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3: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士剖析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加強迎評工作力度,積極投身整改階段
我校校內評估專家組上學期末對學院自評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校專家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學院將根據這一意見進一步加強和領會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本學期評估工作行事歷并使評估的整改工作逐項逐條落實,補充和完善指標中的支撐材料,按時間節點,具體責任到人,通過全面整改,繼續提煉學院工作上的亮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迎接4月上旬校外專家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評估。
二、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培育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院本學期將逐步調整教師結構,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養和黨建工作,培養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在“引進”和“培養”兩方面著手,充實和調整師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隊
的師資隊伍。
今年學校將我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結合,進行專業調整,整合后的衛生信息管理系將有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軟件技術專業等三個專業,學院將就這三個專業引進一名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以支持和帶動該專業的學科發展。
本學期學院將劉芹、張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冊“護士”的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繼續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的同時參與臨床護理教研室和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備課、聽課及教研活動等教學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逐步充實到各教研室擔任專業教學工作。
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本學期學院的教學工作繼續緊緊圍繞迎評工作,根據校內評估專家組考察評估的意見,從規范教學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學保障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各教研室將按照學院和各自的工作計劃認真展開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一)認真組織“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通過精心備課上課,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說課”教研活動,本學期學
院要求每位教師都能通過說課,提高講課水平,計劃以全院和教研室兩部分分別開展“說課”活動,具體安排另定。
一、加強迎評工作力度,積極投身整改階段
我校校內評估專家組上學期末對學院自評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校專家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學院將根據這一意見進一步加強和領會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本學期評估工作行事歷并使評估的整改工作逐項逐條落實,補充和完善指標中的支撐材料,按時間節點,具體責任到人,通過全面整改,繼續提煉學院工作上的亮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迎接4月上旬校外專家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評估。
二、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培育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院本學期將逐步調整教師結構,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養和黨建工作,培養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在“引進”和“培養”兩方面著手,充實和調整師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隊
的師資隊伍。
今年學校將我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結合,進行專業調整,整合后的衛生信息管理系將有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軟件技術專業等三個專業,學院將就這三個專業引進一名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以支持和帶動該專業的學科發展。
本學期學院將劉芹、張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冊“護士”的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繼續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的同時參與臨床護理教研室和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備課、聽課及教研活動等教學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逐步充實到各教研室擔任專業教學工作。
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本學期學院的教學工作繼續緊緊圍繞迎評工作,根據校內評估專家組考察評估的意見,從規范教學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學保障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各教研室將按照學院和各自的工作計劃認真展開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一)認真組織“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通過精心備課上課,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說課”教研活動,本學期學
院要求每位教師都能通過說課,提高講課水平,計劃以全院和教研室兩部分分別開展“說課”活動,具體安排另定。
一、加強迎評工作力度,積極投身整改階段
我校校內評估專家組上學期末對學院自評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校專家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學院將根據這一意見進一步加強和領會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本學期評估工作行事歷并使評估的整改工作逐項逐條落實,補充和完善指標中的支撐材料,按時間節點,具體責任到人,通過全面整改,繼續提煉學院工作上的亮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迎接4月上旬校外專家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評估。
二、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培育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院本學期將逐步調整教師結構,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養和黨建工作,培養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在“引進”和“培養”兩方面著手,充實和調整師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隊的師資隊伍。
今年學校將我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結合,進行專業調整,整合后的衛生信息管理系將有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軟件技術專業等三個專業,學院將就這三個專業引進一名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以支持和帶動該專業的學科發展。
本學期學院將劉芹、張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冊“護士”的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繼續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的同時參與臨床護理教研室和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備課、聽課及教研活動等教學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逐步充實到各教研室擔任專業教學工作。
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本學期學院的教學工作繼續緊緊圍繞迎評工作,根據校內評估專家組考察評估的意見,從規范教學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學保障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各教研室將按照學院和各自的工作計劃認真展開個人教學工作計劃:
(一)認真組織“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通過精心備課上課,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說課”教研活動,本學期學
院要求每位教師都能通過說課,提高講課水平,計劃以全院和教研室兩部分分別開展“說課”活動,具體安排另定。
一、加強迎評工作力度,積極投身整改階段
