室外治療等活動。患者對在室外花園的治療反應是具有不同的感受,更放松、更樂觀、更能改善心情。

本方案景觀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并強調景觀與建筑空間的有機結合,整個景觀規劃以入口景觀、景觀花園、內庭院景觀、綠化隔離為基本點來組織展開(圖5)。從中心公共廣場引出三條景觀軸和兩塊綠化緩沖帶,三條景觀軸為:一條是從入口廣場往東西側,貫穿住院廣場、門急診廣場的景觀軸;第二條是門診與醫技之間圍合的室內醫院街景觀軸,所有醫療活動都在這里完成;第三條是貫通住院護理單元之間的休閑文化立體綠化景觀軸,這里只涉及到與康復相關的休閑活動,沿景觀軸布置景觀休憩空間,花園貫穿整個院區,建筑內部的中庭與患者的等候空間相滲透,使龐大的建筑內部充滿陽光、景觀宜人,為患者和醫務人員創造美好的微氣候環境(圖6)。兩塊綠化緩沖帶為:一是基地北側,二是基地東側,除了給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外,對于外界造成的噪聲影響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現代醫院功能從單一化到多元化

患者在住院部內部完成所有在城市中進行的活動,如購物、娛樂、休息、用餐、居住、工作等(圖7)。從這一層面上講,住院部可視為一座微型城市,它的功能應該包羅萬象,而不是單一化的醫療功能空間。本方案將4個護理單元用一條景觀文化街聯系,沿景觀街設立花店、超市等設施,將銀行、餐廳、商店、休息廳、兒童娛樂設施、問訊、健康咨詢、網絡、院史展示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引入醫院公共空間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多樣化生活需求與體驗。

另外,美國和西歐國家正在開展環境與藝術相結合的運動,如瑞典率先將投資預算的1%用于布置藝術品,對改善心情和減少壓力具有積極作用。所以在景觀街首層結合娛樂休閑空間設置了藝術作品展廳,很多當地的藝術家和雕塑家被委托提供的藝術作品擺放在醫院內的展覽空間,既給藝術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又可以滿足患者的藝術追求(圖8)。

3.現代醫院患者從被動接受到主動交流

患者剛進入醫院住院治療,最初心中充滿懷疑與恐懼,處于一種被動接受治療的過程,這種被動與消極的心態會一直伴隨其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單一、嚴肅與冰冷空間環境會對患者的情緒產生消極作用,加上疾病本身所帶來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打擊也會加重患者心理上的負擔,而主要原因在于住院患者遠離自己的親朋好友、社區鄰里,從而缺乏人際交往,倍感孤獨。

讓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到主動交流,首先就是要讓患者走出病房,進入到公共空間中去,增加接觸機會,所以本方案在景觀文化街內設置豐富多樣、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勢必會激起患者自發性活動與社會性活動的發生。如果你喜歡喝茶,可以在喝茶休閑中結識新的朋友;如果你熱愛藝術,這里的藝術展廳有琳瑯滿目的繪畫、雕塑、攝等作品,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藝術氣息;如果你喜歡下棋唱歌,可以在燦爛的陽光下的庭院里就共同興趣愛好交流溝通;或者你飯后可以在康復花園中閑庭信步。我們秉承如下設計宗旨:創造家一樣心理無障礙的環境,讓患者更有尊嚴,并鼓勵家屬的參與。

(四)物流發配中心

本方案物流系統設計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物流系統,設置物流調度和發配中心(圖9),集中設置物資收、存、發中心樓及物流調度室,形成一個獨立統一管理的部門,解決了全院的物流分配問題。通過物流調度室的時間安排,將潔物和污物錯開分配,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同時該設計打破了在空間形式上潔物污物完全隔離的傳統模式,既避免了空間的浪費,也避免了運輸物品時造成電梯擁堵與流線交叉。

三、結束語

篇(5)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A

高校離退休干部是高校教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離退休干部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高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服務與管理工作,我們必須了解高校離退休干部的群體特征。首先,高校離退休干部普遍具有較強的政治、思想素質。經歷了長期的實踐鍛煉和黨的培養教育,有些還經歷過戰爭年代的生死考驗,在社會和群眾中有較大的影響力;

