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1: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藥衛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
專科畢業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
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并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論文所用字體要求為宋體。
3、字號
第一層次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第二層次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第三層次及以下題序和標題與第二層次同;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4、頁眉及頁碼
畢業論文各頁均加頁眉,采用宋體五號宋體居中,打印河北大學XXXX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頁碼從正文開始在頁腳按阿拉伯數字(宋體小五號)連續編排,居中書寫。
5、摘要及關鍵詞 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二字采用三號字黑體、居中書寫,摘與要之間空兩格,內容采用小四號宋體。關鍵詞三字采用小四號字黑體,頂格書寫,一般為35個。
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字體為小四號Times New Roman。
6、目錄
目錄二字采用三號字黑體、居中書寫,目與錄之間空兩格,第一級層次采用小三號宋體字,其他級層次題目采用四號宋體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的字體表示。第一級為一、二、三、等,第二級為1.1、1.2、1.3等,第三級為1.1.1、1.1.2等,具體格式要求詳見模板(模板從河北大學教務處主頁下載專區下載)。
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另起一頁,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標注,如××× [1],具體格式要求詳見模板
9、外文資料及譯文
外文資料可用A4紙復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譯文采用小四號宋體打印,格式參照畢業論文文本格式要求。
10、圖、表、公式
圖:a. 要精選、簡明,切忌與表及文字表述重復。
b.圖中術語、符號、單位等應同文字表述一致。
c. 圖序及圖名居中置于圖的下方,用五號字宋體。
表:a.表中參數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 表序、表名和表內內容采用五號宋體字。
公式:a.編號用括號括起寫在右邊行末,其間不加虛線。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數字可以采用默認的字體和字號。
171名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包括醫療衛生機構、企業、政府機關、其他事業單位及讀研等。其中就業于醫療衛生機構的畢業生最多,占44.44%;其次為相關企業,占23.39%;讀研學生占23.39%;到衛生行政部門工作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小,僅占3.51%(表1)。就業單位主要分布在重慶、四川,其中重慶占56.73%。
1.2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及地區趨勢分析
在2008-2013年信息管理本科畢業生中比2013年有72%的畢業生就業于醫療衛生機構,2008年畢業生讀研比例為59%,2013年減為0%(表1)。統計還發現,該校信息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地區為重慶和四川,且其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討論
2.1本科畢業生就業面及地區狹窄
衛生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而目前該校招生規模適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仍然看好。根據研究分析,該校醫藥衛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畢業生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重慶、四川兩地。就業單位以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其接納的畢業生比例逐年增加,說明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符合市場需求,即培養適應我國衛生事業信息化發展需要,具有醫學、計算機及信息分析技能,在醫療衛生、醫藥企業、衛生行政部門等從事信息分析、信息建設、信息管理工作,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的應用型人才。就業單位面相對較窄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與發展,醫院信息化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導致畢業生就業流向發生改變,傾向于醫院就業。
2.2對就業和專業教育的建議
2.2.1在現有就業方向的基礎上,拓展就業渠道和區域研究發現,雖然目前醫藥衛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就業率較可觀,且就業流向逐漸趨于醫療衛生機構(主要為醫院),但其就業單位面及地區還較窄。我國“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提出建立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5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專用網絡建設。這為衛生信息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領域,醫院信息系統開發、系統維護、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及利用和信息決策各環節均需要具有一定醫學知識的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從目前學生就業方向來看,人才逐漸流向醫療衛生機構,而且主要任職于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科和病案科,在醫藥企業從事信息系統開發、系統維護等領域工作較少,說明醫院信息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正在逐步加強,并終將趨于飽和。因此拓展就業渠道,引導學生多元化擇業成為該專業就業指導趨勢。
2.2.2加強學生專業及素質教育,培養滿足衛生信息化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雖然目前醫藥衛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但用人單位認為目前該專業學生知識結構、職業技能與能力素養等方面有待提高。目前醫學信息學教育普遍存在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較差、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實踐薄弱等問題。我國衛生信息化人才不僅在數量上短缺,在專業技能和能力方面更需要提高,不僅應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數據分析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醫學背景知識。因此,面向衛生信息化培養復合型人才是該專業建設與發展的首要任務。人才培養單位應以發展的眼光,明確專業定位,根據行業需求,注重實踐,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有信心、不放棄、興趣高、學得快、學得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摸底調查、對癥下藥
