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體寫作教程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28 22:40: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實用文體寫作教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實用文體寫作教程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32-02

一、前言

應用文寫作是目前多數技工技師學院開設的課程,屬于技能基礎性課程,是學生進行社會基本文字撰寫的基礎,在教學中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全面發展,會書寫基本假條、申請書、通知等方面的能力。現代信息化時代,要求人才全面發展,學習寫作,尤其是學習生活中實用的應用文寫作知識。技工院校培育學生的主要目標在于綜合技能素質的提高,以就業和技能服務社會為目標,而不是單項知識的儲備能力的提高。提高寫作水平是技能型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是現代化社會生活提出的重要任務。

傳統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講授,仍然采用初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概念性講解、模式化寫作;技工院校學生一直存在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知識儲備量小,很難接受普通教育中學生知識獲得的方式。但是技工院校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心強的優勢,通過活動任務接受知識、學會技能效果好。

工學一體化是一種打破傳統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通過實踐專家、方法專家和專業教師把工作過程提煉成適合教學的典型工作任務,同時設計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任務單,讓學生通過任務單的引領,學習過程模擬工作過程,為完成工作而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教學模式。

二、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從根本上講就是以就業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技工院校就應當以社會、企業的發展需求為依據,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探索出培養技工院校學生的最佳教學模式,才是自身的生存發展之策,是技工院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較高綜合素質學生的必要條件。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職業教育效果不理想,與職業教育根本性理念有差別。

1、傳統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活動大多只體現出了一個“教”字,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其他教學要素都是輔助條件。上課時,學生僅僅是一個被灌輸者,只是一個記憶者,只能憑借教師的單純講解和自己的理解接受枯燥的文字內涵;教師在教授過程的講解,部分學生可能因為理解能力不夠或其他原因,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應用文寫作中的要領,最終導致工作中遇到相關需求仍然不會寫出合適的基本文件;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字寫作與理解的能力,只會進行技能操作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以后,只能進行最基礎層次的工作,不能有效地借助資源學習,個人提升機會小,個人綜合評價低。

2、應用文寫作“工學一體化”教學的優勢

“一體化教學模式”集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素質教育于一體,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學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角色轉變為監督者、指導者、主導者等。工學一體化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通過任務驅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任務活動牢固掌握所要學習知識的內涵,在實踐中完成學習。

應用文寫作實質是文字能力的學習,一些教學人員可能認為“工學一體化”教學只是適合工科實踐類課程,但工學一體化教學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典型任務驅動,技工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與普通教育培養學生的目標相差甚遠,那么任何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學習,都可以通過此種教學方式來更好地實現; 且技工院校學生自身普遍存在的學習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等弱勢,好動、好奇心強的優勢,更要求技工院校各科的學習教授使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帶動學生主動性。

三、應用文寫作“工學一體化”教學具體措施

1、首先宏觀措施的建立,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

(1)營造實施應用文工學一體化教學的良好氛圍。技工院校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牽扯面很廣,決不是幾個人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必須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協作;也不是一個科目或幾個科目實施就能解決根本改革的,必須各科目分層次,相互輔助展開。一方面,應用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阻力主要來自基礎課程教師長期以來養成的灌輸式教學習慣。另外,從普通教育進入技工院校的學生本身對新的教學模式就很難一下理解,一體化教學的重要性的認識也是十分關鍵的。首先,邀請學校工科類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中開展好的教師團隊給各基礎課展開一體化教學的座談會、研討會,充分轉變教學思維、體會工學一體化的在技工院校開展的優勢。其次對于學生,在思想上要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通過企業信息反饋,往屆畢業生的親身工作體驗,使學生明白到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者,學會解決問題是關鍵,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2)編寫適合應用文寫作的工學一體化教學的大綱校本教材。過去,技工院校所使用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只適用于分段式普遍性教學模式,工學一體化教學采用的是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任務性教學;同時各學校學習應用文寫作的學生專業各不同,例如交通類技師學院學生主要學習汽車、機械等方面專業,這些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就應該主要在專業基礎上開展,借助專業編寫適合專業領域內的應用文寫作。

但工學一體化教學沒有現成的可借鑒的大綱、教學計劃。根據企業及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企業調研、企業專家座談,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企業對人才培養定位的需要,編寫適合技工院校學生教育的教學的校本教材或工作頁,以解決實際問題或專業課領域內典型任務為目標的校本教材模式。

篇(2)

寫作課是高等師范教育中文系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但是在各高師院校往往將其放在一個角落里來對待,無論是對師資的培養,還是對課程的投入、課程的重視程度都遠遠不夠,是一門被打入“冷宮”的學科。如果照著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寫作課在高等師范教育中已經沒有出路了。高等師范教育如此對待寫作課正確嗎?顯然是不正確的,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新的辦法,改變寫作課目前的尷尬狀況。

 

一、教學定位要準確

 

寫作,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實踐性精神創造活動。就其過程而言,寫作是借助書面語言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情感和認識,制作文字作品的精神勞動。通常我們將寫作分為廣義寫作和狹義寫作。廣義寫作就是關于普通文體的基礎性寫作;狹義的寫作一般專指作家的寫作,即文學寫作。

 

我們弄清楚了寫作的概念,就應該思考高等師范教育的寫作課應該側重于哪些方面,如何來開設。有些高師院校只重視寫作的基礎理論,而忽視了具體文體的講解,使得學生們誤認為寫作課是一門不得不開的課程,在學完寫作課程之后,寫作能力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只是通過寫作課了解了許多寫作理論,現實指導意義不大。還有的高師院校只是簡單講解寫作的基礎理論,把重心放在文學文體寫作上,提高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這兩種情況都是片面的,不夠科學的。我認為高師院校的寫作課教學,應該以寫作基礎理論為根基,以文學文體教學為輔助,將實用文體教學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對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培養,真正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寫出一手好文章來,實現既傳授寫作本領又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雙重任務。

 

好的課程設想應該有好的教材來輔助,但現有的高等師范院校的寫作課教材對實用文體重視不夠,比如現在好多高師院校使用的由尉天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3月第一版的《基礎寫作教程》一書,共為十章內容,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至第七章都為寫作的基本理論,第八章是散文,為文學文體,第九章是科普文,第十章是評論文。縱觀全書,僅僅是第九章、第十章兩章為實用文體,可見實用文體在此書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再看由董小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6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20次印刷的《現寫作作教程》,全書共12章,只有第6章的新聞文體,第8章的理論文體和第9章的實用文體屬于實用類文體,實用類文體只占全書的四分之一,可見該書對實用文體的重視也是不夠的。由此可見,要重視實用文體教學,首先就應該在教材編寫上突出實用文體的地位,這樣才能更好的彰顯其重要性。

 

二、培養目的要明確

 

大學學習是學生投身社會的前期準備,“應世”是他們的急務。社會需要英才,但英才是通才基礎之上的英才。人首先是社會的人,因此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其中,極為重要的就是實用寫作能力。有些學者認為。高等師范教育是培養中小學師資的,不必要把實用文體的寫作教學放在重要的地位。這種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一個人不管他具有多么高深的專業知識,不管他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但如果連一份像樣的實用文書也寫不出,自然很難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法正常交流,也就難以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因此,應當強化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一個講解-練習-評析-再練習的反復過程,非朝夕之功可奏效的。正如我在講課中對學生所說的,寫作課要本著“以講為輔,以練為主;精講多練,重在實踐”的原則,使學生在學完寫作課后能“學有所得,學能所用”。

 

