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主辦單位: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國際漢語史研究》創刊于2023年,公開發行的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旨在探討漢語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歷程、語言結構變化、方言形成及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影響,為漢語學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專論、基于教學的漢語研究、本期話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研制與應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線上中文教學等。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涵蓋了漢語史研究的多個方面,還通過跨學科的方法,結合考古學、文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解析漢語發展的復雜性。此外,雜志特別關注新興技術手段如計算語言學和大數據分析在漢語史研究中的應用,力求通過多維度數據支持,構建更精確的語言變遷模型。
作為一份國際性的學術刊物,不僅面向中國本土的研究人員,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對漢語史感興趣的漢學家和語言學家。雜志注重發表具有創新性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尤其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研究稿件和專家稿件。對于年輕學者和研究生而言,雜志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寶貴平臺,經常設有專門欄目發表博士論文摘要或青年學者論壇,幫助他們更快地融入學術共同體。不僅致力于推動漢語史研究領域的深入發展,還通過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雜志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開放的國際視野,逐漸成為漢語史研究領域的一面旗幟,為全球漢語學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學術資源。
(1)來稿須遵守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保證論文不違背國家憲法,不涉及國家機密,無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
(2)稿件中文主題名不超過20個漢字,副題名前須有破折號并且不超過25個漢字。題名要簡明、確切,能夠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4)參考文獻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主要公開文獻為限,勿引內部資料,盡量少引教科書。
(5)來稿若有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請詳細列出基金或其他資金項目類型、名稱及編號,每篇來稿的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
(6)對文章的研究內容做提綱挈領的概括,客觀、簡要地陳述文中涉及的研究對象、方法、結論等要素。避免使用過于主觀或脫離實際內容的闡釋方式。
(7)來稿須包括:篇名、作者姓名、工作或學習單位、單位所在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篇名、英文摘要及關鍵詞等。
(8)圖表應有自明性,且先見文,后見圖、表。圖序、表序按在文中出現先后連續編號;應有具體的圖名、表名;圖、表中有效數字位數應符合有關要求,注意一致性。
(9)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10)文責自負,不存在抄襲、剽竊、侵權等不良行為,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刊載,不允許一稿多投,不接受任何語種的翻譯稿。
國際漢語史研究是一本由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廈門市軟件園二期望海路39號,郵編:361008。