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1 17:19: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物質的量知識點

篇(1)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對電力的標準要求也變得日益嚴格,電力正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廠效率的高低與社會的穩定和諧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而火電廠是電廠的核心區域,近年來,由于該方面研究層面的不斷加深,火電廠發電機的性能也變得愈發優化,對其品質的要求標準也越發嚴格,先前的人工測量方法已遠遠不能達到電廠所規定的要求。因而現在在線化學儀表承擔起該項職責,這種儀表的優點在于它能夠及時對品質進行監控,而且效率高、耗資少,但唯一不足的是其測量的準確性卻是困擾電廠的一大難題。

1 在線化學儀表及其組成

在線化學儀表指的是應用在火力發電廠生產中起化學監督作用的在線工業流程式成分分析儀表。在電力行業上,為了與電測儀表和熱工儀表相區分而將其稱作化學分析表,也叫做在線化學儀表。在線化學監測裝置的組成部分主要是以下幾個:一是高溫高壓取樣架:它的功能是一次冷卻后所取的水汽樣品,繼而將樣品送達監測取樣裝置中。二是手工取樣盤:它的作用是與手工取樣比對分析,保證在線化學儀表的準確運轉。三是儀表盤:它位于在線儀表測量與分析部位。四是樣水溫度和壓力的控制保護系統:它的職責是二次冷卻并穩定所取水樣的溫度與流量,確保儀表的測量條件。五是計算機系統:它主要是用來進行數據的輸出以及操控監控裝置。

2 在線化學儀表測量誤差原文分析及其造成的影響

2.1 誤差原因分析

火電廠熱力設備對水汽品質有著嚴格的要求,與很多在線化學儀表的檢測相接近,因而在很多情況下在線化學儀表受到外界的一點影響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誤差。這就必然對在線化學儀表的工作環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檢測目標不能僅僅局限于水汽品質,還要將測量系統自身所產生的影響、相關設備以及周圍的環境因素考慮其中,像水汽壓力大小、設備管道的材質、地面、環境溫度等等。在檢測的過程中,要將可能出現的所有對在線化學儀表會產生影響的因素考慮進去,經過仔細計算后方可得出結論。此外,樣品選取的好壞、在線化學儀表自身性能的差異、運行環境不一致等因素也是導致誤差出現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2.2 誤差造成的影響

2.2.1 誤差對機器的安全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

水汽水質偏差在機器中會對許多細微之處造成影響,可能會出現水冷壁氫脆、腐蝕疲勞損壞等現象;可能會使得省煤器的局部部位被腐蝕;也可能對U形彎頭、管與管的支架處造成腐蝕,更有甚者會對過熱器的主要部件造成腐蝕現象。這些部位一旦出現裂縫會導致電廠出現嚴重的損失,腐蝕原因多半是由于水汽PH偏高引起的。

2.2.2 誤差使得資源無故浪費現象嚴重

在線化學儀表檢測水汽質量的準確性低會對化學監督問題造成嚴重的影響。就算在線化學儀表在檢測的時候結果顯示正常,但是水汽系統的被腐蝕現象仍舊會很嚴重,問題在于在線化學儀表檢測的精確性不高。這種問題就如同我們人體的慢性疾病一樣,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感覺沒有什么異樣情況發生,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種慢性疾病很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很可怕的現象發生,在線化學儀表的誤差現象比機器零件的損壞現象后果更為嚴重。

3 提高火電廠在線化學儀表測量準確性的途徑

3.1 科學選擇測點位置

對于測量點的選取必須做到合理,而且必須具備代表性,水樣的選擇要有實時性,對于盤柜的安裝位置要合理,以方便后期儀器的維護和檢修。儀器的排污系統一定要保證順暢無比,通常來說,我們是采用開口漏斗來進行排污的。儀器設備的安裝接地性要符合要求,即儀表的傳感器和變送器都要有正確且良好的接地性。取樣系統的管路安裝的嚴密性是最基本的一個要求。而對于水樣的過濾和雜污的排除都是要注意的問題,水樣的流量和壓力的控制必須符合制造廠商的基本要求。管路中的溢流杯和管路都要進行定期清洗。恒溫裝置和超溫裝置都要保證正常工作。通常,水溫應控制在24-26度之間。