通過對寫作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寫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常用實用文的寫作技法,不但能完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任務,而且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能夠獨立撰寫各類實用文體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不管從長遠看,還是從學生眼前的利益看,寫作課所肩負的使命不光是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把所學到的寫作知識轉化成寫作技能,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用寫作能力責無旁貸。這就要求教師加強教學研究,及時借鑒新理論、新觀念,以提高教學效果。

 

社會上多有大學畢業生因不會寫自薦書、通知、調查報告之類而不能勝任工作或者失去競爭力,或許他們寫起詩歌、散文、小說來相當不錯。何以如此呢?究其原因是寫作課沒有應社會所需,急社會所急。現在的高師院校的畢業生也不全是去做教師,隨著全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相當一部分師范院校畢業生不能走上教師的工作崗位,他們就需要到社會上自謀出路,因此,適當的實用文寫作能力就成為他們面臨就業壓力,成功就業的一門必要本領。

 

三、教學重心要抓牢

 

寫作教學既然加強實用文體教學,那就應該有所側重,抓牢寫作教學的重心,即實用文體的寫作教學。教學內容要既有廣度,又有針對性。廣度,是指內容要廣泛,行政公文、規章文書、會務文書、事務文書、禮儀信函、經濟文書和科技文書。如此多的內容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全部講完,這需要教師精講部分內容,其余的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學。針對性,是指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講授,如,新聞專業要講授消息、通訊、專訪、評論等文體的寫作方法。

 

為了保證實用文體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還應該改變原有教學方式:

 

1、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合作的課堂學習環境。

 

改變填鴨式教學,采用討論式教學,加強互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大膽評論。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根據社會現實,編選適當的案例,多進行例文分析和病文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適當調整教學程序。

 

教材一般都是按概念-分類-作用-特點-文體舉例-寫作、注意事項及要求的體例進行編排。教師上課不可墨守陳規,以精講多練為原則,由例文分析人手講解文種的寫法特點、注意事項及要求,這樣化枯燥的抽象說教為生動可感的具象。然后再進行病文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進行分析、討論,在比較鑒別中進一步掌握寫法。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用文體寫作重在應用。因此,必須多寫多練,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理解。在練習中達到鞏固和提高。可采取模仿練習,依照課本例文,按教師命題要求學習寫作規范的實用文;填補練習。對一些實用文有意省略寫作格式要求的某些部分,然后讓學生予以補充完整;改錯練習,找幾篇在格式或內容上有錯誤的實用文讓學生進行指正;比較練習,引導學生對相似文種進行多方面比較,辨其異同;情境模擬練習,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換位,可使學生真正把握實用文書內容的處理方法。

 

篇(3)

關鍵詞: 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關注問題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of writing; concern about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35-01

作者簡介:鄭娜(1980-),女,陜西西安人,西北大學本科畢業,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從事教學秘書工作。

1 “應用文”的定義在大中專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應用寫作教材與論著有幾百種,關于“應用文”的定義各持所見,其中不乏偏頗處和值得商榷處,表現在大中專教材上面的問題尤為嚴重。例如:

1.1 應用文是黨的機關和行政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民群眾,行使管理職能、辦理具體事務的重要工具。它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指導作用,是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障。各級黨的機關和行政機關制發的應用文,都必須用來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執行國家的法律和法令,絲毫不能偏離黨和國家的政治目標和政策軌道。因此,應用文是觀點鮮明的文體,是嚴肅鄭重的文體,是有著充分權威的文體,要求作者必須有嚴肅認真的態度。

這段文字關于應用文的定義至少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沒有揭示出應用文的本質特征;二是對應用文的作用不僅描述錯誤,而且夸大其詞;三是關于應用文性質的定性是不正確的。

1.2 實用文體,也稱應用文體、常用文體,是人們處理各種事物(注:此處應為“務”,原書有誤。)和進行交際活動時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實用性文章。實用文在日常工作、生產、科研、學習、辦理公務、處理個人事務時經常使用,具有直接使用價值和某種慣用體勢(注:此處應為“式”,原書有誤。)。它是人們交流思想、互通情況、解決問題、處理事務的工具。

就目前關于“實用文體”、“應用文體”和“常用文體”這三個概念約定俗成的定義來看,這段文字存在著以偏概全的邏輯問題。裴顯生教授在《現作學?緒論》中說:“應用文,作為人們處理公私事務常用的文體,包括機關應用文和私人應用文兩類。而實用文除包括上述文種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習慣上不稱之為應用文的新聞文體、學術文體、史傳方志文體等等,其范圍要比應用文寬泛的(注:此處應為“得”,原書有誤。)多。我們講的實用文,是與藝術文相對應的所有文種。”實用文和應用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用文是包含在實用文概念之內的,應用文體是實用文體中的一種,范圍小于實用文體。而常用文體不僅包含實用文,而且包括文學體裁在內。

2 關于應用文的正確的定義

應用文的正確定義有兩個要點:一是應用文與文學作品的不同點;二是應用文存在的社會價值,即應用文的實際使用價值。只有把握住了這兩點,才能揭示出應用文這一概念的本質內涵。就目前各種論著、論文關于應用文的定義來看,下面這些定義值得我們參考。

2.1 應用文書,又稱文書,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為辦理公私事務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實用價值和一定慣用文章體式的文字信息載體。

2.2 應用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人民群眾處理事務,傳遞信息時使用的,具有慣用格式的實用性文體。

2.3 臺灣學者張仁青教授在《應用文》一書中說:“凡個人與個人之間,或機關團體與機關團體之間,或個人與機關團體之間,互相往來所使用之特定形式的文字,而為社會大眾遵循,共同使用者,謂之應用文。”

2.4 香港學者陳耀南教授在《應用文概說》一書中說:“應用文,就是‘應’付生活,‘用’于實務的‘文’章,凡個人、團體、機關相互之間,公私往來,用約定俗成的體裁和術語寫作,以資交際和信守的文字,都叫應用文。”

2.5 應用文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處理公務、辦理事務時所使用的具有某種慣用格式和直接應用價值的文章。

2.6 應用文是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學習、工作、生產等活動中,交流信息、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具體事務,經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慣用格式的一種文體。

2.7 應用文是指有一定慣用格式,一定語言風格,直接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無論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甚至個人,都離不開應用文。

2.8 所謂應用文是指以實用為目的,以生活真實為經緯,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類文章。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在日常辦理公務、處理私事時經常使用的,有慣常格式的文章。

以上關于應用文的定義,有這么幾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以實用為寫作目的;二是用于處理公私事務、解決具體問題;三是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相互聯系、往來的過程中使用,具有維系各方面關系的作用;四是具有慣用體式;五是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根據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給應用文下這么一個定義:應用文是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在處理公私事務、解決具體問題使用的、具有慣用格式的一類實用文體。這是一個比較嚴格的應用文定義,即狹義上的應用文定義。

3 結束語

事實上,近幾年來應用文的外延不斷在擴大,有人提出重新界定應用文的問題。各種版本的應用寫作教科書在文種的選擇上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突破。關于這些問題,筆者的看法是:盡管一切學術上的爭鳴與探討都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二字去評判,但應用寫作教學畢竟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一切尚無定論的東西在引入教材時還是要慎重。

參考文獻:

篇(4)