我校校內評估專家組上學期末對學院自評工作進行了考察評估,校專家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學院將根據這一意見進一步加強和領會評估指標體系,制訂本學期評估工作行事歷并使評估的整改工作逐項逐條落實,補充和完善指標中的支撐材料,按時間節點,具體責任到人,通過全面整改,繼續提煉學院工作上的亮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迎接4月上旬校外專家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評估。
二、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培育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院本學期將逐步調整教師結構,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養和黨建工作,培養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在“引進”和“培養”兩方面著手,充實和調整師資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隊的師資隊伍。
今年學校將我院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結合,進行專業調整,整合后的衛生信息管理系將有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軟件技術kt250.com 課堂作文網專業等三個專業,學院將就這三個專業引進一名學科帶頭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以支持和帶動該專業的學科發展。
本學期學院將劉芹、張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冊“護士”的背景的指導教師在繼續擔任學生指導教師的同時參與臨床護理教研室和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備課、聽課及教研活動等教學工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逐步充實到各教研室擔任專業教學工作。
三、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院的中心工作,本學期學院的教學工作繼續緊緊圍繞迎評工作,根據校內評估專家組考察評估的意見,從規范教學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學保障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各教研室將按照學院和各自的工作計劃認真展開教學工作:
(一)認真組織“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通過精心備課上課,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開展“說課”教研活動,本學期學院要求每位教師都能通過說課,提高講課水平,計劃以全院和教研室兩部分分別開展“說課”活動,具體安排另定。
(三)以“護理”專業為龍頭,有計劃地加強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已經上報學校四門課程建設項目,在此基礎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準備,準備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四)在抓好學歷教育的同時,本學期繼續開拓非學歷教育項目——《國家注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專升本輔導培訓》;本學期繼續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學歷教育項目和海外招生的可行性,逐步建立較高層次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項目。
(五)繼續準備專業剖析材料。“護理”專業按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剖析并增加支撐材料,同時準備“衛管”專業剖析工作。
(六)著手建立“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和“臨床護理技能訓練”校內考核的試題庫。
(七)本學期在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做好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的同時,學院還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精品課程建設。
(八)狠抓實訓環節,繼續加強護理操作技能的教學,強化護理技術操作的練習,為學生進入臨床實踐,提早進入角色做好充分準備。
四、校本教材編寫工作
擇期手術準時開始是一個高效率的手術室應具備的特征,也是影響手術間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更是有效利用手術室人力物力資源,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基礎[1]。擇期手術延時開展使每一位相關醫務人員(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手術醫師)過度消耗精力、體力,工作壓力倍增。使手術室工作效率降低,增加醫療費用,引起患者及家屬誤解,甚至產生不滿情緒。直接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如何保證擇期手術準時開始,深入剖析延時原因,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十分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8月共3576例擇期手術,其中延時手術1552例,占43.40%。包括892例男性,660例女性,年齡6月~85歲。其中,骨科手術718,小兒手術310例,胃腸肝膽手術183例,胸科手術118例,婦科手術86例,神經科手術39例,泌尿科手術28例,血管顯微手術25例,脊柱手術21例,耳鼻喉手術13例,口腔手術11例。
1.2方法 以擇期手術9:00切皮為開始,超過此時點即為手術延時。有手術室護理人員制定《擇期手術延時開始登記核查簿》,該登記簿詳細記錄每例延時開始手術的具體信息和延時原因。有當日巡回護士負責登記,麻醉醫師和手術醫師共同檢查確認簽字。
2 結果
2.1影響擇期手術延時開始原因
2.1.1手術醫師因素 987例,63.59%,是二甲醫院擇期手術延時的首要原因。因為近年我院擴張開放病床,醫師新老交替銜接脫節,致醫師配置不足,醫師不能很好的統籌安排在床患者的查房、換藥、會診等常規工作,與手術時間發生沖突,使手術延時開始。這方面,骨科手術尤為突出,其中還有骨科所需的特殊材料昂貴費用不能及時到位所致費用不足[2],筆者認為也應該總結為醫師因素,其理由是,骨科醫師是否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材料,對手術特需材料的費用和患者的經濟能力有沒有正確估計,對材料費用督查及不及時等。
2.1.2病房因素247例,15.91%,居手術延時第二位,表現在接患者時術前準備不完善,如未及時備皮、導尿、上胃管、術前檢查不全等,這方面胃腸肝膽手術表現尤為突出,這與病房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有關。
2.1.3患者因素 140例,9.02%,居手術延時第三位。表現在未按要求禁食水、月經來潮、臨時拒絕手術、突然高血壓、未及時摘除義齒、首飾等致手術接送延時。
2.1.4手術護士因素 62例,3.99%,居手術延時第四位。表現在手術護士業務不熟練,術前準備不完善,手術所需器械、物品準備不充分、復雜手術鋪巾不熟練、擺放用時較長、靜脈穿刺用時過長等,尤其在胸科、兒科手術最為突出。
2.1.5麻醉因素 54例,3.48%,居手術延時第五位。雖說不是手術延時首要因素,但麻醉因素所致手術延時時間長,對患者的情緒和病情影響明顯[3]。主要表現在,硬膜外麻醉穿刺困難、麻醉方式不確定、全麻插管困難、嬰幼兒和老年人深靜脈和動脈穿刺困難等。這些因素不僅致手術延時,還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
2.1.6運送因素 50例,3.29%。主要是接手術患者花費時間較長,原因包括接手術護工和運送工具配置不足、電梯擁擠等。
2.1.7其他因素 44例,2.84%。其中24例是請三甲醫院專家手術未按時到位,20例是臨時有急診手術增加。
3 管控措施
針對影響擇期手術延時開展的各因素,我院采取了如下管控措施:成立管理小組,由主管外科副院長任組長,成員包括手術室、麻醉科及各手術科室的負責人。定期召開協調會,分析困難,落實改進措施和辦法。圍繞"9時切皮為開始手術"的中心,調整各部門工作安排,確定巡回護士8時前建立靜脈通道,麻醉操作8:30前完成,手術醫師9時開始手術。規定外科醫師入手術室時間不超過8:40,手術室門口專人登記,記錄手術醫師到達手術室時間,醫院每月對執行情況較好的科室和個人給予公示。
將造成延時的原因反饋給相關科室,科室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如控制晨交班時間、合理安排科內事務、完善術前準備,防止因擇期手術延誤導致手術結束過晚而使接臺手術取消。
針對骨科手術較高的手術延時發生率,管理小組深入骨科調查,分析骨科特殊材料的費用渠道和使用規范。協調骨科主任和器械供應商制定相應規范,要求手術前1d 15:00前要明確材料型號和費用,有骨科護士長明確督查收繳費用到賬。骨科醫生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材料,同時要兼顧患者經濟承受力。
手術室實行專科化管理,制定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標準化交接流程,提高術日晨交接患者的準確率與準時率。如:手術室護士術前1d訪視患者時,將《手術核查登記表》夾入病歷,術日晨7時30前由病房護士填寫完畢,并嚴格按醫囑完成患者術前準備工作,減少接手術護士等待時間。加強手術護士專業技能培訓,分批派新到手術室護士到本院神經內科、心內科、兒科交流學習提高嬰幼兒和老年人靜脈穿刺技術,加強特殊的擺放訓練,對胸外及神經外科手術器械和步驟強化訓練,提高熟練度。有計劃地培養專科護士,專科手術相對固定護士配合,使其專業技能更加嫻熟。制定《專科手術配合資料冊》,內容有專科手術步驟、常用儀器設備的性能及簡易的維修保養方法、的準備、手術鋪巾方法等,并總結有各外科醫師的手術習慣、性格特點等。
麻醉前訪視制度規范化:麻醉醫師術前1d訪視患者,詳細評估,對于術前合并的疾病,進行充分了解和術前準備。告知患者麻醉配合方法。對預計有穿刺或插管困難的患者,適當提前接入手術室,提前準備,并不勉強,及時更改麻醉方式,病情允許情況下盡量避免有創監測,簡化操作項目。加強術前宣教[4],避免患者因情緒緊張導致入手術室后血壓過高,使手術不能按預定時間準時開始。
適當增加接手術護工及手術推車;和后勤部門協調保持電梯順暢運行。對請上級專家的手術要確定好到手術時間,做好準備和銜接工作。
總之,手術室的良性運轉需要多部門的共同協作,涉及科室、人員、設備等諸多因素,各部門之間加強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各盡其職、緊密配合,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延誤。我院制定的管控措施并不全面,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何賢君,黃月霞,沈杰,等.應用六西格瑪方法提高首臺擇期手術開始的準時率[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40~1841.
