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05: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士分層培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護理人員的環節監控:對新調入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交待、重點跟班。切實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隱患,保障孕產婦就醫安全。
2.孕產婦的環節監控:新入院、轉入、急危重孕產婦、有發生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孕產婦要重點督促檢查和監控。
3.時間的環節監控:節假日、雙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勞時間、交接班時均要加強監督和管理。
4.護理操作的環節監控:輸液、輸血、注射、各種過敏試驗等。雖然是日常工作,但一旦發生問題,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作為護理管理中監控的重點之重點。
5.從護理管理角度監控:不定期的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自身及科室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發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對同樣問題反復出現的個人,追究相關責任,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生。
(1)堅持醫療安全天天抓,堅持每月專業知識、急救知識、技術操作培訓,強化責任意識,急救意識。確保患者就醫安全、防患醫療糾紛的發生。
(2)強化科室注重搶救物品的管理,平時加強對性能及安全性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保持設備的完好率100%
(3)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發生。主要是科室新進人員,責任心不強人員的管理要重點幫扶。
(4)加強危重孕產婦的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認真落實產科各項護理常規,杜絕差錯事故發生。
(5)培養護士經營意識,認真執行物價收費標準,善于進行成本效益核算,降低醫療成本,節約不必要的開支,保證資源有效合理配置。
(6)定期對科室人員進行院感知識培訓考核,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感質量檢查,進行原因分析,及時反饋并進行整改。
二、轉變護理觀念,配合市場部,做好科室的營銷
加強服務就必須有考核,要宣傳營銷沒有后續好的服務反而是浪費資源,所以明年的工作中繼續加強全體人員服務意識的教育,加強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配合市場部做好宣傳工作,把科室的宣傳資料及科室電話、科室骨干電話送到他們手中,讓他們有機會聯系我們,并取得孕產婦的信任。
1、繼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培養護理人員樹立“以孕產婦為中心”的觀念,把孕產婦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孕產婦的需要作為第一需要,把孕產婦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孕產婦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加強主動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在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的基礎上,提高護患溝通技能,從而促使護理質量提高,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護理服務需求信息,通過與孕產婦的交談,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等,了解回訪意見、獲取孕產婦的需求及反饋信息,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對護士工作給予激勵,調動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從思想上,行動上作到真正的主動服務。把“用心服務,創造感動”的服務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深化親情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在培養護士日常禮儀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用語,護患溝通技能。培養護士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三、加強護士在職教育,做好帶教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1、繼續保持臨床帶教小組,強化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定期組織護士授課,實行輪流主講,分級針對性進行業務培訓,每月組織業務學習、技能操作培訓、急救演練,定期考核。如遇特殊疑難情況,可通過請醫生授課等形式更新知識和技能。互相學習促進,并作記錄。
2、隨著護理水平與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有計劃的選送部分護士外出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優化護理隊伍,不斷的更新護理知識。
3、新上崗護士實行一對一帶教,適應制教學,重點加強專科疾病的培訓,將專科疾病的環節分解講解,并定期召開帶教工作總結會,聽取帶教教師及新上崗的護士的意見。
四、確保完成各項護理指標
1、基礎護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
3、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90%
4、護理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達99%。
5、一人一針一管一用滅菌合格率達100%。
6、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7、急救車管理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輸液(血)器用后毀形率達100%。
五、附:產科XX年工作計劃具體安排
第一季度工作重點:抽查基礎護理落實情況,護理安全執行情況。
一月工作計劃:制定護理工作計劃、季重點、月安排;制定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召開護理人員會議,明確職責與分工;組織護理人員進行一次護理安全教育培訓。
二月工作計劃:細化各項考核標準并落實到科室;組織一次護理業務大查房;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化培訓。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三月工作計劃:對第一季度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第二季度工作重點:組織護理操作技能培訓(靜脈輸液法),安排“5.12”護士節活動及專科護理健康教育內容。
四月工作計劃:抽查健康宣教,護士節活動安排;科室培訓護理操作。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五月工作計劃:慶祝“5.12”護士節活動;護理操作技能(靜脈輸液法)考核;檢查各科室急救藥品和器械。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六月工作計劃:對護理質控進行全面檢查;抽查一級護理質量;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安全教育培訓;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半年工作總結。
第三季度工作重點:加強護理文書書寫及安全隱患排查,督促5s定位管理落實情況
七月工作計劃:抽查30份護理病歷,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加以整改;抽查患者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八月工作計劃:對急救藥品和器械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各科室院感管理情況。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九月工作計劃:組織各組長對病房管理進行檢查;檢查5s定位管理落實情況,組織召開護理質控會議;分層次護士考核。
第四季度工作重點:急救物品及院感工作督查,病房管理質量月抽查及做好準備迎接年終檢查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Nurse Hierarchically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HE Xiao-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5):071-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e hierarchically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 To select the nursing staff accept hierarchically management and divide into four levels, including the head nurse, expert nurses, senior responsibility nurses, and primary responsibility nurse, each levels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the nursing work of different content, then analyz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Result: After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nursing quality obviously increased on the whol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relative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