文體具有相對的穩固性和穩定性,對寫作有著比較強烈的制約作用。文體不僅制約著寫作中對材料的選擇,而且制約著寫作的構思方式和文章的結構模式;不僅制約著文章語言的運用,而且制約著文面和行款格式。特別是應用文體的寫作,這種制約表現得更為突出。任何一種應用文都有自己特定而相當穩固的內容和形式上的結構模式,甚至可以說是公式。對應用文而言,特別是獨特的行款格式,最能直接地表現其文體的特點。作為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雖然不如應用文那樣鮮明,但同樣也有自己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特點與規則。王強模、袁昌文主編的《文體寫作教程》(55~56頁)中也這樣說:“幾乎每一種實用文體樣式,都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違反,不能自出心裁,否則讀者就不承認,文章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之所以有這種固定格式,一方面是傳統的因襲,另一方面則是約定俗成。不照顧歷史狀況,突然變成一種新的定法,就‘四不像’;不按照人們的習慣要求表達,人們就覺得不是那種‘味兒’。”由此可見,文體的特點其實是人們對文章寫作的應用和表達規律的科學總結與歸納,是不能違背的,誰違背了就不能順利地達到寫作的目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文體規律其實不僅僅是一種規則,更應該是文章寫作的一種方法。有許多初學寫作的人老是納悶不會寫,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寫,其實也就是對文體寫作方法的呼喚,也就是對文體寫作規則的呼喚。我們委實不應該再把文體性看作是一種消極的約束力。

篇(5)

實用型文章的特征(4點 p2—4。以下只標開始頁)。

第一章行政公文

1.公文的特點(5點p10)。

2.公文各要素劃分為哪三部分(p14)。

3.公文發文字號的構成(p15)。

4.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涵義(p22)。(以下請同學自己找)

5.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請示、報告、函等公文文種的用途。

6.通報的分類。

7.通知、報告、請示、函等重點公文文種的寫作。

8.會議紀要的特點。

第二章事務文書

1.調查報告的分類、特點及寫作要求。

2.計劃正文的一般構成。

3.計劃的寫作要求。

4.總結的分類及寫作要求。

5.講話稿的涵義。

6.章程、條例、辦法、規定、守則的涵義。

7.規定正文主體部分一般應包括的內容。

第三章公關文書

1.推薦信 、求職信 、介紹信的涵義。

2.開幕詞、歡迎詞的涵義。

第四章財經文書

1.新聞標題的擬寫。

2.新聞導語的涵義及常見寫法。

3.新聞的“倒金字塔”式結構;新聞背景材料的類型。

4.產品說明書的作用。

5.產品說明書的特點。

6.產品說明書的寫作注意事項。

7.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的功能。

8.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的寫作注意事項。

9.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寫作注意事項。

10.合同的涵義、特點。

11.簽訂合同應注意的事項。

第五章法律文書

1.民事起訴狀、民事答辯狀 、行政起訴狀的涵義。

2.民事起訴狀的核心內容。

3.民事答辯狀正文的主要特點。

4.行政起訴狀的正文時,怎樣進行事實的陳述。

5.民事訴訟文書、刑事訴訟文書 、行政訴訟文書的涵義。

第六章生活文書

1.便條的特征。

2.字據的主要特點。

3.人們常用的檢索工具主要有哪幾種。

篇(6)

In modern world, advertis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life. It is becoming a major part of mass media. To be effective, advertising message must be colorful, legible, understandable and memorable. Although the methods used by advertisers are infinitely, they have a common goal to persuade those who may become their customers to buy their products. An excellent advertisement will create a deep impression on its potential customers through particular techniques.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ng ideas, demonstrating a variety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its own. We have summarized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as following five points.

1 Preference for short sentences

Advertising language is a simple language.For advertisement language must stimulate the desire of people in shortest passage, concise sentences will be used to give information as more as possible. Length of a sentence in advertising is usually short. A sentence in daily consumer goods ads has 10.3 words on average; in technical equipment ads, 11.8 words; in service ads, 12.3 words.Short sente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quickening the rhythm and making atmosphere.For example:(1)Uncola.This is an advertisement for 7-up soda water,it is the shortest but the most unique slogan, defined as“uncola",the purpose is to distinguish it from Coca-Cola and Pepsi.

2 More elliptical sentences used

As to sentence structure, elliptical sentences are often used in advertisements. Elliptical sentences are actually incomplete in structure but complete in meaning. In addition, a group of sentence fragments may gain special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ny part of sentence can be omitted. Even one word can be a sentence. But it should be understandable. The parts which are often omitted contain subject, predicate, object, predicative, preposition, conjunction and determinative.

2.1Subject and predicate omitted sentence.

Noun or noun word group, adjective and adjective word group composed sentence independently. For example,(2)Results.Not miracles.(An advertisement of cosmetic);(3)Powerful but compact.(An advertisement of Bench)

2.2Subject omitted sentence.

The subject omitted is just the product to be publicized. The aim is to emphasize the quality and advantage of the products. This kind of sentences is simple, understandable and lovely. Let us compare the following two advertisements.(4)Baked. Drenched. Tested to the extreme. A Motorola cellular phone…(5)The Motorola cellular phone are baked and drenched to extreme.

Obviously, by using elliptical structure, sentence (4) is far more brief, eye-catching and forceful than sentence (5). What's more, it conveys attitudes that sentence (5) lacks. Sentence (4) implies a kind of appreciation for the phone, by splitting the sentence into several fragments and rearranging its word order. Therefore skillful arrangement of elliptical sentences may add color to a sentence.

3 Disjunctive clause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ement should be simple and short.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complex sentence can’t be used. Sometimes, the use of complex sentence is more attractive and more perusable and can express the wish of company. Look at the examples,(6) Yet heal ways liked a good prank.As long as it was done with class.(An advertisement of wine)(7)And when you sit at the controls you might think you were sitting in a much more expensive car.If you don’t know better.(An advertisement of car)

Example (6) and (7) separated main clause and adverbial clause. Advertiser did this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sentence and emphasize the advantage of products. And disjunctive clause can be split into other parts.

4 Minor clause

Minor clause has simple elements, which could lay stress on the key words. It could not only reduce the length and cost, but als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For example,(8) So come into McDonald's and enjoys a Big Mac Sandwich.McDonald

5Verbless Sentence.

Worthy of our notice is the occurrence of verbless sentences,though there are not many of them.See the following advertisement.(9) For birthdays, For special days, Forever, A diamond is forever.

The advertising English is not like other written varieties.Advertisement emphasizes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advertisement use few words to compose unusual sentence patterns on purpose.

In summary, no matter what kind of structure, or content, or words are used in an advertisement, all of them serve the purpose of attracting ads readers, conveying information to them, and urging them to purchase the products or to use the service. That is what an ad for, and that is also the function advertising language performs.

參考文獻:

[1]方薇.現代英語廣告教程.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篇(7)

應用寫作課程是高等財經院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該門課程的價值在于適應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通過應用寫作的綜合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但是,應用寫作課程應該教些什么,應該怎樣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應用寫作課程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方法入手,研究其智能培養和技能訓練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

一、克服“重理論而輕應用”的思想

以往的應用寫作課程,在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多是沿襲了幾十年來傳統的教學體系,那就是以知識與理論的傳授為中心,忽視對學生進行技能方面的訓練。眾所周知,應用寫作屬于“術”的問題,而屬于應用寫作的所謂基本理論,大都是原則性的條條框框,大而空泛。比如說,在具體文種上,大多表現在某些大同小異的表面格式方面喋喋不休,缺乏對個體文種的本體性研究,其結果必然是:于外在的規律上兜圈子,導致了對寫作過程本身那段充滿矛盾的、看不見而又摸不著的思維活動認識不夠,并對如何進行實際操作感到茫然,進而對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沒有多少切實的幫助。