其次,高校離退休干部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們多為老干部、老專家、老教授,知識分子比重大。從事教育事業多年,講道理,有憂患意識,工作經驗豐富,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奉獻了全部的青春,多年的高校工作經歷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理性的獨立思想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第三,高校離退休干部存在鮮明的心理特征。離退休干部在退下來的最初往往有種莫名的失落感,從而郁郁寡歡;另外,離退休以后一般和原單位沒有什么聯系了,住地分散,信息不靈,加上年齡較高,病痛多,困難多,他們怕孤獨,怕寂寞。個別離退休干部人還存在清高自傲、自我封閉等特征,有的當過領導的老干部還存在架子大、愛面子等心理特點。由于高校離退休干部有著與其他行業老齡人不同的特點。因此,高校對離退休干部的服務與管理工作,應緊緊圍繞上述特點來展開,具體講,應該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是做好高校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關鍵

高校離退休干部工作,概括起來說,就是執行、檢查、協調和落實黨和國家對離退休干部的學習、生活、醫療保健、發揮作用、文化娛樂、喪葬優撫等政治、生活待遇的政策規定、以及老干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離退休工作部門和隊伍自身建設等方面工作的總和。而做好服務管理工作是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基本要求。高校離退休工作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務老年人;要服務老年人,就必須緊緊依靠老年群眾,離開老年群眾,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個老年人都像是一棵飽經風雨、歷盡滄桑的樹。樹的年輪珍藏著往昔美好的記憶;樹的枝葉流淌著生命不息的汁液;每棵樹都有一片綠蔭,滋潤自身,造福他人。老年人是整個社會的寶貴財富。我們的工作必須依靠老年人,要最大限度地激發老年人的熱情和創造力,這樣才能真正把老年工作做好。離退休老同志畢生為高校工作,他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理應得到很好地安排照顧。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他們所做貢獻的充分肯定,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尊賢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只有充分認識到離退休干部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今天五個文明建設中具有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才能加深對廣大老干部的感情;只有充分認識到實行干部離退休制度的重大意義,才能增強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覺性;只有正確認識做好新時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義,才能進一步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只有清醒地認識到新形勢下老干部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正確了解當前離退休干部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才能切實加強對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領導,推動離退休干部工作的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與管理工作關鍵在領導。領導重視了,工作中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與管理工作關鍵在領導,除了在一般意義上講之外,還有其特殊意義:一是領導班子年輕化后,不斷有新的年輕同志進入領導崗位,有的同志對離退休干部工作不太了解。二是離退休干部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許多具體問題離退休干部工作部門本身解決不了,需要領導出面協調解決。三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離退休干部工作涉及到不少政策性問題,這些問題又與整個干部政策、與改革中其他配套政策密切相關,其中一些問題需要領導拿意見,作出決策。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站在黨性原則立場上,充分認識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新上任的年輕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單位的領導要尊重離退休干部,重視離退休干部工作。那種把離退休干部當作負擔,甚至認為是包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極端錯誤的。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工作困難很多,要排除畏難情緒,克服各種困難,下功夫把離退休干部工作做好。各高校領導要把離退休干部工作放到學校整體發展中來考慮,放到整個干部工作中來考慮,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強對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領導。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繼往開來的重要保證。

2注重離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高校教師與干部離退休之后,由于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心理狀況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于社會角色的轉換、人際關系的反差、經濟收入的下降、身體條件的變化等原因,使原先的心理平衡狀態被打破,出現了新的心理不平衡。空虛感、孤獨感和冷落感等也隨之產生,急切希望得到人們的尊重、理解和關心。即尊重他們的社會地位、尊重他們歷史上發揮的作用,理解他們的正當要求,關心他們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文化娛樂、身體狀況。此外,離退休老同志還面臨著健康受損,各種疾病的困擾。

老年人渴望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實現健康老齡化”是老年人最大、最現實的愿望。所以要努力營造健康老齡化環境,實現老年人健康養老。因此,各高校應該有計劃、較系統地向老同志普及健康保健知識,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加強運動健身,為預防疾病打好基礎。