在開學之初,統計本班學生的文理基礎,以及大概了解學生的入學分數段,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了學習基礎,平時還要善于觀察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生習慣、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期初學生學習基礎的靜態摸底以及學期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態摸底調查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輕松學習有機化學。
2.2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針對學生入學來的化學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如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授課計劃中,教學進度以先慢后快為宜,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為宜。避免教學一開始,教師每節課“高速”趕進度,或者花大量的時間講反應機理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產生“懼怕”有機化學、“討厭”有機化學的學習心理,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烷烴章節中,烷烴的命名規則是學生接觸到的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規則,也是對最簡單的有機物的命名,其他有機物命名加上官能團的命名規則即可,如果在這里沒有學透、學懂,后期的有機物的命名將遇到攔路虎,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多花點課時講解,練習,并且進度不宜過快,盡量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再例如雜化軌道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排布,共價鍵等知識點,如果學生欠缺或者不熟悉這部分內容,教師要花點課時補充或者要求學生提前自學,以便在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知識。
2.3興趣導學、學而不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原生性動力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1]。例如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化學在醫學、藥學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有機化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等,進而分析當地醫學、藥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就業前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點,穿插有機物的發現、俗名的來源,有機物或者化學反應在制藥或者臨床中的應用,“社會熱點”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而不厭。
2.4把握規律、觸類旁通
高職大多數的有機化學教材的章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機物的類別來編排的,一般來講,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性質[2],一類物質一個章節,每一章節又是按照“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用途”為主線,因此規律性特別強。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一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羥基吸電子的影響,α-H比較活潑,易發生氧化反應,Cr2O2-7(橙紅色)被還原為Cr3+(綠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儀利用該反應原理來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并且從乙醇的氧化反應可以看出,反應實質是含有α-H的醇的脫氫氧化,即伯、仲醇都能發生此反應,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規律,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觸類旁通,學好本門課程。
2.5手段并用、雙管齊下
在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學生能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是課堂單調、容量有限;在現代信息化的課堂上,教師大多利用PPT課件邊播放邊講課,學生看著課件,以聽為主,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時而穿插動畫、時而播放視頻、時而展示圖片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節奏一般較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播放速度,來不及做筆記或者索性放棄了做筆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上課只是聽“熱鬧”。因此,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6輔導答疑、查漏補缺
“師者,所以授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多、課時少、進度快、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因此,采取以課堂提問、定點答疑、問卷調查、課后作業以及手機短信、微信、郵件、QQ群、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的輔導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查漏補缺,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通過輔導答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避免教學中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2.7評價多樣、綜合考核
經過了高考“一卷定終身”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學習,課程學習應該更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會學習、會應用”的學生,而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化、個性化,有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學生課程以綜合成績計算,包括:平時表現,如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測驗和期中成績,如平時的各項考試成績都關系到最后的總評,因此,一次考試差,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讓學生看到希望和機會;實驗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作操作規范、小組協作能力、實驗現象觀察、數據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在學期中,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安排課外活動,如查閱資料寫報告、自主設計實驗線路、調查訪問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以上各項按照適當的比例計算得出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轉眼間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其中就有不懂就問這個習慣。我在學習中一直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我就想盡辦法去解答它。可是有時我解答不出來,我必須要問別人。我本來還不敢問老師,只有問同學,有很多時候,同學的回答是錯的。