3.2 配備在線儀表校驗的裝置并建立相關實驗室

缺少標準化的化學儀表準確度的測量是儀器校驗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對于化學儀器中所存在的誤差必須及時發現并加以消除,將電廠中水汽系統的化學指標的準確率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準。對于新投入生產的機組化學儀器的驗收,應當進行在線合格性檢驗。

3.3 選用恰當的檢驗方法進行檢測

篇(2)

一、教材內容分析

依據《化學課程標準》及(初中升學化學考試說明),我把本節課設計為專題復習,復習第一大模塊內容“身邊的化學物質”。“身邊的化學物質”包括四大部分內容,依次為空氣、金屬、水與溶液、酸堿鹽,其中氧氣、二氧化碳和水是貫穿于上、下兩冊課本的重要物質,在剛剛結束中考一輪復習的時候,學生對于前面學過的基礎知識已淡忘了許多,這時提出對身邊的化學物質進行系統的復習很必要。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專題復習中往往存在較大的缺陷,特別是已形成的錯誤的生活和學習概念,使學生不能將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正確整合,而且部分學生在做題中往往考慮不全面而導致判斷錯誤,再加易錯點知識掌握不牢,易混點分不清,導致錯誤率比較高,對學生理解科學概念起到阻礙、消極作用,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正確引導點撥,找出學生頭腦中的錯誤概念,通過比一比、論一論,幫助學生對易錯易混知識梳理歸納,幫助學生澄清頭腦中的概念,建立起科學概念,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正確的知識體系。

三、設計思想

1.以空氣為線索組織教學策略

看到“身邊的化學物質“這一課題學生存在很多困惑,明確指出身邊的化學物質包括哪些物質,以學生熟悉的空氣為切入點展開復習,改變一輪復習中孤立的復習,讓學生在枯燥的復習階段耳目一新,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復習過程中,展示化學學習的多樣性。

2.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讓學生自己去復習知識,在整理知識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發現自己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熱情,將課堂轉化為老師為組織者,引導者,學生轉換為傳授者。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身邊的化學物質,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用途

過程與方法:運用比較、歸納和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

態度

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生活,深刻體會生活中的化學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空氣】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

氣體和雜質

強調:各物質含量

【ppt展示】身邊的化學物質

【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提問】氮氣有哪些用途?

【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提問】稀有氣體包括哪些氣體?有什么用途

【自我歸納】氧氣的性質及用途

【總結】制取氧氣的方法及催化劑

【自我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自我歸納】一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問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為什么性質存在明顯差異?

【碳的單質】金剛石、石墨、C60各物質顯著的特點,補充木炭、活性炭的知識點

【討論題】物質的推斷

【金屬】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突出有顏色的金屬,液態的金屬,化學性質中突出金屬鐵

【小組討論】課后練習題

【水】復習水的電解實驗

知道氫氣如何驗純

【溶液】介紹溶液的組成、溶液的狀態、溶液的濃度

【結束】

聆聽、整理自己所學知識

思考、歸納氮氣的用途

鞏固稀有氣體知識點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

歸納總結知識點

應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性質的差異

聆聽、思考有關碳的單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

小組討論,擊破難點

思考,查找自己遺漏點

小組討論回答

總結水和溶液的內容

引導學生將已有知識歸納

鞏固基礎知識

氮氣的用途是易錯點,通過提問引起學生重視

稀有氣體包括哪些氣體,稀有氣體是混合物,糾正學生錯誤的概念

這三種氣體涉及內容較多,也是重點考查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總結學習物質的方法

聯系已經所學的知識,會應用知識點

將物質的化學性質總結后,便于做推斷題

金屬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掌握還可以,但得糾正易錯點

該知識點為難點,學生不斷練習

學生通過學習知道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板書設計

身邊的化學物質

H2O2

C

H2O

CO2

KClO3

CaCO3

H2CO3

【練習題】

1.進行下列對比實驗,不需要控制變量的是(

A.用酚酞溶液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

B.用紅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C.用MnO2、CuO和H202溶液比較MnO2、CuO的催化效果