針對我國人口日益老齡化的問題,十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離退休干部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安排,認真實施,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和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例如,武漢大學離退休工作處緊緊圍繞如何使老同志生活更無憂、精神更充實,圍繞如何提高老同志晚年生活質量等工作,想辦法,下工夫。一方面從制度入手,不斷完善醫保制度;另一方面,用實際行動說話。首先是關心老同志的身體健康,組織好體檢療養工作;其次是不斷探索新時期離退休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改進、完善、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辦好老年活動室,根據老同志的特點開展各項活動。此外,還先后成立了老年協會和老教授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緊緊圍繞以實現“六個老有”為目標,以落實“兩項待遇”為根本,以在“五個文明建設”(物質、精神、政治、社會、生態)中發揮作用為重點,將服務老同志的工作落到實處。文藝活動方面,離退休工作處不斷嘗試,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立了乒乓球隊、門球隊、太極拳隊、健身舞隊、民族舞隊、時裝隊、書畫社、珞珈詩社、體育舞蹈隊、常青合唱團、康樂園、網球隊、京劇社等13個文藝團體,積極參加和開展各項比賽和文藝活動,多次在國家級、省級或市級的比賽中獲得驕人的成績。

3建立健全對困難離退休干部的幫扶機制

對困難離退休干部的幫扶工作是做好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關于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困難離退休干部的幫扶制度和辦法,加大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助老幫困愛心工程,及時解決老同志最緊迫、最直接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尤其是對失獨、高齡、空巢、長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同志,要給予個性化、親情化的服務,通過上門服務、電話問候、精神慰藉等形式,為他們雪中送炭,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例如,武漢大學利用武漢市2013年為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安裝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求助系統“一健通”的有力時機,積極推進利用社區資源為高校老同志服務工作。加強與社區的聯系和協作,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努力為高校老同志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發揮作用、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創造有利條件。要創新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對退休干部服務管理的研究,建立健全單位、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體系,提高服務管理質量,努力讓他們過一個幸福、安寧、有尊嚴的晚年。

篇(6)

臨床實習是藥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必不可少的實踐學習環節,在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帶教老師作為畢業實習生的指導老師,帶教老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帶教效果的好壞。為確保藥學專業實習工作的順利展開,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現代藥學人才,本文就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進行總結,并積極探索帶教老師需要的個人綜合能力,簡述如何才能提高藥學實習的帶教能力,提高實習生的帶教質量,為藥學實習帶教工作提供參考。

2.帶教老師需要的綜合能力

2.1 帶教老師的資質

帶教老師是藥學實習生最先接觸的人,對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有著深刻的影響。要保證學生實習質量,離不開一支專業、規范、優質的帶教隊伍,故必須建立一個不斷優化的帶教師資庫。

2.2 帶教老師的專業能力

對如何提高藥學專業帶教質量是帶教藥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為確保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實現現代藥學人才需求的教育目標,藥學教研室在實習帶教過程中,努力為實習學生創造優良的學習條件,深入探索教學方法,教師積極爭取外出參加學習、學術會,外出參加培訓后及時把新知識新技能作回科交流,定期組織內部講課,總結以往帶教及臨床藥師培訓的工作經驗,通過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帶教質量逐年提高,教師的實習帶教能力也明顯增強,得到了各院校及實習學生的充分肯定。

2.3 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

我院藥師大多是傳統培養模式即化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偏向于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動學方向等基礎學科,臨床醫學知識及臨床實踐工作時間不長,缺乏縝密的臨床思維及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容易從藥學的角度出發,難做到按患者的具體情況分析藥物治療方案的合理性,因此開展工作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存在非R抵識因素,非教育專業畢業的帶教老師,只是通過短期的崗前培訓,儲備的人文知識、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不充分,交流溝通技巧確有欠缺,不了解一些最新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在實習帶教過程中,可能存在著教學安排不夠合理,教學方法單一,不善于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互動,這對提高實習帶教質量都有較大的影響。然而藥學帶教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工作模式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加快教學內容改革,只有通過不斷改革,提升帶教能力,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需求[1]。