我以前不知道問也可以問電腦和字典。一次,我從一本書看到一個詞語,我不理解那個詞語,于是我就翻閱了字典,結果字典明確的告訴了我答案。我想:我們生活都離不開問,有了問才會有更多的知識。不是有句名言叫:不知則問,不知則學,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還有一句諺語叫:學問學問,要學要問;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多少學不到。于是我便踏上了問這個艱辛的旅程。要知道,我不太喜歡問問題,養成這個習慣是很不容易的。記得在一節自然課上,我有一個疑團:為什么獅子那么兇猛卻打不過一只老虎:我把這個問題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
我想把這問題說出來,可又一想:有可能別的同學認為這個問題很幼稚會笑話我,我就沒面子了。于是我有把這個問題從喉嚨口咽了下去。可是我看到陳雨貝和楊敏琪不停的問問題,而且每當問后老師告訴了他們答案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開心。
我鼓起勇氣舉起了手,老師叫了我,我便把我的問題說了出來,老師很明確的告訴了我答案,我心中的悶氣也小時得無影無蹤了。問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走向成功大道的鋪路石,只有問了才能解開你心中的疑團,才能豐富你的知識,提高你問的水平。
朋友!當你解不開心中的疑團時你問了嗎?如果沒問請你不妨問一問別人,也許你會有意外的驚喜喲!
以生活需要習慣為中學生的議論文2
有人說:一個人擁有了好的習慣,人生便成功了一半。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不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多年來,好習慣確實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好習慣。
第一大好習慣,不貪睡懶覺。做為一名少年,應當早睡早起,不能貪睡懶覺。我每天6:30起床,首先運動十分鐘,再洗臉刷牙吃早飯,往往7:20就從家出發上學了。有些人呢,7:30才起床,往往蓬頭垢面就往學校跑。
第二大好習慣,講禮貌。我遇到老師或同學、長輩都要問聲好,或行個禮,回到家,出去玩,都向父母通報一聲。想到日軍來到莊家村時,莊公以禮待敵,最后整莊人全部獲救(日軍被打動了,放他們一條生路)。這就是禮。在社會上禮節最重要,如果不懂禮貌,在社會上必將引起磨擦不受歡迎。
第三大好習慣,珍惜時間。時間即是生命。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我不是爭時奪分,而是爭分奪秒。我一遇空閑,無論多么短暫,都用來做一些有益身心之事。每次到外玩時,我都要帶一本課外書,在車上、在休息時,我會把書打開,吸收一點知識,“集腋成裘”。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學浪費光陰。
第四大好習慣,勤儉節約。我的節約是獨一無二的。我撒的尿用來澆花,吃剩下的西瓜皮用來洗臉,洗澡水用來洗衣服或洗拖把或沖廁所,燒完的燒灰和樹的落葉用來做肥料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從不亂花錢,不和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每年節省下來的壓歲錢、零花錢,我都要捐給急需救助的人們特別是災區的人民,愿他們能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只不過是舉幾個例子,好的習慣還有很多。總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習慣養成之后,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自然”的生活。
以生活需要習慣為中學生的議論文3
翻開松軟的書頁,嘩嘩的聲音在耳畔響起,有一次與你見面了,書,我的好伙伴。
你是我學習上的摯友、同志,又是我的良師,我的益友,如果把我的學業比作一棵小樹苗,那么,你就是雨水甘露,施肥料養分,是澆灌我的噴壺,是支撐我走向參天大樹的道路上不可缺失的動力和助力。
只有常常翻閱你書本的好習慣,才能使我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就好比果園里的小樹苗,有著充足的肥料、陽光,和張迎善一樣勤奮辛勞的園丁,腳下是肥沃的土壤,不遠處就是滔滔不絕的江水,天空是那樣的藍、清澈,等待著你去成長。
這樣,隨著時光的沉淀,歲月的積累,曾經的小樹苗定會長成一株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綠意盎然,并且隨著日月的輪回,仍在不斷的生長。
書本是現成的,已經準備好了,如同陽光,學習用具也準備好了,如同肥料,老師也十分敬業的向你傳授知識,如同土壤,再加上充足的水源,家教,可是身為園丁的你,不去澆水、施肥,不去使用手中的書,不讓它去澆灌學習之樹,那么,沒有生活的必需品,樹苗何以生存?最后,也只有枯萎、死去。
不能讓知識成為流光浮影,要去控制它留在你的腦海中,否則,知識就如同飛馳的汽車窗外的風景,一閃即逝,學多少,忘多少。
園丁可以雇傭,讓別人種樹,代替你打理一大片樹林,可是,學習的果園里,只有你一個人,也只可以有你一個人,去修枝剪葉、澆水施肥。
書在手中,常翻常新。常常翻書,把腦海中的知識回憶一遍又一遍。每回憶一遍,就是加深一下印象,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意間的,下意識的舉動就可以使自己的學業枝繁葉茂。這樣的好習慣,才能不斷的開發、挖掘學習的寶藏,來充滿我們知識的錢包,讓我們一輩子受用不盡,這是我們一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之不盡的財富。
居里夫人,可不是么?從小養成的翻書的好習慣,改變了她的一生,影響了她的一生,讓她在學習上孜孜不倦,樂此不疲,通過翻書,翻出了鐳,翻出了兩個諾貝爾獎。
詩仙李白,也不是么?在看到鐵杵磨成針的老太太后,若不是勤奮刻苦、天天讀書,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博貫古今,何以實詩仙的名號?可以說是翻書翻出《將進酒》,翻書翻出《蜀道難》,翻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宰相趙普,更不是么?愛翻書的習慣伴隨他終身,翻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翻出了宋朝的繁榮、并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這還只是一本論語,看天下之大,問世間竟有多少本書?若把每一本都翻“爛”了,那所創造的成就將會有多大?可見,翻書,是一個多么好的習慣。
學一個好習慣很簡單,忘卻它卻很難,為何我們不養成翻書這樣的好習慣呢?即便是痛苦的,也是短暫的,如同石塊雕刻加工后成為的石像,痛苦過后,是不盡的幸福,伴隨終生。
最美的,是風景。有了翻書的好習慣,學習也是美麗的,如同十五的月亮、雨后的彩虹、夕陽下的黃昏、微風習習的海面好習慣,讓學習中的我們,盡情的欣賞,路邊的風景。
以生活需要習慣為中學生的議論文4
總希望在暮色悠遠時,尋一處滄桑的古跡,品一份歷史之幽深。四面無人處,那古跡仿佛凝結了歷史,只一瞬便是永恒了。跟隨心靈去尋幽訪古,成了我最渴望養成的好習慣。
并不是去所有有些年代的地方都叫尋幽訪古。記憶里,我對那游人如織的煌煌大寺,只匆匆一望便覺乏味。但對那些滄桑古寺,心馳神往。以前,隨團而訪的古寺一樣的金碧輝煌,氣宇軒昂,仿佛天下廟宇之別僅在身處何山,其余便是一樣的。但是,一座藏在藏山后山的古寺,卻觸動了我尋幽訪古的心弦。也正是它,讓我明白尋幽訪古應是伴人一生的好習慣。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在暮色里踏進那古寺,沒有熙熙攘攘拜佛許愿的香客,只有寥寥僧人的青鞋布衲伴著古寺。僅一圈矮矮的圍墻,卻仿佛劃分了兩個世界,古寺并沒什么響亮的名號,相較于年年整修的廟宇,竟顯出了幾分凋敝和從未品味過的真實感。古寺曾經的青春亮色只留下點點零星的彩斑,“古寺”顯出“古”字應有的蒼老樸實,而引我駐足。寺里寺外看不到雕梁畫棟,翹角飛檐的精美,也就沒有了城市的脂粉氣,還原了生于山中,長于山中的寺廟應有的`質樸。
走進大殿,竟沒有尋常寺廟里燃著的碗口粗的香燭,僅有幾柱青煙裊裊纏繞住踱進古寺的凡世俗人。比起那終日彌漫在旅游寺廟里的煙火,更讓人心生虔誠。仿佛不怒自威的君王,無需任何粉飾,就讓天下聽命于他。正殿上的大佛,面目已半掩在暮光中,看不清模樣。相較于各式金身佛像,那淡去了容貌的佛像反而更有讓人參禪悟道之思,四下里原有的種種裝飾更辨不清曾經的舊容,或許原來是繪有彩圖的,但現在卻連墻皮也將近剝落。那就都剝落下來吧,露出本真的面目。讓在紅塵迷離的人們明白何為歷史經過后,留下的真實與從容。
走出大殿,走向古寺邊緣的鐘樓和鼓樓。雖心知“晨鐘暮鼓”一詞,卻還是走向了鐘樓。登上吱吱作響的木梯,我在那鐘前走走停停。最終還是扶著木柱在不應有鐘聲的時間撞響了古鐘。悠長如斯,傳送百里。一時間驚起數只鳥兒。凝望著沐浴在夕陽里的古寺,方覺那里是歲月成長的地方。那個時不必有什么樂曲,歷史已為那時的我悠悠梵唱。
我就這樣看著、看著,暮色終于徹底環住了古寺,心神已不知穿越了多久的歷史。好想能走入每一座山中的古寺,觸摸歷史成長的印痕。只是,尋幽訪古何時才能成為伴我人生的好習慣?