從某種意義上說,凡是對寫作無用的,那么其理論也應該是無用的。因此,應用寫作的教學,必須改革,這也是大勢所趨。其實,該門課程自產生以來,人們就在思考應用寫作的學習方法,研究應用寫作的內在規律,以及內在的邏輯關系。這是因為,應用寫作雖然是以“基礎寫作”為底蘊,但與其他寫作在表達方式上存在著本質的差異。從觀念上明確這些問題,對于克服在應用寫作中存在的“學生腔”和“文藝調”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比如,同樣是寫實性的,舒婷有一首詩叫《日光巖下的三角梅》,其中有一句為:“抬頭是你,低頭是你,閉上眼睛還是你”。在文學創作中,前兩句是寫實的,但這三句中寫得最精彩的應該是第三句,因為它寫出了女詩人的特殊感覺和感知。然而,文學創作中的精彩之筆,一般來講,在應用寫作中不但沒有用處,反而還可能是錯誤的。

二、認知各種文體的本質特征

在應用寫作各文體中,其本質特征當然是它的功利性與實用性。這決定了它與文學創作或休閑類寫作具有本質性的差異。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交際類、演講類、特別是廣告詞的寫作,比如白麗美容香皂的廣告詞:“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它顯然是借鑒了文學創作的手法。而廣告之所以屬于應用寫作而不屬于文學創作,是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功利性。廣告的寫作目的非常具體實在,即:能夠把產品推銷出去。而純粹的文學創作是非功利的、超功利的,它屬于審美范疇。因此,廣告寫作,既不能與一般的應用寫作劃等號,更不同于真正的文學創作。在教學中,應該做到讓學生在道理上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一些實用文體進行正面的個體研究,僅僅分析到它的分子和原子還不夠,還應該分析到它的中子和質子。

三、培養學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應該認識到,應用寫作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術科。也就是說,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光是要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即智能;又要訓練其操作能力,即技能。比如,一般正文的開頭部分都要求對事情或所給的材料進行高度概括,公文標題的事由部分也要求對正文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可每次訓練我們都發現,很多學生對事情不會進行概括。往往不是概括得太籠統,就是給概括偏了,或者概括錯了,或者出現“學生腔”和“文藝調”的擰巴寫作。學生自己對此也感到莫名其妙、十分難為。因為他們對實用文體的寫作還不習慣,這個彎子還不能很快轉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項訓練,比如概括能力的訓練。

比如,請學生把列夫•托爾斯泰的著名長篇小說《安娜•卡列琳娜》用一句話進行公文式或新聞式概括:有的學生講“安娜是個什么樣的人”;有的講“婚外戀問題”;有的講“安娜的出走與出走以后思想崩潰的問題”;有的則大談她最后如何臥軌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后,老師可以進行概括:“一個女人因失戀而自殺”。在教學中,能夠切實地指出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使其大有收獲,這種滿足感、成就感,不只是學生的,老師也同樣擁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由此得以而充分顯現。

四、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得益彰

作為一名稱職的寫作課教師,應該對寫作活動具備居高臨下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給學生切實的、具體的指導,最終能夠學以致用。不但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更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做”。前者屬于智能范疇,后者屬于技能范疇。寫作課教師不僅應當具備一定的理論水平,更應當具備相當的寫作能力。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評論階段,而沒有進入教練階段,只會給學生講“是什么”,諸如概念、原理和為什么等等,而不去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操作,那么,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是很難提高的。

近年來,應用寫作課程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沿襲了很久的應試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一本教材、一支筆的單向交流方式,而且教學內容也是封閉的,其教材通常也是多年一貫制、換湯不換藥的相對固定化內容。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被動的,缺乏主動性;大班上課(往往一百人左右),互動有限,老師難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學生只能是消極的接受者。基本上就是教師講,同學聽;至于學生聽沒聽,聽懂了多少,其實最終也很難考核與衡量,頂多是囫圇吞棗地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導致的結果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沒有熱情。呆板的說教,平鋪直敘,缺乏互動交流和實際訓練,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應用寫作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現代的教學理念強調案例教學和自主學習。教師在講解相關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應向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消化理解;到圖書館和閱覽室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在主動學習中,了解各種文體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精講多練,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在指導寫作和解決難點、重點問題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和寫作認識的升華。

當然,訓練的方式方法還可以靈活多樣。我們在教學中探討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實踐訓練內容。比如,選擇一些重要的文種,按照一定的寫作程序或不同的行文階段進行系統或專項訓練;也可以通過觀摩例文,經過積極思考,使之逐漸達到規定與規范的寫作要求,從而獨立成文;多寫多練,發現問題、糾正問題。特別是強調對病句、病文的修改。

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行批閱、學生之間相互批閱與老師批改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熱情,通過實際操作和演練,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參與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學生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其寫作能力的變化與提升,對應用寫作課程的認可和興趣便會自然產生。可以說,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實踐教學是一種培養開放型、應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充分利用立體化的新形態教材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采用了新形態教材,包括紙質媒體,并配以光盤、學習卡,開辟網絡平臺系統,盡量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匯集多種資料,把大量豐富的信息、生動的文字、聲音、圖像資料提供給學生。與此同時,利用立體化的網絡平臺,進一步拓展學習空間。網絡平臺本質上屬于實踐教學內容,它更加強調自主學習;在內容安排上,注重系統性和程序性;為所有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與個性的舞臺。在這里,學生的所有作品對全體學生都是公開的。學生之間的作品還可以進行橫向的比較、溝通和交流,甚至還可以對抄襲者進行舉報。

與此同時,對每個階段的學習成果,最后都由教師進行檢查和驗收。并且所提交的作業,均視為自動參加學校的寫作大賽,對于教師評定的精華作品和人氣最高的作品,可在課程結束后,集結成冊出版。為學生出“作品集”,一方面,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顯然,與以往的教學形式相比,這種雙向互動的形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師不能死板地講授完既定的內容便結束課程,而要靈動地處理教學內容,能夠給學生切實的引導,隨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并進行深入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時的教師,不是面對好幾百名學生講述同樣一個內容的問題,而是面對每一位學生個體,分析其寫作問題,幫助其進行修改與完善。我們知道,每位學生在個體上是有差異的,針對不同個體的不同情況,因人、因材施教,才會更有效果。這種做法,對于教師而言,其工作量是明顯增加了。但對學生而言,其應用寫作水平則大幅度提高。教師也會因此而樂在其中,因為學生的每一方面的進步與提高,都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增加教師的成就感,那種對職業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了。

總而言之,以科學的思想方法做基礎,進行科學地、系統地寫作實踐活動;目標明確,方法科學,對于提高學生應用寫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米萬鎖.“寫作”釋義[J].寫作,2011.2

[2]紀士林.抒情在機關應用文中的運用[J].寫作,2011.2

[3]劉澤江.語言:公文教學的重點[J].寫作,2010.12

[4]邱麗梅.應用寫作實訓教程[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2

篇(8)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5-011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31

1 . 前言

教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主要載體和手段,它決定著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規格及質量,對于各級各類學校而言,教材的研究應該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目前,在我國對英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及改革、教學模式改革等的學術研究很多,而對英語寫作教材研究相對較少,近幾年對寫作教材進行的研究有:黃友嫦(2004),唐青葉、蘇玉潔(2009)等,這些學者們對教材建設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但研究對象主要是本科寫作教材。英語寫作課程,作為高職類英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教材使用量非常之大,而對寫作教材理論原則、內容布局、材料安排、編排體例、學生使用情況反饋、教師使用情況反饋等的研究還沒有先例。有鑒于此,本文以已經出版的正在使用的高職英語寫作教材為研究對象,探討現行高職英語寫作教材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以費厄斯坦的認知運行步驟的三步論和增進工具理論為依據提出教材建設及改革的思路、設想及教學建議。