2.4 帶教老師的培養充實

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建立臨床藥師制,要求臨床藥師深入臨床參與查房、參與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討論。臨床藥學專業是一門醫學與藥學相結合的的臨床應用學科,既不同于臨床醫學,也不同于傳統藥學。臨床藥學是時展的必然,近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和醫療質量安全,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在畢業實習安排上,和以往的藥學實習也相去甚遠,不僅要求熟悉藥事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藥品依法采夠、調劑工作規范,掌握各種常見藥物的藥理作用、毒副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還要求努力學習臨床常見疾病的診斷方法并建立臨床思維,要求跟隨帶教藥師學習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實施藥學監護,最終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醫療機構改革,以藥養醫的時代已終結,大批藥師工作重心發生質變,必須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順應時展,否則必將遭到淘汰。醫院應當給予大力的扶植與培養充實,“掌好舵、扶上馬送一程”,讓藥學這個學科在改革的浪潮中奮力前行,廣大藥師更應把握好機會,用好藥物這把“雙刃劍”,造福于百姓。

3.合理安排實習內容

3.1 調劑實習

藥房作為重要的窗口科室,擔負著藥品供應、藥學服務的重任,了解藥房工作程序是以后參與合理用藥咨詢服務的基礎[2]。我院門診藥房采用大窗口透明式發藥,配合門診自動整盒發藥機,患者近距離等候調劑、審方、發藥一系列過程,對藥師的整體素質要求較高,不容毫厘差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藥房的工作程序、藥品管理知識、能獨立審方、對處方用藥進行評價、識別處方中潛在的配伍禁忌、解答患者提出的用藥咨詢;要求學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嚴格執行“四查十對”制度、認真調配,避免差錯事故發生,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通過處方點評,門診用藥咨詢服務,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解答,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為將來從事藥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庫房實習

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招標采購政策,藥品采供程序,藥品入庫驗收登記制度、分類儲存制度、養護制度、特殊藥品管理制度以及藥品儲存的溫、濕度要求。讓學生了解藥品從驗收入庫、藥房請領到患者取藥的帳物管理流程,了解藥品數量管理在各個環節的具體做法,使學生對財務制度及醫院藥品計算機管理(HIS系統)有一個基本概念。

3.3 臨床藥學實習

我院臨床藥學科建于2005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16名成員,(碩士5人、學士11人),其中專職臨床藥師9人,覆蓋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ICU、腫瘤科、感染科、兒科,待規培臨床藥師7人。2015年被批準為國家衛計委臨床藥師規培基地,培訓專業為通科臨床藥師。2016年3月臨床藥學科開始面向全省招收藥學專業學員,已完成第一屆4名基層臨床藥師的培養。作為國家衛計委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具備豐富的臨床藥師帶教經驗,并建立起完善的臨床藥師培訓制度。

主要帶教內容:合理用藥、血藥濃度監測、不良反應監測、抗菌藥物使用監測等。培訓目標:藥師在完成通科培訓后,應在審核處方、用藥醫囑以及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和慢性病藥物治療管理方面具備基本藥學服務能力;掌握常用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熟悉抗感染藥物臨床應用監測方法與指標控制;了解指定學習病種的臨床基本診療過程與初步知識;具有獨立完成處方及醫囑的審核能力;掌握指定學習病種常用藥物的相關知識,并能應用于臨床藥物治療;掌握對特殊生理、病理人群開展基本藥學服務的技能;具有與醫護人員及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的能力,能夠參與常見慢性病藥物治療管理。培訓方式:嚴格按照培訓指南要求,通過理論授課、臨床查房、藥學查房、病例分析討論、文獻閱讀報告等多種形式組織學員開展學習,定期考核。通過對臨床藥學實習模式的摸索和不斷完善,科室帶教質量不斷提高,得到了各學員的充分肯定,帶教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4 制劑室實習

了解醫院自制制劑生產的相關政策,了解設施設備及生產環境方面的要求,重點掌握國家GMP標準對醫療機構制劑室的布局、凈化條件、生產品種申報的要求;熟悉醫院自制制劑的管理制度及生產檢驗情況;掌握制劑車間的清潔消毒操作規范;了解并掌握普通制劑的配制和檢驗方法;掌握靜脈營養的配制及操作規程。

4.對畢業實習的改進建議

教學必須面向社會、適應社會,為社會輸送合格有用的人才。畢業實習是學生從理論教育走向實踐的特殊階段, 它對學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影響是很大的。應通過實習期的鍛煉 , 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的觀念, 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為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4.1 強化紀律意識和法規教育

實習學生必須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規章制度。禁止實習學生未經允許擅離職守、遲到早退、樹立嚴格的作息觀念。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如《處方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藥品管理制度》、《品管理條例》等。牢固樹立法規意識,使學生意識到醫務工作的任, 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 ,保證醫療安全和實習質量。