D.用鎂、鋅和稀鹽酸比較鎂、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平衡。在兩燒杯里注入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然后分別放入質量相同的鋁和鎂。待充分反應后,鎂有剩余,則還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A.天平保持平衡

B.鋁也有剩余

C.天平指針先偏左再平衡

D.天平指針先偏向右再平衡

3.某化學小組向AgNO3和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分別向濾渣和濾液中加入稀鹽酸,均無明顯現象,下列對濾渣和濾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濾液中一定有Zn(NO3)2

B.濾渣中一定有Cu

C.濾液中一定沒有AgNO3

D.濾渣中一定有Ag

4.請根據有關實驗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1)作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在集氣瓶中預先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

(2)點燃可燃性氣體前,首先要進行的操作是

(3)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工業上可用來

(4)水通電分解的過程中一定不變的微粒是

5.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六種物質之間的關系圖(物質是溶液的只考慮溶質).圖中用“﹣”表示兩種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用“”表示一種物質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A中含有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種類相同。

6.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裝置。請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2)選擇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裝置B可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制取過程中,先加入的藥品名稱是

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4)裝置B和裝置C均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兩裝置相比較,C裝置的優點是。

(5)實驗室可以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已知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氣,且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在上述裝置中選出最佳的實驗裝置組合是

篇(3)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009-01

樺甸市屬于吉林省濕潤冷涼區域,具有常年降水量大以及低溫寡照的氣候特點[1-2]。市場銷售的玉米品種超過100種,種植戶很難選擇種植的品種,嚴重限制了玉米生產水平的提高,為此通過10個中熟新品種的篩選試驗,明確該區域種植的最佳品種,以期為玉米高產高效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區設在吉林省樺甸市八道河子鎮向陽村某農戶責任田,試驗地土壤為沖積土。試驗區耕層土壤含有機質25.6 g/kg、水解氮186.62 mg/kg、速效磷63.94 mg/kg、速效鉀148 mg/kg,pH值4.48。

1.2 試驗材料

試驗玉米品種為吉單631,由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提供。試驗用肥料尿素、二銨、氯化鉀,由樺甸市延慶農資有限公司提供。N、P2O5、K2O施肥量分別為200、100、100 kg/hm2,1/3氮肥、全部的磷和鉀肥在起壟前一次性施入原壟溝中作底肥,2/3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3-5]。

1.3 試驗設計

根據種植密度的不同,設5個處理,分別為3.0萬株/hm2(A)、4.5萬株/hm2(B)、6.0萬株/hm2(C)、7.5萬株/hm2(D)、9.0萬株/hm2(E)。3次重復,隨機排列,試驗區設6行,行長10 m,寬60 cm,小區面積36 m2。5月28日播種,深度3.5 cm。

1.4 試驗調查、測產與考種

進行出苗期、苗期早發性、拔節期、抽雄期、吐絲期、成熟期的調查。吐絲期調查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莖粗。收獲期對小區10 m2內的全部果穗進行測產,選取代表性的10穗晾曬風干。考種時測定果穗穗粒數、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產量[6-7]。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生育期的影響

如表1所示,各處理的出苗期、早發性、拔節期沒有差異。抽雄期最早的為處理A、B,最晚的為處理D、E。吐絲期最早的為處理A,最晚的為處理D、E。成熟期最早的為處理A、B,最晚的為處理D、E。

2.2 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如表1所示,各處理的植株高度由低到高依次為處理 A、B、C、D、E。穗位由低到高依次為處理A、B、C、D、E。莖粗由大到小依次為處理A、B、C、D、E。

2.3 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構成及產量的影響

如表1所示,各處理收獲穗數由多到少排依次位為處理E、D、C、B、A。穗粒數由多到少依次為處理A、B、C、D、E。收獲粒數由多到少排位為處理E、D、C、B、A。千粒重由大到小排位為處理A、B、C、D、E。產量由高到低排位為處理E、C、D、B、A。