2 . 高職英語教材調查及存在問題

作為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基于AAWP教學模式的高職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研究》(2012JK266)的研究內容之一,筆者帶領研究團隊從亞馬遜網上書店及京東商城網上書店推出的2005至今共31本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材進行統計分析,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性調查及研究。

2 . 1 編排體例和編排內容

2.1.1 編排體例

如圖1所示,高職高專寫作教材編排大致分成三種類型:(注:由于旅游英語寫作教材比例甚少,故忽略不計)第一類型主要是基礎寫作教材。教材的編寫體例采用原來的本科體例:導入+范文研讀+寫作技巧+操練。這類教材包括傳統的結構大綱為核心的基礎英語寫作教材,應考教材(IELTS, BEC, BAND 4)和專業寫作教材,例如: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高職高專英語系列教材?英語基礎寫作教程》,2012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基礎寫作》等等。這類教材基本的編寫理念還是沿用傳統的本科教材編寫順序,從字、詞、句、段落到語篇以至于標點符號的使用指導,從作文常見的四種體裁到實用文體寫作,這類教材基本沒有根據高職高專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來編排。第二類教材是以任務型和過程寫作大綱為核心的教材,可分為引進版和國內版。這類教材采用了國際主流教學法,有全新的交際教學理念和全方位的語言技能訓練及多層次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等等。流行的引進版教材是:雅思系列的《情景技能訓練》《博采英語》等。國內也有少量的新理念教材,如:錢亞敏編寫的《大學英語過程法寫作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這類教材在編寫體例和方法上較第一類有所突破,但是在使用中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特定的對象,在寫作內容和選材方面,或者側重于creative writing,如:詩歌、故事等文學題材的閱讀和寫作,或者是雅思、BEC等特定的內容,很難符合高職教育“實用性強”的特點,缺乏一定的針對性。第三類是以外貿商務流程和情景教學為特點的教材。從2007年至今,隨著教育部16號文、24號文的頒發,高職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我國的高職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教材的編寫理念也隨著改革觀念的轉變而轉變,各大出版社紛紛成立商務英語及應用英語寫作教材編寫委員會,并出版了大量的商務英語或應用英語寫作教材。例如:《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寫作?高等學校英語拓展系列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新編商務英語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務英語寫作教程》(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等。這類教材的編寫體例包括兩種:要么是按商務流程,要么是項目、模塊化教學,每個模塊安排如下環節:文體簡短介紹+范文+單詞與短語+寫作小常識+練習。這類教材沒有基礎寫作能力培養步驟而直接進入寫作,對于高職高專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是只學會了作文的框架而沒有充足的詞匯、語法以及基本寫作能力去充實文章的內容。

2.1.2 編排內容

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材編排內容可分成三類:一類是寫作基礎知識鋪墊,也就是從詞、句子、段落及篇章的語言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并對PRETCO(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考題進行分類、歸納、加工,圍繞PRETCO中的重點和難點及歷屆考題來編排篇章寫作,特別是應用文寫作。另一類完全是商務活動為中心,主要涉及電話留言、傳真、議程表與日程表、會議記錄與會議筆記、會議總結與會議摘要、備忘錄與通知、商務社交信函、電子郵件、求職信和簡歷、新聞稿、廣告與單張宣傳冊、簡報、業務報告、圖表及合同與協議等方面的內容。第三類是以應用文為主體。主要包括社交禮儀文體的感謝信、邀請函、致歉信、講演等,日常應用文體的應用文諸如:通知、啟事、海報、報告、摘要等,還有協議、合同、廣告、簡歷等其他應用文體,有些應用英語寫作教材編寫內容中也包含了商務英語寫作的一部分,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11月出版的世紀英語系列教材中《應用英語寫作》就屬于應用文寫作內容涵蓋了商務英語寫作部分。

2 . 2 使用者調查

本調研組利用問卷及訪談形式調查了來自全國各地從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學的60名教師及使用上述31種教材的600名學生對寫作教材中存在問題的主要看法,并將他們的看法總結歸納為以下8種。

(1)改制后的出版社迫于競爭壓力及利益驅使,更重視教材數量、價格及銷售量,而忽視了教材質量,造成寫作教材比較雜亂。

(2)教材普遍老化,脫離寫作真實意義,范文和寫作實踐與實際應用脫節。

(3)范文種類不夠豐富,形式呆板且較難,教材之間雷同內容較多,不適用于課堂教學。

(4)寫作理論太多,練習較少。

(5)教材使用對象不明確,沒有針對某個專業,對很多教材而言,英語類各個專業都只能使用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內容。

(6)編寫體例較陳舊,范文中語言錯誤較多,可借鑒性遭到質疑。

(7)沒有把現代教育技術與英語寫作教學相結合,選材欠新穎,沒有足夠的動態語料庫支撐。

(8)現有教材對幫助學習者自身來收集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習者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團隊合作意識培養的指導太少,沒有把知識傳授及素質培養相結合。

調查結果不難看出,現行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材存在如下問題:教材所選范文不夠地道規范,有些與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的寫作能力相差太遠,有些教材所選內容難度超出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造成學生盲目背了一些范文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提高寫作能力;教材編排體例中沒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及職業素質培養,與高職培養目標不相吻合;教材編寫者的編寫能力及出版社校對質量要求降低,造成教材語言質量下降,甚至出現誤導現象;因為沒有一本教材適合某一專業學習,結果是教師在講授時要臨時填補許多材料,一本厚厚教材的使用率并不高,學生對花了教材費卻沒有使用太多內容不滿。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使用者對教材的評價及看法,現提出高職高專寫作教材的編寫設想,謹供廣大英語教師及教材編寫者們商榷。

3 . 高職寫作教材改革建議――以認知加工理論為指導

3 . 1 費厄斯坦理論

費厄斯坦(R. Fuerstein)是二次世界大戰后以色列國的締造者之一,也是心理學和教育學家,他的學說來源于猶太移民兒童教育的實際工作,在猶太兒童蒙受巨大的精神創傷、學習能力受到損害情況下,費厄斯坦及其合作者提出了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概念,及中介作用理論(theory of mediation),在解決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和困難時,費厄斯坦提出了學習增進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來解決這些困難。費厄斯坦認為認知地圖是一個表達智力行動的重要參與因素的模式,認知地圖的7個因素是:(1)智力行動所圍繞的整體內容;(2)智力行動的表達媒體或語言;(3)智力行動的復雜程度;(4)抽象度,即完成智力行動的速度和準確度;(5)效率,即完成智力行動的速度和準確度;(6)認知運作形式,如辨識、分類、排序、比較等等;(7)認知運行步驟。

費厄斯坦又提出了認知運行步驟的三步論:第一步,學習者必須選擇、收集、吸收適當的信息,此為輸入;第二步,學習者須以某種方式對輸入的信息加以處理和利用,此為精細加工;最后,學習者需要將某種信息或自己的理解與發現恰當地表達出來,此為輸出。在這三個階段中均可能出現問題和困難,而這些困難可以通過使用他的學習增進工具得到解決。學習增進工具(instrumental enrichment)可以用于各種學習者。這套工具系統包括分析性感知、空間定向、比較等14個工具。每一個工具配有一系列難度漸進的任務。通過變化內容、語言表達、抽象度和認知操作形式等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習者進行越來越復雜的思維,教師所起作用是中介作用。費厄斯坦認為:語言學習任務不僅應有意義,而且應有教育的目的或價值;要使活動具有教育目的,就應使活動與學習者個人相關;還應能發展思維能力。用學習增進工具則可以幫助學生既發展語言又發展思維。