【Key words】 Hierarchically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Nurs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wei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anwei 5166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37
隨著臨床護理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護理方式不斷細化,護理質量不斷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和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護士分層次管理在護理管理中逐漸運用,并因此取得了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患者的滿意度相對更高,所有護士的護理水平均不斷提高。本院即在護理管理中采用護士分層次管理方式,整體效果明顯,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接受分層次管理的4個病區的護理人員96人,男4人,女92人;年齡20~52歲,平均(36.2±7.5)歲;職稱情況: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32人,初級職稱60人;學歷情況:本科18人,大專59人,中專19人。
1.2 各病區人員組成 每個病區分派護士24人,高級職稱各1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15人。其中,護士長1人,專科護士3人,高級責任護士6人,初級責任護士14人,包括每個病區分派的1名男護士。所有護士均在護士長的帶領和工作協調下,24小時做好護理工作。
1.3 不同的護理分工 (1)護士長均為相對年長且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擔任,負責整個病區的整體護理管理工作以及護理監督工作,對護理任務的分配和護士的排班做好合理的調配,并對護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反饋意見進行梳理和總結[1],同時安排和協助護士專家對高級責任護士對初級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做好指導培訓。(2)專科護士均是臨床經驗豐富且專業知識嫻熟的護理人員,協助護士長做好整個病區的護理工作,制定護理計劃,進行護理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對責任護士的具體護理工作定期進行指導和培訓,同時對危重患者以及需要特殊護理的患者親自做好護理工作[2]。(3)高級責任護士為臨床護理經驗比較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90%以上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專業知識比較熟練,主要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展開具體的護理工作,且定期接受專科護士的指導和培訓;另外,對所在病區的出現的護理問題及時匯總,并報于護士長或專科護士;同時,對護理經驗定期進行總結和匯報;實行24小時排班制[3];在護理工作中,對初級護士做好帶領工作,并進行必要的任務分派和協調。(4)初級責任護士主要為獲得護士執業證并考核合格上崗后時間相對較短的護理人員,在各上級護士的帶兩下,進行具體的基礎性護理工作,注意不斷總結護理經驗,并定期接受相關培訓,對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在上級護士的協助下合理解決[4],實行24小時排班制,協助完成各種護理工作。
1.4 不同時段的護理服務 根據不同時段患者的具體情況,分配合適數量的責任護士。早晨和晚上均增加責任護士,以對患者的生活加強護理;中午需有留守的值班護士,夜間由經驗豐富的護士做好值班,尤其在重癥監護室和急診科室應由高級責任護士值守,以防止發生意外[5]。
1.5 護理服務考核和評價 對護理工作效果定期做好考核工作,考核內容應包括護理的各個方面,并結合對患者的問卷調查進行,包括護理質量、護理工作具體內容和患者滿意度等[3],通過綜合全面的考核,利于護士責任意識的提高和責任落實效果的提升。同時,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并對評分高的護士進行一定的獎勵,以此促使所有護士的護理積極性和護理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6]。
1.6 評價標準 (1)對分層次管理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進行整體評價,各相關指標均按100分制[7],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護理、一對一陪護。(2)對接受護士分層次管理后護理的120例患者(觀察組)進行問卷調查,所有問卷均收回;并與分層次管理前接受護理的120例患者(對照組)的問卷調查資料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按照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評價。
1.7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分層次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情況 分層次管理實施后,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護理、一對一陪護等相關評價指標上,護理質量均明顯優于實施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分層次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x±s) 分
時間 基礎護理 專科護理 病房護理 一對一陪護
實施前(n=120) 82.3±4.6 78.4±3.7 83.6±4.8 76.3±3.2
實施后(n=120) 94.2±6.3 90.6±5.1 95.7±6.5 89.3±4.7
2.2 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 分層次管理實施后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分層次管理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分層次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比較
時間 滿意
例(%) 基本滿意
例(%) 不滿意
例(%) 總滿意度
(%)
實施前(n=120) 85(70.9) 28(23.3) 7(5.8) 94.2
實施后(n=120) 35(29.1) 62(51.7) 23(19.2) 80.8
3 討論
護士分層次管理是臨床護理服務方式不斷發展的體現,與患者對服務質量以及服務細節要求的不斷提高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利于護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護士責任意識的提高[8]。
分層次管理是將護理人員按照護理經驗和護理水平以及護理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等通過科學分層次后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管理,充分發揮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作用,同時促進所有護理人員護理水平不斷提升的一種管理方式[9]。分層次管理并非將護理人員劃分不同的等級,而是對不同護理層次的護士更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或培訓,利于所有護理人員均充分發揮自身的護理能力,并盡快實現護理水平的提高。分層次管理并不著眼于“分”,而根本上更利于整體護理質量的改善,分層次管理后,各層次護士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10],形成一個更利于相互協調開展工作的整體。
分層次管理將所有護理人員分為護士長、專科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分層次后,護士長主要從整體上發揮管理以及指導等作用,專科護士協助護士長工作,并進行相關的科研,同時對責任護士定期進行培訓,而責任護士則具體開展護理工作,高級責任護士對初級責任護士起到帶領作用,從而能從整體上更便于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本文統計結果顯示,較之分層次護理實施前,實施后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護理以及一對一陪護等方面的護理質量均出現了明顯的提高;對護士分層次管理后和未分層前接受護理的患者問卷調查資料顯示,前者的總體滿意度明顯要高。綜合表明,護士分層次管理在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利于護理質量的改善和患者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明蘭.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132-134.