3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各處理生育期可知,出苗期最早、早發性、拔節期沒有差異。抽雄期最早的為處理A、B,最晚的為處理D、E。吐絲期最早的為處理A,最晚的為處理D、E。成熟期最早的為處理A、B,最晚的為處理D、E。株高由高到低分別為處理E、D、C、B、A。穗位由高到低分別為處理E、D、C、B、A。莖粗分別為處理A、B、C、D、E。從產量構成及產量可知,收獲粒數由多到少排位為處理E、D、C、B、A。千粒重由大到小排位為處理A、B、C、D、E。產量由高到低排位為處理E、C、D、B、A。

通過吉單631的不同密度試驗,處理C、E的產量高,分別為12 523.44、13 571.71 kg/hm2。處理C、D的產量相近,而處理D比處理C的種植密度大,其播種量大,增加播種量,同時增加播種種子的費用以及田間管理的費用。因此,吉單631種植密度選擇6.0萬株/hm2較為適宜可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 方向前,楊粉團,付稀厚,等.吉林省潤濕冷涼區玉米吉單198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紹文,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生產制約因素及對策[J].中國種業,2013(4):40-42.

[3] 方向前,邊少鋒,柴壽江,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玉米栽培技術[J].雜糧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趙洪祥,包軍善,等.吉林省濕潤冷涼區中熟玉米品種試驗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10,35(5):10-12.

篇(4)

    難題:身邊的化學物質這部分知識是令學生們頗為苦惱的一部分,原因是這里的知識點繁多、出題角度冗雜。

    辦法:同學們可以在復習過程中,自己總結解題技巧,從而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點——線——面這個網絡的深入理解。因為物質的變化反映出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又決定物質的用途,而物質的性質取決于物質的結構。

    攻克“物質構成的奧秘”

    難題:不同于第一部分,物質構成這部分的主要障礙在于知識的抽象性。由于平時所接觸與學習的都是具體的物質,在接受領域里已被動地形成一個具體的思維定勢。

    這部分的特點就要求我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抽象與具體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用更形象的方式幫助思考、記憶,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形成“深—淺—深”的接受過程,即:深入抽象的知識,簡單具體化,在此基礎上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辦法:實驗不失為促進這種思維轉化的好方式。

    攻克“物質的化學變化”

    難題: “物質的化學變化”規律——質量守恒定律是復習的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要抓住質量守恒定律中的關鍵詞語:如“參加”“化學反應”“質量總和”。

    辦法:質量守恒定律的另外一大考點是計算題,在處理這類試題時,要遵循上面所講的原則,按部就班進行計算。

    質量守恒定律在具體題中的應用與這類題的思考方式、解題辦法:在參透所要考查的是什么知識后,再分析、解答完成這類問題。

    攻克“化學與社會發展”

    難題:2006年的高考以“重視基礎、關注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為基本思路。而后兩條與這一部分的聯系十分密切。同時,這要求同學們關注健康、材料、環境、能源等社會問題,注意從科學發展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日常生活的常見現象,與社會生產、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化學問題。

    辦法:解決這部分試題的關鍵在于要從生活中認識化學,將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這就要求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一般而言,可以從一些較為有代表性的問題出發。例如今年沈陽的頭等大事——世園會,這里可以從環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進行考查。

    但是無論出什么類型題、從哪個知識點出題,都是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對知識及知識間相互聯系的考查,只要掌握了基礎知識,并從生活的角度思考,這類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攻克“科學探究與實驗”

篇(5)

一、做好必修與選修內容的整合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考試大綱的說明(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說明》)對知識內容層次這樣要求,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對化學學習能力這樣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提取實質內容,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無論從知識層面還是能力層面來看,化學知識多而散,要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快速準確地解決化學或與化學相關的問題,必須進行知識整合。必修內容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為學習選修內容作必要的鋪墊,是真正為了提高全民科學素養,選修是為了尊重學生學習興趣和需要,是必修內容的補充與拓展,為化學各個領域培養人才開設的。可以嘗試將必修與選修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必修2第二章與選修4第一章可以整合到一起,化學反應的同時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能量的釋放或吸收是以發生變化的物質為基礎的,質量和能量均是守恒的,能量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化學能不僅可以轉化為熱能,也可以轉化為電能,前者可以用蓋斯定律解決,后者可以運用原電池、電解池原理解決。