3 . 2 教材改革建議

3.2.1 編排體例建議

根據學習增進工具理論,在編寫教材時首先打破寫作理論在先、范文在后的傳統編排體例,將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教材的體例編排要體現“幫助學習者完成任務時提供一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有實用性的工作模式(provides a coherent and carefully workedthrough model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outcomes for the teacher in terms of designing tasks and helping learners with their learning)”(Feuerstein et al. 1980, 1991)原則,每一個學習情境(learning situation)(注:本文所指的是學習情境,而不是某些教材中的學習情景)的設計要體現一個完整的工作模式,并呈現由簡單到復雜或并列與包容的關系,在設計內容時既要考慮到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能力和可拓展性、可遷移的能力,又要考慮培養學生越來越復雜的思維。學習增進工具理論要求:“語言學習任務不僅應有意義,而且應有教育的目的或價值;要使活動具有教育目的,就應使活動與學習者個人相關”,因此,每個工作任務或項目的內容具有內在聯系,把具有某些共性又能共同處于某種情境的應用文編排在一個單元。同一單元所述內容盡可能務實和互相呼應,每部分后面的習作練習要設計成具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題,訓練內容以學生學習和工作需要為線索編排順序,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例如:編寫商務英語寫作教材時可從某個大學生的畢業求職文書開始設計,以商務助理到外貿業務員崗位調動經歷為中心,以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及工作崗位變動和提升為線索,一步一步,由淺入深,有故事情節和工作情境,建議把對應崗位的工作內容分五個進程體現,即求職應聘篇(求職信、個人簡歷),商務交際篇(邀請函、祝賀信、感謝信),事務處理篇(通知、備忘錄、商務報告、會議紀要),對外宣傳篇(名片、公司簡章、推銷函),業務磋商篇(詢盤、發盤、還盤、下訂單、擬訂合同)。這樣編排的體例就能夠體現費厄斯坦的學習增進工具理論。

3.2.2 單元內容建議

在本文3.1費厄斯坦理論中,已經詳細敘述了費厄斯坦認知運行步驟的三步論概念。在這里建議教材編寫可以根據三步論設計單元內容。

篇(9)

一、引言

語言交際的實際效果不僅取決于使用它的語法規則去構成句子,而且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選擇相應的文體,運用得體。 “文體意識”(stylistic awareness)或者 “文體洞察力”(stylistic insight)正是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所缺乏的,從而造成語域(register)誤用。所謂“語域”,指的是語言運用的場合。“場合主要是社會場合”(王佐良,丁往道,1987)。然而,社會之大,場合之多,不可勝數。如若缺乏文體分析的能力(stylistic competence),語域誤用也就在所難免。本文首先根據現代語言學的理論去探討文體知識在商務語境中的應用,然后從選詞、造句、構造有效段落和篇章結構等方面論述商務英語精辟、簡明的文體風格和語言特點。

二、語言學與商務英語文體形成的關系

文體學是一門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體的科學(秦秀白,2000),是一門研究語言的表達效果的學問。人們一般認為它淵源于古希臘的修辭學,20世紀初,形成了文體學。隨著現代語言學理論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社會語言學的興起,促進了文體學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韓禮德在他的系統功能文體學模式里,主張把語言連同社會和人一起加以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語域”理論。其實,韓禮德的“語域”是指使用特有的一種語言(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的社會文化群體。由于使用目的和場合的不同而產生了語域的變異。韓禮德還認為語域變異的標記是語言材料,這標記可以表現在詞匯方面,也可以表現在語法方面,它們隨著語域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可以推及商務英語是商務文化群體中所特有的一種英語,是現代英語的一種功能變體,其與普通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差異,不僅表現在目的和意義方面,而且表現在詞語用法、句子組成和篇章的構建方面,這是國際商務工作者之間長期交際的結果。商務文化群體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及英語在這個社會群體的交際過程中產生的語域變異應當引起語言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應從現代文體學的觀點出發,針對這種變異的規律和結果,做一些有益于人們迅速掌握、正確使用商務英語的研究。

三、詞語選用得體,表達力求清楚

語言學家認為,詞與文體緊密相關。商務英語屬于實用文體,其內容和讀者有很強的針對性。為了使讀者一目了然,不存疑問,“應用文必須語言簡潔,直接了斷,條理清楚”,而且“文體較為正式,不求虛飾,不容自由揮灑(陳然,1999)。因此,無論是書寫商務信函,草擬商務文件,還是進行商務談判,詞語選用除了正確、得體之外,還力求簡單明了。這就形成了商務英語用詞簡練的文風。

1.長話短說,避免嗦

在商人眼里,商場就是戰場,時間就是金錢。因此,在商務這一“語域“中,所有社會文化群體的成員,都達成了一個共識,或者說形成了一個概念:商務語言必須言簡意明,即長話短說,避免嗦。例如

不用嗦表達法 應用簡明表達法

1.at this time (此時,現在) now

2.for the price of $500(價500美元)for $500 美元

3.enclosed herewith (茲附上) here

4.under separate cover (另函寄出) separately

5.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request

(按你方要求)as your request

6.make inquiry regarding (要求)inquire

諸如此類的例子,商務英語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見,詞語選用以言簡意明為準則,是商務英語的主要文體風格和寫作特點之一。

2.商業術語,言簡意明

各體英語各有典型的表達方式,商務英語也一樣。“例如一份商業合同、一份消費品的保修單、一樣工具的說明書、一張表格的填寫、指示等等都有它特殊的寫法,不熟悉就不易看懂”(王佐良,丁往道,1987)。商務英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為了表達方便,節約時間,形成了一系列的商業術語(commercial terms)。如: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是價格術語,表示“到岸價”

O/C (Outward Collection) 是貿易術語,表示“進口托收”

B/D (Bank Draft) 是金融術語,表示“銀行匯票”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經濟學術語,表示“國內生產總值”

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頻繁使用商業術語,是商務英語典型的文體風格和語言特點。這些商業術語言簡意明,容易記憶,使用方便,不僅僅是某個詞組的縮寫,而且含義豐富,涉及到許多邊緣學科的知識。如CIF,不僅代表了定價的條件,而且暗示了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含有CIF這一術語的句子,像Please quote your lowest price CIFC3 Shanghai只有商務這一社會群體的成員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內在含義。

3.語言樸實無華,毫無矯揉造作

語言的精練還體現在語言樸實無華,毫無矯揉造作,盡力避免那些陳舊籠統的商業術語或套話(commercial jargons),而用簡明的現代英語來表達。.例如:

不用 而用

We are in receipt of…(茲收到) We have received…

We leg (have) to acknowledge (茲收到) Thank you for…

This is to inform you of…(茲通知貴方) Pleased to tell you.

試比較下列兩句:

① Please be advised that we have received your invoice No. 248..

茲通知貴方,248號發票已收到。

② Your invoice No. 248 has been received.

貴方248號發票已收到。

很明顯,第①句用了籠統陳舊的毫無意義的商業術語,顯得文過飾非,矯揉造作,不適合商務這一語域;而第②句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樸實無華、簡明易懂,適合商務場合的特定要求。

四、句子精練,表達有效

從文體分析的角度來看,所謂句子精練、表達有效,不僅要選詞簡明,語法正確,重要的還是要用得得體。文體分析“都是以特定的語境和文本作者的意圖為依據的”(秦秀白,2000),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域里也許產生不同的文體效果。例如:

All offers by telex are open for five days.