1.1記錄缺乏真實性:主要表現在字跡潦草、簡化、涂改、用字不規范、不按規定修改等現象,為求記錄整潔美觀,存在某個人的筆跡完成多人的護理記錄。隨著舉證責任倒置的施行,護理記錄作為舉證的內容之一,記錄的嚴謹性十分重要。忽視記錄的法律效應,任意涂改、重抄、重新組裝,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將會帶來不良后果。
1.2記錄缺乏準確性及完整性:護理記錄是否做到客觀、準確、及時、真實、完整,就必須做到資料收集準確。由于護士法制意識比較淡薄,傳統的護理習慣只注重做,不注重寫;加上個別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差,值班時不是按照護理級別的要求定時巡視病房、客觀地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而是隨意、簡單、憑主觀想象來書寫護理記錄。所以護理記錄就會出現漏記,存在著與患者的病情嚴重不符現象。如:1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由于合并心動過緩,入院時脈搏只有45次/min,而護理記錄記80次/min。1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入院時只注重記錄專科情況,無糖尿病、高血壓的相關觀察記錄及用藥、飲食指導記錄。護理評估不準確,記錄不完整,不能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不能為醫生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為醫療糾紛埋下了隱患。
1.3記錄缺乏安全宣教相關知識:突出表現在康復理療、使用儀器、功能鍛煉時告知相關的安全內容記錄不全。康復鍛煉是骨科患者促進痊愈的重要過程,涉及很多告知內容,告知中該說明白而沒有說明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痛苦,也給醫院帶來負面影響。如下肢骨折的患者下地拄拐行走的注意事項,下肢避免負重多長時間;對功能鍛煉的患者注意每天要鍛煉的方式、次數、時間等。以上這些是骨科患者功能鍛煉時必不可少的安全宣教內容,而護理記錄又未體現告知患者相關因素注意事項,只注重口頭宣教,不重視記錄,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空口無憑,無法律效力為自身提供保護依據,導致院方證據無力。
1.4記錄缺乏功能鍛煉連續性:主要原因是護士只注重臨床護理操作,未及時對功能鍛煉效果進行評價,記錄中未體現功能鍛煉由被動至主動循序漸進的鍛煉過程,若出現醫療糾紛無法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間功能康復的過程。如:腰椎間盤突出摘除術患者,術后1天麻醉消失,囑家屬做被動直腿抬高訓練;術后2~3天,囑患者做主動直腿抬高練習;術后1周開始做腰背肌功能鍛煉。患者及家屬是否配合,鍛煉的效果如何,護理記錄均未體現,只記錄已囑患者加強功能鍛煉,患者能配合。
1.5記錄缺乏一致性:由于人力不足,護理人員承擔著大量的治療、護理工作,護士專業水平有限,經驗不足,以及醫護雙方在收集患者資料過程中信息來源的誤差,醫護人員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醫療記錄與護理記錄不一致。如:護理記錄為“患者足背動脈搏動尚可,五指可輕微活動”。而醫療病程記錄上為“患者足背動脈搏動弱,五指不能背伸”。從而使病歷所具有的法律依據作用減弱,是存在醫療糾紛的隱患。
2護理對策
2.1注重培養護士的法律意識: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護理人員不僅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還必須有依法施護的法律意識。因此,為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我們有計劃地組織護理人員開展了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多次請法律專家就“如何規避護理糾紛”做專題講座,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活動,通過對典型糾紛案例的剖析,讓護理人員懂得哪些記錄資料在醫療糾紛中起著重要的舉證作用,懂得如何規范的書寫護理記錄,如何保證護理記錄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以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記錄重要性的認識。使護理人員從觀念上轉變、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
2.2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護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護理記錄書寫的質量。長期以來我國護理教育以中專教育為主,雖然近些年通過自考、函大等繼續教育,大部分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已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還是不能滿足醫學快速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通過抓三基訓練、每月的業務查房、專科知識培訓、病例分析討論等,采取互動形式,提出護理記錄中的難點、疑點,大家討論解決,努力幫助護理人員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溝通交流的技能,希望通過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以達到提高護理記錄書寫質量的目的。
2.3加強醫護溝通,確保醫護記錄一致:在醫療護理行為中加強護士責任心,嚴格落實責任護士參與醫生查房制度,有利于掌握患者重點資料、醫護信息得到及時交流,提高護士專業水平的同時也提高護士的記錄水平,保持護理病歷與醫療病歷的一致性。
2.4規范護理記錄書寫標準: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四川省護理記錄書寫基本規范》的標準要求,進一步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遵照科學性、及時性、客觀性、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要求護士做到3個隨時、3個重點、3個不能有。即有病情變化隨時記,發現護理問題隨時記,特殊檢查、治療用藥及手術前后隨時記;重點記錄客觀事實,重點記錄護理行為,重點記錄確實做過的事情;主觀描述、判斷、結論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記錄不能有,含糊其辭的記錄不能有。
[中圖分類號] R192.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1(c)-080-02