二、做好每一章內知識塊的整合

為了減少學生復習量,提高復習效率,可以將每一章內知識點整合,如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共有三節,分別是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主題是化學物質及其分類,很清楚主題就是學生復習時要構建的小專題、小網絡。簡單來說,化學物質的分類旨在為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給一條主線,探究總結出一種方法,即課本第25頁“實踐活動”中第3個問題中框圖中的規律。更深程度上思考,重在培養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或不同的角度對化學物質分類結果就有不同不是絕對的,化學反應的分類也一樣,沒有物質的分類方法,化學反應的分類就很難。

三、做好每章之間知識點的整合

對于物質的量與微粒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和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在方程式中的有關計算,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實例,讓學生形成思路一:要計算微觀粒子數,先要計算出這種物質的量,然后搞清楚構成這種物質中粒子間的關系;進而從物質中粒子數的計算過渡到各類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中,思路二:上下單位只要相同,左右單位相同或相當,就可以大膽地去列比例關系式,計算出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電子轉移數、反應熱、轉化率和環境PH值等,這樣不僅有助于上述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梳理,而且把課本中零散難懂的計算進行了有效的歸納和總結。

四、做好學科之間的整合

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高效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開發新能源,解決此問題僅憑扎實的化學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物理、生物等其他學科豐富的知識儲備,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科內學科間的知識整合。例如介紹電解原理,可以將化學學科中的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和物理中的電流的形成整合在一起,陰陽兩極上離子的放電順序的判斷是基礎,電流的形成(外電路通過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內電路即電解槽中陰陽離子通過定向移動也形成電流)和方向的判斷是關鍵。

篇(6)

二、“微觀———化學方程式”教學

借助多媒體從微觀層面進行化學方程式教學,呈現出化學反應的本質,即舊鍵的斷裂與新鍵的生成.讓學生更深層次觀察到化學物質的構成與本質,感受化學反應的神奇.例如,在可逆反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flas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到正反應和逆反應同時進行的微觀狀態,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化學平衡概念.這種動態化的演示對學生而言具有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沖擊,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又如,在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從微觀層面進行分析能挖掘出化學方程式更多隱藏的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化學知識點.

三、“質量守恒———化學方程式”教學

所謂質量守恒,就是指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反應的所有物質的質量總和跟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是相等的,而且各個元素的種類以及原子總數都沒有發生變化.借助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極具指導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性引導學生逐漸掌握這些知識.

四、“鞏固———化學方程式”教學

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有關知識后,教師還要進行一個環節的教學———鞏固教學.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作業或是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反應原理等都能知識都應用進去,達到鞏固強化知識的目的.在宏觀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書寫某一類化學方程式的通式,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微觀上,教師可以借助敘述問題的方式將知識的形成過程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以及思考問題的正確邏.

篇(7)

二、情景營造,實現化學復習的有效氛圍

化學的復習需要有系統化的梳理和總結,學生需要有整塊時間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這樣就需要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準備,換句話說,就是首先需要構建初中化學復習的教學氛圍,這就是需要情景式教學來營造.例如:在蘇科版初中化學的教材中,我們介紹了很多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都是有著自己的不同顏色.教師可以將整個蘇科版教材中涉及到化學物質顏色的內容都梳理出來,這種系統化的復習可以進一步構建學生對化學物質顏色的有效記憶,達到最終的認識結構構建的目的.然而這一部分的復習需要情景氛圍的營造,才能更好地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梳理.在進行化學物質顏色的梳理和總結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紅色、綠色、白色等不同顏色的方框,當提出一個化學物質之后,讓學生說出其顏色屬性,然后將其投入相同顏色的方框里,這樣可以實現更加形象、具體的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更好的構建對初中化學物質顏色認知結構的構建.如銅和氧化鐵都是紅色的,就將它們放置在紅色的方框之中.這種情景氛圍的營造十分重要,可以實現學生心理上更加接受這一部分認知結構構建,達到最終的化學復習目的.