這句話在商務語域里,意思是“所有電傳開盤五天內有效”,“offer”譯為“開盤”、“報盤”,“be open”譯為“有效”,具有商務語域的特殊語言特點和精辟的文風,而用在文學語域里,其意義就大相徑庭了。

精練有效的句子與字數的多少、語句的精練有關。在商務文體中,除合同中含有較長的句子外,其他商務信函、文書等句子的平均長度常為10―20個詞,不超過25個詞,盡量去掉那些可有可無的詞語。例如:

We would like to know whether you would allow us to extend the time of shipment for 20 days and if you would be so kind as to allow us to do so, kindly give us your reply by fax without delay.

本句共42詞,大意為:我們很想知道你們是否容許我們將交貨時間延期20天。表達上過分客氣,使得句子冗長不清。而且“to extend the time of shipment for 20 days”意義含糊,這無疑是一個對商務英語文體風格不太熟悉的作者所寫。為了利用有限的字數進行有效的表達,本句可以精簡為:

Please reply by fax immediately if you will allow us to delay the shipment until April 21.

如同意我方把交貨時間延期至4月21日,請速電復。

全文只用17個詞,就把問題說得清清楚楚,可謂文筆精辟,語言簡練。

五、邏輯合理,意義連貫

一定的社會、文化群體,以及從事的相關活動,具有較為固定的語言表述方式。商務英語也有其固定的語言表達方式,它的語篇結構邏輯合理、意義連貫。所謂邏輯合理,包括句子結構合理,段落安排合理,語篇思維合理。所謂意義連貫,即句與句之間語義連貫,段與段之間內容連貫,上下文之間思路連貫。例如,要寫一封對未按期交貨的投訴信,應先根據表達順序列出大綱:首段要提及供應商的承諾;第二段要說明對方沒有履行諾言;第三段要申述違約對你造成的損失;第四段提出索賠,最后一段希望理賠。運用這種“問題―解決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即先綜合后分析的語篇思維模式作指導,可以寫出如下簡明扼要、邏輯嚴密的信函:

Dear Sirs,

Our Order No. 2468

Your S/C No. 9501

We wish to refer to our Order No. 2468 and your S/C No. 9501, in which you promised to ship the goods we ordered in the middle of June and send them to Shanghai Port by the end of June.

But we’d like to call your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up to now, no news has come from you about the shipment under the captioned Order and S/C.

As we said, July is the season for this commodity in our market, and the time of delivery is a matter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 The delay of your shipment made us lose US $200 000.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we have to lodge a claim of US $100 000 with you.

We feel sure that you will give our claim your most favourable consideration and let us have your settlement at an early date.

Yours faithfully

敬啟者,

我方2468號訂單

你方9501號銷售確認書

請參見我方2468號訂單和你方9501號銷售確認書,貴方答應于6月中旬裝運我方所訂貨物并于6月底運至上海港。

但是迄今為止,毫無標題下貨物從貴方運來的消息,這一事實務必引起貴方注意。

正如我方以前所說,7月是這種貨物在我方上市的季節,交貨時間對于我方來說至關重要,貴方推遲交貨使我方損失約200,000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我方不得不將向貴方提出索賠100,000美元。

我方堅信貴方對我方提出索賠予以優惠考慮,并早日通知理賠事宜。

你的忠誠心的

六、結束語

商務英語文體研究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然而,我堅信它是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因為商務英語使用人員多,涉及范圍廣,應用價值高。無論是商務信函的寫作、經濟合同、商務文書的草擬、商業單證的填制、產品說明書的翻譯、貿易談判中的爭論,還是經濟案例的申訴、仲裁與判決,都離不開商務英語。

社會語言學的興起,肯定了語言的社會屬性和交際功能;有關語體、語域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了特定的交際環境、特定的交際對象、特定的交際主題對語言的使用范圍、方式和風格會產生特定的影響。由此可以推及,在商務這一社會人群中,圍繞商務這一主題,用英語進行交際會對英語的使用產生特定的影響,即形成具有獨特的文體風格和表達方式的商務英語。前面已經提到,這類問題已引起國內外許多著名的語言學家的注意,他們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這還會引起每個語言學習者的注意,因為他們知道語言的社會功能就是交際,學習語言不是去欣賞皇帝的新衣。

參考文獻:

[1]Halliday et al. The Users of Language, Varieti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C]. ed. R.W. Bailey & J.L. Robinson, Macmillan, 1973

[2]陳新:英漢文體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3]陳莉萍:專門用途英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篇(10)

基于當代作文教學由“作文技能”向“作文素養”的嬗變,在價值取向方面肯定了作文素養與學生作文水平的正相關等事實,本文將試圖論證學生的作文素養不是在教師的單向灌輸中形成的,而是在對話教學中生成的。

一、從“作文技能”到“作文素養”:不同教學理念的博弈

在邏輯的意義上,“寫作”是一個種概念,“創作”是其屬概念。“寫作技能”就是運用所掌握的寫作知識去完成各種文體寫作的心智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其寫作過程并不排斥一定成分的創作,但只要能達到“觀點鮮明正確,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句通順,標點正確,并有一定的寫作速度”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其行為帶有模仿性,故筆者稱之為“作文”。因此,在中學生作文的層面,筆者提出“作文技能”的概念而非“寫作技能”。

對“作文技能”的外延,“文本”論者認為中學生的作文技能主要涵蓋以下六個要素,即攝取材料能力,立意能力,選材能力,構思能力,言語能力。而“多重轉化”論者認為,“感受、情感、思維、想象、構思、反思”是學生作文技能的主要元素。對于作文技能的探究,于作文教學的可操作性是有具體意義的。但是把如上作文技能的諸要素訓練到位了,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就能得到提高,這還值得商榷。

隨著技術理性的泛濫,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寫作文化”論者基于人文關懷和主體發展的設想,提出了“作文素養”的概念。這在事實上標志著作文教學理論的價值取向由技能訓練向主體文化構建即學生發展的轉化。潘新和教授認為,作文素養包括寫作的心智素養即人格、語感、文體、構思、想象,同時包括作文技能素養。而中學生作文的事實是:作文依憑的既不是以理性為向度的技術,也不僅僅依憑一種以語感為內核的能力,而是基于二者內化融合的綜合作文素養,即依賴于整個教育形成的合力和學生自我涵養交融內化并在對話中積淀而成的主體多元素養。

很顯然,“作文技能”實際上強調了技術理性的重要性,而“作文素養”則強調了包括作文技能在內的主體多元素養對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意義和作用。這兩個概念在內涵上的差異實際上標示著技術理性的作文教學路線和人文素養的綜合作文教學路線之間的博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是與作文素養成正比例關系的。

二、作文素養:在對話教學中生成

王尚文、李鐵范、李旺興、陳新民諸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在本質的意義上,對話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的基礎上達成的雙方視界的交融,是一種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發、共同創造的精神或意識。對話哲學的代表與集大成者布伯認為,個體同世界上各種存在物發生關系的方式有兩種,即“我――你”和“我――它”。在“我――它”關系中,“它”(客體)只是“我”(主體)認識、利用的對象;而在“我――你”關系中,“你”是絕對存在者,是世界,“我”要以“我”的整個存在來接近“你”,從而建立“管理”。因此“我――你”關系也被稱為是真正的“對話”關系。

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代言人、權威者、發號施令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群體中“平等的首席”。很顯然,對話教學凸顯了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合作的特點,這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育教學行為。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在交往對話的意義上其實質也是典型的“對話教學”。學生正是因為在多個對話之間、多重對話之間互相推動、互相促進,才理解了作文方法,積淀了作文素養,學會了面對異在于“我”的表達。