[2]于曉初.探索護士分層管理提升護理管理科學化水平[J].中國醫院,2012,16(5):9-11.
[3]閻曉瑞.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作用[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2):677-678.
[4]胡云霞.護理管理者對實施護士分層管理使用的思考[J].中國實用醫刊,2010,37(22):87-88.
[5]靳愛紅.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護理排班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4(7):62-64.
[6]祁莉蕓.護理人員層級管理及績效考核模式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76-77.
[7]陳婭莉,盛芝仁,徐海燕,等.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病房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2,11(3):270-271.
[8]王俊麗.護士分層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2,21(5):390-391.
2、更換新護理記錄,嚴格要求護士按規范書寫,及時檢查并改正發現的問題、錯誤,不斷提高書寫質量。
3、配合醫院培訓科計劃,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并參加“遠程教育”學習。
4、嚴格要求實習生,按計劃帶教。
二、打造消化內科自己的護理品牌——細微之處現溫情
消化內科經常有腫瘤晚期的患者住院,這樣的患者不但身體狀況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慮。在護理這樣的患者的時候,護士們往往會更加的小心和細心。一個簡單的操作,在別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鐘,但在這樣的患者身上卻要花上半個小時。每次護士都是一身汗卻毫無怨言,帶給患者和家屬的都是善意言語和理解的微笑。一年來,我們已經收到來自患者和家屬的多封表揚信,甚至有在患者過世后,家屬為表示感謝親自送來的錦旗。
三、加強護理管理,嚴把護理質量關,確保護理安全
1、要求護士嚴格遵守護理核心制度、各項規章制度及各項操作規程,嚴把護理質量關,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做到事前有評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進。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工作按標準完成。
2、充分發揮護理質控小組的作用,調動質控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與責任心,能夠做到主動承擔檢查責任,幫助科里同事共同進步。
3、親力親為,切實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總結,使護士自覺提高護理質量。
四、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
1、多學習:向經驗豐富、工作突出的護士長學習,學習她們的工作經驗、工作方法;向中國醫大一的護理同仁們學習,學習她們的先進管理機制、排班方法、工作狀態;向科里的護士們學習,學習她們工作中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2、多與科護士長溝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發現工作中的隱患,隨時調整工作狀態,跟上醫院的步伐。
3、實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關心體貼科里的護士,有困難主動幫助。在工作中嚴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充分發揮每一名護士的優點,調動護士們的積極性。
五、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強化基礎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以來,加強基礎護理服務,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為患者解決難題。
2、彈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方便為患者提供服務。通過彈性排班,不但減輕了護士的工作負擔,更主要的是解決了患者晨晚間護理、上午處置晚、患者對責任護士不熟等實際問題。
3、設立溫馨提示卡、健康宣教卡,方便患者,滿足患者需求。
4、加強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搶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訓。人人達到面對重患不慌張,搶救配合有章法。
六、加強院內感染的管理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科室感染質控小組按計劃進行檢查、總結、記錄。
2、按醫院感染科要求,定期進行院內感染知識培訓。
七、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關鍵詞 護士分層管理 護理管理 應用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Yuan Yuho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yuan City,Henan 459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summarizes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We compared and analysed th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c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ratification. Results:All of the quality of care,nurses' job satisfaction and in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Conclusion:We implementated the human resources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are,and improved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through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Key words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Application
目前,我們的護理工作依然存在這樣的現象,即不同工作經驗、不同學歷的護士從事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不能充分發揮每位護士的能力和潛能,長此以往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以及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進行護士分層次管理。現就心內科在臨床護理中實行層級管理取得的成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隨機選取心內科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實施分層管理的時間將護理質量分為實施前和實施后,實施前,即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間的護理質量;實施后,即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的護理質量。