4.2 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習的目的是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帶教老師應為實習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除講解示范外,盡量讓他們獨立操作 , 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及互聯網

實習期間,學生被分到不同的部門 ,實習內容各有側重點。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及網絡資源,加強實習學生間的學習交流,通過定期組織小講課,學生制作PPT輪流講課,以鍛煉動手動口能力, 探討實習存在問題,適當調整和完善實施方案 ,以達到的預期教學目的。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網絡資源作為交流平臺 ,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 解決學生實習中的困難, 定期通報實習進度,交流心得體會,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

4.4 科研實踐

建議由教研組牽頭、帶教老師擬題, 根據醫院藥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提出對應課題。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 查閱資料 , 了解所擬定課題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寫好綜述 ,擬定實驗計劃 ,了解實驗所用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 ,準備相應的試劑、藥品、實驗動物等。學生親自動手實驗, 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到論文寫作, 由老師指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 學會開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5.結語

總之,教學實習能夠很好地使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是養成學生良好工作習慣和工作方式的重要階段。實習帶教的質量,實習內容的安排,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能否承擔起藥學工作任務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實習帶教過程中,帶教藥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醫院也應健全配套的教學工作評估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帶教藥師的帶教水平和工作積極性,提高醫院整體的藥學帶教質量,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臨床藥學人才,實現既定教育教學目標。通過醫院的實習 ,學生對醫院藥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有所了解 , 以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 ,制定擇業目標。通過各部門的學習 ,使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之能夠較快地進入工作角色,發揮作用,成為醫藥單位歡迎的有用人才。

篇(7)

這些年,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步認識到,政府要全面履行職責,主要是圍繞兩條:一是確保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二是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為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生產力水平還比較落后,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制度建設還不完善,難以適應人民群眾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求。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無論哪一個方面,都離不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僅因為就業和社會保障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所以,省委、省政府始終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來抓。

經過全省上下大膽探索、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具有浙江特色的大社保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一是初步形成了政府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就業相結合的就業機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35萬城鎮就業崗位,幫助近16萬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年以來,累計新增217萬城鎮就業崗位,幫助120萬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完成120多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其中72萬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下降,從20****年、20****年的4.2%、4.1%下降到20****年的3.7%,今年上半年繼續降為3.55%。二是初步建立了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險體系。全省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實際繳費人數分別達911萬人和679萬人,分別比20****年末凈增276萬人和219萬人,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達24個月,比20****年末提高13個月。三是率先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為

基礎、專項救助為支撐、慈善幫扶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全省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補盡補。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由20****年末的29.8%和33%提高到92.5%和97.6%,目前已轉入穩定鞏固階段。全省208萬被征地農民被納入有各類保障范圍,其中174萬人參加基本生活保障。農民健康工程全面實施,2800萬農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71.3%。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不斷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實施面擴大,目前全省已有59個市縣的1萬多戶家庭享受到了該政策。應該說,我省大社保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不少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大社保體系建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擴大就業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還不夠廣,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必須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深刻認識完善大社保體系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把這項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一)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最終的落腳點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也只有人的全面發展,社會才能全面發展。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解決好基本生活問題。包括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在內的大社保體系,都與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息息相關。因此,推進大社保體系建設,是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浙江要真正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必須腳踏實地把這項工作認真抓好。

(二)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就業是社會和政治穩定的關鍵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不僅通過就業而生存,而且通過就業融入社會、實現自我。一些拉美國家的教訓告訴我們,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就業問題,同時社會保障措施跟不上,往往會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當前我省正處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的發展階段,這既是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一方面,我們必須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盡可能實現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廣大社會成員系上一根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帶”。所以,省委、省政府把完善大社保體系作為建設“平安浙江”的重要內容,目的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是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就業和社會保障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項工作抓得好不好,關系到我們是不是真正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很好,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均居各省區首位,但必須看到我省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發展還很不平衡,不少城鄉群眾的生活還比較貧困。發展社會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前提。對于因疾病、失業和意外災害等喪失勞動能力或收入來源的困難群眾,我們絕不能撇在一邊,這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所決定的。建立健全大社保體系,讓城鄉群眾少有所學、青有所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助、困有所濟,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致力解決好的民心工程。