電腦班護士(以下簡稱電腦護士)是護理工作中操作計算機的護士。辦公地點在護士站,相對固定,所有到達該病區的人員首先接觸的就是電腦護士,而整個病區的患者收費也由電腦護士負責。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電子病歷的開展,護理工作中計算機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電腦護士如何與護理各班及醫療組、患者、家屬等溝通到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壓力源指任何能使人體產生壓力反應的內外環境的刺激[1]。在工作中,任何與機體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狀態相異的因素都可能構成壓力源。
1 壓力源分析
1.1 社會壓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維權意識的增強、新聞媒體的加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與實施、人們對醫療及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醫療糾紛的增多、賠償體制的改變和醫療風險的增加,給醫院管理和臨床工作都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旦發生風險,首先面臨患者權益的維護和由此招來的責任和法律追究、索賠、糾紛事件[2]。處理不好,還可能招來媒體的介入、社會的曝光,護士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來大。
1.2 工作繁雜
由于醫院護士編制嚴重不足,電腦護士工作任務繁重,既要處理出院患者的結算情況、入院患者的接待、創建病歷;還要及時處理日常醫囑,并及時通知護理其他各班執行;還要接待來訪患者、家屬、探視人員的詢問、接聽電話等,經常是正處理出院患者的結賬,又來了新入院患者,手術患者也回房,而此時電話鈴響起,一個人忙得焦頭爛額,常常處于超負荷的工作和長期緊張的腦力勞動中。
1.3 高風險
電腦護士護理工作比較瑣碎、繁忙,外界干擾多,很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而醫患糾紛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問題即費用問題。亂收費、多收費一直以來是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所以要求電腦護士處理收費問題時要頭腦清晰、準確無誤;而護士又是整個診療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一旦發生差錯事故就會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護士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護士工作中經常是反復核對,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臨床工作無論經驗多么豐富,一不留神,都隨時可能發生問題,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種風險程度較大的工作會給護士心理上帶來很大壓力。
1.4 溝通不及時
醫護溝通不及時,導致醫囑處理遺漏;護護溝通不及時,延誤治療,彼此關系緊張,影響工作情緒。
1.5 接待員
各個病區護士站布局基本相同,電腦護士的工作地點就在護士站,所有來訪的人員都要接待。此地就是一個小的公共場所,這些人員中,有高層知識分子,有不認字的老百姓,也有懷揣費用清單怒氣沖沖的患者家屬,因此,電腦護士的接待要不慍不火,沉著冷靜,語氣委婉自信,不卑不亢。醫院是一個社會學、關系學、技術學、生理學于一體的復雜體系,這種環境帶來的不良刺激既影響患者又影響護理工作者。
1.6 電話員
電腦護士還要負責接聽護士站的電話,及時傳達電話內容,若是護理部考試、檢查等電話更是小心翼翼,唯恐遺漏。
1.7 護理質量反饋
所有住院患者出院后醫院客服中心都要電話隨訪,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醫療及護理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既要服務態度好,儀表舉止好,還要執行醫囑好,技術操作好,生活服務好,病房環境好,患者的情感變得細膩了、敏感了[3]。在工作中,一不留神,就會被投訴,輕則科室批評,重則全院通報并接受經濟處罰。
2 對策
2.1 熟練掌握專業理論與技能
熟練掌握電腦的基本用法、故障處理、本科室的專業收費標準、各項操作所用材料、步驟等,做到收費及時、不多收、不漏收、賬目明確、清楚。
2.2 熟悉病區情況
了解病區當天患者總數、有無手術及手術情況、哪位主任門診、哪位醫生病區值班、護士長的去向等。面對前來的咨詢者,能做到胸中有數,及時解答。
2.3 了解最新的醫學信息
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堅持自學,了解醫學界的新信息、新動向,掌握最前沿的理論知識。
2.4 拓寬知識領域
適當掌握有關的公共關系學、心理學,掌握良好的人際溝通藝術,疾病會改變一個人生存的正常狀態和生活模式,沖擊患者的內心世界,改變其原來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及人格特征[4]。了解這些后,當再次面對患者時,護士會從心底理解、同情、關愛他們,將化解許多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創造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
2.5 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
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面對糾紛不慌亂,理智處理。面對情緒失控的患者及家屬的質問,預見事態的嚴重性,要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健全的思維和謀劃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制自控和靈活應變的能力[5]。
2.6 積極爭取降低工作量的有效措施
向上級領導反映,增加護士編制,改變當前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減少非護理性工作,合理調配人員,降低電腦護士的工作負荷,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工作狀態。
3 總結
由以上可見,護理工作的紛繁復雜,護士工作壓力之大,電腦護士更是首當其沖。除了加強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外,加強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醫療及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而護士在整個醫療活動中處于人際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只有護士工作壓力減輕,身心放松,才能營造融洽、愉快、和諧的工作局面,才能發揮最大潛能護理患者,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4.