方法:①制定護士層級框架和任職條件:依據護士的工作能力、學歷、職稱和年資將護士劃分成5個層級,即N0~N4,工作能力是最主要的層級劃分依據。a.N0級:無執業證護士,由新入科和輪轉護士承擔;b.N1級:成長期護士,由工作3年及以下的護士承擔;c.N2級:熟練期護士,由超過3年工作經驗的護士和低年資護師承擔;d.N3級:專業精通型護士,由高年資護師和主管護師承擔;e.N4級:最高層級護士,相當于臨床護理專家,由高級職稱護士和專科護士來擔任。②制定各層級護士職責:a.N0級負責患者的生活護理;b.N1級負責病情較輕患者的護理、一般專科護理和患者的健康指導;c.N2級負責較重患者的護理,參與危重患者搶救等;d.N3級負責重癥患者的護理及搶救、專科護理指導、臨床帶教等;e.N4級負責危重患者專科護理,危重疑難查房,護理科研,持續質量改進等工作。通過明確各級護士的崗位職責,各級護士對應承擔的工作內容不斷熟悉,護理技術逐漸深入和精湛,改善了護理工作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1]。③明確層級護士業務要求及分層培訓:分層培訓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須在內容上滿足學習者需要[2]。a.N0級培訓各項規章制度,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在責任護士指導下完成護理工作;b.N1級培訓相關專科的理論知識、護理技術操作,具備正確的治療處置能力;c.N2級培訓發現問題能力,完成重癥患者護理的能力,較好的文字表達和溝通協調能力,指導低層級護士及護生的能力;d.N3級培訓教學方法、授課技巧、科研設計等;e.N4級主要進行管理技巧、護理質量改進和循證護理等方面的培訓。④細化各層級考評及晉級標準:定期對各級人員進行專科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考核,同時將護士的工作表現、工作質量、工作量、患者滿意度、崗位風險等因素納入考核要素,每年綜合評定1次,確保不同層級的護士能上能下,打破論資排輩的舊觀念,真正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
效果評價:由科室質控組對實施前和實施后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每月向患者及本科室醫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他們對護士的滿意度,另外還要在護士中調查她們對分層管理的滿意度。研究者在調查對象填寫問卷和調查表前,要求使用統一的指導語說明,詳細耐心地向調查對象解釋問卷填寫過程中的疑問,當場發放調查表及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
結 果
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后,基礎護理、危重護理、技術操作、患者和護士滿意度及醫生對護士滿意度均較實施前有大幅提高。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討 論
護士分層管理有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該管理模式能夠充分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每位護士學習專科知識和各項操作技術的主動性,管理能力也能夠得到鍛煉,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升。
分層管理模式的實施促進了醫護之間的主動溝通,使得醫生在各工作環節能夠與護士共同協調,醫護工作關系更和諧,同時護士會主動跟醫生查房,根據掌握的患者治療方案及醫療需求,及時調整護理措施,是臨床護理工作高質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
護士分層管理促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使護患關系更加密切。以往護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日常的醫囑性治療、護理和記錄工作上,缺少巡視病房時間,缺乏護患交流以及對患者生活護理需要的關注,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的實施,使得護理崗位、技術要求、工作職責與護士的分層級管理實現了有機結合,能夠充分發揮各層級護士的作用[3],分級使用護理人員,不同級護理人員各司其職、責任明確,這樣護士就獲得了時間和精力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落實基礎護理服務措施、實施健康教育以及與患者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鞏固了專業基礎,患者的滿意程度提高。
護士分層管理能夠提升護理隊伍的凝聚力。這一管理模式體現了充分授權,高層護士接受護士長的授權,并且對護士長負責,履行對下級護士工作質量指導和監督責任,各層級護士組成護理小組相互配合、相互溝通,共同為患者服務,營造了團結、和諧、發展的護理團隊。
護士分層管理的實踐讓我們感受到各級護理人員崗位職責,只有將不同的護理人員安排在其最適合的崗位,才能夠充分發揮其能力與水平,因此,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培養和建設護理人員梯隊,保證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還能夠提升護理隊伍的凝聚力,使患者的滿意程度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使其看到了未來,感受到了專業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29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254-01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對于醫護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在護理人員的配置與工作崗位的配置上存在嚴重脫節的情況[1]。依照職稱進行崗位安排仍然是目前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的主要方式,但鑒于該方法不具備權威性與科學性,不能夠從德育、業績、考勤以及才能多方面準確地考評護理人員,因此我國優先提出護理工作分層次管理的模式[2]。由于大部分科室存在護理工作量大、患者需求較多、護理服務要求高等特點,因此采取分層次管理的方法能夠真正滿足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本文就分層次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質量中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與總結,具體報告如下。
1優質護理服務