三、構建概念圖,梳理化學知識之間的關系

所謂的概念圖,就是將一系統相互關聯的化學知識點圖標的形式表示出來,這樣可以實現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有效梳理,這樣可以進一步厘清初中化學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實現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的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是我們進行初中化學復習的最終目的,即實現對化學知識點認識結構的構建.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參與到化學的復習之中.例如,蘇教版化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生活中的化學知識介紹,這些教學內容相對獨立,相互之間缺少聯系,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難度較大.如,初中化學教材中介紹的氣體收集的方法、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學肥料有哪些,可燃氣體有哪些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初中化學復習的時候認真梳理,學生需要仔細掌握的教學內容,但是由于這些知識點相對比較細、比較雜,教師需要進一步構建這些知識之間的概念圖,不斷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實現相互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通過梳理和分析發現,這些知識點都與“三”有關.初中階段化學方式收集氣體的方式有三種,排水法、向上排氣法、向下排氣法;農業生產中使用的主要化學元素為氮、磷、鉀,也是三種,初中化學中涉及到的可燃氣體還是三種,即氫氣、一氧化碳、甲烷.另外還有很多初中知識點與“三”有著聯系,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構建現代化的概念網絡圖,實現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構建出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復習掌握相關的初中化學常識.

四、引導學生思考,延伸認知結構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初中化學的教學之中,對學生更好掌握知識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化學復習的過程也是同理,需要進一步引入學生對化學復習過程的參與度,才能更好地達到復習效果,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復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關問題,使用探究性的復習方式,實現學生對相關的化學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復習過程中,學生只有經過積極地思考,對相關化學知識的認識才能實現更好的延伸.比如,有這么一題:

醫學上常用雙氧水來清洗創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學為了測定一瓶醫用雙氧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取該雙氧水69 g放入燒杯中,然后加入2 g二氧化錳,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內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69.04 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二氧化錳在反應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氣為g.

(2)該雙氧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解(1)催化作用;0.96.

(2)設該雙氧水中含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96 g

68x=320.96 g,x=2.04 g.

該雙氧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04 g68 g×100%=3%.

篇(8)

一、從高考命題角度對有機化學知識進行分析

在近年來的高考命題當中,作為選修部分,通常只會出現一道有機化學推斷題,且考查的知識點內容比較固定,包括以下幾點:①有機反應類型的名稱;②有機物結構當中的官能團及官能團名稱;③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判定或者對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進行書寫;④重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述知識點主要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延伸,因此,要正確解析有機化學推斷題,首先需要具備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從最基本的羥基、醛基和羧基等重點的官能團入手,掌握基本結構和性質關系,并從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質引申出該類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從性質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團的引入、保護和移除,以及碳鏈增減知識,等等,從而利用這些綜合知識對有機合成進行合理分析和正確認識,達到理清解題思路的目的。

二、有機化學推斷題的解題策略分析

(一)推斷題知識點總結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芳香烴的各類烴,以及各類烴中碳碳鍵、碳氫鍵的主要性質和化學反應,而且能夠舉一反三地結合類似原理對上述知識進行應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烴類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團的運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團的化學反應和屬性。再次通過以上各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掌握有機反應的主要類型。最后綜合運用各種化合物的不同屬性,進行區分、鑒別、提煉和推理未知化學物質的結構,綜合各種化合物的不同類型的化學反應,合成具有相應化學結構簡式的生成物。

(二)推斷題考點透視

有機框圖題是高考的常考題目,一般情況下占理科綜合試卷的14-15分,判斷反應類型的試題占3分;寫出指定有機物中官能團及其名稱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學物質的同分異構體占3分;答出起始反應化學物的分子或者結構簡式占3分;答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占3-4分。有機化學物質的推斷題通常有下面幾種類型:①由分子結構推斷化學有機物;②由化學性質推斷化學有機物;③由化學實驗推斷化學有機物;④運用計算推斷化學有機物。