以生活需要習慣為中學生的議論文5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同學一回家就寫作業,而有的同學一回家就看電視,有的同學早起早睡,而有的同學晚上卻遲遲不睡覺,早上也就起不來,久而久之,不同的習慣就形成了。其中有的同學養成了好的習慣,而有的同學養成了壞的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
自從上二年級后,我逐漸養成了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堅持讀課外書。現在,讀書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我就像一只饑渴的小蟲子,書就是我的食物,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吃書,我被書香所吸引,被書上的故事所吸引,每天看書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量,否則就會覺得沒吃飽。
其實在一年級時我很不喜歡讀書,還覺得讀書只會浪費我的時間,可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書的看法。一天中飯過后,媽媽又給我拿來一本新書,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不理不睬,媽媽看到我這種態度,終于忍無可忍了,大聲吼到:“王雨露你給我到小房間去,看看書!”我心想:去就去!
1.1讓學生知道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第一堂課即明確課程目標,列出需完成的閱讀材料,布置課外任務及完成日期,教學計劃及安排分發給學生,提出對到課、遲交或不交作業等情況的相關政策。每次課前在黑板上列好提綱,或發內容講義給學生。根據教學計劃要求對自學章節寫預習報告,通過檢查預習報告、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考查學生自學的情況。
1.2學生自主建立處方分析題庫基礎記憶性的知識只是課堂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目的,更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推理思維能力上面。每章要求每個同學文獻或者網絡檢索一個處方,寫下自己查找的處方組成、處方成分分析、制備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查到的處方還只是一種信息,還需在此基礎上,把每章學生查到的最典型的幾個處方共享給其他學生,或者讓學生互相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吸收和理解,從而轉化為知識。由此可強化學生文獻檢索能力、藥物制劑處方分析及設計能力,并可將學生收集的處方作為期末考試處方設計題的題庫[3]。
1.3改變作業批改的方式課后布置的作業,學生互相抄襲的情況很常見,沒法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因此改變作業批改的方式,學生作業上交后,教師快速瀏覽一遍,發現主要問題后,不對應地隨機發給學生,給學生說明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尤其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點評后,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業,以此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
1.4布置閱讀任務任何時候,學生都需要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建立有誠意的連接和互動,而不是過度的信息轟炸。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每章針對性地發給學生若干篇前沿進展性的文章。通過小測驗,讓學生了解他們必須對自己的閱讀任務負起責任,并設計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運用材料上學到的信息和觀點。這將為他們的閱讀帶來內部動機。
1.5設計工藝操作單元的磁貼將重要的、典型的制劑工藝做成若干磁貼,每個磁貼上寫明一個操作單元,要求學生在黑板上按照工藝操作的順序排列,并講解工藝過程和注意事項。這樣的環節可安排在課程中間,學生講解一方面可以緩解其他學生的視覺疲勞,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1.6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促進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1)學生提問題:每次課每個學生提出1-2個問題,建立問題庫。(2)課堂小結:每次下課前3分鐘,要求學生寫課堂小結,寫下本次課中的幾個要點,或是他們腦子里最突出的問題,并指定一個同學準備在下次上課前用5分鐘對本次課的內容歸納說明。(3)要求學生以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每章進行系統總結,以此可理清思維的脈絡,掌握整個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加強不同課程間的聯系及直覺思維的培養。比如學生以液體制劑為核心詞匯,從常用溶劑、附加劑、低分子溶液劑、高分子溶液劑、混懸劑、乳劑等分支展開。
1.7改變學生對考試的態度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經常會抱怨課程沒什么意思,考試只是死記硬背,看不到所學的東西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學生更多地只是關心成績而不是學習的過程。針對此類現象,改革考試的方法,比如增加平時小論文、處方設計等方面的學習任務后,把課程分數更多地分解到平時成績中。期末考試的題目以靈活應用型的題目為主,從學生自己查的資料中出題。考試結束后,給學生評價試卷的機會。適當的機會教育,比如講到制劑的設計時,從“質量不是通過檢驗實現的,而是通過設計賦予的”這句話入手,藥品生產是過程管理重于質量標準,而學習亦是過程大于結果。
2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2.1專業前景展望教學設計中穿插一些制藥行業的前景和展望。比如通過國家統計局、湖北省統計局的經濟學數據,給學生展示醫藥行業尤其生物制藥行業近年內的快速發展。從國家政策層面,解讀國家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支持,以向學生展示醫藥行業的美好前景。從區域性發展的角度,以武漢生物谷若干大型制藥企業的入駐為例,說明武漢制藥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如以修正藥業創始人修淶貴的經歷激勵學生努力追求和探索的勇氣。以近期某制藥企業招聘制劑研發主管的要求為例,加強學生對藥劑學的主要學習內容的認識,加深對企業專業人才要求的理解。
2.2培養自信的態度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水平上不自信的現象,通過往屆學生在實習單位或者工作單位得到單位領導的認同的具體事例,給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需要努力之處,一方面學生能珍惜機會是最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學校課程設置上實驗實踐課程比例大,而且有多個設計性實驗的項目,對動手能力、自主設計實驗能力、科學推理能力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能力重于學歷。
2.3科學合理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給學生的習慣、興趣等帶來一些有意義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延伸持續到學生以后的學習甚至是工作和生活中,使學生做好進入不同工作領域的準備。例如提倡學生以多種形式重視分享和點滴累積。如班級群里每日60秒藥學小常識,內容短小精悍,一分鐘內可讀完,必要的時候中英文對照,學習專業英語。針對學生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的普遍現象,建議學生手機安裝丁香客、用藥助手等藥學相關手機應用,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學習,也讓學生養成關心自己所學學科的習慣。
2.4公開的鼓勵表揚根據心理學上的赫洛克效應,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認同和稱贊。對學生閱讀任務、處方查詢、思維導圖繪制等學習任務完成比較好的同學,及時的鼓勵表揚。
4.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5.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6.醫學雜志
7.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8.復旦學報.醫學版 9.同濟醫科大學學報
(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10.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11.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12.華西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13.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14.蘇州醫學院學報(改名為: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15.廣東醫學 16.上海醫學 17.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 18.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19.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中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1.西安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2.江蘇醫藥