作文教學是一種對話活動,學生的作文素養是在對話實踐中構建的。王尚文教授指出,“聽說讀寫實質上都是一種對話活動,聽說讀寫能力實質上都是一種對話能力。”在交往的意義上,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是和所寫文章預期讀者的對話。但就言語生成的過程看,則是與自我的對話,是“我”的言語表達與表達意向、表達意圖的對話。

對于寫作者而言,詞匯的積累、語言運用的生熟程度和表達技巧的高低程度都可能稱為“言說”的瓶頸。但從“言為心聲”、“言語表現心靈的感覺”的角度觀之,對話的過程實質是內心精神變為言語的過程。因此,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是深層結構轉化為表層結構的能力,作文素養的優劣就是兩個“結構”的契合程度度的高低。

從“語言痛苦”的角度觀之,人的內心精神活動的細膩化發展與語言概念化、規則化和抽象化發展并不平衡。基于此,表達主體屬于個體獨特體驗的東西一旦被加工為規范化的語言后,便失去或損耗了其固有的生動和豐富。因此,要解決語言表達的痛苦,就必須解決內省聲音(思維)與與言語聲音(語言形式)的落差問題,使語言表達形式契合表達意向的結構圖式。

基于以上多角度的思考,作文素養絕不是靠教師單向度地灌注能夠解決的。在邏輯上,只有走對話教學的路,依靠學生的自我構建,才能生成作文素養,而這并不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作文素養生成:可實踐性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相對系統的教學行為。教學策略具有動態的教學活動維度和靜態的內容構成維度。教學策略在內容構成上有三個層次,即影響教學處理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傾向、達到特定目標的教學方式的一般性規則的認識、具體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策略在動態方面的特征是:對教學目標的清晰意識和努力意向,具有對有效作用于教學實踐的一般方法的設想,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對具體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選擇和創造。從對話教學的角度觀之,筆者將從三個方面來闡明作文素養生成的教學策略。

1.在對話教學中,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和范文模型,為學生作文素養的生成提供文化土壤。

思維和語言存在著種種不同步、不一致的現象。換言之,就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差異”引起了由意到言的轉換,并帶來了轉換的復雜性。書面語言的生成要經歷三個基本階段,并實現兩次轉換。第一階段是構思階段,即在認知的基礎上,因“交流需要”而作出選擇,實現事象、物象、意象的聚合,這是“意”的初步形成。第二階段是轉換階段,即選擇能夠表達“意”的言語形式,利用符合語法規則、文體規則的言語形式將要表達的內容轉化為言語信息。這實際上成為第一轉換,即內部言語的生成。第三階段是執行階段,即把頭腦中的言語信息轉換為文字符號系統,成為符合規范地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書面語;當然也包括寫作完成之后的修改、加工和潤色,直到較為完滿地表達心中的“意”為止

對于以上三個階段的生成過程,筆者認為其實質是“表達向意義的生成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影響甚至決定書面語言生成的是兩類知識,一類是寫作基礎知識,即包括詞匯量、語法規則、標點符號、文章體裁和格局等知識;另一類是作者平時掌握和積淀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各種知識。后者是決定型的知識。有了這兩類知識的記憶,才能在包括文題在內的“需要”刺激下,由“主題”和“體裁”構成的“搜索器”便開始對記憶進行信息搜索,進而取(獲)得信息,并確定其合理性。

以此,構思的成功取決于“記憶”知識的豐厚和“搜索”意識的明確。前者要求“厚積”,“厚積”才有選擇的可能和優化;更重要的是只有“厚積”才有所“感”有所“悟”,從而有表達的沖動和要求,有表達的可能。于是,有關寫作的基礎知識也有了進一步介入的可能和必要。也只有這種知識的介入,才使得要表達的“意”、“象”有可能完形。

綜上,作文對話教學離不開知識的支持,作文素養是知識及其積淀的產物;通過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和范文模型,能夠為學生作文素養的生成提供文化土壤。

2.在對話教學中,實施文體訓練平行化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

文章是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各種應用文之類的文體,而文學是指散文、小說、詩歌、戲劇之類的文體。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文體訓練在文章和文體之間要同時訓練、平行發展。具體而言,即小學在訓練簡單記敘文時要訓練以童話為主的兒童文學;中學在訓練“三大文體”、實用文體的同時,要訓練學生寫詩、寫戲劇劇本、創作散文和微型小說方面的能力。學段越高,越要偏向文學的訓練。

文藝心理學也指出,文章訓練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左腦,發展學生的收斂思維能力,而文學訓練則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右腦,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二者結合(以后者為重點)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訓練是為學生未來的謀生服務的,而文學訓練是為學生終生的審美需要提供生長點的。今后社會的需要不可能是單一的,而兩類文體都有價值,只不過工作性質不同各有側重而已。

就文體訓練而言,目前的偏頗是平面地把教學與學生畢業后社會上的應用簡單的劃等號,形成了“文章泛化”,特別是“實用文體泛化”的趨勢。好像越是“現代”的,就越是簡單的、膚淺的、狹窄的、低水平的、應用的、格式化的,很有一種趕快培養一批“工具”而服務社會的急功近利的情緒。如果只是訓練“文章”而忽略“文學”,那么作文教學就太缺乏詩情畫意了,學生也就太勞累了。

3.在作文教學中,為了學生作文素養的生成,我們需要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是為學習而作文的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為學習而寫作”是指寫作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

二是“生活作文“的教學方法法的探索與實踐。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社會現實不同,在不同的國家,作文生活化含義是不同的。

三是討論作文法的探索與實踐。班級(教室)是幾十個學生集體學習的場所,如何發揮現代教育制度下集體教育的功能,這個問題受到世界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日本倡導“集體作文”、“小組作文”,美國倡導“合作教學”、“開放課堂”。

四是觀察作文法的探索與實踐。在世界許多國家的作文教學中,秉持這種觀念的學者相當普遍,最為典型的當屬前蘇聯的一批教育家,如在帕夫雷什中學,蘇霍姆林斯基為學生提供的233個作文題中,“寫生”性質的觀察作文題目共有116個,占到了作文總數的50%。

五是仿造故事作文法的探索與實踐。仿造故事是指在提供一定材料基礎上所進行的亞奴性、擴展性和補充性寫作訓練,類似于我國的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訓練方法,但包括縮寫、擴寫、改寫、續寫、看圖作文、情景寫作、模擬寫作等。在這種寫作訓練中,所提供的材料以及所提出的訓練要求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與仿造性故事法相比,創造性故事法可以鼓勵孩子們描寫自由想象的世界,可以使他們描寫幻想世界。

六是研究性論文指導方法的探索與實踐。教師提供的往往是一個比較寬泛而又是學生普遍關心的“論題”,在教師提供論題后,學生需要確立具體的論文題目,需要運用所掌握的資料進行比較、推斷以及綜合分析,需要獨立地得出結論。這些無不蘊含著創造性。

總之,國外各種作文教學法都體現了這樣一個主題,即學生是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在自由中學習寫作。

綜上論述,筆者認為作文素養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在對話教學中生成的。明此道理,作文教學改革之路也就明確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

[2]雷玲.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1-67.

[3]陳新民.語文課程與教學優化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234-347.

[4]潘新和.高等師范寫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5-168.

[5]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3-96.

[6]孫紹振.平等對話和教師心理圖示的深化[J].課程.教材.教法,2008,(6):35-37.

[7]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9.

上一篇: 村支部書記剖析材料 下一篇: 信息員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亚洲911精品一区二区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色五月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