(三)推斷題解題策略分析

化學有機物推斷的解題思路分為順延推導法、逆向遞推和論證猜測法。順延推導法根據題目所給條件順序或層次為解題突破口,運用正向思維層層遞進式分析推導,逐步得出結論。逆向推導法將最后的化學物質作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導,最后得出結論。逆向推導法是化學有機合成推斷題中運用最普遍的方法。論證猜測法是依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大膽做出假設,然后運用歸納、猜測、選擇等方法,確定合理的假設區間,最后得出結論。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試得分,有必要將化學有機推斷題中的熱點和難點類型歸納總結出來。

以醇為例,類型一通常為催化氧化反應,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這一類型的辨析過程中應注意如果B仍然能與銀氨溶液反應或與新制氫氧化銅試劑反應,則說明B一定是醛,而A則為伯醇,否則,說明B一定是酮,而A為仲醇。類型二是消去反應,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飽和碳碳雙鍵或者三鍵,消去一個羥基可以引入一個不飽和碳碳雙鍵,消去兩個羥基可以引入兩個碳碳雙鍵或者引入一個碳碳三鍵。類型三是酯化反應,生成物常見為鏈酯、環酯、聚鏈酯和水。這種類型中應當注意αD羥基羧酸化合反應產生六元環酯(分子間酯)或三元環酯(分子內酯):βD羥基羧酸化合反應產生八元環酯(分子間酯)或四元環酯(分子內酯)。

三、推斷題中常見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機推斷題時,需準確把握解題著眼點,根據有機物性質對官能團進行推斷,由于有機物的官能團通常具備特征反應和特殊的化學性質,因此這些信息均能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例如發生銀鏡反應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與碳酸氫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則分子中含有羧基,能發生消去反應的就一定是鹵代烴或者醇。在解題過程中,反應條件也常作為解題突破口,如“光照”則發生取代反應,“NaOH醇溶液,加熱”則是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濃硫酸,加熱”可以是物質之間發生酯化反應,也可以是醇發生消去反應。還可根據相關數據對官能團的數量進行推斷,例如:每1mol氫氣的產生即對應2mol羥基,每2mol銀的生成則對應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學產物對官能團的位置進行推斷,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為羧酸或者醛的羥基一定處于鏈端,而能被氧化為酮的羥基則一定處于碳鏈中間,無法被氧化的羥基碳上一定沒有氫原子存在,這些知識均可作為解題的切入點,對理清解題思路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正確解有機推斷題。

綜上所述,在解析有機化學推斷題過程當中,需重視審題環節和分析題意環節,以反應物定量變化、官能團變化結合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尋找“題眼”作為突破口,根據題目給出的相關信息,理清解題思路,通過合理的推理演算實現解題突破。

參考文獻:

篇(9)

《體液調節》這一節課,首先在引言中,講述了體液調節的概念,并且指出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然后講述了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這四部分的內容。

《體液調節》一節中動物激素的內容,與第二章講述的“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第三章講述的“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第五章講述的“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八章講述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等內容有關。“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這一部分內容,與第三章講述的“細胞呼吸”等內容有關。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動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

(2)情感目標。樹立實踐出真知的觀念;樹立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樹立事物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觀點;樹立中華民族身體素質的責任感。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從事科學探索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或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3.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教學難點。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以一個人在寒冷環境中打哆嗦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一下在寒冷環境中起雞皮疙瘩或“打抖”的經歷。然后告訴學生這是人體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結果,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之后讓學生討論什么是體液調節,在討論中形成體液調節的概念。

六、相近內容,對比閱讀

人們對事物的熟悉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而使熟悉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在閱讀時,要鼓勵學生多對易混知識進行對比,以利于把握和記憶。例如,在《遺傳的物質基礎》的學習中,注重DNA與RNA、核酸和核苷酸、核糖和脫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和脫氧核苷糖等的比較;在《細胞工程》的學習中,注重植物體細胞雜交與動物細胞融合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等等。在布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筆者還教會學生采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畫概念圖等,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圖文轉換、知識遷移等。

七、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簡化記憶

篇(10)