23.新醫學 24.天津醫藥 25.山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6.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7.軍醫進修學院學報 28.陜西醫學雜志
29.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30.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31.山東醫藥
32.河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33.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34.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35.北京醫學 36.醫學與哲學
R1 預防醫學、衛生學
1.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3.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
4.衛生研究 5.營養學報6.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7.中國職業醫學
8.中國公共衛生 9.中國工業醫學雜志 10.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11.中國共患病雜志 12.中國輻射衛生 13.衛生毒理學雜志
14.輻射防護 15.環境與健康雜志 16.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17.中國衛生統計18.勞動醫學(改名為:環境與職業醫學)
19.中國老年學雜志 20.中國學校衛生 21.中國醫院管理
22.現代預防醫學 23.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4.中國消毒學雜志 25.中國婦幼保健
R2 中國醫學
1.中草藥 2.中國中藥雜志 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4.中成藥 5.中藥材
6.中醫雜志 7.中國針炙 8.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9.中藥藥理與臨床
10.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1.中國醫藥學報 12.上海中醫藥雜志
13.遼寧中醫雜志 14.新中藥 15.時珍國醫國藥 16.陜西中醫
17.江蘇中醫(改名為:江蘇中醫藥) 18.四川中醫
R3 基礎醫學
1.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2.中國免疫學雜志 3.生理學報
4.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5.病毒學報 6.解剖學報 7.解剖學雜志
8.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 9.中國共患病雜志
10.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11.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12.生理科學進展
13.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14.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15.上海免疫學雜志
16.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17.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18.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19.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
20.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1.基礎醫學與臨床 22.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
23.免疫學雜志 24.中國微循環 25.神經解剖學雜志
R4 臨床醫學/特種醫學
1.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3.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4.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5.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6.臨床檢驗雜志
7.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8.中華護理雜志9.中華理療雜志 10.中國急救醫學
11.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12.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13.中國臨床醫學影響雜志
4.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15.中國綜合臨床 16.現代康復(改名為:中國臨床康復)
17.護士進修雜志 18.中國臨床醫學
R5 內科學
1.中華內科雜志 2.中華血液學雜志 3.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4.中華心血管病雜志5.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6.中華消化雜志 7.中國循環雜志
8.中華腎臟病雜志 9.中華傳染病雜志 10.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11.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12.中華肝臟病雜志 13.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4.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15.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16.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17.高血壓雜志 18.中國內鏡雜志
19.中國糖尿病雜志 20.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1.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2.臨床薈萃
R6 外科學
1.中華外科雜志 2.中華骨科雜志 3.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4.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5.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6.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7.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8.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9.中華創傷雜志 10.中華麻醉學雜志 11.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12.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13.中華整形外科雜志14.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15.中華燒傷雜志 16.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17.中華手外科雜志
R71 婦產科學含計劃生育
婦產科雜志 2.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3.實用婦產科雜志 4.生殖與避孕
5.現代婦產科進展
R72 兒科學
1.中華兒科雜志 2.中華小兒外科雜志3.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4.臨床兒科雜志
5.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R73 腫瘤學
1.中華腫瘤雜志 2.癌癥 3.中華病理學雜志 4.中國腫瘤臨床5.中華放射腫瘤學雜 志 6.腫瘤 7.腫瘤防治
R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1.中華神經科雜志 2.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3.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4.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5.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6.中華精神科雜志
R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1.中華皮膚科雜志 2.臨床皮膚科雜志 3.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R76耳鼻咽喉科學
1.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2.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 3.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改名為: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R77眼科學
1.中華眼科雜志 2.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3. 中華眼底病雜志 4.眼科研究
5.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R78口腔科學
