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2年
綜合影響因子:--
《簡牘學與出土文獻研究》創刊于2022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該雜志旨在促進簡牘學及出土文獻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語言學家等學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術對話平臺。雜志半年刊發一次,內容涵蓋廣泛,致力于深化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理解。將繼續堅持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探索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路徑,為世界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貢獻力量。
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簡牘文書研究、簡牘考釋、出土文獻與思想文化史研究、出土文獻與西北史地研究以及學術史與學術動態等。這些欄目不僅關注簡牘本身的研究,還涉及其他類型的出土文獻,如帛書、石刻、青銅銘文等。通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雜志鼓勵從考古學、歷史學、語言學、哲學等多個角度綜合考察出土文獻,揭示其背后的深層歷史文化意義。以其豐富的內容和高質量的學術文章,成為連接古今的橋梁,推動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雜志不僅關注學術研究的深度,還積極開展簡牘知識的普及工作,通過發布基礎知識和研究動態,幫助公眾了解簡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促進了簡牘學的廣泛傳播和深入研究。
(1)不接收多次投遞他處的文章,不得有抄襲或剽竊等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引用的文獻須標明出處,參考文獻中須注明文獻位置,否則不采用。
(2)標題層次:使用國際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分級連續編號的國際層次序號表示法,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相隔,末位數字不加點號,一般不宜超過4層。
(3)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4)參考文獻按出現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對應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數字表示。詳細參考文獻格式,見往期雜志。
(5)若論文是基金項目成果,請注明:項目名稱“課題名”(項目編號),列于首頁腳注中作者簡介的上一行。
(6)摘要:一般為500~600字。研究論文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綜述論文摘要應包括論述主題、重要進展和前景展望。
(7)采用匿名審稿制,由編輯部約請專家評審。請作者將個人相關信息(包括姓名、單位、職務或職稱、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單獨置于首頁,稿件正文勿出現個人信息。
(8)標點符號使用依據《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數字用法以《出版物上數字用法》(GB/T15835-2011)為準。
(9)注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著作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期刊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份、期數。
(10)主題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邏輯性強;表述簡潔,文字通順,本刊有權對采用稿件進行刪節、修改。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聲明。
簡牘學與出土文獻研究是一本由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簡牘研究中心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郵編: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