優質護理服務在臨床上是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前提下,將護理工作做到全面責任化,并深化護理服務內涵,將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提升。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到實處即是在護理過程中處處為患者著想,以滿足患者的身心所需作為護理目標,使患者得到優質的、滿意的、安全的、高效率的護理[3]。優質護理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滿足患者基本生活所需;②保證患者治療與護理安全;③注重患者的軀體舒適感;④關注患者心理健康;⑤贏得患者家屬的支持;⑥提升患者的社會滿意度。
2傳統管理方法
傳統的管理方法為將病區病床分為3-5組,對每個組采用整體護理管理方法,將護理班次設定為責任班、早班、治療班、夜班四種,早班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15點,治療班時間為早上11點至下午6點半,小夜班時間為18點至零時2點,大夜班時間為2點至9點,責任班則為早上8點至12點以及下午14點半至17點半。責任班設立2名責任護士,早班、夜班以及治療班分別設立1名責任護士,每位責任護士分管3-4名普通護士,并負責患者的護理、宣教、護理日志書寫等[4]。所有護士進行輪班制,而責任護士則相對固定。
3分層次管理
3.1從業資格與待遇分層化根據各個科室的特點與護理人員的職稱、學歷、品德、綜合能力等,將其分為責任組長、普通護士、助理護士以及護理秘書四種層次。責任組長由年資長、年度考評優異、工作能力強、應急能力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并要求必須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普通護士由專業知識扎實、年資長、獨立工作能力強的護理人員擔任,并要求必須具備中專及以上學歷。助理護士要求年資較低的護理人員擔任,并要求必須為中專及以上學歷。秘書護士則需具備護士執照,并通過醫院各個部門考核。針對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其待遇分配各不相同,責任組長的獎金系數最高,其次為普通護士,依次分別為助理護士與秘書護士。在工作過程中,隨著經驗的累積與考評成績的提高,助理護士可升級為普通護士,而普通護士可升級為責任組長[5]。
3.2責任分配分層化根據科室的床位數量將其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名責任組長與一名助理護士進行責任看護。要求責任組長的職責主要為及時解決患者所需、應對緊急情況、檢查其他護理人員的工作、完成護理日志、進行健康宣教與康復指導。而助理護士則輔助醫生進行患者的治療工作、基礎護理。普通護士負責輪班制,在助理護士與責任組長休息時,頂替她們的工作。而秘書護士則負責各個科室的物資管理[6]。
3.3培訓分層化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批培訓,首先根據各個科室護理人員的層次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并成立培訓考核小組,以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情況進行考評。實施集中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優質護理服務相關文件、各個班次職責、科室制度、常見病護理與急救護理[7]。由專家演示基礎護理規范與常用護理技術。對于普通護士則應加強優質護理流程與護理禮儀教育,對于助理護士則應適量增加急救技能、溝通技巧以及基礎理論培訓,對于責任組長應給予護理查房培訓。
3.4考核分層化根據各個科室護理人員的分層情況建立相應的考核手冊,主要包括責任組長、普通護士、助理護士以及秘書護士四種考核手冊,從以下多個方面考察護理人員的綜合水平:①團隊協作能力;②基礎護理操作;③專科護理能力;④病房管理能力;⑤健康宣教水平;⑥護理日志與病歷書寫完整性;⑦職責履行情況;⑧醫囑處理方法[8]。各個層次的護理人員的考核側重點各不相同,例如責任組長主要側重于對于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危重患者護理效果、應急能力、帶教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專科護理的落實,而普通護士則主要考核輔助健康宣教的能力、護理日志與病歷書寫情況、職責履行情況、應急能力等。助理護士主要側重于考察其基礎護理操作規范、護理操作標準情況等,而秘書護士則考察其物資管理情況。依照上訴考核手冊,通過每月一次的考試,對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進行考察。對于通過考試的護理人員,給予口頭鼓勵與適當的物質鼓勵,而對于未通過考試的護理人員,則需進行批評教育,并根據其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教育[9]。
4前景展望
分層次管理的目標較為明確,不僅能夠使各個科室護理工作井井有條,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還能夠促進護士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鍛煉其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分層次管理,能夠良好地改善護理工作量大、護理差錯多、護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不僅在各個科室營造出良好的管理與學習氛圍,還能指導護理人員將工作時間合理分配,保質保量地完成護理任務。分層次管理還更符合臨床要求,具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與培訓方式能夠使不同水平的護理人員跟上醫學發展的速度,結合該科室的臨床特點進行護理。因此本文認為,分層次管理對于提高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有重要的價值,且在今后的護理工作管理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10]。
5小結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優質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起到以下幾點作用:①合理利用物力與人力資源,使護理人員的最大價值被發掘出;②增加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護理工作效率;③提高主管護士的管理與服務意識,提升自我價值感與工作積極性;④促進低年資護理人員成長;⑤改善護理服務質量;⑥增加患者滿意度,和諧護患關系;⑦保證護理安全性與及時性。因此本文認為,分層次管理對于提高優質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天雯,等.我院在職護士培訓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8,1(1:28.
[2]張勃潔,等.探討現代護理服務模式、提高優質護理服務質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99-100.
[3]李善玲,等.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的實踐與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7:844-845.
[4]王衛東,等.淺談醫院管理年活動中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做法和體會[J].護理雜志,2007,24(3:84-85.
[5]王桂玲,等.提高門診患者滿意率的做法及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7,7(3:43-44.
[6]萬俊麗,等.分層次護理管理在中心ICU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7,4(26:77-78.