1.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3.實用口腔醫學雜志4.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R8特種醫學
1.中華放射學雜志 2.中華核醫學雜志 3.臨床放射學雜志
4.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5.實用放射學雜志 6.預防醫學雜志
7.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 8.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R9 藥學
1.藥學學報 2.中國藥學雜志 3.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4.藥物分析雜志
5.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6.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7.中國藥理學通報
1.1 對畢業論文重要性認識不夠
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曰益增大,本科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明顯不足,很多人認為畢業論文只是畢業前的例行程序和環節,寫的好與壞都無關緊要,不會影響正常畢業。此外,由于預防醫學專業撰寫畢業論文和論文答辯安排在最后一學期,大部分學生面臨實習、就業和備考研究生等多重任務和壓力,分散了精力和時間,撰寫畢業論文時不能全身心投入,論文選題草率、立意不新、內容平淡等現象逐漸增多。甚至出現抄襲的現象,整體論文質量令人擔憂。
1.2 學生自身知識儲備不足
國內有關學者曾進行專門調查,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過程中表現出的知識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文獻檢索技巧、專業外語應用、統計圖表應用、統計指標選擇、論文撰寫中的討論、外文摘要、結論部分規范書寫等方面。筆者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中還發現,除上述問題外,很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不了解國家當前的主要衛生政策,不掌握從事公共衛生管理的基本常識,對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在促進社會發展和公眾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模糊,影響了論文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應用價值。
1.3 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不夠規范和嚴格
各高等院校雖然在本科畢業論文管理上制定有具體的操作規程與管理措施。但各院系在布置工作任務時往往外緊內松,指導教師也普遍存在重視課堂教學,輕視畢業論文指導的傾向。在論文設計、開題、中期管理、答辯等過程環節很少進行專門檢查,也沒有具體的管理措施。特別是缺乏監督教師認真指導、師生定期交流、論文相互審閱的工作機制,致使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不規范,監督措施流于形式,最終使畢業論文難逃“走過場”的結局。
2.對策
綜合分析上述問題,其中既有客觀矛盾和管理體制上的原因,又有學生自身和指導教師的個人原因。妥善解決上述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不僅能有效促進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而且對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1 提高畢業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
公共衛生院系要給畢業生創造比較寬松的條件,完善畢業論文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從選題、答辯、成績評定等方面制定出嚴格、規范并符合實際的畢業論文考核制度或管理細則,并不斷健全和完善,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提供制度保證。團總支、輔導員、教研室協同配合,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不僅能夠幫助自己順利完成學業,還能有效鍛煉和培養個人綜合素質,對于曰后走上工作崗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2.2 加強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
加強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重視畢業論文的選題。指導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學知識和當前國家公共衛生的熱點問題,既結合科研、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又考慮技術條件、時間、經費的可行性。也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指定方向的文獻,讓學生自己尋找有待解決的問題,提出研究的思路和目的。滿足學生自主選擇題目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是為學生開設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講座。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固定的方法與格式,要使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得到訓練,必須通過講座幫助學生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如文章結構、語言陳述、實驗數據的整理加工、圖表的制作與表示方法、對問題的分析與討論等。每一屆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進行專業實習并準備論文設計前,都應安排專業教師給學生講解流行病學調查技巧和方法、統計學方法應用以及具有預防醫學專業特點的論文寫作講座,使學生了解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具備撰寫科技論文的初步技巧和能力。
三是實行論文開題、中期、答辯全過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指導教師負責制,鼓勵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全程指導和參與論文開題、中期報告、答辯的全過程。指導教師應每2~3周組織一次階段總結,邀請其他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證論文質量和進度。
2.3 加強和改進畢業論文管理工作
在院校畢業論文有關管理規定基礎上,公共衛生院系應針對預防醫學專業特點和培養方向,制定預防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管理條例或細則,使有關管理規定更具有可操作性。嚴格指導教師的畢業論文責任制度,通過檢查和考核,將畢業論文帶教質量與指導老師資格聘用、年度考核結合起來,促使指導教師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同時嚴格要求學生,通過階段性檢查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將檢查結果與畢業論文成績掛鉤,嚴格考勤制度,對違反學籍管理規定的,給予相應紀律處分或停止其畢業論文答辯。
2.4 建立畢業論文全程質量監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學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請博碩學位,學位論文評閱工作量相對較大。由于中醫藥專業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勻的局限性,X大學論文送審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為主。
1 中醫藥院校學位論文評審的特點
從全國范圍看,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較少,且中醫藥大學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單位的中醫學、中藥學專業發展與中醫藥院校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論文評審很難在省內找到一定數量的評閱專家。論文評審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來,X大學論文送審院校主要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高校。
中醫藥院校的專業領域較為獨特,隨著近年來交流的不斷增進,中醫藥相關學科專家數量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總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間的指導教師大多互相熟識。論文評閱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銳的看法,也很少會給論文不通過。因此,作為研究生學位部門管理人員,亟需尋求一個更為合理的、有效的論文評價方法。
2 傳統論文評閱的弊端
2.1 評審過程繁瑣
傳統學位論文評閱的方法主要是,X大學隨機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將抽到的論文隱去作者和導師信息,編號,記錄好編號對應的作者,將論文送至復印社打印。提前與送審院校研究生處聯系,將打印好的論文郵寄至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領取論文,按論文方向將論文分發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書將論文發放至相關專業專家評閱,專家評閱論文后返給各研究生秘書,研究生秘書返回所在學校研究生處學位辦,學位辦將評審完畢的論文評閱意見書郵寄回X大學研究生處。整個工作十分龐大而復雜。很多學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論文,郵寄的論文如涉及專業過多,或涉及專業在不同校區、不同醫院過多,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論文。特別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論文評閱意見書返回延誤。加上往返快遞時間,一般最快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②