[2]方虹.醫療風險的形成與防控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3.
[3]楊英華.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0.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1-0000-01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Wei Yuan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Computer Center,Hengshui05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formation age,HIS management systems are generally used in hospitals.Subsystem of the computer running the hospital,th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ystem to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However,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we also found a number of noteworthy issues,such as: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ystem and subsystem interface put drug problems,computer problems caused the patient's own doctor's orders the execution of the affected processing subsystem and so on.For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do a deep analysis and analysis.
Keywords:Computer;Prescription;Problems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HIS管理系統普遍應用于醫院。在醫院各計算機運行子系統中,電子醫囑系統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它的應用使醫生、護士從手工醫囑處理轉變 現代的醫囑信息化管理,減少了手工處理醫囑中易出現的錯誤,節省了人力、物力。但是在電子醫囑系統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往往 些問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現將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電子醫囑系統與擺藥子系統銜接的問題
(一)醫囑意愿與實際發藥不符
電子醫囑系統設置的長期醫囑與實際擺藥子系統發藥不符。如正常8∶00以后開出每日一次的長期醫囑擺藥子系統只發放次日8∶00的藥,每12h一次的長期醫囑擺藥子系統發放的是當日20∶00與次日8∶00的藥,每8h一次的長期醫囑擺藥子系統發放的是當日16∶00、24∶00與次日8∶00的藥,為了使患者能在當日按長期醫囑頻次得到治療,醫生在開長期醫囑的同時必須開出同樣內容的臨時醫囑領藥。以保證長期醫囑的準確執行。
(二)長期醫囑下達時間有誤造成患者多領藥、多收費
電子醫囑系統設置醫生下達長期醫囑的時間為每日8∶00~16∶00,在此時間段內的長期醫囑擺藥子系統能準確按醫囑頻次發藥、收費。如果長期醫囑下達時間在8∶00以 就會多發藥、多收費一次,反之下達時間在16∶00以后就會少發藥、少收費一次。另外,由于擺藥子系統每日10∶00發放當日下午至次日上午的藥品,所以長期醫囑每日停止時間應在10∶00以前完成,10∶00以后停止長期醫囑會造成多領藥,多收費。
(三)未下達正確的醫囑擺藥途徑造成多發藥、多收費
有些特殊的藥,擺藥子系統發放藥品時只能整包裝發放,所以下長期醫囑時選擇“不擺藥”的途徑,臨時醫囑開整包裝領藥。如普通胰島素每瓶10ml,劑量為400u,實際每次只用幾 單位,使用常規的醫囑途徑每日都能領取一瓶,造成藥品浪費,增加患者的藥品支出,造成患者不滿意,所以應采取臨時領一瓶藥液,每次使用時擺藥執行方式錄“不擺藥”就可以避免上述情況。
二、患者自身的問題造成計算機醫囑處理子系統的執行受影響
(一)患者住院費用不足造成醫囑不能執行
計算機設置的擺藥子系統,須在患者住院費用有余額時執行。如果患者預交費用已用完或欠費,擺藥子系統就會停止發放患者的藥品,使臨床護士無法按時執行醫囑,須等費用交付或人為干預才能執行領藥,這樣易延誤患者治療,增加醫院與患者的矛盾。
(二)醫囑已開出,但需要停止執行
由于患者的病情變化、藥物過敏、出院、死亡等因素,醫囑開出后又要停止執行醫囑,而擺藥子系統已提前將藥品發放到科室,此時,如未將領回的藥品退回藥房,就會造成多收費,引起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三、由于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醫囑未按時執行、多收費或漏費
(一)醫生醫囑下達延誤或內容不正確,未及時提交,護士提取醫囑不及時造成醫囑延誤執行
由于臨床工作非常繁忙,醫生忘記下達某些醫囑或下達醫囑后未提交到護士站,醫生未按計算機要求格式開醫囑,醫囑內容中缺項,護士在提取醫囑時未認真查對,造成檢查、治療延誤。尤其是一些搶救醫囑及危重患者的醫囑,將造成嚴重后果。另外,護士未及時提取醫囑,或過擺藥的時間的醫囑未及時借藥,都將造成醫囑的延誤執行。
(二)醫囑與實際執行不符,造成多收費、漏費
某些醫囑開出后,醫生未及時開停止醫囑,造成多收費。如管道吸氧,患者已停止吸氧,但長期吸氧醫囑未停,造成患者多收費。同時,一些醫囑以外的收費,如某些治療產生的材料費,沒有及時錄入,造成漏費。還有一些檢查、治療,患者先執行而醫生后開醫囑,恰巧患者又辦理了出院結算,也造成漏費。
綜上所述,這些問題有電子醫囑系統與實際醫療行為之間得差距產生的,也有人為因素造成。總之,為了確保電子醫囑系統的正常運行,推動醫療電子信息化的建設。必須組織醫務人員做好崗前培訓,確保電子醫囑系統的正常運行。
Application of Root Cause Analysis in Assessing the BADL of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WU Jiong-song,ZHONG Xiao-yan,SHI Huan-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oot cause analysis(RCA) in assessing 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of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Method:RC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ximal cause and root cause of the defects in assessing BADL of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CA were evaluated.Result:The incidence rate of defects in assessing BADL of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RCA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RC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ssessment; Neurology department; Root cause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Liaob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8