[7]顧蕓,等.分層次按職稱上崗管理模式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護理研究,2007,21(9:2449-2550.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2-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n the violent behavior of psychiatric department.Method:Since July 1,2015,obtained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nurses,17 nurses working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 work for more than 1.5 years,used th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flexible scheduling,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es,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of N1-N4,the development of each level of nurses job responsibilities,took the fla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s a whole nursing work mode, 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violent behavior of nurses in the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e stratified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violent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tratified management; Psychiatry department; Viol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Xianyue Hospital,Xiamen 36101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2.030
精神科暴力行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影響下突然發生的自殺、自傷、傷人、毀物等沖動行為,以攻擊行為較為突出,具有極強的爆發性和破壞性,會對攻擊對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1]。及時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發生是精神科護理的首要工作,更是精神科護理的難點之一。據調查,精神病患者暴力攻擊行為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群的10倍。有研究發現在精神病患者的攻擊對象中,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占首位,而護士所占的比例最高[2]。筆者所在科對精神病患者發生暴力行為進行根源分析,其中,患者因素、工作人員因素、管理因素、環境因素所占比例最大。而工作人員因素、管理因素是護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選擇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是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前提。護理人員的分層次使用是適應現階段護理管理的一種重要模式[3]。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筆者所在科是中西結合科封閉式病房,收治的是男性精神病患者。通過實行護士分層管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科開放床位50張,共有17名護士,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5名,護士9名;本科學歷6名,大專學歷6名,中專學歷5名;性別:男護士2名,女護士15名;年齡分布:20~30歲12名,30~40歲3名,40歲以上2名,平均年齡27.3歲。精神科工作時間:其中25年以上者1名,16~25年者1名,6~15年者4名,5年以下者11名。
1.2 方法
1.2.1 確定層級 根據護士的職稱、學歷、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按照筆者所在醫院制定的護士分層使用標準,考核崗位勝任能力、專科實踐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完成任務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全局觀念、工作責任心、服務態度等,經過醫院及科室兩級考核后評定為N4護士1名,N3護士6名,N2護士5名,N1護士5名。
1.2.2 實施分層培訓及考核 根據不同層次制定各自的培訓方案,護理部及科室負責培訓計劃的實施。N1護士主要培訓三基技能、應急能力、精神專科理論知識和技能、患者溝通技巧等。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60學時。N2護士著重于精神專科理論知識及技能的提高,中醫各項物理治療操作技術,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40學時。N3護士培訓主要以教學、科研能力、風險評估及防范能力為主,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30學時[4]。護士長每日晨會進行提問,每月組織理論和/或操作技能考試,護理部定期組織抽考,成績計入績效考核。
1.2.3 工作模式 采取扁平化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工作模式。將16名護士分為兩組,設2名責任組長,責任組長不參與值夜班,以保證患者治療、護理的連續性。組長經過競爭上崗,每3個月考核1次。每組由不同層級護士組成,每名護士包干4~5位患者,負責所包干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期間的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工作。N3護士負責急危重患者、護理技術難度大的患者。N2護士負責較重患者,N1護士負責較輕患者[4]。績效與層級掛鉤。
1.2.4 排班方法 按照護士分層使用的方法彈性排班。采用APN排班,各班次保證雙崗制,強弱搭配。每天安排備班,備班在家休息,24 h手機暢通,隨時調配。A班工作時間為08∶00-15∶00,P班為15∶00-22∶00,N班為22∶00-08∶00,護士長及責任組長、辦公班護士上正常班,工作時間為
08∶00-12∶00,14∶30-17∶30。
1.2.5 不良事件的上報 筆者所在醫院制定護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制度,采用不良事件直報系統,各個班次發生不良事件直接用自己的工號在護理管理系統按照不良事件的種類、內容、原因分析、事件后果、整改措施等方面進行填報。護士長每天對管理系統進行查看,防止漏報、錯報,并在1周內組織全科工作人員對不良事件進行討論,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每月統計不良事件數,計算每月不良事件、暴力行為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實施分層管理后6個月患者暴力行為發生率較實施分層管理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對預防精神科暴力行為起到關鍵作用
筆者所在科收治的是急性重性精神病患者,床位與護士比達到1∶0.34,與衛生部三級精神病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版1∶0.35很接近[5]。這與醫院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護理工作是分不開的。護理管理者要結合精神專科護理工作的性質、特點,科學合理排班、彈性排班,以保證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護理安全。同時還要在充分考慮人力成本的基礎上探索如何使護理工作達到最大的效益[6]。
3.2 分層管理有利于保證護理安全,降低患者暴力行為發生的風險
表1結果顯示,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后患者暴力行為發生率下降(P
3.3 分層管理提高護士的競爭意識及學習熱情,消除職業倦怠
護士分層次使用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對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責任組長實施動態考核,3個月為一個考核周期輪換1次。鼓勵N3以上護士競爭責任組長,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激勵了護士的學習意識,提高了護士自身的職業價值感和榮譽感。
3.4 分層管理對培養人才,對調動各層次護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起積極的作用
分層管理拓展了護士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空間,為專科護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6]。責任組長經過競爭上崗,這一舉措刺激了護士的學習意識,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增強了職業榮譽感,提高了對職業的熱愛。分層管理模式由護士長全面負責護理人員的教學及護理質量監控,組長配合護士長負責本組護理人員的專科技能培訓及考核工作,重點突出臨床技能、專科護理、教學、溝通協調能力,同時承擔護理業務指導和護理管理工作。臨床護理技能是護理管理者取得下屬信任的基礎,是衡量護理管理者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9-10]。通過培訓,從整體上提高了組長的專科技能、操作能力、教學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暴力行為是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指標之一,通過分層管理,有效降低精神科病房暴力行為發生率,同時鍛煉了組長,為筆者所在醫院培養了一批護理骨干及臨床教學師資,有3名組長成為福建醫科大學及中醫藥大學的臨床護理教師,1名組長參加2014年全國精神衛生專科護士培訓班,取得全國理論第二名的好成績,護理專業人才脫穎而出,為培養臨床護理專家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護士分層管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暴力行為的發生,提升護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哲寧.精神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
[2]陳維梅.關于暴力行為的理論與對策[J].國外醫學:精神病分冊,1990,6(17):139.