2.2 論文評審費用高
送審論文需要印刷,1本碩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為100元左右,郵寄費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費在每本50元左右。這些費用占論文評審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費巨大。③
2.3 論文評審時間集中,工作壓力大
從全國中醫藥院校看,學生多在3月份提交論文,很多導師在提交論文前,會臨時提出一些修改意見,盡管學校有論文提交截止時間,但礙于導師情面,很多學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論文。由于每個學校都需要將研究生的論文送到外校審閱,且各個學校發放論文評閱意見書的時間都為四五月,這一期間,全國的研究生處工作都比較繁忙。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論文。特別是很多學校同時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論文,這無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處學位辦的工作壓力。因此,學校在選取發放盲審論文比例時,不太放心選取過多學生的論文,怕給自己、給他人造成工作負擔。由此可看出,這種工作方法,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束縛了學校發放論文的熱情。
3 采用網絡評審的優勢
3.1 網絡評審簡介
現代計算機快速發展為網絡評審體系提供了技術保障。網絡評審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利用互聯網將更多的相關領域專家納入論文評審專家行列,且學生的論文可以快速呈現到專家面前,同時,利用WEB程序開發技術,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論文評閱方法。最大限度地對論文保密、對評閱專家信息保密,較傳統評審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網絡評審節省資源,降低費用
傳統評審方法,需要將送審的論文印刷,郵寄至送審單位(多為外省份)。通過快遞公司郵寄論文,通過快遞公司取論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而采用網絡審閱,環保、快速、省心,優勢明顯。
3.3 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基礎材料收集好,只需給評閱專家網址(或二維碼)、賬戶、密碼,專家即可在網絡端審閱論文,不受辦公環境制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評審結果,便于安排答辯
專家審閱論文過程中,可隨時提出評審意見,待論文評閱完成后提交論文評閱結果,學生收到評閱反饋意見后可及時修改論文,管理單位可隨時了解評閱情況,以盡快通知各學科、各學院,各學院可根據反饋結果合理安排答辯時間。
3.5 建立評審專家庫
網絡評審經過幾年發展,管理單位可對評審專家建立評審專家庫。今后,管理部門可直接與專家交流、溝通,不再走傳統的研究生處、各學院研究生秘書、專家這一繁瑣的工作流程,直接同專家面對面建立關系,評閱論文。專家庫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選取更多院校、更合適的專家評審論文。
3.6 利于數據分析,指導管理者調整政策
網絡評閱論文,數據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觀掌握各年度論文評閱情況,有利于論文評閱工作的總結,及時調整下一年度的論文評閱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網絡評審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1 年齡大的專家不習慣
年齡大的專家接觸網絡相對偏少,對網絡評審工作還不適應。這要求我們開發更為清晰、便捷的網絡論文評審系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如不習慣網絡評閱,可在線打印學生論文及論文評閱意見書。
4.2 電子版論文暫不能實現快速標注服務
紙質版論文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標注,網絡評閱論文暫時無法隨意標記。目前可采取在線打印的方案解決,未來盡快實現一種簡單、方便、快捷的網絡標注服務。
4.3 網絡評閱論文對軟硬件有一定要求
網絡評閱論文對專家使用的電腦系統、瀏覽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還不夠完善。論文評閱使用說明書的編寫上,盡可能地把所有能考慮到的問題匯總編入。
4.4 培養用戶習慣
目前國內采用網絡評閱論文的學校還非常少,特別是中醫藥院校,尚處于未開發階段。X大學尚未接到網絡送審的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論文。由此可見,中醫藥院校的評審專家,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網絡評審。
4.5 電子支付
專家評閱論文后,填寫論文評閱專家費用領取單,由X大學研究生處學位辦審核無誤后直接支付。目前正與技術人員協作開發,爭取未來可通過支付寶應用來支付評審費。
4.6 網上簽名和蓋章
網上簽名已無技術障礙,電子蓋章相對困難。目前的想法是,在線打印后,蓋章,傳真回X大學研究生處。
遠程網絡論文評審工作才剛剛起步,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未來,論文評審工作將會變得越來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訊作者:王洪峰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40204070YY)
注釋
① 張德勤,龔道華,楊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網上評閱的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4-0065-03
收稿日期:2013-03-25
作者簡介:劉瀾(1976-),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秦立國(1980-),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1 前言
任何國家衛生事業的最終目的都是要使其人民的健康水平達到能主動參與社會和經濟生活[1],并以此來構建和諧社會。隨著國家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的衛生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對于經濟欠發達的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占據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導地位,其發展形態是衡量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在發展中既面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多年來,各部門積極從基礎建設投入、服務體系升級、科研軟實力加強等方面入手,大力發展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醫療平臺,而這一平臺的打造,也為人才的科研發展提供了自由的拓展空間。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工作者借助這一軟環境,努力致力于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服務與管理模式,發表了大量的科研、學術、研究論文,對區域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為了了解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發展歷程,筆者對2007年~2011年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發表的研究論文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統計,對統計結果匯總、分析和研究,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2 統計方法
2.1 統計時間、發文數
從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5年,1,072篇論文。
2.2 統計單位
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單位包括鐵嶺市中心醫院、鐵嶺市中醫院、鐵嶺市結核病醫院、鐵嶺市婦嬰醫院、鐵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鐵嶺市中心血站、鐵嶺市衛生監督所、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鐵嶺市健康教育所、鐵嶺市中醫研究所、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其中鐵嶺衛生職業學院于2010年3月升格為高職學院,其前身是鐵嶺市衛生學校),總計11家市直衛生系統單位。
2.3 統計數據庫
選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期刊論文數據庫。
2.4 期刊劃分標準
期刊等級劃分以北京大學圖書館主辦并出版發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為標準。
2.5 核心作者劃分
筆者以近5年累計發文量≥5篇的作者為核心作者。
3 統計數據及分析
3.1 各單位情況及年度分布