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種回溯性失誤分析方法,該方法核心理念為分析整個系統及過程而非個人執行上的過錯與責任,通過剖析系統及流程中造成失誤的問題根源,從多角度、多層次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以減少或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1-3]。基本生活活動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是指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及生活需要所必須具備的活動能力。常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住院患者BADL進行評估,根據Barthel指數總分,確定自理能力等級[4]。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等級來確定護理級別,并合理地安排適時的護理,使護理工作更趨科學、合理、完善[5]。本科自2014年8月以來,應用RCA對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2-7月(整改前)于本科住院的神經內科患者運行及出院病歷共182份,2014年9月-2015年2月(整改后)運行及出院病歷共196份。其中周圍神經疾病32例,脊髓疾病4例,腦血管疾病214例,運動障礙疾病16例,發作性疾病43例,肌肉疾病69例。重點檢查護理文書中的首次護理記錄單及通用格式中患者BADL的評估結果。
1.2 方法
1.2.1 組建RCA小組 2014年8月成立RCA小組,小組成員由護士長2名及科室護理骨干6名共8人組成,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護士3名。神經內科護士長任組長,1名資深護士長擔任督導員,均接受RCA知識培訓。因組員經常輪值夜班,上班時工作量大,較難集中召開會議,本次RCA活動部分通過微信群網絡會議的形式進行,在規定時間上線,就某一方面問題進行討論和決策,指定一名組員進行會議記錄,同樣達到會議預期效果。組員負責收集護理文書中的患者BADL評估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產生原因,制定對策并實施。
1.2.2 找出近端原因 采用訪談法對各層級護理人員的患者BADL評估方法、評估過程、評估標準、記錄方法等進行深入了解,針對護理文書中患者BADL評估存在的缺陷,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全面分析,用“魚骨圖”工具從護士、護理管理、制度流程、材料設備等因素找出近端原因,見圖1。
1.2.3 確認根本原因 根據對近端原因的分析,進一步探索及挖掘導致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的判別遵循以下3條原則:(1)當這個原因不存在時,問題還會發生嗎?(2)如果這個原因被排除,問題還會因為相同的因素而再次發生嗎?(3)原因糾正或排除以后,還會導致類似問題發生嗎?如果答案為“是”,為直接原因;如果答案為“否”,則為根本原因[6]。依照確認根本原因的方法,最終確認的根本原因為:評估指引、標準等制度不健全,教育培訓不到位,護理人力資源不足,護理質量管理執行力不強。
1.2.4 制定并實施整改措施
1.2.4.1 評估指引、標準等制度不健全對策 (1)建立患者BADL評估制度。根據神經內科患者的特點,制度中明確評估的目的、時機、方法、工具。(2)制作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量表包括10項評估項目、評分標準、每項分值、評估結果分值、自理能力等級及等級劃分標準,便于護士清晰了解患者每個評估項目的情況,及時跟進患者BADL變化及明確需要提供幫助的項目,給予專業的護理。(3)細化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分標準。對每項目對應的每等級分值詳細說明,減少護士對評估標準理解的偏差造成評估的主觀性差異。(4)制定患者BADL評估質量檢查標準。將各班次在護理文書中應完成的內容進行匯總,制成表格,方便護士對照檢查及質控,以免遺漏。
1.2.4.2 教育培訓不到位對策 (1)加強思想教育,改變護士理念。克服護士“重治療,輕基礎護理”思想;結合案例強調患者BADL評估的重要性,使護士認識到評估結果蘊含著提供的護理劑量,適時的生活護理是幫助和保護病人,以提升護士重視程度。(2)加大普法力度。結合病歷講解護理文書中易出現的法律問題及護理文書肩負的法律責任,教導護士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3)完善教育培訓系統。組長為專職培訓師,負責對護士進行指導和培訓,對新制定的制度、標準及指引進行全員培訓;將患者BADL評估作為新入科和輪轉護士入科培訓內容;對護士分N0-N3級管理并分層級培訓;結合案例通過講課、護理查房、交接班提問,病歷點評、質控反饋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培訓,每月進行專項考核及檢查,并相互分享經驗以提升護士的評估水平。
1.2.4.3 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對策 (1)轉變服務模式。在目前人力資源緊張的狀態下,通過改變排班模式、管床責任制、小組責任制、床邊工作制、護士分層級管理、設立護理組長等方法合理使用人力資源,發揮護士最大主觀能動性。(2)高年資護士輔導低年資護士。高年資護士隨時解答、指導、審核護士在評估及護理文書書寫方面的具體問題,及時反饋存在問題并整改。(3)建立醫院后勤支持系統。聘請護工承擔護士的非護理性工作,減少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時間。
1.2.4.4 護理質量管理執行力不強對策 (1)建立“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的三級護理質控體系,重視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控制,使護理質量管理不再以護士長為主,而是全員積極參與實施和改進[7]。(2)發揮護理組長作用。責任護士的評估后必須由護理組長24 h內審核把關,發現問題及時修正。(3)與績效掛鉤。將評估質量納入科室績效考核內容,每月根據質量檢查標準進行考核或相互評價,使護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發揮護士崗位責任制作用。
1.3 評價指標 觀察整改前后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的缺陷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運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
2 結果
整改措施實施后評估缺陷發生率低于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2.33,P
表1 整改前后患者BADL評估缺陷發生情況比較
時間 首次護理記錄單缺陷(例次) 通用格式缺陷(例次) 缺陷總例次(例次) 缺陷發生率(%)
整改前(n=182) 26 42 68 37.36
整改后(n=196) 8 16 24 12.24
3 討論
3.1 建立護士在職教育培訓體系是減少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根本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建立和完善護士隊伍準入、執業管理、培訓、考核、晉升和職業發展的基本制度框架,為穩定和發展護士隊伍提供保障[8]。根據神經內科專科特點及護理人員特點落實分層培訓管理,健全護士在職培訓管理架構,制定各層級崗位職責、護理查房及培訓考核制度。通過建立規范化培訓制度對畢業后3年內以及新入科的護士進行入科時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論、評估指引、制度的培訓,培訓后采用理論考核、醫護查房討論、護理文書記錄等多種方法檢視培訓效果,并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護理查房和業務學習強調及指出,并將患者BADL評估內容列入年度培訓計劃。通過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制度對高級責任護士進行專科護理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對保證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在臨床培訓管理中,PDCA、RCA、QC等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數據收集和分析的科學性,促進培訓質量的持續提高[9]。