1.切實搞好“抓雙基、抓落實”的教學常規工作

要搞好復習備考工作,教學常規工作要常抓不懈。如何落實教學常規中的分層教學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復習中不搞好分層教學,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我們在分層教學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對于起點較低的學生在平時化學教學別注意對他們的規范化要求、強化練習。如元素符號、化學用語規范化書寫,易錯的儀器名稱等。對能力較高的學生比較注重綜合實驗和綜合計算能力的提升,在復習過程中收到顯著的效果。一輪復習一般按章節順序,對基礎知識進行地毯式梳理,而中考試題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約占60%以上,所以必須重視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注意知識間的聯系,把知識系統化、規律化。課堂上復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歸類,形成知識網絡,但大多數學生對知識還處在半理解狀態,容易遺忘,因此自己必須再加以鞏固;同時要整理出第一輪復習時所暴露的主要問題,如審題不嚴謹、答題不規范、答題時間分配不合理等,在后階段復習時要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二輪復習時首先尋找出一輪復習中的薄弱之處,其主要方式是把第一輪復習中做過的試題拿出來,對那些做錯或不清楚的題目重新梳理,盡量題題清;然后對所有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并通過全真模擬,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

2.尋找復習規律,提高復習效率

在復習過程中應注意尋找規律,提高效率。如復習“身邊的化學物質”時,采用縱向聯系與橫向對比相結合,提高記憶效率,以點帶面減少遺忘。縱向聯系就是以某物質(如O2或Fe,CO2)為中心,從物質的性質到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識鏈;橫向對比同類物質的性質(如氧氣和二氧化碳;鹽酸和硫酸、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以優化記憶內容,提高記憶效率;還要重視物質的簡單分類,通過具體物質(如鐵、硫酸、氫氧化鈉、碳酸鈉)的性質以點帶面歸納出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五類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并將知識綜合運用到除雜、鑒別、推斷和轉化等方面,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化學實驗,提高探究能力

近幾年中考試題加大了對實驗考查的力度,注重物質的推斷、鑒別、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對氣體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凈化裝置、干燥裝置的選擇和連接等問題的考查在各地中考試卷上屢見不鮮,平時要注意總結典型裝置(多功能裝置)的多種用途。科學探究的原理是要掌握物質的變化規律,熟記一些物質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物質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特殊現象(現象與反應方程式對應記憶),力求抓住現象去揭示一些規律,得出對應的實驗結論,形成“知識內容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的一般過程,才能融會貫通。通過研究近3年來的中考試卷,整理歸納出如常見氣體制取和性質的探究,金屬性質和銹蝕的探究,催化劑的探究,混合物成分的探究,酸堿鹽之間反應的探究等知識點,是實驗探究題型中經常出現的,在平時復習過程中要注意這方面試題的練習。

4.關注與社會、生活的熱點話題

化學試題多取材于生活實際,聚焦于社會熱點,所以要特別關注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問題,如空氣、水的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與防治,金屬資源與環境,能源的開發使用與環境,化學物質與健康,有機高分子材料與環境等。另外還應留意近期報紙、廣播電視中報道的相關事件,并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分析。在復習中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發展善于合作、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5.回歸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臨考前一定要注意回歸教材,檢查有無知識遺漏,并及時加以彌補,而不應該花大量時間應付各種輔導資料。中考題中相當部分試題是依據教材內容編制而成的,教材中的習題、例題、實驗、插圖、拓展視野、家庭小實驗等常用作試題的材料。學生在通讀教材時,應結合教師的指導,將基本概念、物質間的轉化規律及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識進行對比、總結和歸納,形成知識網絡,讓所學知識“活”起來。

6.培養學生處理化學信息能力及自學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各地中考試題的閱讀量普遍增大。應對新課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強閱讀訓練;在復習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我們采用簡答題專項練習、結合生活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專項練習、圖表圖像的閱讀與理解數據處理能力的專項練習、推斷題的專項練習和實驗綜合的歸類訓練等,使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處理實驗數據能力有一定提高。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提高學生閱讀、處理化學信息能力作為復習工作中的重點來抓。

上一篇: 養老院經營管理 下一篇: 電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日本啪视频在线观看精品综合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