從表1可以看出,2007年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133篇,占近5年論文總量的12.41%。但隨著時間推移,論文數量呈加速遞增趨勢,這和我市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投入相吻合,尤其是2010、2011兩年論文數量約占總數的50%,說明現階段醫學工作者的科研氛圍高度活躍,醫務工作者利用科研軟環境積極地深入科研領域,促進了科研數量和水平的提升,從而積極地推動了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同時筆者也發現,在11家市直單位中,鐵嶺市中心醫院和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兩家量就占到了77.52%,而其他9家的總和僅占22.48%,可見二級單位在資源分配、利用及成果產出等方面出現了嚴重不均衡態勢,這一趨勢的過度集中,必將在未來制約相關單位的科研發展。
年份
單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發文量 比重(%)
鐵嶺市中心醫院 79 90 95 110 71 445 41.51
鐵嶺市結核病醫院 1 1 4 2 2 10 0.93
鐵嶺市中醫院 9 9 15 12 16 61 5.69
鐵嶺市婦嬰醫院 4 22 35 20 11 92 8.58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8 10 10 5 3 36 3.36
鐵嶺市中心血站 2 2 5 3 5 17 1.59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24 59 64 85 154 386 36.01
鐵嶺市衛生監督所 6 1 5 3 4 19 1.77
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0 0 0.00
鐵嶺市健康教育所 0 0 0 2 0 2 0.19
鐵嶺市中醫研究所 0 2 2 0 0 4 0.37
發文量 133 194 235 241 265 1,072
比重(%) 12.41 18.28 21.92 22.57 24.81
表1 各單位情況及年度分布
劉瀾,秦立國: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劉瀾,秦立國: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3.2 論文作者合作及核心作者情況
從統計的1,072篇論文中看,一人獨撰者839篇,占發文量75.75%;二人合撰者180篇,占發文量16.79%;三人及以上合撰者80篇,占發文量7.46%(見表2)。說明該地區學術合作氛圍低,合作率僅為27.25%。
在2007年~2011年的1,072篇論文中,5~10篇的作者22人,10篇以上的作者3人,25名核心作者分別隸屬于鐵嶺市中心醫院3人、鐵嶺市中醫院1人、鐵嶺市婦嬰醫院1人、鐵嶺衛生職業學院20人(見表3)。經電話調研,核心作者以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及學科帶頭人居多,說明高層次人才是該地區科研的主導力量,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人才發展的局限性和失衡狀態,年輕人才的發掘及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約。
合作情況
單位 一人獨撰 兩人合作 三人
及以上 合計
鐵嶺市中心醫院 360 61 24 445
鐵嶺市結核病醫院 10 0 0 10
鐵嶺市中醫院 42 14 5 61
鐵嶺市婦嬰醫院 74 11 7 92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1 5 10 36
鐵嶺市中心血站 11 5 1 17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285 76 25 386
鐵嶺市衛生監督所 5 7 7 19
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鐵嶺市健康教育所 0 1 1 2
鐵嶺市中醫研究所 4 0 0 4
發文量 812 180 80 1,072
比重(%) 75.75 16.79 7.46
表2 各單位論文合作情況統計表
發文數量
單位 5~10篇 10~15篇 15篇以上
鐵嶺市中心醫院 康 凱、孫國民
朱曉菲、趙繼偉
鐵嶺市中醫院 孫立廣
鐵嶺市婦嬰醫院 李東濤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華桂春、姜淑琴
肖 輝、趙 欣
彭玉英、秦立國
陸慶麗、馬永貴
楊麗清、田 艷
李迎春、馬世新
張柏梁、隋亞榮
劉文閣、叢 波
馬曉霞、隋玲娟 趙曉杰
關玲敏
表3 各單位核心作者統計表
3.3 論文下載及被引頻次
在1,072篇論文中,下載頻次從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期刊論文數據庫無法考證;標注被引論文有388篇,占發文量36.19%;其中被引3次以上者34篇。
3.4 登載期刊情況
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2007年~2011年在150多種刊物上發表了1,072篇論文, 其中35篇在19種中文核心期刊上,所占比重為3.26%。在150多種刊物中登載50篇以上的期刊前五名依次為《中國醫藥指南》、《中國醫療前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中外健康文摘》以及《中國當代醫藥》。以上統計表明,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醫療、科技人員主要的投稿對象為醫藥衛生總論類的綜合性刊物,且以上刊物2007年~2011年的影響因子均低于醫藥衛生總論刊,因此可以看出,科研氛圍濃郁的同時成果產出的認證手段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4 討論及建議
4.1 論文數量明顯提高
近5年發文1,072篇,較前5年發文148篇,增加了924篇。期刊的種類也由原來的30多種增加到150多種,而且一部分文章發表于核心期刊。從發文數量、期刊種類以及發文質量上看,均比前5年有明顯的提高。這主要緣于鐵嶺地區注重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帶動了成果的產出。而大量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臨床應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激發科研熱情,并形成科研促進發展、發展提高科研的良性循環。
4.2 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從刊載論文的刊物質量上看,本地區的醫療、科技工作者5年共發文1,072篇,但僅有35篇刊載于核心期刊,總被引用為388篇。因此,這一結果與該地區經濟發展及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成正相關。但是,通過近3年的資金投入、人才引進、業務培訓、資源整合等手段,從某種程度上凸顯了效果。例如發表于核心期刊的35篇論文,均為2010年~2011年所發表。但是,隨著管理體系制度化的完善,科研能力必然會面臨“瓶頸”,那么如何向縱深發展,如何繼續加強基礎建設,提高醫療、科技人員水平和能力,提高社會影響力應是下一步重點考慮的問題。
4.3 各單位發展失衡有待改善
在11家直屬單位中,鐵嶺市中心醫院和鐵嶺衛生職業學院的量就占到了77.52%,而且無論從發文的數量、質量、核心作者數量、核心期刊刊載情況以及被引情況,這兩家單位明顯高于其他單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直屬單位資源分配、利用及成果產出等情況嚴重失衡,更從側面印證了這兩家單位的學術龍頭地位及社會影響力[2]。而且,這一態勢不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有所改觀。為此,衛生系統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應從國家衛生職業均衡發展的大環境出發,逐步規劃、有計劃地調整,力求在滿足各單位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扶持相關單位的發展,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因龍頭單位過度擠壓造成其他單位生存空間受限的趨勢,應以主導帶動全局,形成全面發展的格局。
4.4 作者合作力度有待加強
在1,072篇論文中,兩人及以上合作為260篇,占總發文數的27.25%。而且,其中90%以上為本單位合作,且主要集中在各種基金、課題上,說明該地區合作研究不夠,合作力度缺乏。合作,代表了方法和資源整合,只有充分的合作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優勢,才能最大化地形成成果產出。因此,各單位、各單位人員今后應該以開放性姿態,多渠道、多途徑地加強對外交流、溝通與協作,形成以單位與外單位合作、單位與外單位部門合作、部門與外單位部門合作、部門與其他部門合作、人員自由合作等多種模式,以便使科研項目更貼近臨床實際應用,科研成果更能提高醫療水平,科研合作更能促進科研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科研水平和救死扶傷的目的。
4.5 對萬方數據庫的建議
萬方數據庫是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醫藥衛生類數據庫,收錄期刊的數量、覆蓋率以及收全率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應在以下兩個方面做適當的調整:①應增加文獻的下載頻次統計。②增加以期刊名稱為索引的導航,并區分是否為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
總的來說,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近幾年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水平穩步提升,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但是目前仍舊缺乏一套完整的規劃和發展的科研理論體系,難以為科研單位、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適宜的科研探索環境。同時,與國內其他地區同系統相比,我市衛生系統各單位產出的科研成果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加強硬件基礎建設的同時,也應促進軟實力的改善。這樣,科研成果、學術文獻才能在雙重力量的推動下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