總之,建立和完善大社保體系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的實事工程。我們必須將之作為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舉措,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實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二、深入分析形勢,認真把握今后一個時期大社保體系的總體要求

****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也是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推進體制轉軌、結構轉變、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由于社會階層的日益分化,必然出現多元化的利益訴求,這給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帶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更好地從總體把握工作要求。

一是當前擴大就業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大。從今后一個時期看,我省就業矛盾面臨著兩個“疊加”。一方面,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快速增長與大量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的“疊加”。據預測,“十一五”期間,我省每年將新增城鎮勞動力30萬,轉移本省農村勞動力40萬,凈增省外來浙勞動力15萬,這兩年我省新增就業崗位60萬左右,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就業總量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的“疊加”。我省勞動力總體上供大于求,而且隨著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現有產業的就業容量還將有一定的壓縮;但同時不少新興產業、行業和技術崗位,卻面臨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是我們就業工作必須長期面對的一個大課題。目前,我省還有760萬農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24.5%,要真正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目標,有相當一部分要轉移到二、三產業;而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員,也有一個向城鎮集聚的趨勢。所以,對就業問題要有全面的思維。

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十分艱巨。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將進入一個“未富先老”的社會,浙江的老齡化程度在全國僅次于上海。預計到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5.1%,到2****4年將達到2147萬的高峰值,占總人口的41%左右。現在雖然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300多億元,但假如全部充

實到個人賬戶,缺口還達200多億元。所以,必須未雨綢繆,為老齡化高峰的到來提前做好制度安排、政策設計和資金儲備上的準備。同時,社會保險體系建設還面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問題,這項工作涉及人員數量龐大、構成復雜,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還有社會救助覆蓋面擴大和救助水平提高,等等,這些都需要深化研究。

因此,省委、省政府把完善大社保體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在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方面,必須從總體上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著眼于統籌發展,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隨著過去2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省已經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在推進大社保體系建設中,我們同樣要充分考慮城鄉統籌問題。在就業方面,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促進制度,努力實現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城鄉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提供有效幫助;要建立城鄉統一的企業用工管理制度,切實維護城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社會保障方面,在繼續做好城鎮社會保障工作的同時,要進一步把工作延伸到農村。積極探索符合我省農村實際的新型養老保障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率先試點;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更好地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對城鄉生活困難群眾,對他們的基本生活、住房、醫療、子女讀書等問題,要努力實行救助和幫扶,使他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著眼于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大社保是一個有機整體,涉及面廣,利益主體多,政策性強。因此必須通盤考慮、整體推進,我們寧可步子穩一點,切忌盲目冒進,欲速而不達。在政策制定中既要考慮眼前,又要考慮長遠;既要考慮特定的利益主體,又要考慮相關的利益主體;既要考慮保障的需要,還要考慮能力的可能,切實處理好各項政策制度之間的銜接,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絕不能因解決部分人的問題而引發其他新的矛盾。目前的大社保體系建設,我省已到了拓展保障范圍、完善保障體系的新階段,這項工作必須穩步協調地推進。

三是著眼于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大社保體系。大社保體系建設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我們畢竟是發展中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我們建立大社保體系,主要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系上一根“安全帶”。因此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否則不僅不能持續,最終反而會影響發展,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還應看到,完善大社保體系,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理應列入公共財政的范疇,但并不意味著大社保體系建設由政府包攬,必須組織廣大企業、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只有這樣,我們的大社保才能越抓越好。

以上這些,既是我省推進大社保體系建設的一些基本體會,也是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努力開創大社保體系建設的新局面。

三、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明確當前工作的重點

去年和今年,國務院連續發出了一個決定、一個通知、一個意見,即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以及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此,省政府將下發7個相關文件。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認真學習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一)關于就業再就業工作。

這項工作主要是抓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切實提高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各類扶持對象就業的積極性和穩定性。當前,要繼續突出三個重點關注對象。一是“4****0”等城鎮困難人員再就業。在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的同時,大多數政府創造的公益性崗位,要定向用來安置。二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這已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勞動保障、教育等部門要高度重視。但大學生也必須轉變擇業觀念,現在大學生往往寧愿拿低工資,也要擠在大城市,而廣大縣域和小城鎮的民營企業卻招不到大學畢業生。因此,要研究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大學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企業,面向農村,發揮聰明才智。同時,繼續抓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二)關于社會保險工作。