3.2 提升護士評估水平是減少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核心 護士評估水平決定評估準確性,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知識和經驗。正確理解BADL的概念和內涵,將評估滲透到護理的日常行為中,通過實踐及案例積累不斷提升評估水平,才能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1)評估時注意結合患者的實際能力。整體評估有無影響自理能力的病理因素,包括意識水平、認知、肌力、軀體型態及參與積極性等,如患者進食的自理能力條件包括:意識清醒,按指令去拿取食物,至少一上肢肌力達4級及以上才能將食物送至口中,吞咽功能正常才可將食物安全送至胃內等。(2)評估時充分考慮醫源性限制,評估活動時的風險和安全,如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上下樓梯活動后潛在加重病情或引起再次腦出血風險,并非四肢肌力好能完成該項目即認為具備上下樓梯能力。(3)評估時注意觀察活動后的生命體征,有無心悸、氣促、疼痛等。如患者平地行走或上下樓梯活動后出現心悸、氣促不適則不適宜完成該項目活動。(4)熟悉評估標準,在實際或接近于實際環境中評估,需結合患者的活動,在自然狀態下評估,起居時評估床上活動、穿衣、如廁等能力,在進餐時評估進食能力;在活動時評估行走、輪椅活動能力,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一次或分時段進行評估[10]。(5)掌握評估時機。入院時評估,了解有無BADL障礙,為制定治療和護理計劃提供依據;病情或能力變化時及時跟進評估,如需判斷對藥物、治療及護理的反應時,創傷性檢查及鎮靜/麻醉前后評估以評價治療效果時,是否需要修改治療方案及預測疾病預后時;另外,因腦卒中患者癥狀在數小時到3 d內達高峰,結合患者的發病時間和病情3 d內再次評估;患者出院時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落實出院健康指導及延續護理。(6)正確判斷評估結果。根據病情和評估結果,安排患者診療計劃以及調整護理級別,合理地實施適時的護理劑量,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滿意度,確保護理安全。
3.3 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是減少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手段 結合神經內科專科特點、床護比、護理工作量和護士能力實行科學合理排班和值班制度,以能級對應、均衡連續、責任對等為原則,提高各班人力和技術力量的均衡性[11-12]。落實管床責任制,使責任護士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時跟進患者BADL的評估;床邊工作制及床邊記錄制使護士在病房或患者身邊工作,有效縮短病房及護士站來回的時間,保證責任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對患者的BADL進行深入、細致的評估。實行護士分層級管理,每班均設責任組長,使低年資護士在患者BADL評估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請教責任組長或提出探討,確保得到及時指導及幫助,充分發揮護理組長的傳、幫、帶作用及保證相對薄弱的夜班時段的人力資源配置。
3.4 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是減少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保障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各項檢查,嚴把質量關,不斷完善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護理質控網絡體系[13]。建立“前瞻為本,質控前移”的“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對患者BADL評估落實“責任護士班內自控,護理組長24 h內組控,護士長48 h內及終末病歷總控”的質控模式,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對突出的問題遵循PDCA循環,及“5W+1H”原則進行護理持續質量改進[14-15]。制定評估制度、指引,將評估質量檢查標準化,利于護士掌握及按標準執行,有效減少評估缺陷。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根據護理層級、技術難度、風險程度、工作強度、工作量,完善科內護士績效分配制度,形成激勵性的分配機制,體現多勞多酬、優績優酬。將患者BADL評估完成質量及質控成效納入科室績效考核內容,采用績效考核的方法進行互相監督,同時表現積極良好的護理人員給予獎勵,提高護理工作的積極性[16]。完善后勤支持系統,聘用經過培訓的護工負責接送患者檢查,負責標本運送、物資領取及在護士指導和監督下為患者提供簡單的生活護理,有效緩解護理人力不足的壓力,增加護士直接護理病人的時間,確保患者BADL評估的及時、全面、準確和護理安全。
綜上所述,在住院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管理中應用RCA分析法,能準確、科學、有效地找出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根本原因,針對根本原因采取正確的整改措施,有效地減少患者BADL評估缺陷,本研究中患者BADL評估缺陷率由37.36%降低至12.24%。正確的評估結果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合理分配護理資源,為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供保障。因此,RCA是減少神經內科患者BADL評估缺陷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偉平.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安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5):414-416.
[2]張杰,唐曉群.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門診輸液患者滿意度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1(5):20-22.
[3]郭麗瓊,吳妙莉.RCA法在改進腸道術前腸道準備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0-61.
[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31-2013 護理分級[S].2013-11-14.
[5]伍曉瑩,章秋燕,李愛素.根因分析法在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5):494-496.
[6]盛文佳,金可可,曹艷佩,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8(1):20-22.
[7]國秀娣,陸俊,李益民.持續質量整改報告160份存在的缺陷與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8(11):970-972.
[8]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5-8.
[9]焦靜,張曉靜,吳欣娟,等.基于PDCA的規范化護士分層培訓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1):1171-1174.