[3]卜方,陳華榮,陸根蘭.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模式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7,22(2):52-54.
[4]林莉莉.臨床護士分層管理的應用與評價[J].醫院管理雜志,2014,21(5):463-464.
[5]衛生部醫管司指導.中國醫院協會主編:三級精神病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
[6]張洪君,蘇春燕,周玉浩,等.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399-401.
[7]侯安營,田梅,劉杰,等.不同年資護士應對精神科暴力行為能力的調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140-141.
【摘 要】目的:通過對我院內科護理的實踐研究,探索分層管理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內科護理員人做重新安排,按照護理工作年限、專業學歷、不同職稱等將其進行分層管理。結果:分層管理對內科護理工作進行很好的監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結論:分層管理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有利于改善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提升團隊合作力量、促進護理工作積極性、激勵護士提升專業素質等,對內科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分層管理;內科護理工作;應用效果
隨著國家醫療事業的大步向前,衛生制度改革對相關醫療工作做了很大的改善,隨著2010 年“優質護理服務”工程的啟動,我國對護理工作開始了全新的嘗試,我院積極響應號召,以內科護理工作為試驗主體,隨機抽取2014 年6 月-12 月入院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分層管理的方法看實際取得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將研究做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此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內科2014 年6月-12 月入院治療的患者500 例,開放病床100 張,病床使用率99.5%。內科護理工作人員28 名,均為女性,年齡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31 歲。其中專業主管護師4 名、護師9 名。護士12 名,助理護士3 名,其中本科學歷6 名,20 名大專學歷,2 名大專在讀。
1.2 方法
1)將工作制度定位分層責任制,即按照主管護師- 護師- 護士- 助理護士這樣的順序對500 例研究樣本做護理,根據相關需求做好觀察、記錄、監督、檢查,以高級別引領指導低級別的護理方式,保證做好帶教的同時為內科患者做好護理工作。
2)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從患者住進內科病房開始,護理人員開始幫助患者做記錄、熟悉環境、做各類登記等,工作盡量細微,甚至幫助患者訂餐,為患者倒水等。患者住院期間,被分配的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相關飲食計劃、起臥時間表等,有條件的要在床頭放置溫馨提示卡,營造貼心友愛的環境。在患者出院前做好滿意度與臨床服務調查,做好出院指導,宣講教育手冊,嚴格落實醫院的護理政策,此時管理護師要做好監督檢查,及時為護士或助理護士做指導。
3)采用獎勵制度改善護理質量,將主管護師、護師、護士等分責,施行三級考核制,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做好護理工作的安排與管理,并將相關患者滿意度、工作認真度劃歸到考核范圍,每日小總結,每周大總結,對表現突出的護理人員予以獎金獎勵,對于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予以總結處理,主管護師、護師、護士等逐級總結,不斷完善護理工作,爭取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
4)將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方式、方法及患者滿意度作為考核條件,護理部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評價,針對護理過程中的優劣做認真記錄,以結果為參考,實施競爭上崗。
2 結果
我們將分層管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做對比,參見表1、表2。
3 討論
3.1 分層管理有利于改善內科護理工作質量
我們護理的主要內容主要有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分層排班,有效的貫徹崗位激勵原則,各個級別的護理人員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的照顧護理患者,責任感與榮譽感生級,通過對護理程序的重新規劃,護理計劃的改善實施,積極促進了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
3.2 分層管理有利于提高護理團隊合作意識
管理護師承擔起領導護理隊伍的責任,各層級別的崗位都顯得更加明確,不存在責任推諉與相互扯皮的現象,各級別人員各司其職,做到綜合協調,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在主管護師的帶領下,各班組分管固定床位,更加熟悉責任范圍內的患者病情,團隊作業,做到更細致更穩妥更科學的護理。
3.3 分層管理有利于促進各級別護理人員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
與傳統的工作方式相比,主管護師不僅要處理一些行政事務還要參與大量的護理工作,護師與護士只要負責基層護理就等于完成任務,責任全部落到主管護師身上,在分層管理后,各級別人員都承擔相應的職責,在工作中接受高級別領導的監督檢查,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考核,這樣不僅讓大家態度更積極,更能主動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投身護理事業中。
3.4 分層管理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通過分級管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被激發出來,在遇到問題時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有意識的進行自我充電,通過不斷學習夯實基礎,精進專業,各個級別的提升有利于整體隊伍能力的提升,為醫院的護理實力添磚加瓦。
為目標的“示范工程”活動, 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任務: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2、通過學習使全科護士掌握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確保取得實效。
3、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分層管理、體現能級對應。并制定相關職責。
方法及措施:
1、1-3月(籌備啟動階段)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優質護理服務文件》《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達到思想認識。
2月組織科室護士結合本科特點,開展護理服務專題討論。
2、4-10月(組織實施階段)
a、4月科室組織高年資護士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學習工作經驗。
b、5月試行分組排班,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
c、6月-7月組織全科護士制定適合本科室的職責,工作流程,并運用實施。重新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根據每組責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夜班按工作量補貼。體現多勞多得。
d、8-10月結合我院開展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進一步明確責任護士工作職責,加強主觀能動作用,協助醫生實施診療計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與醫生溝通,隨時與患者溝通,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為目標的“示范工程”活動, 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任務: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2、通過學習使全科護士掌握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確保取得實效。
3、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分層管理、體現能級對應。并制定相關職責。
方法及措施:
1、1-3月(籌備啟動階段)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優質護理服務文件》《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達到思想認識。
2月組織科室護士結合本科特點,開展護理服務專題討論。
2、4-10月(組織實施階段)
a、4月科室組織高年資護士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學習工作經驗。
b、5月試行分組排班,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
c、6月-7月組織全科護士制定適合本科室的職責,工作流程,并運用實施。重新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根據每組責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夜班按工作量補貼。體現多勞多得。
d、8-10月結合我院開展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進一步明確責任護士工作職責,加強主觀能動作用,協助醫生實施診療計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與醫生溝通,隨時與患者溝通,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我自2013年初前往黃南州縣人民醫院進行衛生幫扶,根據近一年的衛生幫扶工作實踐了解農牧區醫院面臨的實際困難,提高護理質量的緊迫。我省地域遼闊,農牧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為方便農牧民患者就醫,基層醫院多為綜合性醫院,院內沒有嚴格的科室區分,值班護士要獨立完成起內、外、婦、兒患者的護理工作,為了更好的滿足多層面農牧民患者健康需求,提高低年資護理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已成為牧區基層醫院一項重要的工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4月,通過競聘增設一名骨干為護理部任護理部副主任,全面職負責護理質量和人員的綜合培訓。選拔2名護理骨干作為參加工作5年以下年輕護士培訓、考核的帶教老師。參加規范培訓的護士有22人,其中工作不滿1年者7人,2~3年者9人,4~5年者6人。帶教老師根據不同階段的臨床實踐,結合青海牧區基層工作需要制定出護士層級培訓計劃,通過現場提問、護理查房、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考核。
1.2 方法
1.2.1 工作不滿1年護士基礎知識培訓
1.2.1.1 崗前培訓 護理部組織崗前教育及護理規范的訓練,由帶教老師介紹醫院環境,熟悉《護士條例》、服務禮儀內容、護患溝通技巧及醫院的基本規章制度。
1.2.1.2 三基訓練 了解牧區基層護士的工作職責、程序及基礎護理學知識[1],掌握基本工作流程、護理操作常規、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培訓"三基"(即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使其與牧區基層臨床實踐相結合。
1.2.2 工作2~3年護士的專科培訓
1.2.2.1 病情觀察 掌握牧區基層患者的主要治療、給藥方法、常用劑量、毒副反應及護理要點,將安全意識貫穿于患者病情觀察及護理的全過程。
1.2.2.2 專科培訓 參加院級及科室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熟練掌握符合牧區基層患者實際需要的基礎專科理論、護理要點及護理技術。負責培訓的護理部副主任有計劃地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專科操作講座及示范,安排低年資護士參與專科技術操作。
1.2.2.3 危重癥護理 了解搶救藥品劑量、濃度、藥理作用及物品、儀器的使用方法,熟練掌握心肺復蘇、心臟除顫等急救操作技能,獨立完成各類術前及術后患者的護理。掌握各類儀器的操作方法(如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等)。
1.2.3 工作4~5年護士的綜合素質培訓
1.2.3.1 急救技能培訓 工作4~5年的低年資護士要求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熟練掌握牧區臨床護理工作常見并發癥、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不斷總結經驗和提高搶救水平。
1.2.3.2 溝通技巧 面對健康衛生知識缺乏的牧區患者,通過挖掘、培養護士語言溝通的技巧,將綜合專業知識轉變成農牧區患者通俗易懂的語言,縮短護患之間的差距,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1.2.3.3 教學式學習 工作不滿4~5年的低年資護士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操作技能,在培訓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專題護理查房,安排科室小講課、院級大講座。護理部選派護理骨干去省級醫院進修學習,學習結束后,將所學知識在全院進行匯報交流。
2結果
工作5年以下各層級護士由帶教老師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經培訓后補考,直到考核通過。護理部每月抽查科室培訓考核情況,合格率達不到90%,扣除帶教老師及不合格護士當月績效工資。對于綜合考核成績優秀的科室及個人,與年底科室評先選優掛鉤。當月培訓考核成績作為科室護理質量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