當前主要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兩個重點。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政府即將下發通知,總的要求是堅持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建立起適合我省實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具體工作中,要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我省在養老保險擴面上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連續六年實現了參保人數、基金收入的“雙增長”,有力增強了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現在的重點要轉移到“促中間”上來,爭取把更多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保險范圍。同時,逐步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省政府決定從今年起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總的原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具體做法需因地制宜。比如,對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在12個月以上的統籌地區,起步比例可按3%—5%,今后逐年提高,有條件的地方可一步做實到8%;支付能力在12個月以下的統籌地區,由當地確定做實個人賬戶的比例。做實個人賬戶,目的是防止未來支付風險,而難點在支付能力弱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擴面余地有限,財力也相對薄弱。但是,對這件事必須高度重視,我們不能等養老保險基金完全出現赤字后,才想到財政注資,而應未雨綢繆。各地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寧可多壓縮一些無關緊要的開支,也要在逐步做實個人賬戶方面盡力下功夫。

關于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但還有不少群眾游離在這兩大醫療保障體制之外。如何解決他們“病有所醫”的問題,不能成為各級政府的盲區。為此,省政府決定在總結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加快建立面向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總體上,這項工作要兼顧各方承受能力,立足保障基本,重點解決城鎮居民大病醫療問題。在待遇水平上要根據當地實際,可以低標準起步。資金籌措要堅持多渠道,以家庭、個人繳費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方式籌集。總之,要通過深化改革,把所有城鎮居民分層次納入醫療保障的覆蓋范圍。

(三)關于社會救助工作。

一是進一步規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僅要規范低保標準、低保范圍,而且要切實加強動態管理,避免一旦“入保”,不論經濟條件是否改善,都將終身拿低保金的局面。要嚴格審核把關,特別是對那些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介紹就業者,無故不參加社區公益勞動者,原則上不納入低保范圍。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去年開始,我省已在所有縣(市、區)全面推進農村大病統籌合作醫療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要合理把握醫療費報銷的標準,在確保制度穩定運作的前提下,設法擴大參保農民的受益面,調動廣大農民的參保積極性。要加快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并搞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體系的相互銜接。三是繼續扎實推進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工作。現在,全省所有縣(市、區)的集中供養率都達到了80%以上,下一步要把重點轉到長效機制建設上。四是繼續開展教育、醫療、住房等其他專項救助工作。重點是繼續抓好農村教育“四項工程”、農民健康工程,以及廉租房建設等工作。特別是今年因“桑美”臺風部分地區受災嚴重,倒房很多,我們一定要做好相關救扶工作。

(四)關于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伴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農民工問題,一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要消除歧視性政策規定和體制,使他們和城鎮職工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二要統籌規劃、合理引導。全國目前有1.2億農民工,還有1.5億農村富裕勞動力,這么大規模的人口轉移,不能一窩蜂向大城市轉移,必須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既要組織引導他們進城務工,又要大力提升縣域經濟,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轉移,確保合理、有序流動。三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幫助解決好當前農民工的突出問題,又要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循序漸進進行探索。

結合我省實際,解決好農民工問題,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健全農民工權益維護機制,依法規范農民工勞動管理,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合理確定和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認真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和工資偏低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各項合法權益。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切實做好農民轉移就業的各項服務工作,逐步形成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促進農民技能就業、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今年,省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全省技能競賽,對優勝者要大力表彰,而且在技術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在全社會形成重技能、學技能的良好氛圍。三是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做好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爭取三年內基本做到全覆蓋,盡快將農民工納入醫療保險范圍,探索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要針對農民工特點,認真做好社會治安、農民工子女教育、居住條件改善、計劃生育、衛生防疫等工作,使他們無后顧之憂,進一步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消除制度障礙。

四、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努力推動我省大社保體系再上新臺階

大社保體系建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是各級政府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應盡之責。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把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各項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完善目標任務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對于具體的政策問題,各地必須切實做到嚴肅紀律、令行禁止,防止因局部政策不合理導致全局不平衡、不穩定。各有關部門要圍繞大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營造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大社保體系建設中去,群策群力把這項工作抓好。

上一篇: 傳統教學環境 下一篇: 重金屬污染現狀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 中文字幕欧美亚日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