[10]彭剛藝,劉雪琴.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M].2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81-83.
[11]占繼紅,譚嬌娣.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1):91-93.
[12]王培花.新的護理模式和排班方式在神經內科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8):4461-4462.
[13]王蘭.181例護理差錯與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4):78-79.
[14]徐友芳,林名云,郭曉君,等.質控前移在靜脈留置針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9):2410-2412.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方法之一,是指以改善患者病情或滿足其個體需要為目的,運用手法、器械和儀器設備,對人體的解剖結構做治療性的改變[1]。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布類滅菌合格率需達到100%,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患者術后的康復,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也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要指標。但在實際工作中手術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和布類再處理成無菌狀態返回手術室,需經過諸多環節,到手術室后,由于無菌包標簽脫落、填寫有誤,包布破損等原因使得無菌包不能正常使用,重新返回消毒供應中心處理,這不僅影響手術正常進行,而且使科室人力和財力成本支出增加。品管圈(QCC:QualityControl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創[2],指的是由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要解決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動自發的結合成一個小團體,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啟發和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應用各種統計手法,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中的障礙問題以達到改善工作品質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為強化無菌物品管理,我科與消毒供應中心聯合運用品管方法降低無菌包裝不合格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圈員10名,其中手術室8名,消毒供應中心2名,共有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4名,由一名業務能力強且具有一定領導能力的主管護師擔任圈長。對我科2015年7月6日~8月7日五周無菌包裝不合格率和經過品管圈后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五周無菌包裝不合格率進行調查對比,在品管圈進行前后手術室和消毒供應中心兩科人員均沒有變動,無菌物品包裝材料及滅菌指示卡沒有變動,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活動主題的設立 由品管圈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和投票計分法來提出和確定主題:"降低手術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本研究中無菌物品是特指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由供應室發放的經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后符合《消毒技術規范》要求的物品,其他無菌物品不在本研究之內)。整個活動計劃4個月完成。
1.2.2現況把握 根據消毒供應中心送至手術室的無菌物品設定查檢表,對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及不合格原因進行為期5周的現況調查,經過調查2015年7月6日~8月10日消毒供應中心共送無菌物品2544件,有24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9.7%,其中外標簽項目有誤107件(占43%),包外標簽脫落78件(占31.3),包布破損27件(占10.8),包布潮濕15件(占6%),指示卡變色不達標13件(占5.2%),其他8件(占3.7%)。
1.2.3目標值設定 根據品管圈二八原則,得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為外標簽項目有誤,包外標簽脫落,包布破損。根據公式: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現況值為9.7%,改善重點為85.5%,圈能力為76%(圈能力評分÷圈能力總分),計算出目標值為3.4%
1.2.4原因分析 目標確定后,全體圈員對目前無菌包裝不合格情況應用特征要因圖進行分析(見圖1),經過要因分析及真因驗證確定標簽填寫失效日期錯誤、無鍋號鍋次,標簽黏貼位置不合理,搬動頻繁,密封不嚴,人員交接履職差為無菌包裝不合格的真因。
圖1 無菌包裝不合格的要因分析
1.2.5改進措施 經過全體圈員的討論及一段時間的實踐,列出改進措施并組織實施,并對實施過程進行督導。具體措施如下:①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盡快申請信息化系統,實現機打碼,避免人工填寫。②信息化系統未建前,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培訓標簽填寫格式、內容及要求,并制定工作細則,每月初制定本月各種包裝物品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對照表,人員按表填寫日期,避免自行推算的錯誤;要求打包人員及消毒員雙人核對標簽信息。手術包在滅菌前必須包裝嚴密,"#"字型包裝捆扎,松緊適宜,使用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普通器械使用"U"型整理架,尖銳器械應增加器械保護"帽",精細器械使用有固定架的特殊托盤架;根據紙塑包裝的規定,采用合適大小的包裝袋,調高塑封機的工作溫度,盡量減少觸摸次數,避免擠壓與碰撞。③改變以前標簽粘貼位置,由包上方改為包短邊側面,便于查看同時避免檢查時的反復搬動。④手術室無菌物品存放間由專人管理,貨架貼標識,根據標識名稱擺放相應物品,做到固定位置固定數量,并嚴格按照有效期先后順序存放,近效期物品貼紅色醒目標識,優先使用。
2結果
經過為期8 w的整改,再對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消毒供應中心送到手術室的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進行調查評價,結果送來無菌物品2095件,不合格44件,不合格率為2.1%,顯著低于活動前,經過χ2檢驗,2=9.566,P
3討論
品管圈活動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分析找到問題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并評價的流程,使得護理工作從被動轉變到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激發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3]。本次活動對無菌物品包裝及管理工作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剖析與梳理,通過集思廣益,護士自己得出整改措施并積極實施,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使工作取得實效,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率大幅下降,將標簽側貼、物品定位定量放置等納入標準化內容,并促進消毒供應中心指定了工作細則及考核標準,增加了兩科室人員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同時增加了科室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增強了護理人員參與護理管理工作的意識和工作滿足感。這些無形成果會是今后護理工作持續進步、穩步提升的堅固基石[4]。
在醫院感染管理要求中無菌物品合格率要達100%,無菌物品包裝不合格將導致無菌物品的不合格,不能應用于手術過程,重復包裝滅菌,增加了人力、財力的消耗。我們通過品管圈活動使得無菌物品包裝的不合格率大幅下降,但還達不到標準要求,差距在手術使用布類的清洗與打包工作,我院由公司外包,布類使用次數不多會出現小破洞,公司未更換導致包裝不合格,如何解決成本與包裝質量問題,希望醫院層面能協助解決。
參考文獻:
[1]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